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笔记
兽医药理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总论一、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 drug action )是指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大分子之间的初始反应。
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是药物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
(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stimulation)与抑制(depression):机体在药物的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称为兴奋,反之为抑制。
兴奋药与抑制药:有的药物对不同器官的作用可能引起性质相反的效应,药物就是通过其兴奋或抑制作用调节和恢复机体被病理因素破坏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a.局部作用(local action):药物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
如局麻药的作用。
b.全身作用(general action)或吸收作用(absorptive action):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
如吸入麻醉药的作用。
1.直接作用/原发作用primary action:药物直接作用于靶位,如洋地黄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
2.间接作用/继发作用secondary action:由直接作用所引起其它器官的效应,如洋地黄引起的利尿作用。
(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机体不同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造成了药物的选择性.原因如下:药物对不同组织的亲和力不同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率不同受体在不同组织的分布不均一#原生质毒(general protoplasmic poison):选择性低的药物对各种组织细胞都有类似作用,能沉淀原生质或影响任何原生质中最基本的生化过程,称为药物的原生质毒。
(四)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1.治疗作用(能对防治疾病产生的有利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1)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药物的作用在于改善疾病症状2.不良反应:(1)副作用(side effect)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兽医药理学笔记

兽医药理学笔记一、细菌产生耐药性机理:1.产生酶使药物失活水解酶和钝化酶使药物失活2.改变膜的通透性阻塞药物亲水性蛋白通道,使药物不能进入,存在外排系统将药物排除菌体。
3.作用靶位结构改变4.改变代谢途径二、抗生素作用机理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杆菌肽分别抑制粘肽合成,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2.增加细菌包浆膜的通透性(1)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多肽类(多粘菌素B)带正电游离氨基与革兰氏阴性带负电的磷酸根结合,使细胞膜受损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真菌细胞膜上类固醇结合,是细胞膜受损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1)作用于30S亚基: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类(2)作用于50S亚基:大环内酯类、酰胺醇类、林可胺类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1)抑制叶酸合成:磺胺类、TMP(2)抑制DNA合成喹诺酮类(3)影响RNA合成利福平、三、应用炭疽、猪丹毒、葡萄球菌———青霉素猪痢疾---痢菌净猪喘气病------恩诺沙星(一)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1.青霉素、头孢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菌素3.林可霉素4.多肽类:杆菌肽、恩拉霉素、维吉尼亚霉素(二)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1.氨基糖苷类2.多肽类:多粘菌素(三)广谱抗菌药物:1.四环素2.酰胺醇类3.磺胺4.喹诺酮类(四)抗支原体药物:1.大观霉素、安普霉素2.红霉素、吉他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3.土霉素、四环素4.林可霉素5.泰妙菌素6.恩诺沙星四、注意事项在治疗消化道疾病时,应选用不易被消化道吸收的药物:氨基糖苷类、乙酰甲喹、磺胺脒、多粘菌素治疗泌尿道疾病时,应选择以原形排出的药物:青链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等。
二、内酰胺类抗生素(一)青霉素1.内服易被消化酶和胃酸破坏2.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球菌、厌氧菌、放线菌和螺旋体高度敏感。
对无细胞壁细胞的哺乳动物毒性小3.繁殖期杀菌剂4.链球菌病、猪淋巴结脓肿、葡萄菌病、乳腺炎、子宫炎、化脓性腹膜炎、创伤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猪丹毒、气性坏疽、恶性水肿、炭疽、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5.现配先用,与红霉素、四环素类和酰胺醇类何用,表现拮抗作用。
兽医动物药理学重点总结完整

药理学实验及作业第一部分:绪论及总论1、药物: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
2、毒物:对动物机体产生能损害作用的物质。
3、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以及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4、药物利用度: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吸收程度的一种度量。
5、药物的来源:药物可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合成药物包括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抗菌药物等,生物技术制药即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药物。
6、剂型:这些药物的原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或预防,必须进行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
7、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
8、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称为药效学。
9、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0、兴奋: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效应。
11、抑制: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效应。
