高考作文素材9 最受阅卷老师青睐的三种立意
高考作文立意大汇总

高考作文立意大汇总高考作文是中国学生参加高中毕业考试时的必考内容之一,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指标。
立意是高考作文成功的关键之一,一个好的立意可以让作文更加深入人心,思想更加有说服力。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考作文立意,帮助学生在备考时有所借鉴和启发。
1. 爱国主题高考作文中常出现以爱国为主题的立意。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家,而爱国主题的作文正是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和对未来的期许。
学生可以从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优秀传统、奋发图强、建设美好中国等角度展开,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2. 校园生活校园生活是高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们最熟悉的话题之一。
通过描写校园生活,可以展示学生的成长、情感和思考。
可以从友谊、亲情、师生关系、课外活动、学习压力等方面展开,让读者了解学生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3. 人生观价值观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从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立意的作文也常常出现在高考中。
学生可以谈谈理想、信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等方面。
立意要深入,思考要独特,以打动评卷老师和读者。
4. 科技与进步科技与进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立意之一。
可以从科技创新、科技与生活、科技与环境等角度展开,谈谈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对个人生活的改变以及科技与人的关系等。
5.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立意之一。
可以从教育、环境保护、贫富差距、青少年成长问题等方面展开,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6. 历史与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从历史与文化立意的作文可以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可以从历史人物、古代故事、传统文化等方面展开,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7.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立意之一。
可以从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利用等角度展开,表达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呼吁。
高考考场作文之立意

它与“只有材料,没有话题”的命题形式的差别在于:
1:“只有材料没有话题”的命题形式中,你不管选择哪一 个分析对象来确定主题,都不会跑题(但是会有最佳立意 与非最佳立意之别)。 2:“既有材料也有话题”的命题形式中,你必须选择话题 所对应的分析对象来确定主题,否则就跑题了。
2、关键词组合型
这类作文题是将几个有影响力的关键词列举出来,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 到三个进行写作,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 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3、名言组合型
•
•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 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 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 正反皆可切入可立意。
1.1915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一批欧洲传教士见 当地人在使用磨制石斧,便大量赠送短柄钢斧,帮助他们 提高效益。不料,其结果只增加了当地人的睡眠时间。
该类作文命题的写作自由度较为加宽泛,只要紧扣话题,从性 质、作用或者方法角度任选其一展开论述即可。
【话题1】责任 从方法角度可以得出:人,必须有爱心才能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从作用角度可以得出: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成就伟大 从性质角度可以得出:高度的责任感就是一种尊重与奉献
【话题2】养生
从方法角度可以得出:养心才能养生 从作用角度可以得出:学会养生,才能提高
这类作文题由几则内涵不同的名言或古代诗词,或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语 口号组成,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到三则进行写作。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 Ⅱ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 育后世。
高考作文立意分类

高考作文立意分类
1. 社会热点类立意:就像去年高考作文有关于网络时代和传统文化碰撞的话题,这多有意思啊!比如让咱写“如何看待网络直播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这是不是就能引发很多思考啊?
2. 人生哲理类立意:嘿,比如说探讨“坚持与放弃的选择”,这不是像在人生路上遇到岔口一样嘛,咱得好好琢磨琢磨呀!像“龟兔赛跑”不就是个典型例子嘛!
3. 情感类立意:写亲情、友情啥的多感人呀!像让写“妈妈的爱对自己的影响”,这能让咱回忆起好多和妈妈的温馨时刻呢!
4. 励志奋斗类立意:想想“为梦想拼搏”这个立意,多热血啊!就像那运动员为了冠军努力训练,咱写起来肯定也带劲!比如写自己为了目标如何努力奋斗。
5. 人与自然类立意:哎呀,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立意多重要啊!看看现在的环境问题,不就得重视起来嘛!像写保护野生动物不就是个实例嘛!
6. 传统文化类立意:哇塞,写古老的文化传承多酷呀!比如说说“京剧的魅力何在”,不就能让咱更了解传统文化嘛!
