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重点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201811290153

黄陵中学高一普通班物理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某人从高为5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一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 处被接住,则这段过程中()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B.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D.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2、以下数据中记录时刻的是()A.航班晚点20 min B.午休从12:30开始C.一般人的反应时间约0.8s D.火车离站后的第3 min内作匀速运动3、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前25 s内汽车的路程为20 m B.20 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1 m/sC.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2 D.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4、一皮球从离地高0.5m的地方竖直下抛,与地面碰撞后,反弹到高1.5m处被接住。
这一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大小是A. 0.5mB. 1.0mC. 1.5mD. 2.0m5、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是5m/s,对此速度正确的理解是()A.在该时刻的前1s内,物体的位移为5mB.在该时刻的后1s内,物体的位移为5mC.在该时刻的前0.5s和后0.5s内,物体的位移共5mD.若从该时刻起物体做匀速运动,则每秒内的位移是5m6、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A.刘翔在110米跨栏时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B.某同学从教室到宿舍步行速度为1.5m/s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D.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7、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A、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B、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C、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D、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8、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前10s内的位移是10m,则1min内的位移为()A、36mB、60mC、120mD、360m9、关于直线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变化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C.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的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0、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正比1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C.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每秒速度都增加9.8m/sD.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加速度就越大12、甲的重力是乙的3倍,它们从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先着地B.甲、乙同时着地C.甲比乙的加速度大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13、在世界壮汉大赛上有拉汽车前进的一项比赛,如图是某壮汉正通过绳索拉着汽车运动.则汽车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A.壮汉、汽车B.壮汉、绳索C.绳索、汽车D.汽车、绳索1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C.有的物体自己就有一个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D.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15、以下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C.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D.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16、下列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重力的大小可用天平测量D.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17、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B.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而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C.相互挤压的物体间弹力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垂直D.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18、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N和3N,不计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和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读数为()A.0N B.3N C.7N D.13N19、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受到拉力F 的作用,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2 N/m B.4 N/m C.20 N/m D.0.05 N/m20、一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关于木块和地面间的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面受压而发生弹性形变,地面受到了弹力,而木块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木块不受弹力B.木块也受到了弹力,原因是木块发生了形变C.木块受到弹力的原因是地面发生了形变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二、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18分)2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源的频率是5 0Hz时,它每隔s打一次点.在某次“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打点纸带如图所示,A、B、C、D是连续打出的四个点.由图中数据可知,纸带的运动是(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纸带在打下A、D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是m/s.22、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出AB=1.2cm,BC=2.4cm,CD=3.6cm,计数点A、B、C、D中,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小点未画出,则运动物体在B点的速度是-------m/s,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m/s2.三、计算题23(10分)、从离地h=18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重球,不计阻力,(取g=10m/s2).求:(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2)小球着地前1s内的位移多大?24(12分)、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5m/s,加速度为3m/s2.试求该质点:(1)第5s末的速度;(2)前5s内的位移;(3)第5s内的位移.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 2 3 4 5 6 7 8 9 10A B B B D B A D C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B C B A AD B C C二、实验,探究题(每共空3分,18分)21.交流0.02 变速 2 22、0.18 1.2三、计算题23(10分)(1)重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故有h= gt2 (3分)解得:t==6s (1 分)(2)从开始下落起前5秒内的位移为:h7= gt72= ×10×52m=125m (3分)最后1秒内位移:h8=h﹣h7=180m﹣125m=55m(3分)24(12分)解:(1)根据可得:(3分)第5秒的速度:(1分)(2)根据可得:(2分)前5s内的位移(2分)(3)前4s内的位移(2分)第5s内的位移(2)。
