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俱乐部活动的主因子分析
在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及机制的研究

大学生处在从学校向社会的角色转型阶段,从终身体育的角度看,正处在从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转折时期。
课余体育锻炼开展程度及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其未来身体健康状况,而且还影响其终身体育的实现。
因此如何使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余体育锻炼中来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以应对现实生活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文针对目前山东在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其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现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调查对象是08级、09级大学生计826人(随机抽取本、专科不同专业、以班为单位),调查结果发现:体育教育因素、体育兴趣因素、体育氛围因素、体育价值观因素、社会压力因素、政策法规等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差、频度低、时间短、强度低,课余体育锻炼内容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并且随意性强、系统性差,缺乏科学性管理,盲动性大。
1.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体育锻炼的方式分为主动和被动参与方式两种。
研究结果(如表1)表明: 一是有50.5%的大学生主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有32.5%的学生被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17%的学生不参与课余体育锻炼。
主动参与型的学生个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意识各不相同,却有浓厚的兴趣、爱好。
被动参与型的学生对体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即使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一般情况下尚能参与锻炼,但离开学校后,他们的体育行为一般会停止。
表1 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参加方式主动参加被动参加不参加人数417260140百分比/%50.532.5172.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锻炼的频度体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养成程度。
调查结果(表2)表明,近70%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间隔过长,没有达到经常性;学校应通过积极、有效的课内和课余体育锻炼手段,强化学生体育基础的培养,加大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意识,加强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诱发、激励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参与频度。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动机的理论分析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动机的理论分析如今大学生手游不离身、课余时间宅寝看剧、网购、饭点叫外卖等不良习惯已经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根据2015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和2010年相比,全国19-22岁年龄的男生在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指标全部下降,女生略好,有升有降。
此外,高校学生实力不良检出率达86.5% ,“眼镜族”数量仍在不断扩大。
尽管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全民发展的意见》《高等学校体育基本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政策,但收效甚微。
大学生的体质持续下滑已经为家长和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
大学生的锻炼动机如何?为什么出现懈怠锻炼情况?如何可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内在驱动力,让学生自主坚持锻炼,承诺锻炼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因此,本文从大学生的心理动机入手,究根源。
希望能为大学生锻炼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结果与分析1.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锻炼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是个体内在动态过程,锻炼行为是锻炼动机的结果。
心理学中指出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对个体的学习具有推动、引导和调节的功能。
需要层次理论是在1943年被发明人本主义的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提出,并在1954年《人格与动机》中详细的做出了阐述。
本文引用五个层次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层次需要的满足原则是只有当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后才能追求高一级的需要,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本文依据马斯洛的五层需要理论分析大学生在校园里的课余锻炼需要。
首先,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在当今的小康社会,家庭和学校已经完全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基层生理需要,其中同样包括锻炼所需必要场地和器材。
第二,安全需要:要求身体健康、锻炼安全。
这一层需要被学生忽视致使满足延迟。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 Abstract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us neglecting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Through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using expert interviews, logical analysis,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do not participate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are not only intrinsic factors, but also external factors, which are commercialized in the stadium and the students do not want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training, then there is no reasonable management system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and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students exercise is restrict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course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and gives reasonable suggestions, hoping to develop mor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iz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ultivate good behavior habi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es; influence factor. 前言课外体育活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品德形成的过程,对学生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作用。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论坛内江科技2012年第10期 100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杨西勇咸阳师范学院 体育系 712000 陕西咸阳 摘 要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本文试图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和 逻辑推理法对陕西省部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探究陕西省大学生课外体育开展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陕西省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外体育 影响因素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体育课以外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总和,既包括 学生在校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体育活动,也包括学生自 发的一切校内外活动。
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校 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但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课外体育活动 已逐步呈现出松懈随意的状态,而且至今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着重于陕西省高校课外体育中开展状况进行分析讨论。
1 陕西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的了解,陕西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目 前是比较有局限性的。
62.5%的学生把学校场馆作为首选的地点,因 为学校内的场地设施比较全面,锻炼的氛围、人数都是相当有吸引力 的,所以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学校内的场馆。
但是,陕西省高校的体育 设施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大学生在家和社会场馆的锻炼是很少 的,因为社会上的活动场所基本上都是以盈利目的为主,而大学生的 经济能力还没有达到。
所以,大学生除了在学校参与的课外体育的情 况比较好,在其它的场所的参与情况还是很滞后的。
大多数大学生在 学校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这一情况反映了社会体育体育管理部门没 有为大学生提供快捷、适合大学生、质量优秀的体育服务系统。
1.7 陕西省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很多,常出现的有班级组织、社 团组织、院系组织、个人自发。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到班级组 织的占比例的54.7%,个人自发占有46.2%,社团组织占21.6%。
大学生使用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

[]徐文龙 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技巧浅析 [] 2 Jl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 0 ( 5~ 6 0 62 : 6 6 .
