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水抗浮技术在某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地下室抗浮方案

地下室抗浮方案

地下室抗浮方案地下室抗浮方案是在建筑中常见的安全设计措施,旨在防止地下室在水压力的作用下浮起。

本文将介绍地下室抗浮方案的原理、常见方法以及相关案例,以深入探讨地下室抗浮方案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一、地下室抗浮原理地下室抗浮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斥掉的液体的重力。

当地下室周围的水位上升时,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也随之增加,导致地下室受到往上推的力,从而引起地下室浮起的风险。

因此,地下室抗浮方案的关键在于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地下室充分抵抗浮力,保持稳定。

二、常见地下室抗浮方法1. 地下室重物压盖法该方法通过在地下室顶部设置重物,如混凝土或钢材,来增加地下室的自重,抵抗浮力。

重物的选取需要考虑到地下室的结构承载能力和抗浮需求,以确保地下室不会因此而受到过大的压力。

2. 地下室排水系统合理设计和维护地下室的排水系统,是防止孔隙水积聚和增加水压力的重要措施。

这包括将地下室周围的排水管道与雨水排水系统相连,以及设置有效的排水装置,如泵站和通风设备,确保地下室能够及时排除积水。

3. 桩基承载抗浮法该方法通过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减小地下室受到的浮力。

利用桩基的承载力来抵抗浮力,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桩基,如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等,根据地下室的深度和地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桩基方案。

三、地下室抗浮方案的实际应用1. 某商业综合体地下车库项目该项目采用地下室重物压盖法和地下室排水系统相结合的抗浮方案。

在地下室顶部设置了大型的混凝土覆盖物,以增加地下室的自重,并确保地下室与上部建筑物的结构相连。

同时,地下室排水系统通过合理布置排水管道和安装泵站,及时将积聚的水排除出去,保持地下室的稳定。

2. 某住宅小区地下室项目该项目选择桩基承载抗浮法作为地下室抗浮方案。

根据地质勘测结果,采用了带有增强灌注桩的基础设计,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通过将桩基与地下室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有效地抵抗了地下室的浮力。

泄水减压法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应用

泄水减压法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应用

泄水减压法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应用Chapter 1:引言介绍地下室抗浮设计的背景和意义,探讨泄水减压法的作用和实用性。

Chapter 2:泄水减压法的基本原理与分类介绍了泄水减压法的作用原理和分类,详细说明了各种泄水减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Chapter 3:泄水减压法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应用本章节将着重介绍泄水减压法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其设计和实现过程、优缺点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Chapter 4:泄水减压法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案例分析该章节将根据实际工程案例,探讨泄水减压法在地下室抗浮设计方案中的应用实践,进一步验证泄水减压法的可行性和效果。

Chapter 5:结论与展望总结泄水减压法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指出该方法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景,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Chapter 1:引言地下室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常常需要面对深浅不一、土壤条件复杂等特殊的环境要求。

针对地下室建筑的特殊性质,抗浮设计成为了其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地下水位(地下水脆性面)上升、排水不畅等因素,都会导致地下室地面出现变形、隆起,从而威胁到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和使用性。

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抗浮设计应运而生。

随着现代建筑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抗浮技术被提出。

而其中,泄水减压法因其易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泄水减压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土层中的水分、减少地下水对土体的浸润,从而达到降低土体内部水压力的目的。

根据泄水减压的原理和方法,可将其分为排水降压法、挖土加压法、防渗降渗法等多种类型。

通过选择最合适的泄水减压方法,可以使土层的水压力和地下水面压力得以控制,从而有效提升地下室的抗浮性能。

因此,泄水减压法在地下室的抗浮设计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让读者深入了解泄水减压法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应用,本文将从泄水减压法的基本原理与分类、泄水减压法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应用、泄水减压法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地下建筑泄水减压抗浮施工工法(2)

地下建筑泄水减压抗浮施工工法(2)

地下建筑泄水减压抗浮施工工法地下建筑泄水减压抗浮施工工法一、前言地下建筑泄水减压抗浮施工工法是用于地下建筑工程中,为了减少地下水对建筑物造成的浮力影响和地下水的渗漏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施工工法。

