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治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治

食管静脉曲张的套扎治疗
EVL的 螺旋上 升结扎 法
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EIS)
适应证:同套扎治疗。对于不适合套扎治疗者,也可考虑 应用EIS
禁忌证:有内镜检查禁忌证;休克未纠正;肝性脑病≥Ⅱ 期;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大量腹水或出血抢救时
机理:是将硬化剂直接注射入曲张的静脉内,造成局部血 管内皮无菌性损伤,从而闭塞曲张的静脉
孤立胃静脉曲张的分类
孤立的胃静脉曲张 分为2型
1型(IGV1)位于胃底,迂曲交织,呈串珠样、瘤样、结 节样等。
2型(IGV2)位于胃体、胃窦或幽门周围,此型十分罕见。
孤立的胃静脉曲张IGV1
位于胃底,迂曲 交织,呈串珠样、
瘤样、结节样等,
孤立的胃底静脉曲张需除外腹腔占位及脾静脉栓塞
孤立的胃静脉曲张IGV2
相对禁忌证:重要脏器(心、肺、肝、肾等)功能严重 障碍者,难以纠正的凝血功能异常,未能控制的感染 (胆系感染等),顽固性肝性脑病,肝占位,门静脉海 绵样变性,门静脉主干或主要分支阻塞等
经颈静脉插管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
肝静脉 TIPS
门静脉
脾静脉 上肠系膜静脉
内镜下治疗后食管胃底静脉丛变化情况
正常胃粘膜内镜图像
胃小弯
胃底 胃体
食管胃静脉曲张GOV1
沿胃小弯延伸至胃食管交界处以下2~5 cm,这种静脉曲张较直, 被认为是食管静脉的延伸
食管胃静脉曲张GOV2
静脉曲张沿胃底大弯延伸,超过胃食管结合部,通常更长、更 迂曲或呈贲门部结节样隆起
食管胃静脉曲张GOV3
静脉曲张既向小弯侧延伸,又向胃底延伸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急诊套扎止血
胃静脉曲张出血急诊组织胶注射
41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
总结词
通过注射硬化剂到曲张的静脉,使血管发生炎症并逐渐闭塞,达到止血和预防出血的目 的。
详细描述
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内镜治疗方法,通过注射硬化剂到曲张的静脉,使血管 发生炎症并逐渐闭塞,达到止血和预防出血的目的。常用的硬化剂包括乙氧硬化醇、鱼 肝油酸钠等。该方法操作简便,止血效果良好,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
对于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 的风险较高,需谨慎评估。
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存在凝血障碍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内 镜治疗可能导致出血不止或加重出血。
患者不合作
患者对内镜治疗存在恐惧或不合作,可能影 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04
内镜治疗的疗效与预后
短期疗效
止血效果
内镜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急 性出血,降低早期再出血 风险。
和闭塞曲张血管的目的。
套扎治疗
通过套扎曲张静脉,使其缺血 坏死,从而达到止血和预防出
血的目的。
组织粘合剂治疗
使用组织粘合剂注射,使曲张 静脉闭塞,达到止血和预防出
血的目的。
射频消融治疗
利用射频能量使曲张静脉内皮 细胞凝固坏死,达到止血和闭
塞曲张血管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研究进展
1 2 3
内镜治疗技术的改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治疗肝硬化食道胃底 静脉曲张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如使用更加细小 的硬化剂、组织粘合剂等。
03
内镜治疗的适应症与禁 忌症
适应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治疗适用于控制急性出血,降低病死率。
预防再出血
对于已经发生过出血的患者,内镜治疗可以预防再次出血的风险。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进展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进展
2.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出血48h内进行 )是确诊EGVB的可靠方法。一旦患者血流 动力学稳定,在充分准备的条件下即可施行内镜检查,见有食管或胃曲张静脉 出血, EGVB诊断即可成立。内镜检查时发现粗大曲张静脉和胃内血液而无其 他可以识别的出血原因,EGVB诊断也可成立。根据食管曲张静脉的大小,可分 为3度.
术后处理:术后一般禁食24 h,观察有无并发症[如:术中出血(曲张 静脉套勒割裂出血)、皮圈脱落(早期再发出血)、发热及局部哽噎 感等]。
2)硬化治疗(EIS):
适应证:同套扎治疗。对于不适合套扎治疗的食管静脉张者,也可考 虑应用EIS。
禁忌证: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禁忌证;出血性休克未纠正;肝性脑病 ≥Ⅱ期;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大量腹水或出血抢救时应根据医生 经验及医院情况而定。
一、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自然史
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出血主要原因是门静脉高压。国外研究显示,肝脏功能储 备及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是决定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因素。HVPG 正常值为3~5 mmHg。若HVPG<10 mmHg,肝硬化患者通常不发生静脉曲 张。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的HVPG至少为10~12 mmHg。若 HVPG<12 mm Hg,则可控制门静脉高压相关的并发症。因此,理论上长期用 药持续降低门静脉压力,可降低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目前仍 无理想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食管胃静脉曲张可见于约50%的肝硬化患者,与肝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约 40%的Child-Pugh A级患者和85%的C级患者发生静脉曲张。原发性胆汁性肝 硬化(PBC)患者可在病程早期即发生静脉曲张及出血,甚至在没有明显肝 硬化形成前即可发生。有报道认为,在肝脏组织学上有桥接纤维化的丙型肝 炎患者中,16%有食管静脉曲张,没有静脉曲张的患者以每年8%的速度发展 为静脉曲张。是否发生静脉曲张的最强预测因子为HVPG>10 mmHg。较小 直径的曲张静脉以每年8%的速度发展为较大直径的曲张静脉。失代偿期肝硬 化(Child-Pugh B/C级)、酒精性肝硬化和曲张静脉表面存在红色征与曲张静脉 的直径增加相关。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科治疗进展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科治疗进展