似的发现 ,即经 常抑郁 的母 亲与孩 子相 处过程 中缺 乏必要的沟 通 ,且沟 通质 量 差 ,所 以导 致冲 突 比较 多。这 种母 子之 间的 冲突是一 种消极 的互 动 ,可能 因为在这 种消极 的互动中 ,儿童 从母 亲 身上习得 了不 良的交往沟通技能 ,从而导致 了出现不 良 的行为 问题 。但也有相 关研 究认为这是 一个横断研究 ,推 出因 果推断 时需要谨慎 。此外 ,也 有一些学者认 为父 亲和环境 对孩 子的行 为 习惯 的形 成也是 不可忽 略的影 响 因素 。
( 接 1页 ) 上
[]尹芳 国外亲子游戏研究综述[] 3 J. 教育导 刊( 幼儿教 育) 0 6 , 0 2
( ) 6~ 7 9: 5 5 .
[]剖 l碧, 田世 昌等 亲子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 4 顷 刘坚I 用[] 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0 92 () 0~6 . , 0 ,92 : 2 6 5 []单容 . 5 探析亲子体育沟通 的影响因素一 父母 【] Jl 2 0 () 硅谷,0 92 . []尹芳 , 晓萍 . 6 杨 对重庆市主城 区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的调查 与思考[] J_ 学前教育研 究,0 3 9 :1 3 2 0 () ~2 . 2 行锻 炼主要表现在对外开放 的时间不合理 、对外 开放 的项 目不 合理 、 对外开放 的程度不合理。而 目前部分高校 的体育场馆收费 标准较高 , 了大学生使用场馆进行锻炼的 门槛 。 提高
4 2 建 议 .
调查 结果显 示( 1 ,有 4 .% 的父母及其 孩子在业余 时 表 ) 43 间均参 加体 育 活动 ,很 显然 ,父母 双方 热 爱体 育运 动 ,对孩 子 有积 极 的促 进作 用 。这为 “ 亲子体 育 ”的研 究和 开展提 供 了科 学 的 依 据 。 322 孩子参与亲子体育的态度 l. 调查结果表 明( 2 ,8 .% 的孩子愿意和父母 一块参加体 表 ) 75 育活动 ,5 .% 的孩子经常和父母一块 参加 体育活动 ,这说 明 94 孩子 对体 育 的态 度是积 极 的。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以南京部分高校为例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以南京部分高校为例张华影【摘要】课外体育锻炼能够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并且对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客观因素分析入手,找出促进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方法,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强身健体,愉悦身心。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s are able to enrich college students” spare time,physically improvethem,encour-age their positive living habits,and nurse their awareness of life-long exercises.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ways of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s by analyzing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uch exercises,so as to advance college students,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期刊名称】《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大学生;课外锻炼;影响因素【作者】张华影【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21116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目前,我国各高校正着力把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弥补体育课堂教学不足,传承体育文化,掌握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共5页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又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内驱力及运动倾向。
只有对体育活动感兴趣,才会自发的、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
但是,现在众多学校只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不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佳,学生体育兴趣低,这严重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动机、制约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建议,从而为更好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及学生健康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230人(男生160人,女生70人)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方面的成果及论文15篇,查阅有关学校体育的书籍6本,以此作为参考。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学生发放问卷,其中男生160份,回收率100%,女生7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30份,有效率100%。
(3)专家访谈法。
对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渭南师范学院5位专家老师及15名学生干部进行座谈访问,就其意见进行讨论总结。
(4)数理统计法。
利用计算机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得出相应结果。
二、结果与分析1、学生的体育兴趣调查显示,有76.8%的学生对体育感兴趣,有69.6%的学生喜欢运动,时间紧张时也愿意参加运动,有71.6%的学生愿意长期参加运动。
从总体上看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且运动的积极性高,即使在时间紧张时也不例外,这说明学生对体育有明确的认识,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动机还是以终期考试、健身锻炼、休闲娱乐为主,其次才是提高技能、磨炼意志、体验成功等。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制约因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一)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制约因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摘要: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下降,体育锻炼行为受到不同因素度的影响和制约,这已是其影响学生体质的关键原因。
