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计算题初探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题障碍探究_1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题障碍探究_1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题障碍探究发布时间:2021-10-27T03:58:00.91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4期作者:杨鲁森[导读] 化学计算类问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重要题型,是考查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杨鲁森山东省莱阳市第一中学 265200摘要:化学计算类问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重要题型,是考查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化学教学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将简单的运算融入到具体主题单元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计算问题就是落实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体现,是检测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知识情况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题障碍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题障碍引言解题是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才能让他们更灵活地运用到解题中,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题策略的传授并不多见,大部分教师只是讲授了公式和基本概念。

虽然有一些化学问题可以直接用固有的方法和技巧解决,但是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题对于学生的解题能力考查得更加灵活,所以教师也应该更加注重解题策略的教学。

一、高中化学解题在高中化学教材当中包含了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知识,教师通常都是站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上去讲解这些内容以及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将抽象的微观结构与宏观的物质的性质及应用相结合去解决问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宏观辨识能力以及微观分析能力,当学生具备了微观分析能力的时候,他们在解答化学题目的时候就能够根据物质的结构进行思考,从而避免在解题的时候走弯路。

此外,当学生的宏观辨识能力提升上来后,他们在解题的时候就可以形成一种大局的意识,尽可能地将解题的步骤进行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解题速度。

高中化学计算题方法浅析

高中化学计算题方法浅析

高中化学计算题方法浅析摘要〕无论是单纯计算,还是关于方程式计算,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比重;在高考大纲中,近些年对化学计算的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渗透到各类题型中,给化学科目的备考、应考带来一定的挑战。

如何处理日常教学中计算题能力的培养和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考查,让教师的教全面,让学生的学不困难,让高考的考达到考查目的,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充分分析教材,精准把握考纲,巧妙练习题目,从而达到练就扎实的计算能力,以应对多变的考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计算题方法浅析把高中化学有关计算题目进行归纳、归类,总结出每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最终既节省时间,又提高得分率。

高中化学解答计算题目的主要方法有差量法、守恒法、关系式法、假设法四中,当然还有十字交叉法,图像法、估算法、参照物法等。

本论文主要讲解主要的四种方法。

1 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值”。

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

该差值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有关量成正比。

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例1、有NaCl 和NaBr 的混合物16.14g,溶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得到33.14g 沉淀,则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分析:此题的实质把NaCl 和NaBr 混合物转化为AgCl 和AgBr 混合物,把Na元素用Ag 元素替换,就出现质量差:Na~~~~~Ag +△m23 108 85mNa 33.14-16.14=17mNa = 4.6g2 守恒法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等作为依据,寻找诸如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总数绝对值相等;复分解反应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量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几个连续或平行反应前后某种粒子的物质的量相等这些关系作为解题的基本思路。

