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父母学会感恩》说课稿
《学会感恩——感恩父母》说课稿

学会感恩——感恩父母》说课稿一、确定主题: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顶撞家长、怨恨家长的现象屡见不鲜。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态;有助于孩子形成高尚的情操;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因此把《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确立为我班的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二、分析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班上孩子多数处在长辈的呵护状态之中,导致他们形成了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总想自己主宰他人,却很少去读懂父母的爱,更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别人。
(当然有部分学生在感恩父母这方面也是做得很好的。
)再加上在较长时间里,我们忽视了学生成长中的“感恩教育”,所以现在的孩子普遍有“自私、冷漠、孤僻”的一面,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学会感恩对孩子至关重要,只有先懂得感恩,才会懂得关爱和回报。
要让学生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孩子有一颗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前苏联有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
”因此感恩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感恩父母开始。
五、说活动方式:根据以上的设计理念,我采用了以下的指导策略:(一)自主选择的策略: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和向父母表达感恩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主动参与的策略:通过让学生唱歌、倡议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活动。
(三)个性发展的策略: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照反思自己感恩父母的行为,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个性化的发展。
(四)自主合作的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成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五)探究体验的策略:通过多媒体播放故事、广告、音乐等材料,激发学生的体验;同时,学生在看,听,说、唱的探究过程中也获得了体验。
六、说活动流程:(一)自主活动流程:(我指导学生从五个方面收集信息,让学生自愿参与自己喜欢和特长的小组,并给自己的小组命名:记事小组、故事小组、名言小组、歌唱小组、倡议小组)1、记事小组:记自己感恩父母的事情。
《感恩父母》说课稿

《学会感恩》——少先队活动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辅导员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是狮子庙小学五二中队辅导员。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学会感恩》。
下面我将从说活动背景、说活动目的、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总结和活动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说活动背景知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
“心怀感恩,爱心永恒”、“心存感恩,知足惜福”,是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美德。
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一个懂得感恩之心的人,必定是人格健全之人,必定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今天我带来的少先队活动主要围绕“学会感恩”这一主题展开。
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早晨上学或傍晚放学时,孩子们潇洒地走在前面,理所当然地把手中的书包扔给来接的爸爸妈妈。
现在的父母总是百般呵护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呢,习惯接受父母的付出,把呵护和关爱当作理所应当的事情。
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呢?我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在孩子们心里播下感恩的种子。
二、说活动目标、通过此次活动,力求达到以下两个预期目标: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学会自主反思,能够在体验活动中学习、成长,懂得孝敬父母、知恩图报。
2、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说活动准备1、召开队干部会议,确立队会主题、商讨队会环节、确定两名口才好,思维敏捷的活动主持人,认真做好整个程序的准备工作。
2、准备朗诵、小品等节目3、准备了一些关于父母的小问题,作为调查四、说活动过程围绕预期目标,通过队员集体讨论,最后确定了四个活动环节,分别是:环节一:队会仪式1、整队、报告人数2、出旗敬礼、唱队歌3、宣布仪式开始现在的活动中,少先队的仪式越来越被大家忽视,但我始终坚持将队会仪式常规化,给队员一种庄严的感觉,使他们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这也是向队员进行组织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环节二:回忆亲情欣赏朗诵《啊,母亲》通过两位同学的朗诵,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感受母爱的无私.环节三:发现亲情1、想想同学们是否了解自己的父母,知道他们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
心系父母,学会感恩(主题班会)

《心系父母,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理念:小学生守则第七条提出: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可在和家长的谈话过程中,我发现父母对孩子们大都是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和不关心他人的自私的品质。
甚至有的同学还经常对父母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使做父母的很伤心。
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孝敬父母”的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设计的《心系父母,学会感恩》这堂以孝敬为主题的班会课,让孩子认识到,在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单向的,应该是双向互动的。
孩子不仅要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
活动目的:(1)帮助学生提高爱父母的意识。
(2)使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
(3)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
(4)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活动准备:1、会前学生搜集有关爸爸妈妈爱我的资料(照片、事件) 2、请家长参加主题班会3、每个学生会前亲手制作一个小红花4、召开班委会制订决议,并印发给家长5、准备会中所用歌曲。
活动形式:讨论、介绍、唱歌、表演、家长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节目等。
活动过程:整个活动由五个版块组成。
第一版块:以播放音乐,引入班会播《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歌曲,在歌曲中主持人上场,让学生在唱中体会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
