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每日3次”你吃对了吗?——按时服药是保证药效的前提
“每天3次”用药间隔应为8小时

龙源期刊网
“每天3次”用药间隔应为8小时
作者:王雨
来源:《百姓生活》2013年第10期
药品说明书和处方中,经常在用法处写着“每天3次”,很多人以为是跟着一日三餐的时间服用,其实这是不对的。
每天3次,是指24小时内服用3次药品,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应该在早、中、晚时段服用,每个时段间隔8小时。
如果严格做到8小时一次有困难,也应使服药间隔尽可能均衡。
多数人的用餐时间集中在早上6点到下午6点之间,如果服药的时间跟着用餐时间走,就会使药物的吸收过程主要在白天完成。
于是,白天血中药物的浓度会比较高,毒副作用也随之增加;而夜间由于长时间没有药物进入体内,血药浓度过低,会影响疗效。
例如抗生素,如果血中的药物浓度忽高忽低,不但影响疗效,还会诱发细菌耐药;抗癫痫药和治疗震颤麻痹的药,药物浓度过高时,毒性增加,而浓度过低时,病情得不到控制;降压药,如果药物浓度不稳定,血压可能出现波动,如果两次服药距离太近,可能出现低血压。
不过,某些药物的服用时间确实和就餐时间有关,如降糖药和抗酸药。
这两类药应跟着三餐走,而不是隔8小时一次。
解读药品说明书中得“一日三次”等

解读药品说明书中得“一日三次”等在我们接触的药品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在药品说明书上有“一日三次”或“饭前服用”、“饭后服用”的服用方法。
那幺,应该怎样理解这些服用方法呢?“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日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
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脸色发青、浑身抽搐现象,幸亏抢救及时才脱离危险。
这位孩子的母亲以为孩子服了假药,立刻到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投诉。
经鉴定,孩子服用的药品并非假劣药,也没过期,而是使用药不当所导致的险情。
药学专家指出:近年来儿童用药不良反应报告渐多,相当一部分与儿童服用成人药有关。
目前,市场上超过90%的药物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只能将成人剂型进行剂量折算后给儿童使用。
由于儿童体质较弱,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全,解毒排泄功能较弱,对药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成人。
不懂医学常识的父母若乱给患病孩子服用成人药,非但不能控制病情,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孩子生病最好由医生诊治,以确定正确的用药品种、药物剂量和药物疗程。
对一些成人、儿童均可服用的药物,要严格遵医嘱使用。
滥用眼药消炎后患多眼睛是心灵之窗,而结膜位于人眼的前表面,对于眼睛起着保护、润滑和遮盖等作用,好比窗户的玻璃,可以说是眼睛的第一道防线,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这道防线遭到侵袭,就好比窗户没有了玻璃,什幺有害物质都能进入。
因此,一旦明确结膜炎的类型之后,就要对症下药。
细菌性结膜炎可以运用抗细菌药,病毒性结膜炎用抗病毒药,过敏性结膜炎用抗过敏药。
为防止病人出现交叉感染,医生通常会建议病人联合用药,比如用抗病毒药的同时应用抗菌药,以防双重感染。
现在眼部用药很多,一般来说,进口眼药从工艺制作、制剂本身和包装等制药环节比一般的国产眼药先进,而且不含防腐剂,一次成压。
当然进口药的价格昂贵,建议根据不同的经济能力选择不同档次的药品。
需要指出的是,药物既有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一天三餐就是最佳的服药时间

一天三餐就是最佳的服药时间很多药物说明书和处方中经常写着“每天3次”,不少人认为“每天3次”,就是按照三餐用药,这样用药既方便也不易忘记。
但实际上这样的服药时间真的对吗?如果不对,那么“每天3次”应如何服药。
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是什么?现就这些问题作出详细解答,并介绍常见的十种错误服药方法,以指导患者安全用药,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1 “每天3次”的正确服药时间药物说明书和处方中的服药频次中的“每天3次”,一般是根据24h内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变化而定的。
所以,正确的服药时间是每隔8h用药一次。
考虑到人们作息时间的关系,“每天3次”具体的服药时间建议为:早上7~8点,中午3~4点,晚上10~11点。
如果两次服药时间的间隔太短,则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药物中毒,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导致病情加重。
所以,正确认知“每天3次”的服药时间非常重要。
2 几种常用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同一种药物,相同的用药剂量与使用方法,即便是同一个个体,不同的给药时间也可能导致不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医学上将此情况称之为“时辰药理学”。
那么,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是什么时候?首先,我们来介绍认识一下“饭前服”、“饭后服”、“餐中服”、“空腹服”、“睡前服”的定义。
饭前服:饭前15~30min服药饭后服:饭后15~30min服药餐中服:少量进餐后服药,服药后继续用餐空腹服:饭前1h或饭后2h服药睡前服:睡前15~30min服药除了上述时间,还有一些常用药物的“服用时段表”,如下:(1)适合清晨空腹服用的药物:①用于免疫性疾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清晨服用可降低药物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②长效1次/d服用的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等,清晨服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压控制效果,最好选择早上7点左右服药。
③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清晨更为严重,此时服药的效果更佳。
盘点十大恐怖的错误用药方法

