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小说阅读复习导学案: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小说知识点讲解( 情节知识+结构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第一部分情节知识一、开头的类型与作用1.一般开头:(1)开门见山,点名题旨;(2)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开头:(1)造成悬念,埋下伏,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2)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
(3)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3.写景开头:(1)交代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景/环境。
(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
4.倒叙式: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文章开头的特点及作用二、中间情节的作用1.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2.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3.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三、结尾的类型及作用1.出乎意料的结尾(1)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1)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3)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的结尾(1)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戏剧性的结局与主人、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味深远,令读者思考、回味。
5.结尾突转式“突转”是指剧情突然急剧变化,往往在顺,逆之间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这种大起大落,能对观众产生强烈刺激,引起他们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怀,因而最富于戏剧性。
结尾巧设突转,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他们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怀,因而最富于戏剧性。
6.写景结尾①照应开关头、深化主题;给读者相像空间,耐人寻味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暗示主旨。
高三小说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doc

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常见考点。
2、掌握解答情节结构思路体的技巧。
二、方法指导1、情节概念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是指小说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有时还有序幕、尾声。
2、常见的情节安排技巧(或:小说中的叙事方式)【《凤凰台》174页相关知识】3、情节常见题型①概括情节,即用一句话或简明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方法:寻找线索,理清小说的结构,抓住场面。
②情节作用题,即分析小说中某一情节在全篇中的作用。
例如2011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情节常见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③情节探究题,对小说的某一情节或多个情节进行探究。
例:分析小说情节详略安排的意图,如2011辽宁卷《怪人》凤凰台 236页学生 184页: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概括说明。
方法:要从人物、前后情节、主题等方面探究。
4、结构常见题型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
①结构特色题,概括作品思路方面的特点,并分析其好处。
小说的结构(构思)特点主要有:巧于剪裁,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场景;以小见大,尺水兴波;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等。
②结构探究题,如2010全国卷《保护人》《凤凰台》230页学生版179页: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方法:要联系上下文情节,同时与人物、环境、主题等相结合考虑。
三、典型题目(一)面包(2010广东卷)《凤凰台》 254 教师版 201 学生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①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
②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
③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
④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导学案

小说以“我走出了狭窄的 德巴街”一句戛然而止,耐人 寻味。
⑨ “ 那酒店怎么啦? ”
⑩ “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
第二步 结合考题, 分析
? “ 这 ,, ”
小说的主旨和写作目的
? 老头似乎要抵赖,脸色赤红,压低了声音说: “是在
主要是针对第 (1)小题设
那儿撞的。”
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并阐述理由。首先,要明确 “ 我 ” 和王有福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 我”鼓励状告
酒店获取更多赔偿,王有福不愿状告酒店,不要赔偿。其次,要从文中寻找和两人态度相关的言行
心理,如 “ 我 ”认为酒店理亏,应该去法院上告,索赔一大笔钱;王有福害怕受骗,
“ 不是投案自首
了吗 ”。然后对二人的行为思想进行合理延伸,得出结论。
第一步 迅速浏览全文,
玻璃
把握小说基本信息
贾平凹 ①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
去了却没看到
(1)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 么人?
他。我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
王有福。
2
了一家酒店,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 样。
“ 注意玻璃 ”的字
(2)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
候?什么地点?
