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悲鸣

合集下载

于无声处《凤悲鸣》 分分秒秒撼我心

于无声处《凤悲鸣》 分分秒秒撼我心

于无声处《凤悲鸣》分分秒秒撼我心本文属于中国期刊汇优秀论文本文来源于:中国期刊汇转载请注明本文仅供学术参考,严谨转载,否则后果自负摘要:金奖舞蹈《凤悲鸣》内容张力很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形。

“黑衣人”的角色与群舞从头到尾一样尖刻、木钠,内心又冷又硬的心理与表现是有区别的。

这一角色的表演难度和复杂心理,与以往我参加过的许多演出不同,其表演与把控的难度远大于彼时领舞《俏花旦》等舞蹈。

而编导王舸对“我”却十分苛刻,要求形神兼备,表演自如而不过……关键字:舞蹈演出创作体会舞蹈《凤悲鸣》,是由成都市文化局组织策划、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根据著名作家巴金小说《家》中丫鬟鸣凤的故事改编创作的舞蹈作品,在2011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舞蹈大赛上,《凤悲鸣》以其鲜明的个性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一举夺得群舞创作金奖。

2012年1月,《凤悲鸣》应国家大剧院的邀请,进京参加了国家大剧院2012年新春演出季之“中国舞蹈明星名作荟萃”的两场演出。

在这台汇聚国家级舞蹈团体和杨丽萍、王亚彬、刘福洋等明星舞蹈家的演出中,《凤悲鸣》格外引人注目,它是整场演出中唯一一个由一所地方艺术学校创演的节目。

这个仅有8分钟的叙事舞蹈的成功演出在京城再次引起轰动。

作为这个作品的创演者之一、在舞蹈中讲述“悲鸣”故事的“黑衣人”的我,铭心刻骨的,已不是鲜花与金奖的荣耀,而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太多的感悟与体味。

8分钟演出,倾其毕生心力群舞《凤悲鸣》,这个仅有8分钟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舞蹈语汇,震撼人心的旋律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深刻地演绎了巴金笔下成都上世纪30年代家庭中的“新生力量”和“封建势力”的搏击。

舞蹈通过一个“黑衣人”的回忆,交代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而我所扮演的角色,正是这个“讲故事”的“黑衣人”。

在表演形式上,“我”既是一个“讲述者”,又是一个表演者;在人物角色上,“我”既是一个受害者,又是一个“迫害者”。

多重身份,复杂心理,成为群舞中除鸣凤之外的惟一一个“衍生”角色。

凤悲鸣

凤悲鸣

被扼杀的美好————《凤悲鸣》有感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九届全国舞蹈大赛,单双三和群舞部分的各个奖项也都尘落定,其中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的女子群舞《凤悲鸣》尤其令人眼前一亮。

《凤悲鸣》这一作品,改编自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小说《家》,讲述了旧社会时,四川一个大家族中的小丫鬟—鸣凤,追求美好爱情和自由,却终究不得所想,最后投湖自尽的悲剧故事。

在这个节目中,导演运用大量的队形,快速地变换,在不断转换的情景中,表现了鸣凤这个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

每一次队形的变换,就会交代一个特定环境,以一两个人物的表演来表现鸣凤的悲惨处境;每一次场景的转换,人物的悲惨生活就鲜明一些;她的悲剧结局就更笃定一些。

除了扮演鸣凤的演员以外,其余18名女演员均身着全黑素衣,手持黑色纱巾,面目可憎,时而凶恶,时而阴险。

这一些黑衣的演员,时而一两个作为特定角色出现,成为具体的人物;时而三五成群,作为特定的环境,从侧面烘托鸣凤这一角色所处的悲惨境地;而当她们汇聚于一体时,他们又是代表着来自封建旧社会的黑暗势力,压迫、剥削鸣凤。

