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患者护理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术后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动脉瘤体破裂后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致使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5%-30%,动脉瘤初次出血病人死亡率为15%左右,再次出血后病人死亡率高达40%-65%[1]。

因此,尽早明确病因后即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是动脉瘤治疗的关键。

我科自2009年1月份至2011年12月成功应用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共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8 例, 女24例, 年龄22-74( 平均42.6)岁。

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

有意识障碍33例,有一侧肢体偏瘫28例, 动眼神经麻痹症状12例等。

Hunt分级:Ⅰ级10例, Ⅱ级26例, Ⅲ级20例, Ⅳ级6例。

入院后均行头颅CTA或MRA 证实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

术前均行全脑血管造影( DSA) 确诊。

颅内动脉瘤部位: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0例,大脑前交通动脉瘤12例, 后交通动脉31例, 基底动脉瘤9例。

1.2 手术方法本组均在插管全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刺, 将造影导管的导丝顺血管到达颈内动脉、椎动脉开口予以全脑血管造影, 以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 导丝进入动脉瘤腔, 分别放入微弹簧圈将动脉瘤体致密填塞, 栓塞后予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 载瘤动脉通畅, 未见载瘤动脉狭窄及栓塞物脱落情况。

术后常规给予尼莫通50ml以3.0mg/ h持续静脉泵注。

术后再予腰椎穿刺腰大池置管引流血性脑脊液,直至脑脊液转为清亮。

结果:62例动脉瘤均能成功栓塞瘤体。

6例Hunt-Hess评级Ⅳ级的患者肢体偏瘫症状术后未见明显改善, 56例Ⅰ、Ⅱ、Ⅲ级患者病情恢复均良好。

术后6个月内每月随访一次62例均生存,期中57例患者未见新的颅内出血病灶。

5例患者术后6个月动脉瘤复发,再次行介入血管栓塞治疗后痊愈,术后6个月内每月再随访一次5均生存。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给予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陆海颖;林云;吴红燕;朱秀春;刘秋燕【摘要】目的研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期间行弹簧圈栓塞治疗,提高护理治疗并观察其术后病情、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患者生命质量显著提升(P<0.05),所有患者中,出现4例术后头痛、恶心,1例出现剧烈头痛、张口困难、恶心呕吐,经过解痉、抗凝、扩管治疗后,症状缓解;发生穿刺部位少量渗血者1例,重新包扎并加压处理后未再出血;出现1例术后伤口疼痛,全身不适、哭闹不止,予以镇静止痛治疗后缓解;出现1例失语及对侧肢体瘫痪,积极予以解痉、抗凝、扩容等治疗后,患者于2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早期发现及科学合理的护理,可使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的病死率降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8(008)012【总页数】4页(P149-151,159)【关键词】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生命质量;不良反应【作者】陆海颖;林云;吴红燕;朱秀春;刘秋燕【作者单位】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广东英德 513000;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广东英德 513000;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广东英德 513000;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广东英德 513000;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广东英德 5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颅内动脉瘤为引起颅内出血较为常见的病因,其早期死亡率可高达36%,而反复出血者死亡率更是高达70%以上[1-2],故早期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显的尤为重要。

颅内动脉瘤治疗临床上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患者的血压,颅内压以及脑脊液引流对患者大脑动脉痉挛以及出血等临床症状,而手术治疗主要是对病变大脑动脉血管进行栓塞,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起手术方式包括动脉瘤颈夹闭或结扎,载瘤动脉夹闭及动脉瘤孤立术,动脉瘤包裹术,开颅动脉瘤栓塞法,经血管内栓塞动脉瘤,其手术方法各有利弊。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出血期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出血期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的护理

