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漆器面临历史与文化机遇 复兴之路仍漫长

合集下载

漆器 漆画与漆艺

漆器 漆画与漆艺

漆器漆画与漆艺漆器漆画与漆艺——关于漆文化的随想2005年6月底,由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福建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了“福建当代漆艺家邀请展暨传统漆工艺特展”,来自福州,厦门,泉州和漳州等地的漆艺家应邀站出了自己近年来的新作,这是福建省乃至中国第一次以漆文化为概念的综合漆艺展,展览包括了当代漆艺和传统漆工,在立体层面上展开了关于漆而非漆画的语言。

该话语具有多样性,在不同的语境中形成不同的语言类型,本文无意探漆工艺方面的问题,只是站在艺术观念的立场上,对漆艺的发展史做一个梳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温故而知新,通过对漆器,和漆画以及漆艺概念的界说,来探讨现代漆艺发展的出路。

一,漆器“形而上者谓之器,形而下者谓之道”,漆的最初意义在于器用。

这一点,它与其他生活用件并没有什么区别,属于物质产品的范畴。

但是作为一种贵器,它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又有着特殊意义。

首先,物以稀为贵。

“百里千刀一两漆”,这几乎是每个漆工都知道的事。

传统的漆器制作工艺用的是天然漆,俗称大漆。

如天然橡胶生于一种特殊的植物——橡胶树那样,大漆也是一种特殊的植物——漆树的汁液,这种树分布区域不广而且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湖北,云南,贵州等地,所以,产量十分有限。

再加上各产地漆的品质不尽相同,漆工在应用它们的时候,根据需要的效果,又有了各自的针对性,比如,陕西漆给人一种虚飘的感觉,适合做红退光的处理;湖北漆给人一种粗犷的感觉,适合做黑退光处理。

这样,原来产量就不高的生漆,在更加特殊的需要面前,就显得更加珍贵。

其次,漆器的工艺制作程序,相对于它的诞生时已经广泛流行的日常用陶器来说,要复杂得多。

漆器始流行的年代,根据考古资料表明,大致上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漆器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南方的楚地。

从湖北江凌,随县,湖南长沙,河南信阳等地出土的不少战国时期的漆器作品看,作品的工艺制造水平非常的精湛。

相比之下,几乎是同一时期在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陶鼎,陶钵,陶釜等炊煮器,无论是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在装饰效果上,都无法与漆器这种新开发的生活用件相提并论。

中国古代的漆器工艺与美学

中国古代的漆器工艺与美学

中国古代的漆器工艺与美学漆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工艺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漆器工艺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不仅因为其精巧的工艺技术和起源悠久的历史渊源,更在于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和文化精髓。

漆器制品的材料以漆为主,辅以竹木等辅料,漆具有很强的附着力,耐酸碱腐蚀,防水、耐磨、不易变形等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器物,尤其是食器、饰品和家具等艺术品。

漆器制品通常包括底漆、彩漆、贴金等工序,凭借纯天然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技艺,漆器制品具有着极高的实用和美学价值。

漆器工艺的美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以自然为美的审美观中国古代美学强调“以自然为美”的审美观,在漆器制品中这一观念得到充分体现。

漆器工艺不仅在色彩和纹饰上向自然取材,并将自然的繁华、瑰丽、圣洁等特点融入其中,从而客观地体现了自然美的感受。

例如,漆器中常见的瑞兽图案就是从我国古代图腾信仰和神话传说中演变而来,表现出了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敬和敬畏。

此外,漆器中常见的山水、花鸟等图案,也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二、强调中庸之美中国古代美学另一重要理念就是“中庸之美”,强调在美的表现中不可过度、不可缺失。

漆器制品在形制、装饰、色彩等方面,一般体现出具有宽容、沉稳、克制、内敛的审美特点。

例如,传统漆器制品多采用素雅质朴的基本色调,如红、黑、金等颜色,用银丝、金丝、彩色横线等简单的装饰方式勾勒出图案,没有过分的花哨和华丽,却体现出了淡泊、克制的美感。

三、强调应景思想中国古代美学强调应景思想,认为艺术作品应该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欣赏。

漆器制品在材料选择、施工技艺、形制、图案等方面,都考虑到了具体的使用需要、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例如,南方地区的漆器制品多用竹制为底,注重透气性和防潮;北方地区的漆器特别注重保暖性和防冻性,因而使用较厚的松木等质地硬实的材料作为底材。

