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详细讲解
后赤壁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后赤壁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后赤壁赋作者: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1,将归于临皋2。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3。
霜露既降,木叶4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5。
已而6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7?”客曰:“今者薄暮8,举网得鱼,乜口细鳞,状如松江之缈9。
顾安所得酒乎10?”归而谋诸妇11。
妇曰:“我有斗12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13。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14。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1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儿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16!于乃摄衣17而上,履蟻岩18,披蒙茸19,踞20虎豹,登虬龙21,攀栖鹘22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23。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24,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亦25悄然26而悲,肃然27而恐,凛乎其不可留28也。
反29而登舟,放30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31。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32。
适有孤鹤,横江东來33。
翅如车轮,玄裳编衣34,戛然35 长鸣,掠36 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f■亦就睡37。
梦一道士,羽衣蹦贵38,过临皋之下, 揖f 39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40而不答。
“呜呼!噫嘻41!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42,飞鸣而过我43者,非子也邪44?”道士顾45笑,丫亦惊寤46。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雷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塑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 “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一位客人说:“今夭傍晚,我撤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鲂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后赤壁赋及其赏析

《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壬戌年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泉去。
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落了。
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吟诗,互相酬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干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过了一会儿,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像松江的鲈鱼。
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找妻子想办法。
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随时的需要。
”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
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
山,高高的,月,小小的。
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
经过的时间很短,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再也不认识了。
)子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我提着衣服的下襟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山崖,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像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古树,攀上鸷鸟巢居的大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水府,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
突然发出一种清越而悠长的声音,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
《后赤壁赋》赏析

《后赤壁赋》赏析本文是苏轼第二次游赤壁时所写,距初游赤壁,时间只相差三个月,但景色不同,心情也随之不同。
第一段苏轼交代当时的时间背景,用短短的几句,对眼前景物稍作描写,就突显出时令的特征。
萧瑟冬景中,仰望明月,俯瞰人影,触景生情,由乐而歌。
第二段,正当苏轼感叹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佳肴美酒时,同游者愿意献出家中刚刚捕获的珍鱼,而苏轼回到家又意外获得妻子珍藏的美酒。
有明月、有佳客、有美酒、有珍肴,为再游赤壁提供最好的兴致与条件。
第三段,苏轼着力描写赤壁之景与自己的行动。
“江山不可复识”是此次赤壁冬景描写的基础,呈现出一幅赤壁冬景的山水画。
除了客观的描写,“摄衣而上,履?f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更表现出苏轼的勇气,与居高临下的气势,寄托着苏轼的壮志豪情,同时把景物与游者行动融合为一体,令两者的描写更加生动。
苏轼面对月夜山河的苍茫景色,不禁忧从中来,将抑郁之情凝聚于长啸之中,感情由乐转悲。
长啸之后的寂静悲伤,使苏轼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出随遇而安的态度,感情又转为平静。
此时一只孤鹤画空而来,对孤鹤的描写,让人有一种空灵虚幻难以言喻的感觉,想象当时之景,仿佛身处其中,似乎可以感受到那震撼,不禁赞叹苏轼对于事物特征的把握,竞能够达到如此的境界。
第四段以道士化鹤的梦境做结,描写与情节中有种飘逸的气氛,情感由乐转忧又转于平静的赤壁之游,最终以梦境做结,也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情怀。
《后赤壁赋》中,不管是景物的描写、气氛的营造,还是深刻的情感转换、飘逸的人生观,都在苏轼简洁的文句中清晰地表露,真切地呈现人、景、感情的相互融合,这样的修为本身已是非常难得了,而此种情怀更是难以言喻,苏轼能够用如此精妙的文字与构思来呈现,实在令人敬佩,不愧为千古奇才。
读《后赤壁赋》,虽然人生经历仍浅,但仿佛仍可以体会到苏轼不凡的人生体验。
《后赤壁赋》的原文与译文赏析