7. 科技创新类立意:现在科技发展多快呀,写“科技如何改变生活”肯定很有意思!就像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8. 道德品质类立意:讲讲诚实、善良这些品质多好呀!像“诚实的重要性”,这可是立身之本呢,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呀!
9. 成长经历类立意:自己的成长故事写起来多亲切呀!比如“一次失败让我学到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呢!
我觉得这些立意分类都各有各的精彩,都能让作文变得丰富多彩!能帮助咱们在高考作文中找到合适的方向,写出有深度有温度的好文章!。
这些能惊艳到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的素材

这些能惊艳到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的素材,你怎么能不收藏不打印?标题是我起的,有点夸张,但是确实是想让大家好好看看下面的这些素材,有能用上的尽量不要错过。
一、美德优点关键词:执着,责任感,严谨,担当,坚持,拼搏,意志坚强,博爱,感恩,率真,坦诚,热爱,奉献,价值观,做自己,内心的声音,道义,责任,成长,传承,坦荡,胸襟,独立,关爱,善良,道德,幽默,快乐,氛围,魅力,风格,同质化,动力,热爱,成就,自信,心态,尝试,拘束,爱好,倔强哈佛校长:出自名门的“叛逆女孩”【关键词:负责,改变,突破,换位思考】2007年10月12日,具有男性精英色彩的哈佛大学迎来了第一位女校长福斯特。
这一消息受到了众多哈佛女性教授的热烈欢迎。
福斯特曾屡次强调:“我不是哈佛女校长,我是哈佛校长。
”时至今日,她对“男女平等”这个命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月17日,在回答清华学子的提问时,福斯特也谈到,“当校长8年来,我明白了自己应该欣然接受‘我是哈佛女校长’这个事实。
我周围的人应该理解,这个领域的其他工作者可以拥有和我一样的工作和位置,并且可以坐上比我还要高的位置。
这不是性别的问题,而是他们觉得自己能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乔纳森•艾维:坚持成就梦想【关键词:坚持,梦想,创新】苹果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2013年度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全新发布多款逆天新品,再次掀起全球数码控的追捧热潮,所有人都开始欢呼——苹果回来了!这一次不再是因为乔布斯,而是因为乔纳森•艾维!事实上,你所知道的苹果产品,MacBook Pro、MacBook Air、iMac、iPod、iPhone、iPad都是出自这位身价过亿美元的全球最贵工业设计师之手。
尽管当下炙手可热,但艾维也曾设计出一些遭受取笑的作品——大学时期的艾维就曾设计出一款形如麦克风的电话机,虽能使通话更便捷,但由于外形过于奇特,以致于试用者给了这款设计同一个评价:令人尴尬。
大学毕业的艾维,在一个设计公司担任了设计师,小到梳子大到电子产品都属于他的工作范畴。
高考作文三种常用立意法

高考作文三种常用立意法作文如何选择角度,对于其成败,常常是至关重要的。
苏轼《题西林壁》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可说明这个问题。
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视角,以及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审视、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评论问题等。
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
尽管高考话题作文的主题是唯一的,不能反其意而为之,但是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会令人眼前一亮。
如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来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
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立体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
常用立意法有以下三种:一、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
如2003年高考作文,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二、逆向立意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
如2003年高考作文,也可这样立意: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人有了感情亲疏,才能加深和促进对事物的认知。
三、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
这是一种辩证思维。
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
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
