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变形记》赏析
卡夫卡变形记深度解读

卡夫卡变形记深度解读
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充满象征主义和荒诞主义元素的小说。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一个突然变成巨型昆虫的商人,如何逐渐被家庭和社会所忽视、排斥以及最终被遗忘的。
这部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探讨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和关系。
小说中的象征主义元素丰富而深刻,巧妙地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恐惧、无助和孤独。
格里高的变形象征着他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也表现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被异化和排斥的现实。
作者通过描述格里高与家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与社会的冷漠对立,以及他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心理阴影。
荒诞主义元素则通过小说中荒谬的情节、怪诞的对话和夸张的描写展现出来。
作者运用荒谬的手法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荒谬和荒唐,揭示人类在社会中的脆弱性和无助感。
小说以一种夸张而怪异的方式,让读者对自身处境和现实社会产生深刻的反思和震撼。
《变形记》是一部充满内涵和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类心理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揭示了个体与集体、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紸张关系和矛盾。
这部作品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引发人们对人性、社会和现实的思考。
卡夫卡《变形记》赏析

卡夫卡《变形记》赏析篇一: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荒诞却深刻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描写,反映了人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以下是对这部小说的赏析:小说以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开始,他突然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格里高尔在小说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变形,并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形态来适应社会,但是最终他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异类”,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
小说中的家庭成员对格里高尔的态度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一开始,家人对他的变化感到震惊和恐惧,试图将他隔离开来,但是随着他的病情逐渐恶化,家人也开始逐渐理解他,并试图帮助他。
然而,在社会的压力下,家人最终还是不得不将格里高尔赶走,让他无家可归。
小说中的社会形象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荒诞的地方。
人们生活在一种虚伪的秩序下,表面上看似和谐,但实际上充满了歧视和不平等。
小说中的商人和房客形象都是这种社会的代表,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将他人视为工具,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此外,小说中的叙述方式也是一大亮点。
作者通过不断地切换视角,将主人公、家人、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形象呈现给读者。
这种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使小说更加生动、深刻,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和社会环境的矛盾。
综上所述,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充满哲学深度和思想性的小说。
虽然故事看似荒诞,但是其背后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读者在欣赏这部小说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现代社会和人类的反思。
篇二: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荒诞却深刻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描写,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心灵的孤独和无助,以及人性在疾病、灾难、突变等极端条件下的扭曲和变形。
以下是对这部小说的赏析:小说以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开始,此时的他还是一个兢兢业业、顾家、任劳任怨的上班族。
13、卡夫卡《变形记》解析

• 情节的不确定。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 连贯性和封闭性。将现实时间、历史事件 和未来时间随意颠倒,使得文学作品的情 节呈现出多种无限的可能性。精心建构一 种迷宫式的情节结构。
• 语言的不确定。
2)创作方法的多元化。
• 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 现实主义、具体诗、语言诗、元小说等。
3)语言游戏和话语游戏
• 3)在叙述风格上,认为传统人物心理分析 的方法已经过时,而注重多角度、多层次 、多人称的叙述方法。 • 4)在语言问题方面,广泛运用意象比喻、 不同问题、标点符号甚至拼写方法和排列 形式来创造朦胧、晦涩、变幻莫测的语言 境界,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觉、印象 和精神状态。
五、卡夫卡其人
• 卡夫卡1883年出生在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 人家庭,他的父亲粗暴、专制,对儿子的 学习、生活不闻不问,只是偶尔指手画脚 地训斥一通——他想把儿子培养成为性格 坚强而又能干的年轻人,但结果是适得其 反,"我在自己的家里,在那些最好,最亲 的人中间,感觉比陌生人还要陌生".卡夫卡 内心中一直对父亲存有无法消除的畏惧心 理。
• 未来主义。彻底抛弃以往的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 ,歌颂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打破就有的形式规 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进行随心所欲的艺术创造 。有明显的文化虚无主义倾向。代表作是马里内 蒂的《未来主义者马法尔卡》。
• 超现实主义。主要作家有布勒东、艾吕雅和阿拉 贡。理智、道德、宗教、社会以及日常经验都是 精神活动的桎梏,必须打碎,只有无意识、梦和 精神错乱才是真生的精神活动。作家必须开发人 心灵深处的秘密以及梦幻世界,以达到绝对的真 实。代表作品有布勒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
• 1907年-1922年,一直在保险公司上班。他的作息 时间是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2点上班,3点至7点30 分睡觉;接着散步、吃饭,晚上11点到凌晨3点 写作。他一生都头痛、失眠和神经衰弱。致使他 终于在1917年患有肺结核咳血。但他反而更加不 珍惜自己的生命,拼命写作,甚至故意诱发自己 的肺结核病,以逃避结婚、家庭,体味疾病、品 味人生。这使他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临 终前的最后一眼,是要求医生加大剂量用吗啡, “杀了我吧,不然,你就是凶手。”
变形计赏析

