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600字800字1000字2000字

合集下载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精选5篇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精选5篇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精选5篇通过这次参观,我看到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的照片,我感到了震撼和激动。

铁人精神激励着我,我为作为一名大庆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10月10日消防支队团委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铁人纪念馆。

我们到达铁人纪念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八个镏金大字。

抬眼望去,铁人纪念馆沐浴着朝阳的霞光,巍然屹立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之上,门前是高高四十七级台阶,它代表着铁人四十七年艰辛的人生历程;整个纪念馆雄伟壮观,气势逼人,犹如一座巨大的丰碑在向人们昭示着无私无畏的铁人精神。

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我们踏着铁人的足迹开始了意义深刻的参观。

进入纪念馆的正门,铁人队伍向我们迎面走来,这是一组铁人带领的石油工人队伍所组成的雕塑,他们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组成了技压群雄的铁人队伍,他们是祖国石油战线上的一堵铜墙铁壁,是一面面不倒的红旗!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

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如此的艰辛,让王进喜同志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壮丽人生,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

六十年代初,铁人从甘肃玉门千里迢迢来到这个不毛之地,支援祖国石油建设。

许下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肝胆誓言,在当时恶劣的条件下,“天当房,地当床”,用人拉肩扛的手段,搬运钻井设备;用盆端桶提的方法取得油井开钻所需要要的水资源;寒冬腊月为了压制井喷而毫不犹豫得跳进水泥浆中充当搅拌机。

他就是用这种铁一样的身体和意志,让中国把贫油的帽子丢进了太平洋;他带领一群铁一样的队伍建成了年产5000万吨的大油田,他书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辉煌篇章!参观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

因为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过上学念书的经历,他就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认字,他用自己的语言写日记,一步一步地提高。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

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下面给大家分享铁人纪念馆,一起来看看吧!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1北方有座小城叫大庆,大庆有种精神,叫铁人精神。

暑假的一天,妈妈带我来到了大庆市铁人纪念馆参观学习,这里传承的不仅仅是铁人精神,更是每一位劳动者的灵魂。

身穿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

一走进纪念馆广场,这幅王进喜的铁汉写真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拾阶而上47个台阶,代表着穿越了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一瞬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一句句铿锵的誓言,跨过时空,在我的耳畔回响。

我迫不及待的走进纪念馆,迎面是一组国内最大的铸铜雕像《石油魂》,它气势磅礴,雄赳赳气昂昂地迈着脚步,走向新生活!进入展厅内,通过解说员姐姐的讲解,和文史资料、图片视频记录、场景再现等丰富的感官体验,我感受铁人爷爷当年工作的情景,感受到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受到他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祖国的发展强大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

铁人爷爷火热的激情和蓬勃的干劲儿一点点在我胸臆中蔓延开来;一个个复原场景,一句句传世名言,爷爷无私的奉献和忘我的拼搏洗涤着我的心灵。

此刻才真正的感悟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什么才是难……走过一个个展馆,也穿越了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和后备力量,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建设、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2大庆这个地方,开采石油是一大风景。

在早年开发打井时杰出的王进喜,更是引人注目,于是我们去参观了铁人纪念馆。

一进馆门,一幅大型石雕像映入眼帘,这是一支以王进喜为首的打井队伍,在两旁的墙上,写着醒目的大字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接着,我们进入到馆内,讲解员为我们介绍王进喜的童年生活,王进喜小时侯生活十分艰苦,连草鞋都是破烂不堪,被选中做国家的第一批石油工人以后,他带领这支队伍在北大荒地区打井,分别打出了松潘一井、松潘二井、松潘三井。

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大家有没有去参观过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有没有写过关于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以下是我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够可以提供分享给大家进行借鉴和参考。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一)大庆人十分珍惜铁人给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珍惜当年石油会战老一代工人为他们今日的生活打下的基础。

铁人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榜样。

铁人的精神不是生编硬造出来的,他所代表的石油工人的精神创造了这个城市,也创造了共和国现代的石油工业。

清晨,我们从大庆石化公司的卧里屯宾馆开车去往铁人纪念馆。

一路饱览路旁景色,欣赏这座从荒原上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城市,走走停停,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题写馆名的铁人纪念馆。