②我回到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他病了,能否明
而第 (3)小题也不可忽视。 小说主要是围绕“我”与
主要人物王有福的矛盾冲突展 开情节的。在当下社会转型时 期,“我” 也习染了社会的一些 不良风气,比如打官司趁机敲 诈一笔等,可王有福却不这么 想。他先是担心赔不起玻璃, 后又害怕被骗而不敢向法院起 诉肇事方。也就是说,是否状 告酒店,“我” 与王有福产生了 分歧。这就要深入地探究他们 的不同“态度” ,解答第 (3) 小 题。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导学案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导学案小说阅读专题导学案【关注】在各式文学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要算是小说,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乃是小说。
同样,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有出现的趋势,以它为命题材料,用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作为山东考生要特别注意小说,因为山东语文高考从未考过小说,但小说考查不会永远成为空白。
【题解】大家都知道,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
这样,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小说文体特点,学会鉴赏小说的方法和技能。
准确把握小说主旨,做到规范答题。
2、过程与方法:认真阅读,仔细斟酌,积极思考,用心记忆。
要着重理解导学案中关于小说文体特点的举例分析。
自主学习要专注,合作探究要真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情投入,踊跃展示,锻炼自己,成就自己。
【导学过程】一、知识链接(一)小说分类:按照篇幅长段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按照题材可分为历史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和纪实小说;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章回小说、诗体小说、意识流小说、笔记小说和传奇小说。
(二)文体特点小说文体特点表现在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1、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从何下手呢?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结构特点导学案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结构特点导学案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结构特点导学案一、高考典题感知【典题】(2015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
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小说》 导学案

《小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要素和分类。
2、掌握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构建和环境描写的方法。
3、学会分析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提高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并能够尝试创作简单的小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小说三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2)理解小说主题的内涵和多种表现方式。
2、难点(1)如何准确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2)怎样把握情节的发展节奏和转折,以及其对人物和主题的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具有以下特点:1、虚构性: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往往是作者虚构创造的,但又基于一定的现实生活。
2、故事性:通常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读者的关注。
3、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展现出独特而生动的人物性格。
4、环境描写具体: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背景和氛围。
(二)小说的要素1、人物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正面人物、反面人物,也有中间人物。
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通过各种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展现人物的容貌和体态;语言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内心;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行为和习惯;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2、情节情节是小说的骨架,它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也是展现人物之间关系的过程。
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情节的设计要合情合理,富有变化和张力,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3、环境环境是小说的依托,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描写能够揭示时代背景、社会关系等,为人物和情节的发展提供依据。
(三)小说的分类1、按篇幅长短(1)长篇小说: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情节复杂,人物众多。
(2)中篇小说:篇幅适中,情节相对完整,人物数量和关系相对简洁。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导学案 2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导学案(二)学习目标:分析小说的情节与结构学习重点: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前预习案】课前预习(一)思考问题1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后有。
2小说中的环境,包括、。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3(二)备考锦囊1、故事情节:情节与结构的精巧是小说的突出特点。
(1)(2);因为短,冲突往往全篇的关键。
(3)往往是出题人的热点选择。
(42、小说情节设置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1)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2)插叙、补叙:丰富小说内容,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人物形象更丰满平叙:头绪清楚照应得体(3)使用伏笔、铺垫、照应(4)欲扬先抑(欲抑先杨)(5 )结尾戛然而止画龙点睛(6)烘托渲染(写景、景烘托人)(7)对比、衬托(8)情节的突转、误会、巧合(9)线索的设置(明线、暗线)3、小说的结尾艺术(1 )简洁干脆,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引起读者的想象与联想(2)画龙点睛,突出主旨(3)解除悬念,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丰富(4)使人物形象更鲜活生动(5)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耐人寻味(6)与上文形成呼应(7)出乎读者的意料而有情理之中【课堂探究案】(一)回归经典篇目思考问题荷花淀孙犁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祝福【课后延伸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永远的蝴蝶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高三语文 高考小说阅读 分析鉴赏情节复习学案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高考小说阅读分析鉴赏情节复习学案学习目的:1、了解小说情节的结构2、学习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3、了解并掌握情节安排的技巧与作用学习重点:掌握情节的作用学习难点:情节安排的技巧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了解小说情节的结构2、学习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学习过程:一、知识储备:1、定义:小说的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2、情节的构成:小说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
二、学习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1、【常见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具体方法:(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括,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为主谓结构,即“人物+事件”)。
三、学以致用:(一)木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是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
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
探身者说:“木笛。
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
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
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
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常见考点。
2、掌握解答情节结构思路体的技巧。
二、方法指导
1、情节概念
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是指小说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有时还有序幕、尾声。
2、常见的情节安排技巧(或:小说中的叙事方式)
【《凤凰台》174页相关知识】
3、情节常见题型
①概括情节,即用一句话或简明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方法:寻找线索,理清小说的结构,抓住场面。
②情节作用题,即分析小说中某一情节在全篇中的作用。
例如2011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
【情节常见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③情节探究题,对小说的某一情节或多个情节进行探究。
例:分析小说情节详略安排的意图,如2011辽宁卷《怪人》凤凰台236页学生184页: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概括说明。
方法:要从人物、前后情节、主题等方面探究。
4、结构常见题型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
①结构特色题,概括作品思路方面的特点,并分析其好处。
小说的结构(构思)特点主要有:巧于剪裁,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场景;以小见大,尺水兴波;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等。
②结构探究题,如2010全国卷《保护人》《凤凰台》230页学生版179页:小说后半部
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方法:要联系上下文情节,同时与人物、环境、主题等相结合考虑。
三、典型题目
(一)面包(2010广东卷)
《凤凰台》254 教师版201 学生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①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
②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
③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
④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二)茶垢
凌鼎
史老爹喝茶大半辈子,喝出了独家怪论:“茶垢,茶之精华也!”
