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2018届高考最后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2018届高考最后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诞生于西方的歌剧传入中国在其生根生长的过程中面临着“”的困境。

编剧在对作品进行本土化时,既尊重汉语四声规律,依字行腔,又追水抒情性和音乐性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得作品地展现了中国歌剧的民族特色A.橘生淮北则为枳改造淋漓尽致B.东方不亮西方亮创造淋漓尽致C.东方不亮西方亮改造酣畅淋漓D.橘生淮北则为枳创造酣畅淋漓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你想毕业后自主创业,我定当鼎力相助B.小区停电了,只能走楼梯,让你在此恭候多时,实在过意不去。

C.刚才李老对顺风车的看法算是抛砖引玉,请大家继续发表意见。

D.由于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期盼大家批评指正。

3.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对年龄往往有特殊称谓,如幼年称“垂髫”,五十岁称“知命”,百岁称“期颐”。

B.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常用“臣”“窃”“私”“鄙人”“在下”“竖子”等词语表示谦逊。

C.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请求退职称“乞身”,也可称“致仕”“乞骸骨”。

D.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除称“中国”外,还有许多别称,如“九州”“神州”“赤县”“华夏”等。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那高大绵延的群山深处,不时会有一口口泉眼将自己饱含眷念的深情吐露, ,,,,,。

看到这秀美而又壮丽的景色,谁都会陶醉其中。

一条条飞跃的俊龙化作一条条小溪从山石上一跃而下在山间勾勒出一弯弯绚丽的鸿弧深情地去拥抱下面的山岩形成一片片清秀的瀑布A. B. C. D.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小溪山下来,青烟林未起B.钟声寒野迥,桥影小溪清。

C.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

D.飞瀑挂晴霓,山门对小溪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8年江苏高考模拟卷(一)(含答案及详解)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亲力亲为。

②不管日方如何、绞尽脑汁、变换手法宣传自己的错误立场,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这一基本事实。

③他地寻求国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多方探索,力求变化创新,在挥毫泼墨中抒发画家丰富的思想感情。

A.处心积虑苦心孤诣殚精竭虑 B.处心积虑殚精竭虑苦心孤诣C.殚精竭虑处心积虑苦心孤诣 D.苦心孤诣殚精竭虑处心积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通过海丝之路走向海外的潮汕人,在一杯功夫茶之后,美美地回味那“九曲回肠、心旷神怡”,故乡的一草一木也由此映人眼帘。

B.新《广告法》规范了原《广告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了公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些广告乱象,在制度层面更加完善、健全、合理。

C.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D.阳光学校继承了《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教育思想,于2014年提出了“率性教育”的理念。

3.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

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

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江苏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含

江苏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含

2018 年江苏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一、语言文字应用( 15 分)1.在下边一段话空缺处挨次填入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 3 分)从南北朝到晩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成就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

在此时期浮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日的艺术家们。

但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A.并肩望洋兴叹置若罔闻B.并肩赞口不停侧目而视C.比肩赞口不停置若罔闻D.比肩望洋兴叹侧目而视2.以下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人生的开始老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初次航行目标必然是那座神奇的桥,慈爱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天蓝得可爱,忧如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摆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洁白,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悄!D.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不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所以也不简单产生近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3.以下社交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为了方便讨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拍摄工作已经达成,感谢您的大力互助。

C.令郎天资聪慧,改日定成中流砥柱。

D.小店刚才开业,欢迎各位大驾莅临。

4.在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最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像在明信片上看到过的同样。

它们长得特别齐整,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池水极沉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中间。

上边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山上密密匝匝地充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

A.B.C.D.3 分)。

这样的景色就5.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精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拟一个专题名称。

所拟名称与各组散文对应最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第一组:《登临黄鹤楼》《雨中访滕王阁》《又到虎跑泉》《观壶口瀑布》第二组:《菜畦蝴蝶飞》《耕牛的背影》《袅袅炊烟升起》《麦苗青青》第三组:《传统团聚饭》《幸福在元宵节》《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你》A.亲密自然儿时回想美好生活B.行万里路儿时回想潇洒人生C.行万里路田园风光美好生活D.亲密自然田园风光潇洒人生二、文言文阅读( 18 分)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6-9 题。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冲刺预测卷(三)Word版缺答案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冲刺预测卷(三)Word版缺答案Word版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江苏卷(三)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从屈辱到崛起、从到独立富强,经过67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