不同地域的漆器还表现出了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

漆器制作与传统文化创新传播考核试卷

漆器制作与传统文化创新传播考核试卷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结合漆器制作的特点,阐述漆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请分析漆器制作工艺的创新对传统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
3.请从市场角度出发,提出几点推广漆器制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建议。
4.请谈谈您对漆器制作与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理解,以及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技艺。
B.工艺水平
C.漆器的干燥程度
D.存放环境
7.以下哪些是漆器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A.线下展览
B.网络平台
C.文化交流活动
D.传统媒体
8.漆器制作与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结合可以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
B.工艺技术创新
C.市场定位
D.文化故事讲述
9.以下哪些材料可用于漆器的镶嵌工艺?()
6.漆器的______和______是影响其保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7.漆器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8.漆器制作与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结合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式实现。
9.漆器制作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使用______、避免______和保持______。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B
4. B
5. D
6. D
7. D
8. A
9. A
10. D
11. D
12. C
13. A
14. C
15. C
16. D
17. B
18. D
19. C
20. B
二、多选题
1. A

漆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漆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漆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漆器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漆器行业也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文将对漆器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漆器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漆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工艺品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漆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精湛的彩绘技艺和华丽的外观,成为了个人收藏、艺术品交易以及外交礼品等领域的热门选择。

同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漆器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如餐具、装饰品、首饰盒等,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实用性的需求。

漆器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还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打响了品牌。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漆器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消费升级和文化自信的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追求度不断提升,这将为漆器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漆器作为独特的传统工艺品,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热爱。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漆器在制作工艺、材料选用、彩绘技巧等方面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传统的手工制作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漆器的制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保持其独特的艺术性和品质。

此外,漆器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和消费升级,他们对于漆器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漆器往往被视为高价、高端的收藏品,而现代年轻人更喜欢注重实用性、时尚感和个性化的产品。

因此,未来漆器行业需要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上做更多的创新,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同时,漆器行业也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随着消费者对于品质和品牌的认知度提高,具有自主品牌和独特文化内涵的漆器将更受人们的青睐。

漆器制造商应与设计师、艺术家等专业人士合作,推出更多具有独特创意和时尚感的产品,提高品牌影响力。

在市场拓展方面,漆器企业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多样化的销售渠道,挖掘市场潜力。

中国古代漆器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漆器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漆器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漆器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之一,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漆器在古代的仪式、礼俗和生活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文化与时俱进,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是传统和文化的象征。

历史背景古代漆器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状元及官员官职授予仪式、封建王侯的祭祀、皇帝的对外援助、宴会和宴席中的器皿等。

漆器还被用于婚礼仪式,新娘会收到一组漆器嫁妆,而在葬礼中,漆器也用于作为殉葬器。

漆器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的漆器多用于军事装备和器械,例如盾牌、弓箭筒和桶等。

秦汉时期,漆器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便于制作、装饰和保护的漆器不再是军事器械的专利,逐渐走进民间。

漆器的特性漆器是一种工艺品,其表面常常附有精致的图案和雕刻,漆色光亮、鲜艳,形式多样,有盘、碗、盒、瓶、桶、器等。

漆器的保修期极长,漆质坚硬、不易腐烂,而且还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因此漆器逐渐成为了著名的耐用品。

漆器制作需要精湛的技术和材料,制作过程需要用不同层次的漆再涂于制品表层,每一层漆需赋予其特殊的效果,以制造出具有精美纹饰的漆器。

漆器文化的现实意义漆器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

漆器文化不仅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漆器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如今,漆器的使用范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传统相出入,现代漆器多以现代设计为基础,加以漆艺等特殊技术加工,评价一个漆器设计不仅要看造型、材质、工艺,也要看是否与对现代化生活的融合。

因此,通过漆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漆器这一传统文化不断走向现代,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把漆器自身特点融入现代生活当中,成为一种兼具传统与现代特点的新兴文化。

总体而言,漆器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漆器不仅仅是一种物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记录。

漆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现代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活力。

贵州大方漆器:600年的传承与复兴之路

贵州大方漆器:600年的传承与复兴之路

贵州大方漆器:600年的传承与复兴之路作者:莫凡来源:《环球人文地理》2015年第08期大方生漆质量极佳,人称“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荡起虎斑色,担起钓鱼钩。