作为旧社会黑暗势力的代表,群舞的编排除了队形与特定角色人物的刻画外,肢体动作更加直接、犀利;通过舞群的黑色纱巾,在手中变化转换、撕扯拉拽,来表现群舞的内心情绪和其所代表的势力,其扭曲、变的内心世界;以及通过欺凌、压迫他人来释放自己压抑感的丑陋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逼死鸣凤后,他们又若无其事地散开,仿佛一切未曾发生过一样,冷漠、自私。

而作为弱势的鸣凤,从一开始的向往美好、向往自由,是一个少女对美丽爱情的强烈渴望和追求;直到中段,不断受到各种压迫,来自各方面的剥削、凌辱,但她仍然抱持着对爱情的向往,她手中的一方粉色丝帕代表了她悲惨生活中最后的一点希望和坚持,靠着这惟一的力量她才能继续生存;所以到作品的后半段,她所有的美好希望,被践踏、唯一的希望被毁灭的时候,她绝望了,她哭她笑,她不惧一切黑暗势力了,她解脱了。

鸣凤放弃了生存下去,选择了面带微笑地死去,仿佛开在黑暗中战战兢兢的小花,最终还是被黑暗吞噬。

舞蹈艺术概论重点名词解释笔记舞蹈考研

舞蹈艺术概论重点名词解释笔记舞蹈考研

●什么是舞蹈艺术?1、舞蹈,艺术的一种,人体本身是它的物质载体,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手段。

2、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思想、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矛盾冲突中的人人情感意蕴,创造出克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比表达作者、舞蹈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应生活的审美属性。

3、舞蹈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的低位图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是一种空间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4、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起源于缘故人来劳动等欧东的木方在线,以及图腾崇拜、无数等活动和表现清寒、思想、意识等内爱精神世界的小。

5、与适合、音乐结合,是人力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6、也是人们社交、娱乐,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艺术形式。

●舞蹈的艺术特性1、外在:直观动态性(直觉性动作性节奏型造型性)2、内在本质:抒情性●舞蹈的社会功能1、古代(1)以舞达欢(2)祭祀祈祷(3)交流、交谊择偶(4)健身、习武象功(5)教育(劳动战争狩猎礼仪)2、现代(1)自娱自乐、抒发情怀(2)交流情感、增进友谊(3)增强体质、延长青春(4)欣赏愉悦、陶冶情操(5)了解社会、认识世界(6)宣传教化、团结群众●舞蹈的种类一、生活舞蹈(1)习俗舞蹈(2)宗教、祭祀舞蹈(3)社交舞蹈(4)自娱舞蹈(5)体育舞蹈(6)教育舞蹈二、艺术舞蹈定义:由专业和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产生出主题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者广场表演给大众的作品。

1.根据风格(1)古典舞:有严谨的程式、规范的动作、高超的技巧(a中国古典舞b印度古典舞c欧洲芭蕾舞)(2)民间舞:是一切舞蹈的来源(a载歌载舞、自由活泼b巧用道具、技术结合c情节生动、形象鲜明d自娱自乐、意指统一e情之所至、即兴发挥)(3)现代舞:向往自由、淳朴自然(4)当代舞:表现当代社会、当代人物,借鉴吸收2.根据表现形式(1)独舞(2)双人舞(3)三人舞(4)群舞(5)组舞(6)歌舞(7)歌舞剧(8)舞蹈诗(9)舞剧3.根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特点(1)抒情性舞蹈(情绪舞):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情和评价。

浅析舞蹈作品题材在独特视角下的影响以王舸的编导作品为例

浅析舞蹈作品题材在独特视角下的影响以王舸的编导作品为例

浅析舞蹈作品题材在独特视角下的影响以王舸的编导作品为例发表时间:2018-07-18T17:03:57.87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5期作者:吕怡[导读] 王舸作为中国当代优秀的青年编导,有着独到的题材视角和耐人深思的主题意义。

本文从王舸的一系列舞蹈作品题材入手,兼顾分析作品,着重分析研究其作品题材的独特性以及主题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吕怡(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1617)摘要:王舸作为中国当代优秀的青年编导,有着独到的题材视角和耐人深思的主题意义。

