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装饰材料专业《工艺配方》实训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陶瓷工艺学课程编号:16118541学时/学分:40/2.5开课学期:6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主要面对建筑材料方向。

本课程主要掌握陶瓷原料、坯体的工艺基础、釉层的工艺基础及陶瓷的生产过程。

熟悉陶瓷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掌握工艺因素对陶瓷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和基本的实验技能。

能够从技术与经济的角度分析陶瓷生产中的问题和提出改进生产的方案,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材料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本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5:掌握材料制备、生产、应用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并结合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用于解决本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2:能够应用物理、化学知识对材料的组成、结构、物相、性能以及相互关系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并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4研究:掌握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分析方法、实验设计和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具备设计和开展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掌握材料制备与加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能够根据材料研究的需求选择不同设备、工艺条件、操作过程,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1.掌握陶瓷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等工程问题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

2.能够理解陶瓷材料的组成、结构、物相、性能以及相互关系。

3.具备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评价合理性、开展实施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四、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知识点:陶瓷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国内外发展概况,陶瓷材料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陶瓷材料的分类方案;重点:陶瓷材料的分类方案;难点:陶瓷材料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陶瓷材料的分类方案。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陶瓷工艺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8131021(二)课程英文名称:Ceramic Technology(三)开课对象:材料物理专业(四)课程性质:《陶瓷工艺学》是材料物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介绍陶瓷体的制备工艺、性质和应用。