”以此加工的大方漆器名扬中外,成为“贵州三宝”之一。

大方漆器的嵌花细腻纤巧,清幽雅致,协调地运用嫣红、翠绿、天蓝、浅灰、乳白、深黄、姹紫,构成了色彩缤纷的工艺品。

自觉的文化责任,是传统文化生存的主要条件——正是漆器大师对作品的痴迷和坚持,才让彝族髹漆技艺的独特文化和艺术魅力历久而弥新。

把生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制成日常器具及工艺美术品——这就是“漆器”。

在器物的表面上,优美的图案构成的那个色彩绮丽的世界,是古代中国人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成就。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人就认识到漆的性能并用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贵州省大方县,是中国有名的“国漆之乡”,这里出产的漆器品质兼优,由于优良的防腐、抗潮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而随着政治、经济不断发展,漆器也从稀有到普及,最后升华成艺术品。

我的朋友老乔,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技艺有着狂热崇拜的人文摄影师,他邀请我前往贵州大方,从而开始了一场深入探访这一古老技艺之旅。

源于东汉的“贵州三宝”之一“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5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终于抵达了大方县,见到了大方彝族漆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高光友先生。

狭小的屋子里,他就着水泥砖和门板搭建的办工桌,一丝不苟地把心中的花纹和色彩展现出来,其实,高光友先生正在努力完成一年一度的重大任务——近一个月来,他一直泡在简陋的工作室里,他说:“哪怕呕心沥血,也一定要设计出一套既能体现大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能凸显大方彝族特色的漆器,参加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弘扬大方悠久的漆器文化!”高光友于1964年生于大方县理化乡,年轻时从事农民画创作和研究,年近30岁时喜欢上了漆器制作,从此发现了自己的另一片天地。

他拜中国漆艺家杨少先为师,潜心学习漆器制作。

30道中国漆器知识选择题和答案

30道中国漆器知识选择题和答案

30道中国漆器知识选择题和答案1. 中国漆器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时期。

A. 新石器B. 商周C. 战国答案:A2. 以下哪种不是中国漆器的主要装饰技法()。

A. 镶嵌B. 彩绘C. 锻造答案:C3. 中国漆器的胎体材料主要有()。

A. 木B. 竹C. 陶答案:ABC4. 中国漆器中最著名的产地是()。

A. 扬州B. 福州C. 成都答案:ABC5. 漆器的颜色主要来自于()。

A. 矿物颜料B. 植物颜料C. 化学颜料答案:AB6. 以下哪种不是漆器的常见器型()。

A. 盘B. 碗C. 鼎答案:C7. 中国漆器在()时期达到鼎盛。

A. 秦汉B. 隋唐C. 宋元答案:B8. 漆器的保养需要注意()。

A. 避免阳光直射B. 避免潮湿C. 定期擦拭答案:ABC9. 中国古代漆器中最著名的作品是()。

A. 彩绘漆棺B. 朱漆木碗C. 雕漆屏风答案:C10. 漆器的制作工艺包括()。

A. 制胎B. 髹漆C. 装饰答案:ABC11. 以下哪种不是漆器的装饰纹样()。

A. 人物B. 动物C. 数字答案:C12. 中国漆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誉为()。

A. “东方艺术瑰宝”B. “中国工艺之花”C. “世界文化遗产”答案:AB13. 漆器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等工具。

A. 刮刀B. 刷子C. 磨石答案:ABC14. 以下哪种不是漆器的分类()。

A. 素漆器B. 彩漆器C. 金漆器答案:C15. 中国漆器的发展受到了()等文化的影响。

A. 儒家B. 道家C. 佛教答案:ABC16. 漆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等方面。

A. 艺术B. 历史C. 文化答案:ABC17. 以下哪种不是漆器的保护方法()。

A. 用湿布擦拭B. 避免碰撞C. 控制温湿度答案:A18. 中国漆器的制作技艺被列入()名录。

A.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B. 世界文化遗产C.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答案:A19. 漆器的表面处理包括()等。