题, 而动脉瘤可因患者过度紧张、 兴奋等情绪变化 导 致破裂 而危及 生 命 。护士 详 细解 释脑 动 脉瘤 栓
塞 术 区别 于 开 颅 手术 的微 创 性 和 安 全 性 , 要 介 简 绍操 作程 序和术前 、 后 注意 事项 , 术 以减 轻 患者 的 心理 负担 , 配合治疗 。
血管造影显 示后 交通 动脉瘤 5例 、 前交通 动脉 瘤 4 例、 颈眼 动脉瘤 3 、 例 大脑 中动脉瘤 2 、 例 基底动 脉 瘤 2 。1 例采用 常规介人 手术栓塞 , 例 1 4例使用支 架辅助 下栓塞 , 例 使用封 阻球囊辅 助下栓 塞 。 1 12 手术 方 法 简介 气 管 插 管全 身 麻 醉和 全 身 . 肝素化抗凝 下 , 股动 脉 插管 行全 脑 血 管造 影 , 经 明 确 动脉 瘤 的 部位 、 小 、 态 、 颈 宽 度 、 I 大 形 瘤 wis环 I
作 者 简 介 : 丽娟 (9 4 , , 科 , 管护 师 , 护 士长 黄 17 ~) 女 本 主 副
素, 嘱患者 绝 对 卧 床 休 息 , 持 大 便 通 畅 , 意 保 保 注 暖, 防止用力 咳嗽 , 免情 绪 激动 ; 持病 房 安静 , 避 保 控制各 类噪声 , 合理 安排 诊 疗护 理 操作 时 间 , 以减 少对患 者 的刺 激 ; 烦躁 不 安 、 对 癫痫 患 者遵 医 嘱使 用镇静 剂和抗癫 痫药 ; 药 物控 制血 压 患者 , 强 用 加 心电、 血压 监 护 , 据 血 压 水 平 调 整 药 物 剂量 , 根 控 制 收缩压 在原血压 的 2 3 围 , /范 避免血 压过低造成

24・ 1
护理与康复 2 1 0 0年 3 月第 9卷第 3期
颅 内动脉 瘤破 裂 急性 出血 期微 弹 簧 圈 囊 内栓 塞 治 疗 的护 理

微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微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微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护理进展微弹簧圈介入治疗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明显的疗效和安全性,但是术后容易造成穿刺部位血肿、脑动脉瘤再破裂、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机体恢复和生活质量,因而必须加强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本文主要分析微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护理措施,旨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标签:微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护理;进展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会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1]。

目前微弹簧圈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疗效佳、创伤小、痛苦轻、安全性高的特点,而且操作简单,因而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2]。

但是在治疗时患者会产生脑动脉瘤再破裂、穿刺部位血肿、脑梗死、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因而必须加强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本文主要对微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护理进展作出如下综述。

1 穿刺点血肿穿刺点血肿与穿刺过程中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拔管后压迫力度不够、全身肝素化或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弹性差、治疗后穿刺肢体频繁活动等有关,这些因素会引起穿刺点出血,从而导致血肿的发生[3]。

在护理时,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穿刺点是否有渗血和血肿,每15~30min观察1次;每15~60min对足背动脉脉搏和皮肤温度观察1次,密切注意皮肤颜色和感觉,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②对全身肝素化治疗的肝素用量和追加时间进行准确掌握;③拔管后对穿刺点局部按压30min,压迫时注意按压的部位和力度,将2个手指指端并拢后对血管进针点的近端进行按压,刚开始按压要重压,以后每5min减少一点按压力度,最后5min的按压要以手指能够感受到血管搏动为最佳,避免重压后突然松手[4];④按压后如果无出血现象,则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用沙袋进行压迫12h,患者要平卧24h,下肢制动6h 以上,保持穿刺侧下肢伸直;如果穿刺部位持续渗血,可注射1%的硫酸鱼精蛋白1ml+等渗盐水10ml静脉注射术侧肢体,然后局部冷敷,将下肢抬高15°。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的护理
①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 江苏 仪 征 2 1 1 9 0 0
疗 ,取得理想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 2 5例 ,其 中男 9例 ,女 1 6 例 ,年龄 2 3 — 6 2岁 , 平均 3 3 . 5岁 。这 些患者均 出现蛛 网膜下腔 出血 ,经 数字减影 血 管 造影 ( d i g i t a l s u b t r a c t i o n a n g i o g r a p h y ,D S A ) 检查 诊 断为 颅 内动