本文将会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地下建筑泄水减压抗浮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适用范围广:该工法适用于各类地下建筑工程,包括地下室、停车场、地铁站、水池等等。

2、减少地下水的渗漏:通过采取防水材料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流,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的渗漏。

3、减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浮力影响:采取泄水及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可以减轻地下水对建筑物造成的浮力,避免建筑物被顶起。

4、保证施工质量: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5、经济可行:该工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已经得到验证,具有较低的施工成本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三、适应范围地下建筑泄水减压抗浮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地下建筑工程,包括但不限于地下室、停车场、地铁站、水池等。

无论是土层、岩层还是软基地质条件,该工法均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工艺原理地下建筑泄水减压抗浮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实现泄水减压抗浮的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防水材料:选择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材料,对地下建筑进行防水处理,限制地下水的渗透。

2、排水系统:设置有效的排水系统,收集并排出地下水,控制地下水位。

3、降低地下水位:通过井筒抽水、关键节点降水等方式,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地下建筑的浮力。

4、减压措施:采取适当的减压措施,如设置压力释放孔、减小施工时间等,减少地下水对建筑物造成的压力。

五、施工工艺地下建筑泄水减压抗浮施工工法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前期准备: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施工范围和施工方案,并进行必要的土地平整和基坑开挖准备。

[荐]地下室抗浮设计应用及成本挖潜经验总结-全

[荐]地下室抗浮设计应用及成本挖潜经验总结-全

地下室抗浮设计应用及成本挖潜经验总结1、“泄水减压法”原理及做法简介“泄水减压法”主要由泄水减压装置和排水系统两部分构成,其原理是通过泄水减压装置将地下室外的地下水引入至排水系统,经由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至雨污水管网内。

具体做法是在地下室的底板和侧墙的特定位置,按照一定的间隔距离埋设泄水孔,然后在地下室底板和侧墙的外侧泄水孔处设置一定面积的反滤层,反滤层通常使用碎石或陶粒,同时在泄水孔内安装泄水减压装置(目前市场上已有成品泄水减压装置且包含了反滤层,使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通过泄水减压装置将渗入到反滤层中的水引到室内排水沟中,从而实现减小或消除地下水对地下室的浮力影响,起到抗浮作用,具体做法如下图所示。

2、“泄水减压法”案例案例项目位于武汉市,临近江边且项目所处地相对地势较高。

该项目K3地块地下室总面积约191501.68㎡,其中K3地块(一标段)非人防地下室面积约67693.68㎡,根据项目详勘报告,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纸选用传统的抗浮方案——抗浮锚杆(详见下图)。

桩基工程招标确定K3地块抗浮锚杆合同总价为3914.56万元,其中K3地块(一标段)非人防地下室部分抗浮锚杆总费用约为1420.43万元,具体明细如下:项目建设方通过邀请具备相关设计、施工“泄水减压法”抗浮方案资质的单位实地考察项目土方开挖后土质情况,并结合前期地质详勘报告,该单位为此标段提供了满足设计要求的“泄水减压法”抗浮方案。

经过双方商务洽谈后,最终达成使用“泄水减压法”抗浮方案总费用合计67.76万元一致意见,具体明细如下:同时,抗浮锚杆施工在工程计划网络图中属于关键路线,本项目该工程施工计划工期约60日历天,而“泄水减压法”方案属于非关键路线,主要跟随主体结构施工时预埋孔洞以及后期安装抗浮泄水装置,对总工期不会造成影响。

相较两种抗浮方案,“泄水减压法”抗浮方案可大大缩短工程建设总工期。

3、案例总结及建议与传统的抗浮方案相比,“泄水减压法”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有如下优势:(1)概念简单,方案易实施,施工便捷。

地下室泄水减压抗浮施工要点

地下室泄水减压抗浮施工要点

地下室泄水减压抗浮施工要点地下室,这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常常被忽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