《变形记》赏析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15 年。
《变形记》的情节看似荒诞,但却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
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一个旅行推销员,一天早上醒来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变故使他的家庭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失去了工作能力,被家人视为累赘,最终孤独地死去。
作者通过格里高尔的变形,象征了现代人在社会压力下的异化和孤独。
格里高尔的变形使他失去了人类的语言和交流能力,成为一个被社会抛弃的怪物。
他的家人和上司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是把他视为一个怪物。
这种异化和孤独感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此外,小说还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冷漠和自私。
格里高尔的家人在他变成甲虫后,不仅没有关心他的健康和幸福,反而把他视为累赘,想方设法地摆脱他。
上司也对他的遭遇毫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这种人性的冷漠和自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通病,也是导致格里高尔悲惨命运的重要原因。
总之,《变形记》是一部深刻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小说,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揭示了现代人在社会压力下的异化和孤独,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冷漠和自私。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变形记卡夫卡阅读心得与评价

变形记卡夫卡阅读心得与评价《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篇小说以一个普通人突然变成一只巨大的昆虫为起点,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孤独、困惑和无助。
通过阅读《变形记》,我深感卡夫卡的写作才华和思想深度,以下是我的阅读心得与评价。
我被卡夫卡独特的写作风格所吸引。
他运用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手法,将主人公格里高·萨姆塞尔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卡夫卡通过描写格里高的感官体验和思维过程,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他从人类世界到昆虫世界的转变。
尤其是在描写格里高与家人的互动时,卡夫卡将普通家庭的琐事与变形后的格里高之间的隔阂巧妙地结合起来,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让我对卡夫卡的创作能力赞叹不已。
我对《变形记》所揭示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哲学内涵。
格里高的变形象征着现代人在社会中的异化和困境。
他从一个普通的商人变成了一个被孤立、被排斥的怪物,失去了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卡夫卡通过这一形象,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沟通的困难。
格里高的孤独和无助让人深思,使我对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变形记》还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
在小说中,格里高的家人对他的变形反应冷漠和残酷,甚至试图将他赶出家门。
这使我对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情感产生了疑问。
卡夫卡通过描写格里高与家人的关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冷酷无情的一面。
这让我不禁思考,当一个人陷入困境时,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会如何对待他?人性中的善良和恶劣究竟哪个更为真实?我要赞扬卡夫卡的创作才华和思想深度。
《变形记》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深刻的主题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卡夫卡通过对现实社会的审视和对人性的探索,展现了他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而且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卡夫卡的创作才华和思想深度令人敬佩,他是现代文学中的一位巨匠。
简析卡夫卡《变形记》的寓意

简析卡夫卡《变形记》的寓意
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描绘了主角格雷戈尔·萨姆萨因不明原因而突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昆虫,这一情节象征着现代人面对社会和自己内心的困惑和无力感。
作品中的主角格雷戈尔·萨姆萨是一个劳碌的商人,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到疲惫和无助,也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够稳固。
当他突然变成一个昆虫时,他的家人和工作场所的同事都对他感到震惊和恐惧,他不再被视为人类的一员,而是被排斥和孤立。
这一情节反映了现代人在社会中的无力感和身份认同的缺失。
许多人在工作中感到疲惫和无助,家庭和朋友的关系也不像过去那样稳固。
而当个人遇到困境时,社会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个人被迫陷入孤独和困境。
此外,作品还暗示了现代人对自身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忽视。
格雷戈尔·萨姆萨的变形表明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苦闷,而这些问题往往被忽视和忽略。
现代人在追求物质和成功的过程中往往忽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导致身心受损,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卡夫卡的《变形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和挑战,强调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力感,以及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这一寓意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学解读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

