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脉搏心率测量仪文献综述
小型脉搏脉搏血氧仪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小型脉搏脉搏血氧仪系统设计文献综述作者:郭军平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8年第10期一、前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生活,近年来,肺心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
根据国内近些年的数据统计,肺心病平均患病率已达到0.41%~0.47%。
肺心病导致人体的通换气不顺从而引起了缺氧,长时间缺氧会引起更大疾病的发生。
在临床上,可以通过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这一显著特征来表征人体血氧情况。
因此,SpO2的检测对于肺心病的预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产房、手术室、急诊室以及其他科室,SpO2也是一项监护病人病情的重要生理参数。
另外肝储备功能是评价肝脏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在肝病诊断、肝移植、肝切除手术中,肝储备功能的临床监测能有效辅助肝脏疾病术前、术后临床给药和病人的身体康复。
动脉血氧饱和SpO2是无创肝储备功能测量中重要的中间测量参数,长时间连续测量血氧饱和度对临床肝储备功能测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市场上血氧饱和度检测系统主要采用透射式光电容积脉搏波理论实现血氧测量,虽然能够简单方便检测血氧饱和度,但是不易于日常生活中长期测量,无法有效反映测量者 24 h 的血氧饱和度波动情况,对肝储备功能测量不能提供可靠的测量评估。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集成模拟前端的具有较高准确度和精度的无创血氧测量系统,减小系统体积以便个人使用及携带。
二、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1932年,Nicolai和Kramer这两位科学家研制接近于现今使用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
1935年,Matthes研制了第一个双波长的耳部血氧测量探头。
这种设备可以实现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
但这种设备测量缓慢,需要频繁地校准,需要大量的辅助设备,并且不能有效的区分动脉和静脉血流。
这种早期设备采用红光和绿光作为光源,改进后改用红光和红外光,提高了该设备的测量精确度。
便携式心率监测仪文献综述

便携式心率监测仪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目的和意义便携式医疗设备正不断改进数以百万计患者的医疗保健条件。
未来,还将有众多能显著改善医疗效果的创新型医疗应用产品。
多年来,心率检测仪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方面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它们所记录的心脏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目前,检测心率的仪器虽然很多,但是体积大,功耗大,不易于携带。
有些医院使用的各种心率监测仪器抗干扰性差,开发成本高,价格昂贵,即便用于心率信号采集的传感器也价格不菲。
如果心率监测的仪器能够做到体积小,制作成本和销售价格低、操作简单,能被普通家庭患者接受,这无疑为临床诊断和个人保健使用提供了方便。
因此,设计一种成本低廉,可随身携带,可长时间记录,显示和存储心率值,可与微机通讯并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心率检测仪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此,本文探究研发了一种体积小,操作简单,适合家庭和社区医疗保健使用的便携式心率检测仪。
二、国内外现状心电监护(ECG Telemonitor)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1903年,“心电图之父”荷兰教授Einthoven通过1500米的电缆线,记录了世界上第一份完整人体心电图,这在后来被广泛认为是心电监护的雏形。
其后数十年间,伴随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大肆流行,心电采集和监测技术得以迅猛发展。
最早,医务人员对ECG的监测和需求,是从危重病人抢救开始的。
1933年Hooker首次进行实验动物心脏复苏,通过密切观察心脏跳动状况,来总结和判断病人的危重抢救效果。
1943年Claude Beek首次在手术室内实施电除颤,开始ECG的监测和临床应用。
1952年Zoll首次推出心脏起搏术,通过对心脏功能未完全恢复的病人进行起搏、监护,使病人得以康复。
1956年体外除颤仪问世,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的存活率。
1960年Kauwenhoven报道胸外心脏按摩有效,心脏复苏技术日渐成熟。
1960年研发的持续床边ECG监测仪,能够适时不断地监护病人的ECG状况,使得心脏病人及危重病人得以密切和连续的被观察,同时帮助医务人员能对病人的心电情况做出连续的分析和判断。
红外线脉搏监测报警系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电子信息工程红外线脉搏监测报警系统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步上升。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与其他疾病相比,心血管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最多,2005年估计有17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0%,预计到201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000万,而且80%以上发生在中低等收入国家[1]。