大家可能都知道,地下室用来存储杂物、停放汽车,甚至有些豪宅里可能还做成了娱乐室或健身房,豪华得让人羡慕。

但是你知道吗?地下室可不是一块容易“驾驭”的地方,尤其是涉及到泄水减压抗浮这些技术性强的东西,问题可大了去了!一旦地下水渗透进来,水漫金山,地下室的结构如果不够强大,可是会出现浮起来的风险哦,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地下水的压力可不是吃素的,它有时候真是来者不善,尤其是遇上连天暴雨或者水位上升的时候,地下室的基础就面临着被水“顶起来”的危险。

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地下室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大水箱,根本没法使用。

所以我们就得想办法把水压降下来,防止水“涨”起来,保证地下室的稳固性。

说到抗浮,咱们得先搞清楚什么是“浮力”——别看它名字简单,其实就是地下水的压力通过地基施加到地下室的底板上,导致地下室的底板被“顶”起来。

你想象一下,一块沉在水里的木头,水的浮力会把它顶到水面上,这就是一个原理。

地下室也是一样的,若是抗浮措施不到位,水压一大,底板就容易浮起来,甚至可能把整个地下室掀翻。

别说这听起来像是灾难片情节,现实中真的发生过!为了避免这种“水上漂”现象,咱们得在施工的时候采取一系列措施。

最常见的一招,就是在地下室的底部和周围做上防水处理。

这可不是“抹抹防水涂料”那么简单,而是要从材料到施工方法每个细节都得考虑清楚,尤其是在雨季,地下水的渗透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复杂。

比如,底板和墙体之间的接缝处,最容易被忽视,但也是渗水的重点,所以必须做到无缝防水,才能有效防止水的侵袭。

减压也是个重头戏。

怎么减?一个办法就是通过设置泄水孔或者排水系统来减轻地下水的压力。

简单来说,就是把水引流出去,避免积水在地下室周围堆积。

别小看这个排水系统,它的设计要求可高了,排水管道的铺设、泄水孔的位置、出水口的高度等等,都要精准到位。

如果排水系统堵塞或者设计不合理,水流积聚在地下室周围,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地下室渗水抗浮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泄压法应用分析

地下室渗水抗浮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泄压法应用分析

1152023.09|的基础勘察数据,为进一步规划主动泄压法的应用流程,有效保证主动泄压法应用效果提供支持。

在本项目中主动泄压法的成功应用,充分体现了前期地质勘查工作对于最终获得良好的技术措施应用效果有重要作用。

在项目正式实施前,根据地勘报告和现场实地踏勘,相关人员做好了前期勘察分析工作,并对主动泄压法的应用流程进行了合理规划;对于一些细节参数指标的设置,在对前期勘察分析结果时也都进行了合理性的确认,尽可能使基础设置合理可靠,提高了主动泄压法的应用质量。

另外,相关人员从项目本身出发,开展了地质条件分析,针对各层面岩层性质进行了精准有效的分析。

并且做好地形编号,为详细全面了解地质环境条件提供了重要参考[4]。

在工程地质条件观察分析中,相关人员需要在实践中区分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条件,并结合施工建设实践性需求进行确认,进一步为主动泄压法施工工艺的应用提供支持。

前期勘察工作还可帮助地下室工程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区域地质环境,便于其采取措施控制好施工区域的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3.2做好前期施工工艺基础参数设置施工工艺基础参数直接反映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同时也直接影响施工工艺的应用效果。

因此,做好基础工艺参数的科学设置,对于保证后续施工环节顺利开展有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前期施工工艺参数的设置也能够帮助施工人员充分了解各类设备和施工技术的应用条件,便于其在工作实践中结合技术要求,科学应用施工技术,精准把控施工方法,获得良好的施工技术应用成效。

前期准备工作开展中的要点包括原材料,设备规格的参数设置也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应用前期施工工艺时,基础参数设置要注重全面性和合理性,为取得更好的工程项目建设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在进行前期施工工艺的基础参数设置时,需要针对地下水整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处理措施。