纪念馆于2006年正式开馆。

其主体建筑鸟瞰呈“工”字,侧看为“人”字,证明了其工人纪念馆的身份。

参观票是免费的,游客凭身份证就能够领到。

走进庄严的中国石油工人的精神殿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石油工人群组雕像,气势恢弘。

铁人王进喜头戴前进帽,身穿羊皮袄,手握刹把,英气逼人的大型花岗岩雕像给人以无比的震撼力。

纪念馆的展览是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以王进喜的生平业绩为主线,以大庆油田发展史为副线。

展览共分“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等部分,集中展现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以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这些话,不是一个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说出来的。

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

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

这些事,也不是一个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做出来的。

铁人的生命之火,精神之光,璀璨悲壮,让人心潮翻涌,已成为大庆独有的文化。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篇一:《铁人王进喜》观后感今天我和妈妈、弟弟观看了铁人王进喜影片,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客厅,使我们更加尽心的看电影。

影片一开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王进喜爷爷在大庆油田的奋斗历程,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场面,他在荒滩上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他就用自己的脊背当吊车,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他就跳进泥浆里,当“人体搅拌机”。

我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感叹,他真是一位铁人啊!我看到王进喜爷爷工作时突然胃疼,他捂着肚子在冰天雪地里疼得晕了过去,幸亏有同事看到了他睡在雪地里,把他扶了起来说:“队长,你睡在雪地里会被冻死的,你快去休息吧。

”王进喜爷爷这种带病上岗的精神,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现在完美的生活环境,却没有像王进喜爷爷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那种爱国、忘我、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要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好好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篇二:《铁人王进喜》观后感铁人,在现在不但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

有铁人称号的王进喜,是我们的榜样,铁人这个称号也可不是随便得来的。

想当年,王进喜在工作的时候,一根钻杆突然掉了下来,正好砸伤王进喜的大脚,当工人们赶过来的时候,王进喜已经陷入了昏迷,王进喜醒了,见工人为了救他,竟然放下手中的工作。

王喜怒吼道:“我又不是泥涅的!”说完他立马拖着正在流血的腿去工作,工作结束完后,王进喜被送进了医院,经过简单包扎后,他就柱着拐杖回到了工作岗位。

因为他心中有一件急事,一个井位正处于高压区,十分危险,很容易发生井喷,王进喜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井喷发生了,如果不堵住缺口,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时候,王进喜跳进了泥浆里搅拌泥浆制止井喷,最后井喷竟然被制服了。

王进喜是我们中国人,是我们祖国的铁人!我要学习铁人精神,以后为祖国出一份力量。

篇三:《铁人王进喜》观后感这个周末,我看了一部叫做《铁人王进喜》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王进喜身上发生的各种故事。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总听大人们说起铁人王进喜。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作文_作文500字_观后感_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作文_作文500字_观后感_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作文通过参观学习铁人纪念馆,我们要向铁人学习。

学习他顽强不屈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铁人纪念馆,供你参考!铁人纪念馆观后感篇1当我们到达铁人纪念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八个镏金大字。

抬眼望去,铁人纪念馆沐浴着朝阳的霞光,巍然屹立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之上,门前是高高四十七级台阶,它代表着铁人四十七年艰辛的人生历程;整个纪念馆雄伟壮观,气势逼人,犹如一座巨大的丰碑在向人们昭示着无私无畏的铁人精神。

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我们踏着铁人的足迹开始了意义深刻的参观。

进入纪念馆的正门,铁人队伍向我们迎面走来,这是一组铁人带领的石油工人队伍所组成的雕塑,他们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组成了技压群雄的铁人队伍,他们是祖国石油战线上的一堵铜墙铁壁,是一面面不倒的红旗!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

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如此的艰辛,让王进喜同志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壮丽人生,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雄形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

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更加熠熠生辉。

参观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

因为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过上学念书的经历,他就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认字,他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步一步地提高。

他在日记本中这样写道:“我学会一个字,就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多么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一生的追求!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才能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才能有“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勇气。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篇2进入铁人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正中间是铁人纪念馆,旁边是绿油油草地和前头一面一个的雕像,铁人纪念馆旁边各有二座雕像。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这座纪念馆,宛如一座精神的丰碑,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示着铁人王进喜的伟大事迹和不朽精神。

