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复习三情节题

合集下载

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



有辱自己人格,因此他用生命捍卫了人格的尊严。
1、概况故事情节
一、 情节题
2、分析情节作用
分析情节作用:

内容上: 1、人物。(表现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2、环境。(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3、主旨。(突出、丰富、升华主旨)
结构上: 1、设置悬念。 2、照应题目或前文。 3、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推动情节发展。 5、丰富故事情节。





பைடு நூலகம்
3、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请 简要分析。(4分) 第一处,表现出会明提及过去时的自豪,同时也有眼下的 无聊, 第二处,表现出会明安于现状的情形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 的喜爱。

4、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1、对眼下平静生活的满足, 2、对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的高兴, 3、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③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 若相对比。

小题3: 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 ?你怎样看待文中
所涉及的风度和尊严?
(1)作者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将其简单化 ;贬 斥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但并未将其脸谱化,也暗示了 霍夫曼人格的复杂性。



题4: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 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题4:(1)贝尔蒂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他善待俘虏既是对国 际公约的遵守,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2)贝尔蒂应该救迈尔。在贝尔蒂看来,让迈尔替自己去死

(1)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羞愧 和敬畏。 (2)表现了霍夫曼复杂的人性。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复习“情节结构”题的三种考法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复习“情节结构”题的三种考法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复习:“情节结构”题的三种考法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三种题型。

考法一:梳理情节结构题点·必备知识小说情节一般由线索贯穿,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外国小说常常以心理意识的演进为顺序展开。

2 小说的线索安排备考·关键能力2 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情节梳理的三种思路3 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概括情节要言简意赅。

情节的核心要素为“人物+行为”,一般采用“谁干什么”“谁怎么样”的形式概括情节。

概括时不要遗漏要点,一定要概括全面。

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答题模式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答题模式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答题模式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典题·满分解构例题(2018·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

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高三一轮复习小说情节专题复习PPT精品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小说情节专题复习PPT精品课件

(2)令人感伤的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欢喜的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能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 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容易 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 追求。
2018年全国三卷《微纪元》:分析先行者心理变化过程
着陆前,心情复杂纠结;着陆后,濒临崩溃;意识到画面并非虚拟, 重燃希望。
◎答题模板 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在……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8.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用情去触摸 ,你终 会感受 到生命 的鲜活 ,人性 的光辉 ,智慧 的温暖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能准确 、有感 情的朗 读诗歌 ,领会 丰富的 内涵, 体会诗 作蕴涵 的思想 感情。

4.开篇写 湘君眺 望洞庭 ,盼望 湘夫人 飘然而 降,却 始终不 见,因 而心中 充满愁 思。续 写沅湘 秋景, 秋风扬 波拂叶 ,画面 壮阔而 凄清。

5.以景物 衬托情 思,以 幻境刻 画心理 ,尤其 动人。 凄清、 冷落的 景色, 衬托出 人物的 惆怅、 幽怨之 情,并 为全诗 定下了 哀怨不 已的感 情基调 。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 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 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高考小说情节技巧练习题

高考小说情节技巧练习题

高考小说情节技巧练习题一、情节概括类1. 请简要概括《红楼梦》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的故事情节。

2.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过程。

3. 请概括《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主要情节。

4. 请简要介绍《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二、情节分析类1. 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为实现买车梦想而付出的努力及其结果。

2. 请分析《家》中觉慧与鸣凤的爱情悲剧原因。

3. 分析《围城》中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

4. 请分析《边城》中翠翠与傩送、天保之间的爱情关系。

三、情节技巧类1. 请分析《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节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

2. 请分析《三国演义》中“空城计”一节中,诸葛亮是如何运用心理战术的。

3. 请分析《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一节中,吴用等人是如何巧妙地实施计划的。

4. 请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一节中,作者如何塑造孙悟空的形象。

四、情节拓展类1. 请以《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例,设想一个情节,展现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 请以《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为例,编写一个关于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情节。

