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导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散步导学案及答案

最新散步导学案及答案

《散步》师生共用导学案备课:徐春红学习时间:2016.9.1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文章通过写一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经历,让人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

2、走近作者莫坏戚,重庆人,当代作家。

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开始学习之旅(温馨提示: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理解)(建议你这样读: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画线的字(或多音字)注音.嫩( )芽霎( )时桑( )树水波粼粼( )强( )壮( )起了母亲散步( )散勉强( )( )( )文(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②两全:③各得其所:2、选择填空。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D、一片冬日的阳光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理清全文思路,填空:①“我”劝母亲散步→②→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⑤→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合作探究】1.读6-7自然段(建议你这样读: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思考问题: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体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2.齐读最后一段,(建议你这样读: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

《散步》阅读练习带答案

《散步》阅读练习带答案

《散步》阅读温习导学案之邯郸勺丸创作一、回答问题:1、假设“我”把母亲冷落在家,那会怎么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决定?3、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答案:1、那会让老人觉得很孤独,何况春天来临,老人家呆在家里难以感触感染到自然和生命的美好,还有家人同行的快乐.我体会到:应该尊敬师长,孝顺长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2、我的决定是走大路.因为我认为孩子还小,未来的路还长,母亲年事已高,时日未几,应该充分尊重老人,为老人着想.3、因为我和妻子背上的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孩子,我们组成了一个家庭,一个家就是一个小世界.同时,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我们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扶养孩子,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我来说,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整个世界.二、1、课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委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反应了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我说:“走大路.”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4.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试用“________”将它画出来,并说明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地点人物 2.使……受委屈,在文中指不接受儿子走小路的提议3.尊老爱幼,相互理解 4.“那里有……鱼塘.”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三、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插一样.2.第③段主要采取了________(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办法.3.文中画线句子反应了人物________品质,体现了________的家庭关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4.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划线的词语?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三1. C 2.心理 3.尊老爱幼亲密和谐 4.“走得很仔细”标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他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整个世界”是指: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方才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当然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四、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1、“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A、气味或味道很重.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C、这里指颜色深.2、黑色的“这”是指代:()A、树上的嫩芽B、大块小块的新绿C、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D、以上三项都是3、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解释说明B、声音延长C、意思递进D、意思转折4、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体现了初春的景物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综合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答案: 1、C 2、D 3、A 4、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的起着水泡.5、初春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散步 导学案答案

散步 导学案答案

散步导学案答案散步导学案答案[散步]导学案答案《散步》Auron学案《牵着蜗牛去散步》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做我拖一只蜗牛回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道:「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扎它,我拽它,甚至想要打它,蜗牛受了伤,它上涌着汗,喘着气,往前爬到…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不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刺鼻花香,原来这边除了个花园,我深感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柔情。

快着!我听见鸟鸣,我听见虫鸣。

我看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谈谈其中的道理,同样就是散步的文章,莫怀戚的《散步》彰显的又就是另一种道理,使我们一同来到文本之中。

1、积累“信服、嫩芽、分歧、取决、拆散、委屈、粼粼、一霎时、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恰当、流利、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学重点:恰当、流利、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捷足先登复习掌控1、走近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曾撰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文学创作背景。

《散步》写于1985年。

写作此文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产生创作动机。

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就是不可想象的。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6《散步》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借“散步”这一小事所传达的孝敬父母的情感,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

【学习过程】一、学名言感知1.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培根2.人生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

——比尔·盖茨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

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论语》(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①霎.()时②chāi()散③委qū()④水波lín lín( ) ( ) ⑤各得qí()所2.整体感知)1.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1)既然母亲自己不愿去散步,让她留在家中,自己去散步似乎并不过分,“我”却还要劝母亲去散步,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第3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有什么作用?(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指的是什么?(4)“我”面对分歧要“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

”“我”要的是哪“两全”呢?(5)面对分歧,“我”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处理事情的原则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6)“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2.写作手法探究。

