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B
C
一切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以永久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D
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下列河流中,径流年际变化较大的是( D )
A.泰晤士河 B.亚马孙河 C.刚果河 D.黄河
* 读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的水源补给和流量变化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汛期和流量变化, 可判断该河流三种补给类 型中,A为 雨水 补给,B 为 积雪融水 补给,C为 地下水 补给。 (2)该河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 雨水 ,最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 源是 地下水 。 (3) 根据图分析,该河分布在我国的 东北 地区,一年两次汛 期分别在 春 季和 夏 季。 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4)地下水补给河流流量的关系是 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 。 (5)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 ② 是修筑大坝后测到的。
(5)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 太阳辐射 (6)在CFG环节中,目前人类对
。 环节几乎没有影响,对
环
节影响最大。
跨流域引水
补给类型
我国主要分 布地区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雨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 水补给
以东部季风 区最为典型
东北地区
夏秋为主
春季
随降雨量的 变化而变化
形成春汛
降水量
永久性积雪和 冰川融水补给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 地球上,水以哪几种相态存在? 2. 地球上水体空间分布类型有哪些? 最主要的水体是什么? 陆地水包括哪些?
气态水 气态 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大气水
固态水:主要存在于高纬、高山——冰川 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广——地表水、地下水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主要分布区
普遍,主东 部季风区
东北地区 西北和 青藏地区
季节性 春季 积雪融水 冰川融水 夏季
湖泊水
湖泊水和河水的相对水位 全年 ,对河流有调节作用(湖 长白山天池和 泊面积减少时,调节作用减弱) 长江中下游 全年
地下水
与河流水位有互补关系, 普遍(例:西 南喀斯特地貌区) 水量稳定可靠
1、雨水补给—— 流量随降水量变 化而变化。 汛期:雨季 典型河流:长江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 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 工程。长度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数十条连贯成井网, 长度可达上百公里,被誉为“地下大运河”。坎儿井是一种 特殊的水源,古称“井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吐 鲁番是坎儿井的故乡。
坎儿井是中国最长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5000公里)
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水循环可划分为几个类型? 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水循环的动力是什么? 太阳辐射、重力 水循环都有那些环节? 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径流
人类影响和直接控制水循环的最主要环节是:地表径流
水循环意义:
2、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D A、河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冰川 3、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是: C A、雨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4、我国新疆地区河流夏季的补给主要靠: D A、湖泊水 B、地下水 C、雨水 D、冰川融水 5、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B A、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发
(2)季节 性积雪融水 补给——冬 季有大量积 雪地区。
(3)冰川融 水补给—— 大河源头或 干旱地区河 流主要水源 。流量受气 温影响,夏 季流量大。 典型河流: 塔里木河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3、当代世界的四大污染有噪声污染、大气污染、 水 污 染和固体废物污染。
4、人们为了节约水,在灌溉时常利用管道,这是防止 水的 蒸发 和渗漏。
5、物态变化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物态变化时总 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 增加 ,放热的物 体 减少 (选填“增加”或“减少”)。
二、选择
1、某校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状况调查,调查报告中的 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A )
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水分周而复始地循环变 化着,并在循环运动中不断改变着自身的状态。 2、液态的水,可以 凝固 为固态的冰,也可以 汽化 为气态 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可以 液化 为液态的雾、雨、露 ,也可以 凝华 为固态的冰晶、雪、霜;而固态的冰、雪、 霜可以熔化 为液态的水,也可以 升华 为气态的水蒸气,因 此雨、露、霜、雪是这种水循环过程中的产物。
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 一,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同学们,一个个发人 深省的问号,一串串 使人惊讶的感叹号,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 据,你想到了什么?