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意识形态的改变、科技发展的负面作用、学生怕脏、怕累的观念、体育基础设施不足、体育锻炼养成及指导不规范不系统等都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所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制约因素;对策研究一、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制约因素的分析1、市场经济形态下、人们意识形态认知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是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唯一途径,在培养子女成长过程中对子女的教育就自然而然的是给孩子灌入文化课学习,学习好是将来孩子成长成才的根本。
而对于体育活动则是家长们认为可有可无的内容,甚至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体育锻炼认为是一种浪费学时间,不务正业的活动。
致使孩子整天坐在书桌前苦熬寒窗,磨练意志,同时也磨坏啦孩子的身体。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要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作保证,并不认为孩子只有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发掘学习潜力,对于孩子的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很多家长认为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的做法。
因此,对于经过大学前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孩子运动的时间受到约束,很多大学生在这九年义务教育中并未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更谈不上接受过系统的体育训练和掌握一到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啦。
因此,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合理有效的体育锻炼也就很难完成。
2、传统体育项目受到新型娱乐项目的冲击。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的运用,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网络技术的运用为人们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网络电影、网络购物等科技飞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视觉、听觉的完美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o eeo h s a E u a o , i e U i r t,Xa e 6 0 1 C i ) C l g f yi l d c t n J i nv s y im n3 12 , h a l P c i m ei n
A s a t h e ai f o ees dns h a i p t i a e c s so s lb s a l a et yoj t ea dsb cv c r. bt c :T eb hv r l g t e t w opr c a f r l s p r u i y f c d b b c v n u j t ef t s r o ocl u t i e n' - a t c i m n t e ei ei ao
好 的 学生 ,基 于生 理 、心 理 、社会 和 自我完 善等 需 要 , 自 觉 自愿 , 自由结 成 , 自 由选 择 体 育 活 动 项 目并 担 负有 一 定 权 利 和 义 务 的 群众 性 体 育 团体 … 。 与 传统 的课 余 体 育 组 织
l 研 究对 象 及 方 法
高校 课 余 体 育 是 高 校 体 育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随着
大学 生体 育 主 体 意 识 的不 断 加 强 ,高 校课 余 体 育 的组 织 形 式也 发生 了相 应 的变 化 。课 余 体 育 俱 乐 部是 课 余 体 育 的一 种组 织形 式 ,是 在 学 校 统 一 管 理 下 ,具 有共 同体 育锻 炼 爱
Ths p p ra o t o u ntlr su c s,q e to n ie ,sin ic sait st k e e r ho a ib e n eemie i i a - i a e d p sd c me a eo r e u sin ar s ce tf tt i o ma ea rs ac f i sc 21 v ra lsa d d tr n ssx man fc tr h ta e tc le esu e sp riiaig i f rca ss o scu h o g h p lc t n o a trAn y i e r Bae n te te) o sta f c olg td nt a cp t n at -ls p r l b tru h te a p iai fF co a ssTh o y t n e t o l sd o h h ( - rtc la ay i fmanfco s hsp p rp t owad f erfr nils g e t n ih wi n o r g o e esu n st a iiae i ,- eia n sso i a tr ,ti a e usfr r v eee t u g si swhc l e c u a e c l g tde t op r cp t n i l i a o l t f trcas s rscub a t ey e -ls po l ci l t v K e r s: c le e su e t; atrca ss o scu y wo d olg td ns f e- ls p r lb;s o sp riiain; if e t lfco ;fco n lss t p r t cp t t a o nl ni a tr a tra ay i u a
中 图 分 类 号 :G 0 8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9 (06 303.4 0 8 56 20 )0. 20 3 0
Anay i fM an F co sAfe t l g t de s lsso i a t r f ci Col e S u nt ng e Pa tcpai g i tr Cls p rs Clb rii tn n Afe — a sS o t u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3期 O
20 o 6年 9月
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a f b iIsi t o h s a d c t n o r l e n tue f y i l u ai n o He t P c E o
1 1 研 究 对 象 .
以厦 门 市 3所 设 立 了课 余 体 育 俱 乐 部 的 高 校 ( 门大 厦
学 、集 美 大 学 、厦 门 理 工 学 院 ) 的 在 校 大 学 生 为 研 究 对 象 。采 用 分层 抽 样 和 系统 随机 抽 样 的方 法 ,在 本 科 四个 年 级各抽取 6 名学生 ( 女生各 3 O 男 O名 ) 。每 所 学 校 抽 取 20 4 人 ,共 计 7 0 。 2人
2 个 影 响 因素 变 量进 行研 究 ,运 用 因子 分 析 理 论 确 定 了 影 响 大 学 生 参 与 课 余 体 育 俱 乐部 活 动 的 六 大 主 因 子 通 过 对 各 1 主 因 子 的理 论 分析 ,提 出 了促 进 大 学 生积 极 参 与 课余 体 育俱 乐部 活 动 的 参 考 性 建 议 。 关键 词 :大 学 生 ;课 余 体 育 俱 乐 部 ;体 育 参 与 ;影 响 因素 ; 因子 分 析
V0 . No 3 12O . S p. 0 6 e 20
影响大学生参 与课余体 育俱 乐部 活动的主 因子分析
许春 煌
( 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 体 育 学 院 ,福 建 厦 门 集 3 12 ) 60 1
摘 要 :大 学 生参 与课 余 体 育俱 乐部 活动 的 行 为 受 主 客 观 因 素 的 影 响 ,采 用 文 献 资料 法 、 问 卷 调 查 法 、 数 理 统 计 法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