高中化学常见计算题题型的解题思路探究

高中化学常见计算题题型的解题思路探究

高中化学常见计算题题型的解题思路探究王春雨(安徽省濉溪中学ꎬ安徽淮北235100)摘㊀要:在高中化学解题中ꎬ计算题是常见的题目类型ꎬ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ꎬ作为高中化学教师ꎬ应当引导学生掌握计算题解题方式ꎬ加强学生习题训练ꎬ有效利用计算公式ꎬ提高学生化学计算能力ꎬ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据此ꎬ文章分析了高中化学常见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关键词:计算题ꎻ解题思路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1-0133-03收稿日期:2023-10-05作者简介:王春雨(1992.7-)ꎬ女ꎬ安徽省淮北人ꎬ本科ꎬ中学二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计算题是高中化学常考题型ꎬ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理解所学的深度以及运用所学的灵活度.根据内容可将高中化学计算题分为基于氧化还原反应㊁化学反应热㊁化学平衡㊁电化学等类型.为使学生掌握相关题型解题思路ꎬ应做好经典例题讲解.1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涉及的重要反应类型ꎬ几乎贯穿整个高中化学.解答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问题可不用写出化学方程式ꎬ应用电子守恒㊁原子守恒ꎬ构建方程不难求解出相关参数[1].例1㊀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30.8g的甲酸铜[(HCOO)2Cu]ꎬ生成Cu和Cu2O的混合物A以及混合气体B.若在空气中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甲酸铜则生成CO2㊁H2O以及黑色固体D.其中固体A和D的质量相差2.4g.求:(1)红色固体A中Cu的物质的量ꎻ(2)将混合体气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ꎬ消耗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解析㊀对比两种条件下的加热可知ꎬ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为CuO.根据固体A和固体D的质量差以及铜原子个数守恒ꎬ列出一元二次方程ꎬ分别求出隔绝空气条件下生成物Cu和Cu2O的物质的量.由电子得失守恒ꎬ求出混合气体B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1)设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ꎬyꎬ由铜原子守恒可得:x+2y=0.2①ꎻ由固体A和D的质量相差2.4g可得:0.2molˑ80g/mol-64x-144y=2.4②ꎻ联立①②解得:x=0.1molꎬy=0.05molꎬ即红色固体A中Cu的物质的量为0.1mol.(2)混合气体B为CO2和COꎬ其中CO中C化合价不变ꎬ由(1)以及得失电子守恒可得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2ˑ0.1mol+1ˑ0.05molˑ22=0.15molꎬ由碳原子守恒可得生成CO的物质的量为:30.8g154g/molˑ2-0.15mol=0.25mol.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生成CO2ꎬ由氧原子守恒可得需标准状况331下O2的体积V=12ˑ0.25molˑ22.4L/mol=2.8L.2基于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热是从宏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ꎬ是高中化学各类测试的常考知识.解答基于反应热的计算问题应充分理解反应热的含义ꎬ灵活应用盖斯定律寻找相关参数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2].例2㊀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P2O5和P2O3两种固态氧化物.取3.1g单质磷置于3.2g氧气中充分燃烧至反应物耗尽ꎬ放出热量XkJ.求:(1)生成物的组成ꎻ(2)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kJ/molꎬ1molP和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解析㊀分别计算出单质磷以及O2的物质的量ꎬ根据P和O原子的比例关系分析生成物构成ꎻ根据原子守恒求出生成物的物质的量ꎬ根据燃烧热计算原理计算出结果.(1)3.1g单质磷的物质的量为3.1g31g/mol=0.1molꎬ3.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2g32g/mol=0.1molꎬn(P)ʒn(O)=1ʒ2ꎬ其介于2ʒ5和2ʒ3之间ꎬ因此ꎬ生成物为P2O5和P2O3的混合物.(2)由(1)设生成P2O5和P2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㊁yꎬ由磷原子守恒得:2x+2y=0.1ꎬ由氧原子守恒得:5x+3y=0.2ꎬ解得x=y=0.025mol.由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kJ/molꎬ可得生成0.025mol的P2O3放出热量为(X-0.025Yˑ2)kJꎬ则1molP和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ΔH=-(X-0.025Yˑ2)kJ0.025molˑ2=-(20X-Y)kJ/mol.3基于化学平衡相关的计算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的难点ꎬ相关计算题具有难度大㊁抽象性强特点.解答基于化学平衡相关的计算题既要注重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ꎬ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正确的三段式ꎬ列出正确的方程[3].例3㊀已知可逆反应:2SiHCl3(g) SiCl4(g)+SiH2Cl2(g)ꎬ在323K和343K条件下绘制SiHCl3转化率和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1所示ꎬ求:图1㊀转化率与时间变化关系图(1)343K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以及平衡常数(保留2位小数)ꎻ(2)若反应速率v=v正-v逆=k正x2(SiHCl3)-k逆x(SiCl4) x(SiH2Cl2)ꎬ其中k正㊁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ꎬx为物质的量分数ꎬa处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解析㊀(1)由图可知343K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22%.2SiHCl3(g) SiCl4(g)+SiH2Cl2(g)起始浓度(mol/L)x00变化浓度(mol/L)0.22x0.11x0.11x平衡浓度(mol/L)0.78x0.11x0.11x则平衡常数K=c(SiH2Cl2)ˑc(SiCl4)c2(SiHCl3)=0.11ˑ0.110.782ʈ0.02(2)由v=v正-v逆=k正x2(SiHCl3)-k逆x(SiCl4) x(SiH2Cl2)ꎬ则当平衡时v正=v逆可得k正k逆=x(SiH2Cl2)ˑx(SiCl4)x2(SiHCl3)=K=0.02ꎻ由图可知a点处的转化率为20%ꎬ列出三段式不难求出431x(SiHCl3)=0.8ꎬx(SiCl4)=x(SiH2Cl2)=0.1ꎬ则v正v逆=k正x2(SiHCl3)k逆x(SiCl4) x(SiH2Cl2)=0.02ˑ0.8ˑ0.80.1ˑ0.1ʈ1.3.4基于电化学的计算高中化学电化学部分涉及原电池和电解池两个重要装置.解答基于电化学的计算题应熟悉原电池以及电解池工作原理ꎬ从氧化还原反应视角准确判断电极名称ꎬ各电解物质的放电顺序ꎬ借助电子守恒解答.例4㊀使用如图2所示装置电解200mL一定浓度的CuSO4和NaCl混合溶液ꎬ理论上乙两极得到标况下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ꎬ求:图2㊀混合溶液电解装置图图3㊀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图(1)t1后ꎬ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以及原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忽略溶液体积变化)ꎻ(2)将标准状况下336mL的氧气通入甲装置中ꎬ理论上在铁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解析㊀电池甲的工作原理为2CO+O22CO2ꎬ通入CO的为负极ꎬ通入O2的为正极ꎬ则铁为阴极ꎬ石墨为阳极.由电解质溶液可知ꎬ石墨电极上Cl-先放电ꎬ而后OH-ꎻ铁电极上Cu2+先放电ꎬ而后H+放电.由图3可得到Ⅰ表示铁电极生成气体与时间的关系ꎬⅡ为石墨电极生成气体和时间的关系.(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石墨电极上t1后OH-放电ꎬ电极反应为4OH--4e- O2ʏ+2H2Oꎻt1前Cl-放电ꎬ由图可知生成Cl2224mLꎬ对应的物质的量为n=0.224L22.4L/mol=0.01mol.由Cl原子守恒ꎬ可知n(NaCl)=0.01molꎬc(NaCl)=0.01mol0.2L=0.05mol/L.(2)336mL的氧气物质的量为n(O2)=0.336L22.4L/mol=0.015molꎬ转移电子数为0.015molˑ4=0.06mol.由图3可知t2时生成Cl2224mLꎬ生成O2112mLꎬ对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1molꎬ0.005molꎬ转移电子数0.01molˑ2+0.005molˑ4=0.04molꎬ由0.06mol>0.04mol可知ꎬ生成Cu转移的电子数为0.04molꎬ则n(Cu)=0.02molꎬm(Cu)=0.02molˑ64g/mol=1.28g.5结束语综上所述ꎬ高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较多ꎬ难度不尽相同.为顺利找到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ꎬ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ꎬ教学实践中ꎬ教师应引导学生脚踏实地ꎬ将基础理论㊁原理搞清楚.同时ꎬ依托经典例题讲解给学生带来解题示范ꎬ使其认真揣摩ꎬ总结解题细节以及注意事项ꎬ真正地理解与掌握.参考文献:[1]丁峰.高中化学计算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ꎬ2020(12):91.[2]陆旭.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J].中学化学ꎬ2022(8):3.[3]季彩红.高中化学平衡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ꎬ2020(28):2.[责任编辑:季春阳]531。