(五)教学目的通过陶瓷工艺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陶瓷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掌握陶瓷的制备工艺过程和技术,掌握陶瓷体的显微结构和性质,了解陶瓷在装饰等方面的应用,熟悉陶瓷制品的缺陷及分析方法。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原料、坯料、釉料、显微结构与性质、原料的处理、坯釉料制备、成形与模具、坯体的干燥、粘接、修坯与施釉、烧成与窑具、陶瓷装饰、陶瓷制品缺陷及其分析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 4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绪论 2 2 第一章原料 8 8 第二章坯料8 8 第三章釉料 8 8 第四章显微结构与性质 8 8 第五章原料的处理 2 2 第六章坯、釉料制备 6 6 第七章成形与模具 8 8 第八章坯体的干燥 4 4 第九章粘接、修坯与施釉 2 2 第十章烧成与窑具 6 6 第十一章陶瓷装饰 6 6 第十二章陶瓷制品缺陷及其分析 4 4合计 72 72(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和作业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原料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了解陶瓷原料的概况和分类2 了解粘土的成因与分类;掌握粘土地工艺性质和加热变化;了解粘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了解我国的粘土原料情况3 了解石英的种类和性质,掌握石英的晶型转化,了解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4 了解长石的种类和一般性质,掌握长石的熔融特性,了解长石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5 了解其它矿物原料情况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原料分类一、概述二、原料分类第二节粘土类原料一、粘土的成因与分类二、粘土的组成三、粘土的工艺性质四、粘土的加热变化五、粘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六、我国的粘土原料第三节石英类原料一、石英的种类和性质二、石英的晶型转化三、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第四节长石类原料一、长石的种类和一般性质二、长石的熔融特性三、长石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第五节其它矿物原料一、含碱硅酸铝类二、碱土硅酸盐类原料三、碳酸盐类四、钙的磷酸盐类五、高铝质矿物原料六、锆英石七、工业废渣第六节陶瓷原料的标准化考核要求:1、原料的概述和分类(了解)2、粘土的成因与分类(识记);粘土组成、工艺性质(识记);粘土的加热变化(领会);粘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以及我国的粘土原料情况(了解)3、石英的种类和性质(识记);石英的晶型转化(领会);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了解)4、长石的种类和一般性质(识记);长石的熔融特性、长石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领会)5、含碱硅酸铝类等其它矿物原料(了解)第二章坯料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了解坯料的类型;掌握坯料的配料的依据2 掌握坯料配料的计算方法3 了解坯料的成形性能4 掌握坯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教学时数:8学时第一节坯料的类型一、瓷器坯料二、精陶坯料三、其它陶瓷器坯料第二节配料的依据第三节配料计算一、配料组成的表示方法二、配料计算第四节坯料的成形性能一、可塑泥团的成形性能二、泥浆的成形性能三、压制用分料的成形性能第五节调整坯料性能的添加剂一、添加剂的种类二、解凝剂的作用三、塑化剂的构成四、有机粘合剂的性能考核要求:1、坯料的类型(识记);坯料配料的依据(领会、应用)2、坯料配料的计算方法(领会、应用)3、坯料的成形性能(识记)4、坯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识记) 第三章釉料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1 了解釉的作用、特点及性质 2 了解釉的种类、制釉氧化物 3 掌握确定釉配方的依据 4 掌握釉料配方的计算 5 掌握釉层形成过程的反应 6 了解釉的析晶过程、影响因素 7 