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
河北省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及问题区域识别

河北省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及问题区域识别河北省位于中国北方,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经济省份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河北省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着较快的速度,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动力进行分析,并识别出存在问题的区域,以便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 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发展机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河北省城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河北省南部的雄安新区、保定、廊坊等地区成为了国家战略重点发展区,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金。
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崛起,农村改革和农村产业的发展为河北省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2. 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经济增长河北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仍然是支撑河北省经济的重要力量。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河北省的装备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还涌现出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为河北省的经济增长增添了新的活力。
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区域发展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角度来看,河北省正处在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位置,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河北省的区域发展优势日益凸显,交通网络的发展为河北省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河北省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区域识别1. 北部农业地区河北省北部地区主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但受限于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益较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不足的困境。
2. 工业转型落后地区河北省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如邯郸、唐山等地区,虽然在过去曾经是国家的重要工业基地,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这些地区的工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
3. 城市边缘地区河北省的城市边缘地区,尤其是距离北京市较近的地区,人口聚集、资金投入较多,但是由于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引导和支持。
三、河北省经济增长动力优化发展对策1. 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优化空间分布的重要途径。
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

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作者:暂无来源:《公关世界·下半月》 2015年第6期文/ 刘文静李宁赵静摘要: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同时这一趋势也影响和改造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对于探寻一种新的社会治理结构具有极其重大意义。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从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入手,研究河北省城镇化建设中农村经济现状并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经济、农村市场、消费观念农村历来是我国的立国之本,那么当城镇化的步伐与农村的发展相遇时应当如何取舍呢?这是我们整个社会在面临的问题。
河北省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城镇化建设中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这样问题。
河北省的城镇化建设已经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与之相对应,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探讨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北省城镇化建设中农村经济现状“十一五”时期,河北省深入推进城镇化战略,特别是通过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将全省城镇化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在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河北省农村经济也发展迅速。
尤其是近年来,河北省坚持以跨越式发展为主体,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发展龙型经济为主导,以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使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的新发展。
1、农业生产不断向现代化前进河北省一直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发展。
表1 显示了过去五年来在这两方面取得的成效。
从中可以看出,灌溉设施,尤其是节水灌溉设施有效发展,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粮食产量,而且还可以节约水资源。
同时,该表还显示出农业机械化程度在稳重上升。
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提高,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产量的上升,2014 年河北省粮食产量相较于2010 年增加了374.3 万吨,涨幅达到12.58%。
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Q =q/ii1 , ;= 1 i i ( , …nn l ) p = 2 () 2
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利用标准差来测算区
的热点 。河北省作 为一个经 济大省 , 在经济 飞速 发展 的同时
也 面临着 区域发展区域经济差 异的形成 因子 , 为河 北省 区域经 济协调发 展 提 出一些合理 的建 议。
一
、
河北 省区域经济差异现 状分析
力度 , 系数有所缩小 。 变异 综上说 明 , 河北省 区域经 济差异没 有得 到缓 和 , 仍然呈不 断扩 大的趋势 。
标 准差
l9 7 68 19 96 6 27 l2 3 2 7. 25 1 0 24 . 68 0 2 9. 892 3 7. l72 3 7 68 3 4 1 589 53 . l70
相 对扳 差 变异 系数
25l 2 255 4 2 7 .6 4 2 7 3 6 24 .8 8 276 9 J 2 0 .2 2 1 1 82 1 2 4 79 2 0 8 8 0 l8 7 3 0 24 8 3 0 31 . 4 3 0 48 6 3 0 48 8 3 0 54 . 1 3 0 56 . 4 3 0 58 . 8 3 0 69 1 3 0 45 7 3
维普资讯
河北省 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甄 建 岗 王建 中 王五祥
( 河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河北保定 0 1 0 ) 7 00
摘 要: 本文 以河 北省 1 个市为研究单元 , 1 通过计算各 市人 均 G P的标准差 、 差、 D 极 变异 系数 以及 各研 究区域的 区位 商 ,