故而,他那把紫砂茶壶是从来不洗不擦的。
因常年在手里摩挲,壶身油腻腻,紫黑里透亮。
揭开壶盖,但见壶壁发褐发赭,那厚厚的茶垢竟使壶内天地瘦了一大圈呢。
莫看此壶其貌不扬邋里邋遢,却是史老爹第一心爱之物。
从不许他人碰一碰,更不要说让喝壶中之茶了。
据说此壶乃传之于史老爹祖上有位御笔亲点的状元之手。
更有一说录此备考:即此壶较之一般茶壶有不可同日而语的两大特色。
其一,任是大暑天,此壶所泡之茶,逾整日而原味,隔数夜而不馊;其二,这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茶垢厚实,若是茶叶断档,无妨,白开水冲下去,照样水色如茶,其味不改。
史老爹曾不无炫耀地说过:“如此丰厚之茶垢,非百年之积淀,焉能得之?!壶,千金可购;垢,万金难求。
此壶堪称壶之粹,国之宝……”
史老爹喜欢端坐在那把老式紫檀木太师椅上,微眯着眼,轻轻地呷上一口,让那苦中蕴甘的液体滋润着口腔,然后顺着喉道慢慢地滑下去,他悠悠然品着,仿佛在体会着祖上所遗精华之韵味,简直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去年夏天,史老爹在上海工作的小儿子带了放暑假的女儿清清回古庙镇来探望老人。
清清读二年级,长得天真可爱。
史老爹一见这天使般的孙女,自是高兴不尽。
大概他太喜欢这孙女了,竟破天荒地想让孙女喝一口紫砂壶中的茶。
哪料到清清一见这脏兮兮的紫砂壶,直感恶心。
她推开紫砂壶说:“爷爷,你不讲卫生,我不喝。
”
“你不喝我喝。
”史老爹有滋有味地呷着品着。
第二天一早起来,史老爹照例又去拿紫砂壶泡茶。
谁知不看犹可,一看刹那间两眼发直,腮帮上的肉颤抖不已,嘴巴张得大大的,如同傻了似的——原来那把紫砂壶被清洗得干干净净,里面的百年茶垢荡然无存。
僵立半晌后,史老爹突然发出撕心裂肺般的叫喊:“还我茶垢!还我……”
随着这一声喊,史老爹突然血窜脑门,痰塞喉头,就此昏厥于地。
清清又惊又怕,委屈得直抹眼泪。
一阵忙乎后,清清父亲赶紧用紫砂壶泡了一壶茶,小心翼翼地捧到老人面前。
恍恍惚惚中回过气来的史老爹一见紫砂壶,顿时如溺水者抓到了什么,一把抢过紫砂壶,紧紧地贴在胸口。
许久,他泪眼迷糊地呷了一口。
哪晓得茶才入口,即刻乱吐不已。
眼神一下子黯然失色。
手,无力地垂了下来,面如死灰似的。
惟听得他气若游丝,喃喃地吐出:“不是这味!不……是……这……味……不……是……这……味……”。
1、这篇小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简要归纳。
(每一部分不超过8个字)(4分)
2、分析“如此丰厚之茶垢,非百年之积淀,焉能得之?!壶,千金可购;垢,万金难求。
此壶堪称壶之粹,国之宝……”在文章中的作用。
(6分)
3、你认为这篇小说中“茶垢”的寓意是什么?试简要分析小说的主题。
(6分)
参考答案:
1、老爹炫耀茶垢;孙女拒绝茶垢;孙女清洗茶垢;老爹留恋茶垢。
(每答出一点得1分)
2、①这句话通过语言直接描绘出了史老爹的自豪和引以为傲。
②在结构上为下文史老爹的晕厥张本,突显了发生晕厥情况的可能。
③在内容上进一步描写出史老爹对茶垢的钟爱,对传统的拘泥和执着。
④同时也暗写了打破传统势力的艰难。
(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
3、“茶垢”寓指的意义是传统文化(或“传统思想”、“传统习惯”)。
(2分)史老爹对“茶垢”的痴迷可以看作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坚守,清清对“茶垢”的拒绝和清洗则可以看作新的文化观念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反叛)。
(2分)作者通过祖孙二人对“茶垢”的不同态度,表现了新的文化观念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2分)
四、课后作业
侯银匠(2008江苏卷)
《凤凰台》226页学生175页
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
【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于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案】①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
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
②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
3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4.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答案】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更有情趣。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