次采血成功率 9 8 %,血 片合格率 为 1 0 0 %,观察组 明显优于对
表1 两组新生儿采血一次成功率、 采血 时间及血片合格率比较
3 讨 论
操作技术 ,在操作 中严 格无菌操 作 ,细心 定位 ,争取一 次穿刺 成功 。观察 组 中均 系笔者 亲 自操作 ,有 一例穿刺 2 针 ,一例配 合护 士未按压好 穿刺部位 出现瘀斑 ,无一例感染 、血肿 。股静 脉穿 刺采血在新生 儿遗传代谢 性疾病筛 查工作 中既为护理工作
颅 内动脉 瘤 (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n e u r y s m,A N ) 是 由于脑动 脉局 部 血管病变 导致血 流动力学 改变而 出现 的脑 血管瘤样 突起 ,这
率和致残率明显小于手术夹 闭破裂血管 ,随着介入技术 的发展 , 弹簧 圈栓 塞是大部分 动脉瘤治疗 的理想 方法 ,因此及 时 、准确 地早期治 疗动脉瘤尤 为重要 。笔者所 在科室 2 0 0 9年 3 月一 2 0 1 2
年 3 月对 2 5 例 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该方法进行血管 内栓 塞的治
种疾病 严重危 害人 的健康 ,蛛 网膜下腔 出血是 A N破裂 的常见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摘要:脑动脉瘤为常见脑血管异常扩张导致的瘤状病变,0.2%~7.9%的患者会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加了病残病死率[1]。

据报道[2],脑动脉瘤病残率高达50%左右,病死率仅次于脑梗死与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弹簧圈栓塞治疗仍为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单纯应用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难以致密栓塞宽颈动脉瘤等复杂的脑动脉瘤,且复发率高,存在一定局限性。

有学者指出[3],当血流能够通过的支架网孔面积与支架金属网格所围成的菱形面积之比值小于0.6时,可使流经支架进入动脉瘤的血流衰减,促进血栓形成,减少预后复发。

[关键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患者护理配合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导致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因血流冲击、动脉壁薄弱引起,确诊后需尽早采取手术治疗,防止颅内动脉瘤破裂,威胁患者术后生命。

本次研究选取78例行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探究重症护理配合效果,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均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符合手术治疗相关指征,签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手术禁忌症、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

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9例。

常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9:20,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0.12±5.7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8例、11例;干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8:21,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0.10±5.6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7例、12例;两组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择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术后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环境护理,调节适应温湿度,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绝对卧床休息1天,适当抬高床头,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针对患者心理需求施加个性化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

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性及术 中需要 的配合 , 以解 除恐惧 心理 , 促使其积极 配合 治疗 。 患者术前绝对 卧床 , 避免一切不 良刺 激 , 保持室 内通风 , 暖适 冷 宜, 防止着凉 。随时观察生命体 征及 意识的变化 , 理饮食 , 合 保 持大便通 畅。 物 品准备 : 脑血管造 影用 品 I 、 引导 管 、 套 指 微导 管 、 微弹
■ 组国爨窳
患 者体 温 、 托品化 状况 、 阿 时间 、 尿量 、 尿液颜 色 , 因患者人 病 房 时 血压 由 108 m 降至 9 / g 另 开静 脉通道 , 2 /0m Hg 06 mm H , 0 静 脉注射低 分子右旋糖 酐 , 补平衡盐溶 液 , 加%甘露 醇预 防 输 脑 水肿 , 防性抗 感染治疗 , 6 预 每 胃 1 , 50 0m 观 h洗 次 约 0 L,
带加压 l 4h 避 免屈髋 , 2 2 , h 穿刺点沙 袋压迫 4h 6h 穿刺侧  ̄ , 肢体 平伸并 制动 6h 1 , 观察 局部有 无渗血 及血肿 , ~ 2h 并 密切
观察穿刺侧肢体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 设 置专 人看护 , 给予 持续低 流量吸氧 , 持呼吸道 通畅及 保
防止 呕吐物误 吸入 呼吸道 , 清醒后床头 抬高 1 。一 O 5 3 。利 于颅
3 例动脉瘤 9% 塞成 功 , 9 0栓 手术后恢复 良好 , 死亡 1 , 例 余
患者术后 2 出院。 周
3 护 理
31 术前护理 .
对意识 清的患者要 详细讲解手 术的必要
内静脉 回流防止脑水肿 。 术后患者全身肝素化处于高凝状态应 给予 下肢 腓肠 肌处环形按摩 ,力 度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 , 以 防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清醒患者应鼓励 多饮水 以增加造影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