一踏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王进喜那坚毅的雕像。

他目光坚定,仿佛在凝视着远方,又似乎在思索着如何为祖国的石油事业拼搏奋斗。

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带领着工友们为了开采石油而日夜奋战的场景。

沿着展览的路线前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陈旧的工具、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王进喜和他的队友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冲天的干劲,硬是在荒原上竖起了井架,打出了石油。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人拉肩扛运钻机”的场景。

在没有吊车和拖拉机的情况下,王进喜带领工人们硬是靠着人拉肩扛,把几十吨重的钻机运到了井场。

他们的肩膀被压得红肿,脚底磨出了血泡,但他们没有一句怨言,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早日为祖国甩掉“贫油”的帽子。

这种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深受震撼。

还有“破冰取水保开钻”的故事,也让我动容。

在寒冬腊月,为了保证钻井能够正常进行,王进喜带领工人跳进冰冷刺骨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

他们的身体在寒冷中颤抖,但他们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无畏。

这种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王进喜生前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物品,这些简单而朴实的东西,见证了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却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王进喜的事迹和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艰苦奋斗,什么是无私奉献。

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科技水平也有了飞速的发展。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650字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650字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650字大庆人都听说过:“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苦难也不怕。

”大庆石油工人的楷模就是令人敬佩的铁人王进喜爷爷。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铁人纪念馆门前。

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雕像,那不正是投身工作忘记吃饭的;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的王进喜爷爷吗?他的后面不正是那象征着王进喜爷爷47岁的47个台阶吗?我走过去,一步、两步、三步……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着47个台阶。

到了馆内,首先是一个硕大的屏风,上面刻的是王进喜爷爷带领几名工人奋斗的场面。

我真佩服王进喜爷爷啊!我们上了楼,到了一厅,先是王进喜爷爷留下的.格言,其中一句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时家里穷,我就给别人放牛,我知道牛脾气,牛总是付出的多,享受的少,所以,我要为革命当一辈子的老黄牛!”这句话体现出王进喜爷爷生前是多么的热爱革命呀!里面一件陪伴王进喜爷爷一生的破烂不堪补了又补的羊皮袄也让我记忆犹新,如果换成了我,换成每一位同学,都不可能穿这样的衣服。

这样我更加敬佩王进喜爷爷了。

到了第二厅,我看到了那一台摩托车,那是王进喜爷爷得奖时得到的。

我还从妈妈口中得知,那时,王进喜爷爷的住处离工作的地方很远,每天王进喜爷爷起的最早,睡的最晚,而且每天要走二十多里路那。

我想:有了摩托车该不用那么辛苦了吧!在二厅,我还看到了那时的学校,里面灯光很暗,但黑板上方的八个大字非常明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为他们破旧的学校感到震惊!最后,我们走进第三厅。

在哪里,我了解了王进喜小时候的情况。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母亲生下了他,很高兴,便按习俗把他称了一下——十斤。

父亲便管他叫十金娃。

可长大却又黑又瘦,便改名为王进喜。

王进喜爷爷三岁时他父亲便去世了,六岁便上山砍柴换钱了,七岁就给地主放牛,经常被地主骂,常常吃不着饭。

看到这,我为王进喜爷爷感到悲伤,如果他生活在这个年代,早是被家人宠着的心肝宝贝了。

假如王进喜爷爷还活着,我就会站到他的面前,大声喊道:“爷爷,您是我们的骄傲!”。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文档5篇大全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文档5篇大全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文档5篇大全铁人纪念馆观后感1我很小就明白大庆有个“铁人”,但那时不太明白,是一个铁做的人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明白了“铁人”是谁,怎样回事了。

今日,我要好好去看看铁人的那个时代。

铁人纪念馆的门口有一座雕像,那就是铁人王进喜。

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了铁人。

1959年,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

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期望。

这只除却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在队长王进喜的带领下,苦干5天5夜,大庆第一口油井最终开钻。

在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了井喷。

为了制服井喷,王进喜顾不上腿伤,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

井喷制服了,可他的伤腿已血肉模糊,泥浆把他的手脚烧起了大泡。

王进喜和1205队工人们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附近的乡亲们。

房东赵大娘看到王队长累不垮、压不倒,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就对住在他家的工人说:“大娘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号就叫开了。

在纪念馆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很多照片和实物,当年的艰苦环境:一望无际的草原,人烟稀少;干打垒的房子,房子中的生活用品及其简陋;带大竖道的棉袄;狗皮帽子;沾满泥浆的衣服和裤子;那个时代铁人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老式的摩托车。