文学解读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是一部充满思考与想象力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格雷格尔·萨姆萨的身体突然变异为昆虫的遭遇,探讨了人性、社会与命运的诸多议题。
本文将对《变形记》进行文学解读,从主题、象征意义以及叙事手法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主题解读《变形记》的主题之一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故事中,格雷格尔突然变异为昆虫,被置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他的变异不仅改变了自身的状态,也改变了他与周围人的关系。
卡夫卡通过这一形象的转变,暗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异化与排斥。
无论是家人的态度转变,还是同事、邻居的嫌弃,都体现了社会对于不同和变异的不能接受和容忍。
这种对异化个体的冷漠和歧视成为小说中一条重要的线索。
另一个主题是个人自由与束缚。
格雷格尔变异后无法继续工作,处于家庭的经济压力下。
他被困在卧室里,家庭成员对他的态度转变,使他感到困惑、无助和孤独。
这种身体和心灵上的束缚,彰显了个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局限和束缚。
同时,小说还暗示了现代社会中经济利益对人的剥夺和禁锢。
二、象征意义《变形记》通过昆虫的形象,既强调了主人公的身体和心灵的异化,也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
昆虫作为一种低等生物,其形象象征着人类的底层和边缘。
格雷格尔突然变异为昆虫,象征了人们在现实社会中也可能会经历身份的突变和人际关系的扭曲。
卡夫卡通过这一象征,揭示了个体在现代社会中遭遇到的各种压力和困境。
此外,变形还在小说中具有一种启示的象征意义。
格雷格尔变异后,家庭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父母必须外出工作来维持生计,而妹妹也渐渐成长为一个年轻女性。
这种变异引发的家庭局面变化,象征着家庭关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卡夫卡借此细微的变形,传达出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三、叙事手法《变形记》的叙事手法非常独特,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
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读者可以获得对主人公格雷格尔内心世界的深刻描述,并且感受到他身体变异所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同时,全知叙事也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格雷格尔的孤独和绝望。
《变形记》赏析