高中化学计算题技巧

高中化学计算题技巧

高中化学计算题技巧化学计算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掌握化学计算的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解答问题,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下面我将就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进行详细介绍。

一、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在解化学计算题时,首先需要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平衡反应中物质的物质量守恒,可以根据平衡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建立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平衡方程式的系数,可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量的比例关系。

在计算题中,我们需要根据方程式的平衡进行计算,并且注意单位换算的问题。

二、溶液浓度的计算在溶液的计算中,我们常见的是溶液浓度的计算。

溶液的浓度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多种表示方法。

在解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表示方法,并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计算所需的单位。

在计算浓度时,需要注意溶质的物质量和溶剂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以及摩尔浓度和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计算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需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量关系,进行反应物质的计算。

在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时,需要注意电子的转移,以及电子数和物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平衡氧化还原方程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物质量关系,从而进行计算。

四、气体的计算气体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原理进行计算。

在计算气体的问题时,需要注意气体的物态方程、理想气体的体积比和物质量比的概念。

在解答气体问题时,应根据给定条件计算所求物质的物质量、体积或摩尔数,从而得出最终结果。

五、热化学计算热化学计算是化学计算题中涉及热量变化的内容,需要根据反应的放热、吸热情况,计算反应热量。

在解热化学计算问题时,需要注意热量与物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量的正负关系。

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可以计算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情况,从而解答热化学计算题。

六、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我们通过以下实例进行具体分析:【实例】已知在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硫的氧化数为+6,氢的氧化数为+1,在化学方程式中硫酸和硫酸氢钠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请计算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有的硫酸质量百分数。

高考化学计算题初探

高考化学计算题初探

高考化学计算题初探
近年来,高考化学计算题的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考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究其原因,首先是高校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更加重视,因此必须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其次,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也正在增加。

计算题可以用来衡量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作弊和舞弊行为。

此外,计算题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这对他们将来参与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

在高考中,化学计算题的具体考查形式主要包括计算量的换算、物质的折合、化学方程式的推导、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的化学计算以及化学数据的应用等内容。

