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三篇】

《狼⽛⼭五壮⼠》是在1941年9⽉25⽇的战⽃中跳崖的狼⽛⼭五壮⼠事迹所编写,共⼆⼗四天。

⼩编整理了⼩学语⽂五年级上册狼⽛⼭五壮⼠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教学⽬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

背诵描写五壮⼠跳崖的部分。

2、体会五壮⼠为了掩护群众和主⼒部队,抗击⽇寇的英雄⽓概和不畏牺牲的崇⾼精神。

教学重点: 1、体会五壮⼠为了掩护群众和主⼒部队,抗击⽇寇的英雄⽓概和不畏牺牲的崇⾼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五壮⼠跳崖的部分。

教学难点: 本⽂离学⽣的⽣活实际较远,⽣在理解五壮⼠跳崖的举动上有⼀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复习导⼊:1、同学们,我们华夏⼤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有多少英雄⼈物谱写了⼀曲曲抗击外来侵略赞歌。

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再次感受五位壮⼠的英勇⽆畏。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狼⽛⼭五壮⼠》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并讲了⽂章的第⼀部分。

还知道了课⽂的主要内容。

谁来说说课⽂主要讲了什么?(接受任务——痛击敌⼈——诱敌上⼭——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得很认真。

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接下去的四个场景。

⼆、新授:在五壮⼠与敌⼈⽃争的过程中,⼀定有很多的场⾯深深打动了你,请你默读课⽂,找出你觉得最能打动你的场景或你觉得写得好的地⽅,勾画出来,⽤⼼读。

(⼀)痛击敌⼈“班长马宝⽟沉着地指挥战⽃,让敌⼈⾛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枪就⼤吼⼀声,好象细⼩的枪⼝喷不完他的满腔怒⽕。

战⼠宋学义扔⼿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圈,好使出浑⾝的⼒⽓。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战⼠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射击。

”1、谁把⼤批敌⼈引上了狼⽛⼭?分别指谁?(马宝⽟、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2、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仇恨敌⼈、英勇杀敌)3、你从哪⾥体会到了?班长: “沉着”—— 神态;葛振林:“打⼀枪就⼤吼⼀声”——动作“满腔怒⽕”——⼼理;宋学义:“扔⼿榴弹抡⼀个圈”——动作;胡德林、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神态;“瞄准射击”—动作虽然他们的的动作不⼀样,表情不⼀样,但是他们对敌⼈的恨⼀样!4、我们对⽇寇为什么那么仇恨哪?学⽣交流。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课程名称: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目标:1. 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资源:1. 《狼牙山五壮士》原著文本。

2. 关于作者和作品的背景资料。

3. 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

教学内容: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

2. 提问:学生对《狼牙山五壮士》的了解程度。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15分钟)1. 介绍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介绍《狼牙山五壮士》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三、文本分析(4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阅读原著文本,分析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

2.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训练(25分钟)1. 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批判性思考。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读后感,字数不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狼牙山五壮士》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五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五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狼牙山五壮士〞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一起看看小学语文五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欢送查阅!小学语文五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教学难点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课: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新授:(一)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先来读课文,再交流预习的成果。

1.说说以下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寇尸崖豪2.读读以下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词语解释: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英勇跳崖的故事。

)(二)我们再来快速读读课文,了解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自己理清课文顺序后,填写课后p63表格。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1自然段2自然段3自然段4、5自然段6-9自然段(三)指名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五位壮士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完成了掩护任务后,五位壮士又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3篇精选(最新)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3篇精选(最新)

一、教材分析《狼牙山五壮士》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册的课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本组课文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老师通过激昂感人的语言和逼真的课文演示,将学生带入了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体会革命先烈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深化了主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的培养。

3、德育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四、教学难点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还采用了课件,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

五、教学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朗读体会,阅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进行教学。

1941年发生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拍成故事片,并被收录进小学课本,成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象征之一。