“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
吃不着苦的苦比吃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
这样认识立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一筹。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世界因万物而多彩,因多彩而精彩。
在这个多元又多极的世界中,每一天都有新鲜事物产生。
很多问题本来就没有一定的答案,如果有,也只有高下之分,而无对错之分。
高考作文的立意

高考作文的立意“意犹帅也”,“意”是文章的灵魂。
立意,就是根据题目或话题的要求,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
好立意的标准是,紧扣话题或材料,充满哲理,贴近时代,启迪人生。
一、考场作文,立意要做到稳妥、明确、深刻、新颖。
稳妥,就是要注意大多数阅卷者的口味,注意时代的要求,多写积极向上的主题,并尽量把立意锁定在话题或题目上。
明确,就是立意要旗帜鲜明,要把“意”置于文章醒目的位置,明白无误的表现出来,切忌模棱两可,或过于隐晦。
深刻,就是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对人有启发教育作用。
新颖,就是有时代气息,能令人耳目一新。
二、注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发散思维中拓展立意的空间。
(一)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即对一个问题,一则材料,打破思维定势,大胆质疑探索,以求得某一问题的各种可能答案的思维方式。
作文中要敢于突破固定的思维定势,运用求异思维,多方求索,以小见大或同中求异,写出立意不落俗套的文章来。
1、以《滥竽充数》寓言材料写作文,可有多种立意:(1)批评郭先生的“充”、“装”、“混”,抨击不懂装懂的恶劣作风;(2)批评齐宣王爱搞“大合唱”,吃“大锅饭”。
使有才能的人被拒之门外。
(3)指出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充”,与那299个苟且相安,知情不报的“乐师”有很大关系,批评现实生活中同事之间的互相包庇,官员中官官相护的现象。
(4)肯定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能采取主动离开,腾位让贤,颇有“自知之明”。
其中,(1)则是历来多数人的立论;(2)(3)两则着重分析南郭先生能“充”、“装”、“混”下去的原因;(4)则既未指责南郭先生不懂装懂,也未从批评齐宣王的角度议论,而是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针砭时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又如有位同学在写《数字与生活》一文里。
讲了社会上刮过一阵“8”风,“8”,广东人读为“发”的谐音。
有些人求财心切,以至“16888”的电话号码卖到数万元,因是“一路发发发”。
可是,偏有位汽车司机接受大家都害怕的车牌——“16444”,他不怕“一路死死死”。
高考考场佳作赏析之“立意深刻”

每年高考过后,最为人们所关注的考试内容便是作文。
一是因为其分值高,作文分数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总分;二是数理化史地政专业性较强,未必人人皆能“置喙”,而作文却是所有“识字分子”均可参与评说的。
所以书报杂志上总也少不了各种考场优秀作文、名家下水作文、准高三学生的备考作文……这里我也想选择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大家,让将要走进考场的学子有一个写作的模板。
“发展等级”中的第一项要求便是“深刻”,而“深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三是观点具有启发性。
在这三个方面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说是后两个方面的基础。
因为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也才能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观点。
所以,要想让文章思想深刻,就要能掀开生活的表象,让读者借助你的文章看清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这句话中的“未见”与“未发”很多便属于本质性的东西。
下面,我们就来读一篇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考场佳作,体会文章立意深刻的妙处。
固本夯基,妙手生辉初学围棋,需自本手始,打牢基础;渐入佳境后,再追求妙手,创造神奇。
平素既不可学俗手,因小失大;也不应热衷妙手,舍本逐末。
围棋之道启示我们:凡事需固本夯基,方可妙手生辉。
(联系命题材料,简析本手与妙手之间的关系,提出中心论点)初学围棋,必先学本手。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然而,很多人偏偏热衷于速成。
殊不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何来奇招?于是不少人妙手不成,反出俗手,甚至恶手。
可见,围棋之道,当先夯实基础,只有掌握了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方可生出出人意料的精妙灵感。