第二版块:现场(或表格)调查,教师参与1、说说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呢?最讨厌什么吗?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这时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参与进来,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请这位学生的家长来验证,体现一种教师与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2、家长能说出自己孩子的生日吗?目的是进行对比发现。
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知道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要多于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正因为他们的这种爱,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和了解才会比孩子对他们的了解多,所以他们对孩子的生日相当清楚。
第三版块:依据游戏及信息,配乐介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意1、游戏《老鹰抓小鸡》看完这个节目你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明白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像鸡妈妈那样,全力保护你们,呵护你们,让你们从小到现在一直都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
《心系父母,学会感恩》说课

《心系父母,学会感恩》说课《心系父母,学会感恩》说课稿一、教学设计理念学校生守则第七条提出:要孝敬父母,敬重师长。
可在和家长的谈话过程中,我发觉现在的孩子们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大都是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和不关怀他人的自私的品质。
甚至有的同学还常常对父母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使做父母的很难过。
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孝敬父母'的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设计了《心系父母,学会感恩》这堂以孝敬为主题的班会课,让孩子熟悉到,在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单向的,应当是双向互动的。
孩子不仅要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
二、课前心理情感的预备。
在确定班会课的主题后,为了更好的让同学受到教育,感受到父母的真情,产生爱父母的情感,而不是靠枯燥的说教往同学的头脑中灌。
我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一方面让同学开头了以下预备工作:1、加强宣扬发动,营造活动氛围。
播放《父亲》和《母亲》的mtv,让同学感受到那如山的严父爱、如水的慈母心,进行全员发动,并公布了本次《心系父母,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得到了同学们的乐观响应。
2、选定主持的同学。
3、收集一系列反映父爱、母爱的感人肺腑的文字材料、歌曲、mtv和背景音乐。
4、然后将适合本节班会课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5、活动预备。
(1)你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让同学在回家与父母沟通自己名字的含义中明白:自己的降落,是父母生命的连续,是家庭将来的曙光。
自己的名字是父母抱负的编织。
(2)搜集班级中反映母爱和父爱的震憾心灵的亲情故事,让同学通过作文的形式把它写下来,并在班级中进行了一次朗诵竞赛。
另一方面与同学家长对话,搜集同学在家中的突出表现。
(3)课间播放感恩歌曲,结合音乐课,全班同学边做手语边学唱《感恩的心》(4)开展我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端一杯茶,说一个笑话等孝敬活动,让孩子明白如何来回报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感恩父母》,下面我从5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活动背景: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大多孩子是独生子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在一些孩子的心中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养育、关心都是理所当然的,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的这种自私、固执的品行,有时还对家长大呼小叫,乱发脾气,丝毫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体会过父母的艰辛。
一个连亲情都不懂得珍视的孩子是极为冷漠的,对师长、集体就更不会有情有义了。
针对当前孩子存在这方面问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因此,我设计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课。
二、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三、活动准备:1、召开动员会,公布《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
收集一系列反映感恩父母的图片、故事(视频播放)、和背景音乐,制作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
2、每人制作一张送给父母的感恩卡片。
3、电话邀请家长来参与。
四、活动形式:活动以观看视频、讲故事、谈观点、讲给父母心里话等形式为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五:活动过程: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家长的到来。
班会开始倒计时:3.2.1大幕拉开,主题班会正式开始!教师致开场白并宣布感恩主题班会正式开始:许久以来,我们习惯了一种关爱,渐渐的我们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说声谢谢。
今天,让我们触摸心底里最柔软的角落,走进父亲、母亲,去感受父母的爱,体验亲情的无私与伟大。
下面开始班会的第一个环节:阐述感恩父母的缘由以及展示关于父爱母爱的图片。
(第一张)图片导入,从视觉入手,展示母爱的无私、伟大,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目的。
分别从父母对于子女学习、考试、上学择校的关心、爱护、努力展示。
第二环节:感受感恩父母1.听并观赏由筷子兄弟带来的《父亲》MV,创设情境。
感恩父母说课稿

说课稿——教育系07心理(2)张惟 070903225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感恩父母》中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内容。
我将会以教材分析,学生特征,教法特点,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小结这6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地位:本课选自福建师范大学叶一舵老师主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高二册第十二课。
在前面第十一课讲授了对家庭的认识及与父母的沟通后,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便成为了高中生应该了解的家庭美德。
作为高二整个心理健康课中的中间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为下一课《乐观地面对生活》做好铺垫。
它是对高中学家庭生活的主题深化,又对高中生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学好本课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庭与父母,找到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更加注重家庭美德的培养。
2、教学目标:教学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能够领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唤醒学生麻木的心灵,感受亲情的和煦,培养感恩意识。
