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部 杨诚 教案11.2-2

合集下载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科版八年级下《11.2杠杆》教学案例(第2课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科版八年级下《11.2杠杆》教学案例(第2课时)

第十二章功与机械教科版八年级下《12.2杠杆》教学案例(第2课时)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1课时【仪器材料】杆秤分组实验器材: 铁架台、杠杆、钩码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2)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开始实验,完成探究任务。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完成实验后,任意选择五组,请组中作记录的学生将结果投影到屏幕上。

将五组中的实验数据任意各取一组填入表格中,讨论可得到什么结论 ( 杠杆平衡的条件 ) 。

教师可提出各种猜想,加减乘除关系都可。

可能有学生得到其他关系式,但不适合所有数据,因此它不是杠杆平衡条件。

学生分组认真探究,将结果填入自己设计好的表格中,同时对得到的结论进行分析、讨论。

对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得到比例式,它的含义是: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学生: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课堂练习】1.画出下图中F'和F"的力臂,并比较杠杆平衡时F' 与F"的大小.2.下图所示杠杆,OA 长20cm,AB长60cm,现在A处挂一重200N的物体,若使B 处的弹簧秤示数最小,弹簧秤的方向怎样?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练习,理解。

三、杠杆的分类由杠杆的平衡关系,可以得到当力不等时,对应的力臂也不等。

可将杠杆分为三类:杠杆类型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力臂的大小关系L1> L2L1< L2L1= L2力的大小关系F1< F2F1> F2F1= F2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的大小关系s1> s2费距离s1< s2省距离s1= s2跟随教师分析出三种类型的杠杆。

2019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沪科版教案:11.2

2019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沪科版教案:11.2

教案:2019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沪科版教案:11.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八年级物理下册沪科版教材的第11.2章节,主要涉及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计算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实际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及其在复杂情境中的运用。

2. 教学重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例子,如拍打篮球时手对篮球的力和篮球对手的力,引导学生思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强调它们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

(2)解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如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等。

(3)教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计算方法,如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相互抵消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一些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例题,如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等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例子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并解释原因。

机电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机电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3)使学生了解常见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原理和结构。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3. 常见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原理和结构。

教学难点: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多学科交叉性。

2.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如此重要?二、讲授新课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解释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 分析机电一体化的特点。

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阶段。

- 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代表性技术。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 分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关键技术。

4. 常见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原理和结构- 以数控机床为例,讲解其原理和结构。

- 介绍其他常见机电一体化设备。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五、布置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作业质量、创新性。

3. 期末考试: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掌握程度。

机电一体化教案2A

机电一体化教案2A

教案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系统授课教师:授课班级:选用教材:教师授课教案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本章主要内容1. 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结构的精度(机械系统整体精度概念和零件精度概念)2. 机械系统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材料,支撑结构,平衡,机械传动机构,制造的工艺性)3. 机械传动系统的结构特点(传动轴及其支撑,轴上零件的固定)2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4. 滚珠丝杠与滚珠导轨(滚珠丝杠的类型,结构,应用特点;滑动导轨副的结构及应用特点,滚动导轨副的结构类型及应用特点)㈠关于精度的概述1.精度的概念:某特定物理量所度量的数值与真值符合的精确程度2.误差概念:某特定物理量所度量的数值与真值的差值3.精度的3个方面的含义:(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值的近似程度(2)精密度:随机误差意义的测量值与真值的近似程度(3)精确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反映4.精度的具体概念:包括以下主要精度内容(在整体和零件范围内)设计精度,定位精度,加工精度,装配精度5.精度可归纳为2大类:(1)机械系统设备的整体精度(2)涉及具体零件的精度㈡设备整体精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1.例:机床精度的概念:指机床空载的原始精度,包括几何,定位,传动等精度,(例C6140有18项精度标准,以下为几项主要的精度指标)2.几何精度:指机械系统在静态时各部件的几何状态精确程度3.传动精度:传动链输入输出端瞬态传动比实际值和理论值的精确程度4.定位精度:运动部件到达运动终点的实际位置和理论位置的精确程度5.加工精度:加工设备加工的产品的尺寸和理论值之间的符合程度6.动态精度:系统动态时的精度误差,和静态精度,刚度,惯量等有关7.重复精度:统一系统同一测量方法所呈现的精度参数的变化程度8.装配精度:若干零部件组装成一个功能部件后体现的综合精度9.运动精度:设备运动部件作规定运动时表现出的误差大小的程度10.测量精度:测量仪器设备的检测结果和实际值符合的精确程度11.再现精度:设备较长时间间隔后检测值和理论值的符合程度(其结果应低于重复精度,表征机械系统的稳定性能㈢设计零件的进度概念1.零件的设计精度:设计结果和产品要求及提出方案的符合程度(设计精度体现产品的性价比)2.加工精度:指机械加工后实际几何参数和理论参数的符合程度(主要包括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33.定位精度:工件在加工设备上的实际位置和理论要求的加工位置的符合程度(1)零件在机床上进行加工,要实现完全定位需要限定6个自由度(某些加工定为可例外,如铣轴上键槽)(2)必须正确的选择零件的定位基准板书设计:1。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第2版)》电子教案 课题四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第2版)》电子教案 课题四
• 通常伺服电动机应符合如下基本要求: 具有宽广而平滑的调速范围 ; 具有较硬的机械特性和良好的调节特性; 具有快速响应特性; 空 载始动电压小。
• 下面对常用伺服电动机作一个简单介绍。 • (1) 直流伺服电动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习任务一 认识伺服系统
• 直流伺服电动机主要种类如下, 结构如图4-5 所示。 • ①永磁直流伺服电动机。 • ②无槽电枢直流伺服电动机。 • ③空心杯电枢直流伺服电动机。 • ④印刷绕组直流伺服电动机。 • 直流伺服电动机主要由磁极、电枢、电刷及换向片组成, 如图4-
• 伺服系统(Feed Servo System) 是使物体的位置、 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或给定值) 的任意变 化的自动控制系统。
下一页 返回
学习任务一 认识伺服系统
• 伺服的主要任务是按控制命令的要求、对功率进行放大、变换与调控 等处理, 使驱动装置输出的力矩、速度和位置控制的非常灵活方便 。
• 2.伺服系统的发展过程 • 伺服系统的发展紧密地与伺服电动机(Servo Motor) 的
不同发展阶段相联系, 伺服电动机至今已有50 多年的发展历史, 经历了3 个主要发展阶段。 • 第一个发展阶段(20 世纪60 年代以前), 此阶段是以步进电动 机驱动的液压伺服马达或以功率步进电动机直接驱动为中心的时代, 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为开环系统。
的形式表现, 可概括为动态误差、稳态误差和静态误差3 个方面。 • (2) 稳定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习任务一 认识伺服系统
• 伺服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当作用在系统上的干扰消失以后, 系统能够 恢复到原来稳定状态的能力; 或者当给系统一个新的输入指令后, 系统达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

