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阅读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23年春季学期一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3

部编版2023年春季学期一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3

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音与字教学目标:1.复习全册会写字和会认字的读音,通过对易错字音的整理和巩固,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字音。

2.准确掌握会写字的字形,引导学生抓住字形难点和易混生字的区别之处正确书写生字。

3.准确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能根据不同字音组词。

4.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要求,准确而灵活地运用音和字。

教学重难点:1.准确掌握会写字的字形,引导学生抓住字形难点和易混生字的区别之处正确书写生字。

2.准确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能根据不同字音组词。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要求,准确而灵活地运用音和字。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认读识字表,请家长检查,圈出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音。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兴趣导入语文是一个广阔的大花园,一个个生字就是最娇艳的花儿。

就让我们一起开启复习之旅,走进大花园,欣赏百花吧!二、复习字音1.教师为每个孩子发放一张“字音卡”(卡片上是全册会认字,生字上标注字音),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1)自己逐一认读每个生字,圈出读不准和不会读的字音。

(2)自己借助拼音,反复认读圈出的生字。

(3)小组长整理,将小组同学普遍认读困难的字2.教师对小组长提供的易错字音进行整理,利用电脑打出这些生字,集中出示。

预设:翘舌音——吹纯身晨初善伸潮准追平舌音——村再送做册怎洒嘴藏造踪所岁擦皂澡总三拼音节——窗端挑凉粮专鞭熊遍脸现票瓢掉转甩响易错音——夹因偏幼泡迹柔扔捧坡肉闷整体认读音节——池翅运夜思原玉义萤元轻声音节——呢啦呀吗吧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字音,小老师可以针对大家读不好的字音,反复领读。

4.学生开火车,认读这些生字,针对学生读错的字音,反复练读。

三、巩固字形1.教师将200个要求会写的字分别打印在5张写字卡中,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1)组长从5张写字卡片中任选一张,带领小组同学逐一认读生字。

(2)小组商议:哪一个字的哪一部分容易写错,用红笔圈出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温故知新,巩固学生对第四单元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4.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2.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运用生字词进行语句编排。

2.能够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文《小鸡张嘴》相关教材。

2.黑板、彩色粉笔。

3.小鸡张嘴道具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利用图片或道具展示小鸡张嘴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谈谈小鸡张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动物等。

(二)、学习展开1.给学生提供关于课文中重要生字词的练习,让学生理解这些词的含义并运用在句子中。

2.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复述整个课文。

3.引导学生就故事情节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三)、课文延伸1.小组合作,完成一道有关课文的填词题目,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2.练习书写生字词,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认识和使用这些词。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应该继续加强对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七、布置作业1.背诵本单元生字词。

2.复述本单元课文《小鸡张嘴》。

3.准备下节课的故事剧情表演。

八、板书设计•《小鸡张嘴》复述•生字词:小鸡、张嘴、眼睛、羽毛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识字、识词、识句等基础知识。

2.复习识别字音、行书书写字等技能。

三、教学内容1. 识字识词1.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汉字。

2.复习常见字词的识别与书写。

2. 识句1.复习认读常见词语组成的句子。

2.练习造句,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3. 朗读篇章1.练习朗读教材中的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语文游戏1.设置有趣的语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活动安排第一堂课1.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汉字和词语,让学生默写并做打分互评。

2.练习识别生字和语句表达。

3.朗读课文,订正发音错误。

第二堂课1.安排语文游戏环节,如识字比拼、句子填空等。

2.练习写字,重点训练书写规范和工整。

第三堂课1.针对学生易错的字词进行重点强化训练。

2.听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五、教学效果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及掌握情况。

2.书写水平:学生书写的字体规范程度。

3.朗读表现:学生对课文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六、教学心得通过本次期末复习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复习,相信学生们在期末考试中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时,作为教师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愿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2024年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新版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新版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案新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材第四单元《春天的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春天的故事》,生字词,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本课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

难点:课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与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

2. 学习生字词(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认读、书写。

3. 课文学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讨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个例句,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仿写。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句子,进行仿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2. 作业题目:积累五个关于春天的词语,并造句。

答案:示例词语: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光乍泄。

示例句子:春天来了,春暖花开,我们一家人去公园赏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春天的诗歌、故事,进行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欣赏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有效性4.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生字词的选择:结合课文内容,挑选出学生不易掌握的生字词,进行重点讲解。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巩固一年级下册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升入二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汉语拼音:巩固已学的汉语拼音知识,提高拼读、写字能力。

2. 汉字:复习本学期所学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能力。

3. 词语:复习常用的词语、成语和俗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4. 句子:复习句子的基本结构,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

5. 课内阅读:复习课内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作文:复习作文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步骤1. 拼音复习: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巩固汉语拼音知识。