3. 请以《水浒传》中宋江和晁盖为例,创作一个关于他们义释晁盖的情节。

4. 请以《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为例,编写一个关于他们师徒情深的情节。

五、情节创新类1. 请以《红楼梦》中的角色为素材,创作一个现代版的小说情节。

2. 请以《三国演义》中的角色为素材,编写一个穿越时空的故事情节。

3. 请以《水浒传》中的角色为素材,创作一个武侠小说情节。

4. 请以《西游记》中的角色为素材,编写一个科幻小说情节。

六、情节推理类1. 根据《红楼梦》中“贾琏偷娶尤二姐”的情节,推测王熙凤发现真相后可能采取的行动。

2. 在《三国演义》中,假设曹操没有采纳许攸的建议攻打乌巢,推测官渡之战的另一种结局。

3. 如果《水浒传》中林冲没有加入梁山,推测他的命运会有何不同。

小说情节------之情节概括梳理题

小说情节------之情节概括梳理题

[典例1]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微纪元(节选)
刘慈欣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 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 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 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气温在 摄氏零下40度左右。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是刚凝结了两 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 壤很难见到。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 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 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
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 考查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梳理。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 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和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 变化、情感变化等)两种。
情节概括题“4 妙招”(记忆)
品手法 分类
线索
——线索设置: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为了备考高考语文,阅读小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复习环节,而分析小说情节则是其中的重点。

掌握了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还能够提高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

一、情节的含义与重要性情节是小说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精神活动与事件的总和。

小说情节是对毕生经历和成果的高度浓缩,它能够传达出作者的深刻思想,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因此,分析小说情节是读懂和领悟小说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1.了解小说的整体结构在分析小说情节前,要首先了解整个小说的结构,包括小说的主题、情节线、名字、人物等。

了解整个小说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情节,理解小说的故事脉络。

2.把握小说的关键事件小说中的事件可以分为主线和次线,而主线的发展就是小说的情节发展。

因此,要把握小说中的关键事件,理解事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事件背后反映的作者思想。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情节的铺陈往往是由人物行为所推动的。

因此,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进而分析情节的发展。

4.体会小说的情感倾向情感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在分析小说情节时,要体会小说的情感倾向,理解小说所表达的情感要素,从中分析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三、情节分析练习题及答案1.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极其坎坷,同时,故事情节也充满着阴暗的色彩。

请问,这个小说的情节由哪些元素构成?答案:这个小说的情节由祥子的悲惨命运、社会不公、人性的扭曲、毒瘤般的环境等元素构成。

2.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相识之初,他们对彼此都有很大的偏见,而经过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们的关系得到了转变。

请问,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有哪些变化?答案: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伊丽莎白变得更加成熟,思想更加开放,胆识更加豁达,而达西则表现出更多对爱情的态度和情感,逐渐摆脱了高傲自大的心态。

高考常考查三种题型:情节梳理、情节手法、情节作用。

高考常考查三种题型:情节梳理、情节手法、情节作用。

高考常考查三种题型:情节梳理、情节手法、情节作用。

突破点一:情节梳理[设问方式]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某一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④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答题模板]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典例(2013重庆,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

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

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

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

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小说三要素答题总结mm

小说三要素答题总结mm

小说三要素——1.故事情节一、分析情节作用1、如何解答小说中不同阶段情节的作用?小说XX段写了XX内容,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题模板:①XXX情节(描写、记叙)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提供线索、设置伏笔悬念等),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②表现了XXX的思想品质(心理),有助于塑造XXX的形象。

③揭示了XXX,有利于表现XXX的主题。

2、如何分析小说中的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答题角度:(1)营造某种氛围,推动情节发展。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多次写到“风雪”(2)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爱好、追求,烘托人物心情和心理。

如《祝福》反复写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掉的故事。

(3)暗示、深化主题,影射象征。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反复写别里科夫的“套子”(4)突出时代气氛,展示地方特色,或引起读者关注。

二、分析小说的标题、开头、中间情节及结尾的作用1、小说标题的作用①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往往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②以物件(物象)为题,往往具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揭示主题,寄托作者情感等作用。

③以形象特征为题,具有铺展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等作用。

小说线索的作用:①从情节角度,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从人物形象角度,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

③从主题角度,使主题更加丰富。

2、小说开头常见作用及方式①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②情节:为情节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故事的结局。

③人物: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④主题:开篇点题。

⑤读者: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小说中间(情节)的作用在情节上:推动情节发展,形成高潮、转折;形成照应或埋下伏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能使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显示出构思的精巧。