照片中有人拉肩扛的工作场景,真是震撼啊,那大、那重的钻井工具竟然是使用人力装上去的。

天寒地冻的情景下王进喜和工人在暴风雪中辛勤工作的场景;王进喜和工人们在施工现场研究问题的场景;开生产会议的场景;国家领导人接见铁人王进喜的场景。

导游还说,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铁人精神一向是鼓舞石油职工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铁人精神是大庆油田的传家宝。

“爱国创业我最认真,求实奉献我最根本!”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

主要包含:“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600字800字1000字2000字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当我们到达铁人纪念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八个镏金大字。

抬眼望去,铁人纪念馆沐浴着朝阳的霞光,巍然屹立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之上,门前是高高四十七级台阶,它代表着铁人四十七年艰辛的人生历程;整个纪念馆雄伟壮观,气势逼人,犹如一座巨大的丰碑在向人们昭示着无私无畏的铁人精神。

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我们踏着铁人的足迹开始了意义深刻的参观。

进入纪念馆的正门,铁人队伍向我们迎面走来,这是一组铁人带领的石油工人队伍所组成的雕塑,他们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组成了技压群雄的铁人队伍,他们是祖国石油战线上的一堵铜墙铁壁,是一面面不倒的红旗!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

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如此的艰辛,让王进喜同志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壮丽人生,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雄形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

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更加熠熠生辉。

参观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

因为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过上学念书的经历,他就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认字,他用自己的语言写日记,一步一步地提高。

他在日记本中这样写道:“我学会一个字,就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多么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一生的追求!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才能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才能有“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勇气。

铁人纪念馆以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大庆油田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突出反映了大庆油田会战的优良传统和以“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的感人事迹。

是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切实肩负起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神圣使命,全力以赴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铁人纪念馆观后感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铁人纪念馆参观。

我很小就知道大庆有个“铁人”,但那时不太明白,是一个铁做的人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铁人”是谁,怎么回事了。

今天,我要好好去看看铁人的那个时代。

铁人纪念馆的门口有一座雕像,那就是铁人王进喜。

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了铁人。

1959年,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

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

这只除却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在队长王进喜的带领下,苦干5天5夜,大庆第一口油井终于开钻。

在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了井喷。

为了制服井喷,王进喜顾不上腿伤,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

井喷制服了,可他的伤腿已血肉模糊,泥浆把他的手脚烧起了大泡。

王进喜和1205队工人们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附近的乡亲们。

房东赵大娘看到王队长累不垮、压不倒,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就对住在他家的工人说:“大娘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号就叫开了。

在纪念馆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很多照片和实物,当年的艰苦环境:一望无际的草原,人烟稀少;干打垒的房子,房子中的生活用品及其简陋;带大竖道的棉袄;狗皮帽子;沾满泥浆的衣服和裤子;那个时代铁人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老式的摩托车。

照片中有人拉肩扛的工作场景,真是震撼啊,那么大、那么重的钻井工具竟然是使用人力装上去的。

天寒地冻的情况下王进喜和工人在暴风雪中辛勤工作的场景;王进喜和工人们在施工现场研究问题的场景;开生产会议的场景;国家领导人接见铁人王进喜的场景。

导游还说,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铁人精神一直是鼓舞石油职工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铁人精神是大庆油田的传家宝。

“爱国创业我最认真,求实奉献我最根本!”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

主要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

在大庆铁人精神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大庆人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铁人”不仅仅是一个先进人物的代表,更体现着一种精神。

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

“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忍不拔创业的勇气。

“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

通过这次参观,我看到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的照片,我感到了震撼和激动。

铁人精神激励着我,我为作为一名大庆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3月20日下午我们红岗总园领导带领职工参观了铁人纪念馆,参观后大家都觉得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灵魂的震撼。

整个参观过程大家都被铁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爱国、无畏的精神、英雄的事迹所感动。

我们无不由衷地说:在今后的工作中,以铁人为榜样,勤奋、刻苦、敬业、创新、求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的,铁人精神曾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处于一个与铁人生前完全不一样的时代环境,产生于特殊年代的铁人精神到底离我们这一代有多远?对于我们8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它又蕴育着怎样的内涵?大庆在创业之初曾提出,“人就是要有一股气,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群众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