选治疗方 法。对急性食 管 胃底 静脉 曲张破裂 出血 , 药物 治疗仍为首 选措 施 , 内镜 疗法 用于药物疗 法失败 病例 。
关键 词 静 脉 曲 张 ;肝 硬 化 ;套 扎 术
Up aeo dclte t n fv rca e rh g n l e ir oi d t n me ia rame to aie lh mo r a ei i r crh ss TI v AN a —a Xiol n・WU —i Kel.De a t n f Di etv p rme to g sie
维普资讯
国际 消 化 病 杂 志
20 0 7年 4月
第2 7卷
第 2期
I* gDi,Api2 ,2 0 ,Vo.2 ,No n JDi s r 5 0 7 l 1 7 .2

1 5 ・ 0 ・ Nhomakorabea综述 ・
肝 硬化 食 管 胃底 静 脉 曲 张 内科 治疗 进 展
食 管 胃底静 脉 曲张破 裂 出 血 ( GVB 是 肝 硬 化 E )
( C 患者 的严重 并发 症 和主要 死 亡原 因 , 4 ~ L ) 约 0
试 验后 ,— , BAb 尤其是 非 选择 性 BAb 是 目前公 认 在 — ,
预防 F VB及 再 出 血 方 面唯 一 有 肯 定 疗 效 的 药 物 。
用法 : 心得 安 口服 , 效 剂 量 为 患 者安 静 状 态 下 , 有 心
7 的肝硬 化 患者 在 其 一 生 中会 发 生 食 管 胃底 静 0 脉 曲张 , 中约 13会 出现 曲张静 脉破 裂 出血 , 其 / 而首 次静脉 出 血( VB 其 死 亡率 高达 13 F ) / 。约 有 5 ~ 0 8 的患 者会 发 生 再 出血 , 出 血 后 死 亡 率 更 高 , 0 再 可达 3 ~7 。因此 , 何 预 防肝 硬 化 患者 首 次 0 0 如 静脉 曲张 破裂 出血 及 降 低其 再 出血 率 , 近 年 来 各 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现状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现状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现状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组织受损、纤维化增生、血管阻塞和肝组织结构改变,最终导致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最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是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它往往会导致出血、溃疡和破裂,造成患者严重的出血和危及生命的情况。

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治,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现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现状相当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不足:由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病初期并没有明显的感觉,因此往往会延误诊断,直到出现了严重的出血等并发症才能被确诊。

这使得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很难预防出现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 治疗水平有限:目前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水平还比较有限。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

3. 预防工作薄弱: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防也存在漏洞,一些高危人群如肝硬化患者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措施,造成并发症的风险增大。

二、存在的问题1. 诊断技术需更新:针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技术需要更新换代,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对这一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比如可采用超声内镜来提高对静脉曲张的诊断精确性,及早发现问题。

三、如何进行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确保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治现状进行改进,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可以加大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力度,提高医生的临床诊断能力,及早发现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2. 推广新的治疗技术:可以引进一些新的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水平,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治疗效果。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进展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进展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546-01食管胃底静脉患者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消化系统重危急症,死亡率高。