目前我国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脑卒中,并且有更多的人致残。
特别是在近,中国、日本和新西兰研究人员发现高血压是东方人脑卒中的主要原因[2]。
追其原因,主要是早期心血管疾病在人身体上面的表现并不明显。
所以早期的有效性防御,诊断和治疗方法和设备,以及快速发病之后用到的急救手段都显得非常重要,这些也是目前医学界的专家进行努力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研究心率脉搏,通过测量它,可以预知不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这样就可以尽快诊治,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主题研究和查找相关脉搏监测的资料[3],我了解到国内外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并生产出很多精密的医疗仪器来帮助医生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检测与诊断。
到目前为止,有以下几种较为成熟的方法:1)脉压测量方法(Pulse Pressure,PP)[4]:脉压测量是检测血压的波动性(即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
它是患者评估其心血管危险性的重要信号。
2)平面脉搏压力波形测量分析方法(Applanation Tonometry,AT)[5,6]: 它应用一种铅笔形装置,配有高精度探头,探头有一小的压力敏感区(0.5mm -1.0mm ),反射频率2KHz,有一较大平面面积与皮肤接触(直径7),同时通过转换功能(Transfer Function)将外周动脉压力波形转换成主动脉压力波形,并计算增大指数AI。
AI能定量反映主动脉弹性的变化。
因此,应用AT技术能有助于了解整个动脉系统的总顺应性改变。
3)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方法(Pulse Wave Velocity,PWV) [7,8]:通过脉搏波形图与心电图的图形对照或者测在血管两处同一脉搏波的时间距离差来得到脉搏波的传播速度,由此判定血管硬化程度并推导各项心血管系统参数值。
脉搏测量发展现状

脉搏测量发展现状
脉搏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手段,用于评估人体的生命体征和健康状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脉搏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的脉搏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手动测量法:这是最常见和传统的脉搏测量方法,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点(如动脉)来感受脉搏的跳动,并计算出心率。
手动测量法简单易行,无需复杂的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和日常健康监测中。
2. 电子脉搏仪: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脉搏仪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动测量方法。
电子脉搏仪可以通过传感器或光电技术对脉搏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并显示出脉搏波形和心率数值。
一些先进的电子脉搏仪还可以实时监测心电图和脉搏氧饱和度等指标,为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3. 脉搏波传感器:这是一种新兴的脉搏测量技术,通过将传感器放置在患者的皮肤上或可穿戴设备上,可以实时监测脉搏波形,并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发送给手机或电脑进行分析和记录。
脉搏波传感器不仅可以测量心率,还可以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和血压等指标,有助于及早发现和管理心血管疾病。
4. 光谱脉搏测量法:这是一种新近提出的非接触式脉搏测量技术,通过摄像设备和图像处理算法,可以从人体表面的皮肤颜色变化中提取脉搏信号,并计算出心率和心律。
光谱脉搏测量法具有非侵入性、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以在不触摸患者的情况下实现脉搏测量,有望广泛应用于无接触情况下的生命体征监
测和疾病筛查。
总的来说,脉搏测量技术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从传统的手动测量法到电子脉搏仪、脉搏波传感器和光谱脉搏测量法,不断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便捷性和无创性。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医疗诊断、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提供了更多选择,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脉搏测量仪设计毕业论文

郑大自考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脉搏测量仪设计指导教师:职称:学生姓名:魏娟学号: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社会领域的渗透, 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益更新。
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以及针对具体应用对象特点的软件结合,以作完善。
单片机最小系统是在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基础上扩展,使其能更方便地运用于测试系统中。