河北省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及问题区域识别

河北省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及问题区域识别近年来,河北省的经济增长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但是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动力和问题存在差异。
本文将就河北省经济增长动力和问题区域进行分析和识别。
一、经济增长动力1. 好转的投资氛围由于政府的积极推动,河北省各地的投资增长明显,比如地方政府的基建项目得到加快实施的支持,给民间投资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这推动了经济增长的动力。
2. 增长的外贸加速河北省经贸领域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投资新机会,因此外贸增长较为明显。
特别是在煤炭和钢铁产品领域,这些产品的出口量较高,经过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的贸易往来也明显增加。
3. 改革创新的不断推进河北省积极推动“互联网+”创新发展,也探索了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农村电商等诸多创新领域。
这一方面激活了市场,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从而带动了经济增长的动力。
4. 人口红利带来的推动河北省人口众多,尤其是垂直内陆、交通社会的廊道,作为北部中心地区的廊带河谷沿岸地区具有更多的稳定优势。
这些地区人口红利的支持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孕育了低成本、高效益的经济产业,这带来了更多回报和推动。
二、问题区域识别1. 沿海经济发展滞后河北省沿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其原因在于推动力度不够,以及沿海地区的工业结构存在诸多问题。
该区域需要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产业升级等措施,提升经济发展潜力。
2. 经济发展扎堆集聚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扎堆集聚导致经济效益不高,资源浪费较多。
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发展相对均衡的区域经济结构,逐步扭转发展方向。
3. 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河北省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环境污染,这也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所在。
政府需要加强能源资源的整合和环境保护的加强,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等措施,推动河北省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4. 农业品牌建设不足河北省农业品牌建设还有待提高,这使得农业的增长无法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
这要求农民走品牌价值营销的道路,推进农业的绿色高效发展。
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31 17 3 3D
3 1 35 3 1 51 3
6 l 96 7 。 50
7 7 39 7 3 62
5 0 3l .1 5加
5 1 醇 7
1 4 7 9 伸 酏
t 8∞ i 3t 8
61 2 2 53
7 86 09 5
2 4 裙 3 92 ∞ 6
第 = 汝
a9¨ 71 )
第 三 次
( 8 1 1 27帅
北京大学周一 星对 l7 9 7年世界 l 7 国家和地区 的 5个
阿 北 圭国 t B 较
1 7 1 7 1 3∞ 一 i∞
1 1 t 1 1 3 B 0 ■ 1 9
表 1 城 皇Ht £ 与 GI ] 平 ) P矗 j
有 出现 明 显 加 速 ( 均 0 7个 百 分 点 ) 经 过 l 发 展 之 年 . , 0年
后, 河北省 城镇化水平仍 然较低 , 与全 国平均水平及 发达
省 份 的 差 距 出 现 了扩 大 的趋 势 。
第 一 淡
(95 1 1 37 )
l5 2
1 94 1 卸
慧
3 "7 7
缱 i
c c
4 1 70 3
5 5 37 3 1 6 6 3g 9
c, x
劬 4 9
7 4 34 7 2 2 7
1 67
3 76 45
78 7
1 7 3 8鸺
《8
1 蜘
Y = 4 .2 lx 一7 . 0 6 g 56 ( 式1 公 )
赍科莉 爨: 河j 人 髓 府力 厅 , 0 河北省魄计局
∞5 2 0中 ^民 国墨斟i 局 中臣嘶十 豫 华 和 计 年鉴 田 北禀 : ∞5 中臣嘛 十 鞋 , 出I ± ∞j 5 9
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河北省位于中国的北部,东邻京津,南邻山东、河南,西接山西、内蒙古,北隔渤海与辽宁相望,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之一。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河北省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然而,河北省地形条件复杂,经济结构不均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
同时,常年的雾霾天气导致河北省环保形势严峻,产业结构转型、延伸与升级亟待解决。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调查和研究,进一步了解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瓶颈与问题,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推动河北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思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本部分将利用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对河北省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产业分布、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全面了解河北省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并基于趋势分析,展望河北省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2.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及原因分析本部分将选取河北省典型地区,比较分析其区域经济差异及形成原因。
通过对上下游地区的比较,理解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存在的原因,结合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因素,将地域合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分享学术界。
3.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本部分将根据前两部分的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主要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完善政府管理服务等方面。
对于实际落地,我们将提供一份能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参考借鉴的建议书,以期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实施。
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数据收集:本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如能够得到各地市政府、产业协会、相关部门等各方支持,则将极大提升研究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2、研究方法:本研究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需要有效地融合两种方法的结果,分析结果表达、归纳整理提炼语言量化的难度需要克服。
城市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城市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内容摘要: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伴随河北省“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城市建设规划的提出,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已经呈现。