掌握坯釉的适应性教学时数:8学时第一节釉的作用及特点一、釉的作用二、釉的特点和性质第二节釉的分类、制釉氧化物一、釉的种类二、制釉氧化物第三节确定釉配方的依据一、釉配方的物理化学基础二、釉料配方的配制原则三、釉料配方的确定第四节釉料配方的计算一、釉料的表示方法二、釉式的计算三、釉料配方的计算第五节釉层形成过程的反应一、釉料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二、釉层冷却时的变化三、釉层内的气泡第六节釉的析晶一、釉熔体的析晶二、影响釉熔体析晶的因素三、析晶对釉面光学性质的影响第七节坯釉适应性一、膨胀系数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二、中间层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三、釉的弹性、抗张强度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四、釉层厚度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考核要求:1、釉的作用、特点及性质(识记)2、釉的种类、制釉氧化物(识记)3、确定釉配方的依据(领会、应用)4、釉料配方的计算(领会、应用)5、釉层形成过程的反应(识记)6、釉的析晶过程、影响因素(识记、领会)7、坯釉的适应性(领会)第四章显微结构与性质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了解陶瓷坯体的显微结构2 了解釉层的显微结构3 掌握釉层的物理化学性质4 掌握陶瓷性能的控制方法教学时数:8学时第一节陶瓷坯体的显微结构一、显微结构的构成二、工艺因素对显微结构的影响第二节釉层的显微结构一、透明釉二、乳浊釉三、结晶釉四、无光釉五、高温颜色釉六、半导体釉第三节釉层的物理化学性质一、釉的熔融温度范围二、粘度与表面张力三、热膨胀性与弹性四、白度、光泽度与表面硬度五、力学强度与表面硬度六、化学稳定性七、介电性质第四节陶瓷性能的控制一、陶瓷强度的控制二、陶瓷光学性能的控制三、陶瓷介电性质的控制考核要求:1、陶瓷坯体的显微结构(识记)2、釉层的显微结构(识记)3、釉层的物理化学性质(识记、领会)4、陶瓷性能的控制方法(领会、应用)第五章原料的处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掌握原料的精选方法,了解水的性质对坯料、制品性能的影响2 了解原料预烧的作用教学时数:2学时第一节原料的精选一、原料的精选方法二、水的性质对坯料、制品性能的影响第二节材料的预烧一、预烧的作用二、石英、长石、滑石、工业氧化锌、粘土的预烧考核要求:1、原料的精选方法(领会),水的性质对坯料、制品性能的影响(识记)2、原料预烧的作用(领会)第六章坯、釉料制备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了解坯料的种类、品质要求2 掌握坯料的制备3 掌握釉料的制备4 了解坯料、釉料制备的主要工序及设备教学时数:6学时第一节坯料的种类和品质要求一、坯料的种类二、坯料的品质要求第二节坯料制备一、塑性坯料制备二、注浆坯料制备三、压制坯料制备第三节釉料制备一、釉料制备的品质要求及控制二、釉料制备第四节坯、釉料制备的主要工序及设备一、原料粉碎二、筛分三、除铁四、泥浆脱水五、陈腐与练泥六、造粒七、熔块熔制考核要求:1、坯料的种类、品质要求(识记)2、坯料的制备(领会)3、釉料的制备(领会)4、坯料、釉料制备的主要工序及设备(识记)第七章成形与模具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1 了解器形的合理设计 2 了解成形方法的分类,掌握成形方法的选择3 掌握可塑成形的几种方法4 了解注浆成形方法5 了解压制成形方法6 了解成形模具教学时数:8学时第一节器形的合理设计第二节成形方法的分类与选择一、成形方法分类二、成形方法的选择第三节可塑成形一、滚压成形二、旋压成形三、挤压成形四、车坯成形五、其他成形方法第四节注浆成形一、基本注浆方法二、强化注浆方法三、其它注浆成形方法第五节压制成形一、干压成形二、等静压成形第六节成形模具一、石膏与石膏模二、新型多孔模具三、压制成形用金属模四、挤压成形用模具五、等静压成形模具六、模具的放尺考核要求:1、器形的合理设计(识记)2、成形方法的分类(识记),成形方法的选择(领会、应用)3、可塑成形的几种方法(识记、领会)4、注浆成形方法(领会)5、压制成形方法(领会)6、成形模具(领会)第八章坯体的干燥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了解干燥的作用、过程、收缩与变形2 了解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干燥介质参数的确定3 掌握热空气等几种干燥方法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干燥作用与干燥过程一、干燥的作用二、干燥过程三、干燥收缩与变形第二节干燥制度的确定一、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二、干燥介质参数的确定第三节干燥方法一、热空气干燥二、工频电干燥三、直流电干燥四、辐射干燥五、综合干燥考核要求:1、干燥的作用、过程、收缩与变形(识记)2、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干燥介质参数的确定(识记)3、热空气等几种干燥方法(领会)第九章粘接、修坯与施釉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1 掌握粘接与修坯2 掌握施釉的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第一节粘接与修坯一、粘接二、修坯第二节施釉一、釉浆施釉法二、静电施釉三、干法施釉考核要求:1、粘接与修坯(领会)2、施釉的方法(领会)第十章烧成与窑具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 1 了解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掌握制定烧制制度的依据2 了解快速烧成的意义和工艺措施3 了解装窑的要求和方法4 