漆器制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考核试卷

漆器制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考核试卷
B.开展培训班
C.出版漆器制作教材
D.提高漆器生产效率
17.漆器制作中的“剔犀”工艺是指什么?()
A.一种镶嵌工艺
B.一种雕刻工艺
C.一种彩绘工艺
D.一种打磨工艺
18.以下哪种因素不会影响漆器的保存?()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颜色
19.关于漆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传承人必须是家族成员
1.漆器制作基本流程包括设计底胎、制作底胎、涂刷漆面、镶嵌装饰、打磨抛光等。这些流程保证了漆器的结构稳定性和艺术表现力,是漆器制作不可或缺的步骤。
2.漆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意义在于传承传统技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在现代社会,漆器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18.以下哪些是漆器制作中的传统工具?()
A.刮刀
B.雕刀
C.塑刀
D.钢笔
19.漆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哪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A.文化传承
B.经济发展
C.社会稳定
D.环境保护
20.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推广漆器文化?()
A.举办漆器展览
B.开设漆器制作课程
C.出版漆器相关书籍
D.利用网络平台宣传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漆器制作只能在夏季进行,因为生漆在冬季会凝固。()
2.漆器可以随意使用热水和化学清洁剂清洗。()
3.漆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仅限于技艺传承。()
4.所有漆器都可以耐高温。()
5.漆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可以是任何人,不受家族或地域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漆器面临历史与文化机遇复兴之路仍漫长2011-05-11 14:04:14 作者:qiquwang来源:浏览次数:122 导读:日本漆艺师在漆器上描金在福州可以看到不少消费场所以漆器为装饰漆器保护基地的师傅在漆瓶上绘彩漆之突围一门艺术,要火起来至少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才(创作者),一是市场(消费者)。

中国漆器的复兴,已经进入当下历史与文化的机遇,艺术家与市场都准备好了吗?主笔/沈嘉禄世博会——中国馆——福建馆,我们可以在展厅里看到一对描金绘彩的漆器花瓶,高3.6米,图案为雍容富贵的缠枝牡丹,但分量却很轻,一个壮实男人能够抱起来——如果允许你一试身手的话。

据福州市经委副主任陈碧玉女士介绍,这对瓶子做了整整5年,披麻披灰及髹漆、雕填、绘彩再加戗金戗银,将近一百道工序,价值在200万元以上。

这就是名扬四海的中国传统工艺——脱胎漆器。

在福建馆的会客厅还挂着一幅三联形式的现代漆画,内容为福州的古民居群落——三坊七巷。

这是年轻艺术家对传统漆器的敬礼,更是一次狂妄的“僭越”。

为何僭越?这幅作品的作者、福建漆画艺术家汤志义对记者说:“中国漆器必须突围,否则死路一条。

”福州漆器,曾经光彩照人中国现代漆器产地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扬州、上海、重庆、福建、山西平遥、贵州大方、甘肃天水、江西宜春、陕西凤翔等地。

按工艺特征来分的话,有雕漆、镶嵌、推光、雕填、漆线装饰等,而福建漆器的特点是脱胎。

所谓脱胎,即在制作前先有一个石膏模子,然后在模子表面披麻(锤打过的麻布)披灰(瓦灰)数层,待稍干后打掉器胎清空胎体,留下轻巧的漆布层,再反复髹漆几十道,最后进行装饰。

所以脱胎漆器质地轻巧坚固,色泽鲜艳古朴,耐热,耐酸,耐碱。

“举之一羽轻,视之九鼎兀”是郭沫若对它的赞美。

建国后的数十年里,福建漆器也一直是足以代表我国工艺水平的国宾级礼品和大宗出口产品,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三宝”。

如果放在长达7000年的中国漆史上考察,脱胎漆器还显得很年轻,它只有300多年。

福州人至今对漆匠师傅沈绍安怀有无比的敬意,清初,中国漆器看似繁荣,实则已经进入衰落期,汉夹纻、唐平脱、宋素髹、元雕漆这四项绝活只剩下雕漆一项了。

明时,大量漆匠反倒去日本学习漆艺,作为港口的福州,因此成了漆器的集散地和艺人集中的城市。

沈绍安这位漆匠在双抛桥开了一家漆器店,生意勉强,为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去寺庙或官宦人家揽些活。

有一次他偶然发现寺庙里的匾额,内芯木头已经腐朽,但用漆灰夏布裱褙的底子还完好无损。

于是从中受到启发,回家后仿照旧匾,用泥土塑出模型,在模型外裱上夏布,涂上大漆,等漆干后脱模,再行髹漆上色。

经过反复试验,领悟了失传几百年的夹纻漆器技法,最终发明了脱胎漆器。

沈绍安没有停止探索,他改用极细的麻布或丝绸糊胎,形成的漆胎与原泥基本一致,质地非常轻薄,漆面的绘彩就容易传神鲜亮,花卉人物犹如活生。

由沈绍安进贡朝廷的脱胎菊瓣形朱漆盖碗,壁薄如纸,厚不及毫米,乾隆帝见后龙颜大悦,亲自在盖碗内外用隶书填金题诗一道:“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纻露掇其英。

