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详解

合集下载

逻辑推理知识点归纳

逻辑推理知识点归纳

逻辑推理知识点归纳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在日常生活和学业中,逻辑推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逻辑推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逻辑推理。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推理中的基础,它研究命题之间的关系和推理规则。

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合取、析取、否定、蕴含等。

1.合取:表示多个命题同时为真,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命题A和命题B同时成立。

2.析取:表示多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命题A和命题B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3.否定:表示一个命题的相反意义,用符号“¬”表示。

例如,“¬A”表示命题A的否定。

4.蕴含:表示一个命题的推理关系,用符号“→”表示。

例如,“A→B”表示如果命题A成立,则命题B也成立。

二、推理方法推理是由一个或多个前提出发,通过逻辑关系得出结论的过程。

推理方法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假设推理、演绎推理等。

1.直接推理:通过已知的事实或条件直接得出结论。

例如,“如果A>B,而B>C,那么可以得出A>C”。

2.间接推理:通过多个已知事实或条件的中间步骤得出结论。

例如,“已知A>B,B>C,可以通过推理得出A>C”。

3.假设推理:通过对问题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假设推理得出结论。

例如,“假设A成立,那么可以得出B成立,再根据B的成立,可以得出C成立”。

4.演绎推理:基于一般规律或普遍原理,从已知的特殊情况推导出结论。

例如,“所有的猫都会喵喵叫,Tom是一只猫,所以Tom会喵喵叫”。

三、逻辑谬误逻辑谬误是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它会导致结论的不准确或无效。

常见的逻辑谬误包括偷换概念、诉诸个人攻击、无中生有等。

1.偷换概念:在推理过程中,将问题的核心概念或定义替换为其他相关概念,从而导致结论的不准确。

例如,“要热爱祖国就要支持政府的所有政策”。

数学中的逻辑推理

数学中的逻辑推理

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在数学中,逻辑推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是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推导出某个结论或者证明某个定理。

逻辑推理常常被应用于数学证明、问题求解和定理推导等方面。

下面将从逻辑推理的基本原理、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逻辑推理的基本原理逻辑推理是基于一定的规则和原理进行的,主要包括三大基本原理:前提、推理规则和结论。

前提是逻辑推理的基础,它是问题的前提条件或已知条件。

通过对前提的分析和理解,可以确定问题的范围、限制和要求。

推理规则是根据已知条件和逻辑关系,通过逻辑推理从前提中推导出结论的规则。

常见的推理规则包括假设、归谬、逆反、直推等。

结论是逻辑推理的结果,是根据前提和推理规则得出的新的判断、定理或结论。

结论通常是通过逻辑思维和推导过程得出的,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二、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及应用1. 演绎推理方法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通过已知的一般规律或原理,推导出特殊情况或个别实例。

它常被用于证明数学定理和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已知的三角函数关系,可以推导出特殊的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关系。

2. 归纳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通过已知的特殊情况或个别实例,归纳出一般规律或原理。

它常被用于总结经验、归纳规律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通过观察一系列数据,归纳出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 直接推理方法直接推理是通过已知条件和推理规则,直接推导出结论的方法。

它常被用于证明逻辑定理、判断问题的真假和推断结论的正确性。

例如,通过已知的两个等式,可以直接推导出它们的和等于另一个等式。

4. 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通过假设某个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反证法常被用于证明数学中的一些定理和命题,例如费马定理。

三、逻辑推理在数学中的应用举例1. 证明与否定等价在数学中,有时需要证明一个命题与其否定是等价的。

这时,可以通过逻辑推理证明它们的等价性。

逻辑推理(精华)

逻辑推理(精华)

逻辑推理规律:一、对当关系推理对当词:“所有......,有的(某个)......”所有P(A)---------------(E)所有P不- -- -- -- -有的P (I)---------------(O)有的P不规律:(1)全肯和特否,全否和特肯之间矛盾互推(2)部分不推全(3)特肯不推特否,特否不推特肯(例如:“有的人不及格”,不能推出“有的人及格”)即:(1)A-----E:不能同真,可以同假(2)I-----O:可以同真,不能同假(3)A-----O、E-----I,不能同真,不能同假(4)A-----I、E-----O,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否前肯后,不能确定二、假言关系推理1、充分条件关系假言推理:如果P,则Q规律:肯前肯后,否后否前,肯后或者否前则不确定。