12、局部作用:药物在吸收进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
13、吸收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而产生的作用,又称全身作用。
14、直接作用:药物对直接接触到的器官、组织、细胞的作用。
15、间接作用:由于机体的整体性,会对药物的直接作用产生反射性或生理性调节,即为药物的间接作用。
16、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只作用于某些组织和器官,对其他组织和器官没有作用。
17、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18、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19、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
《兽医病理与药理》基础知识点

《兽医病理与药理》基础知识点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田应华一、解释1.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的目的,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2.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范围,抗菌谱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3.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伴随治疗作用的同时,出现与治疗的目的无关或有害的作用。
4.贫血: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总容量或单位容量血液内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
5.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药物不敏感或敏感性在多次接触药物后逐渐下降或完全消失。
6.副作用:在用药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为药物所固有,选择性作用低的表现。
7.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8.交叉耐药性:在某一微生物对某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后,有时对同类的其它抗菌药也产生耐药性。
9.防腐消毒药:防腐药为抑制病原体生长的药物;消毒药为杀灭病原体的药物。
10.肝肠循环:有些药物由胆汁排出进入肠道后,经水解或解离,再吸收进入血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肝肠循环的药物往往具有持效时间长的特点。
11.生物转化:药物在动物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药物代谢。
12.拮抗作用:两药配伍(联合用药)使药效小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
13.广谱抗菌药:是指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及某些原虫如阿米巴原虫、球虫等多数病原体都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药。
14.对症治疗: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也称治标。
如用解热镇痛药所消除机体发热之症状。
15.对因治疗:也称治本,用药的目的在于消除发病的原因,去除疾病的根源。
如抗菌药物杀灭或抑制病原体。
16.兽药:用于治疗、预防、诊断动物疾病或用于促进动物生长及生产的物质。
17.兴奋药:主要引起动物机体活动增强的药物。
18.制剂:为了便于使用、贮存或运输,将药物加工、制成一定形态、规格和型号而有效成分不变的制品的过程。
19.驱虫药:又称抗寄生虫药,指能杀灭或抑制、或驱除畜禽体内外寄生虫的一类药物。
兽医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兽医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兽医药理学是兽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动物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所使用的药物和药物制剂的原理、应用和安全性。
以下是兽医药理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
1. 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是兽医药理学的基础。
了解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可以帮助兽医专业人员更好地判断药物的适用性、剂量和疗程。
2.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代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代谢是兽医药理学中的重要问题。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兽医专业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代谢情况,以便对药物的剂量和疗程进行合理的调整。
3.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是兽医药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药物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皮疹等,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和治疗效果。
因此,兽医专业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4. 药物的免疫学作用和免疫调节:药物的免疫学作用和免疫调节是兽医药理学中的复杂问题。
药物可能会影响动物的免疫系统,从而影响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此外,药物还可以通过免疫调节来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疾病治疗。
5. 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是兽医药理学中的另外两个重要问题。
药物的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疾病的疗效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则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排泄和药物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情况。
兽医药理学考点

药理考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的目的,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效果,称为药物的治疗作用。
2、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伴随治疗作用的同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或有害的作用。