2017-2018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普通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2017-2018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普通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关于质点,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质量很小的物体就可看作质点B.体积很小的物体就可看作质点C.在某种情况下,地球可看作质点D.作转动的物体肯定不可以看作质点2.(4分)以下的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间隔的是()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北京时间19:00准时开播B.某同学跑1500m用时5分钟C.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我们学校早上第四节课的上课时间是10:353.(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B.研究物体的运动,参考系选择任意物体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C.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D.研究物体的运动,不必选定参考系4.(4分)小英从家门口打车到车站接上同学后即随车回到家,出租车票如图所示,则此过程中出租车的位移和行驶的路程分别是()A.0,0 B.12.3km,0C.0,12.3km D.12.3km,12.3km5.(4分)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s末的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4 m/s B.10.3 m/s C.10.2 m/s D.10m/s6.(4分)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可以不为零D.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7.(4分)下列物理量中,不是矢量(指无方向)的是()A.时间B.力C.速度D.加速度8.(4分)如图为根据龟兔赛跑故事画出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乌龟和兔子赛跑是同时从同地点出发的B.乌龟和兔子赛跑是同时出发,但出发点是不同的C.兔子在t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所以最终先到达终点D.乌龟中途落后,但最终比兔子先到终点9.(4分)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是表示速度的物理量B.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物理量C.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D.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没有联系10.(4分)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A.B.C.D.11.(4分)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是s=4t+2t2,s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A.4 m/s与2 m/s2B.0与4 m/s2C.4 m/s与4 m/s2D.4 m/s与012.(4分)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其υ﹣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B.前40s内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减小,40s末乙追上甲C.前40s内甲、乙两物体间距离一直在增大,40s末达到最大D.前40s内甲、乙两物体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40s末乙追上甲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13.(3分)一运动员绕半径是R的圆周运动了半周,则其位移大小是.14.(9分)如图所示v﹣t图象,它的初速度为m/s,加速度大小是m/s2.,其全程运动的位移是m.15.(12分)某同学利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他把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电火花计时器,然后把纸带的上端用铁夹子固定在铁架台上。
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普通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普通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48分,12题)1..质量为m0=20 kg、长为L=5 m的木板放在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5。
将质量m=10 kg 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以v0=4 m/s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被水平抛射到木板上(如图所示),小木块与木板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B.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C.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D.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2.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0沿逆时针方向运行。
t=0时,将质量m=1 kg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物体相对地面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
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则( )A.传送带的速率v0=10 m/sB.传送带的倾角θ=30°C.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D.0~2 s内摩擦力对物体做功W=-24 J3.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顺时针转动,传送带转动的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传送带转动后( )A.物块将减速下滑B.物块仍匀速下滑C.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小D.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大4.(多选)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2 kg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质量设为m)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表面水平冲上木板。
物块和木板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g=10 m/s2,结合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求得物块在前2 s内的位移5 mB.可求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C.可求得物块的质量m=2 kgD.可求得木板的长度L=2 m5.(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6.关于超重和失重现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电梯正在减速上升,在电梯中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B.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时,列车上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C.荡秋千时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人处于失重状态D.“神舟”飞船在绕地球做圆轨道运行时,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7.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t图象如图4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 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图48.(多选)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5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则乘客(仅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 )图5A.处于失重状态B .不受摩擦力的作用C .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D .所受合力竖直向上9.如图所示,在同一平台上的O 点水平抛出的三个物体,分别落到a 、b 、c 三点,则三个物体运动的初速度v a 、v b 、v c 的关系和三个物体运动的时间t a 、t b 、t c 的关系分别是( )A .v a >v b >v c t a >t b >t cB .v a <v b <v c t a =t b =t cC .v a <v b <v c t a >t b >t cD .v a >v b >v c t a <t b <t c10.雨天在野外骑车时,在自行车的后轮轮胎上常会粘附一些泥巴,行驶时感觉很“沉重”.如果将自行车后轮撑起,使后轮离开地面而悬空,然后用手匀速摇脚踏板,使后轮飞速转动,泥巴就被甩下来,如图所示,图中a 、b 为后轮轮胎边缘上的最高点与最低点,c 、d 为飞轮边缘上的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轮上c 、d 两点的向心加速度相同B .后轮边缘a 、b 两点线速度相同C .泥巴在图中的b 点比在a 点更容易被甩下来D .a 点的角速度大于d 点的角速度11.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 在空中相遇.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A .t B.22t C.t2D.t412.