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陵趣游_小学作文
【四年级作文】去桥陵_200字

【四年级作文】去桥陵_200字
我和家人去了一趟湖南省岳阳市的桥陵,桥陵是一个很有名的景点,我们刚到桥陵,就看到了一个雕塑,它就像一个哨兵一样,守护着桥陵。
过了雕塑,就来到了一座古老的桥梁,叫做“扶桑桥”,扶桑桥是因为桥面上有许多植物,像扶桑一样。
过了扶桑桥,我们来到了一条小路旁,这里种满了桂花树,桂花盛开的时候,香气四溢,好闻极了。
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古老的水车,这个水车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仍然能够正常工作,真是了不起。
走了一段路,我们到了吊脚楼群,这里的吊脚楼是用木头和石头搭建而成的,它们悬挂在山坡上,看上去非常壮观。
我们也去参观了吊脚楼里的博物馆,了解了吊脚楼的建筑历史和生活习惯。
最后,我们去了桥陵的异常之处——“冈门寺”。
冈门寺是桥陵寺院的一部分,它的规模很大,古色古香的建筑非常漂亮。
我们还在这里遇见了一位和尚,他告诉我们了很多有关桥陵历史的故事。
这次去桥陵真的是一次很好的旅行,我和家人不仅欣赏了美丽的景色,而且还了解了桥陵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我会一直记住这次旅行的。
三年级小学去灞陵桥旅行的作文

三年级小学去灞陵桥旅行的作文哇,三年级的小学生们终于要去灞陵桥旅行啦!这次旅行可是个大事件,我们都要好好准备一下。
早上,我们早早地来到了学校门口,大家都兴奋地等待着出发。
终于,校车到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跳上去。
车上,同学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游戏,还有的在吃零食。
我也和我的好朋友小明一起吃着饼干,聊着天。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就到了灞陵桥。
一到灞陵桥,我们就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
那里有清澈见底的湖水,还有绿树成荫的小路。
我们沿着小路走啊走,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花朵和小动物。
有的同学还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呢!
走了一段路之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游乐场。
这里有好多好玩的项目,比如旋转木马、碰碰车、过山车等等。
我和小明一起坐上了碰碰车,感觉好像在飞一样。
其他同学也都很开心,有的在尖叫,有的在笑声不断。
午餐时间到了,我们在草地上野餐。
大家都带来了自己做的美食,有的是三明治,有的是水果沙拉,还有的是炸鸡腿。
我们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
真是太享受了!
吃完午饭后,我们又去了一个小溪边玩水。
那里的水很凉爽,我们都忍不住跳进去游泳。
我还学会了蛙泳呢!小明则在水里捉鱼虾玩得不亦乐乎。
其他同学也在岸边堆沙堡、玩水枪等等。
整个小溪边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了学校。
虽然有些累了,但是大家都觉得很开心。
这次灞陵桥旅行不仅让我们放松了身心,还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去更多的地方旅行吧!。
桥陵简介作文

桥陵简介作文《桥陵:一座古老而独特的陵寝桥陵,那可是一个很有看头的地方。
它位于陕西蒲城,就像一位低调却又藏满故事的老人,静静地待在那片土地上。
我第一次去桥陵的时候,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迷宫。
从陵园的大门进去,只见道路两旁的石像生,那一个个石人、石兽,就像忠诚的卫士,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桥陵。
这些石像生可有意思了,就拿那个石马来说,雕刻得超级逼真,马腿上的肌肉线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仿佛下一秒它就能扬起蹄子飞奔起来似的。
我跟着导游慢慢往里走,听着导游讲述桥陵的历史。
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建造的时候肯定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
走着走着,就到了献殿遗址。