了解窑具的种类、性能要求、制造等教学时数:6学时第一节烧成制度一、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二、制定烧成制度的依据三、烧成制度示例和说明第二节快速烧成一、快速烧成的意义二、快速烧成的工艺措施第三节装窑一、装窑要求二、装窑方法第四节窑具一、窑具种类二、窑具的性能要求三、窑具材质的类型及损坏情况分析四、窑具的制造考核要求:1、烧成制度与产品性能的关系(识记),制定烧制制度的依据(领会、应用)2、快速烧成的意义和工艺措施(识记)3、装窑的要求和方法(识记、领会)4、窑具的种类、性能要求、制造等(识记)第十一章陶瓷装饰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了解陶瓷颜料的分类、制造、发色机理以及影响色剂呈色因素2 了解釉上装饰、釉下装饰、釉中彩3 了解颜色釉、艺术釉4 了解坯体装饰,了解铅镉离子溶出原因、影响因素教学时数:6学时第一节陶瓷颜料一、分类二、陶瓷颜料制造三、陶瓷颜料发色机理四、影响色剂呈色因素第二节釉上装饰一、彩绘二、贵金属装饰三、光泽彩四、其他装饰方法第三节釉下装饰一、彩绘二、其他装饰方法第四节釉中彩第五节颜色釉一、低温颜色釉二、高温颜色釉第六节艺术釉一、结晶釉与砂金釉二、无光釉三、碎纹釉四、变色釉五、金属光泽釉第七节坯体装饰一、色坯、斑点、绞胎二、镂空、刻花、堆雕三、化妆土四、渗花第八节釉料、颜料中铅、镉离子的溶出一、溶出原因二、影响因素三、降低铅、镉溶出量的方法考核要求:1、陶瓷颜料的分类、制造、发色机理以及影响色剂呈色因素(识记)2、釉上装饰、釉下装饰、釉中彩(识记)3、颜色釉、艺术釉(识记)4、坯体装饰,了解铅镉离子溶出原因、影响因素(识记)第十二章陶瓷制品缺陷及其分析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 了解日用陶瓷缺陷分析2 了解墙地砖缺陷分析3 了解卫生陶瓷缺陷分析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日用陶瓷缺陷分析一、变形二、裂纹三、斑点四、溶洞五、落渣六、粘疤与底沿粘渣七、底足粘脏八、疙瘩与泥渣九、缺泥与磕碰十、起泡十一、针孔与橘釉十二、釉缕十三、缺釉十四、釉面擦伤十五、生烧与过烧十六、烟熏十七、阴黄十八、火刺十九、色脏二十、彩色不正二十一、画面缺陷二十二、饰金缺陷二十三、铅溶出量超标第二节墙地砖缺陷分析一、变形二、裂纹三、夹层四、尺寸偏差五、大小边六、黑心七、色差八、釉面缺陷九、吸湿膨胀性第三节卫生陶瓷缺陷分析一、变形二、裂纹三、斑点四、坑包五、棕眼六、缺釉七、釉缕与釉面波纹八、烟熏考核要求:1、日用陶瓷缺陷分析(识记、领会)2、墙地砖缺陷分析(识记、领会)3、卫生陶瓷缺陷分析(识记、领会)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1、《陶瓷工艺学》,李家驹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日用陶瓷工艺学》,李家驹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3、《陶瓷工艺学》,章秦娟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4、《陶瓷工艺学》,陆小荣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5、《材料科学与技术丛书(第17卷)-陶瓷工艺》,[英]理查德 J.布鲁克,科学出版社,19996、《先进陶瓷工艺学》,刘维良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特种陶瓷工艺学》,李世普,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功能陶瓷制备工艺实训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功能陶瓷制备工艺实训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功能陶瓷制备工艺实训实习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 Ceramics Practice一、课程基本情况教学周数:2周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先修课程: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材料成型与制备实验,功能陶瓷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适用专业:材料物理专业教材:自编讲义开课院系: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材料物理系二、实习目标本课程是针对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而开设专业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功能陶瓷材料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几种常用制备工艺的步骤和应用范围。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功能陶瓷材料合成和制备方面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实习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功能陶瓷制备的常用方法,如:高温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制备陶瓷粉料;熟悉制备工艺所涉及的重要流程,如:配料与球磨的基本操作、造粒、干压成型的方法等;掌握马弗炉的使用方法,理解烧结过程的影响因素,通过本课程的培训能够独立摸索陶瓷材料的最佳烧结工艺;了解陶瓷材料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的几种常规方法,使学生在分析实验数据方面得到训练。