这些计算题目包括日常生活中普通的计算,也包括较复杂的计算,如水素发生器的设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

在解决计算题时,学生应该认真研究题目,把握好题目要求,牢记计算过程,注意检查公式和数据。

当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时,学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其次,学生应该熟悉技术性的化学计算,如稀释、容量滴定、氯化钠排汰和溶液等。

最后,学生还要注意常见错误,如错误地使用大写字母、小写字母、特定字符、符号等。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在计算题上的表现,老师应该抓紧安排计算题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另外,学校还应该开设相关的课程,如有关计算机、计算机科学和数学计算等。

以上就是高考化学计算题的初探。

计算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考查形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参加现代科技研究和工程实践。

针对计算题,老师和学校都应发挥重要作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计算题理科科目的学习和复习中不可或缺的,以下是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请考生认真学习。

一、阐明化学计算的基础明确化学计算的根据就是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一些化学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式以及他们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

其中化学概念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因为化学计算是由化学概念的量引申出来的。

化学定律主要是指质量守恒定律,定组成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等。

由于化学计算的要求是把数学运算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概念间的关系,并注意灵活运用基本定律。

二、规范拆卸操作流程1、审题认真检查是充分理解问题含义、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2、把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它是找出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判断量,并用数学方法表示。

3、数学运算过程4.结论与检验就是对计算依据、过程及其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检验,并把数学语言转化成化学语言,做出恰当的回答。

三、解决化学计算问题的技巧:注意一个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并努力寻找聪明的解决方案。

首先,要重视一题多解。

化学计算技能是一种高水平的智能操作技能。

用一题多解来解决化学计算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技能培训过程。

注意一个问题的多解性,要求我们在遇到化学计算问题时,仔细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运用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思维判断,严格进行科学论证,寻找所有符合问题含义的正确解。

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迫使我们运用我们的大脑,拓宽我们的思维,以多种方式思考,并充分理解知识的结构和各种解决方案的内在联系。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化学计算技能水平,还将促进我们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造性的发展。

其次,力求巧解妙算。

巧妙解决问题有两个先决条件。

一是化学计算必须有多种解;另一个是,我们可以在一个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找到最简单、最巧妙的解决方案。

巧妙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对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的目标之一。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的内容就是这些,希望考生可以在2021高考取得满意的成绩。

高考化学计算试题探究

高考化学计算试题探究

2013年高考化学计算试题探究 [转载]2013年全国15份试卷(包括1份大纲卷)中化学计算主要涉及在20分左右,包括上海卷的53分(满分150分)、新课标全国Ⅱ卷35分(满分100分)。

随着新课改下化学计算题型的改变、分值的增加,对高考化学计算试题的研究迫在眉睫。

笔者对今年高考化学计算试题进行分析归纳分类,并且对今后的化学教学以及复习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高考化学计算题型的分类总的来看理综卷中的化学计算尤其是新课程卷中的化学计算题型、分值受到理综题型、分值设置因素等的限制,较传统的化学计算题型以及分值有很大改变。

以往的大题计算逐渐减少,替代的是选择题、填空题的小计算。

传统的无机物的相关计算减少,取代的是实验题、有机题尤其是化学反应原理等综合试题中的计算。

和以往的传统计算相比,这种融入的计算使得化学量计算的综合度、难度加大,从而使得理综试卷中化学得分较低。

下边对今年的化学计算题型进行分析:1.物质的量等化学计量的相关计算(新课标Ⅱ卷9)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OL1.0mo1·L-1的NaAI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A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 AD.I mol的羟基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N A这类考查内容较传统的计算主要出现在选择题,主要融合了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目、化学键数目、电子转移数目等相关知识,综合性、难度较小。

2.电解质溶液的相关计算(1)传统守恒题型的相关计算(广东卷12)50℃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4的醋酸中:c(H+)=4.0molL-1B.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Na+)= c(HCO3-)C.饱和食盐水中:c(Na+)+ c(H+)= c(Cl-)+c(OH-)D.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1.0×10-2molL-1这类题型主要涉及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物料守恒、电子守恒以及PH值等相关计算,题型以及解题方法传统,综合类较小难度较小。

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解题研究

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解题研究

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解题研究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要问同学哪些内容很困难,我想会有很多同学在答出的内容中会包括计算。

那么,是不是计算题真的就很难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只要有方法,勤动脑,多练习,计算题就不成为困难题。