虽然现在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但你能想象出当时它的宏伟壮观,那可是用来祭祀皇帝的地方呀。
在遗址旁边,我还看到有一些小块的方砖,我就好奇地拿起来看了看,上面还有些模糊的花纹,我想这些花纹背后说不定隐藏着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再往前走,就是陵墓的封土堆了。
那个封土堆特别大,站在它前面,感觉自己特别渺小。
我绕着封土堆走了一圈,心里想着,这下面就葬着一位皇帝呢。
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的,风吹过的时候,树叶沙沙作响,就好像在低语着桥陵的过往。
周边的草丛里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小虫子在爬来爬去,就像这里的小居民一样。
这次桥陵之行,让我对古代的丧葬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那些石像生、遗址、封土堆都不是简单的存在,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
桥陵虽然不像一些热门景区那样人山人海,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桥陵印象:穿越历史之旅》桥陵啊,那是一个能让你穿越回古代的奇妙地方。
我到达桥陵的时候,正是个大晴天,阳光照在那些古老的建筑和石像上,好像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一进桥陵的范围,就被那些石兽吸引住了。
有几个石狮子,看起来特别威武,它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在警惕着周围的一切。
我还跑到一只石狮子跟前,仔细地观察。
发现它爪子下面还踩着一个小物件,也不知道是个啥,我就在那猜了半天。
我想这石狮子像也有自己的小脾气似的,如果它会说话,肯定会说“别乱猜了,我爪子下的是个神秘的东西,不准动哦”。
【四年级作文】去桥陵_200字

【四年级作文】去桥陵_200字
去桥陵
今天我们去桥陵,桥陵是我家乡的一个山区,很美丽,也很有名。
早上,我们乘车来到了桥陵,一下车,我们就看到了一条宽阔的林草道,道两旁种满
了鲜花和高大的树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草茵茵的草地,草地上有许多五彩斑斓的花朵,吸引了好多蜜蜂和蝴蝶来觅食。
我们进入了桥陵,走在山路上,感觉空气清新,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山路两旁开着
不同颜色的花朵,红的、黄的、紫的,色彩斑斓,各种形状的花儿都十分漂亮。
我们还在
山坡上找到了几丛野生白花,白花朵朵如雪,十分娇美动人。
我们走进山林,林子里树木
茂密,有的长得又高又大,枝叶繁茂,有的长在山壁上,更显得壮观。
我们来到了一个溪流旁边,溪水清澈见底,从山上奔流而下,发出潺潺的声响。
有的
小朋友拿起石子掷进溪水中,溅起了一朵朵漂亮的水花。
我们边欣赏边玩,真是开心极
了。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桥陵著名的景点——龙潭瀑布。
听说这个瀑布是当地的珍宝,我
们大家都很期待。
一路上我们听见了水声,越来越大声,我们走上了一段阶梯,顶上就是
龙潭瀑布了。
大家急忙赶到了瀑布前,只见瀑布高悬,水声轰鸣,水花四溅,景色十分壮观。
瀑布流水似银,从山上直泻而下,形成了一个个水潭。
我们还看到了几只蝴蝶在瀑布
边飞舞,真是太美了。
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们不舍地离开了桥陵,心里充满了对桥陵的美好情怀。
桥
陵真是个美丽的地方,我下次还会再来的!。
【三年级作文】涪陵两日游

【三年级作文】涪陵两日游涪陵两日游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涪陵旅游了两天。
涪陵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我非常兴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涪陵旅游。
第一天,我们去了涪陵大桥。
那座桥横跨在江面上,像是一道彩虹。
桥上扬起的风把我吹得如飞,我不禁感到害怕。
爸爸妈妈安慰我说:“别害怕,桥是很坚固的,你只要牢牢抓住栏杆就可以了。
”我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放心了很多,于是勇敢地望着远处的江面,眼前的景色真的太美了。
接着,我们参观了涪陵博物馆。
博物馆里展示了很多涪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