机电部杨诚教案(2)

机电部杨诚教案(2)
单元(章节)教学授课计划
授课人:杨诚授课班级:机械09—1授课课时:1课时
一、单元(章节)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数控车床(华中数控)编程
1节
二、课时授课计划2011年11月2日
授课时间
第10周星期三第5节
课题
车削循环指令及编程
教学目标
1、学习车削环循的指令概述;
2、引出G80指令格式。
教材分析
3、各类数控系统循环指令的形式和编程方法相差甚大.
4、本节主要介绍华中数控系统的车削循环指令.
四、车削循环指令分类
车削循环:简单车削循环(外圆车削循环
和端面车削循环)和复合车削削循环指令
1、外圆车削循环—G80
动作组成
指令格式
G80 X... Z... I... F...
1、重难点:了解G80指令格式。
教学准备
2、熟悉教材内容,构思课堂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让同学们到黑板上写写G32的三种格式
二、车削循环指令及编程
三、车削循环指令概述
1、车削循环指令是指用含G功能的一个程序段来完成本来需要用多个程序段指令的编程指令,使程序简化。
2、车削循环一般用在去除大部分余量的粗加工中。
参数意义
X、Z表示切削终点位置
I表示切削起点与切削终点的半径差值。
F切削速度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车削循环指令概述,引出G80指令。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作笔记,记好各各按件的功能
学生看书

杨学诚教案

杨学诚教案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案所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授课程:现代数控机床维修与诊断教师姓名:杨学诚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案(首页)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课程名称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代码00031总学时:32 学时讲课: 4 学时上机:0 学时实验:0学时学分 2课程类别(√)理论课()公共课()必修课(√)实验课()专业课()院级任选课()授课专业机械工程学院授课班级机检1214 任课教师杨学诚职称助教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2、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3、,了解数控机床的特点.4, 各个数控系统的诊断与维修.教学重点、难点1、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2、各个数控系统的诊断与维修教材和参考书教材:《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邓三鹏主编。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案(章节备课)学时:32 章节第一章绪论(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数控的构造及各部分的特点、作用。

2、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3、了解数控机床的种类4、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理论结合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2、使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时间分配及备注一、课堂导入1、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跟数控机床息息相关,那么数控机床到底是由哪些东西组成,他们的工作原理到底是什么呢?2、解决问题:数控机床由主机,数控装置,驱动装置,辅助装置构成,各装置相互配合完成加工工作.二、讲课内容1、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

2、采用边演示动画边讲解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数控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工作循环。

3、设计板书画出示功图配合动画讲解数控机床的各个装置是怎么配合完成工作4、总体演示动画,让学生自主根据上述已学内容进行分析每个装置的特点。

四、课后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根据所学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分析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并制成表格。

灵武市第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11.2功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4

灵武市第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11.2功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4