在技术实施阶段,主要借助主动泄压法达到水位控制效果,并在建筑结构周边区域设置降水井、盲沟区域,为及时接收分流水源提供便利。

泄水减压法在某工程抗浮设计中的应用

泄水减压法在某工程抗浮设计中的应用

1引言由于地下室水浮力破坏造成的工程事故越来越多,抗浮问题引起了重视,给结构设计人员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传统的抗浮设计采用压重、抗拔的硬抗式设计方式,具有施工周期较长、造价高、不节能环保等缺点,本工程结合场地地形特征,采用泄水减压的设计方法,减少水浮力造成的地下室抗浮问题,使此项目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工期短及保证安全等优点。

2基础抗浮方案分析2.1传统的抗浮方案采用增加结构整体重量或设置抗浮桩、抗拔锚杆等硬抗方式适用性广,几乎所有工程都能适用,但造价高,施工周期长且不节能环保。

2.2泄水减压法可通过设置疏水层、盲沟排水网及室内泄压降水井有效组织排水,降低地下室抗浮水位,从而释放部分(或全部)地下室水浮力。

此设计方法有以下优点:造价低,泄水减压的方法降低了作用在底板下的水压力,在设计时,可通过取消抗拔锚杆及抗拔桩,在有效水压力作用下可减少板厚和配筋,降低造价[1];在施工时,施工工艺要求简单,可机械化施工,不存在混凝土凝期的要求,故工期短,经济效益好。

3工程应用3.1工程概况项目地处广州市增城区三联村,位于广汕路以北,北面环山。

项目地下室为2层,两侧局部为4层,整个场地因有高差,南侧北侧地下室顶标高错开2层,北侧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为35.8m ,南侧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为27.45m ,高差为两层地下室层高。

整个项目中心为阶梯式景观园林,通过阶梯消化南北两侧高差,故此部分区域地下室抠出。

3.2场地条件此项目北面临山,小区南侧市政路面最低标高为33.4m ,广汕公路地面标高为23.700m ,整个项目场地的高程比外侧东西主干市政路广汕路高出9.7m 左右。

小区外侧规划路市政雨水管的井底标高均小于29.0m ,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为27.45m ,地下室底板可考虑有限水压力的疏排水做法。

北侧高标高位置地下室建筑的抗浮方案:在局部4层地下室区域,通过在外墙外侧设置竖向疏水层,连通高低地下室【作者简介】鄢然(1983~),男,湖南常德人,工程师,从事建筑结构设计与研究。

地下室泄水减压抗浮技术的应用

地下室泄水减压抗浮技术的应用

地下室泄水减压抗浮技术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7-22T15:04:06.710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8期(中)作者:雷超[导读] 目前,地下建筑物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商业设施雷超武汉中央商务区城建开发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摘要:目前,地下建筑物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商业设施、地下车库、高层建筑的地下配套工程、市政公共管线设施和综合防灾建设等,其抗浮问题直接关系到地下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基于此,文章讨论了泄水减压法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原理、适用范围,结合工程实例深入研究了泄水减压方案在地库抗浮设计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抗浮;泄水减压引言地下室抗浮的设计方法主要表现为“被动”和“主动”2 种方式。

其中“被动”抗浮方案主要有增加自重法(包括顶板压载、基板加载、边墙加载)、锚杆抗浮法、抗拔桩抗浮法(或通过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叠合),其地下水浮力无法调节,结构只能被动地承受。

“主动”抗浮设计方法以泄水、降压作为主要手段,通过降低地下室周围土层水位,降低地下室水浮力,从而达到地下室抗浮的目的。

本文探讨了“主动”抗浮中泄水减压理论,通过在地下室四周设置排水沟和地下室外墙和底板上布设一定间距的泄水孔,让地下水有组织地汇入室内排水系统来降低地下水位,从而主动降低地下水对地下室的浮力,达到抗浮目的。

工程实践证明,与传统的抗浮设计相比,用泄水孔泄水减压及水泵抽水费用相对节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1、泄水减压法的抗浮原理及适用范围泄水减压抗浮结构是由泄水系统和集水系统组成,在地下室底板或者是地下室侧墙上布置泄水孔,并在泄水孔外墙端设置反滤层,以防堵塞泄水孔,将渗入反滤层的水引流到地下室内部排水沟中,达到降水目的。