3、副作用:是指在常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4、首过效应: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称为~5、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代谢)6、药酶: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完成的,参与生物转化的酶主要是肝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简称药酶,包括催化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的酶系。
7、肝肠循环:从胆汁排泄进入小肠的药物中,其中某些具有脂溶性的药物,又可从肠道重吸收,形成~。
8、消除半衰期:体内药物浓度或药量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又称血浆半衰期或生物半衰期。
一般简称半衰期。
9、表观分布容积(Vd):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分布所需的总容积。
10、生物利用度(F):药物以某种剂型的制剂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11、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可能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效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称为~。
12、镇静药:能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轻度抑制作用,减弱机能活动,从而起到缓和激动,消除躁动、不安,恢复安静的一类药物。
13、自体活性物质:动物体内广泛存在,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物质的统称,又称为“自调物质”。
14、化学治疗:抗微生物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对由微生物及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简称化疗。
15、化疗药:对病原体通常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作用,而对机体没有或只有轻度毒性的药物。
16、抗菌谱: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范围。
17、MIC:最小抑菌浓度,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兽医药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药理学一、名词解释1、兽医药理学: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病原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包括药效学(Pharmcodynamics)及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2、副作用;是指药物在常用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是药物的固有作用,是可以预知的。
3、继发性反应:是指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畜禽消化道内存在许多有益微生物,各种微生物菌群间,维持着平衡的共生状态。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对药物敏感的菌株受到抑制,一些不敏感菌株(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大量繁殖,菌群间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葡萄球菌性肠炎和白色念珠菌病等,又称为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4、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和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此值越大药物越安全。
(LD50半数致死量,ED50半数有销量)5、首过效应: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胃肠道酶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又叫受过消除。
6、血脑屏障:是指由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
7、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以某种剂型的制剂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8、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可能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混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现象,被称为配伍禁忌。
9、化疗三角:使用化疗药防止畜禽疾病的过程中,化疗药物、机体和病原体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10、抗菌药后效应(PAE):是指抗菌药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时,仍对细菌保持一定的抑制作用。
11、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大多数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的两重性。
12、耐药性:细菌对药物敏感度降低或消失,导致该药的疗效降低或消失。
兽医药理学复习资料+重点2

兽医药理学复习资料+重点一、名词解释1、药物2、毒物3、兽医药理学4、药效学5、药动学6、药物作用7、兴奋药8、抑制药9、局部作用10、吸收作用11、治疗作用12、不良反应13、对因治疗14、对症治疗15、副作用16、毒性反应17、变态反应18、继发性反应19、后遗效应20、构效关系21、量效关系22、无效量23、最小有效量24、半数有效量25、半数致死量26、极量27、治疗量28、量反应29、质反应30、治疗指数31、安全范围32、受体33、被动转运34、简单扩散35、主动转运36、胞饮/吞噬作用37、首过效应38、血药浓度39、药时曲线40、一级速率过程41、零级速率过程42、米-曼氏速率过程43、房室模型44、消除半衰期45、药时曲线下面积46、表观分布容积47、体清除率48、峰浓度49、生物利用度50、联合用药51、配伍禁忌52、动物福利53、化疗药54、化疗三角55、化疗指数56、抗菌谱57、抗菌活性58、抗菌药后效应59、耐药性60、抗生素61、5062、50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6 83、7 84、85、86、87、88、二、问答题1、那些环节可产生药物动力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2、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的概念是否相同,为什么?3、试述药效学的研究内容。
4、试述药动学的研究内容。
5、药物的选择作用在临床用药中有何重要意义?6、剂量对药物的作用有何影响?7、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有何实用价值?8、比较各种给药途径的优缺点。
9、从受体结合的角度说明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
10、从受体角度解释药物耐受性的产生。
11、从药物动力学角度举例说明药物的相互作用。
12、绝对生物利用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有何不同?13、试述药物经肝转化后其生物活性的变化。
14、什么是量效关系?从量效曲线上应掌握的药理学基本概念有哪些?15、试评价不同的药物安全性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医药理学笔记一、细菌产生耐药性机理:1.产生酶使药物失活水解酶和钝化酶使药物失活2.改变膜的通透性阻塞药物亲水性蛋白通道,使药物不能进入,存在外排系统将药物排除菌体。