在这新的战略实施过程中,加快河北省的城市化进程,大力推进城市化各项政策的实施,是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以城市化为主线,结合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区域经济河北省城市化,亦城镇化,是一个集纳人类生产、经营和生活地域空间过程的称谓。
其是指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城镇数量增加及其规模扩大,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物质文明和文化不断扩散,区域产业结构不断转换的过程,这些过程在空间上表现出地域性质和形态的演变。
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结果,现代化的大城市几乎集中和拥有人类所制造的全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都市文明,吸引了众多的农村人口急剧地向城市聚集,同时也制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和精神文明。
人类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城市化”,把这种演变过程称之为“城市化进程”。
国际上一般认为,城市化是国家或区域的地域空间系统中的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它包括了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乡村型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进程,还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前两者是城市化的数量过程,后者是城市化的质量过程,两种过程交织,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整个国家的地域空间,以促进全社会的发展。
就河北省而言,21世纪初是河北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各类深层次矛盾愈益突出的显露时期,而加快城市化正是解决目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难题的关键。
河北城市化发展现状城市化是个历史进程,是人类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城市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在工业化加速阶段,即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迈进的时期,呈现出一种城市化速率高于工业化速率的趋势。
河北省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及问题区域识别

河北省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及问题区域识别河北省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区域,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及问题区域识别对于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投资环境、人口流动等方面对河北省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分析,并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区域。
一、产业结构分析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以传统重工业为主,包括钢铁、煤炭等行业。
这些行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与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对接度较低。
河北省经济增长动力需要转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二、投资环境分析河北省的投资环境相对较好,政府对于外资的吸引力度较大,一系列优惠政策也吸引了很多企业来河北省投资兴业。
投资项目结构偏向于传统行业,对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吸引力需进一步提高。
与此投资环境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部分地区的法治环境、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仍需改进。
三、人口流动分析河北省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人口流动,人口的集聚也给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推动力。
人口流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公共服务设施的压力增大、人才流失等。
人口流动还导致了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失衡,大量的劳动力外流给经济带来一定的挑战。
四、问题区域识别在经济增长动力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识别出河北省存在的一些问题区域。
传统重工业集中的地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加大环保技术改造力度。
投资环境相对滞后的地区需要加强政府引导,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效果。
人口流动集聚的城市地区需要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人口流动的可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是一个研究热点。
河北省的全省数据基于时间序列的研究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正相关关系显著。
然而,对于河北省的研究,需要考虑京津影响。
因此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与京津相邻县、与京津不相邻县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与京津相邻,使得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更加显著;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正向作用被弱化。
标签:河北;城市化;经济发展;区域差异
河北省处于工业化时代中期,但是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本文研究河北省不同区域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出于河北省创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的需要。
同时考虑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我们将河北省各个县划分为环京津县及非环京津县两大区域。
这样的区域划分的研究成果更切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
1 文献综述
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包含了丰富内涵,既包含人口的城市化,也包含在人口迁移过程中非农产业人口比例上升、城市土地面积增大等重要因素。
由于人是改造世界的根本力量,因此城市化的主要衡量标准就是人口的城市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逐渐进入城市社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效率更高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多种因素影响城市化进程,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因素、城市设计规划、区域产业结构等。
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包容性大,能够容纳的城市人口多;环境承载力强,城市能够扩展,才能够发展城市化;城市设计规划有空间,才能容纳城市化人口;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才能安置进城的新城市人。
从此而言,城市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城市化一般用来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进程。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一般进行相关性研究,通过从一国或者多国的数据实证结果来看,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显著。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建国时间短,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都有其独特进程。