2、充分条件关系假言推理:只有P,才Q规律:否前否后,肯后肯前,否后或者肯前则不确定。

3、充要条件关系假言推理:三、负推理1、简单负判断:规律:(1)否定全程得特称,否定特称得全称;(2)否定必然得可能,否定可能得必然。

即:不必然p========可能不p (并非必然P等值于:可能非P)不必然非p======可能不非p====可能p (并非必然非P等值于:可能P 不可能p========必然不p (必然非p)(并非可能P等值于:必然非P) 不可能非p======必然不非p====必然p (并非可能非P等值于:必然P)不所有p========有的p不不所有p不======有的p不不====有的p不有的p========所有p不不有的p不======所有p不不====所有p2、负复合判断:(1)负联言判断:规律:“并非(P且q)”===== “非P或者非q”(2)负选言判断:规律:a\相容选言:“并非(P或者q)”===== “非P并且非q”b\不相容选言:“并非要么p要么q” ===== “P并且q,或者非p,并且非q”(3)负假言判断:a\充分条件:并非(如果p,那么q)===== “P并且非q”b\必要条件:并非(只有P,才q)===== P且q”c\充要条件:“并非(当且仅当P,才q)”=====(P并且非q)或者(非p并且q)四、模态推理:1、模态词:必然(一定、必定)、可能(或许、也许)2、模态命题及其相互关系:3、规律:(1)“必然P”和“可能不P”矛盾互推;(2)“必然不P”和“可能P”矛盾互推;(3)“可能P”不推“必然P”;(4)“可能不P”不推“可能P”。

逻辑推理的三种方法

逻辑推理的三种方法

逻辑推理的三种方法逻辑推理是通过合乎逻辑的思维方式,从已知信息中推导出新的结论或判断。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1.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以一般性规律为前提,通过推出特殊情况并应用逻辑规则来推导出结论的方法。

它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

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是:“所有A都是B,此物体是A,所以此物体是B”。

例如,如果已知“所有人都是动物,李明是人”,那么根据演绎推理,我们可以得出“李明是动物”的结论。

演绎推理是一种严谨的推理方式,但结论的正确性受限于前提的准确性。

2.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通过观察、实验或已有的特殊案例,推导出普遍规律或原则的方法。

归纳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

归纳推理的基本形式是:“大量的特殊情况都有共同的特征,所以这个特征适用于所有特殊情况”。

例如,通过观察多个水果都是甜的,我们可以推断“所有水果都是甜的”。

归纳推理的结论有时可能不准确,因为我们无法观察或掌握全部情况,但它对于发现新的知识和规律非常有用。

3.溯因推理:溯因推理是通过观察或调查已有的结果或现象,推断出导致这些结果或现象的原因的方法。

溯因推理是一种从结果到原因的推理方式。

它的基本形式是:“一些结果存在,那么它的原因也存在”。

例如,如果已知人生病了,那么通过溯因推理,我们可以推断可能的原因,如感染病毒、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等。

溯因推理对于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非常有用。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还有其他推理方式,如对比推理、类比推理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准确的推理结果。

逻辑推理是人类思维的基础,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决策,还是在科学、哲学等领域进行研究,都离不开逻辑推理的方法。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们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运用推理方法。

十大经典逻辑推理

十大经典逻辑推理

十大经典逻辑推理1.调查或数据分析——在逻辑推理中,数据和事实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一个经典的方法是通过调查或数据分析来收集事实和数据,然后使用这些证据来推理和得出结论。

2.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根据已知事实推断出新事实的逻辑推理方法。

它基于一些已知的前提,从而推断出逻辑上必然成立的结论。

3.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一组具体的实例或情况,推断出普遍规律或原则的逻辑推理方法。

它依赖于从具体的实例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4. 假设推理——假设推理是一种基于某个假设或前提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

它依赖于通过推理假设,从而确定结论是否成立。

5. 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它通过反向推理来证明某个结论的正确性。

它基于假设结论是错误的,然后推理出与之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来的结论是正确的。

6. 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一种将一个陈述式转化成另一个等价的陈述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两个陈述式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更精确的结论。

7. 充分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是一种逻辑关系,它表明一个事件或状态是发生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个事件或状态是否可能发生。

8. 诉诸权威——在逻辑推理中,有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诉诸权威是一种将某个权威或专家的意见作为证据的逻辑推理方法。

