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合集下载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一、种子与苗木(一)种子(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1988);(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1988)。

(二)苗木(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2010);(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2009代替DB/450000B6101—1993)(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2009)(9)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45/T 625—2009);(10)香樟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LY/T 1729-2008 );(11)扁桃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DB45/T 624—2009);(12)《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001年);(13)《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 2004)。

林业资源利用规范

林业资源利用规范

林业资源利用规范林业资源是指森林及其相关植被、土壤、水体等自然资源。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迫切的需求。

为了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确保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各行业应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林业资源利用的规范。

一、生态保护规范生态保护是林业资源利用的首要任务。

当人们需要从森林中获取资源时,必须确保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

为实现这一目标,规范应包括:1. 生态环境评估:在进行林业资源利用前,应进行全面和准确的生态环境评估。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确定潜在的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 采伐限额:制定可持续采伐限额,限制每个地区可采伐的林木数量。

这有助于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并保持森林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森林防火措施: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管理制度,包括清理林地、设立火线和防火带、设置监测设施等。

这将减少火灾对林木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可持续经营规范林业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可持续经营的原则,以确保资源的可再生性和长期利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范应包括:1. 森林经营计划:每个经营单位都应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计划,包括林木的种植、采伐和更新等。

这有助于保持林木资源的充足性,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林木种植技术:推广先进的林木种植技术,包括选育高产经济树种、合理施肥和灌溉等。

这将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增加资源的产量。

3. 森林病虫害防治: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机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这将减少病虫害对林木的破坏,增加资源的利用率。

三、资源回收与利用规范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林业资源,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各行业应遵循资源回收和利用的规范。

规范应包括:1. 木材加工废弃物利用:对于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采取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措施。

例如,将废弃木材用于能源生产或制成木质制品。

2. 林木剩余物利用:对于采伐过程中产生的林木剩余物,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鼓励其作为生物质能源或原料进行利用。

林木种植标准

林木种植标准

林木种植标准一、引言林木种植是指为了培育和管理经济和环境价值的树木而进行的种植活动。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用、培育、管理和利用林木资源,可以实现对土壤、水源、生物多样性和气候的保护与改善。

为了确保林木种植活动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各行业规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与规程。

本文将围绕林木种植的标准展开阐述,以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二、土壤准备1. 土壤选择与检测在进行林木种植前,应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确保土壤质量良好。

同时,应进行土壤的理化性质检测,包括土壤酸碱度、含水量、养分含量等指标。

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和养分调整,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2. 土壤消毒为了防止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菌种传播并影响林木健康,应进行土壤消毒。

消毒方法可以采用热水、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等,具体选择方法时需考虑土壤类型、病害类型和环境安全等因素。

三、种苗准备1. 种苗选择在进行林木种植时,应选择符合标准的种苗。

种苗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生物学特性、耐逆性、生长率和经济价值等因素。

同时,要确保种苗来源合法,具有相应的种子、苗木质量证明和检验合格证明。

2. 种苗储存和管理种苗在储存和管理过程中容易受到病害和虫害的侵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保持种苗的运输、储存和管理环境干净、通风、避光,避免热湿环境和长时间存放等不良影响。

四、苗圃管理1. 苗圃建设为了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和苗木的出圃率,应建设符合标准的苗圃。

苗圃的选择应考虑土壤肥力、水源供应、地形条件和气候环境等因素。

苗圃土壤肥力要求高,配备完善的水利设施,并进行合理的排水处理。

2. 苗圃管理苗圃管理包括日常管理与防治措施两个方面。

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浇水、施肥、喷药、修剪和除草等工作。

防治措施包括病虫害防治、苗木调控和防风防雹等。

同时,应定期对苗圃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五、林木种植1. 种植技术林木种植技术是保证林木生长发育的关键。

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确定良好的种植窝位和合理的栽植深度。

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团体标准

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团体标准

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团体标准
一、林业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林业工程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适用于林业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

二、林业工程设计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工程设计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要求设计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林业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三、林业工程施工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林业工程施工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四、林业工程验收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工程验收的程序、方法和标准。

要求验收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对林业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五、林业工程安全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工程安全管理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六、林业工程环保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工程环保管理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加强环保管理,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七、林业工程经济评价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工程经济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要求对林业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八、林业工程管理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工程管理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