我特别喜欢那些古代的瓷器和铜器,它们的形状非常精美,让人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技艺而惊叹。
在博物馆里,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涪陵的知识,真的非常有意义。
第二天,我们去了涪陵玖梦湖水上乐园。
乐园里有很多好玩的水上项目,让人玩得不亦乐乎。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了滑水道、漂流等项目,尽情享受了水上乐趣。
游玩的过程中,我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一起玩耍、笑声不断。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水的力量和快乐,真的是非常开心。
晚上,我们去了涪陵美食街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
那里有各种各样的美食,香气扑鼻,口水都快止不住了。
我先品尝了当地的担担面,它辣辣的味道让我胃口大开。
接着,我又品尝了烤鱼、麻辣烫等美食,每一种都非常美味。
我觉得涪陵的小吃真的很有特色,每一样都令人难以忘怀。
涪陵两日游真的是太美妙了,我收获了很多快乐的回忆。
我爱涪陵,爱那里的风景、历史和人文。
涪陵,我会一直想念你!。
四年级作文游清明桥

四年级作文游清明桥上个星期,我们四年级的全体同学去清明桥游玩。
哦,那真是个有趣的日子,简直就像一场欢乐的探险!你看,我们从早上八点就坐上了大巴车,车上吵吵闹闹的声音,简直比闹钟还让人清醒。
大家都在讨论着清明桥有啥好玩的,猜测那些传说中的“神奇”景点。
我和小明坐在前面的位置。
小明特别兴奋,一边看着窗外一边打探:“你说,这桥真的有那么神吗?我妈说清明桥能让人变聪明。
”我笑了笑:“是啊,不过我觉得变聪明得靠自己,清明桥最多就是让我们见识见识历史罢了。
”说完,我们俩就开始了各种对桥的“幻想”。
终于到了清明桥,我们像一群小蜜蜂一样嗡嗡地涌向桥边。
桥不是特别宽,但因为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一多,显得特别挤。
大家都在桥上叽叽喳喳,有些同学甚至在桥上跑来跑去,像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
老师一边笑着,一边喊:“别跑,小心摔跤!”小华突然指着桥下的水说:“哇,水好清啊,我能看到小鱼在游呢!”我凑过去一看,还真有几条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小红却嘟囔:“这些鱼怎么都跑到那边去了?难道它们也觉得人多得难受?”这时,班主任老师走过来,她笑着说:“大家注意看,这个桥可是有故事的呢。
据说以前有个书生在这里读书,他读得特别认真,连吃饭都不分心。
”大家都对这位书生的专注感到佩服。
小明一下子兴奋起来:“我也要像那位书生一样专注,争取在下一次测验中拿到100分!”这话一出,大家都笑了起来。
我们在桥上转了转,又拍了很多照片。
小红还特意站在桥的中间,摆了个“胜利”的姿势,仿佛她已经征服了整个清明桥。
她咯咯地笑着:“看,我现在已经是清明桥的女王了!”其他同学也跟着她一起玩起了角色扮演,真是笑声不断。
接下来,我们去了一旁的凉亭休息。
老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零食,大家都围在一起,吃着面包、饼干,聊着各自的趣事。
小明一边啃着饼干,一边说:“你们知道吗?我家那只猫特别喜欢在我看书的时候跳到桌子上,搞得我总是看不到书上的字。
”大家都觉得好笑,纷纷讲起了自己家里的趣事。
高三叙事作文:桥陵趣游_1500字

桥陵趣游_1500字劳动节快要到了,于是我们便寻思着到哪去,与同学们商量了三天,最终还是决定去桥陵。
这不,我们这天便到一个蒲城独一无二的广阔陵园——桥陵。
桥陵,位于我县西北三公里处。
建于盛唐,这时候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通商,文化发达,正是“开元全盛”时期,再加上唐玄宗好大喜功,所以在埋葬他父亲的石雕上,也是体形庞大,雕琢精密,确有些盛唐气魄,是其他皇陵所不及的。
桥陵的建筑,不仅在蒲城是独一无二的,几是在渭南这18座唐陵中也是比较宏伟壮丽的。
1963年4月至11月,省考古研究所对桥陵做了重点勘察。
试挖掘了墓道,探察了内城的陵墙。
从探察的情况看,桥陵的建筑大体与乾陵相仿。
玄宫(墓室)是在丰山山腹中凿造的。
以玄宫为中心,依山筑陵墙。
南墙,东西长约五至六华里;东墙,南北长约五至六华里。
陵墙墙基全系筑成。
墙基宽约九尺至一丈。
陵墙周厂共二十六七华里。
陵墙的四角都角阙。
东西南北都有城门,每个城门两边,再修两个“城阙”之间,都可以从陵墙上通行往来,卫士们一定是日夜巡逻,严格防守,保护陵远,免遭破坏。
因为张路同学的叔叔在桥陵工作,所以,我们就搭乘他的顺车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到那里,我们既没掏车费,也没掏门票,就进了去。