从温饱不足、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67年的 ,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

A.积重难返倍受栉风沐雨B.积贫积弱备受栉风沐雨C.积重难返备受风雨飘摇D.积贫积弱倍受风雨飘摇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呼唤,在现实生活中能有更多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思考,而奋斗。

B.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唐伯虎已被逼至悬崖边。

C.一条大河从村边奔腾而去,雪白的浪花激荡涌起,宛如白玉般地迸溅开来,滋润了整个村子。

D.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尘土是他们的旗号。

3.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3分)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载培桃李满三千株4.下列语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

”孙大款慷慨地说。

B.程一鸣教授将自已的学术专著送给爱徒王斌,他在扉页上写下“王斌同学惠存”的字样。

(解析版)江苏省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预测卷一语文试题

(解析版)江苏省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预测卷一语文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卷一(江苏卷)语文I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金黄色的葫芦上有灵动的仕女、威武的罗汉、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可爱的生肖,画面_______,线条洗练流畅,看起来_______;54岁的民间艺人栾清明有一手绝活——用烙铁在葫芦上作画。

如今,栾清明不忍传统技艺流失,_________,把技艺传承给自己的儿子。

他们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上阵父子兵”一时间也被传为佳话。

A. 惟妙惟肖别有风味口传心授B. 有声有色别有洞天口口相传C. 有声有色别有风味口口相传D. 惟妙惟肖别有洞天口传心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画面”,应选“惟妙惟肖”。

别有风味: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

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别有洞天:指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或艺术创作,引人入胜,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线条”,应选“别有风味”。

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口口相传:不著文字,口头相传,此处的陈述对象为“手工技艺传承”,应选“口传心授”。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正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的发展方向阔步挺进。

B. “钢铁企业职工的精气神又回来了!”随着供求关系改善,今年钢铁行业价格恢复上涨,吃了多年苦头的钢铁企业终于尝到了甜头。

C. 曾经,一个电饭煲居然成了“中国制造”的软肋。

而今,通过创新补齐质量短板,国货当自强,正努力成为世界精品的代名词。

D. 从“扫一扫”支付到“刷刷脸”买单,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让外国人羡慕的新业态在大城小镇风起云涌,延展着人们的想象空间。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2018江苏语文学科高三模拟试卷答案

2018江苏语文学科高三模拟试卷答案

江苏省2018届高三期初质量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A(寥寥数语:说得很少,但很有说服力。

只语片言:零零碎碎的话语。

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

前者侧重于话虽说但有说服力,后者强调量少、简洁。

箴言:形容规谏劝诫的话。

格言:含有教育意义可为准则的话。

前者强调言之谏诫,后者侧重言之圭臬。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喟叹:因感慨而叹气。

前者侧重有感触,后者强调有忧愁。

) 2.B(为借代,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

A冰炭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C“明日黄花”借喻已错过新闻价值的报导或已错过应时效用的事情,苏轼有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D玉、瓦分别比喻气节、小利) 3.C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但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B(根据“如果”、“那么”,“追求”、“不追求”,相匹配,可选出答案)5.D(“幼儿优质教育依靠的是社会力量”失之偏颇) 二、文言文阅读 (18分)6.A (适,旧指女子出嫁,《孔雀东南飞》有:“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 7.B(殿试与会试错位。

会试是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

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 8.(1)(他)喜欢种植树木,开辟小园盖起了小楼,登上小楼可远望到三里外的洞庭。

(得分点:艺、辟、临、通顺)(2)(他)得病后来看望我,说愿意用积蓄置办义田,来赡养贫穷的族人。

(得分点:顾、积、定语后置、通顺) 9. ①弟弟独担家计,不干扰“我”读书;②对“我”有求必应;③“听雨楼”读书、躺卧;④为弟请医,日夜守护;⑤弟病不见起色,失魂落魄。

(每点1分,任四点) 参考译文: 亡弟名叫吴庭树,字云松,自号半圃,是巴陵县学的生员。

(他)在道光十六十一月二十六日去世,终年三十岁。

第二年二月初五那一天,安葬在近乡彭仙塘祖坟旁。

他的妻子姓李,儿子叫吴昌煊。

2018届江苏扬州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届江苏扬州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 届江苏扬州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分析江苏扬州市2018 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语文试卷本卷满分为 160 分, 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1. 在下边一段话的空缺处挨次填人词语,最适合的一组是()(3 分)据证监会统计,今年证监会行政处分涉诉案件共43 件 , 连续三年创出历史新高。