肝硬化患者的曲张静脉出血年发生率为5%-15%,首次出血病死率达20%-40%,再出血率为50%-80%,病死率为30%-70%。

近年来由于内镜技术迅速发展,内镜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已经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内镜治疗的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1 门脉高压的产生机制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th)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直接原因。

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比较公认的有“前向血流学说”和“后向血流学说”,前者认为内脏高动力循环,门脉血流量增加,门脉主动性充血;后者认为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门脉被动淤血。

所以门静脉的阻力和血流量增加是形成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基础。

如今,分子、基因水平是研究发展方向。

2 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现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包括首次出血的预防、急性出血的控制和再出血的预防。

在治疗方法不断改进的同时,内镜治疗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学术界认可。

2.1 首次出血预防中的内镜治疗:经内镜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和经内镜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术(eis)是治疗静脉曲张的常用方法,但均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故目前并不主张对所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预防性内镜治疗。

众多学者将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形态呈f2或f3级患者作为内镜预防治疗的对象。

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evl、普萘洛尔及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ismn)对肝硬化伴f2-f3级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预防初次出血的效果显示:evl组在随访19.7±17.6个月后实际出血率及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在2年内出血风险及副作用明显低于普萘洛尔组及ismn组[1]。

因此对不耐受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的静脉曲张的患者,套扎治疗为良好的治疗选择。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循证治疗进展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循证治疗进展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循证治疗进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hemorrhage,EGVH)是肝硬化并发症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EGVH的发生率可达30%-40%,尽管近年来药物和内镜技术的进步使EGVH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EGVH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

EGVH的内镜循证治疗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早期识别和预防:EGVH的早期识别对治疗结果至关重要。

最常见的前兆症状是呕血,但也可以表现为黑便或上腹痛。

内镜检查是EGVH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到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情况。

预防EGVH破裂出血的关键是通过内镜检查及时识别和止血潜在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2. 预防性内镜治疗:如果EGVH破裂出血的危险性较高,内镜治疗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包括下列方法:药物治疗、内镜下黏膜下注射硬化剂、内镜下静脉曲张结扎与组织胶黏合剂注射等。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内镜下静脉曲张结扎,通过使用特殊器械,将静脉曲张结扎以减轻静脉压力,从而减少破裂出血的风险。

4. 镇静与监测:EGVH的内镜治疗需要给患者进行镇静,以减少痛苦和焦虑感。

需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跳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内镜下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

5. 多学科团队合作:EGVH的治疗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内科医生、内镜医生、介入放射学医生和外科医生等。

他们需要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EGVH的内镜循证治疗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使病情得到了控制和改善。

仍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实践,以进一步完善治疗的效果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卡维地洛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

卡维地洛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

卡维地洛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张冬琴;吴吉圆【摘要】门静脉高压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原因,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梯度是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关键.卡维地洛是一类具有潜在的非心脏选择性的β受体和α受体阻滞剂,可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进而减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出血风险.本文就卡维地洛相比于传统的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或奈比洛尔、内镜下套扎、β受体阻滞剂联合硝酸酯类等治疗方案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6(019)004【总页数】4页(P509-512)【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作者】张冬琴;吴吉圆【作者单位】430060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病科;430060武汉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正文语种】中文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等,最常见的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一旦发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据统计约20%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在6周内死亡;未经治疗的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高达60%,多在首次出血后1~2年内发生[1]。

因此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预防及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目前,食管胃静脉曲张的防治手段主要有药物防治、内镜防治、介入诊疗及外科手术等。

大量研究表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on-selective 13-blockers,NSBBs)如普萘洛尔等能够有效降低门脉压力[2~4]。

NSBBs通过阻滞β肾上腺素受体而减少心搏出量,使内脏血管反射性收缩,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