这是《狼牙山五壮士》油画。

新华社发1941年9月25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5位英雄、“狼牙山五壮士”在河北易县狼牙山阻击战中英勇抗击日伪军,在完成牵制敌人,掩护主力撤退的任务后,面对步步进逼的日伪军,宁死不屈,在打完最后一粒子弹后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英勇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荆棘挂住幸免于难。

这是“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右)和宋学义(左),如今他俩都已逝世。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掌握小说的基本内容和情节发展;(3)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等要素;(4)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的勇敢、坚韧、团结等品质。

二、教学内容1.故事背景介绍2.主要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分析3.小说的基本内容和情节发展4.小说的主题及历史意义分析5.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抗日战争知识介绍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故事背景介绍,让学生理解并判断小说的主题及历史意义;2.通过主要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

四、教学方法1.情景再现法:通过课堂讨论或者分组演练,让学生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2.教学主体(40分钟)(1)故事背景介绍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为后续的内容做铺垫。

(2)主要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分析以五壮士为例,分析他们的形象和情感变化,通过文字描写和人物行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反思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3)小说的基本内容和情节发展简要地讲述小说的梗概,着重介绍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和转折点,通过情节的展开和发展,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4)小说的主题及历史意义分析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及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5)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抗日战争知识介绍通过介绍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抗日战争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加深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和认识。

3.讨论与总结(15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和历史意义,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肯定。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案设计三篇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案设计三篇

【导语】《狼⽛⼭五壮⼠》记叙了抗⽇时期,⼋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最后把敌⼈引向狼⽛⼭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热爱祖国、热爱⼈民、仇恨敌⼈、勇于牺牲的⾰命精神和英雄⽓概。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9个⽣字,会写⽥字格⾥的12 个⽣字,能借助⼯具书联系上下⽂和⾃⼰的积累理解词语“斩钉截铁”、“壮⼠”、“屹⽴”等词语在语⾔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能辨别他们的感情⾊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有感情朗读课⽂,理解课⽂内容,了解狼⽛上五壮⼠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从英雄的壮举和感⼈的话语中,感受五壮⼠英雄⽓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3、揣摩课⽂的表达顺序,领悟⽂中写⼈记事的⽅法,使学⽣逐步提⾼表达的能⼒。

过程与⽅法: 以学⽣为主体,给学⽣充分的⾃主、合作学习机会,通过⾃读、⾃悟,以读促情,以情带读,分享学习快乐。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的情感由此⽽产⽣⼀次精神升华,爱国主义思想由此⽽深深地扎根在全体学⽣思想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倡⾃主、合作与探究,尊重孩⼦们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感受五壮⼠英雄⽓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重难点分析: 1、读懂课⽂内容,通过理解五壮⼠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感受五壮⼠英雄⽓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2、揣摩课⽂的表达顺序,领悟⽂中写⼈记事的⽅法,使学⽣逐步提⾼表达的能⼒。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抗⽇故事,了解抗战英雄。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谈话导⼊,揭⽰课题 (⼀)启发谈话,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不畏强敌,同敌⼈展开了殊死的搏⽃,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故事,(出⽰课件)学⽣说出课件中的英雄事迹:如董存瑞舍⾝炸碉堡,邱少云在烈⽕中永⽣,刘胡兰舍⽣取义…… (⼆)揭⽰课题:⼀个真实的故事,它发⽣在抗⽇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以及他们的抗战背景;2.认识狼牙山五壮士对抗日战争的贡献,理解他们的英雄精神;3.通过教学使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勇于担当的品质。

教学重点:1.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2.认识狼牙山五壮士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教学难点:1.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精神;2.通过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准备:1.教学PPT;2.白板、笔记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考虑使用国歌或其他爱国主义歌曲为背景音乐。

同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狼牙山五壮士是谁吗?他们的事迹有哪些?”Step 2 了解背景(15分钟)通过PPT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进行简要概述。

