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单一标准)
量词划分的标准、方法和量词系统

量词小类的划分量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被确定下来后,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对量词内部类系进行划分,然而这部分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今天来说学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各家根据自己的标准,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量词小类的划分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所得的结果千差万别。
但量词内部范畴的划分是量词研究的基础,要想做好量词研究,量词内部范畴的划分是不能够被跨越的。
一、量词小类划分的标准量词小类划分的标准不一。
有的从量词的句法功能和形态变化等语法特征上划分,有的从语音形式上划分,有的从量词词汇意义上进行划分,有的从词源上进行划分,还有的从计量精度上进行划分;有人采用单一标准,而有人采用多重标准。
“人们在为量词定位、分类时,角度不同,依据的标准不一,对量词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侧重不同,因而划分起来有很大的分歧。
”1正因为这样,量词小类划分的几个标准首先要明确:(一)意义标准这里所谓的意义就是指词的概念意义,就是词的概念。
对于量词,实际上就是指量词的语义分布。
比如词典中关于“把”的解释:“量词,用于把手的器具,如:一把刀,一把扇子”2。
但这里所说的意义标准是丰富的,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是否计量,这里要分析量词的作用是计量还是表示事物的种类、等级顺序的,当然不计量的量词是很少的;二是计量的多少,有单数和复数之分,比如“群”和“个”比较,“群”所指的一般是复数,而“个”计量的一般是指单数;三是计量的精度,指的是量词表示名词事物的量是明确的还是含糊不定的,比如“一副手套”,中的“副”往往表示成对出现的事物,而“一群人”中“群”则表示数量不定;四是量词重点在于强调数量的多少还是部分属于整体,例如,“一截竹竿”中的“截”指的就是相对于整根竹竿而言的一部分,没有说明具体多长,强调的是部分。
(二)语法特征标准由于汉语量词概念的模糊性、复杂性,仅以概念意义为标准分类往往不能完成量词分类的任务。
词的语法特征是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量词也不例外。
大班逻辑狗图片与才能数学知识点对应(下学期)

一一配对;数数
C
2、手指的数量(2)
目测手指的数量,计算手指的组合,能将手指的数量与点子的数量进行转换。
一年级上册(数一数)
一一配对;数数
C
3、数量分解
学习数量的分解与组合,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一年级下册(数的组成)
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图形)
C
4、找相同的数量(1)
点数圆点的数量,能找出数量相同、排列不同的圆点。初步感知数量的守恒。
E
3、钱币换算
认识钱币的不同组合,会计算钱币的总数量。
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小小商店)
不进位的和为19以内的2d+1d
E
4、钱币计算
学习钱币的减法运算,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小小商店)
不进位的和为19以内的2d+1d;
不退位的2d喽
会看物品的价签,能够将两种物品相加进行计算,掌握简单的加法运算。
一年级上册
一一配对
C
8、找相反(2)
能辨别事物的相反关系,正确地找出意思相反的画面。
二年级上册(简单的推理)
一一配对(相反)
C
9、猜表情
理解图片的内容,能分辨出在不同情境中产生的表情。
二年级上册(简单的推理)
一一配对
C
10、器官的作用
认识人体的各种器官,能分辨出各个器官的作用。
二年级上册(简单的推理)
D
16、积塑的数量(2)
能比较两组物品的多少,会用大于号、小于号表示数量关系。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
数数;配对,用“>”“<”比较多少
D
观察与理解
1、捉迷藏
第三单元分一分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类(单一标准)课本第7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2)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突破方法:学生自身体验。
难点:找到分类的标准。
突破方法:集体讨论。
数法与学法教师:启发诱导法。
学生: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还记得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出示商店的情境图,谈话: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物品,营业员叔叔、阿姨们是怎样摆的?谈话: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
那么营业员叔叔、阿姨们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自主观察,合作探究提问:图中有几个货架?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同桌学生讨论,并组织反馈。
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耍的。
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属于哪一类?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谈话: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
第三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是做什么用的?指名回答。
谈话:第三个货架上有饼干、食用油、面粉,都是卖给顾客食用的,是食品。
我们再看一看,第一个货架上是什么? (学生回答:玩具)第二个货架上是什么?(书籍)第三个货架上是什么?(食品)这是以货物的用途为标准分类的。
提问:你知道商店里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指名发言。
谈话:商店里分类摆放物品,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
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
三、寓教于乐。
兴趣体验(1)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分类、比较-教案