当排水沟中的水积聚一定量时,开启排水系统,将积水抽出到集水井内用于其他用途,以此方法降低地下水水位,能够有效释放地下水对基底的压力,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地下水对建筑物及环境的不利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泄水抗浮技术在某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相比传统的配重法、抗浮桩、抗浮锚杆等被动设计,泄水抗浮是一种盲沟利用静止水压力进行排水,主动与被动排水相结合,降低地下室抗浮水位的技术措施。

深圳某地下室抗浮设计,结合项目特点,采用泄水抗浮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类似地下工程的抗浮设计方案确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泄水抗浮;地下室;盲沟;抗浮设计;抗浮水位
1 前言
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快速发展期,使抗浮问题非常突出,有时抗浮设计会成为地下室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

抗浮设计涉及水位和钢筋结构等问题,是地下结构施工的关键,应予以高度重视。

2 传统抗浮技术及失效原因
2.1 传统抗浮技术
其一是配重法,配重法指的是在在地下室结构中进行回填处理,增加结构整体的重量。

配重法是最常见的抗浮措施,也是比较有效的抗浮措施。

但是配重法不能适应所有的施工环境,一般进行抗浮桩设计和抗浮锚杆设计。

2.2 失效原因分析
2.2.1 地下水的影响
由于地下建筑结构周围的地基得到了很好的夯实,地面土层坚硬平整,周围的水只进不出,使得地下水为不断升高,在地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部分基础处于下伏层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抗浮结果的瓦解。

2.2.2 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特殊的施工环境内,一些抗浮桩、锚杆容易受到物理和化学等因素的影响渐渐松动,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抗浮效果减弱,最终在外力等因素下失效。

3 泄水抗浮技术
地下室水浮力是由地下水对建筑物产生的浮力,地下室水浮力的大小与地下水位(抗浮水位)有关。

当地下水水浮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可能引起建筑物整体上浮或者建筑物地下室局部结构构件的破坏,而且一旦发生破坏,修复比较困难,
所以,有效降低地下室抗浮水位是地下室抗浮设计最为有效的方法。

泄水抗浮,是利用盲沟排水主动降低地下室抗浮水位,从而释放部分(或全部)地下室水浮力的抗浮技术措施。

盲沟排水分为完全依靠地下水静止水压力主动排水方式,和依靠地下水静止水压力集水与机械排水方式相结合的主动为主、被动为辅的排水方式。

完全主动排水方式适用于场地高差较大的地下室,工艺简单、经济,维护方便,应用前途较广。

4 典型工程案例
4.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块由12栋单体以及三层地下室组成。

主要功能为产业用房、配套、公共配套设施及车库。

工程采用天然地基,以中风化、微风化花岗岩作为持力层。

基坑开挖深度为3.30~12.60m,采用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支护型式,三管旋喷桩作为封闭式止水帷幕,深度为进入中风化岩面,明排降水方案。

根据建设单位委托,设计采用泄水抗浮方案,即通过设置盲沟、积水井收集地下水,然后通过地势高差自动排入市政排水管网,使本工程区域地下水位降到+19.50m,从而解决抗浮问题。

4.2 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
(1)场地原始地貌为剥蚀残丘。

勘察报告揭示,场地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新近期填土层、第四系坡积层、第四系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燕山期粗粒花岗岩。

(2)场地上部为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中部为第四系地层中的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砾质粉质粘土及含砾砂粘土层中,为弱含水弱透水层,下部为赋存于基岩强风化带、中风化带和微风化带中的基岩裂隙水,其含水性及透水性主要受基岩裂隙发育程度控制,总体上属弱含水弱透水层。

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垂直渗入及场地周围地下水渗流的侧向补给,地下水随大气降水变化而变化。