9. 基于类比的推理——基于类比的推理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的情况或问题,并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10. 联想推理——联想推理是一种将多个不同的陈述式或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多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更精确的结论。

逻辑推理技巧

逻辑推理技巧

逻辑推理技巧
【逻辑推理技巧】
一、重要概念:
1、行为
行为是指人们在获得信息后选择采取的行动,它可以是客观行为也可以是主观行为。

2、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获得结论的一种方式,它是从一系列基本的、有理性的前提出发,然后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用证明的方法和推理的方法,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的方法。

3、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用不同的方式对事物进行分析,从而通过分析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或得出结论。

二、常用方法:
1、观察比较法
观察比较法是一种基于行为的逻辑推理法,其核心是观察对象的行为,从中总结出对象的规律,最终得出结论。

2、模拟法
模拟法是指用现有的资源模拟一种现实情况,通过模拟情况中的行为,对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3、分析对比法
分析对比法是将客观事物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它们的共性和差
异,然后根据有效的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4、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根据实验条件,确定实验操作,并获取有效的实验结果,由此得出结论的方法。

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逻辑推理是一种通过推断和判断来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

它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判断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问题的本质以及解决复杂的逻辑难题。

本文将对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进行全面总结。

一、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1. 命题与命题关系:- 命题是陈述真实或假定的陈述句,可以是真、假或未知的。

- 命题关系包括充分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等价命题等。

2. 逻辑联结词:- 逻辑联结词用于连接命题,包括“与”、“或”、“非”和“如果...就...”等。

- 通过逻辑联结词构成复合命题,可以通过真值表进行推理。

3. 推理形式:- 演绎推理:通过前提得出结论,具有必然性。

- 归纳推理:通过观察和实例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逻辑推理的理论1. 命题逻辑:- 命题逻辑研究命题的结构和关系,通过真值表和逻辑联结词进行推理。

-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包括合取三段论、析取三段论、假言推理等。

2. 谓词逻辑:- 谓词逻辑研究命题的量化和谓词的逻辑关系。

- 通过量词和谓词逻辑符号进行推理,包括全称量化推理和存在量化推理。

三、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1. 假设推理:- 在推理过程中假设某个条件为真,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合理性。

- 假设推理常用于数学证明和逻辑谜题的解答。

2. 反证法:- 通过假设结论为假,推导出矛盾或不合理的结论,从而得出原命题为真的结论。

- 反证法常用于证明数学定理和推理思维的训练。

3. 直觉推理:- 直觉推理基于个人直觉和经验,通过观察和类比得出结论。

- 直觉推理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

4. 统计推理:- 统计推理基于概率和样本数据,通过推断总体特征和概率分布得出结论。

- 统计推理在科学研究和市场调查中广泛应用。

结论: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我们可以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逻辑推理基本知识

逻辑推理基本知识

逻辑推理基本知识题记:股票分析,同样也少不了运用逻辑推理,帮助我们探索求证问题的本质。

把不同排列顺序的意识进行相关性的推导就是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就是,当人类听到别人陈述的事情时,大脑开始历经复杂的讯号处理及过滤,并将信息元素 ( Information element ) 经过神经元(Neuron) 迅速的触发并收集相关信息,这个过程便是超感知能力。

之后由经验累积学习到的语言基础进行语言的处理及判断,找出正确的事件逻辑。

一、直接推理——关系推理①矛盾关系推理:矛盾关系——命题之间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

规则:一个假,则另一个真;一个真,则另一个假。

由一个命题的真必然推导出另一相应命题为假,由一个命题的假必然推导出另一相应命题为真。

②反对关系推理:反对关系——命题之间不可同真,但可同假。

规则:一个真,则另一个假;一个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由一个命题的真必然推出另一命题为假。

③下反对关系推理:下反对关系——命题之间不可同假,但可同真,至少有一真。

规则:一个假,则另一个真;一个真,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由一个命题的假必然推出另一命题的真。

④差等关系推理差等关系——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之间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的关系。

规则:由一个全称命题真推出相应的特称命题必真,由一个特称命题假推出相应的全称命题必假。

二、间接推理——三段论三段论:指由两个包含有一个共同词项的直言命题作为前提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为结论的推理结构形式:根据中项在前提中的不同位置,三段论有四中不同的结构形式。