本设计主要在单片机上扩展I/O口,复位电路,晶振电路,LED显示电路并写好底层程序,做出能应用于循环彩灯的最小系统。
关键词:最小系统,STC89C52RC, 循环彩灯灯Abstract:With the infiltration in the social field of the computer 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ne-chip computer is moving towards deepening constantly, drive tradition is it measure crescent benefit to upgrade day to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In measuring in real time and 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one-chip 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 the one-chip computer often uses as a key part, only one-chip computer respect knowledge is not enough, should also follow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crete hardware , and direct against and use the software of target’s characteristic to combine concretly, in order to do perfectly.The smallest system one chip computer is in expands at the base of STC89C52RC one chip computer,make it used more convient in the test system. This design mainly expands I/O in the take on chip computer, reset circuit, crystals circuit, the LED display circuitand writes the first floor procedure.Make for scrolling minimum system.Keyword:minimum system, STC89C52RC, scrolling目录1.绪论 (4)2.电路设计方案及功能分析 (5)2.1 设计目的 (5)2.2 设计要求 (5)2.3 系统基本方案选择和论证 (5)2.3.1、STC89C52RC介绍 (6)2.3.2、时间周期 (11)2.3.3、LED灯管 (12)2.3.4、发光二级管 (12)2.3.5、蜂鸣器 (12)2.3.6、锁存器 (13)2.4 系统框图 (13)3.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14)3.1 电源供电模块的实现 (14)3.2 复位电路 (15)3.3 晶振电路 (16)4. 系统的软件设计 (19)4.1 软件介绍 (19)4.1.1 Keil C51 (19)4.1.2 Protel99SE (20)4.1.3 Proteus (21)4.2程序流程图 (22)4.3 延时的计算 (23)5.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 (24)6.总结和体会 (24)7. 遇到问题 (24)8.参考文献 (25)9.附录 (25)9.1电路原理图: (25)9.2 元件清单 (26)9.3程序 (27)1.绪论由于单片机技术在各个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世界上许多集成电路生产厂家相继推出了各种类型的单片机,在单片机家族的众多成员中MCS-52系列单片机以其优越的性能、成熟的技术及高可靠性和高性能价格比,迅速占领了工业测控和自动化工程应用的主要市场,成为国内单片机应用领域中的主流。
脉搏测试仪总结汇报

• 根据题目要求及产品成本考虑,最终选择方案三。
理论分析与计算
本系统需要5个电路模块组成,分别是信号采集模块、 信号放大整形模块、单片机核心电路模块、显示模块。 利用红外发射/接受二极管采集脉搏信号,通过公式计算, 选择合理的运放放大倍数进行信号放大、整形,最终通 过单片机对输出信号处理,在数码管上显示实时脉搏数。 • Gain of each stage = 1 + Rf / Ri = 1 + 680K / 6.8K = 101 • Cut off Frequency = 1 / 2π RfCf = 2.34Hz
系统利用红外对管将人体心脏跳动使血管中血液饱和程度的变化将引起光的强度发生的变化红外接收二极管的电流也跟着改变导致红外发射管输出脉冲信号经过由lm324构成的放大电路将脉冲信号放大整形传送至单片机进行信号计算处理最后将数据结果送到数码管进行显示
简易脉搏测试系统
摘要
本系统以ST12C5A60S2单片机为核心,利用红外线发射 二极管和接收二极管作为信号检测传感器,通过LM324信号 放大电路,最终使用四位一体数码管作为显示器件。系统 利用红外对管将人体心脏跳动使血管中血液饱和程度的变 化将引起光的强度发生的变化,红外接收二极管的电流也 跟着改变,导致红外发射管输出脉冲信号,经过由LM324构 成的放大电路将脉冲信号放大整形,传送至单片机进行信 号计算处理,最后将数据结果送到数码管进行显示。由此 来对人体心率的数据进行测量。
•
•
•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本系统组装完成,测试没有达标。经测试分析,红外传感器 所采集信号没有达到初步预测结果。后利用信号发生器在信号输 入端输入不同频率,10mV以上信号,结果在输出端显示较理想波 形,在数码管上显示出合理脉搏数。
(完整word版)脉搏心率测量仪文献综述

心率信号由传感器模块进行采集;采集后的信号经过放大(滤除50HZ信号的干扰),进行整形后,得到幅值在0~5v的脉冲信号。
心率测试仪的第二部分基本功能:
可选用单片机进行心率测定,在数码管上显示出被测者心率,也可选用可编程器件仿真进行心率测定和显示。
该系统可分:
电源模块:给系统供电,当中包含单片机、各电路所需的正电,和给运放提供的负电压。
综合各方面因素,决定采取光电传感器来抓取心率信号。