四、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五、课程考核(1)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每个实训内容均需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按照统一格式;(2)实习报告:5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训预习情况、实训操作及实习报告的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其中预习情况30%,实训操作30%,实验报告40%。

六、参考书目1、朱世富,赵北君,《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朱继平,闫勇主编,《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七、有关说明。

陶瓷设计教学大纲

陶瓷设计教学大纲

目录透视 (1)中外美术史 (3)陶瓷工艺学 (6)陶瓷史 (9)设计概论 (11)设计素描Ⅰ (13)设计素描Ⅱ (15)设计色彩 (17)平面构成 (19)色彩构成 (21)立体构成 (23)图案设计 (25)电脑设计ⅠCorelDraw (27)电脑设计ⅡPhotoshop (29)风景写生 (31)陶艺Ⅰ (33)摄影基础 (35)装饰基础 (37)国画Ⅰ-线描造型 (39)陶瓷装饰材料应用Ⅰ (41)陶瓷装饰材料应用Ⅱ (43)雕塑 (45)专业实践 (47)毕业设计 (49)毕业论文 (51)卫生洁具设计 (53)陶瓷与其它材料 (55)陶瓷与环境 (57)日用陶瓷设计 (59)陶瓷坯、釉料配制 (61)窑炉与烧成 (63)陶艺Ⅱ (65)陶瓷模型制作 (67)产品装饰设计 (69)陶瓷装饰材料应用Ⅲ (71)标志与图形设计 (73)编排设计 (76)广告摄影 (78)包装设计 (80)广告与招贴 (82)书籍装帧设计 (84)POP设计 (87)建筑制图 (89)室内设计 (91)表现技法 (94)家具设计 (96)模型设计与制作 (98)油画 (100)版画 (102)专业英语 (104)《透视》教学大纲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执笔人:张运伟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透视2.课程英文名称:Perspective Course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理论课)4.适用专业:陶瓷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5.总学时:36学时6.总学分:2学分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绘画基本透视把握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设计(特别是环境设计)中透视的运用。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美术透视意识,并掌握透视基本理论,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中等美术课程教学工作。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透视学理论为基础,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陶瓷装饰设计》实验教学大纲(中英文)

《陶瓷装饰设计》实验教学大纲(中英文)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釉上彩工艺与装饰图案。能够针对釉上彩工艺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建立自己的的设计语言。在满足情感、美学、表现方法等前提下,完善装饰设计,体现其整体性。
4.研究:能够基于陶瓷材料的可能性及装饰设计原则,对不同陶瓷造型进行有效的装饰设计研究,包括材料实验、技法创新、工艺的非线性设计等因素,形成可批量生产的装饰设计产品。
(2)进行初步、系统的工艺技法的训练[1、2、3]。
(3)设计评价:对陶瓷装饰设计体系的认知及基于审美价值上的体现,对陶瓷装饰的设计过程中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最终形成装饰图案的艺术特征。[1、2、4]
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基于陶瓷釉上彩绘工艺与装饰图案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陶瓷釉上彩的绘画技法及工艺制作程序;在发挥釉上彩材料特性及工艺技法的基础上,结合装饰图案的设计原则进行有效的艺术设计创新。
《陶瓷装饰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74104401
课程名称
陶瓷装饰设计
英文名称
Ceramic decoration design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
总学时:64实验:32实习:0其他:0
学分
3.0开课学期ຫໍສະໝຸດ 第6学期开课单位设计学院
适用专业
产品设计
授课语言
中文授课
先修课程
设计基础(I)
主要仪器设备与软件
设备: 1.陶艺:拉坯机;泥板机;喷釉机;修坯工具;上釉毛笔工具等
2.窑炉:高温窑;煤气窑等;
实验报告
上机学时:0实验学时:32实践学时:0实创学时:0
考核方式
本课程注重过程考核,成绩比例为:
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30%

陶艺教学大纲

陶艺教学大纲

陶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陶艺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96学时适用对象: 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陶瓷雕刻与雕塑方向)二、.课程的目的:本课程是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陶艺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陶艺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本实验课程,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陶艺理论知识和了解陶艺制作过程,为了更深提高学生对陶艺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在实验课所实验各种技法由每个学生独立操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制作技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陶艺鉴赏能力和创作意识,为进一步创作出个性化的陶艺作品打下基础,拓宽专业范围,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创造能力。

三、.内容3.1 课程性质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是职业技能必修专业课程。

3.2 课程任务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的知识和手法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要正确掌握陶艺制作技法和陶艺装饰技法,创造出新颖别致、具有创造思维的作品来。

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有宏观把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设计人才。

3.3 课程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多了解传统陶瓷方面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现代陶艺的产生和发展。

并通过对工艺方面的讲解及辅导实际操作,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创造的能力。

3.3.1 通过世界古陶瓷的产生、发展及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对世界贡献的讲解,使学生对传统陶瓷及科学知识能有所了解。