”细细品位这段话的含义,对我触动很大。

是呀,人总得有一种精神,为什么说一些人死了可他们还活着,而另一些人虽然活着可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死了,这其中的原委就是有的人有一种精神,他虽死犹生,而有的人确如同行尸走肉,虽生犹死。

能够说,铁人精神就是这种令人虽死犹生的精神,它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群众实现自己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势不可挡的意志。

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有了它就会前进;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们就应在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多动脑筋:一是要加强学习,要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刻和机遇去和书本学,和老职工学,和实践学。

当然学习是件苦差事,这对于从小一步一步走过“独木桥”的我们来说,是太有体会了,用“往事不堪回首”来形容我觉得并不是言过其辞,但是为什么我们最后能以胜利者的身份从那个“艰难”时期走过来呢?一句话,就是有一种压力在敦促我们,它犹如"悬在梁上的绳索","刺在身上的尖刀"。

这天在社会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环境下,我们走上了如愿以偿、另人羡慕的岗位,仍然不好忘记给自己施压,要拿出我们在学生时代学习的那种韧劲、那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沉下来,学进去。

正因“人不读书,不能成才;人不学习,不能生存”。

正因只有学习,才能启迪心智,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升华境界;只有学习才能总结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更是正因只有学习我们才不会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遗弃,才能永远做时代的宠儿。

二是要慎独慎行,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职责,实实在在为学生做实事、办好事。

对待幼儿要拿出真心、真情。

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做到“淡薄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洒脱、泰然处之。

三是要经常自我反省。

一个人如果不经常的自我反省,就很难有很大的进步。

要经常在工作中从人格上、从道德上、从灵魂深处反省检讨自己,发现不足,及时修正,发奋做到时刻持续清醒的头脑。

四是要求真务实,扎实工作。

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做业务上的尖子,实践中的实干家,工作中要讲究细、讲究实、讲究准,讲究严,讲究精,讲究新,讲究快,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铁人这个神奇的人物,他为我们的前辈、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渲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在铁人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托幼中心事业完美的明天,储备学识,储备能量,抓住机遇,笑迎挑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风采去描绘更加光彩夺目的画卷。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大庆,它有着非常光辉的历史。

我的家乡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他就是被誉为“铁人”的王进喜爷爷。

10月17日我们外国语学校组织初一年级的全体同学,徒步从外国语学校到铁人纪念馆参观。

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徒步走这么长的路。

一开始走的时候,我感觉微风轻轻拂着脸庞也轻抚着树叶,有的金黄的树叶打着旋从树梢飘落到我们身上,像是与我们玩耍。

明媚的阳光轻柔的洒在我们的身上,使我们的心情也像阳光一样明媚。

走了一些时候,风好像不再那么轻柔了,像刀子一样割着我们的脸。

阳光也没有了刚才的柔和,只剩下刺眼的光芒,让我们睁不开眼睛。

刚开始轻快地脚步,也变得沉重的。

但是,远远的看到纪念馆门前铁人手握刹把的巨大雕塑时,我们又来了精神。

向我们的目标快步走去,铁人纪念馆终于到了。

在登上铁人纪念馆楼梯时,我留意的数了一下它的台阶有47级。

我从前听说47级台阶代表着铁人的一生47年。

我不禁想起他曾经说过的:“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

的确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入纪念馆。

步入大厅就能看到一面墙,。

那是以王进喜爷爷打头的老石油工人们的棕色的石雕。

每个人雕刻的栩栩如生很是高大、宏伟。

引得我们驻足观望了很久。

紧接着我们进入左侧通道。

首先是铁人生前一部分遗物的展厅。

王进喜爷爷实在太节俭了。

他有一顶狗皮帽子又破有旧,真不知带了多少年呀!上面沾满灰白色的粉尘,给我直接的感觉就是他当年跳入泥浆中溅上的泥土。

那件棉工服,早已破旧不堪,我看到衣角部位都露出白色的棉絮,蓝色的衣服表面都被洗的发白啦!看来已经穿了很久。

王进喜爷爷就是这么节俭。

党组织想尽办法对困难职工给予补助,像王进喜这样全家10口人的困难家庭每月有30元的补助,王进喜自己从来不花,他把这些钱省下来都补助给困难职工了。

为我们树立了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形象。

下一个展厅向我们展示的是当年老石油工人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

我出生在2001年,我没有看到当年荒原一片,我看到是一座现代化的石油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