(7)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8)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二、展1.组内展示2.全班展示三、点1.学生点评2.教师点评四、练1.课文主旨:2.写作手法:【课后反思】6《散步》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散步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散步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⑤ →⑥“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优秀教案名师精编修订:李中文年 10 月 3 日 编制人:城北中学沈君編制时间:散步二三 】【学习目标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1 、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2 3 、培养尊老爱幼、 珍爱亲情、 珍爱生命的情感。

【知识链接】 、题目解读 1 文章通过写一家 三辈四口人散步的经历,让人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 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 美。

、走近作者 2 1982 到四川内江插队。

重庆人,当代作家。

1966年初中毕 业,莫坏戚,年开始文学 1980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 文系教授。

创作。

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 。

小说选》 【自主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开始学习之旅 (温 馨提示:朗读便于记忆,默读(建议你这样读: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 者写完文章后欣赏便于理解) 自己的作品一样。

) 1 .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 树水波粼粼霎 ( ) 时桑 ( )嫩( ) 芽背 ( ) 起了母亲( )散步壮( )强强背散勉强 ( ) 我背 ( ) 上的⋯⋯散 ( ) 文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①霎时: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2、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 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 心灵的慰藉;爱心 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风筝导学案评价班级姓名组别2010A 、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C 、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B 、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D 、一片冬日的阳光 4、理清全文思路,填空:①“我”劝母亲散步→②→③走大路小路的分歧→④【阅读探究】5、读6-7 自然段(建议你这样读: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最新《散步》导学案-答案

最新《散步》导学案-答案

《散步》导学案备课人:贺少华上课时间:2017.9.26 审核:油中七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1、积累“信服、严冬、分歧、霎时、各得其所、时日、蹒跚、不知所措、委屈”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味浓浓的亲情。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整体感知,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一)走近文本:1、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写作背景。

《散步》写于1985年。

写作此文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叹不已: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捡拾起来,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于是也就有了写作的念头。

3、预习检测分歧()一shà()间chāi()散各得qí()所委qū()咕咕()水波lín lín()() 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嫩()芽4、理解词义信服:严冬:分歧:霎时:各得其所:时日:蹒跚:不知所措:委屈:(二)通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1、读文入境第4单元练习题一、直接写出得数。

32÷8 = 54+26 = 3×7 = 83-60 = 63÷9 =24+37 = 9×2 = 61-34 = 35÷7 = 55+14 =6×8 = 87-63 = 56÷8 = 75+15 = 5×7 =65-28 = 21÷3 = 30+48 = 6×6 = 40-23 =二、想一想,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散步导学案答案

散步导学案答案

散步导学案答案一、问题解答:1. 散步对健康的好处有哪些?散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帮助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提高情绪状态;可以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2. 散步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散步时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鞋子和服装,避免受伤;要选择干燥的天气进行散步,避免在恶劣气候下行走;要注意步伐要均匀,避免突然加快或减慢步伐导致伤害。

3. 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散步计划?制定散步计划时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每天散步的时间和路程;要根据身体的反应逐步增加散步的强度和时间;要规定每周休息一两天,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4. 散步的步数和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散步的步数和时间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关键是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时间安排来确定散步的步数和时间;通常建议每天散步一万步左右,约一小时左右。

5. 怎样才能在散步中达到减肥的效果?要想在散步中达到减肥的效果,关键是坚持,每天保持规律的散步时间和路程;可以适当增加散步的强度和时间,比如加快步伐、增加爬坡等;饮食上也要注意控制,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

6. 散步的技巧有哪些?散步时要保持挺胸抬头,双手自然摆动,步伐均匀,呼吸自然;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进行散步,比如公园、河岸、郊外等;可以选择搭配音乐或者朋友一起散步,增加乐趣和动力。