2. 汉字复习:通过田字格、描红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3. 词语复习:通过卡片、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4. 句子复习:通过造句、情景对话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阅读理解: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作文复习:通过例文、仿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时间。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教学卡片等。

3. 学具:练习本、田字格、铅笔、橡皮等。

八、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2.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4. 定期进行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计划。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以上为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最新修订)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最新修订)

春夏秋冬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作用并欣赏古诗.2.认识生字蛰,芒,暑,处(chǔ chù)等11个生字。

3.阅读语文同步材料《春天的图画》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作用并欣赏古诗。

教学设计:一、引言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化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下二十四节气。

二、导入新课1、师问: 同学们你明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生答:四个(春,夏,秋,冬)2、师问: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3、师小结:二十四节气的来历(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更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4、认识二十四节气春——立春,雨水,惊蛰,春风,清明,谷雨(重点说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三、自由朗读同步阅读教材《小小的希望》、《借书》四、听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五、小结本课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

利用课件与文字的结合,为学生渗透了四个季节代表性的古诗。

描绘出了多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

《姓氏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姓、氏、李、张”等几个生字,认识弓字旁。

2、会写“姓、什、么”等3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姓、氏、李、赵”等几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部首。

2、会写“姓”“什么”3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能拆分、组合的生字卡片。

(教师制作)2、学生预习课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能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姓什么?(抽多个学生回答。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与教案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充分利用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突出复习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查缺补漏、在双基人人过关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注重讲练结合、侧重积累、运用为主,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得到提高。

二、重难点内容识字1.会写200个汉字,掌握它们的笔顺笔画,正确的书写格式。

并且能与相应的汉字组成词语。

2.会认读400个常用的汉字,并且能知道偏旁部首、结构,能连词,能正确连接读音。

3.能了解课文中的汉字规律,激发识字兴趣。

词语1.能辨析教材中出现的近义词、反义词、数量词、重叠词,固定短语ABB/AABB,搭配偏正词组、补充完整偏正词组。

2.理解词语意思,并能正确地造句。

句子1.能把句子补充完整。

2.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3.能读懂句子,理解课文意思。

阅读1.能正确数出段落中一共有几句话。

2.能够准确从文中获取信息,能够正确划出人物或动物说的话。

3.简单掌握几种阅读方法。

写话1.能根据图画上的内容,抓住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怎么样,完整地写一段话,表达情感。

并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复习方法:1.复习拼音:复习音序表,进行背诵、默写,自我对照检查、改错,老师批改,再改错。

特别注意大小写的不同形式,还可以出练习题进行进行填空、连线、送回家等练习。

2.复习“我会写”的生字:让学生找出自己平时容易错的生字,组织比较、评议,进行连词听写,同桌矫正,再老师批改,学生改错后再听写改错的词语。

3.复习“我会读”的生字:采用开火车、找朋友、部首归类、同声母归类、前后鼻音归类、形近区别的方法。

4.复习词语:采用举例引导学生仿说、仿写、填空、连线、归类抄写、扩词的方法。

5.复习句子:采用用词说话、选词填空、补充词语的方法。

6.复习阅读:采用先复习阅读方法,结合练习讲解,先扶后放,拓展练习讲解的方法。

7.复习课文:采用小组相互抽背、老师重点抽查,填空写出相关字词的方法。

一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一年级语文下册所学的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复习(1)认读下册课文,重点复习难点句子。

(2)回顾课文的主要情节和故事。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词语复习(1)复习下册教材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帮助学生掌握词义和用法。

(2)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拼写和造句练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综合能力训练(1)阅读理解:选取下册课文中的篇章,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短文,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复习:回顾课文的内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词语复习:强化学生对重要词语的记忆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写一篇补充故事情节的短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2. 分组合作,开展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课文复习(1)教师出示下册课文,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

对于重点句子,教师逐一解释并引导学生朗读。

(2)针对课文情节,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词语复习(1)教师出示一些下册教材中的重要词语,帮助学生认读并理解词义。

(2)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拼写和造句练习,巩固词汇知识。

3. 综合能力训练(1)阅读理解:教师选择下册课文中的篇章,设计问题,让学生读懂文章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发掘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2)写作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写一篇补充故事情节的短文,展示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堂复习课,通过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和重点句子,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阅读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词语的意思。

(重点)2.能借助文章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

(重点)3.能正确数出段落中一共有几句话。

(重点)4.能在阅读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5.能借助文章中的插图进行阅读。

(难点)6.能简单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难点)课前准备1.准备阅读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在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和家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知识点对应讲解第一课时一、兴趣导入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感受更多的乐趣,不用出门也可以知道外面广阔的世界。