3.3.2 通过对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现代陶艺发生、发展以及在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中定位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陶艺,其现状及学习它的意义。

3.3.3 初步了解陶艺的材料、工具、设备、工艺(包括泥料、釉料、各种成型工具、窑炉、练泥设备、干燥设备、成型、装饰、烧成等)3.3.4 了解传统陶瓷的成型工艺并基本能掌握现代陶艺的主要成型手段: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以及陶瓷烧成对坯体、釉料的工艺要求等。

3.3.5 对机械的操作与运用必须向学生讲清楚安全规则后才能进行,同时要求学生能操控练泥机、泥板机、拉坯机、泥条机等基本陶艺设备。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绘画本科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陶瓷文化,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陶瓷的产生和制作有系统的了解。

陶艺是传统美术课程的拓展和延伸。

本学科分“欣赏与评述”和“造型与表现”两个学习模块,欣赏与评述注重通过感受、表达等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造型与表现是陶艺学习的基础,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学生的情感和认知。

由于陶艺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较大的比重。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陶瓷文化,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陶瓷的产生和制作有系统的了解,结合现代陶瓷创作工艺方式,能够有效的进行设计创作,能对传统陶瓷的创作和现代陶瓷的创作形式进行分析理解, 进行设计创作。

同时能认识到中国陶艺发展的历史和中外陶艺的艺术特点,掌握陶艺的基本技法、造型语言和表现手法。

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通过对传统陶艺、现代陶艺理解和分析。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在陶艺创作和设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掌握工艺技能。

主要技能有拉坯的训练、用手工及模具成型的方式,装饰、施釉、烧成;系统地讲解陶艺的发展历程、主要风格与流派及其经典的艺术家和作品。

演示并讲解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了解中国陶瓷的产生极其发展规律,掌握传统陶瓷和现代陶瓷之间的区别。

掌握陶艺造型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各种成型方法,丰富造型艺术语言;掌握创造陶瓷的基本条件及如何制作和如何拉坯成型。

课程难点:学生的自我个性的发挥,探索不同的表现手法,创造出能够体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感受成功和乐趣,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秦锡麟.陶艺技法.上海书店出版社,()张福康.中国古陶瓷的科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黄焕义.陶艺技法.江西美术出版社,六、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分配表第一章陶瓷概述、绪论、传统陶瓷、现代陶瓷实验一陶艺成型技法1、泥条盘筑成型技法、泥板拼接成型技法、捏塑造型成型技法、拉坯成型技法、模具成型技法实验二陶艺装饰技法、贴塑装饰制作、压印装饰制作、刻花装饰制作、镂空装饰技法5、彩绘装饰技法实验三造型创作技法、创作草图绘制、综合成型制作、施釉技法、烧制作业内容及要求:、内容:陶艺作品、规格样式:平时作业件、考试作业件、时数要求:学时、质量要求:造型、装饰、施釉等陶艺制作流程正确,作品造型美观,制造精细,能够大胆地探索不同的表现手法,作品能够体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具有个性和创意。

《工艺配方实训》指导书

《工艺配方实训》指导书

《工艺配方实训》指导书第一部分:实验目的与要求一、实训目的:1、全面系统地复习与巩固已学的陶瓷专业理论知识。

2、重点巩固并熟悉基本陶瓷原料的组成及工艺性能,并进行实际的坯、釉配方试验。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即通过坯釉配方的实际操作掌握生产技巧。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活学活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

5、坯釉配方是陶瓷生产中一个重要基础部分,通过设计与实验,为学生今后顺利地就业上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训要求:1、设计前要学习,收集,查阅国内外各种陶瓷配方的资料及方法,把前人的先进经验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避免走弯路。

2、根据市场需售及结合本地原料的具体情况确定产品的种类,性能要求,进行坯釉配方的设计,计算及试验,以达到生产坯釉配方的要求。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配方设计指导书的内容对基本的陶瓷原料外观,物化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掌握各种原料对坯釉配方的作用及影响。