7. 散步结束后应该注意什么?散步结束后应该适当休息,进行舒展活动,放松身心;补充足够的水分,防止脱水;如果有运动损伤或不适症状,要及时休息或就医治疗。

二、实践探究:1. 制定一个自己的散步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路程、强度等内容。

2. 实际进行散步,记录下每天的步数和时间,观察身体的变化和感受。

3. 结合饮食和休息情况,评估散步对自己的影响,以及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可以邀请朋友一起参与,共同分享散步的乐趣和好处。

三、总结提升:通过散步导学案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更好地了解散步对健康的好处和重要性,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意识,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可以通过与他人互动和分享,增加社交和交流的机会,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散步导学案含答案

散步导学案含答案

《散步》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巧妙的构思,精巧的结构;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

3.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自学辅助资料一、作者介绍莫怀戚,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二、写作背景《散步》写于1985年,是一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感情的散文。

本文有两个写作契机: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出语机灵:“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来背儿子走小路,还有游都江堰时背母亲的经历;第二个是与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谈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一敬老爱幼大加赞赏。

有感于生命的感慨一一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有感于成熟的生命(中青年人)的责任一一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遂有此文。

有道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文章王旨本文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来展现人际关系、抒写亲情。

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渐次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四、写作特色1.构思巧妙,结构精巧。

作者选取“散步”这一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亲爱的关系。

首先点明散步对象,写“我”说服母亲出来散步,并多角度地交代了原因;接着写散步时一前一后两个“母与子”的组合,当出现意见分歧后,“我”权衡再三,终以服从母亲意见为重;进而写祖母顺从孙儿意见走小路,但结句仍落实到对儿子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最后特写“我”背着母亲走她“走不过去的地方”,以及妻背子的动人情景。

围绕这条主线,穿插写了“我”对妻儿的兼爱,奶奶对孙子的疼爱,“我的妻子” 对儿子的母爱,从而有主有次地展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和睦融洽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袂《散步》导学案第一课时
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审核人:
薄课前展示
袅《牵着蜗牛去散步》
羂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蕿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
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芆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薃好吧!松手了!
羂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罿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螄导入:
莂谈谈其中的道理,同样是散步的文章,莫怀戚的《散步》体现的又是另一种道理,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之中。

肂学习目标
莀1、积累“信服、嫩芽、分歧、取决、拆散、委屈、粼粼、一霎时、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莅3、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膂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蒇学习难点: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膈自学汇报展示
膄(一)捷足先登预习掌握
芁1、走近作者:
袈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
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蚆2、写作背景。

莅《散步》写于1985年。

写作此文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
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
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叹不已: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捡拾起来,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
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于是也就有了写作的念头。

袃3、(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螁分歧()一shà()间chāi()散各得qí()所委qū()
袀水波lín lín()() 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嫩()芽
膄4、理解词义
袃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膂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芈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膇(二)彰显本色自主解决
羃1、根据原文填空
艿A、母亲___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罿B、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______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羅C、我的母亲又___过了一个严冬。

肃D、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__着,有的浓,有的淡;
虿E、小家伙突然___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蒇F、我的母亲___高大,___很瘦,___不算重;儿子___很胖,___幼小,___也轻。

但我和都是___,___,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螄2、本文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故事?泛读课文,完成表格:
膃散步的时间肀初春
腿散步的地点螇南方的田野上
芃散步的人物蒁我、母亲、儿子、妻子
蚇散步的原因薆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莂散步的经过袂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荿散步的结果莅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蒂合作研讨
聿(一)自主——合作帮教提升
螇组内交流展示自主学习的内容。

肄(二)师生交流精讲指导
蒂注意文中四个人物的情态表现,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阅读提示:不
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无形的。

例如,“我”说“走大路,委屈了儿子,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应该加以想象,也没有
写妻子的反应,也应该加以想象。

完成下面表格)
蒀“我”是个怎样的
蕿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

膇母亲薂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