血液是高度不透明的液体,光照在一般组织中的穿透性要比血液中大几十倍,据此特点,采用光电效应手指脉搏传感器来拾取脉搏信号。反向偏压的光敏二极管,它的反向电流具有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的光电效应特性,在一定光强范围内,光敏二极管的反向电流与光强呈线性关系。指端血管的容积和透光度随心搏改变时,将使光电三极管极管收到不同的光强,并由此产生的光电流均随之作相应变化。
近年来国内外致力于开发无创非接触式的传感器,这类传感器的重要特征是测量的探测部分不侵入机体,不造成机体创伤,能够自动消除仪表自身系统的误差,测量精度高,通常在体外,尤其是在体表间接测量人体的生理和生化参数。
其中光电式脉搏传感器是根据光电容积法制成的脉搏传感器,通过对手指末端透光度的监测,间接检测出脉搏信号。具有结构简单、无损伤、精度高、可重复使用等优点。通过光电式脉搏传感器所研制的脉搏测量仪已经应用到临床医学等各个方面并收到了理想效果。
论文题目
心率(脉搏)信号检测仪
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城市中大量独居老人的健康监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心血管疾病作为老年人疾病中比例较高的病症,许多病情较轻的病人由于未及时进行检查,错过了宝贵的诊治机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者可能引起中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预防此类疾病对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单片机的脉搏测量仪-文献综述报告

综述报告正文:
脉搏测量仪是检测有无脉搏以及计数有多少次的仪器,随着心脏的搏动,人体组织半透明度随之改变。当血液送到人体组织时,组织的半透明度减小;当血液流回心脏,组织的半透明度增大,这种现象在人体组织较薄的手指尖、耳垂等部位最为明显。利用波长600-1000nm的红光或红外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线照射到人体的手指尖、耳垂等部位,用装在该部位另一侧的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信号,脉搏测量有指脉和耳脉二种方式。这二种测量方式各有优缺点,指脉测量比较方便、简单,但因为手指上的汗腺较多,常年使用,污染可能会使测量灵敏度下降;耳脉测量比较干净,传感器使用环境污染少,容易维护。但因耳脉较弱,尤其是当季节变化时,所测信号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报告
学生姓名:马勇
学号:200905010306
专业名称:信息工程(电子方向)
文献综述题目:基于单片机的脉搏测量仪
引用文献:中文15篇;英文3篇;其它语种0献时间跨度:1998年 ~2008年
指导教师审阅签名:
近年来国内外致力于开发无创非接触式的传感器,这类传感器的重要特征是测量的探测部分不侵入机体,不造成机体创伤,能够自动消除仪表自身系统的误差,测量精度高,通常在体外,尤其是在体表间接测量人体的生理和生化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搏携带有丰富的人体健康状况的信息,自公元三世纪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问世以来,脉学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在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脉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脉诊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项诊断方法,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证”的基本精神的体现与应用。脉诊作为“绿色无创”诊断的手段和方法,得到了中外人士的关注。但由于中医是靠手指获取脉搏信息,虽然脉诊具有简便、无创、无痛的特点易为患者接受,然而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缺陷。首先,切脉单凭医生手指感觉辨别脉象的特征,受到感觉、经验和表述的限制,并且难免存在许多主观臆断因素,影响了对脉象判断的规范化;其次,这种用手指切脉的技巧很难掌握;再则,感知的脉象无法记录和保存影响了对脉象机理的研究。脉诊的这种定性化和主观性,大大影响了其精度与可行性,成为中医脉诊应用、发展和交流中的制约因素。为了将传统的中医药学发扬光大,促进脉诊的应用和发展,必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更科学、客观的诊断[1]。
论文题目
心率(脉搏)信号检测仪
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城市中大量独居老人的健康监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心血管疾病作为老年人疾病中比例较高的病症,许多病情较轻的病人由于未及时进行检查,错过了宝贵的诊治机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者可能引起中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预防此类疾病对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脉搏测量仪的发展主要向以下几个趋势发展:
自动测量脉搏并且对所得到的脉搏进行自动分析
目前很多脉搏测量仪都具有检测血氧等其他功能,但是对于这些信号的分析和诊断还需要一些有经验的医生观察,进行分析以后才能确认结果,浪费大量的人力,且认为引入的误差较大。因此,未来脉搏自动监测的内容将更加详细,自动分析诊断的功能也将更加强大
数字化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随着数字科学技术的发展,脉搏测量仪的集成度将更高,更便于携带。数字信号处理的运用将使干扰更小,测量更加准确。
多功能化越来越明显
目前的脉搏测量仪,一般都有测试血氧、心电图等功能,单纯的脉搏测量仪已经很少见到。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脉搏测量仪必将实现更多的功能。