3.作用靶位结构改变4.改变代谢途径二、抗生素作用机理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杆菌肽分别抑制粘肽合成,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2.增加细菌包浆膜的通透性(1)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多肽类(多粘菌素B)带正电游离氨基与革兰氏阴性带负电的磷酸根结合,使细胞膜受损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真菌细胞膜上类固醇结合,是细胞膜受损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1)作用于30S亚基: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类(2)作用于50S亚基:大环内酯类、酰胺醇类、林可胺类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1)抑制叶酸合成:磺胺类、TMP(2)抑制DNA合成喹诺酮类(3)影响RNA合成利福平、三、应用炭疽、猪丹毒、葡萄球菌———青霉素猪痢疾---痢菌净猪喘气病------恩诺沙星(一)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1.青霉素、头孢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菌素3.林可霉素4.多肽类:杆菌肽、恩拉霉素、维吉尼亚霉素(二)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1.氨基糖苷类2.多肽类:多粘菌素(三)广谱抗菌药物:四环素1.2.酰胺醇类3.磺胺4.喹诺酮类(四)抗支原体药物:1.大观霉素、安普霉素2.红霉素、吉他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3.土霉素、四环素4.林可霉素5.泰妙菌素6.恩诺沙星四、注意事项在治疗消化道疾病时,应选用不易被消化道吸收的药物:氨基糖苷类、乙酰甲喹、磺胺脒、多粘菌素治疗泌尿道疾病时,应选择以原形排出的药物:青链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等。
内酰胺类抗生素二、(一)青霉素内服易被消化酶和胃酸破坏 1.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球菌、厌氧菌、放线菌和螺旋体高度敏感。
对无细胞2.壁细胞的哺乳动物毒性小繁殖期杀菌剂3.链球菌病、猪淋巴结脓肿、葡萄菌病、乳腺炎、子宫炎、化脓性腹膜炎、创4.伤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猪丹毒、气性坏疽、恶性水肿、炭疽、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现配先用,与红霉素、四环素类和酰胺醇类何用,表现拮抗作用。
5.长效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二)氨苄青霉素1、耐酸、不耐酶2、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不如青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与酰胺醇、四环素相似,不如氨基糖苷类的卡那、庆大,和黏菌素3、适用于全身性感染,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肺部、尿道感染和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某些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牛巴氏杆菌病、肺炎、乳腺炎、鸡白痢、禽伤寒、大肠等(三)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对肠球菌和沙门氏菌作用较氨苄青霉素强两倍(四)苯唑青霉素1.耐酸、耐酶2.对耐金葡萄球菌感染的败血症、肺炎、乳腺炎、烧伤性创面感染。
(五)氯唑青霉素耐酸、耐酶1.2.抗葡萄球菌青霉素3.常用于治疗骨、皮肤和软组织的葡萄球菌感染三、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可内服,肌注半衰期短,不耐酶、不能有效对抗厌氧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强于第二、三、四代第二代:头孢克洛、头孢西丁较能耐受内酰胺酶、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比第二代强。
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头孢噻呋、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噁具有较好的穿透脑脊液的能力,对内酰胺酶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尤其对绿脓杆菌、肠杆菌、厌氧菌有很好的作用第四代:头孢吡肟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血浆半衰期较长,无肾毒性应用:头孢噻呋大肠、沙门感染、猪放线杆菌性胸膜肺炎、牛巴氏杆菌肺炎、乳腺炎(一)内酰胺酶抑制剂1.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克拉维酸钾2.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均为有机碱,能与酸形成盐,常用制剂为硫酸盐,水溶性好,性质稳定。
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
2、作用机理均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对静止期细菌杀灭作用较强,为一静止期杀菌剂。
3、内服吸收很少,几乎完全从粪便排出,可作为肠道感染治疗药。
注射给药后吸收迅速,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出,故适用于全身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
4、属窄谱抗生素,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强,对厌氧菌无效。
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弱,对金葡球菌包括耐药株较敏感。
(一)链霉素1.抗结核杆菌在氨基糖苷类中最强2.治疗泌尿道感染时,宜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使尿液碱化。
3.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腹泻、乳腺炎、子宫炎、败血症、和膀胱炎,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出败、犊牛肺炎、猪肺疫、和禽霍乱,马志贺氏菌引起的化脓性败血症(化脓性肾炎和关节炎)(二)庆大霉素.1.在本类药物中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最强,对肠道杆菌和绿脓杆菌高效,在阳性菌中,对耐药金浦球菌、作用最强,对支原体亦有一定作用。
对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和败血症等。
内服可用于肠炎和细菌性腹泻。
2.与内酰胺酶类合用,有协同作用。
(三)卡那霉素1.抗菌谱与链霉素相似,但抗菌活性稍强。
对绿脓杆菌无效,对结核杆菌和那青霉素金葡球菌亦有效。
2.内服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肠道感染。
肌内注射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和耐金黄匍球菌所引起的感染, 如呼吸道、肠道、和泌尿道感染,以及败血症、乳腺炎和鸡霍乱等。
亦可用于治疗猪萎缩性鼻炎。