那么,怎样阅读才是有效阅读呢?让我们一起踏上今天的复习之旅吧。

二、阅读专项讲解(一)能联系上下文了解文章中词语的意思。

1.引言: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我们该怎样弄懂它们的意思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2.课件出示句子,指名朗读句子。

元元非常后悔。

(《一分钟》)3.讲解:我们要想理解“后悔”的意思,就可以联系上文。

课文中,元元因为贪睡,晚起了一分钟,结果上学迟到了二十分钟。

元元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不应该贪睡那一分钟,这种感受就叫“后悔”。

4.课件出示“专题训练一”,学生自己完成。

小松鼠找花生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

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小松鼠问鼹鼠:“这么多花啊!它们是什么花呀?”鼹鼠说:“这是花生的花。

到了秋天,会结花生,花生可好吃啦!”小松鼠很高兴,他想:等花结了果,我就把花生摘下来,留着冬天吃。

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小松鼠感到很奇怪,他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1)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一朵朵”的意思是( )。

A.一朵B.两朵C.很多朵“等啊,等啊”的意思是( )。

A.等了一天B.等了十天C.等了很长时间(2)在正确答案的后面画“√”。

“小松鼠感到很奇怪,他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在这句话中,“奇怪”是什么意思?A.小松鼠以为到了秋天就能摘到花生,却连一个花生也没看到,觉得很意外。

() B.小松鼠想把花生摘下来,留到冬天吃。

()C.小松鼠看到花生开花很高兴,着急想吃到花生。

()5.集体交流,教师相机解析。

(1)联系下文,小松鼠问鼹鼠:“这么多花啊!它们是什么花呀?”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知道“一朵朵”是很多朵的意思。

联系上文,“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就能知道“等啊,等啊”是说小松鼠天天去看花生,等的时间很长。

(2)首先到文中找出这句话,再读一读这句话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就能知道小松鼠很想得到花生,他认为秋天一到就能摘到花生了,可是他来到花生地的时候,却一个花生也没看到,心里感觉很意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二)能借助文章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

1.过渡:我们可以借助文章内容读懂词语的意思,也能借助文章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

2.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由朗读句子。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吃水不忘挖井人》)3.集体交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教师相机讲解:要想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困难,是毛主席带领大家挖了井,解决了乡亲们的困难。

因此,乡亲们感谢毛主席,把毛主席对乡亲们的关心牢牢记在心里,时时刻刻想念毛主席。

5.课件出示“专题训练二”,学生自由朗读小文章完成练习。

圆圆的东西天快要黑下来的时候,公鸡遇到了猫头鹰。

它们之间发生了争论。

公鸡说:“天上那个圆圆的发亮的东西一出来,天气就暖和多了!”猫头鹰说:“谁说的!那个圆圆的发亮的东西一出来,我的全身就冷丝丝的!”公鸡说:“暖暖的!”猫头鹰说:“冷冷的!”它们争论了好长时间,也没有什么结果。

6.讨论:猫头鹰说:“谁说的!那个圆圆的发亮的东西一出来,我的全身就冷丝丝的!”猫头鹰说的那个圆圆的发亮的东西是什么呢?7.集体交流,教师相机解析:为什么猫头鹰认为那圆圆的发亮的东西冷丝丝的呢?读一读第一句话就能知道,天快要黑下来的时候猫头鹰才出来活动,因此它看到的圆圆的发亮的东西是在晚上出现的,就是月亮。

(三)能正确数出段落中一共有几句话。

1.过渡:读懂了词语和句子,还要读懂段落。

2.交流:怎么数出段落中一共有几句话呢?把你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3.小结:确定一段话中有几句话,应以句末停顿的标点为依据。

能够表示完整一句话的标点符号通常有三种——句号、问号、感叹号。

4.小组活动:从本册书中选择几个喜欢的段落,分别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再把自己数的结果告诉小组同伴。

5.拓展:随着年级的增加,我们还会知道省略号出现在句子末尾的时候,也能表示一句话。

三、布置作业1.和家人一起展开课外阅读,把今天老师讲过的阅读方法推荐给家人。

2.完成右侧习题一、二、三。

知识点对应练习一、阅读训练一。

小兔的树小兔在门前种了一棵树。

春天的树上,冒出嫩嫩的芽瓣。

小兔来到树下,摘下嫩嫩的芽,把它寄给小青蛙,小青蛙心想:“春天来了!”夏天的树上,挂满肥肥的叶片。

小兔来到树下,摘下肥肥的叶片,把它扎成风筝,放飞到天上。

小伙伴看见了,都高兴地说:“夏天到了!”秋天的树上,挂上红红的灯笼。

小兔来到树下,摘下红红的果子,把它堆满篮子,送给病床上的熊伯伯。

熊伯伯闻到了香味,开心地说:“秋天来了!”冬天的树上,穿上雪白雪白的衬衫。

小兔来到树下,摇一摇树枝,空中便飞起白蝴蝶。

啊,世界上的一切都知道了!冬天来了!小兔的小树,是四季到来的信号!1.读一读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再填一填。