卡夫卡作品特点
卡夫卡的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往往没有具体
的发生时间和地点,表现了人类普遍性的生存状态
和心理冲突,因而具有深广的意蕴,给人留下极其
广阔的反思空间。卡夫卡作品中大量象征手法的
运用和浓郁的寓言色彩使其作品本身极富包容性,
现代派中的许多流派,如表现主义、意识流、存在
主义、荒诞派、超现实主义等,都可以视卡夫卡为
从书中,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随处可见人性和人的尊严的丧失,随处可见人的自身以 及人同社会、人同自然的异化,人变虫以及人“虫化”后遭 遇的冷酷无情的遗弃便是这种种异化的象征。
.
谢谢观赏
.
特殊的艺术手段,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的处理,
以造成审美主体与被描写的客体之间的距离,这种艺术手
段通称“间离法”。《变形记》的变形即是一种间离技巧。
作者想借以揭示人与人之间—包括伦理之间—表面亲亲热
热,内心里却是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之所以亲亲热热,因
为互相有共同的利害关系维系着,一旦割断这种关系,则那
中,卡夫卡敏锐地觉察到现实生活某些本质性的问题,才用
这种象征、夸张甚至荒诞的手法加以表现. 。
三、小说中的“异化”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写的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生存 状况。人的变形,也是自我“异化”的一种写照。尤其是主 人公变成甲虫以后,人的习性渐渐消失,而“虫性’旧益增 加,仿佛格里高尔异化出人的世界以后,倒是在动物的世 界里找到“虫”的自我了。这样的写法是绝妙的。在人与人 之间还没有取得和谐关系的世界里,人的变形也是一种象 征,一切倒霉人的象征:人一旦遭遇不幸,他就不再被社 会承认,从而失去作为人的价值的“自我”,成为无异于低 等动物的“非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是他的家人们开始进入这 个现代社会。他父亲找到了一份侍 者的工作,母亲开始帮模特公司缝 制高级内衣,妹妹有了一个当售货 员的工作,房子也租给了三个房客。 这意味着他们原来生活方式的瓦解, 最具代表性的是客厅被房客占据, 这一转变意味着现代社会的商业侵 入并改变着这个家庭。其次是去除 经济关系的过程,也就是抛弃“甲 虫”格里高,他的处境越来越差, 格里高就这样走向了生命尽头。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
090
从这个视角来看 《变形记》,我
们会发现 《变形记》 呈现的就是一 个家庭模式变化的过程,在变化中 不断适应社会生产方式,使家庭成 员由经济关系转向情感关系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是充满了痛苦和牺牲的。
变形的经济关系 我们可以把 《变形记》 这篇 小 说大概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从格里高变成甲虫到他的家人接受 了这一变故,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 看到格里高在这个家庭中所扮演的 角色;第二部分则是他的家人寻求 改变的过程;第三部分是格里高死 后,他家庭的状况。 我们上面已经提到过,主干家 庭的家庭成员是一种基于合作的经 济关系,而格里高的家庭,成员之 间虽然还有很强的经济关系,但在 现代城市社会中,却没了合作的基 础,这种变形使得经济关系变成了 全家人对格里高一个人的依赖。在 小说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格 里高变成甲虫之前他的家庭的状况。 父亲失业,一家人都由格里高供养。 在这种状况下,格里高是没有自我 的,他只是“家庭”这一组织的一 部分,像一个拖着太大壳的蜗牛。 变成甲虫后,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自 己,他只在意家人和公司。这种自 愿承担的重负加上科层制的公司施 加给他的工作压力,使他在某一天 早晨变成了一只甲虫,不堪重负的 身体失控了,他成了家庭模式与社 会生产方式失调的承担者。 家庭的转变 小说第二部分,上述那种失调 造成的不幸依旧压着这个家,格里 高成了家庭的负担。他们一方面承 担着对变异了的亲人的复杂心情, 一方面开始了并非自觉的痛苦转型。 这是一个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生产方 式的过程,也是一个去除家庭成员 之间经济关系的过程。
这本应该是家庭转变过程中最 艰难,最悲痛,也最不可能实施的 过程,但因为小说“甲虫”这一非 人形象,使得格里高既失去了转变 的可能,也减轻了抛弃过程的悲痛。 随着“甲虫”格里高的死去,这个 家庭完成了这次痛苦的转型。
转变之后 这个家庭转变成了完全的核心 家庭,他们重新收获了幸福。处理 完甲虫尸体后,他们感到格外轻松, 出去放松时还开始打算给妹妹找一 个对象。 虽然小说中通过“代表人”也 表现了科层制社会对人的压迫和异 化,但笔者认为这不足以成为小说 整个悲剧的根本原因。人类学主张 文化相对主义,他们认为文化并没 有高低之分,只要是一种自洽的、 社会成员普遍适应的文化,便是合 理的。从小说的结尾我们也看得出, 科层制的商业社会并没有那么不堪。 所以悲剧的根源在于社会各层面的 失调,在于主干家庭和现代社会生 产方式的不适应。现代社会已经没 有了家庭合作获取生存资料的基础, 如果仍然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 关系,便会使这种关系变形,最终 导致悲剧。
《变形记》 中家庭模 式的 变化 主要是从主干家庭变到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指“由两代或两代以上组 成,每代人中至多有一对夫妻,中 间无断代并且夫妻均健在的家庭” 1,在 《变形记》 中,虽然格里高还 没有结婚,和主干家庭的概念不完 全相符,但因为他已经成了家庭的 主要经济支撑,不再是由父母抚养 的孩子,所以我们还是可以将他的 家庭归入主干家庭这种类型。核心 家庭指“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组成 的家庭”2,在 《变形记》 的结尾, 我们可以看到由格里高的父母和他 的妹妹组成的这种家庭。
这两种家庭模式的本质区别在 于它们的核心功能不同。“(主干家 庭) 人们组织家庭的目的在于解决 自身的生存问题”3,它的核心功能 是生产功能,“家庭内部人际关系 主要是经济关系”4。而在现代城市 社会中,“缔结婚姻、组织家庭的 目的主要在于满足男女之间感情和 生理上的需要”5,“核心功能是感 情满足功能”6。从它们的核心功能 便可看出,与主干家庭相适应的是 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需要一家人 共同合作。而核心家庭则与现代城 市社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 《变形 记》 中,格里高的家庭不幸便在于 家庭模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错位。
2016.09 文 学 教 育
鉴赏者
卡夫卡《变形记》赏析
赵志强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家庭模式和功能转变的角度来解读 《变形记》 中格里高的悲剧。 关键词:卡夫卡 《变形记》 解读
DOI:10.16692/ki.wxjyx一个有序运行的 社会,它各层面的制度都是相应变 化的,但现实往往是社会各部分的 变化并不同步,这时便会出现一定 程度的社会失调。家庭的模式和功 能便是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它应该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当这种变化失调时,家庭成员就会 感到不适。本文将从家庭模式和功 能转变的角度来解读 《变形记》 中 格里高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