珍惜水资源
世界水日---3月22日
2003年,联合国第五十八届 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从2005年 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 十年,主题是“生命之水”, 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 正式实施。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 丰富
B.水的污染加重了淡水危机
C.可以考虑海水淡化解决淡水危机,蒸馏法是海水淡
化的方法之一
D.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2、下列关于水资源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水的灌溉
B.用水运输
C.水力发电
D.大水漫灌
Good Bye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以下内容: 1、了解水圈的概念、分类及构成。 2、了解陆地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3、什么是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类型有哪 几种? 4、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 主要环节。 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 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循环运动使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 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保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1)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2)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3、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 表形态。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定义:
(能量:太阳辐射)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发生的领域: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3、类型: 〈1〉 海陆间循环 〈2〉 陆地内循环 〈3〉 海上内循环 4、水循环的过程
四、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 水汽输送 凝 结 降 水
水分 蒸发
下渗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阅读P54,完成下列知识结构 三 态 : 液态 、 固态、 气态 ( 形 态 )
连续 (1)水圈:是一个
陆地水 、 大气水 但不规则的圈层。 三体:海洋水 、 (空间分布) (2) 陆地水体的类型又包括冰川水 地下水、 河流水、湖泊水 等, 其中淡水的主体是 冰川水 。 (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 大气水 0.001% 各种水体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水源互相补给ຫໍສະໝຸດ PM BNE
自然界的水循环公开课实用

能量转换
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吸收热能,从 液态转变为气态,带走大量潜热。
影响因素剖析:温度、湿度、风速等
温度
随着温度升高,水分子 动能增加,蒸发速率加
快。
湿度
空气湿度越低,水分子 的扩散速度越快,蒸发
作用越显著。
风速
风速越大,空气流动越 快,有助于将水蒸气带
地下渗透原理及过程描述
地下渗透的原理
地下渗透是指水分通过土壤和岩石的孔隙、裂隙等通道向下渗透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受到土壤和岩石的渗透性、 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地下渗透的过程
当地面降水发生时,一部分水分会被土壤吸收并储存在土壤中,形成土壤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水会逐渐向 下渗透,进入更深层的土壤和岩石中。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可能会遇到不同的渗透性界面,如粘土层、砂土层等, 这些界面会影响水分的渗透速度和方向。
水循环是维持生态平衡的 重要因素之一,它使得各 种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
塑造地貌形态
水循环通过地表径流、地 下径流等作用,不断塑造 着地球的地貌形态。
调节气候
水循环对气候具有调节作 用,例如海洋通过吸收和 释放热量来影响全球气候。
人类活动与水循环关系
影响水循环过程
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农业 灌溉等会对水循环过程产 生影响,改变地表水的分 布和流动路径。
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干扰观察;
2. 加热灯和小风扇的使用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和烫伤;
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
•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现场,保持整洁。
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
安全提示 2. 加热灯和小风扇应放置在稳定的位置,防止倾倒;
自然界的水循环

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 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 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春季断流可能是由蒸发旺盛、用水量 过大原因所致。 ⑥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 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 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学以致用
读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完成下列 问题。
(1)河流甲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 _______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___补给 形成的。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 少有________种补给类型。
2.类型:
〈1〉 海陆间循环
〈2〉 内陆间循环
〈3〉 海上内循环
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影响地表径流:如引水灌溉、修建水库、跨 流域调水等。 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回灌、抽地下水灌 溉等。 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如人工降雨等。 影响蒸发、下渗:如植树造林,修水库可 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水体形式
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广;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 才能存在。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 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大气水:占0.001%; 水圈构成 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占96.53%;
(3)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 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 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学法指导
如何分析流量过程曲线图
(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 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 和长短。
自然界的水循环ppt

特点及意义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 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
水资源得以再生
循环水量很少,补给陆地 水的水量很小,对于干旱
地区非常重要
循环水量大,对全球的热 量输送有重要作用
典例
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 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
环的水汽输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如 未登陆的台风)
河流的更新周期为16天
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
高
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
考
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
链 接
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 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也就是说 “人无法在17天内踏入同一条河流”
湖泊
水体更新周期17年
深层地下水
水体更新周期1400年
高山冰川
水体更新周期1600年
极地冰川
水体更新周期9700年
海洋
水体更新周期2500年
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如河口三角洲
请判断以下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总结哪句是不对的?