我、徐珂,还有白昕桐,我们三个人在大门口等我们班的那三个猪头,等啊等啊,还不见来,说好来的,既然他们不来,我们也就无愧于心了,谈上谈不上什么信用了。
我们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去到桥陵一周随便浏览去了。
刚进大门看到的是一行行石人石马,很多已经被破坏了,可是依然留着古时的痕迹。
接着就是两只大殿前雄伟壮丽的石狮。
我还依稀记得表姐小的时候在这里曾被石狮的腿把头碰了,现在依然留着疤痕。
我在石狮前围着腿摸了一圈,想找到童年时的回忆,可是时间已经不给人们留下游丝般的痕迹。
我们便顺着小路走过去爬山。
刚来到山脚下,没想到那几个猪头已经早到那里了,他们已经爬过一次了。
我们就说:“既然来了就陪我们再爬一次。
”那几个就不愿意了,有的说这,有的说那,有的……经我们仨硬拉软磨,那几个才肯上去。
桥陵作文移步换景

桥陵作文移步换景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寒冷的冬日午后,老师宣布下周就要交桥陵作文这个噩梦般的大作业。
全班哗然,有人开始唉声叹气,有人暗自冒冷汗。
桥陵作文?那可是连最顶尖的文科生都望而生畏的存在!要求写一篇优美的古风文章,运用典故佳句,描绘一幅精致的江南水乡图景。
谁都知道这项任务的难度之大,很可能会让我们这些平凡的中学生汗流浃背。
不过老师的狡猾还在后头。
她宣布桥陵作文可以"移步换景",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借鉴桥陵的写作手法,但不必拘泥于描写江南水乡,而是可以选择任何一个风景名胜来书写。
这无疑给了我们一线生机,但也加重了挑选题材的难度。
毕竟,要找一个既有代表性又足够熟悉的地方作为写作对象,并非易事。
就在我痛苦万分的时候,一个灵感油然而生——我要写关于家乡的作文!我们小县城虽然名不见经传,却有着独一无二的乡土风情。
我们有曲曲折折的老街巷,有古朴的民居庭院,有熙熙攘攘的集市,还有那座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城楼矗立在城中央。
我对这里再熟悉不过,就像对自己的掌纹了若指掌一样。
于是我开始潜心构思,用桥陵作文的笔法描绘家乡的点点滴滴。
我在脑海中勾勒出老街的粉墙黛瓦,听见杂货铺的老板娘在招呼生意。
我在文字里重现集市的热闹景象,品尝着路边摊上飘香的小吃。
我穿行于老城楼的阴暗拐角,感受百年历史的薪火相传。
就这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期待目光中,我完成了这篇别开生面的"家乡桥陵作文"。
当我大声朗读时,整个教室静了下来,所有人都被文字带入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
我发现自己的文字具有了独特的生命力,就像一阵春风拂过家乡的老街巷,吹开了记忆的尘封。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惧怕桥陵作文了。
因为我发现,只要用心感受身边的一草一木,用文字描绘生活的点点滴滴,就一定能创作出动人心弦的佳作。
文章的魅力往往就藏在你我熟悉的平凡之中,只要你用一双新眼光重新审视,就能赋予它新的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陵趣游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桥陵趣游,感谢您的阅读!
劳动节快要到了,于是我们便寻思着到哪去,与同学们商量了三天,最终还是决定去桥陵。
这不,我们这天便到一个蒲城独一无二的广阔陵园——桥陵。
桥陵,位于我县西北三公里处。
建于盛唐,这时候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通商,文化发达,正是“开元全盛”时期,再加上唐玄宗好大喜功,所以在埋葬他父亲的石雕上,也是体形庞大,雕琢精密,确有些盛唐气魄,是其他皇陵所不及的。
桥陵的建筑,不仅在蒲城是独一无二的,几是在渭南这18座唐陵中也是比较宏伟壮丽的。
1963年4月至11月,省考古研究所对桥陵做了重点勘察。
试挖掘了墓道,探察了内城的陵墙。
从探察的情况看,桥陵的建筑大体与乾陵相仿。
玄宫(墓室)是在丰山山腹中凿造的。
以玄宫为中心,依山筑陵墙。
南墙,东西长约五至六华里;东墙,南北长约五至六华里。
陵墙墙基全系筑成。
墙基宽约九尺至一丈。
陵墙周厂共二十六七华里。
陵墙的四角都角阙。
东西南北都有城门,每个城门两边,再修两个“城阙”之间,都可以从陵墙上通行往来,卫士们一定是日夜巡逻,严格防守,保护陵远,免遭破坏。
因为张路同学的叔叔在桥陵工作,所以,我们就搭乘他的顺车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到那里,我们既没掏车费,也没掏门票,就进了去。