一度的资本大鳄,在看管层的下,也无所遁形,所以倒下的不在少量,“德隆系”及的“敢死队”大佬们,都成为经典的反面教材。

A. 惹是生非火眼金睛前仆后继B. 兴妖作怪明察秋毫前仆后继C. 兴妖作怪火眼金睛接二连三D. 惹是生非明察秋毫接二连三2. 以下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靠近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往者不行谏,来者犹可追D.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 以下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A.我本来不可以理解父亲母亲的决定,在好朋友的劝告下,我解开了心结。

B.感谢各位老师对犬子的尽心教育,不然他不会获得这样的好成绩。

C.一位母亲向民众求援 : “我儿子才十六岁就得了绝症,大家必定不可以漠不关心啊 ! ”D.她对帮助自己的人说 : “固然此次您尽了绵薄之力,但对我来说倒是莫大的恩德。

”4. 在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连接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某微信民众号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展开了一场“丢书大作战”活动。

1万本书被“丢”在地铁、飞机温顺风车等交通工具上,主办方希望捡到的人能够阅读、写念书心得并将书本传达下去,但它鼓舞人们阅读分享知识的初衷仍旧值得欣赏居主办方统计。

活动开始后的三个月内,只有 239 本书被抢超出次即使见效甚微我们理解“丢书大作战”想要做出改变的梦想“丢书大作战“活动仿佛失败了想做出一些细小改变的“瞎折腾“总好过面对烦躁民风的漠不关心A.B.C.D.5.下边是从某中学生杂志栏日中摘录的文章标题、所选文章与栏目名称对应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第一组《天眼计划》《星穹以外》《外星人谜踪》《月球上真的有水吗》1第二组 : 《“南山” 是座什么山》《花木兰女扮男装的实情》《朱自清与“背影”》《这个寒假读什么》第三组《我来聆听你的故事》《如何应付成长之痛》《我和烦忧握手言和》《还我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A. 魅力星球校园漫笔心理诊室B.宇宙探秘校园漫笔依旧故我C 宇宙探秘讲堂内外心理诊室D魅力星球讲堂内外依旧故我二文言文阅读 (18 分)阅读下边的文言文 . 达成 6 -9 题。

2018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三)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三)及答案

仿真模拟(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民歌多口耳相传,如果没有文人关注、仿作以及统治阶层的刻意搜集保存,民歌往往只能自生自灭。

而文人的关注、统治者的搜集,不可避免地出于自身的某种动机或需要。

在如此背景下,南朝民歌所传递出来的审美价值在何种程度上代表了江南民间社会的艺术体验,就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了。

根据史籍记载,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风气经历了由“轻悍”“好勇”到“怯懦”“柔靡”的变化过程。

东晋一朝,江南统治集团的构成发生变化,北方侨姓大族超越江南土著大族而主导国家权力,与此同时,土著大族向侨姓大族的屈从依附乃至对其风流倜傥、贬武鄙武的处世风格的崇拜模仿,极大地影响了统治集团柔靡怯弱的心理转向,并进而推动了自身习性及整个社会风气由“尚武”向“崇文”的变迁。

就下层民众来说,南朝前期崇尚武力、力主抗争的原始道教被改造后,转而成为以延年益寿、消灾治病、求仙问道见长的官方道教。

同时,统治阶层的支持与提倡,促使劝诱忍让与克制的佛教广泛流布,深入人心,逐渐主导了民间宗教信仰,并促成江南地区“好武”这一群体心理结构的解体。

江南风气有如此变化,故晋宋之际逞一时之盛的吴歌西曲多以情歌婉唱见长亦在情理之中。

无论是促发民间歌者有所感的“歌兴”对象,还是赋予民歌以内蕴和情趣的江南风物,无不沾染、寄托甚至浸润了爱情的意义,即使是有关江南民俗事象的歌谣,同样也是以俗写情。

可见,南朝民歌虽然感兴与意蕴各异,但却透过种种对江南事象的体悟与感知,呈现出率然真切、柔美曲折而又意味绵长的唯情气质。

伴随着江南地区的逐步开发、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以及江南风气的转变,南朝民歌不仅体现出江南社会以情为重的柔靡风气,而且也以自身的描摹与传唱使得一种富有特色的江南民间审美经验得以成型。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所见的南朝民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人的润色和统治者的搜集,因而,所谓南朝民歌在一定意义上已是贵族文人加工后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从南北朝到晩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