勘察期间测量各钻孔稳定水位深度为7.00~10.80m,相应标高为15.87~20.85m。

4.3 泄水抗浮应用条件
4.3.1 地形特点
本项目整个地块为东北高西南低的走势,最低自然地面标高为+19.5m,高低差约9m。

建筑物周边(局部)环境如下图所示:
4.3.2 有利的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本场地的地下水位标高为+15.87~+20.85m,而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揭露,在+19.0m标高时有少量地下水出现,表明常有的地下水水位不高于+19.0m;
弱透水层和基坑止水帷幕组成了“封闭的止水帷幕”,外部进入此区域的水量较少,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地下水环境,降低本项目的地下水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应该会很小,具体影响程度需要进一步通过理论计算分析。

4.3.3 现场情况
周边场地大多为岩石层上的硬地化或建筑物,有地面排雨水系统,渗入地下的水量不大,岩石层为“弱透水层”,渗透的水完全可经设置在地下室周边的盲管沟排走。

我们可以在地下室外的约+19.50m标高设置盲管沟,把平时和暴雨时渗透过来的水排走。

西南侧市政道路最低处的标高是+19.5m,其下的雨水管底标高为+18.5m,盲管沟的水完全可以自行排走。

另外,考虑到工程完成后,地下室外的部分自然地面会做硬地化,硬地化面上的水会流进本工程设置的雨水排水系统,不会进入土壤,只有绿化部分的水会有渗透下去,此部分水量不大,可经盲管沟排走,地下水位不会高于+19.50m。

4.4 排水方案
4.4.1 涌水量计算
根据最不利条件下降水沉降分析,按100年一遇暴雨强度计算,基坑涌水量为332m3/d,安全系数取2.0,本基坑涌水量设计值为664m3/d。

4.4.2 盲沟设置
经计算,沿基坑底部三侧同时布置一圈盲沟,设计坡度0.5%,盲沟采用3根300mm组合。

盲沟填料为土工布包裹人工碎石,底板底设1根管径300mm盲沟。

为防止泥土堵塞碎石垫层和盲沟,在碎石垫层底部铺设一层土工布作为反滤层。

地下室周边盲沟结构如图2所示,底板底盲沟结构如图3所示。

在不设置动力排水条件下,盲沟依靠地下水静止水压力集水和排水,在场地西北侧集中后引入DN500室外排水管。

地下室回填,基坑停止降水时,地下水上涌,当地下水达到盲沟标高处时,水通过盲沟上的孔洞进入盲沟,汇集至集水井,然后通过DN500室外排水管,直接将地下水排入市政雨水系统。

4.4.3 降水沉降分析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分析,如果采用的抗浮设计水位为+19.50m时,周围岩土体因长期抽水导致的沉降最大值为17.8mm,差异沉降值为1.4mm,满足相关规范规程要求。

4.5 后期维护注意事项
(1)水中有机物和杂质的存在也可能导致反滤层堵塞,针对这类风险,可建立定期或不定期高压射流回冲机制,通过集水井入水管压水回冲,清洗反滤层孔隙,从而保证基底排水减压抗浮系统正常运行。

(2)本项目排水出户管接驳市政排水设施如发生变动,或区域水文地质环境有大的变动,请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复核。

(3)如本排水系统出现故障,在必要情况下,可在集水井、检查井、水文观测井内设置水泵,将井内地下水排出。

4.6 经济技术比较
采用泄水抗浮方案后,初步估算节省投资500万元左右,且施工技术均为常规技术,完全不影响关键线路的施工进度。

5 结论
1、本项目整个地块为东北高西南低,弱透水层和基坑止水帷幕组成了“封闭的止水帷幕”,采用泄水抗浮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以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泄水抗浮技术,较传统抗浮技术,经济效益显著、节能环保。

参考文献:
[1]汪四新,屈娜.某坡地建筑地下室抗浮问题绿色技术处理方法[J].建筑技术,2012(10).
[2]刘畅,庞小朝,熊健.泄水抗浮方案在福田综合交通枢纽南北配套设施中的应用[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
[3]郭春燕,黄永存,于峰.盲沟排水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研究,2013(4).
[4]刘波,刘钟,张慧东等.建筑排水减压抗浮新技术在新加坡环球影城中的设计应用[J].工业建筑,2014(8).
[5]赵新,王俊永,毛呈龙等.泄水减压法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建筑,2014(2).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 JGJ 120- 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