同时,要求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一、种子与苗木(一)种子( 1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2772 — 1999 );( 2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7908 — 1999 );( 3 )林木种子贮藏( GB/T10016 — 1988 );( 4 )林木良种审定规范( GB/T14071 — 1993 );( 5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 —1993 );(6 )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 — 1993 );( 7 )林木引种( GB/T 14175 — 1993 );( 8 )林木采种技术( GB/T 16619 — 1996 );( 9 )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 GB/T 16620 — 1996 );( 10 )母树林营建技术( GB/T 16621 — 1996 );( 11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 LY/T 1304 — 1999 );( 12 )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 LY/T 1343 — 1999 );(13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 —1999 );(14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 —1999 );(15 )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T8822.2 —1988 );(二)苗木( 1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6000 — 1999 );( 2 )育苗技术规程( GB/T 6001 — 1985 );( 3 )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 LY J128 — 1992 );( 4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000— 1991);( 5 )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 LY/T 1185 — 1996 );( 6 )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LY/T 1882 —);( 7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二、森林培育技术(一)生态公益林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1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GB/T 18337.1 —);( 2 )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 18337.2 —);( 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 18337.3 —);( 4 )生态公益林建设检查验收规程(GB/T 18337.4 —);( 5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GB/T 21141 —);( 6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GB/T 24255 —);( 7 )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规则( GB/T 23231 —);(8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GB/T 23233 —);(9 )退耕还林工程质量评估指标与方法(GB/T 23235 —);(10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评价技术规程(LY/T 1818 —);( 11 )人工造林质量评价与指标( LY/T 1844 —);( 12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 1606 —);(1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 1626 —);(14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数据管理规范(LY/T 1872 —);( 15)森林生态站数字化建设技术规范( LY/T 1873 —);(16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T/Y 1687 —);( 17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LY/T 1721 ─);( 18)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1690- )。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20161223】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20161223】

一、种子与苗木(一)种子(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T8822.2—1988);(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T8822.6—1988)。

(二)苗木(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2010);(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628.1—2009代替DB/450000B6101—1993)(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2—2009)(9)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45/T 625—2009);(10)香樟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LY/T 1729-2008 );(11)扁桃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DB45/T 624—2009);(12)《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001年);(13)《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 2004)。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202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202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2023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造林作业设计规程旨在规范和指导造林作业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造林工作,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造林作业设计规程也在不断完善与更新。

本文将对2023年的造林作业设计规程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一、【前言】二、【总则】1.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造林作业项目,包括国有林场、国家级公益林项目、生态修复工程等。

2. 造林作业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细施工、精准监测的原则,力求实现造林效果的最大化。

3. 造林作业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造林过程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4. 本规程所述造林作业包括土地准备、苗木选育、造林技术、管理维护等环节,涉及的人员包括造林工程师、技术员、监测员等。

三、【造林设计】1. 土地准备阶段(1)根据土地类型和地形特点,确定合理的造林范围和布局方案,避免因土地质量不佳或地势过陡等原因导致造林失败。

(2)进行土地改良和水土保持工作,确保土壤肥力和水源充足,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2. 苗木选育阶段(1)根据造林地区的气候、土壤、植被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病虫害抗性好的苗木种类。

(2)进行苗木育苗和培育工作,确保苗木的生长情况良好,达到植株形态规整、根系发达等标准。

3. 造林技术阶段(1)选择适宜的造林季节和时间,避免恶劣气候对造林效果的影响。

(2)采用适宜的造林方法和技术,包括直播、插秧、栽植等,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4. 管理维护阶段(1)建立健全的造林管理制度,包括人员配备、管理程序、巡查频率等方面,保障造林作业的顺利进行。

(2)定期进行苗木的修剪、施肥、灌溉等管理工作,提高苗木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

四、【重点内容】1. 精准监测(1)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包括定期监测、动态监测等,及时准确地掌握造林效果和苗木生长情况。

林业服务业的工作标准与指南

林业服务业的工作标准与指南

林业服务业的工作标准与指南在现代社会中,林业服务业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其工作标准与指南对于确保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森林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林业服务业的工作标准与指南,以帮助该行业从业人员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一、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林业服务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林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他们必须熟悉各类树木的生长特点、生态环境的要求,以及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其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林地管理能力,包括定期巡视、林木修剪、疏伐和造林等技术。

此外,他们还应了解林地保护和恢复等方面的知识,以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安全与环境保护林业服务业的工作往往涉及到高空作业、锯木操作等危险环境下的工作。