”脱胎漆器的问世不仅为中国漆器行业注入新时期的特点,也使福州一跃而成为漆器名城。

要知道,福州本身并不产大漆。

天然大漆从树上淌下来时是乳白色的,与氧气接触后慢慢转黑,故而中国人很早就用“漆黑一片”来形容黑的程度。

战国、两汉的漆器大多用朱砂与黑色相配,正是为了调和色泽,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沈氏脱胎漆器虽然轻薄,但色泽稍嫌单调,族传家承至第五代时,沈正镐、沈正恂开始试制成功将真金真白银碾成粉末调到漆料中去,并调研了葱白、米黄、天蓝、果绿、古铜等颜色,大大增加了漆器的观赏性。

从此,脱胎薄料髹绘漆器产品几乎占据清末以后福州漆器的半壁江山。

1898年,沈正镐、沈正恂将漆器送到巴黎参加世博会,一举获得金奖。

此后,福州沈氏漆器又在先后多伦多、柏林、伦敦、费城等8届世博会上获奖。

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授予沈绍安五代孙沈正镐“四等商勋,五品顶戴”,宣统二年(1910)又晋升沈正镐、沈正恂为“一等商勋,四品顶戴”。

清末民初,沈家老铺的一件漆器可卖到七八百块银元。

而薄料髹绘技术在巴黎世博会后被西方国家用于近现代金属喷涂工艺,尤其是家居器具和汽车制造业。

新中国成立后生产的第一辆红旗牌轿车就采用福建漆工艺来装点内饰。

危机来袭,大家一哄而散建国后,沈氏兰记漆器店改制为脱胎漆器公司,著名漆艺家李芝卿、高秀泉在设计、髹饰艺术等方面都取得突破,作品荣获全国漆器造型设计一等奖,并为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台湾厅用作主要装饰品。

陈碧玉向记者讲了一个故事: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国庆十周年那天,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步入宴会厅,指着门口一对高达两米的古铜色大狮子说:“你们信不信,我可以把它们抬起来。

”说完真的将其中的一只抬了起来,在场外宾无不惊呼。

周恩来说:“并非我力大无穷,而是这只狮子本身并不重,它是福州的仿紫铜脱胎漆器,身重只有几公斤而已。

”从此,福州脱胎漆器的名声更加响亮了。

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漆器与国内几乎所有的传统工艺一样,面临大面积市场萎缩的世纪末危机,能正常生产经营的比较有规模的不足10家,再后来,其“王牌部队”——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和第二脱胎漆器厂相继倒闭,实行转制,漆工下岗后要么去家庭作坊帮忙干些零活,要么转入家庭装潢行业。

厂里的存货一度以一二折抛售,贱如柴薪,令老职工们潸然泪下。

“原因是多方面的。

”陈碧玉对记者坦言:“六七十年代,中国漆器还是很风光的,在每年两次广交会上还是国家创汇的主打品种。

日本人也经常到福州来学习观摩,我们在关键技术上是保密的。

今天日本漆器的不少工艺是从我们这里学到手的,但我们好几种秘技他们始终不会。

比如薄料、弹染工艺,一定要以少女手掌最细嫩的部位来做,才能将掺有金银箔粉的彩漆均匀地抹在漆器表面,使其过渡自然。

再比如勾画金线,那支特殊的笔是用入冬后从老鼠背上采集的毛做的,十几根做一支,甚至三五根做一支,纤细而有弹性,如此才能画出神采来。

这种笔日本人不会做,想从这里买,厂里不给。

当时台湾同胞也来学,这个我们就比较慷慨。

但是后来外贸放开了,垄断局面被打破,大家看到漆器有利可图,一哄而上,大小工厂开了许多,资源、技工出现了紧张。

在激烈竞争的态势下,有些人就用上了腰果漆和化工漆,以降低成本,缩短工时。

鱼目混珠的产品在市场上低价倾销,加上消费者和批发商一再压价,这样一来劣币驱逐良币,‘一脱’、‘二脱’入不敷出,产品也卖不出去了,大家一起死光光。

”其时,日本和台湾的收藏家纷纷到大陆低价收购福州漆器,连机场免税店里的商品也被买空。

为此,此间媒体发出声声哀鸣:“中国漆器彻底完了,今后要看中国漆器,只能去日本了。

”欲解倒悬,供需双方齐努力为缓解这一倒悬之势,头顶经委副主任冠冕的陈碧玉又被福州市政府任命为市工艺美术行业管理办公室兼市工艺美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开始对漆器行业进行保护和发展。