棋理如此,人生之理亦是如此。
(运用对比手法阐述“固本夯基”之重要性,并由棋理转入人生之理,拓展自然)由棋入学,道理是一样的。
求学之道,亦当先夯实基础,如此方能渐入佳境,继而有所创造。
古今中外,凡有大学问者,莫不遵循此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而这“源头活水”便是贾岛的“两句三年得”、孟郊的“拈断数茎须”、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李白的铁杵磨成针、钱钟书的学贯中西……他们所有的妙手,无不得益于早年本手之锻炼。
高考语文议精选的审题立意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议精选的审题立意精品素材高考语文议精选的审题立意精品素材议,就是用逻辑论证的方法,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理论上说服读者为目的文章。
要写好议,必须先抓好审题立意。
下面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方面来看议的审题立意.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1、悟题意。
不仅要将题目本身的意思理解、分析透彻,还要注意题目的比喻义、象征义等寓意。
一般本意简单、浅显,可是寓意却丰富、深刻.下面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题目为例说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于《老子》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三句话的意思是:粗大的树,是由细小的芽慢慢长起来的;高大的楼台,是由一筐一筐土堆积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由脚下一步一步走到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以说,无论走多么遥远的路程,都是从迈开脚下第一步开始,一步一步走下去的。
也可以用来说明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进程,即任何大的事物都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认识这一内涵,自然联想到“做〞的重要性。
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立意时从多方面展开联想:行千里路,要从足下开始,那么,我们的学习、道德品质的修养、成就事业等是不是也要从“足下〞开始呢?这个“足下〞又是什么呢?进而再扩大一点,由个人想到社会、国家,我们振兴中华现代化大业,是不是也要从“足下〞开始呢?这个“足下〞又是什么呢?足下就是实践的起点。
联系实际进行推断,就能做出新的判断。
联系到学习,就可以推断出:获得高深的知识,要从基础知识学起;联系到道德品质的修养,就可以推断出:想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要从点滴做起;联系到成就事业,就可以推断出: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就,要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联系到振兴中华现代化大业,就可以推断出: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要从事业点点滴滴做起.这种新的判断与题目的寓意都有内在的联系,即有相似点。
比如走路与成就事业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但是走路必须从迈开第一步开始,成就事业也必须从基础做起,这就是它们的内在联系和相似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受阅卷老师青睐的三种立意
遍观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发现没有一篇满分作文不是在立意上下足功夫。
可以这样说,语文成绩是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成绩是得立意者得天下。
那怎样的立意最受阅卷老师青睐并最终获取满分呢?
一、能用第三只眼睛去观察:视角独特的立意。
第三只眼睛,亦作天眼,引申为换个角度看问题。
先讲两个关于画画的故事。
几个画家同画《高峰图》,其他人都从山脚画到峰顶,立地顶天;而有人却根本不画山脚山腰,而以大量笔墨去画云彩,在诡橘万端的云海之上,寥寥几笔,峰巅隐现,让人想象出峰峦之高。
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作画,有人画了满地落花,上面一人骑马扬鞭,虽细腻逼真,却兴味索然;而有人却匠心独运,只画一匹马,再在马蹄旁添上几只翩飞的蝴蝶,让人联想到这匹马踏花之蹄犹沾余香,使观者感到“香”气扑鼻。
这两个画画的案例,一个是借缥缈的云朵而画出峰高,一个是借翩飞的蝴蝶而画出花香,都是善于转换思路的典型。
作文写作也是这样,只有避开别人的思路,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人,才能旗开得胜、蟾宫折桂。
以2008年全国卷一作文为例,这是一个关于5·12地震的新材料作文,可以说审题的“门槛”很低,考生大多都能准确审题,但正因为审题大多都能“过关”,所以阅卷老师把眼光更多地集中在立意上。