分类、比较-教案分类教案编号 1 课题分类课型新授教学设计思路分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本节课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1、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2、在不同标准的分类活动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在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
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ESD渗透点初步养成有条理摆放物品,初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法与手段讲授法。
教具113页学具学生用文具准备板书设计分类衣服图片________小动物图片__________课后小结本节课,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按单一标准、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体验到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呀?”小手举个不停,“去公园”,“看动画片”、“逛超市”……一个个稚嫩的回答从孩子们口中急切地蹦出来。
“老师也喜欢逛超市,今天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去逛超市,好吗?”接着播放同心超市的录象画面,本来坐得很端正的孩子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兴高采烈地观看着,交流着,我微笑地看着他们,享受他们体验、交流的快乐。
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观看完后,我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洗洁净是怎么摆放的?这样摆放你觉得怎么样?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和大家进行交流。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之单一标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之单一标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之单一标准》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1及练习七1、2、3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引入[教师:这是小明的家(比较凌乱),你看,小明正在找自己的帽子,可怎么也找不到,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我们帮他整理一下房间吧。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利用课间帮助小明逐一归类、整理成整洁的房间。
教师:小明再找帽子能很快找到吗?怎么找?教师:为什么这次很快找到了?]小结: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分类。
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类与整理。
师板题分类与整理。
(2)还可以怎么分?[按颜色分类计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结果。
学生分组活动后展示分类结果。
]教师组织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做的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对比中讨论教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
什么应该是不变的?]二、小结[教师: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
下面我们就用所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提升发散创新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在汇报第2题时,可让学生回答: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继续推在同一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与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板书设计:分类与整理形状颜色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进行统一标准下的分类整理,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学生用不同的计数方法进行了统计,我引导学生对计数的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从而体会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分类课题:分类(单一标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40页的第1------3题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1、感知分类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2、明确分类(1)观察商场物品近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
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师小结: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2)猜一猜继续观察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1、摆一摆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评价时,将学生的用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能一组分得又对又快又准备。
一上第五单元分类教案及反思教案

(4)这样收拾有什么好处
师: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了,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认为哪能一组整理的最好可以当选“小管家”的称号你们对别人的整理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
(学生提出建议,师问被提建议的组是否接受这个建议)
(5)老师想请一位能干的同学们帮助他们,谁来
单元(章)主题
第五单元、分类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分类(单一标准)
第1课时/共 2 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
设置依据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评价时,将学生的用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反思与修改
一、创设情境
学生每6---7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单一窗口分类分级标准

单一窗口分类分级标准
单一窗口分类分级标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管理系统、检验检疫管理系统、边检管理系统、海事管理系统。
单一窗口是指贸易或运输企业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向多个相关政府机构提交货物进出口或转运所需要的单证或电子数据;办理涉及海关、检验检疫、海事、出入境边检、港务等多个监管部门的事务,提高监管效率,降低通关成本。
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单一窗口主要有单一机构模式、单一系统模式和公共平台模式三种模式。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共包括九大基本功能,其中货物申报、舱单申报、运输工具申报、企业资质、原产地证、许可证办理、查询统计等七大功能板块已完成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课时间:第周星期本期第课时(详)案课型:新授
课题: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
主编人:肖鹏程审核人:编号:2014S1x14
学习目标:
1.我会简单的分类方法。
2. 我能简单地表达出分类计数的结果,还能认识象形统计图。
3.我能体会到分类的意义。
学习重点:能按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
学习难点:如何用合理的方法表达出分类计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各类图形纸片。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听说咱们班最近也在参加学校的“书香班级”活动,同学们都非常地喜欢看图书。
老师今天也带了许多的书来送给大家,(出示书柜图)现在要同学们帮老师找出《365夜故事》这本书,你更愿意从哪个柜子找呢?(学生说出原因)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新知导学:
出示气球主题图
(1)学生说图意
(2)学生模仿小男孩的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3)学生说分类的标准(形状、颜色)
三、组内探究:
学生动手操作
1、提醒学生操作的要求和目的(按形状分,摆一摆)。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长摆,组员看。
3、老师巡视各小组摆的情况。
四、汇报交流:
1、让具有代表性的摆法的小组展示自己的摆法。
2、教师总结大概的三种摆法,并图片展示。
3、问:如果我们想一眼就看出哪种形状的气球多,哪种少,应该选择哪种摆法更好?为什么?
4、学生说原因(如果摆时一一对应,只要看哪种形状的气球摆的高,哪种气球就多)
五、点评解惑:
1、介绍象形统计图,让学生明白象形统计图中各“元素”的含义,并提醒学生涂或者画图时要从“起跑线”开始。
2、按颜色该怎么分,可以分为几种颜色?每种颜色的气球有多少个?
3、课间休息,给学生讲故事(精卫填海)
七、当堂检测:
1、把每组不同的物品圈起来。
八、评价反馈:
整体练习,全班校对,反馈错题,细致分析,追问错因,及时纠正,即时巩固。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分类时可按不同的标准。
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但总数相同。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