她先以“二脱”为漆器工艺保护基地,召集了一部分在家赋闲或在家庭作坊里打工的漆工和技术人员,还辟建了一个漆器制作工艺流程窗口供游客参观。

不久在陈碧玉的主持下建成了国家传统工艺地理标志,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福州市政府有关部门颁布了脱胎漆器生产的统一标准。

现在,基地设有产品陈列室,展示历代大师的作品,一般产品也有出售,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在车间里,记者看到工人们做的产品还是传统的,器型与图案就那么几种,披麻披灰的程序一丝不苟。

记者还看到了数十件佛像,有的甚至高达两三米,金箔贴满。

据工人说都是庙里订的货,生意不错。

脱胎漆器产品生产的周期比较长,工艺复杂,劳动条件艰苦,对技术要求又特别高。

一件漆器按工艺须上几十道漆,每道漆得干了之后再上后面一道,阴干时对天气的要求也很高,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阴天最佳,为此工人们得常常加班。

画一个高一米多的瓶子,比如富贵牡丹,工笔满工,一个熟练工人得画一两个月,得3000元。

一位老师傅对记者说:“干我们这一行,过去都是师承的,你得有一两招绝活才能吃饱饭。

但是师承关系也有缺陷,技术总是上不去,师傅得留一手啊。

现在有美术学院开了漆艺系,比如广东美院、清华美院和本地的闽江学院都有,但学生毕业后都不愿干这一行,太苦太累。

室内不能开电扇,更不能开空调,一切顺其自然。

那个脏啊,还有刺鼻的味道。

有人受不了,只干了一天就走人了。

每个人对大漆这东西都要过敏懂不懂?浑身起泡,奇痒难忍,还不能抓破,一破就出水结疤,每个漆工都得熬过这一关,有的人一辈子过敏。

今天的孩子怎么受得了?他们转行啦,搞设计或家装啦。

”陈碧玉补充说:“别说大学毕业,中专毕业生都想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看一天,图舒服。

现在的就业结构和就业观很成问题,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当白领,轻视手工。

而在日本,漆艺师动不动就成了人间国宝,整个社会对传统工艺都无比尊重。

我早就呼吁过,政府对工艺美术要扶持,如果你选择传统工艺,学院就包下你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毕业后入行工作也要有基本保障。

现在我们实行大师津贴制度,确定了几名工艺大师,他们带学生的话,我们就给500元津贴。

”去年中央电视台在福州拍了几个星期,做了一档节目《天趣人意》,专题介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州脱胎漆器,播出后效果很好。

有一批收藏家跑到福州来找漆器,价格一下子翻了几倍,早几年贱卖库存的厂家都后悔不迭。

在福州记者遇到一对在闽江边上开茶庄的年轻夫妇,他们早几年就收了许多漆器和漆画,其中不乏大师的精品。

“升了,十倍都不止啊!”更有代表性的是上海漆器收藏家刘国斌,是一家著名跨国公司的东南地区总经理,后他又与朋友合伙创建了一个外贸公司,在福州有了相当的积累后就进入艺术品收藏领域。

2004年的有一天,他们与一位即将去加拿大移民的朋友说起此事,希望他回购中国流散文物,朋友建议他们购买价格处于谷底但很有市场潜力的漆器和漆画。

并将他们引见给福州漆艺家唐明修,唐明修为了探索漆画创作的更大可能性,效法古人大隐于市,在福州的“后花园”北峰苦行僧般地住了11年,独自与大漆对话。

刘国斌去拜访后大受感动,从此结为挚友。

加之唐明秀的作品路子很正,对材料与工艺的研究很透,作品体现了不同凡响的品质,他与朋友就斥资购买了一批,现在这批作品升值至少五六倍。

为收藏与推广漆艺,刘国斌与他的朋友还成立了一个漆艺公司,准备像星探一样去发现有潜力的漆艺家,将他们的作品包装后推向更大的市场。

八闽藏宝,但今天看来,也许不再是牛角梳、软木画、宁化八干,甚至也不再是英国女王访问香港时撑过的油纸伞,而是寿山石,十年来涨了几百倍,就因为这种印材与火起来的中国书画艺术有关。

那么漆艺,或者是纯粹审美的漆画,或者是时尚的生活器具,也一定有美好的前景。

一门艺术,要它火起来至少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才(创作者),一是市场(消费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