本文从王舸的一系列舞蹈作品题材入手,兼顾分析作品,着重分析研究其作品题材的独特性以及主题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希望有更多的编导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题材有更多更好地挖掘,创造出更好的作品促进中国当下舞蹈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王舸;舞蹈创作;题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8-0143-01 题材是指舞蹈编导在作品中直接表达的生活现象,无论独舞群舞都是编导对社会生活的感悟,把生活素材经过提炼加工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王舸的作品更倾向于挖掘深刻的内涵,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1.舞蹈作品题材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

是舞蹈编导对其掌握的社会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

题材分为广义的题材和侠义的题材两种。

广义题材是指舞蹈作品所表现的生活范围,如农村题材、工业题材、军事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是指作品中具体表现的生活现象。

1.1舞蹈题材的多样化根据舞蹈艺术的社会意义考察,应该提倡编舞的题材多样化,主张舞蹈家既要熟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材,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政治经验和生活经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新时代下的舞蹈多样化发展的必然性是舞蹈艺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结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可以看到不断提升舞蹈事业的发展才能充分的展示出舞蹈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

舞蹈鉴赏

舞蹈鉴赏

音乐学院10级舞蹈班舞蹈鉴赏(2)你对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一等奖作品《士兵与枪》中长达2分钟的纵线变化如何理解。

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即舞蹈的构图,是舞蹈作品构成的重要因素。

不管是独舞还是群舞,也不管是抒情舞、叙事舞或是舞剧,舞蹈者总是要在舞台上的空间按一定的方向和路线进行运动。

根据所表现的各种不同情绪和内容的需要,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舞台空间运动线和画面造型。

在人们审美的形式感觉中,“曲线使人感到运动,直线使人感到挺拔,横线使人感到平稳;……直线、方形、硬物、重音、狂吼、情绪激昂是一个系列,曲线、圆形、软和、低声、细声、柔情又是一种系列。

径直向前的竖线,具有强劲的动势,可以使观众产生直接逼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长于表现那些正面前进的舞蹈。

《士兵与枪》通过前后左右的移动,变化出不同的造型,表达不同的内容。

任何舞蹈的造型都是在不同的舞蹈空间形成和展开的,舞蹈空间则给舞蹈造型提供不同的精神元素,以方便舞蹈造型表达剧情。

舞蹈表演是受空间限制的,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出无限的舞蹈内容,除了舞美设计必须符合舞蹈特定的氛围以外,每一部舞蹈作品的创作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这种空间想象会让作品更加生动、具有气势。

同时,舞者在表演时也应该具有强烈的空间责任感,而不能只拘泥于舞台。

想象的空间是广阔的,如果舞者没有自己想象的空间,那么任何一个舞台都会显得很小。

舞蹈艺术是一种在舞蹈空间里富于动态的人体艺术,重视舞蹈的造型和舞蹈空间结构,把握住构成人体动作造型的制约因素,明确舞蹈造型和空间结构之间的作用和目的,就会使舞蹈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4)你认为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一等奖作品《那年剪短发》中的“亮点”在什么地方?《那年剪短发》以抗战为背景,讲述在战火纷飞年代中一群普通女孩的蜕变历程。

她们和同时期的封建女子一样留着黑油油的粗麻花辫,当亲人被战争夺去生命后,她们失去了生活的港湾,无助孤独。

就在这时,红军给了她们新的希望,她们剪掉了长发,参军入伍,从此生命进入一个新的历程,她们也由柔弱的封建女子蜕变成坚强勇敢的抗战女兵。

巴金对当代的四川文化影响力研究

巴金对当代的四川文化影响力研究

巴金对当代的四川文化影响力研究【摘要】已经过去的世纪正是中国文化从传统迈入现代的历史时期,巴金的创作所引发的特殊文化效应,无疑对正在生成的现代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家》多次被改拍成电影、电视剧、川剧等艺术形式,从多角度、立体展现了那个时代四川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将四川推向全国,将四川的传统文化价值进一步发掘。

