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考点21(选修6)(含2012高考真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六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六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现象的缩影,包括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
3. 地图的分类与应用: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以及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中的应用。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 世界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地貌形态与地质作用:- 内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
- 地质构造与板块构造理论。
- 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及其分布。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 植被的分布规律与生态环境。
-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分布与生产技术。
-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产业结构。
- 农业与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布局。
- 国际贸易的模式与流向。
- 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旅游与文化:-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开发。
- 文化景观的形成与保护。
- 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遥感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构成与功能。
- GIS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与定位方法。
- GPS在导航和测绘中的应用。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策略。
3.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
高考地理复习——选修6环境保护(含解析)

选修6 环境保护考纲展示名师解读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1.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特点2.运用资料,考查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措施3.结合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分析大气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来源、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具体事例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4.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及原因5.结合近期石油价格波动,考查能源问题及应对措施6.结合我国实施的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考查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和执行主体一、我们周围的环境 1.什么是环境 (1)概念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人类与环境二、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1.表现2.原因3.特点特别提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属不同形式的环境问题,但二者之间密切相关。
(1)都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
(2)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减少(消亡)等;反之,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
(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而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1.一种新的环境观四、认识环境管理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2.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3.环境管理的手段五、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1.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六、公众参与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环保NGO的活动情况及作用。
高考地理二轮考点复习:21 选修6 Word版含解析

考点21 选修61.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材料中给出了“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在此过程中导致了海水在地表的残留,从而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了陆地植被的生长。
同时材料中给出了“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因此在此过程中造成了海水的富营养化。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2.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
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突破口在于明确快递外包装主要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纸及难以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
措施是使用环保材质的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等。
(解析)快递业务迅猛增长的当前,快递包装垃圾的处理迫在眉睫。
本题以快递包装为背景考查环境污染与保护。
若这些包装不能及时处理,会造成大量的垃圾堆放,同时伴随的还有难以降解的塑料袋和胶带污染。
针对此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观点要切实可行,并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可。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3.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高考真题汇总

选修6:环境保护2019年(课标全国Ⅰ)【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
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体污染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到运用知识,利用整体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工程修建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该工程修建后,改善了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
但是由于运河修建“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使得伊利诺伊河水质下降,污染物增多。
同时由于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相连通,使得生物活动范围更大,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2019·课标全国Ⅱ)【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
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答案】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11小题,每题4分,满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4分)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4分)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4分)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澳门丰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如图示意澳门丰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
4.(4分)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 .东北部5.(4分)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 .狭窄B .曲折C .坡大D .路面凹凸B .西北部C .东南部D .西南部恩克斯堡岛(如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 2月 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 6~8题。
6.(4分)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7.(4分)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8.(4分)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C.大气质量优良B.对全球变暖敏感D.人类活动影响少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一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重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2018年高二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文档资料

高二地理选修六知识点2018年的高二地理期末考试中,选修六的知识点将是重要考点。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今天所分享的高二地理选修六知识点,希望你能喜欢。
? ? ? ?高二地理选修六知识点(一)1、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水体富营养化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6、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7、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8、海洋石油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9、海洋石油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10、海洋石油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高二地理选修六知识点(二)1、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①发展节水型农业②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③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2、海洋石油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3、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4、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5、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①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②技术性控制对策。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环境保护课件(选修6)

三、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_自__然__环__境___。 (2)人类可以_改__造__环境,环境又_反__作__用__于人类。 2.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文明类型 对自然 的态度
环境问题
人类行为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
依赖自然敬畏 自然
(1)环境问题概念 指由于_人__类__活__动__或自__然__原__因__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 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分类 ①_原__生__环境问题。 ②_次__生__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氯烃等物质
害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1)植被破坏: ①危害:不仅损坏了区域自然景观,而且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 后果,如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 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②典型地区:_热__带__雨__林__地区。 (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_资__源__的过 度开发、_环__境__污__染__和外来物种入侵,造成包括动、植物和微 生物在内的所有生物物种不断消失。 (3)水土流失的危害:损失土壤中的有机质和__养__分__;破坏了土 壤结构。
1.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 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结合表格,回答问题。
甲
乙
丙
丁
粤
☆☆
☆☆
☆☆☆☆
川 ☆☆☆
☆
☆☆☆
新
☆
☆☆ ☆☆☆☆
晋 ☆☆☆☆ ☆☆☆
☆
☆
高中地理 考点21 高考分类题库1 新人教版选修6-新人教版高三选修6地理试题