盘点十大恐怖的错误用药方法作者:宁舒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0年第02期服药禁忌都不引起大家重视,可是在我国,每年都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还因此丧命;每年500万聋儿中也有50万是此原因所致。
此外,还有很多根本不知道是由于服药方法错误而导致的危险时时在我们身边发生。
平安健康网保健频道以做健康服务专家为己任,把一些日常服药禁忌统计出来传播出去,以便让更多人获益。
时下药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功效越来越强,口感越来越好,形状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精美,可说明书上对服用方法一项的介绍却数十年如一目,始终是那8个字:一次×片,一日x次,或者再加上一句一一饭前服用。
不说别的,单是和对副作用的介绍比起来就简略多了。
其实,药品的服用方法是一个和药品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如果方式、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而且还可能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危险。
以下就是上镜率最高的十大常见错误服药方法。
错误一: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药因为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一日三次,饭前服用”,所以,你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
事实上药品说明书上印制的这些字有科学依据吗?答案是:错!“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
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
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液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效果。
“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
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可不等于“空腹”。
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同样,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教条地非要等到饭后才能服药。
以下是一些需要在空腹或饱腹时服用的常用药:(一)空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红霉素、利福平、息斯敏、胃舒平、大部分中药或中成药等。
服药日志卡的填写要求

服药日志卡的填写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服药日志卡是指为了方便患者记录自己的用药情况而设计的一种表格或卡片,通常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法、服用时间等项目。
正确填写服药日志卡对于患者合理用药、控制疾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是一份关于服药日志卡填写要求的详细说明。
1. 药品名称:在服药日志卡上填写清楚每种药品的名称,尽量用药品的通用名称或拼音,以免产生混淆。
如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务必将药品名称分开列出。
2. 剂量:记录每次服药的剂量,可以是药片的数量、液体药剂的体积等。
剂量的准确性对于用药效果至关重要,要注意根据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正确计算剂量。
3. 用法:填写药品的用法,包括口服、外用、注射等。
不同药品的用法不同,患者需根据医嘱正确用药,避免出现错误。
4. 服用时间:记录每次服药的具体时间,可以精确到小时或分钟。
按时按量服药是保证用药效果的关键,患者可根据自身作息时间设置合理的用药时间表。
5. 服药顺序:如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要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规定的服用顺序进行用药。
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正确的服药顺序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6. 不良反应记录:在服药日志卡上可以设立专门的栏目记录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皮疹等。
及时记录不良反应有助于医生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7. 其他注意事项:在填写服药日志卡时,患者还可以补充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如进食时间与用药时间的间隔、药物与其他物质的相互影响等。
这些细节对于用药效果的影响可能非常重要。
正确填写服药日志卡对于患者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患者在填写服药日志卡时要认真仔细,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定期向医生或药师汇报用药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希望以上关于服药日志卡填写要求的介绍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字数不够,无法进行继续输入】第二篇示例:服药日志卡是用来记录每日服药情况的工具,对于慢性疾病患者或需要长期服药的人群来说,填写服药日志卡是非常重要的。
口服药服用最佳时间和方法

轻泻药 治便秘的温和泻药如比沙可叮啶、酚酞、
液状杆蜡等,服用后8~10 h见效.均需在睡前 半小时服用,次日早晨排出。
【需晚上服用的药物】
阿片类镇痛药
二氢埃托啡,美沙酮,曲马朵用于癌症病 人的止痛,以夜晚临睡前服用为好,因为人的 痛觉以上午最为迟钝,而午夜至凌晨最为敏感, 这与脑中存在的内源性脑啡肽等止痛物质有关。
三、空腹服用生物利用度高的药物:
1、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青霉素V钾、氨苄青霉素、氟氯林;
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氨苄甲氧苄啶、头 孢克洛、头孢拉定、头孢他美酯、克洛己新等; 大环内酯类:交沙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克拉霉素等;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需餐前空腹服用的药物】
降压药 高血压疾病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特点,
白天血压高于夜间,治疗高血压时将白天过高的 血压降至正常。故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多在7-9点 左右服用,常用药物有吲达帕胺,非洛地平缓释 片,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拉两地平(若1 日 2次 用药宜早上7-9时,下午4时,不可临睡前服用, 以免夜间血压下降,清晨日间血压波动的现象)。
• 与食物同服可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的, 如心得安、酮康唑、氢氯噻嗪(或餐 后)。 • 与食物同服可减轻不良反应的,如卡 维地洛、维生素AD丸、。 • 还有骨胳肌肉松驰剂巴氯芬、胃肠解 痉药匹维溴铵、保肝药必需磷脂(易 善复)。
【需餐后服用的药物 】
刺激性药物
主要是对胃肠道有刺激、有损伤,易引起 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 激素类药、组胺H1受体阻断药、铁剂、止咳化 痰药等等。
格列吡嗪片(迪沙) 非磺脲类胰 瑞格列奈(诺和龙) 岛素促泌剂 那格列奈(拉姆)
最常见的十大错误服药 方法