教学行为目标:引导学生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中,学会感恩父母的不同方式。
教学情感目标: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学会感恩,以爱的心态去对待父母。
3、重点、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感恩父母意识。
依据:进入高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与父母的矛盾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长日趋激烈。
加之繁重的课业压力和与父母长期缺乏沟通,与父母间的关系也常常处在破裂的边缘。
培养感恩意识有助于高二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心态,为人际交往与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的难点在于:在生活中实践感恩父母的行动。
依据:由于高二学生普遍存在与父母关系紧张的现象。
如今,外部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啃老族,“富二代”等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学会字生活中实践感恩父母的行动,有助于学生学会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待家庭与社会。
二、学生特征:高二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向成年初期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已经发展成熟了。
情绪和意志趋于稳定控制的状态,身体的各项特征已经开始趋于完全成熟。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孝敬父母-学会感恩》说课稿

《感恩父母》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1.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
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2.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学会感恩,以充满爱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二、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感恩意识,学会感恩。
2.难点: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三、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创设情境、讲故事、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懂你》《感恩的心》、《母亲》、《父亲》、《烛光里的妈妈》等。
四、教学过程(一)营造气氛,通过导入故事播放音乐。
有两个人同时去见上帝,问上天堂的路怎么走。
上帝见两人饥饿难忍,就给他们一人一份食物。
一个人接过食物,甚是感激,连声说:“谢谢,谢谢!”而另一个人接过食物,却无动于衷,好像别人就应该给他似的。
于是,上帝让那个说“谢谢”的人进了天堂,另一个人则拒之门外。
被拒之门外的人很是不服:“我不就是忘了说句‘谢谢’吗?”上帝说:“不是忘了,没有感恩的心,就不可能说出谢谢的话;不知感恩的人,就不知爱别人且也得不到别人的爱”那个人还是不服:“那少说一句‘谢谢’差别也不能这么大呀?”上帝说:“这没有办法,因为上天堂的路是用感恩的心铺成的,上天堂的门也只能用感恩的心才能打开。
”问题思考:“上帝为什么让那个说‘谢谢’的人进了天堂,另一个人则拒之门外呢?”引导学生懂得: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亲情回顾1.走进亲情,问题调查①父母亲的生日是_________。
②父母亲的体重是_________。
③父母亲的身高是________。
④父母亲穿_______码鞋。
⑤父母亲喜欢颜色是________。
⑥父母亲喜欢食物是________。
⑦父母亲喜欢的日常消遣活动_____。
⑧父母亲喜欢做的运动是________。
⑨妈妈经常用来教育你的口头禅是_______。
主题班会说课稿感恩父母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说课稿
一.活动主题
为了进一步开展学生孝敬父母活动,本次班会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换位思考,走进父母,了解父母,孝敬父母,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回报父母,逐步养成关心父母、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
二.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体验父母的无私与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指定并培训小主持人;
(3)准备vcd短片;
(4)准备《爱的奉献》、《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首歌;
(5)准备节目
四.活动过程
在背景音乐中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下列内容。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报得三春晖
活动一:走进亲情,感受父爱、母爱的伟大。
(主持人台词)
如果说母爱是水,温柔而恬静,那么父爱就是山,博大而深沉;如果说母爱是三月的阳光,给儿女带来温暖,那父爱就是参天大树,为儿女撑起一片晴空。
下面请欣赏表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师小结:也许有人会说,我的母亲很平凡,我的父亲不伟大。
但天下所有父母对儿女的爱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为了子女,他们愿意献出一切,哪怕是自己宝贵的生命,只要子女成才争气,他们无怨无悔。
活动二:反思自我,回报亲情。
(主持人台词)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
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
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系父母,学会感恩》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理念: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可现在的孩子们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大都是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和不关心他人的自私的品质。
有的学生对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不太礼貌,甚至顶撞父母;有的学生不记得父母的生日,甚至嫌弃父母老化、啰嗦、贫困;更有甚者有的同学还经常对父母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甚至做出忘恩负恩、伤害父母(动辄要“告”父母)的事。
所以我设计了《心系父母,学会感恩》这堂以孝敬为主题的班会课,让孩子认识到,在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单向的,应该是双向互动的。
孩子不仅要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
在设计上,我一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唱主角”,注重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逐渐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让学生感受关爱,学会感恩父母。
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的冲突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