考点21一、选择题1.(2012·某某文综•T7•4分)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中包含的信息,从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也是高考的考查能力之一。
【解析】选C。
统计图中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径流量,图中的两条曲线是入湖径流量和出湖径流量,当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时,湖泊蓄水;反之湖泊排水。
二、非选择题2.(2012·新课标全国卷•T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某某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某某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某某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解题指南】本题以近百年来某某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的变化为背景,考查了水资源问题及保护水源地采取的措施等知识。
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1)近百年来,某某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的变化:某某河→黄浦江中、下游→黄浦江中、上游→青草沙。
(2)某某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河流的水量从某某河→黄浦江→青草沙(长江口)是逐渐变大的。
(3)某某市不同时期水源地的空间地理位置不同,某某河是黄浦江的支流,某某河、黄浦江都流经某某市;长江青草沙是长江口的一个冲积沙洲。
【解析】第(1)题,从某某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可以看出有两个特点:一是水源地远离某某市,二是水源地的水量是变大的。
远离某某城区说明越靠近城区水污染越严重,水源地水量变大说明某某市用水量大增。
第(2)题,保护城市水源地的措施要从控制污染源、制定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管理、公众参与保护水源地生态等方面分析。
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1 选修6
一、选择题
1.(2012·广东文综•T7•4分)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中包含的信息,从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也是高考的考查能力之一。
【解析】选C。
统计图中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径流量,图中的两条曲线是入湖径流量和出湖径流量,当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时,湖泊蓄水;反之湖泊排水。
二、非选择题
2.(2012·新课标全国卷•T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解题指南】本题以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的变化为背景,考查了水资源问题及保护水源地采取的措施等知识。
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
(1)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的变化:苏州河→黄浦江中、下游→黄浦江中、上游→青草沙。
(2)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河流的水量从苏州河→黄浦江→青草沙(长江口)是逐渐变大的。
(3)上海市不同时期水源地的空间地理位置不同,苏州河是黄浦江的支流,苏州河、黄浦江都流经上海市;长江青草沙是长江口的一个冲积沙洲。
【解析】第(1)题,从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可以看出有两个特点:一是水源地远离上海市,二是水源地的水量是变大的。
远离上海城区说明越靠近城区水污染越严重,水源地水量变大说明上海市用水量大增。
第(2)题,保护城市水源地的措施要从控制污染源、制定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管理、公众参与保护水源地生态等方面分析。
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3.(2012·福建文综•T40-C•15分)C.[选修6—环境保护]
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
(1)从图中获取南方与北方不可回收物成分的比重;
(2)熟悉城市垃圾造成的危害。
【解析】第(1)题,南方地区不可回收的有机物(菜叶等)比重大,这与南方蔬菜生产、消费量大有关;北方地区不可回收的无机物(煤灰等)比重大,这与北方冬季燃煤取暖有关。
第(2)题,城市生活垃圾会占用土地、造成各种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1)地域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4.(2012·山东文综•T34•10分)【地理—环境保护】
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表(单位:km2)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
(1)利用1990、2000和2010年该地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变化总结其土壤盐渍化特点。
(2)联系土壤盐渍化的成因,尤其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制定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
【解析】第(1)题,从表中盐渍化土壤面积的数值变化可知,重度和中度盐渍化土壤面积增加,轻度盐渍化土壤面积减少,总体面积持续增加说明土壤盐渍化加剧发展。
第(2)题,除自然原因外,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破坏植被,导致生态破坏;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加剧了土壤盐渍化的发展,因此实行合理的灌排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是治理土壤盐渍化的主要措施。
答案:(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
(答对两点即可)
5.(2012·江苏地理·T30D·10分)【环境保护】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首先弄清水土流失的原因;其次知道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和风力作用;最后明确防护林建设的生态意义和条件。
【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等。
第(2)题,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
蚀区界线以西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以风力为主。
第(3)、(4)题,不同的地区建设的防护林类型不同,其作用和建设条件也不同。
答案:(1)c d
(2)风力作用
(3)③⑤土地荒漠化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6.(2012·海南地理T26·10分)环境保护
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
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概念和熟悉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的开源措施。
关键字眼为“收集拦蓄雨水”。
【解析】收集拦蓄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为收集,即通过各种设施在降水时将雨水收集起来加以利用,如干旱地区的水窖;二为拦蓄,即通过措施在雨水汇成径流的时候将雨水在当地截留下来,如蓄洪系统。
答案: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蓄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
(答出一项得3分,答出三项即可得满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