【关键词】巴金;四川文化;影视;小说一、巴金小说中丰富的影视元素巴金的作品(特别是小说)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读者和观众。

巴金小说中的激情和朝气成就了他在当时的地位,也很快促进了小说被改编为影视剧作。

就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来说,它被四次改拍为电影,两次改拍为电视剧,并且有不同的戏剧版本(沪剧、越剧、川剧等),尤以川剧《激流之家》最为传神。

话剧《家》也有不同的版本。

除此之外,尤以《家》中的人物鸣凤为创作的舞蹈《凤悲鸣》更是在全国舞蹈大赛中,展示出了四川的独特文化魅力。

以《家》作为资源的影视剧多依赖于小说本身的可读性,它也使《家》成为在中国产生了“印数最多”和“改编影视剧”最多的一部小说作品。

当然这其中也有二者(观众与读者)“互动”的结果。

同时,这种互动也促进了当时电影事业的发展。

电影的拍摄虽与四川的直接联系不大,但是透过影片的内容,我们能够透过高公馆看到当时四川的发展状况与风土人情,能够让人们深切的感受到四川的历史发展进程,让我们在时间的进程中看到四川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新《家》显现四川传统文化价值电视剧《家》有过两个版本,一是1986年版四川电视台拍摄的《家春秋》,由徐娅、陈晓旭、张莉等主演,这部19集的精品荣获第七届“金鹰奖”优秀电视连续剧奖。

二是2008年版汪俊导演的《家》。

这部做作品不仅作为了成都电视台2008年开年大戏,该剧还同时被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作为2008年开年大戏播出,这在国内并不多见,《家》的魅力可见一斑。

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这5座城市向来是中国城市潮流风向标,此番5大城市的电视台同时锁定同一部电视剧,作为开年大戏在最优质频道重磅推出,在国内并不多见。

女性题材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刻画手法的创新——以作品《秋风秋雨》为例

女性题材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刻画手法的创新——以作品《秋风秋雨》为例

[摘 要] 在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出现过诸多具有标杆意义的女性英雄人物和一系列壮烈事迹。

这些人物的出现给予当时的文艺作品创作灵感,从而涌现出许多赞颂女性觉醒者爱国主义精神的话剧、舞剧以及舞蹈作品。

以分析作品《秋风秋雨》中塑造秋瑾形象的艺术手法为落脚点,着重凸显其人物形象表现方式的新颖之处。

进而更深入地探究新时代我国优秀女性题材舞蹈作品出彩的缘由,体现新时代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所在。

[关 键 词] 女性题材;人物形象;刻画手法女性题材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刻画手法的创新——以作品《秋风秋雨》为例陈 晨一、女性题材舞蹈作品的概念与特征(一)女性题材舞蹈作品的概念从文学角度上来讲,题材是文学作品内容的基本要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题材,泛指文学作品描绘的社会生活领域,即现实生活的某一方面,如历史题材、科幻题材、浪漫主义题材等。

狭义的题材则是指在素材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用以构成人物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一组完整的具体生活材料,即作品想要表达的社会生活。

①从舞蹈层面来说,题材是舞蹈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指舞蹈作品中反映的生活内容材料。

舞蹈作者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选择可以用舞蹈艺术形式表现的生活内容材料,并经过提炼、概括和加工,才能形成舞蹈作品的题材。

舞蹈作品中的题材不是社会生活纯客观的反映,而是经过舞蹈作者熔炼,体现舞蹈作者主体情思和审美观念的生活材料。

②虽然这两种艺术范畴对题材的诠释在作品的呈现方式上具有独特性,但表现的内容都是从生活出发寻找出来的。

而女性题材作为偏重对女性表达的题材类型,是凸显女性深处独特内涵和深刻意义的一种,是以女性视角挖掘现实生活材料为表现内容的。

这类题材的舞蹈作品将创作线索聚焦在女性身上,通过提炼加工过的肢体艺术描绘女性形象、凸显女性人物的命运。

作品中无论是作品的结构、舞蹈语汇的编创还是人物情感的表达均能体现女性层面的某些东西。

女性题材的舞蹈作品作为体现女性角度下的社会生活及人物形象的作品类型,作品的演绎能够激起饱满而又热烈的感情浪花,让观众将情感生活带入舞蹈鉴赏中,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浅析《孔子》舞剧中蒙太奇手法在音乐、灯光中的运用1