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A.并肩望洋兴叹视而不见B.并肩赞不绝口侧目而视C.比肩赞不绝口视而不见D.比肩望洋兴叹侧目而视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D.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方便请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C.令郎天资聪颖,他日定成国家栋梁。

D.小店刚刚开业,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

这样的风景就像在明信片上看到过的一样。

它们长得非常整齐,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池水极平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当中。

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

A.B.C.D.5.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拟一个专题名称。

所拟名称与各组散文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登临黄鹤楼》《雨中访滕王阁》《又到虎跑泉》《观壶口瀑布》第二组:《菜畦蝴蝶飞》《耕牛的背影》《袅袅炊烟升起》《麦苗青青》第三组:《传统团圆饭》《幸福在元宵节》《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你》A.亲近自然儿时回忆美好生活B.行万里路儿时回忆潇洒人生C.行万里路田园风光美好生活D.亲近自然田园风光潇洒人生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汤海秋转姚莹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

初为礼部主事,年甫二十,负气自喜。

为文章震烁奇特,诸公异其才,选入军机章京。

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擢山东道监察御史。

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

每致书大吏,多所议论。

及为御史,再旬而章三上。

有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其人讦之,上置尚书吏议。

君以为司官朝吏,过失当付有司,不可奴隶辱之;此臣作威福之渐也,吏议轻,不足以儆,援嘉庆中故事争之。

上以为不胜言官任,罢回户部员外。

而君方草奏,大有论建。

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子》九十一篇。

篇数千言,通论治道学术;《明林》十六卷,指陈前代得失;《七经补疏》,明经义;《止信笔初稿》,杂记见闻事实。

诸作皆出示人,惟《止信笔初稿》人多未见。

或问之,曰:“此石室之藏也。

“英夷事起,沿海诸省大扰。

上再命将无功,卒议抚通市。

君愤甚,已黜,不得进言,犹条上三十事于尚书转奏焉。

大臣用事者曰:“书生之见耳!”上虽召见君,而无所询,报闻而已。

君是时已更为本部四川司郎中,京察亦竟不得上考。

君感慨郁抑,诗多悲愤沉痛之作。

二十四年七月卒。

年四十四。

君少为文,有奇气。

初成进士,所为制艺,人争传其稿,市肆售之几遍。

君曰:“是不足言文也。

”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必求其似,务备其体,已梓者三十馀卷。

又好为文,尝谓其友人曰:“汉以后作者,或专工文辞,而义理、时务不足;或精义理、明时务,而辞陋弱;兼之者惟唐陆宣公、宋朱子耳。

吾欲奄有古人,而以二公为归。

”其持论如此。

姚莹曰:以宗室尚书之亲贵,举朝所屏息者,而君倡言弹之,亦见骨鲠之风矣。

君又与宜黄黄树斋、歙徐廉峰及亨甫以诗相驰逐。

犹忆君探余狱中,及出狱后,与诸君置酒相贺,又同治亨甫之丧,依依送余出都门时也。

俯仰二十年间,升沉存殁若此,悲夫!(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人讦之讦:揭发B.吏议轻,不足以儆儆:敬重C.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拟:模仿D.已梓者三十余卷梓:刊刻7.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光,皇帝的年号。

古代除了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外,也有用干支等纪年的。

B.户部,朝廷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与“礼、吏、兵、刑、工”合称“六部”。

C.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朝廷殿试而录取的人。

D.朱子,文中指朱柏庐。

他所著的《朱子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

(4分)(2)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子》九十一篇。

(4分)9.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汤海秋在为官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王澜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

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

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国攻蕲州,城陷。

王澜因避蕲州失陷之灾,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写了本词。

10.词的上阕运用“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4分)11.请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情绪的变化过程。

(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2)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智也。

(《孟子·告子章句上》)(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4),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5)陛下亦宜自谋,,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诸葛亮《出师表》)(6),,决眦人归鸟。

(杜甫《望岳》)(7)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8)读书切戒在慌忙,。

(陆九渊《读书》)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失乐园师陀乡下人一年到头娱乐的时候很少,至少在我们乡下是如此:端午不喝雄黄酒,仲秋不赏月,除却上坟照例烧化纸钱外,大抵与平日无异。