事实表明,有太多的考生在立意上撞车,缺乏新意,以至无缘高分。
而有一位考生却能独辟蹊径,以一位灾后“逝者”的口吻,表达了对地震带来灾祸的苦痛和悲愤,特别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对灾后救援工作的肯定与欣慰。
此文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奇特的构想特别是新颖的视角,深深打动了阅卷老师,从而获取了令人满意的高分。
因此,当我们面对高考作文文题的时候,应尽量做到两个“避免”,避免从常规角度去思考,避免以常规视角去切人,而努力做到打破常规,精于转换。
只有转换思维,突破常规,才能免于“大路货”而成为“抢手货”。
二、能从第三种层面去思考:深入挖掘的立意。
第三种层面来源于戴师初的一段名言,他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第三种层面即为戴先生所言的“第三番来者”。
戴先生认为,第一种层面,是人人皆知的“熟语”,第二种层面是常见常说的“旧语”,这都不是最佳立意,最佳立意是第三种层面,即人人都晓得好但并不是人人都想得到的“精意”。
高考作文是一种选拔性写作,必将是高手云集、群英荟萃,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写作背景下,不去深人钻研文题,不去深人挖掘“自我的心”与“生活的心”,不去从现象发现本质、从结果探究原因、从此物联想彼物,就很难在这个竞技场上获胜。
只有摆脱自己的平庸状态,只有打破自己常于第一层面、第二层面止步的习惯,只有把自己那根思考的丝线不断贯穿下去,才能发现让自己惊讶不已的“奇思妙想”.才能真正做到“发现事物的内核”,也才能真正写出自己的“真感受真经验真知识”。
以2008年湖南卷作文为例,此题就…。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翻出新意,给人无限启发。
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考生浅尝辄止,多围绕“距离产生美”这一立意进行构思,频频“撞车”,只有极个别的考生能够达到“险以远”的“胜境”一赏“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也只有这些考生,以其不俗的见识、深刻的立意最终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因此,当我们面对高考作文文题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行”,一定要除陈言、去旧语、取精意,一定要由表及里、由果及因、由此及彼地去分析、比较、排除和选择,最终获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浅留深的写作目标。
三、能以第三者立场去分析:辩证全面的立意。
第三者立场是指能以旁观者的心态客观、冷静、理智地审视问题,不说过头话,通过权衡比较,一分为二地对待、处理问题。
看问题不能主观性过强,要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正因为第三者立场的独特性,更能从高处、全处理解事物,更能辩证分析、理性思考,所以这种看问题的视角往往给人在境界上更高一层的感觉,使人更信服、佩服。
在写作文时有的考生思维空间狭窄,缺乏辩证思维意识,思维的宽度与深度呈现出胶滞的状态,作文的立意思维仅仅是一些片面的、支离破碎的、缺乏严密逻辑的意识。
其实只要自己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事物,用辩证思维分析事物,自我的思维个性就会瞬时活跃起来。
以2008年山东卷作文为例,这是一个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的话题作文,题面非常简单,初看非常好写,但深思之后,始知并不容易。
其难就难在对“春来草自青”的生发与分析上。
很多考生只能看到这句话的一面意思,而不能认识全面;或者是抓住了一点,就不及其余,说话过头。
“春来草自青”本出自禅语,指的是要顺从自然、遵循规律。
但一些考生过于强调了“顺应自然”,完全否定了人的能动性和作为;或只言“自然”的一面,不提“人为”的一面,从而使得立意不高,失去得高分的机会。
因此,当我们面对高考作文文题的时候,一定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进行全面、辨证地思考。
只有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全面立意,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具有高屋建领的宏大气势和左右逢源的洒脱俊逸,才能在千人一面的芸芸立意中脱颖而出,才能让慧眼独具的阅卷老师从眉头紧锁到会心一笑。
立意基础是求准,上乘则是求新求深求高远。
然而多数考生都抱着“稳”的思想,结果“泯然众矣”,只能落得个作文成绩平平。
所以有思想、有见识、有才华的考生要想不放弃获取作文高分的机会,就一定要敢于和善于从新处、深处、高处立意。
从新处立意,就是要善于从独特的视角立意;从深处立意,就是要善于发现本质,从根本上立意;从高处立意,就是不偏颇,看得远,能够辩证思考从全面立意。
要想取得立意的新、深、高,就必须学会预测“大众心理”,排除容易落人俗套的“撞车点”.从备选的“一大片”立意中进行有效升格;就必须学会深度剖新和比较分析,探幽发微,深挖细掘,勾连纵横,辩证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