下面老师就根据高中阶段计算题的特点加以分析,希望通过这个分析,为同学们解决计算题提供些许启示。

在化学计算中依据出题特点分成两类:一方程式已知,这是相对而言的,包括:1、反应不熟悉但题干中给出方程式。

这类题就需要适当的设未知数(一般都是求什么设什么),再依据反应中各微粒间的固定比例关系列比例式计算。

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需要先画出双线桥,再进行比例式计算。

【例1】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其反应为:2CuFeS2+O2→Cu2S+2FeS+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CuFeS2仅作还原剂,硫元素被氧化C.每生成1 molCu2S,有4mol硫被氧化D.每转移1.2 mol电子,有0.2 mol硫被氧化分析:先画出双线桥,可知A正确,B错误,C错误。

依据双线桥可知电子和被氧化的硫之比是6:1,故D正确。

答案:AD【练1】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

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生成42.0LN2(标准状况) B.有0.250molKNO3被还原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 D.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练2】三氟化氮(NF3)气体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如下反应:3NF3+5H2O=2NO+HNO3+9HF.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NF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若生成2molHNO3,则转移2mol电子 D.NF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2、题干中没有给出反应方程式,但是发生的反应是已知的,并且一般反应≤2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计算题初探
高考计算题从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上来看,是把理论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运算,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抽象思维,它反映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的一种发展和提高。

计算题在一定程度上还通过数学和有关文字表述,考查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发散性和创造性,也会考查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考查学生是否形成了以静治动、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习理念。

化学计算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试题难点之一。

如何在平时的训练中处理好这部分内容,我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化学计算的特点
㈠内容的综合性
化学计算必须综合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知识模块中的有关知识,但其重点是有关物质组成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十字交叉法
例子:取100克胆矾,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铜溶液?
㈡设问的层次性
较低层次的计算题在设问时偏重于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与直接应用;而综合计算题在设问时着重于概念、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与直接应用。

特别是分析和综合、创新能力的训练与测试。

其中有难度较大的讨论型计算题;也有题中提供新信息,考查学生能力的计算题。

难度较大的习题往往分几个设问。

一般地说前面的小题的思考与解答实际是为后面的小计算题起提示和铺垫作用的。

差量法
㈢条件的隐蔽性
题中的隐蔽条件有多种情况,一是数据参与运算,有的则不参与运算。

有的明示,有的隐含(特别是在所谓无数据的题中)有的则要摊求,也有可能给出虚设的数据,或者给出多个数据,必须经过推算判断之后才能选择使用的情况,不参与运算的数据有的是作为思考的前提或讨论的范围,有的则起迷或的作用。

二是题中隐蔽的条件还往往隐含在化学原理之中,以考查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和整体性。

守恒法
例子:取一定量的硝酸铵和硫酸铵固体混合物,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其中一份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共热,在标准情况下收集到6.72L氨气。

另一份加水完全溶解后,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11.65g白色沉淀。

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所谓隐蔽,就是硝酸根中的氮易被忽略,小心隐井。

㈣解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由于题的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因此由已知到未知往往有多种转变方式与途径。

故解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方式进行剖析求解,还要比较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佳解法。

力求思考问题深刻一些,解决问题灵活一些。

通过一题多解,发展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一题简解,发展思维的变通性;通过一题优解,发展思维的独特性。

电荷守恒法
由定性向定量转变------化学学科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
化学计算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等从定量的角度来设问可以在较高的深度上考查学生对上述相关知识的认识。

同时通过数学的抽象和简洁的文字叙述考查学生的思维逻辑性,灵活性,敏捷性等。

以及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将中学各学科知识形成的网络状况,因此,化学计算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考查,而不是单纯的数字计算的考查。

三、化学计算的方法
在处理化学计算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和分析题意,找到已知条件,明确计算的目的,分析计算的目的和已知条件之间有哪些直接和间接关联,可以用哪些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和化学定律来表达这些关联及它们之间的量变,各种量可以使用的计算单位,然后联系化学的基本的计算方法找出解题的最佳途径。

解题时要注意思维的灵活性、条理性、逻辑性、发散性和格式的规范性,力求做到层次分明,运算正确。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常采用的方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假设法、讨论法、极限法、差量法、估算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拆分法等。

其中重点考查的有关系式法、守恒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限法、估算法等。

另外,一些有机信息计算题往往集分析、计算、推理、迁移、创新于一体,还有较成熟的但尚未被高中教材收入的化学事实,也包括近几年科技的新成就,这些题目知识新,问题的置入与教材基础知识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点高,落点低。

望读者朋友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数学和化学知识具体处理问题。

在逐步掌握该题型的特点和解法的基础上,提高解决这类问题的信心。

总之,高考题型的设置是为测试目标服务的,不同的题型功能不同,要靠我
们集思广益,不断思考和探索,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解题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