“饭后服用”则是指餐后半小时内服药。
用药错误②: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 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 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 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 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用药错误③:干吞药
•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 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 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 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 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用药错误⑨:服药后马上运动
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
胃肠溶解吸收而发挥作用,期间需要充
足的血液参与循环。而马上运动会导致 胃肠等脏器的血液供应不足误⑩: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
不是只有中药才讲究饮食禁忌,西药也是一样。 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 可能危及生命。
用药错误④:掰碎或用 水溶解后吃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 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 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
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
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 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所以, 除非医生/药师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到,否则
用药错误⑥:对着瓶口喝药
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喝糖浆或合剂。
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加速其变质;另
一方面不能准确控制摄入的药量,要么
达不到药效,要么服用过量增大副作用。
例如: 用药错误⑦:多药同服 意外怀孕的原因也许不是漏服避孕 药,而是在服用避孕药的同时服用 了抗结核药物或防止脑溢血的药物,多药同服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 导致避孕药失效; 避免,甚至还会引起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麻 烦。 抑郁症的症状得不到控制也不一定 是药物疗效不好或个体差异,而是 在服用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同时又服 用了抗过敏药; 导致治疗心脏病药物失效的原因可 能是那些用来治疗咳嗽的甘草片; 在补充甲状腺素治疗甲低的同时如 果又补镁,那甲状腺素就白费了。
常用药怎么吃,你真的了解吗?

常用药怎么吃,你真的了解吗?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6年第7期常用药怎么吃,你真的了解吗?□文/郑永仪邓奕茂随着年纪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开始退化,身旁的药盒子里药也越来越多:降压、降脂、降糖、抗心衰、感冒药……但是,你真的吃对了吗?服药一日三次随三餐?我们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处方或药品说明书上经常简单写着“一日三餐”,这是否意味着应该随三餐时间来服药呢?对此,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杨妍提醒,药品说明书上的“一日三次”如无特殊强调,正确的用药时间应该是将一天24小时分成3段来吃药,每8小时进一次药。
“如果将3次用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中药物浓度过高而给人体带来伤害,而夜间则因为血药浓度低而达不到疗效。
”在老年人常用药中,目前需要随三餐服用的药物主要有两类。
第一种是降糖药,如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格列硅酮、格列吡嗪,和非磺脲类药物的瑞格列奈等,此类药物需在进餐前半小时服用;阿卡波糖此类需要在餐中服用;至于二甲双胍则餐中、餐后均可服用。
第二种是消化系统用药,如吗丁啉需在饭前半小时服用,促使胃蠕动;或对胃粘膜有保护性的硫糖铝,可用于抵制胃酸,故需在餐前服用;抑酸药中的奥美拉唑等,可在早餐前、晚餐前服用。
药后散步安全吗?杨妍介绍,有些药物本身的疗效或副作用就容易导致老年人摔倒。
比如在打胰岛素的过程中用量多了一点点,晚饭又吃得少一点,这时候出去散步若没有人照顾,很可能因为血糖低而摔倒。
此外,服降压药后最常发生的是眩晕、晕厥和短暂意识丧失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从而导致跌倒的发生率增高。
有些药物在服用完之后会出现嗜睡、昏昏沉沉的症状,如感冒药、抗过敏药等,杨妍建议此时最好就不要外出散步了。
“一般来说,我们会建议患者在初次用药后尽量于家中静坐,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这种时候也不建议患者药后出去散步,杨妍说道。
吃过什么药要告诉医生由于血压在早上9点至11点达到高峰值,所以一日一次用药量的降压药适合在早上7点到9点服用,如果是一日两次的用药量,杨妍建议除了7点到9点之外,第二次用药时间安排在下午2点左右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