有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可使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首次出血的危险降低约40%,使再出血危险降低约30%,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降低门脉高压症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 能在短期内明显降低门静脉压,因此推荐用于治疗门静 脉高压和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外科门-体分流术 相比,TIPS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降低门静脉压力效 果可靠、可控制分流道直径、能同时行断流术(栓塞静脉 曲张)、并发症少等优点。TIPS对急诊静脉曲张破裂出 血的即刻止血成功率可达90%~99%。 但其中远期(≥1年) 疗效尚不十分满意。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术后分流道狭 窄或闭塞,主要发生在术后6~12个月。
气囊压迫
可使出血得到有效控制,但出血复发率高。当前 只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或作为内镜下治疗前 的过渡疗法,以获得内镜止血的时机。目前已很 少应用单气囊止血。 注意其并发症,包括吸入性肺炎、气管阻塞等, 严重者可致死亡。 进行气囊压迫时,应根据病情8~24 h放气1次,拔 管时机应在血止后24 h,一般先放气观察24 h若 仍无出血即可拔管。
药物治疗
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血管加压素减少门脉血流量、门体侧支循环 血流量和曲张静脉压力,止血率60% ~80%,但不降低再出血率和病死 率,而且不良反应较多(如:心脏及外周器官缺血、心律不齐、高血 压、肠缺血)。合用硝酸甘油可增强血管加压素的降门脉压力作用 , 减少其心血管副作用,提高止血有效率和耐受性,对存活率无影响。但 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高于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及类似物。因此为减 少不良反应,静脉持续使用最高剂量血管加压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间不应超过 24 h 。国内仍可用垂体后叶素替代血管加压素。一般推荐血管加压素 0.2~0.4 U/min连续静脉泵入,最高可加至0.8 U/min,联合硝酸甘油 10~50μg/min静滴。不推荐使用硝酸甘油透皮贴剂。三甘氨酰基赖氨 酸加压素(特利加压素 )是血管加压素的合成类似物,注射后门静脉药 理效应持久,可提高止血率和生存率,随机双盲研究证实能降低病死率 。其止血效果优于血管加压素,与生长抑素、血管加压素联用硝酸甘 油和内镜治疗相当;与EIS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一般推荐起始剂量为 每4小时2 mg,出血停止后可改为每日2次、每次1 mg。一般维持5 d ,以预防早期再出血。
食管胃静脉曲张的 自然史
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出血主要原因是 门静脉高压
国外研究显示,肝脏功能储备及肝静脉压力梯度 (HVPG)是决定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因素。 HVPG正常值为3~5 mmHg。 若HVPG<10 mmHg,肝硬化患者通常不发生静 脉曲张。 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的HVPG至少为 10~12 mmHg。
套扎治疗(EVL)
疗程:首次套扎间隔10~14 d可行第2次套扎,直至静 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建议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 胃镜,然后每隔3个月复查第2、3次胃镜;以后每 6~12个月进行胃镜检查,如有复发则在必要时行追加 治疗。 术后处理:术后一般禁食24 h,观察有无并发症[如 :术中出血(曲张静脉套勒割裂出血)、皮圈脱落( 早期再发出血)、发热及局部哽噎感等]。 常规使用抗生素和制酸剂治疗
小 结
套扎治疗、硬化治疗和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均是 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线疗法,但临床研 究证明,其控制效果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相似 ,因此在活动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时,应首选 药物治疗或药物联合内镜下治疗。有研究显示, 联用套扎和硬化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并发症较少 、根除率较高、再出血率较低。
食管胃静脉曲张发生情况
有报道认为,在肝脏组织学上有桥接纤维化的丙 型肝炎患者中,16%有食管静脉曲张,没有静脉 曲张的患者以每年8%的速度发展为静脉曲张。 是否发生静脉曲张的最强预测因子为HVPG>10 mmHg。较小直径的曲张静脉以每年8%的速度发 展为较大直径的曲张静脉。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情况
内镜治疗
目的是控制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并尽可能使 静脉曲张消失或减轻以防止其再出血。 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硬化剂或 组织黏合剂(氰基丙烯酸盐)注射治疗。 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静脉曲张出血 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提高止血成功率。
套扎治疗(EVL)
适应证: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外科手术后食 管静脉曲张再发;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虽无出血 史但存在出血危险倾向(一级预防);既往有食 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二级预防)。 禁忌证: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禁忌证;出血性休 克未纠正;肝性脑病≥Ⅱ期;过于粗大或细小的静 脉曲张。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 治疗进展