分钟后患者血压 回升 , 生命 征逐渐平 稳。因此 , 碘造 影剂 的
重度药物不 良反 应问题应 引起 临床警惕 , 尤其对高危人群应
用 碘 造 影 剂 的安 全性 问 题 要 倍 加 警 惕 , 强 预 测 , 密 观 察 加 严 监 护 。
[ ] 史惠卿 , 3 张丽娜 , 钟 [] 马 5
综上分析 , 建议临床应更进 一步加强 和重视 A R监测 , D 进一步做好 A R发生 的预 防和 处理措施 , 视和加 强对抗 D 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0 4 4 2 :1 2 0 , ( ) l4一l7 1.
l 临床 资 料 1 1 一 般 资 料 .
患者在 气 管 插 管 全 麻 下 行 全 脑 血 管 造 影 术 , 用 采 Sligr e ne 技术 经皮 穿刺 右股 动脉置管后进 行 , d 发现颅 内动脉 瘤后 , 插入微导管并缓慢 送至颅 内动脉瘤 颈 口, 然后 向瘤 腔 内置人微弹簧圈 , 解脱 微弹簧 圈。术 后予钙拮 抗剂 、 抗凝 及 3 高血压 、 H( 高血容量 和血液 稀释 ) 治疗 , 并行 脑脊 液置换 。 结果完全栓 塞 动脉瘤 5 1例 , 大部 分栓 塞 9例 , 分 栓塞 2 部 例。平 均住 院 1. 。出院时完 全治愈 4 7 6d 8例 , 留较轻 神 遗 经功能缺损症状 8 , 留较重神经 功能 缺损症状 6例 , 例 遗 其 中 2例在术后 1 内出现脑 出血 , 周 同时伴 中 一重度阻塞性脑
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巴胺 及地塞米松注射等 急救措施 ,1 多 O
[ ] 吴江平 , 2 林
慧. 左氧氟沙 星引起急性 肾功能障碍 2 [ ] 例 J. 义. 肪乳注射液 不良反应 2 临床 脂 5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3