我、徐珂,还有白昕桐,我们三个人在大门口等我们班的那三个猪头,等啊等啊,还不见来,说好来的,既然他们不来,我们也就无愧于心了,谈上谈不上什么信用了。
我们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去到桥陵一周随便浏览去了。
刚进大门看到的是一行行石人石马,很多已经被破坏了,可是依然留着古时的痕迹。
接着就是两只大殿前雄伟壮丽的石狮。
我还依稀记得表姐小的时候在这里曾被石狮的腿把头碰了,现在依然留着疤痕。
我在石狮前围着腿摸了一圈,想找到童年时的回忆,可是时间已经不给人们留下游丝般的痕迹。
我们便顺着小路走过去爬山。
刚来到山脚下,没想到那几个猪头已经早到那里了,他们已经爬过一次了。
我们就说:“既然来了就陪我们再爬一次。
”那几个就不愿意了,有的说这,有的说那,有的……经我们仨硬拉软磨,那几个才肯上去。
我们爬山时的心情非常激动,把我们累的气喘吁吁的,我们在爬到快一半的时候,我们就不行了,简直是
缺氧,我们便分食物,我在山脚下早以把上午的早餐吃了,我就不怎么饿,没着怎么吃。
我们吃包喝足之后,便又爬山去了。
其中的两个男生最懒,在半山就半途而费了,在那儿嬉戏玩耍,来什么跨大步呀什么什么的,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于是我们爬到山上,他们两个才爬到半截山。
唉,真是两只死猪啊!最后在班长的严厉催促下,他们两个才蹒跚爬上来。
我们大多数是第一次爬山,当爬到山上时,心情非常激动,连水都忘了喝,我带的面包、方便面还有饮料都顾不得吃/喝,当时的心情不是用一两个词语或着一两个句子就能概括的。
我们激动地在山上大声喊,回音在山脚回荡。
过了一会儿,我们决定到另外一个山上去。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不错,我们一个个下山就像跳华尔兹一样,样子非常滑稽,也特别难受,蹦达的像只想白兔。
到了山下之后,我们才感觉又饿有渴,于是大家都拿出带来的食物还有饮料大吃大喝起来。
这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吃饭,那才是天下最好的宴席。
当大家酒足饭饱之后,浑身又有了力气,我们都不愿就此罢休。
于是,大家又在一起开了一个小会议,决定再去换个路线。
当我们爬到山峰顶尖的时候,竟然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就这样,我、徐珂还有班长辛尉娇三个女生加上武少康、李斌琪两个男生,我们一行五人因迷路而误走到一个无名村庄前。
武少康同学智勇双全,带领我们几个走到村附近的麦田间的一条小路上。
在路上走着走着,忽然听见徐珂尖叫一声,连喊:“蛇,蛇!”她说她见了一条很长很粗的蛇,吓得我们连走带跑很快就离开了这个恐怖而又是非之地。
当时由于惊慌,害得我的手都扎了几个刺。
到了安全地带,我们才悠然感觉到刚才的事情是多么的刺激与好玩。
在那里的小摊前,我们买了许多小食品。
我什么都不想吃,一直想着刚才那件使人惊魂未定的事情,我买的东西只吃几口就扔了。
在返回的路上我还买了一瓶啤酒,我当时的啤酒没喝几口就也扔了。
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想到我们应该一人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桥陵”纪念品。
于是我、徐珂还有白昕桐,我们三个人一个人买了一个十字架。
我想既然大老远跑来了嘛,就应该再买点什么,我就再买了一个钥匙形的那种。
这次桥陵之游,我才真正体会到,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在大自然中是不宜生存的,不禁回想到刚才的事情:正是我们五个人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才使我们转危为安、安全归来。
我长叹一声:“唉!”我没有想到我们第一次和同学独自出
去旅游,就遇到过这样惊慌,使人措手不及的事情,我想我今后一定要多多观察以及实践社会,要让我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我。
动手加动脑,才能扩到实践中去。
通过这次去桥陵,我也同时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
今天的桥陵之旅我玩的非常开心,在玩的同时,我也认识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懂得了许多道理,在那里,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我们没有一个不开心的。
直到太阳抹去了它那最后一缕曙光,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我们不禁对着桥陵大声说着最后一句话:桥陵,我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