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竖直圆桶,绕中心轴做匀速圆周运动,一物块用细绳系着,绳的另一端系于圆桶上表面圆心,且物块贴着圆桶内表面随圆桶一起转动,则( )A .绳的张力可能为零B .桶对物块的弹力不可能为零C .随着转动的角速度增大,绳的张力保持不变D .随着转动的角速度增大,绳的张力一定增大 二、填空题(12分) 13.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新部高一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看做质点的是( )A. 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B. 用GPS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C. 将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D. 欣赏进行花样滑冰的运动员的优美动作【答案】B【解析】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时,若视为质点,则该问题无法进行研究,故A错误;用GPS确定“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时,“武汉”舰自身的大小、形状对定位几乎没有影响,可以把“武汉”舰看成质点,故B正确;硬币的形状与研究问题的关系非常密切,故硬币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优美的动作被人欣赏,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
所以B正确,ACD错误。
2. 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的速度并列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的眼睛紧盯着车轮边缘上某一点,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应是下图中的(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因蜜蜂相对于车是静止的,故它所看到的汽车车轮边缘上某一点的运动轨迹是A所示的圆,故选A.考点:相对运动【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相对运动的问题;要知道对运动的描述时,参照物的选择很重要,参照物选择的不同,则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所以必须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此题中要选择车为参照物.3. 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固有领土,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位置距温州市约356 km、福州市约385 km、基隆市约190 km.若我国某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主权,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到达钓鱼岛时航行了480 k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海监船位移是480 km,路程是356 kmB. 该海监船位移是356 km,路程是480 kmC. 该海监船在海上航行,确定其位置时可以将该海监船看成质点D. 若知道此次航行时间可求出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位移表示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表示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故路程大于等于位移大小,所以该海监船位移是356 km,路程480 km,A错误,B正确,该海监船在海上航行时,确定其位置时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故能看做质点,C正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给出时间即可求出平均速度,D正确,故选A考点:考查了位移,路程,质点,平均速度等概念点评: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路程大于等于位移大小,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苹果的体积随生长日期的变化时,可将苹果视为质点B. 导弹驱逐舰“兰州”舰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时,研究舰上导弹发射装置的工作状态,可将“兰州”舰视为质点C. 研究“嫦娥五号”飞往月球所用的时间,可将“嫦娥五号”视为质点D. 研究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抓取月球土壤的动作时,可将月球车视为质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研究苹果的体积随生长日期的变化时,不可将苹果视为质点故A错误;研究舰上导弹发射装置的工作状态,不可将“兰州”舰视为质点.故B错误.研究“嫦娥五号”飞往月球所用的时间,可将“嫦娥五号”视为质点,故C正确.研究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抓取月球土壤的动作时,不可将月球车视为质点,故D错误;故选C。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质检物理试卷(重点班)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三(上)质检物理试卷(重点班)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共45分)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的核式结构C.原子核是可分的D.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B.利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C.玻尔理论是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D.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势能增大,总能量增大3.如图所示,用一束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A中有一定读数,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的是()A.增大入射光的频率 B.增大入射光的强度C.滑片P向右移动D.滑片P向左移动4.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a从静止开始运动,所受阻力是f,经过时间t,它的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是()A.B.mv C.ft D.5.用光子能量为E的光束照射容器中的氢气,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发射频率为ν1、ν2、ν3的三种光子,且ν1<ν2<ν3.入射光束中光子的能量应是()A.hv1B.h(v1+ν2)C.h(v2+v3)D.h(v1+v2+v3)6.质量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与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3m的静止的小球B正碰后,A球的速率变为原来的,则碰后B球的速度是()(以v的方向为正方向)A.B.﹣v C.﹣ D.7.一个氢原子处于第3能级时,外面射来了一个波长为6.63×10﹣7m的光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原子不吸收这个光子,光子穿过氢原子B.氢原子被电离,电离后电子的动能是0。
36evC.氢原子被电离,电离后电子动能为零D.氢原子吸收光子,但不电离8.放射性元素镭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如果让它们处于匀强磁场中,则三种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正确的()A.B.C. D.9.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之比m A:m B=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A.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B.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A、B、C组成系统的动量不守恒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C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D.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A、B、C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10.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3kg的薄板和质量为m=1kg的物块,都以v=4m/s的初速度朝相反方向运动,它们之间有摩擦,薄板足够长,当薄板的速度为2。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重点班)物理试题(解析版)