2o 0 8年第 2 4卷第 6期
V0. 4 N . 2 0 12 o 6 O8







63 3
J 瓜 NAL oI oF BAOToU MEDI CAL C0LL EGE
颅 内动脉 瘤微 弹 簧 圈栓 塞 治 疗 术后 患者 护 理
郭艳丽 张建辉
( 包头市 第四 医院神 经 外科 , 内蒙 古 包头 04 3 ) 1O 0
定, 保证营养和睡眠 , 保持大便通畅等。本组术前均未 发 生颅 内动脉 瘤再 出血 。
2 12 术前宣教 动脉瘤栓塞治疗是一项新的技术 , .. 费用高。患者及家属担心治疗效果 而产生心理压力, 术前 由责任护士 向病人介绍本科开展此类 手术 的情 况, 介绍此项技术的优点以及成功病例 , 以缓解其心理
强调 知情权 , 恰 当 的 言词 可 导 致 患 者 背 完全 直 栓 塞动 脉瘤 。
13 结 果 . 1 动 脉 瘤 lo 6例 o %栓 塞 , 1例 9 % 栓 塞 。 0
想包袱 , 引起血压升 高, 甚至发生动脉瘤破裂 , 同时要 注意取得家属的配合 , 经过耐心细致的宣教 , 本组手术 均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
内栓 塞治 疗 , 果满 意 , 效 现将 护 理体 会总 结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瘤体无造影剂显影。本组伴发脑血管痉挛 2例 , 给予 升压 、 扩容、 血液稀释治疗及对症 处理后 改善 , 未发生 股动脉栓塞及穿刺部位血肿、 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
2 护理 2 1 术前 护理 .
理护 理 , 定 患者情 绪 , 对 卧 床休 息 , 少外 界 不 良 稳 绝 减 本组 1 7例 , 7例 , l 男 女 O例 , 龄 年
11 一 般 资 料 .
因素的刺激 , 重视降压药物 的正确使 用 , 持血压稳 维
3 5 5~ 2岁 , 均 4 . 。前 交 通 动 脉瘤 6例 , 交 通 平 35岁 后
2 2 术 后 护理 .
随访 3~ 2个月 , 1 均健康生活 ,T及头颅平片示 : c 弹簧
圈均在 原位 。l 患 者 D A复 查 , 脉 瘤 完 全 栓 塞 , 7例 s 动
22 1 体位 ..
患者术毕人监护病房 , 取斜坡卧位头高
1。并注 意 保 持 呼 吸道 通 畅 。予 持 续 低 流 量 氧 气 吸 5,
原位 , 动脉瘤完全栓塞 。
关键词
颅 内动脉瘤 ; 式弹簧固 ; 可脱 介人栓塞 治疗 ; 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 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血流 动力学因素而产生 的脑血 管瘤样突起… 。颅 内动脉 瘤破 裂 多 以蛛 网 膜 下 腔 出 血 ( ua cni hm 卜 sbr h 0 e 0 a d rae s H) 首发 症 状 , 人 剧 烈 头 痛 , 重 可 出 现 hg , A 为 病 严 意识 丧 失 和 神 经 功 能 障 碍 J 。病 人 早 期 病 死 率 达 3 % 一 5 近 5 %幸存者存在不可逆性脑损伤 。首 6 4 %, 0 次发 病半 年 内再次 出血率 为 3 %左 右 , 次 出血 病 死 O 再 率为 8 %左右 。 。是脑 血管病 中病死 率最高 的疾 0 J 病。故及时、 准确地早期治疗动脉瘤尤 为重要 。我科 对1 7例颅 内动脉瘤 患者应用可脱性微弹簧圈行血管
动脉瘤 2例 , 大脑中动脉瘤 7例 , 椎基底动脉瘤 2例 , 均 以蛛 网膜下 腔 出血起 病 , 数 字 减影 血 管 造 影 ( i 经 dg — ilu ci nig h , S 检 查 证实 为 颅 内动 脉 t b tnag mp yD A) as o o
瘤 。l 患 者 均 为 择 期 手 术 。术 前 状 态 按 H n — 7例 ut H s分 级 , 级 9例 , es I Ⅱ级 7例 , Ⅲ级 1 。 例 12 治 疗方 法 . 采 用全 身麻 醉 , 并经 全身 肝素 化 抗凝 后 , 用 Sligr 应 ed e 技术 穿 刺股 动 脉置 入导 管 鞘 , E — n 将 n vy导 引管插 至 同侧 颈 内 动 脉 约 C 水 平 , 微 导 丝 的 o : 在 引导下 将微 导 管送 人动 脉瘤 腔 约 12~13处 , 微 导 / / 行 管超选 择 造影 , 明确 是 否 在 瘤 腔 内 , 定 瘤 的大 小 、 确 形 状 、 体 比等 , 据 瘤 体 情 况选 择微 弹簧 圈规 格 行 栓 颈/ 根
压 力 。请 已经做 过 相 同手术 的患 者 现 身 说 法 , 强 患 增 者 治疗 信 心 , 以最佳 的 心 理状 态 接 受 治 疗 。 向家 属讲
解 限制探视、 绝对卧床休息 、 保持病房安静 、 光线柔和 的重要 性 。宣 教时 护 士 要 注 意交 流 的艺 术 , 要 一 味 不
摘 要 回顾分析 l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用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是治疗前严防颅内动 7
脉瘤再 出血及做好 针对性 的术前宣教 ,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 体征 , 加强穿 刺部位 的观察与 体位的护 理 , 注意观察 创 口有无
渗血 , 强并发症 的观察与 护理 , 出院指导 。本组 1 例栓塞治疗顺 利 , 加 做好 7 随防 3 1 个 月 , ~2 均健康 生活 , 复查弹簧 圈在
2 11 严 防颅 内动脉瘤再 出血 ..
颅 内动脉瘤破裂 出
血导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 。严重的首次出血和早 期的再出血引起直接脑损害 以及迟发性脑缺血 , 文献 报道再出血的最高危险发生在动脉瘤破裂后的第 l 周 后期及第 2 周早期 l 。因此 , 6 】 护理上应采取措施避免

切可能导致颅内动脉瘤再出血 的因素 , 包括做好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