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简洁版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chán )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qiú)龙,攀栖鹘(hú)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衣,戛(jiá)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piān xiān),过临皋(gāo)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fǔ)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后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后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后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后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1.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
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
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临皋(gāo):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
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
3.黄泥之坂(bǎ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
坂,斜坡,山坡。
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如欧阳修的《昼锦堂记》:“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4.木叶:树叶。
木,本来是木本植物的总名,“乔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这个意思。
后来多用“木”称“木材”,而用本义是“树立”的“树”作木本植物的总名。
5.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6.已而:过了一会儿。
7.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样对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对待”“对付”的意思。
【诗歌鉴赏】苏轼《后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苏轼《后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后赤壁赋》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bǎn)。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bó)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lú)。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chán)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qiú)龙,攀栖鹘(hú)之危巢,俯冯(píng)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jiá)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piān xiān),过临皋(gāo)之下,揖(yī)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fǔ)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注释、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
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
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临皋: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
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
3、黄泥之坂: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
坂,斜坡,山坡。
4、木叶:树叶。
木,本来是木本植物的总名,“乔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这个意思。
5、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名家名篇: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解读: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晩,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夭傍晩,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
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才相隔多少日子,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了,再也认不出来了。
《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后赤壁赋之袁州冬雪创作苏轼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客曰:“今者傍晚,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成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克不及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成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主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高兴;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主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白,清风吹拂,这样夸姣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主人说:“明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收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扒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主人都不克不及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括起,海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哀思,感到惊骇,感觉这里使人害怕,不成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边停泊.这时快到三更,望望四周,感觉冷落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皎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主人分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高兴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颠末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1.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
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
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临皋(gāo):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
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
3.黄泥之坂(bǎ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
坂,斜坡,山坡。
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如欧阳修的《昼锦堂记》:“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4.木叶:树叶。
木,本来是木本植物的总名,“乔木”“木”的“木”都是用的这个意思。
后来多用“木”称“木材”,而用本义是“树立”的“树”作木本植物的总名。
5.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6.已而:过了一会儿。
7.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样对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对待”“对付”的意思。
文言文‖《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后赤壁赋(宋)苏轼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后赤壁赋全文及译文

后赤壁赋全文及译文后赤壁赋全文及译文《后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后赤壁赋全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
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 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叹人世沧桑
4、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 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划然长啸,草 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悲、恐
5、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介宾短语后置句
再次巩固
细读文本,思考探究
• 1.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说说 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 2. 文章结尾写到“孤鹤”“道士”,有 何作用?
情感变化
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 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快乐 2、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无酒的遗憾
作业
1、 熟练背诵、准确默写。
• 2、完成《课时跟踪监测》
P123(六)
而
归而谋诸妇 • 反而登舟 • 掠予舟而西也 表承接
•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 予乃摄衣而上 • 予亦悄然而悲 • 肃然而恐
表转折
表修饰
词类活用
• 顾而乐之
• 履巉岩 • 横江东来
形容词意动,以-----为乐
名做动,登上
名词作状语,从东方 名做
• 步自雪堂 (状语后置句) • 复游于赤壁之下 •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被动句
•再读文本
• ----理清文本结构,落实知识点。
第一部分(1、2):夜游黄泥坂。 第二部分(3):复游赤壁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4):梦中道士化鹤。
结合文本,落实知识点 顾
顾而乐之 看 顾安所得酒乎 副词,表转折,可是 道士顾笑 动词,回头 动词,回头看 赢得仓皇北顾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副词,反而,难道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拜访
•
• •
《清夜录》云:东坡先生尝赋《西江月》 词云: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赤 壁之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在? 以是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也。
读书感悟
•
苏轼政治上失意,精神上苦闷,不得不在 老庄的禅道和山水之中寻求精神的解脱,这是一 个封建士大夫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与 保持文化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 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表现出诗人旷达的胸怀。 • 他对眼前景物的称道,正是政治上不得志的 一种精神寄托和感情上的自我调节,这种感情既 是无奈的,又是自然的。它正是精神飞升的重要 途径,也是化解对现实的不满的良药。 • 苏轼这种面对挫折保持豁达乐观的个性,在 现在仍有代表性和积极的一面。
后后赤壁赋 赤壁赋
苏轼
自题金山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去世前两个月所写,自 嘲政治事业的无成。但从 中可以了解,苏轼文学上 的盖世功业却是在屡遭贬 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
学习目标
1.巩固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文章中作者情感的变化。
范读——注意字音
gāo bǎn xíng chán qī hú 临皋 黄泥坂 行歌 巉岩 栖鹘 píng qiǎo jiá zuò yī 冯夷 悄然 戛然 作揖 piánxiān cháng gǎo chóu 蹁 跹 玄裳 缟 衣 畴昔
的特征。
鹤是超然物外,随缘 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苏东坡突围
•
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 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 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 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
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 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 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余秋雨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 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 过我者,非子也邪?”
梦——羽化登仙
羡
6.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 处。
梦醒
虚无
2. 文章结尾写到“孤鹤” “道士”,有何作用?
在我国传 统文化中,鹤 具有高贵、幽
雅,超凡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