一、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主项和小前提的谓项大前提 M(中项)———P(大项)小前提 S(小项)———M(中项)——————————结论 S(小项)———P(大项)例:所有科学都是实践的产物自然科学是科学——————————所以,自然科学是实践的产物规则:1、小前提必须肯定2、大前提必须全称二、中项分别是大前提和小前提的谓项大前提 P(大项)———M(中项)小前提 S(小项)———M(中项)——————————结论 S(小项)———P(大项)例: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我们的军队不是愚蠢的军队——————————所以,我们的军队不是没有文化的军队规则:1、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2、大前提必全称三、中项分别是大前提和小前提的的主项大前提 M(中项)———P(大项)小前提 M(中项)———S(小项) ——————————结论 S(小项)———P(大项)例:黄铜不是金子黄铜是闪光的——————————所以,有些闪光的不是金子规则:1、小前提必肯定2、前提之一必全称3、结论必特称四、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谓项和小前提的主项大前提 P(大项)———M(中项)小前提 M(中项)———S(小项) ——————————结论 S(小项)———P(大项)例:有些植物是中草药中草药能治病——————————所以,有些能治病的是植物规则:1、如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则大前提全称;2、如大前提肯定,则小前提全称;3、如此小前提肯定,则结论特称;4、任何一个前提都不能是全称肯定命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绎推理1.推理及其分类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

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

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

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

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2)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一般情况下,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也叫完全归纳法,是指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求所列举的前提必须完全,不然推导出的结论会产生错误。

例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

(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四种社会形态构成了整个阶级社会。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同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从而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

但是,这种推理通常仅考察了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性质就得出了结论,所以结论可*性较低。

一般为了提高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所得出的结论的可*性,要列举前提的数量尽可能多,考察个别对象数量越多,结论也就越具有可*性。

例如: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铝导电;锡导电;所以,一切金属都导电。

(3)类比推理,是指从特殊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

一般情况下,这种推理根据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推出这两个事物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结论。

类比推理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供假设,启发人们思考问题,找出规律或事物本质等。

因为类比推理的结论是一种或然性的判断,它的可*性及可*程度一般决定于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性质之间的联系程度。

一般说,类比现象的相同性质越多,则结论的可*程度越大。

并且,以类比对象的本质属性而不是一些表面现象为根据进行类比,其结论的可*性越大。

例如:我们在动物、植物中发现细胞,又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由此类比,推导在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后来用显微镜观察,果然在动物的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

这种通过表面到实质的假设,最终得以证明正是类比推理的特点。

2 三段论(1)所谓三段论是推理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

它由三个简单判断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

例如:不法分子都害怕法律的制裁(大前提);杀人犯是不法分子(小前提);所以杀人犯害怕法律的制裁(结论)。

(2)三段论的推理一般有三个特点:①有三个判断;②每个判断都有两个概念,整个推理共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③在前提中都有一个概念起媒介的作用。

在逻辑学中,阐述三段论时,概念和判断都有一定的名称。

即,在作结论的判断中的谓项称为大项(P);作主项的称为小项(S);在结论中不出现,在前提中起媒介作用的称为中项(M)。

一般,包含大项的判断称为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判断称为小前提。

(3)我们在运用三段论时,还要遵守三个原则:①一个三段论必须(也只能)有三个概念,特别是中项必须是同一概念,否则就会产生错误(通常把这种错误说为“偷换概念”)。

例如:茅盾著作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白杨礼赞》是茅盾著作;所以,《白杨礼赞》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

这里,在大前提中的“茅盾著作”指所有茅盾著作构成的总体,而小前提中的“茅盾著作”则是茅盾许多著作中的一种具体的著作,两者含义不同,已经不是三个概念,而是变成了四个概念,致使推理产生了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周延是在一个判断中对于主项和谓项是否全部断定,如全部断定就是周延,否则就是不周延。

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例如:劳模都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刘波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所以,刘波是劳模。

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里,中项并没有全部断定,因为参加代表大会的并不一定都是劳模。

在小前提里,中项也没有完全断定,因为出席代表大会的肯定不是只有刘波一个人。

由于在大小前提中,中项都是不周延,所以,这个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逻辑错误)③在大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

否则就会造成“不当周延”的错误。

例如:书记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她不是书记;所以,她不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

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里“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是不周延的,但在结论中却变成周延的了,所以,这个推理也是不正确的。