浅析《孔子》舞剧中蒙太奇手法在音乐、灯光中的运用1

浅析《孔子》舞剧中蒙太奇手法在音乐、灯光中的运用摘要舞剧《孔子》是中国歌曲剧院最新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复归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文生态,把古典韵味和时代感相互结合,呈现出舞蹈艺术的不朽魅力。

舞剧《孔子》讲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全剧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序.问》、《乱世》、《绝粮》、《大同》、《仁殇》、《尾声.乐》六部分。

其中舞剧中蒙太奇的手法在音乐、灯光中的运用,起到了甚好的艺术效果,对于春秋时期文化元素的渗透其中重要的作用。

蒙太奇最初是电影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创作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形式的创新,蒙太奇手法逐渐被运用于舞蹈之中,开启了舞蹈艺术创新的先河,蒙太奇手段的运用为舞蹈创作的不同形式的呈现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可能性,蒙太奇手法与舞蹈相融合,呈现舞蹈作品中的创作思维、创作观念和创作意识,在舞蹈艺术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在舞蹈的结构、舞段、舞句、舞蹈动作和舞美等方面被广泛运用,赋予了舞蹈以生命力。

本文以舞剧《孔子》中蒙太奇手法在音乐、灯光中的运用为线索展开讨论,彰显蒙太奇手法赋予舞蹈艺术的魅力,推动中国舞剧的发展。

关键词:舞剧《孔子》;音乐蒙太奇;灯光蒙太奇;舞蹈艺术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3)一、了解蒙太奇 (4)(一)什么是蒙太奇 (4)(二)蒙太奇的表现手法 (4)(三)音乐蒙太奇、灯光蒙太奇 (5)1.音乐蒙太奇 (5)2.灯光蒙太奇 (5)二、孔子舞剧中的音乐蒙太奇 (6)(一)舞剧中的顺时空音乐蒙太奇 (6)(二)舞剧中的超时空音乐蒙太奇 (7)(三)舞剧中的交叉时空音乐蒙太奇 (7)三、孔子舞剧中的灯光蒙太奇 (8)(一)蒙太奇手法在灯光上的运用 (8)(二)灯光蒙太奇语言解析 (8)1.叙事蒙太奇 (8)2.表现蒙太奇 (9)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引言舞剧《孔子》以孔子为主人公,展现孔子人生经历和思想体系,这样的舞蹈宏伟巨著对孔子的形象塑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扼杀的美好
————《凤悲鸣》有感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九届全国舞蹈大赛,单双三和群舞部分的各个奖项也都尘落定,其中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的女子群舞《凤悲鸣》尤其令人眼前一亮。

《凤悲鸣》这一作品,改编自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小说《家》,讲述了旧社会时,四川一个大家族中的小丫鬟—鸣凤,追求美好爱情和自由,却终究不得所想,最后投湖自尽的悲剧故事。

在这个节目中,导演运用大量的队形,快速地变换,在不断转换的情景中,表现了鸣凤这个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

每一次队形的变换,就会交代一个特定环境,以一两个人物的表演来表现鸣凤的悲惨处境;每一次场景的转换,人物的悲惨生活就鲜明一些;她的悲剧结局就更笃定一些。

除了扮演鸣凤的演员以外,其余18名女演员均身着全黑素衣,手持黑色纱巾,面目可憎,时而凶恶,时而阴险。

这一些黑衣的演员,时而一两个作为特定角色出现,成为具体的人物;时而三五成群,作为特定的环境,从侧面烘托鸣凤这一角色所处的悲惨境地;而当她们汇聚于一体时,他们又是代表着来自封建旧社会的黑暗势力,压迫、剥削鸣凤。