因此,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必要的培训。

此外,他们还需关注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采伐和非法砍伐等行为,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服务质量与客户关系作为林业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准确理解客户的需求。

同时,他们应积极主动地为客户提供专业建议,帮助客户实现预期的效果。

此外,及时反馈客户的反馈,并及时解决问题,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四、工作流程的规范与标准化为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林业服务业应建立统一的工作流程,形成明确的标准化操作程序。

从初步勘察到工程设计、施工实施以及后期维护,各个环节都需要有明确的标准要求。

此外,还应建立相关的监控机制,对工作流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五、持续学习与创新能力随着科技和理论的不断发展,林业服务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他们应不断关注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此外,他们还应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林业服务业的工作标准与指南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一、种子与苗木(一)种子( 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2772—1999);( 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7908—1999);( 3)林木种子贮藏( GB/T10016—1988);( 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 GB/T14071—1993);(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 GB/T 14072—1993);(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 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 GB/T 14175—1993);( 8)林木采种技术( GB/T 16619—1996);( 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 GB/T 16620—1996);( 10)母树林营建技术( GB/T 16621—1996);( 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 ( 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 LY/T 1343 —1999);(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 LY/T 1344 —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 LY/T 1345 —1999);( 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 GB/—1988);( 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 GB/—1988)。

(二)苗木( 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6000—1999);( 2)育苗技术规程( GB/T 6001—1985);(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 LY J128—1992);(4)容器育苗技术( LY/T 1000 —1991);(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 LY/T 1185 —1996);(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LY/T 1882 —2010);(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 DB45/T —2009 代替DB/450000B6101—1993)(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2009)(9)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DB45/T 625—2009);( 10)香樟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 LY/T 1729-2008 );(11)扁桃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DB45/T 624—2009);(12)《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 (国家林业局2001 年);(13)《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 》(国家林业局2004 )。

二、森林培育技术(一)生态公益林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GB/T —2001);( 2)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 GB/T —2001);(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 —2001);( 4)生态公益林建设检查验收规程( GB/T —2008);( 5)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GB/T 21141—2007);( 6)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GB/T 24255—2009);(7)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LY/T 1840 —2009);( 8)石漠化治理造林技术规程( DB45/T 626—2009);( 9)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规则( GB/T 23231—2009); ( 10)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 GB/T 23233—2009);( 11)退耕还林工程质量评估指标与方法( GB/T 23235—2009);(1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评价技术规程( LY/T 1818 —2009);(13)人工造林质量评价与指标( LY/T 1844 —2009);(14)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 1606 —2003);(15)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 LY/T 1626 —2005);(16)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数据管理规范( LY/T 1872 —2010);(17)森林生态站数字化建设技术规范( LY/T 1873 —2010);(18)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T/Y 1687 —2007);(19)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 —2008);(20)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1690-2007)。

(二)造林经营( 1 )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162-2005 替代GB/T 15162—1994);( 2)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163-2004 替代GB/T 15163 —1994);( 3)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2006 替代GB/T 15776—1995);(4)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2009 替代GB/T 15781—1995);(5)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 —2003);(6)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GB/T 15783—1995);(7)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646 —2005);(8)南方集体林区采伐更新调查设计规范(LY/T 1526 —1999);(9)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LY/T 1556 —2000);(10)国有林区营造林检查验收规则(LY/T 1571 —2000);(11)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LY/T 1646 —2005);(12)中国热带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LY/T 1875 —2010);(13)中国西南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LY/T 1877 —2010);(14)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试行)(LY 5141 —1999);(15)中国森林认证森林经营(LY/T 1714 —2007);(16)中国森林认证(LY/T 1715 —2007);(17)森林经营认证审核导则(LY/T 1878 —2010);(18)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规程(LY/T 1836 —2009)。