4、设计与试验之后,组织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综合分析与研讨,提出新的设想与论点,为撰写设计与实验说明书(论文)打好基础。

第二部分:坯釉配方设计内容一、概述(一)瓷质种类和品种的决定;(二)产品质量指标的论述;1、瓷质性能指标:表一2、产品质量要求:根据部颁标准或企业标准提出产品质量要求表二二、坯釉配方的设计(一)设计原则:1、使产品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标准和使用性能(并根据当前配方中存在质量问题,本配方选择中重点应解决什么问题);2、满足生产工艺要求;3、考虑本厂(或本地区)生产工艺特点及设备条件;4、考虑原料资源、品位及交通运输、价格等条件;(二)原料的比较和确定1、化学组成分析2、矿物组成鉴定可用理论示性矿物计算及参考资料分析。

3、颗粒分析(可塑原料)4、工艺性能测定表六5、确定所采用的原料(三)设计方法确定1、设计方法:1)利用瓷坯化学组成或坯式为基准,用原料逐项满足的方法;2)利用理论示性矿物组成为基准,把成功的瓷坯化学组成换算成示性矿物组成,然后用原料逐项满足的方法;3)利用三元相图进行配方计算(限于三种原料);A.先将原料及瓷坯中相应氧化物转换为K2O,Al2O3,SiO2三元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配方》实训教学大纲
学时:集中实训3周全程90学时
适应专业:陶瓷工程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工艺配方》实训是面向陶瓷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与专业理论课《陶瓷工艺学》密切相关的专业实训课程
课程目的:全面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全面系统的复习与巩固所学的陶瓷专业理论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课程任务:
1、巩固与学习一些基本的陶瓷原料的工艺特性以及其在坯、釉中的作用。

2、进行实际坯釉配方试验,掌握配方设计、计算与调整的方式方法。

3、通过这个实训,让学生具备陶瓷企业中生产技术员,技术研发员等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术技能。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设计前要学习、收集、查阅国内外个中陶瓷配方的资料及方法,把前人的先进经验运用到生产实际中。

2、以产品性能为主,进行坯釉配方、计算、试验,达到确定生产坯釉配方的要求。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工艺配方设计指导书,对基本的陶瓷原料外观、物化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掌握各种原料的性能及对坯釉配方的作用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学时安排:
2、教学内容:
⑴熟悉陶瓷产品(主要是日用瓷)的瓷质种类、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

熟悉陶瓷原料的性能及使用要求。

⑵坯料配方设计:
①设计原则
②原料的比较和确定
③设计方法的确定
④配方设计步骤
ⅰ)根据瓷质初步确定瓷坯化学组成范围
ⅱ)用已选定的原料进行配方计算
ⅲ)坯料配方及化学组成
ⅳ)进行坯料配方试验
ⅴ)比较各种配方,选定性能好而且稳定的配方作为最佳配方
⑶釉料配方设计:
①设计原则
②选定釉的种类
③确定所用原料
④确定设计方法
⑤配方设计步骤
ⅰ)根据与坯体相适应情况下,确定釉料种类及釉料化学组成或试验式范围
ⅱ)用已确定采用的原料,进行各种配方初步计算,并估计是否与坯体相适应。

ⅲ)釉料配方及化学组成
ⅳ)按照拟定配方进行试验
ⅴ)釉料配方比较、确定釉料最佳配方
四、考核方式:
分为平时成绩、实训报考和实际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30%
2.实训报告:30%
3.实际操作考试:40%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实训报告+实训操作考试
五、作业要求:
实训报告一份,全批全改
六、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陶瓷工艺学》,主编陆小荣,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陶瓷坯釉配方试验知道书》,陶瓷工艺美院出版。

参考书:1、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陶瓷工艺学》,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5
2、西北轻工业学院,《陶瓷工艺学》,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1年
3、劳动部培训司组织编写,《日用陶瓷造型与装饰》,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年
材料工程系工艺教研室
2006年11月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