作为旧社会黑暗势力的代表,群舞的编排除了队形与特定角色人物的刻画外,肢体动作更加直接、犀利;通过舞群的黑色纱巾,在手中变化转换、撕扯拉拽,来表现群舞的内心情绪和其所代表的势力,其扭曲、变的内心世界;以及通过欺凌、压迫他人来释放自己压抑感的丑陋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逼死鸣凤后,他们又若无其事地散开,仿佛一切未曾发生过一样,冷漠、
自私。

而作为弱势的鸣凤,从一开始的向往美好、向往自由,是一个少女对美丽爱情的强烈渴望和追求;直到中段,不断受到各种压迫,来自各方面的剥削、凌辱,但她仍然抱持着对爱情的向往,她手中的一方粉色丝帕代表了她悲惨生活中最后的一点希望和坚持,靠着这惟一的力量她才能继续生存;所以到作品的后半段,她所有的美好希望,被践踏、唯一的希望被毁灭的时候,她绝望了,她哭她笑,她不惧一切黑暗势力了,她解脱了。

鸣凤放弃了生存下去,选择了面带微笑地死去,仿佛开在黑暗中战战兢兢的小花,最终还是被黑暗吞噬。

作为表演者,身处在剧目之中,从角色的眼睛和处境来感受;作为代表黑暗的恶势力的群舞,她们是迫害者的同时,也是阶级斗争和社会伦理压榨下的牺牲品,她们憎恨社会、家庭的封建势力,同时又作为其的帮凶角色出现。

结合到群舞的角色来看,她们更像是繁漪式的人物;利用所谓的阶级势力和人伦道德来压迫、折磨和逼迫他人,同时自己也成为封建旧势力下的牺牲品;因此,在作品的前部,才会出现鸣凤与一个群舞演员共同憧憬美好希望的画面,因为这一片黑暗的势力之中也有向往美好的希望,怀着心底最后的一点人性;然而又是这所谓的人性,还有着丑恶、狭隘的另一面;因为她们甚至还不如鸣凤,鸣凤的痛苦是眼见美好却不得,而她们却见都无法见;所以她们嫉妒、满怀仇恨地气愤,所以她们竭尽所能地虐待鸣凤、要逼死她,所以她们轻蔑地嘲笑鸣凤、冷眼笑看她在死亡的道路越走越远;这些复杂感情的叠加,使得群舞在作品里,所表现的情绪又不仅仅只是讨厌、藐视,还有女人之间的嫉妒、仇恨,本性上的排斥,和阶级上的鄙视和轻蔑;也正是因为这些
更复杂的人物心理,群舞演员在对作品的诠释中,又多了一些狠劲,和一种毁灭得不到之物的暴戾之气。

主角人物的悲剧命运,群舞角色的凶狠压迫,加上舞台上明暗相交的大色块灯光,和如泣如诉的大提琴、象征自由的鸽哨,这一切完美地结合,表现出了当时社会封建黑暗的旧势力下,小人物的悲哀,人性的美好和丑恶、希望和阴暗的碰撞下,所迸发出的矛盾火花;人性中的美好和渴望,被强大、根深蒂固的封建黑暗势力所扭曲、强制和束缚;在明与暗中,浮沉挣扎,最终以死抵抗,用这种悲剧的方式获得自由解脱。

整个作品,用一个人物以讲述的方式开始,舞蹈以话剧般叙事的方法来创作,最后故事结束,仍旧回到讲述者身上;使得这一作品,人物性格丰满鲜明,故事情节紧凑完整;情绪和舞蹈相辅相成,结构人物一脉相连,仿佛话剧般娓娓道来;更少见的以叙事的方式编排人物角色与群舞的关系,并以经典名著故事来填充以往群舞作品中缺少的文学性和厚重感;使角色的刻画更有说服力,让作品上升到了文学的高度;新颖直接地表现形式让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同时又深深地震撼人心,直击观众感官极限,无疑为此次大赛最让人激动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