基于中国不同时期数据得到的结论可能完全不同,程开明用1978-2004年数据做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单向格兰杰原因,段瑞君、安虎森采用1978-2006年时间数据计算出的结果正好相反。
与此同时,诸多学者对国内数据进行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研究,面板数据解决了数据容量问题,然而缺乏空间状态分析。
姚奕、郭军华运用面板数据对我国东、中、西、东北部做了区域差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显著,中、西、东北部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王雅洁等对河北省数据做了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推动作用,经济增长对城市化并无显著关系。
田鑫对河北省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调性越来越好。
总的说来,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很多,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分区域的结果不尽相同。
河北省地域辽阔,处于华北平原腹地,受到京津经济影响较大,因此分析河北省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有必要按照是否与京津相邻来划分区域,分别进行现状分析及作用机制分析。
2 京津发展对河北省经济的影响
河北省共有11个地级市,47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95个县、6个自治县。
本文主要研究河北省的121个县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河北省在京津冀三地中,处于发展洼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策略,给河北省带来了发展契机。
一体化的进程中,最根本的就是要素自由流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协调、经济社会融合会逐步融入。
尤其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北京未来发展方向是高端服务业,因此北京的制造業、区域性运输和商业枢纽功能都是疏解目标。
因此河北省与京津相邻的县会受到京津的一系列影响。
在这些县中,有大量的京津人口,城市化率衡量的是本地人口,因此外地人口的流入不能影响到这些县的城市化水平。
然而,大量人口流入,带来了房地产、消费、教育、养老支出,大大提升了本地的经济水平。
因此,在这些区域,城市化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不再协调一致。
3 与京津相邻的区位因素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
“北三县”是河北省与京津相邻较为典型的城市。
目前北三县在籍人口约110万左右。
而在3月,河北省住建厅对外发布的《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年)》内容显示,到2020年,三河(含燕郊)定位为中等城市,香河、大厂定位小城市,其中三河的人口规划量为50-100万,香河为20-50万,大厂为20万。
总量约170万左右,比现在的近110万增长约50%,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在北京向外赶人的过程中,北三县将作为北京外溢人口的主要承接地之一。
由于外溢人口的增多,根据上文分析,在与京津相邻的县中,由于外地人口流入多,实际城市化水平高于名义城市化水平。
因此,在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时,需要考虑外来人口作用,尤其京津流入的外来人口,素质高、经济实力强、消费能力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
外溢人口带来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京津人口流入,大量的住房需求,打破了原来的住房供需体系,导致了房价的大幅提高。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上下游链条较长的市场,因此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带来了诸多产业的发展。
外溢人口带来日常消费的增长。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京津流入人口经济实力强,京津的资本到河北地区消费,大大拉动了当地的消费量。
外溢人口带来基础设施的投资。
京津外来人口多,经济实力强,使得当地的
人口密度迅速增长,集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的效率使用和平均成本下降,提高了社会生产率。
外溢人口带来教育资源的投入。
京津外溢人口由于大部分不具有京津户口,因此大量学龄儿童的到来,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本地儿童的教育资源获得度。
外溢人口帶来医疗资源的投入。
由于医疗资源具有就近效应,因此京津外溢人口集聚带来医疗资源集聚,提高本地的医疗投入。
综上所述,外溢人口的流入能够通过房地产、日常消费、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多方面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在进行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时,不能忽略京津外溢人口的影响。
与京津相邻县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应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
一是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其作用机理与一般过程一致,因此是相互的正向关系;二是京津外溢人口对与京津相邻县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相互的正向关系。
由于名义城市化率低,实际城市化率高,因此在与京津相邻的县的研究中,名义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更加显著;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正向作用被弱化。
4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推动城镇化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京津人口外溢,对河北省与京津相邻的县在房地产、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方面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京津人口流入对这些县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因此,河北省应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
应当在交通、通讯、电力、供水、供暖、教育、医疗、公园等方面做好配套建设,打造舒适宜居环境。
同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使得河北省与京津相邻县成为宜居城市,进一步提高人口红利,促进城镇化发展。
5 研究结论与不足
由于河北省大量县与京津交界,受到京津经济发展的影响。
因此河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应当考虑京津发展影响。
本文将河北省划分为与京津相邻县和与京津不相邻县。
与京津相邻县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受到京津外溢人口的影响。
由于名义城市化率低于实际城市化率,使得传统的计量中,与京津相邻县的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更加显著,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正向作用被弱化。
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河北省具有区位优势,能够通过承接京津人口带来经济增长。
因此,河北省尤其是与京津相邻县应当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推动城镇化发展。
由于河北省与京津相连的地理位置,在河北省与京津不相邻的县中,也存在大量本地户籍人员长期在外地尤其是京津地区工作生活的情况。
因此导致与京津不相邻的县实际城市化水平低于名义城市化水平,从而计量名义城市化水平与城
市化水平关系失去了部分经济意义。
参考文献
[1]管卫华,姚云霞,彭鑫,魏也华,张惠.1978-2014年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地理科学,2016,36(06):813-819.
[2]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1,46(11):4-20.
[3]崔松虎,金福子.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10,(19):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