1.联系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 3.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4.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5.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
高
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
水循环自然界的循环系统

水循环自然界的循环系统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流等环节。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循环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水循环的定义、过程、意义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循环的过程。
在水循环中,太阳能是推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首先,太阳能使地表水受热蒸发成水蒸气,形成云层;然后,水蒸气在冷凝核上凝结成小水滴,最终形成云和雨滴;最后,雨滴降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这样,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化和流动,构成了水循环系统。
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水循环维持了地球上的水资源平衡,保障了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水循环调节了地球的气候,影响了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
此外,水循环还影响了土壤的湿润程度和养分的循环,对植物的生长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水循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水循环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气候是影响水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气候条件下,水循环的强度和速率会有所不同。
其次,地形地貌也会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山地、平原、河流等地形地貌对水循环有着不同的影响。
再次,人类活动也对水循环产生影响。
过度开发、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都会影响水循环的正常进行。
因此,了解水循环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总之,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重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意义以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希望人类能够更加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 循 环 的 意 义
植物蒸腾
小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平衡更新作用: 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迁移交换作用: 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3)联系调节作用: 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地貌塑造作用: 不断塑造影响着地表形态
B C E F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蒸发 水汽输送 C_______D__________ 降水 地表径流 A_______B__________ 下渗 地下径流 E_______F__________
降水
下渗 基 岩
蒸发
海
洋
图中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有哪些环节?(填序号)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② ③
下渗 ④ 降水
地表径流 ⑥
蒸 ① 发
⑤
海上内循环
降水
陆地内循环
降水
植物蒸腾
思考5:长江属于水循环中的哪一类?
思考6:长江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
三、水循环:
4、水循环的意义
水 循 环 的 意 义
水 循 环 的 意 义
------河水的来源 二、河流补给:
思考 : 长江的水补给 (3)湖泊水补给 (4)地下水补给
3.湖泊水补给
丰水期
河流水
枯水期
湖泊水
丰水期
河
枯水期
河
湖
湖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 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当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 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体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自 然 界 的 水 循 环
相互联 系的水 体
水体分布———陆地水、大气水、海洋水
水体联系———相互补给
水循环形式——海陆循环、内陆 循环、海上循环 水循环的意义: 节约用水:
水循环的 过程和意 义
思考:
目前冰川水能否被大量利用?
试分析原因。
不能,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山 地区,利用难度大。更新周期长。
一、水体分类:(练习)
1.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少到多依次是(D A.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B.冰川水、地下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 D.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 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 A.海洋水、冰川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河流水、大气水 D.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
D
A
B C E D F A
2、 下列人类活动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南水北调 葛洲坝水利枢纽、 三峡水电站 三峡地区植树造林 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
下渗、地表径流、蒸腾
黄河断流 (1)人类活动可以影响 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地表径流 降水、下渗和地下径流
(2)黄河断流可能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有哪些?
鄱阳湖
洞庭湖
•请你分析一下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对长江干流有何影响?
•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湖泊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节作用,洪水期蓄积部分 洪水,延缓、削减洪峰,枯水期补充河流径流。
柬埔寨南部河流。洞里萨湖和湄公河间的天然通道。北起磅清扬, 南达金边,长120公里。一般宽700米,两岸多沼泽。雨季,湄公河 涨水,河水经此河流入湖中。干季,湖水又经此河注入湄公河。
B)
读图思考:
(1)河流的补给涉及 哪几种水体? 大气降水、冰川水、湖泊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等
注意:
河流的补给类型有很多,一
条河流可能有几种补给来源,但 具体到某一河段以某一种补给为 主。如长江上游地区以冰川补给 为主,下游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整条河流最主要的形式是大气 降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重 点
1.水体分类; 2.河流补给; 3.水循环。
一、水体分类: 1.从存在形式上看
固态 气态
· 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 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广 ·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 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液态
一、水体分类:
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
问题:
(1)水圈的主体是: 海洋水 (2)陆地水体的主体是: 冰川 (3)我们目前主要利用的是: 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 ,从地理学角度来看,诗词前半句描述
的黄河主要的补给形式是
大气降水
,后半
句的说法对吗?
不对,因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
之间不断进行着转化。
三、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三、水循环:
1、水循环的概念
水循环是指: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 物圈之间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汽输送
降水 植物蒸腾 蒸发
自然:气候变暖引起降水减少 人为:中上游过度引用黄河水
(3)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水资源统一调度、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 根据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2:有关洞里萨河流向和湖泊涉水面积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5~9月向南流,面积小 B.5~9月向北流,面积大 C.10~次年4月向南流,面积大 D. 10~次年4月向北流,面积 小
4.地下水 补给
河水什么时候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什么时候补给河水?
注意: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并 不都是相互的,有些是单向的,如“ 地上河”的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冰 雪融水对河流水或地下水的补给等。
地上悬河:黄河
黄 奔 河 流 之 到 水 海 天 不 上 复 来 还
问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