高一重点班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6分1.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B. 加速度不为零,物体速度一定增加C. 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不断减小D.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答案】D【解析】A、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变化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B、加速度不为零,两者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两者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故B错误.C、加速度减小时,如果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则物体的速度是增大的,故C错误;D、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选D.【点睛】加速度是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变化的方向.2. 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C.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 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答案】B【解析】A、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主动实施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给予它的反作用力,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故A错误,B正确;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如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故C错误;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故D错误.故选B.【点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主动实施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给予它的反作用力,所以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3. 如图是姚明在比赛中的一张照片,记者给出的标题是“姚明对球施魔力”.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照片中篮球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A. 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B. 球只受到一个沿运动方向的力的作用C. 球此时此刻不受到任何外力作用D. 球受到姚明给的一个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对篮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篮球只受重力作用;正确B、沿球的运动方向没有实力物体,所以不受这个力;错误C、在空中的篮球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要受重力作用;错误D、球已经离开了姚明,与姚明之间没有了力的作用,所以篮球只受一个重力作用;错误故选A考点:受力分析点评:为防止分析物体受力时多力,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的物体。
2017-2018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普通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普通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以下的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间隔的是()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北京时间19:00准时开播B.某同学跑1500m用时5分4秒C.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我们学校早上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是7:502.(4分)如图为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为()A.8 m/s B.6 m/s C.4m/s D.2m/s3.(4分)如图为根据龟兔赛跑故事画出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乌龟和兔子赛跑是同时从同地点出发的B.乌龟和兔子赛跑是同时出发,但出发点是不同的C.兔子在t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所以最终先到达终点D.乌龟中途落后,但最终比兔子先到终点4.(4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B.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C.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D.速度减小时,加速度可能增大5.(4分)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和分力矢量合成的方法)的实验情况中,如图所示,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6.(4分)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狡辩说:我打了乙一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法官对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所以乙受伤而甲未受伤,且从主观上说甲主动打乙,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C.由于是甲用拳打乙的胸,所以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故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D.甲对乙的力在先,乙对甲的力在后,所以判决甲给乙付医药费7.(4分)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B.运动的汽车具有惯性,静止的汽车没有惯性C.向东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由于惯性,乘客会向西倾倒D.匀速前进的火车上,原地起跳的乘客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8.(4分)在弹性限度内,一根劲度系数k=500N/m的弹簧受到50N的压力,则其长度()A.压缩了10m B.伸长了10m C.压缩了0.1m D.伸长了0.1m9.(4分)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三个基本量,这三个基本量是()A.长度、质量和力 B.长度、质量和时间C.长度、力和时间 D.速度、质量和时间10.(4分)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物体受力作用一定会运动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1.(4分)关于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那个分力B.合力的大小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D.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12.(4分)如图所示是我国长征火箭把载人神舟飞船送上太空的情景。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中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单择题1. 关于质点,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质量很小的物体一定可看作质点;B. 体积很小的物体一定可看作质点;C. 在某种情况下地球也以可看作质点;D. 作转动的物体一定不可以看作质点。
【答案】C【解析】质量很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不一定能够忽略,不一定能看成质点,如原子的质量很小,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所以A错误.体积很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不一定能够忽略,不一定能看成质点,如原子的质量很小,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所以B错误;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以看做质点,所以C正确;地球在自转,但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以看做质点,所以D错误.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要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2. 以下的计时数据指的是一段时间的是()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北京时间19:00准时开播B. 某同学跑1500m用时5:04C.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 我们学校早上第四节课的上课时间是10:40【答案】B【解析】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北京时间19:00准时开播,指的是时刻,选项A错误;某同学跑1500m用时5:04,指的是时间,选项B正确;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指的是时刻,选项C错误;我们学校早上第四节课的上课时间是10:40,指的是时刻,选项D错误;故选B.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B. 研究物体的运动,参考系选择任意物体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C.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D. 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不选定参考系。