设计中使用到的系统利用压电陶瓷片将脉搏转化为电压信号,经过信号调理后利用AT89S51单片机进行信号采集和处理,在短时间内,测量人体一分钟的脉搏数,并将心率进行实时显示,便于携带。达到了方便、快速、准确测量心率的目的。这样的脉搏测量系统性能良好,结构简单,性价比高,输出显示稳定,比较适应大众化,适合家庭进行自我检查以及医院护士进行每日的临床记录。
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医疗仪器的相关技术日新月异,全球医疗仪器的发展朝微小化迈进。便携式、低功耗的心率计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长期以来,各种静态的、动态的、随身携带的、远程遥控的心率计已经相继问世。由于心率和心率变异是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所需要的重要生理参数,有关心率和心率计的研究一直以来成为医学、电子学、工程技术领域科研的工作者们的涉足焦点。在国外到06年底,已经开始研究可佩戴式心率计。植入人体式心率计。国内的心率计产品由于受相关科学水平及生产设备的限制,功能和集成度不及国外。
早在1860年Vierordt创建了第一台杠杆式脉搏描记仪,国内20世纪50年代初朱颜将脉搏仪引用到中医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方面。此后随着机械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在研制中医脉象仪方面进展很快,尤其是70年代中期,国内天津、上海、江西等地相继成立了跨学科的脉象研究协作组,多学科共同合作促使中医脉象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脉象探头式样很多,有单部、三部、单点、多点、刚性接触式、软性接触式、气压式、硅杯式、液态汞、液态水、子母式等组成,脉象探头的主要原件有应变片、压电晶体、单晶硅、光敏元件、PVDF压电薄膜等,其中以单部单点应变片式为最广泛,不过近年来正在向三部多点式方向设计[2]。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发达国家死亡率占第一位的重要疾病,在我国也是死率最高的一类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2l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方式以及膳食结构的变化,源于心脏与循环系统的不健康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有极高的死亡率。据统计,1990年全球大约有14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预计到2020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将达到2500万人。目前我国城市人口中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不同程度的患有心血管面的疾病。中国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脑卒中,并且有更多的人致残。特别是在近,中国、日本和新西兰研究人员发现高血压是东方人脑卒中的主要原因[3]。近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患者的年龄却逐年降低,心血管疾病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人们希望通过早期采取一些积极的防治手段,使自己拥有健康。同时,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老年慢性疾病通常是终身性疾病,疼痛和昂贵的医疗费用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占用了大量医疗卫生资源,带来不堪重负的社会经济负担。要避免和减少高血压、心脏病这类心血管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有效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和设备,以及快速的发病后的救治手段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也正是目前广大医学界专家正在共同努力研究的重点,改进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手段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界个大难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
科技的创新,脉搏测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人工测试法或听诊器测试法,脉搏测量可利用电子仪器测量出精度更就的数据。人体脉搏信号中包含丰富的生理信息,也逐渐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很大兴趣,达到了方便、快捷、准确在测量脉搏的目的。随着电子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电子测量仪器以极快的速度向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制成的脉搏测量仪器性能良好,结构简单,因此对脉搏波采集和处理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医院的护士每天都要给住院的病人把脉记录病人每分钟脉搏数,方法是用手按在病人腕部的动脉上,根据脉搏的跳动进行计数。为了节省时间,一般不会作1分钟的测量,通常是测量10秒钟时间内心跳的数,再把结果乘以6即得到每分钟的心跳数,即使这样做还是比较费时,而且精度也不高。为了提高脉搏测量的精确与速度,多种脉搏测量仪被运用到医学上来,从而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医学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