重点强调狼牙山五壮士所处的时期以及战争形势。

Step 3 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30分钟)通过PPT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包括他们的英勇表现、为保卫祖国作出的重要贡献等。

可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展示。

Step 4 分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位狼牙山五壮士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所选择的五壮士的事迹和其所做贡献。

Step 5 感悟英雄精神(20分钟)通过分组汇报和班级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精神,如勇敢、忠诚、无私、牺牲等。

要求学生讨论并列举五壮士的事迹中体现这些品质的具体例子。

Step 6 总结(15分钟)通过白板让学生总结他们对狼牙山五壮士的认识并对英雄精神进行解读。

同时,提问学生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精神在今天是否仍然有启示作用。

Step 7 拓展(15分钟)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自己寻找与狼牙山五壮士相关的其他英雄事迹进行拓展,例如其他抗日英雄、革命先烈等等。

鼓励学生用收集到的信息制作展板,并让他们在下次课上展示。

2022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2022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考虑: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局部,自身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局部。考虑:五壮士最终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探讨。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虞老师以务实的看法设计教学,采纳自主参加、读写结合等训练策略,努力呈现训练过程,以情促练,以练激情,达到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互涵共振。
虞老师以务实的看法设计教学。他不追求形式的完备,不硬在40分钟内塞进课文的全部内容。他据40分钟课时,选择四、五两段为适度容量,力求扎实呈现语肓训练过程。全课只“探讨一个问题:四、五段中,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具体详细写的”?把时间留给语言训练的评价——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水平和方式去“读读、想想、划划、说说、写写”。
为了不让敌人发觉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爱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决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班长马宝玉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看法之坚决、推断之坚决,饱含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方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决坚决,坚决果断。
⑥指导朗读;自由读→个别读→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作停顿,“砸”念重音)→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三、学第五段,以练激情。
1.(师配乐范读)思索:第五段中,最能体现五壮士英勇豪壮的一幕指的是什么?
2.师;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读读第五段,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师: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仿照“石头像……带着……带着……”这句话,从课文中找依据,用“带着……带着……”试写一句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狼牙山五壮士
蒋盛萍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五个的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目标:
1、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对学生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的培养。

3、学习五壮士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法设计:引导法
学法设计: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背景介绍
3、知道什么样的人称为“壮士”吗?出示课件,壮士:勇敢而豪壮的人。

4、“壮士”一词最早出现在“荆轲刺秦”的故事中。

(出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

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时,荆轲边走边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在狼牙山久久萦绕…两千年过去了,这儿的一草一木都没有向敌人屈服过,这儿的每一块石头都曾染过英雄的。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再次走进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战斗中,去感受五壮士的壮志豪情。

(板书课题)
二、读一读
坠落雹子崎岖日寇仇恨
热血沸腾昂首挺胸满腔怒火
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横七竖八
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
(1)学生读词语
(2)这此词语哪些是描写英雄的
三、教授新课,感悟英雄形象
(一)、课文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能用小标题概括出来吗?
学生汇报
板书: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壮烈跳崖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五壮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2、交流:引导学生从敌我力量悬殊,敌人大举进犯,体会情况的危急,进而体会到五壮士的勇敢。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部分:
五壮士是怎样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痛击敌人的?
1、分组学习:
描写班长马宝玉的语句:(“沉着、狠狠地”神态)
描写副班长葛振林的语句:(“大吼一声、满腔的怒火”内心的状态)
描写宋学义的语句:(“抡、浑身”动作)
描写胡德林、胡福才的语句:(“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神态)
描写整个集体的语句:(“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
2、指名读课文,表现人物动作、神态。

(1)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五位战士的样子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2)出示:神情、动作。

对!作者抓住了五位战士的神情动作进行了细致地描写,使人物形像更加生动鲜活,再现了几十年前的激烈战况,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3)读到这儿,五位战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勇敢
五壮士还有哪些英勇表现呢? 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