(1)秋天的树上,挂上红红的灯笼。

“灯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兔来到树下,摇一摇树枝,空中便飞起白蝴蝶。

“白蝴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小兔的小树,为什么是四季到来的信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春天来了,小树就会长出嫩芽。

②夏天来了,小树就会挂满肥肥的叶片。

③秋天来了,小树就会结出红红的果子。

④冬天来了,小树就会穿上雪白的衬衫。

二、阅读训练二。

画鸡蛋达·芬奇是个著名的画家。

全世界的人都欣赏他的画,都知道他是一个绘画大师。

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先让达·芬奇画鸡蛋,画了一个又让他画一个。

达·芬奇画得不耐烦了,就问老师:“老师,您天天让我画鸡蛋,这不是太简单了吗?”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

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都不一样。

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专心地画鸡蛋。

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画了许多形状不同的鸡蛋。

达·芬奇因为刻苦训练,所以越画越好,无论他画什么,都画得很像。

1.读句子,想一想加点的词语还能换成哪一个词语。

(1) 达·芬奇是个著名的画家。

()(2)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专心地画鸡蛋。

()2.从哪句话能看出“达·芬奇画得不耐烦了”?()A.老师,您天天让我画鸡蛋,这不是太简单了吗?B.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C.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

3.联系故事内容,表达正确的画“√”,表达错误的画“×”。

(1)达·芬奇画画不认真,所以老师罚他画鸡蛋。

()(2)老师要训练达·芬奇的眼力,因为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

()(3)因为达·芬奇刻苦训练,所以他才能成为著名的画家。

()三、阅读训练三。

露珠天亮了,鸟儿醒了,叽叽喳喳地唱着:“露珠,晶晶亮。

好像小珍珠,挂在小草上。

”太阳听见了,说:“露珠是什么样的?让我看看。

”太阳睁大眼睛对着小草使劲儿看,可是什么也没看见。

太阳呆住了,“咦,露珠呢?哪儿去了?”1.小鸟唱了一首什么歌?用横线画出来。

小鸟的歌中有()这句歌词。

2.“太阳睁大眼睛对着小草使劲儿看,可是什么也没看见。

”这是第2自然段的第()句话。

3.“太阳呆住了”中的“呆住”的意思是()。

A.太阳找不到露珠了B.太阳没有力气了C.太阳困了,没有精神了4.露珠为什么不见了,是因为()。

A.太阳出来了B.露珠掉在地上了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三种阅读方法,大家还记得吗?今天,老师又在“阅读锦囊”中找到了三种新的阅读方法,我们一起来一睹为快吧!二、阅读专项讲解(一)能在阅读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1.引言:句子或段落中不仅有文字,还会有标点符号。

尤其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出现的频率最高。

2.课件出示课文片段,引导学生朗读片段,并加上合适的标点。

(1)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2)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呀3.集体交流,教师相机讲解:给句子或段落加标点时一定要多读一读句子或段落。

如果一句话还没说完,完整的意思还没表达清楚,就用逗号;如果一句话已经说完,意思表达清楚了,而且表示肯定的意思,就用句号。

当一个句子表达疑问的意思时,就用问号。

当一个句子表达的感情强烈的时候,就用感叹号。

4.课件中补充答案,引导学生体会标点蕴含的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2)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呀!(二)能借助文章中的插图阅读。

1.引言:文章中的插图能通过画面清楚地表达故事情节,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内容。

而且,我们在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有时,这些问题的答案会藏在图画中。

怎样借助插图来阅读呢?老师为你支几招。

2.讲解第一招:先读全文,再到画面中找到与文章对应的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小壁虎借尾巴》,然后观察画面,借助画面说一说,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

(2)小结:读完全文后再看一看插图,就能清楚地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3.讲解第二招:观察图画最精彩之处,再到文章中读一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1)组织学生观察《小壁虎借尾巴》第5幅插图并让学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再读一读第6自然段,让学生说说又有什么体会。

(2)小结:插图中,小壁虎满脸愁容,可怜巴巴地趴在石头上。

再读一读第6自然段,就能真切地体会到小壁虎因借不到尾巴的难过之情了。

4.讲解第三招:带着读文章时产生的问题再次观察图画,寻找答案。

例如:《小壁虎借尾巴》最后一个自然段——“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得叫了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小壁虎怎么一下子就长出新尾巴了呢?观察几幅插图就会发现,小壁虎的尾巴不是一下子长出来的,而是在借尾巴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长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