只有上元节,孩子们得到一只花纸糊的灯笼已喜出望外,间或有人肯破费买两筒小号“花子”放放,简直要动员全村上下了。

这村子小而穷,从不曾有大事件值得记述;它一年到头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

然而孩子们正也和别处的毫无差别,总不肯让寂寞重重压到身上,让时光白白逝去。

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那就是禾场。

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月亮照着光光坦坦的场面,晚饭后就热闹起来了。

此刻,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禾场一被孩子们占领,就绝不会再是简单的了。

他们也会翻出许多花样。

其中有一种叫做“老鳖晒盖”,是要四个人前后左右四角站正,一个人上去,脚蹬住后两人的肩膀,手抓住前两人的肩膀,一气向前跑去的,有些类似叠罗汉。

还有多种是摆起阵势,双方一问一答,然后以力量的盛衰决胜负的。

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添上一抹生气。

自然,孩子们之所以玩耍,并非为点缀村坊冷落的门面,他们还没学会遮掩丑恶,他们只知道娱乐。

乡野的各种玩法究竟有多大价值,我不曾作过估计,但和学校里规定的一比,也不逊色,即便这野变的玩法也要失去,岂不是大可哀哉?我失去乐园是因为父亲送我进学校,随后他故去了,我也到了成年,便不得不按一般成年人那样去生活,所以是极其平常的。

倘若仍跑到那叫做乐园的禾场上,参进那小小的队伍中去,纵然是月下的夜间,恐怕也要引起不平常的反响的吧。

我已经不是孩子。

有时坐下来好久,明明对着纸壁,却看见一群孩子在捉捕,在逃避,在吵闹,而且连唿哨也听见了。

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哀伤便一一来了。

前年偶尔因着变故回到家里,第一个想起的便是禾汤上的乐园。

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天气还不很冷,一地好月光,连树木也都照得像童话中才应有的;想来场上一定大热闹,该藉以温一温旧梦。

可是禾场上一个人影也看不见,连吵闹声、唿哨声像一起被冷然的月光扫去了个干净。

街上呢,也看不见有人似的东西活动。

那些“无有家教”的孩子呢?当然不会绝种的,那么有事情?也不至于都这般凑巧。

然而第二天事情却弄明白了。

在土谷庙前,我看见一个孩子,十一二岁光景,瘦小身量,面容枯槁。

他昂首眺望着原野,正悠然地吸着烟。

虽然他并不留神四近,然而任谁也会感动的吧;模样是那样像一个流氓,一个盼望着故土的水手,可是不更像一个大人吗?暴力起初仅及于大人,孩子还只间接受到影响,渐渐的连大人也不够填满那贪婪的肠胃时,这恶毒的网也就捕罗起孩子。

本来还只是该嬉戏的孩童,已被残害去天真,被轧去一切快乐,逼着不得不负担起成年人的任务和优愁。

我们的“天才“呢?哪里去了!这话离我当孩时只不过八九年光景,似乎不不算怎样长久,然而八九年间已有过这样一番大的变动,孩于们就连那样不大高明的乐园也一并失去了,现在又是将近三年,孩子们怎样了呢,谁知道?(选自1937年3月版《黄花苔》,有删改)13.请简要说明文章第段的作用。

(4分)14.作者为什么说“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6分)15.请根据第段文意,简要分析“哀伤”的内涵。

(4分)16.请探究标题“失乐园”的深刻意蕴。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说破”的艺术陈益昆曲《烂柯山》,由朱买臣“马前泼水”的故事演释而来。

耐人寻味的是,一开场,一脸颓相的朱买臣就来了个自嘲式自报家门:穷儒。

至于其它剧目中公开称自己是贪官、庸医等,更比比皆是。

这,恰恰是昆由的自报家门程式——“说破”。

说破,在吴语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把话讲透彻,一是指把人讲破(讲坏)。

昆曲往往在演出前就将剧情与角色兜底向观众作交代,与追求悬念,追求情节的层层环扣、步步推进的西方戏剧体系截然不同。

观众在欣赏西方戏剧时始终是被蒙在鼓里的,秘密究竟要保持多久,什么时候才能揭开,秘钥全都掌握在编剧和导演手里。

且不论近代流行的悬疑剧、推理剧,即便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理查二世》和《仲夏夜之梦》,也竭力将隐喻和象征转化为剧情发展的需要。

昆曲演出最不容忽略的特征,是角色与观众近在咫尺,随时都可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