【答案】C【解析】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是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也可以是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故A错误;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往往不同,故B 错误;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往往不同,但可能相同,只要两次选择的参考系相对静止即可,故C正确;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要选择参考系,故D 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对参考系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总是相对某一参考系的.4. 小华从家门口打车到火车站接上同学后即随车回到家,出租车票如图所示,则此过程中出租车的行驶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A. 0,0B. 12.3km,0C. 0,12.3kmD. 12.3km,12.3km【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出租车发票可以求出出租车的行驶时间与路程.位移是矢量,为初末两点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为物体经过轨迹的长度.解:由题意可知,出租返回出发地,故位移为零;由图可知,汽车经过的路程为12.3k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出租车的运行时间与路程问题,分析清楚发票信息即可正确解题.5. 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 10.4 m/sB. 10.3 m/sC. 10.2 m/sD. 10m/s【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全程位移为100m,跑完全程所用时间为10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考点: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名师点睛】本题干扰项较多,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物理规律,知道平均速度即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不要被干扰项所迷惑!6.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B.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C. 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可以不为零D. 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答案】A【解析】物体的运动能否看作自由落体应注意两点:一是由静止开始下落;二是物体只受重力,所以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正确.7. 下列物理量中,不是矢量(指无方向)的是( )A. 时间B. 力C. 速度D. 加速度【答案】A【解析】矢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而标量是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时间、质量、路程等,故A正确.8. 如图为根据龟兔赛跑故事画出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乌龟和兔子赛跑是同时从同地点出发的B. 乌龟和兔子赛跑是同时出发,但出发点是不同的C. 兔子在t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所以最终先到达终点D. 乌龟中途落后,但最终比兔子先到终点【答案】D【解析】乌龟和兔子赛跑是从同地点出发的,但不同时,故AB错误;在t0时间内,乌龟的位移大于兔子的位移,所以在t0时间内兔子的平均速度小,故C错误;从图象中看出,在中途某一时刻兔子的位移大于乌龟的位移,但是最后乌龟到终点,兔子还没有到达,故D 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看图象的能力,能准确说明纵、横坐标及各点的物理意义,同时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性质.9. 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的物理量B.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物理量C.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D.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没有联系【答案】C【解析】解: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大,加速度可以小,速度小,加速度可以大,故AB错误,CD正确.故选:CD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与速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10. 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A. B. C. D.【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恒定不变,A错误B正确;匀速直线运动位移是一条倾斜的直线,CD错误.11. 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是x=4t+2t 2,x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加速度为()A. 2 m/s 2B. 4 m/s 2C. 6 m/s 2D. 8 m/s 2【答案】B【解析】根据x=v0t+at2=4t+2t2得,质点的初速度v0=4m/s,加速度a=4m/s2,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 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其υ-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s末甲、乙两物体间相遇B. 前40s内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减小,40s末乙追上甲;C. 前40s内甲、乙两物体间距离一直在增大,40s末达到最大;D. 前40s内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40s 末乙追上甲【答案】D【解析】解:A、速度相等时,甲乙两物体相距最远.故A正确,C错误.B、前40s内,两物体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40s末两者的位移相等,乙追上甲.故B错误,D正确.故选AD.13. 一运动员绕半径是R的圆周运动了半周,则其位移大小是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重点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共10小题)1.(3分)下面关于质点的正确说法有()A.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成质点B.研究汽车通过道路上的斑马线需多少时间可把汽车看成质点C.在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看成质点D.蚂蚁很小,可把蚂蚁看成质点2.(3分)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A.2πR,0 B.0,2πR C.2R,2πR D.0,2R3.(3分)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樾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变化的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4.(3分)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前进,因遇障碍物而须立即刹车,刹车时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则经6s汽车的位移是()A.24m B.25 m C.26 m D.30 m5.(3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初速度大小是v0,经过时间t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表达错误的是()A.v0t+at2B.v0t﹣at2C.t D.at26.(3分)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若踢球时间为0.02s,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是()A.﹣200 m/s2B.200 m/s2C.﹣1 000 m/s2D.1 000 m/s27.(3分)如图所示的是A,B,C三个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从图象中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C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A的加速度最大,B的加速度为零C.A的初速度为零,C的初速度最大D.P点表示该时刻三质点相遇8.(3分)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A.1 s B.1.5 s C.s D.(﹣1)s9.(3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0.25 m/s向右B.0.25 m/s向左C.1 m/s向右 D.1 m/s向左10.(3分)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为时间间隔,在第三个T时间内的位移是3m,3T末的速度是3m/s,则()A.物体的加速度是1 m/s2B.1T末的瞬时速度为1 m/sC.该时间间隔T=1 s D.物体在第一个T内位移是1 m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4分,共5小题,多选、错选不给分,少选给2分)11.(4分)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B.C.D.12.(4分)如图大致地表示了伽利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思维过程,以下对于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其中甲、乙、丙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B.