《后赤壁赋》的原文与译文赏析《后赤壁赋》的原文与译文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后赤壁赋》的原文与译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
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
接着,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
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
苏轼《后赤壁赋》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苏轼《后赤壁赋》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雪堂:苏轼谪居黄州后,在东坡筑室,名曰雪堂。
②临皋:在黄州城南,濒临长江。
苏轼在黄州,初寓定惠院,不久迁居临皋。
后东坡雪堂建成,家属仍居临皋。
③黄泥之坂:由雪堂至临皋必经之路。
④松江之鲈:松江即吴淞江,古代记载江中出四鳃鲈鱼,其味鲜美。
唐以后专以今上海市松江县产的鲈鱼称松江鲈鱼。
⑤断岸:陡峭的崖岸,指赤壁。
⑥几何:没有多久,指距上次七月十六日之游未久。
⑦摄衣:提起衣襟。
⑧履巉岩:踏着高峻的山岩。
⑨披蒙茸:拨开茂密的乱草。
⑩踞虎豹:蹲坐在状若虎豹的山石上。
登虬龙:跨过状如虬龙的古木。
虬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盘曲的树干似之,故以代称。
危巢:高巢。
此句意为攀扶着有高巢的树。
“俯冯夷”句:冯夷,水神名,相传他溺死于河中,为河伯。
句意是说往下俯视大江。
玄裳缟衣:黑色下裙,白色上衣。
鹤羽洁白,翅旁及尾部呈黑色。
《后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后赤壁赋》知识点整理《后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篇赋作,由东晋文学家曹操所作。
该赋以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为背景,表现了曹操对刘备、孙权的敌对情感以及他自身追求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
下面是《后赤壁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赤壁之战:《后赤壁赋》是以赤壁之战为背景的。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三国时期,是东汉末年巅峰时期的两大势力,曹操统一北方和刘备、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重要战役之一、刘备和孙权于赤壁联军击败了曹操的强大北方军队,扭转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势头,也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因其激烈和决定性而成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事件。
2.破釜沉舟:《后赤壁赋》中提到了曹操的"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名言。
"破釜沉舟"意指迫于无路可退的境地,釜、舟都被毁,只能奋起反攻,出奇制胜。
这句话反映了曹操不畏艰险,决心必胜的战略决策。
"百二秦关终属楚"表达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希望能够攻下所有的关隘,实现天下归一的目标。
3.悲壮之情:《后赤壁赋》中表现了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所感受到的沉痛和悲壮之情。
赋中曹操写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千里江陵一日还",表现出曹操放下了英雄本色,变得黯然伤神。
他意识到自己的野心是徒劳的,也意识到自己战胜刘备和孙权的可能性渺茫。
这种悲壮之情,使曹操由曾经的狂妄自大转变为充满悲愤的英雄形象。
4.焚船破釜:《后赤壁赋》描写了曹操在赤壁之战后的军事布局。
曹操明白,想要继续北伐,自己必须解决刘备和孙权在长江流域的威胁。
于是,他采取了焚船和破坏资源的策略,以削弱刘备和孙权的战斗力。
曹操的这一战略计划被后人称为焚船破釜,体现了曹操的机智和决断力。
5.赤壁遗音:《后赤壁赋》中的"赤壁遗音",是指赤壁之战的历史遗音,也是历史事件发生后留下的一种情感在人们心中的回响。
《后赤壁赋》苏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后赤壁赋》苏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后赤壁赋》苏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后赤壁赋》苏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品简介《后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
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
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
详细参考:《前赤壁赋》《赤壁赋》作品原文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1,将归于临皋2。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3。
霜露既降,木叶4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5。
已而6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7?”客曰:“今者薄暮8,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9。
顾安所得酒乎10?”归而谋诸妇11。
妇曰:“我有斗12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13。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14。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1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16!予乃摄衣17而上,履巉岩18,披蒙茸19,踞20虎豹,登虬龙21,攀栖鹘22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23。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24,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25悄然26而悲,肃然27而恐,凛乎其不可留28也。
反29而登舟,放30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31。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32。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33。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34,戛然35长鸣,掠36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37。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38,过临皋之下,揖予39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40而不答。
“呜呼!噫嘻41!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42,飞鸣而过我43者,非子也耶44?”道士顾45笑,予亦惊寤46。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全解

高中语文《后赤壁赋》全解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后赤壁赋》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后赤壁赋》全解后赤壁赋【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 )。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án )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hú)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gǎo)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gāo )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wù )。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向四周看看,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从:跟随,跟从。
)予过黄泥之坂(坂:山坡。
)。
霜露既(既:已经。
)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顾:看。
)而乐之,行歌相答。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
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
已而(已而:不久。
)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状:样子。
)如松江之鲈。
顾(顾:不过,只是。
)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谋:商量。
)诸(诸:之于。
)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不时:随时。
)之需。
接着,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
只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
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临时的需要。
”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摄:整理。
)衣而上,履(履:踩。
)巉岩(巉岩:高峻险要的岩石。
巉,读作chán。
),披(披:分开。
)蒙(蒙:覆盖。
)茸(茸:这里指杂草。
),踞(踞:蹲坐。
)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冯夷:传说中的水神。
)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凛:恐惧的样子。
)乎其不可留也。
反(反:同"返",返回。
)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
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适:恰好。
)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玄:黑。
)裳(下衣)缟(缟:白色。
)衣[黑色的裙,白色的上衣。
用以指鹤。
],戛(戛:读作jiá,拟声词。
)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
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
才过了多久呀,以前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我就提起衣襟走上岸去,踩着险峻的山岩,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象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最高处我攀到睡着鹘鸟的高巢,最低处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深宫。
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我嘬zuō口发出长长啸声,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
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悲愁,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
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冷清清。
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
两只翅膀象两个车轮,黑色的裙,白色的上衣,发出长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
须臾(须臾:片刻,一会儿。
)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翩跹(翩跹:轻快,有风采。
),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俯:低头。
)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畴昔:过去,以前。
畴,读作chóu。
)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寤:读作wù,醒。
)。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一会儿,我和客人离船上岸以后,回到家里,客人走了,我,也睡了。
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这次旅游很痛快吧?’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
“唉呀!我知道了。
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
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通假字
反而登舟
反:同“返”。
返回。
古今异义
望古义:农历每月十五日今义:看
不时古义:随时今义:常常
谋古义:商量今义:计划
词类活用
履巉岩履:名做动,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