在人物上: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强化人物情感。

在主题上:揭示小说的主题,深化文章主旨,反应某种社会现实4、小说结尾常见作用:在情节(结构)上:总结上文;照应前文(标题);戛然而止;使情节更完整;欧·亨利式结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旨”题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 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 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007年湖北卷) 4.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 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 ①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纯朴、纯朴、灵性。 ②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 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
(2010陕西)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 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 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②讽刺 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 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 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2010山东)19.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 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
(2007年湖北卷) 3.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 举例分析。 ①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 的“稠”,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用 这一方言词,使得语言生动富有地方生活气息。 ②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于心理。比如,“村里那么 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句话体现了 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 ③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含蓄俏皮,富有情趣。
2011浙江卷 第九车厢 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
• 第三人称叙述
• 1.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 的局限,较为自由的展现事件过程、人物 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性。 • 2.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 客观性。
《没有名字的东西》
• (3)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6分) ) • ①“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以“我”来展 现主人公的形像。 • ②“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我”的 情感态度揭示了作品主题。 • ③第一人称“我”的使用,拉近了读者与 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 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 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 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注意几种结尾的作用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 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 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 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如《柳毅 传》。
(2009年安徽)《董师傅游湖》13、董师傅每晚到湖边 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 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全品88页 (2010年山东卷)20. 第二段开头对刘四 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4分)
• 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 爷的虎相。 • 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 “虎妞”和祥子。 • 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 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句子赏析或段落赏析,思考如下角度。
语言风格:朴素平实(乡村题材)、华丽、冷峻、 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古诗词运用)、 清丽、幽默、夸张、含蓄隽永等
修辞或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同诗 歌鉴赏) 炼字:动词、形容词、色彩词
句式:长短句交错有层次感;整句(排比句、对偶 句)句式整齐优美,有气势。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①以“洗澡”作为全文的 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②用“洗澡”穿针引线, 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洗 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 观点三:使小说的象征意蕴含蓄、多元。①以“洗澡”为纽带,通 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 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②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 体悟“洗澡”的象征性;③象征意蕴立体多元,“洗澡”内含的反思 层次丰富,针对面广。
语言品味题
①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②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解题思路: 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 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 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三是注意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拟人、 夸张等。
某句(某一词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句子的作用,思考三个方面。 结构:总起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 主旨:点明或深化主旨 人物:表现人物性格与心理
• (2010年安徽 )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 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 • 答案: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为人朴实, 心地善良,从容淡定。
(2008浙江卷)21.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 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 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 “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 形象:①对坚韧执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能由衷地 敬仰,②对他人的苦难,能真诚地理解和同情,③对他 人的梦想和希望,能尊重并呵护。 作用:①“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②“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以“我”来展现主人公的 命运,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 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人物形象”题
(2009年安徽)概括小说中董师傅 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7分)
• 答案:董师傅是一个普通木工。他技艺精 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 生活情趣。
(2010山东卷)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 的性格特点。(4分) • 勤劳、朴实、有上进心、真诚自然。
如换题目:请简要分析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该如何回答?
情节题
情节是小说最基本的构成部分。 备考时要关注与情节有关的小说 的结构、线索、情节的叙述角度 (人称)、叙述方式等等。
(2009年安徽)《董师傅游湖》 1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
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2010广东卷)《面 包 》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 妻子仔细观察后现丈夫偷面包; 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 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了丈夫。
注意几种结尾的作用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 结尾。
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 术再创造。
(2010辽宁)“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 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 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8分)
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①取材于“洗澡”这样的 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②透过“洗澡”引发的故事, 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③“洗澡”触发的人 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 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
• 是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力车夫。(身份) • 1.勤快,有追求。如祥子一心攒钱买新车; • 2.善良本分。如“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 的习惯”,有自己做人的本色;“假若当了兵, 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 去欺侮人”; • 3.真诚自然,如“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 讨俏的意思”。 • (+性格、品质)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 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②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 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通过“保护人”含义的 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①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 ②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 井然有序;③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 放自如,平中见奇。
( 2007宁夏卷)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 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 简要分析(6分)
• 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 境。 • 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 使故事产生波澜。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内容: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刻画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 4.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结构: 1.创造悬念,引人入胜 2.前后照应 3.承上启下、埋下伏笔 4.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5.线索作用 规范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注意几种结尾的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 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 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 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注意几种结尾的作用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 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