(三)用材林(1)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 15782—2009 替代GB/T 15782—1995 集约经营用材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规程);(2)速生丰产用材林检验方法(LY/T 1078 —1992);(3)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导则(LY/T 1647 —2005 );(4)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LY/T 1706 —2007)(5)杉木速生丰产林(LY/T 1384 —1999);(6)马尾松速生丰产林(LY/T 1496 —2009);(7)湿地松速生丰产用材林(LY/T 1528 —1999);(8)桉树速生丰产林生产技术规程(LY/T 1775 —2008);(9)桉树纸浆原料林造林技术规程(LY/T 1731 —2008);(10)毛竹林丰产技术(LY/T 1059 —1992);(11)纸浆用竹林生产技术规程(LY/T 1791 —2008);(12)火炬松速生丰产林(LY/T 1824 —2009);(13)南洋楹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技术规程(LY/T 1864 —2009);(14)低产用材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 1560 —1999);( 15)短轮伐期和速生丰产用材林采伐作业规程 ( LY/T 1724—2008 );(16)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规程(DB45/T xxxx — xxxx 代替桂Q/LY 7 —1990)( 17)毛竹丰产林栽培技术规程( DB 45/T xxxx—xxxx)(18)红锥丰产林栽培技术规程( DB45/T 6 1 9 —2009)(19)任豆栽培技术规程( DB45/T 620—2009)( 20)吊丝竹栽培技术规程( DB45/T 622—2009)(四)经济林与生物质能源林(1)柿树优质丰产技术( LY/T 1081 —1993 );(2)山楂丰产技术( LY/T 1122—1993 );(3)油桐栽培技术规程(LY/T 1327—2006 替代LY/T 1327—1999 );(4)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LY/T 1328-2006 替代LY/T 1328—1999 );(5)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 LY/T 1329—1999);(6)板栗丰产林( LY/T 1337—1999 );( 7)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LY/T 1557 —2000 );(8)杜仲丰产技术( LY/T 1561 —1999 );(9)八角栽培技术规程( LY/T 1776—2008);(9)光皮树培育技术规程( LY/T 1837 —2009);(10)光皮树果实制油技术规程( LY/T 1838—2009);( 11)地理标志产品广西八角( DB xx /T xxxx—xxxx) ; ( 12)地理标志产品广西肉桂( DB xx /T xxxx—xxxx) ;(13)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B45/T472—2007代替桂Q/LY11—1988); ( 14)肉桂栽培技术规程( DB45/T xxxx—xxxx) ;(15)三年桐丰产技术规程( DB45/T 621—2009)。

三、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GB/T 20399—2006);(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 GB/T 20416—2006);(3)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 LY/T1685-2007);(4)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类型划分( LY/T 1725—2008);(5)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 LY/T 1726—2008);(6)湿地分类( GB/T 24708—2009);(7)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 1707 —2007);(8)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 LY/T1708-2007 );(9)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 LY/T 1754 —2008);(10)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LY/T 1755 —2008);(11)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 LY/T 1764 —2008);(12)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LY/T 1813 —2009);(13)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 LY/T 1814 —2009);(14)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小区技术规程( LY/T 1819 —2009);(15)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LY/T 1820 —2009);(1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 LY/T 1863 —2009)。

四、森林保护( 1)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程( GB/T 23476—2009); ( 2)松材线虫普查监测技术规程( GB/T 23478—2009);(3)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 LY/T 1123 —1993);(4)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GB/T 23617—2009 );(5)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报告、公布和解除程序(GB/T 23618—2009); ( 6)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指南GB/T21658-2008);7) 林业植物产地检疫技术规程( LY/T 1829 —2009);8) 红脂大小蠹检疫技术规程( LY/T 1830 —2009);9) 黄脊竹蝗防治技术规程( LY/T 1628 —2005);10) 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 LY/T 1063—2008);11) 森林火灾扑救技术规程( LY/T 1679—2006);12) 中国森林火灾代码( LY/T 1679—2006);13) 森林火灾成因和森林资源损失调查方法( LY/T 1846 —2009) 五、花卉及园林绿化1 部分:鲜切花( GB/T —2000);2部分:盆花( GB/T —2000);3部分:盆栽观叶植物( GB/T —2000); 4部分:花卉种子( GB/T —2000);1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 2)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3)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5)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 5部分:花卉种苗( GB/T —2000); (6)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 6部分:花卉种球( GB/T —2000); (7)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 7部分:草坪( GB/T —2000); ( 8)主要切花产品包装、运输、贮藏( GB/T 23897—2009); ( 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T 18005—1999); ( 10)城市绿地草坪建植与管理技术规程第 1 部分:城市绿地草坪建 植技术规程( GB/T — 2004 );( 11)城市绿地草坪建植与管理技术规程第 2 部分:城市绿地草坪管 理技术规程( GB/T — 2004 );(12)花卉名称( LY/T 1576 —2000);(13)花卉术语( LY/T 1589 —2000);(14)古树名木代码与条码( LY/T 1664 —2006 );(15)主要观赏植物商品名称规范( LY/T 1916 —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