消化一科 赵东志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患者严重并 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约40%~70%的肝硬化患者在其一生 中会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约1/3会出现曲张静脉 破裂出血,而首次静脉出血(FVB)的死亡率高达1/3。约有 50%~80%的患者会发生再出血,再出血后死亡率更高,可 达30%~70%。因此,如何预防肝硬化患者首次静脉曲张破 裂出血及降低其再出血率,是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的一个 热点。
硬化治疗(EIS)
术后处理:禁食6~8 h后可进流质饮食;注意休息; 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酌情应用降门静脉压力药 物及抑酸剂;严密观察出血、穿孔、发热、败血症及 异位栓塞等并发症征象。
组织黏合剂治疗
适应证:急性胃静脉曲张出血;胃静脉曲张有红色征 或表面糜烂且有出血史(二级预防)。 方法:三明治夹心法。总量根据胃曲张静脉的大小进 行估计,最好一次将曲张静脉闭塞。1周、1个月、3 个月及6个月时复查胃镜。可重复治疗直至胃静脉闭 塞。 术后处理:同硬化治疗,给予抗生素治疗5~7 d,注 意酌情应用抑酸药。组织黏合剂疗法有效而经济,但 组织黏合剂治疗后可发生排胶出血、败血症和异位栓 塞等并发症,且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及风险。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出血48h内进行 )是确诊EGVB 的可靠方法。一旦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在充分准 备的条件下即可施行内镜检查,见有食管或胃曲张 静脉出血, EGVB诊断即可成立。 内镜检查时发现粗大曲张静脉和胃内血液而无其 他可以识别的出血原因,EGVB诊断也可成立。根据 食管曲张静脉的大小,可分为3度.
食管曲张静脉分级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对于中等量及大量出血的早期治疗措施主要是纠正低血容 量性休克,止血,防止胃肠道出血相关并发症、监测生命 体征和尿量
恢复血容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HB在80g/L以上
强调血容量的恢复要谨慎,过渡输血或输液导致继续或重 新出血,避免仅用氯化钠溶液补足液体,避免加重腹水和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情况
曲张静脉壁张力是决定其是否破裂的主要 因素。 血管直径是决定血管壁张力的因素之一。 相同血管内压力下,血管直径越大,管壁 张力越大,越容易破裂。决定血管壁张力 的另一因素为曲张静脉内压力,后者与 HVPG直接相关。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情况
HVPG下降会导致曲张静脉壁张力降低,从而减少破裂出 血的风险。 一般认为,HVPG低于12 mmHg者不会发生静脉曲张出血 。HVPG较基线值下降超过20%者,再出血风险亦会显著 下降。 HVPG降低至12 mmHg以下或较基线值下降至少20%者 (“HVPG应答者”) 不仅静脉曲张出血复发的机会减少, 发生腹水、肝性脑病和死亡的风险均会降低。
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出血主要原因是 门静脉高压
若HVPG<12 mm Hg,则可控制门静脉高压相关 的并发症。 因此,理论上长期用药持续降低门静脉压力,可 降低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目前仍 无理想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食管胃静脉曲张发生情况
食管胃静脉曲张可见于约50%的肝硬化患者 食管胃静脉曲张与肝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约 40 %的Child-Pugh A级患者和85%的C级患者发生 静脉曲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可在病程早期 即发生静脉曲张及出血,甚至在没有明显肝硬化 形成前即可发生。
药物治疗
(3) 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 抑制剂能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 块的形成,避免血凝块过早溶解,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 血,临床常用。
(4)抗生素的应用:活动性出血时常存在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炎 性水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助于止血,并可减少早期再 出血及预防感染。荟萃分析表明,抗生素可通过减少再出 血及感染提高存活率。因此,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 血者应短期应用抗生素,可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喹诺 酮类耐药者也可使用头孢类抗生素。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
临床表现:凡肝硬化患者,出现呕血、黑便、便血 及周围循环衰竭征象,如头昏、面色苍白、心率增 加、血压降低等,均应考虑EGVB。 但需除外门静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并发 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此外,尚需与口、鼻、咽部或 呼吸道病变出血、服用铋剂和铁剂以及食用动物 血等引起的粪便发黑相鉴别。
静脉曲张出血的年发生率为5%~15% 较为重要的预测因子为曲张静脉的直径, 其他预测因子包括失代偿期肝硬化和红色 征。 出血6周内的病死率可达20%左右。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情况
若出血24 h内HVPG>20 mmHg,入院1周 内早期再出血的高风险率或止血失败率为 83%,1年病死率为64%。压力低于此数值 者,相应事件的发生率仅为29%和20%。 未治疗的患者后期再出血率约为60%,大 部分发生在首次出血后的1~2年内。
硬化治疗(EIS)
适应证:同套扎治疗。对于不适合套扎治疗的食管静 脉张者,也可考虑应用EIS。 禁忌证: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禁忌证;出血性休克 未纠正;肝性脑病≥Ⅱ期;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大量腹水或出血抢救时应根据医生经验及医院情况而 定。
硬化治疗(EIS)
疗程:第1次硬化治疗后,再行第2、3次硬化治疗, 直至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每次硬化治疗间隔时 间约1周。第1疗程一般需3~5次硬化治疗。建议疗程 结束后1个月复查胃镜,每隔3个月复查第2、3次胃镜 ,6~12个月后再次复查胃镜。发现静脉再生必要时行 追加治疗。
血管外液体的蓄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