(四)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内服吸收不良,肌注吸收迅速且完全2.作用抗菌谱与庆大霉素相似,特定是对庆大、卡那霉素耐药的绿脓杆菌、大肠、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仍有效。
3.用于治疗耐药菌株引起的菌血症、败血症、呼吸道感染、腹膜炎及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五)新霉素1.抗菌谱与链霉素相似。
在本类药物中,本品毒性最大,一般禁止注射给药。
2.内服用药,用于治疗畜禽肠道性细菌感染,子宫或乳管内注入,治疗奶牛、母猪的子宫内膜炎和乳腺炎,局部外用(0.5%),治疗皮肤、黏膜化脓性感染。
(六)大观霉素1.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布鲁氏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作用较强,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作用较弱。
对支原体亦有较好作用。
2.临床上,本品多用于防治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禽沙门氏菌病。
3. 大观霉素常与林可霉素联合用于仔猪腹泻、猪支原体肺炎和鸡毒支原体。
(七)安普霉素1.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某些链球菌)、米螺旋体、和某些支原体有较好的抗菌作用2.主要用于幼龄畜禽的大肠杆菌、沙门杆菌感染,对猪密螺旋体性痢疾、畜禽支原体有效。
3.猫较敏感,易产生毒性。
五四环素类1.本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很广,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原虫(球虫、阿米巴原虫)均可产生抑制作用。
本类药物的盐酸盐,性质较稳定,易溶于水。
水溶液不稳定,宜现配先用。
2.按抗菌活性:多西环素》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3.与细菌和蛋白体30S亚单位A位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4.除土霉素外,不宜肌注。
(一)土霉素1.内服吸收不规则、不完全,易与金属离子螯合2.反刍兽、兔不易内服给药3.渗透力强、胸腹腔、乳汁胎盘均可通过,但在脑脊液浓度低,在体内半衰期长。
主要储存在胆、脾中,由肾脏排泄,有利于胆道、泌尿道感染治疗。
4.本品对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和某些原虫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对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和芽孢杆菌作用较强,但不如青霉素类和头孢类在革兰氏阴性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布鲁氏菌和巴氏杆菌较敏感,但作用不如氨基糖苷类和氯霉素类。
5.成年草食动物内服不宜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造成肠炎腹泻,形成二重感染。
(二)四环素抗菌谱与土霉素相似,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较好,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不如金霉素,对组织渗透力强,易透入胸腹腔、胎畜循环及乳汁中。
用于治疗某些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等所致感染。
(三)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体内外抗菌活性较土霉素、四环素强2.内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肝肠循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时间长,对组织渗透力强,分布广泛,易进入细胞内。
3.主要治疗畜禽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和鹦鹉热。
4.本品在四环素类中毒性最小。
(四)金霉素抗菌谱与土霉素相似,对耐青霉素的金葡球菌的疗效,优于土霉素和四环素。
低剂量常用来做畜禽的促生长剂,改善饲料利用率。
中高剂量预防畜禽支原体感染和肠道感染。
酰胺醇类(50S A位结合)五(一)氟苯尼考1.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对有作用,但对阴性菌作用强于阳性菌。
血浆半衰期长。
2.对少数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有一定疗效。
3.对耐氯霉素和甲风霉素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克雷伯菌有效4.主要用于牛猪、鸡、鱼的细菌性疾病,如牛的呼吸道感染、、乳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黄痢、白岦、及大肠杆菌病、禽霍乱。
(二)甲风霉素1.敏感菌:阴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大肠、巴氏杆菌、布鲁氏菌。
阳性菌:链球菌、炭疽杆菌、肺炎球菌、棒状杆菌、葡萄球菌六大环内酯类(50S A位结合)本类药物主要用于控制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引起的畜禽感染,在兽药特别是饲料添加剂中,占比较重要地位。
(一)红霉素1.有强大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但其疗效不如青霉素,首选青霉素2.对大肠、沙门氏菌、克雷伯菌无作用3.对某些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有效。
4.主要用于畜禽呼吸道疾病治疗,5.肌肉注射刺激性大,拌料饲喂(二)吉他霉素(北里霉素)1.本品的抗菌谱近似红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略低于红霉素,对支原体作用近似泰乐菌素。
对耐药金黄色葡萄菌作用优于红霉素、氟苯尼考和四环素。
2.主要用于猪、鸡支原体及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也可以用于防治猪弧菌性感染。
临诊上主要作为猪、鸡的饲料添加剂一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
(三)泰乐菌素1.对细菌作用较弱,对支原体作用强,是大环内酯类中对支原体作用最强的药物之一。
2.主要用于防治鸡、猪的支原体感染,牛的摩拉氏菌感染,猪的弧菌性痢疾、传染性胸膜肺炎,种蛋浸泡。
3.欧盟从2000年起禁止本品用于猪的促生长剂。
4.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主要用于支原体及敏感革兰氏阳性菌(链球菌)感染性疾病。
(四)替米考星1.对革兰氏阳性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支原体有抑制作用。
2.组织穿透力好,半衰期长,尤其适用于家畜肺炎和乳腺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3.主要防治家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禽支原体及泌乳动物的乳腺炎。
(五)泰拉菌素1.对猪、牛呼吸系统的病原菌尤其敏感(巴氏杆菌、嗜血杆菌)、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败血波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牛莫拉菌)与恩诺沙星合用,治疗呼吸道疾病,疗效好。
临床报道优于恩诺沙星。
2.3.主要用于牛、猪呼吸道疾病(肺部血药浓度高)七、林可胺类抗生素(50S A位结合)本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对大多数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