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展示在亲子关系方面的各种表现,体会父母的关爱,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通过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通过活动,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的冲突的方法,更好地改善亲子关系.并通过活动把自己的所想所感与父母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要爱自己的父母、尽自己的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化解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更好的改善亲子关系。
三、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与小学时相比、亲子关系表现为如下特点: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降低;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尊重、认可,信任,甚至赞赏;家长往往认为孩子是
自己的私有财产,因而不能公平,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与父母之间感情色彩减少;内心矛盾冲突强烈,其理性相对较差,感情、行为冲动较多;亲子关系由简单到复杂。
情感方面,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的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却一般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很不成熟,还需要呵护。
这时,经常会使孩子感到父母过分把自己当成小孩子,过多干涉自己的的事,因而会产生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
四、教学内容分析:
1、报答养育之恩这是从父母对孩子成长,进步的作用这一角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父母不仅仅赋予我们生命,更重要的是父母在我们的一生中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父母永恒而又无处不在的爱里、培育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享受爱,读懂爱,更应回报爱。
来自父母的恩情是世界上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可以从每天的日常生活放手,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孝敬父母。
2.爱的冲突从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角度看,在亲子关系中出现在不和谐虽然是正常的现象,但任其自由发展将会破坏亲子关系,破坏正常的亲子沟通.对于大多数现代家庭来说,家长对自己的独生子女一般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对他们的未来倾注了全部的希望、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使他们获得较好的教育, 以便将来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由于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对他们的心理世界却了解甚少,很少关心和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造成双方心理上的沟通发生困难,亲子关系出现紧张,因此学会处理和化解这种爱的冲突十分重要。
五、课前心理情感的准备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受到教育,感受到父母的真情,产生爱父母的情感,而不是靠枯燥的说教往学生的头脑中灌。
我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开始了以下准备工作:
1、加强宣传发动,向学生公布了本次《感受关爱,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的部分活动方案,进行全员发动,营造活动氛围。
2、选定主持的同学。
3、制定“感恩调查问卷”。
4、收集一系列反映父爱、母爱的感人肺腑的文字材料、歌曲、MTV
和背景音乐。
六、教学过程:从一首歌曲,一个故事导入新课。
班会正式开始前播放音乐视频《感恩的心》,让同学们说出《感恩的心》背后的故事。
(小女孩雨中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的故事,略。
)引导学生思考谈感受:你是否像故事中的主人一样真正感受到了那种刻骨铭心的爱了吗?你认为生活中你有要感恩的人吗?步入班会主题《心系父母,学会感恩》
(一)、分发“感恩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抽样分析。
(1)爸爸、妈妈每天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上班?晚上几点下班?(2)下班回家后,还要为你做些什么?
(3)爸爸妈妈每月为你花费的钱占了工资的多少?
(4)爸爸妈妈每月为自己花费的钱占了工资的多少?
(5)在你的学习上,你爸爸妈妈给过你帮助吗?
(6)你父母知道你生日吗,给你过生日吗?
(7)(8)(9)(10)、、、、、、
通过“问卷”的调查引起学生的思考,明白:父母为我们终日操劳,默默奉献,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太多太多的汗水,而我们作为儿女的对父母的关心却远远不够。
(二)、通过书报、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整理、摘抄以父爱母爱为主题的诗文、歌曲和故事,如《游子吟》、《感谢》等感恩诗文。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等感恩歌曲。
“黄香温席”、“陈毅探母”等感恩故事。
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亲情的温馨,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三)、通过情景小剧场、亲情对对碰,由学生来演绎亲子之间的交往场景,提示由于某种原因看问题的立场、角度不同、认识便不同、认知中有彼此一致,也有偏差,尽管生活中部分子女与父母的认知有
偏差,但要让学生懂得父母的心、父母的爱,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体会父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学会换位思考、掌握化
解与父母冲突的方法。
并设置: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让学生用最短的语言说出心里面最想和父母亲说的话、或建议,或看法,在活动体验中学会孝敬父母和长辈。
(四)、教师小结,由老师对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做一个小结,提出目标方面的要求
(五)、课后作业:“爱心”行动——“升华亲情,学会感恩”
1、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
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
洗衣叠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预决算开支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
在真切体会之后,学生才能有感而发。
2、完成爱心家庭作业:
(1)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2)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七、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大家感受着、思索着、回忆着来自父母的爱,沉浸在爱与被爱中。
2、以前,孩子们认为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都理所应当,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一堂课以及课后活动的延续,会引起了他们心灵的震憾,使孩子们明白,原来爱就在生活中最平常最细微之处。
3、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让孩子们由体会到感激,从而更敬爱他们的父母。
从感激父母开始,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同学的帮助……感激所有给过他们帮助和关怀的人。
4、希望教学活动过程会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争当“好孩子”,让每个孩子都一心想着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的冲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