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乙、丙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C.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13.(4分)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14.(4分)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15.(4分)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s、第2s、第3s、第4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m、2m、3m、4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4 s内的平均速度是2.5 m/sB.在第3、4 s内平均速度是3.5 m/sC.第3 s末的瞬时速度一定是3 m/sD.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三、填空题18分(每空3分)16.(9分)如图所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每隔s打一次点.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A.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及时关闭电火花计时器B.将电火花计时器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C.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打点计时器D.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立即拖动纸带运动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17.(9分)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1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 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50Hz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周期为T,计算v F的公式为v F=;(2)根据(1)中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试在图2中所示坐标系中合理选择好标度,作出v﹣t图象,利用该图象求物体的加速度a=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共32分)18.(8分)一个物体从塔顶上自由下落,在到达地面前的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求塔高,取g=10m/s2。
19.(12分)为了安全,汽车过桥的速度不能太大.一辆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了10s时间通过一座长120m的桥,过桥后的速度是14m/s.请计算:(1)它刚开上桥头时的速度有多大?(2)桥头与出发点的距离多远?20.(12分)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静止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下滑,依次通过A,B,C三点,已知AB=12m,AC=32m,小球通过AB,BC所用的时间均为2s,求:(1)小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2)小物块通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2017-2018学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重点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共10小题)1.(3分)下面关于质点的正确说法有()A.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成质点B.研究汽车通过道路上的斑马线需多少时间可把汽车看成质点C.在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看成质点D.蚂蚁很小,可把蚂蚁看成质点【分析】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与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解答】解: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来说太小了,完全可以忽略,此时可以看成质点,所以A正确;B、研究汽车通过道路上的斑马线需多少时间时,汽车的长度不可以忽略,不能把汽车看成质点,所以B错误;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的大小是不能忽略的,没了大小,就没有自转的说法了,所以此时地球不能看成质点,所以C错误;D、蚂蚁虽小,但研究蚂蚁的爬动姿态时,不能把蚂蚁看成质点,所以D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基础题目,掌握了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题目.2.(3分)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A.2πR,0 B.0,2πR C.2R,2πR D.0,2R【分析】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解答】解:做圆周运动一周,又回到原位置,位移为零,路程为圆的周长,为2πR.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区别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3.(3分)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樾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变化的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分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解答】解:A、速度变化越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根据a=知,变化时间越短,加速度不一定大,还与速度变化量有关,故B错误。
C、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C正确。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时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无关.4.(3分)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前进,因遇障碍物而须立即刹车,刹车时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则经6s汽车的位移是()A.24m B.25 m C.26 m D.30 m【分析】根据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求解,因为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注意判断汽车停车时间.【解答】解:由题意得v0=10m/s,因为做匀减速运动所以a=﹣2m/s2,求汽车6s 内的位移。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知,当汽车停车时速度v=0,得时间t===5s所以问汽车6s内的位移实为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5s内的位移故,代入v0=10m/s,a=﹣2m/s2和t=5s得位移x=25m。
故选:B。
【点评】仅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判断汽车在所求的时间内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5.(3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初速度大小是v0,经过时间t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表达错误的是()A.v0t+at2B.v0t﹣at2C.t D.at2【分析】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由平均速度求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s;也可以运用位移公式求解;还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求解.【解答】解:A、B由题意,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时间为t,加速度为﹣a,则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s=v0t﹣at2,故A错误,B正确。
C、由题,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0,则平均速度为所以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s=t=t,故C正确。
D、此运动可看出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则s=at2,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
【点评】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较多,要根据题设条件灵活选择公式求解.要知道公式s=中不涉及加速度.6.(3分)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若踢球时间为0.02s,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是()A.﹣200 m/s2B.200 m/s2C.﹣1 000 m/s2D.1 000 m/s2【分析】根据足球的初末速度,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解答】解:足球的加速度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