(4)省略式三段论指的是或者省略了一个前提、或者省略结论的三段论。

①省略大前提。

例如:教师是有功绩的,因为他们在教书育人中做出贡献。

如作补充:凡在教书育人中做出了贡献的人都是有功绩的(大前提);教师是做出了贡献的人(小前提);所以,教师是有功绩的(结论)。

②省略小前提。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热爱祖国,我也应该这样。

如作补充:凡是中国人都应该热爱祖国(大前提);我是一个中国人(小前提);所以,我也应该热爱祖国(结论)。

③省略结论。

历史上革命先驱是值得后人怀念的,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位革命先驱。

如作补充:凡历史上革命先驱是值得后人怀念的(大前提);孙中山就是这位革命先驱(小前提);所以,孙中山是值得后人怀念的(结论)3 假言推理所谓假言推理指的是大前提是假言判断的演绎推理。

这种推理的一般特征是:以一个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通过对这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的肯定或否定,从而得出结论。

一般根据假言判断的不同形式,假言推理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等三种假言推理形式。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所谓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指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一般情况,它又可以分为肯定式与否定式两种: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式)。

只要跑步,人就会出汗;你现在正在跑步;可见,你现在正在出汗。

肯定式的一般规则: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但是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例如:如果两条线平行,那么它们就是直线;这两条线不平行;所以,它们就不是直线。

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所有的不弯曲的两点之间最短的线都是直线②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式)。

只要跑步,人就会出汗;你现在没出汗;可见,你现在没有跑步。

否定式的规则:一般情况下,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但是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例如:如果饮酒过量,肝脏就会生病;他的肝脏生病;所以,他饮酒过量了。

这一结论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有时其他诸多原因,也会引起肝脏生病。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指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这种推理可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

①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式)。

例如: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晓鸣取得了好成绩;可见,他努力学习了。

这种肯定的一般规则是: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但是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例如:只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才能做好教学工作;张老师没做好教学工作;所以,张老师没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这个结论不妥当。

因为没做好教学工作,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式)。

只有平时搞好训练,才能比赛取胜;你平时没搞好训练;所以,你比赛没能取胜。

否定式的一般规则: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但是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例如:只有平时搞好训练,才能比赛取胜;你平时搞好训练;所以,你比赛能取胜。

这个结论不妥当,因比赛能取胜还有其他条件。

(3)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所谓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指的是以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它一般有四种形式,即肯定式中的肯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式中的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

①肯定前件式指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到100℃就会沸腾;现在已加热到100℃;所以,水沸了。

②肯定后件式指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到100℃就会沸腾;现在水沸腾了;所以,已加热到100℃了。

③否定前件式指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到100℃就会沸腾;现在还没有加热到100℃;所以,水没有沸腾。

④否定后件式指由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

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100℃就会沸腾;现在水没有沸腾;所以,还没有加热到100℃。

4 选言推理所谓选言推理指的是以选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一般情况下,选言推理也是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

通常,大前提是简单判断,对大前提指出的几种可能的属性肯定或者否定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结论也是简单判断,肯定或否定事物具有一种或者几种属性。

选言推理一般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1)相容的选言推理。

一般以相容的选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选言推理就是相容的选言推理。

通常,相容的选言判断要求肢判断必须有一个真的,但同时并不排斥其他肢判断的真实,所以,运用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否定一部分肢判断,就要肯定另一部分肢判断。

又因为肯定一部分肢判断不能否定另一部分肢判断,所以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有一个否定肯定式。

例如:考试成绩不好,或是由于复习方法不对,或是由于临场发挥不好;汪莘同学考试成绩不好,不是复习方法不对;所以,汪莘同学考试成绩不好是临场发挥不好。

正确运用选言推理一般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运用否定肯定式选言推理时,大前提的选言肢必须列举完全;第二,运用肯定否定式选言推理时,大前提一般不能是相容的选言判断。

否则,推理就会出现错误。

(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一般以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选言推理就称为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通常情况下,真实的、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必须有一个选言肢是真的,所以,否定一部分肢判断就要肯定另一部分肢判断(即否定肯定式),而肯定一部分肢判断就要否定另一部分肢判断(即肯定否定式)。

①否定肯定式。

例如:今天的报告会,或由赵教授作报告,或由刘校长作报告,或由汪书记作报告;不是由赵教授作报告,也不是由刘校长作报告;所以,由汪书记作报告②肯定否定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