第2节 功率在复习功的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体会到做同样多的功还涉及做功时间长短的问题,也就是做功快慢的问题.再通过类比讲述功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介绍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再通过例题加以巩固.新课标要求知道功率的概念,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内容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到做功的快慢问题,再用速度的方法类比得到功率的概念,学生也容易接受.再通过例题巩固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学生已掌握了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但对功率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可通过具体计算和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的功率形成具体印象,并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理解.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P =W t .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渗透建立概念的方法.难点:理解功率的概念.1课时通过与速度的类比得出功率的定义,提供大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多种学习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本节课用到的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学生课前测量自身的质量、测量从一楼匀速爬到四楼的时间、测量每层楼的高度、多媒体课件等.课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65-P66内容,并用双色笔标出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定律和重点知识,物理课代表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一、导入新课投影图片: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体会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如何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设计意图: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二、进行新课(一)如何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让学生回忆在速度的学习中物体运动快慢具体的比较方法.学生回忆、讨论后,总结: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比较路程,通过路程长的,运动就快;路程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运动就快.实际生活中经常有路程、时间都不同的情况,我们就比较比值.谁大谁就快,谁小谁就慢.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与速度类似.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展示学生课前测量的自身质量、从一楼匀速爬到四楼的时间,每层楼的高度大约是3.7 m,请各位同学计算出各自爬楼所做的功.提出问题:物体做功多,表示物体做功快吗?情境一:做功相同,时间不同姓名重力G/N楼高h/m时间t/s功W/J王海洋490 11.1 17 5 439么?学生小结:做功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情境二:时间相同,做功不同.么?学生小结: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情境三:时间不同,做功不同.么?学生小结:时间不同,做功不同时,在物理学中经常求出功与时间的比,比较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的多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功率.(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用类比法,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对点训练】一位父亲与他5岁的儿子一起上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爬相同的楼梯,儿子体重小做的功少B.爬相同的楼梯,父亲体重大做的功多C.爬相同的楼梯,儿子比父亲先到达,儿子的功率一定大D.爬相同的楼梯,父亲比儿子先到达,父亲的功率一定大【答案】C(二)功率1.物理意义:教师提问:“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今天学习的“功率”是用来比较什么的物理量?学生回答:功率是用来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师生共同总结功率的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功率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3.公式:教师点拨:根据功率的定义,类比速度,请学生叙述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学生总结: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公式v=st,功率=功时间,功率公式P=W t.4.单位:速度单位是复合单位米/秒(m/s),功率的单位同样也是复合单位焦耳/秒.教师讲解:焦耳/秒用字母表示为J/s.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物理单位——瓦特.1瓦特=1焦耳/秒,1 W=1 J/s.需要大家注意:功率的单位符号是“W”,我们说物体的功率是500瓦,表示为:P=500 W.功的符号也是“W”,我们说物体做的功是200焦,表示为:W=200 J,用来表示物体做功时,字母“W”是斜体的,用来表示功率的单位瓦特时,“W”是正体的,不要混淆.5.单位换算:教师点拨:功率除了有瓦特这个国际主单位,还有兆瓦、千瓦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MW =103 kW =106 W.让学生自主阅读课件,了解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增加对功率的单位“瓦特”的感性认识.教师出示例题:【例题】一位同学和他所骑的轻便自行车总质量为60 kg ,上学路上他骑车在20 s 内匀速通过了一段长100 m 的平直公路.若自行车所受路面的阻力为人和车总重力的0.05倍,g 取10 N/kg ,则通过这段公路,该同学蹬车的功率为多少?学生讨论交流分析题意,写出解题过程.解:该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蹬车前进的动力F 与阻力F f 是一对平衡力.F =F f =0.05 mg =0.05×60 kg ×10 N/kg =30 N通过该段公路,该同学蹬车的功W =Fs =30 N ×100 m =3 000 J 该同学蹬车的功率P =W t =3 000 J20 s =150 W所以,该同学蹬车的功率是150 W.(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关知识,包括公式的运用.)【对点训练】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重为50 N 的物体,用10 N 的水平推力使其在10 s 内匀速前进了20 m ,则在此过程中( )A .推力做了1 000 J 的功B .推力的功率为20 WC .重力做了1 000 J 的功D .摩擦阻力为50 N 【答案】B【知识拓展】当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时,公式P=Wt可变形为P=Wt=Fst=F v.即功率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运动速度的乘积.教师提问:由刚才功率的推导公式P=F v可知,汽车在发动机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想要汽车更有劲,也就是说让汽车的牵引力更大些,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学生回答:由公式P=F v可知,P不变,要让F增大,应减小速度v.教师设疑:生活中,汽车在上坡时往往要减慢速度,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汽车在上坡时,当功率一定时,减慢速度是为了增大牵引力,这样有利于上坡.三、学以致用1.甲机器的功率比乙机器的功率大,这表示()A.甲做的功比乙多B.甲做功的时间比乙短C.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甲做的功比乙多D.做同样多的功,甲用的时间比乙长2.某班准备组织一次爬楼比赛活动,规定从一楼登上五楼,比谁的功率最大.怎样比较谁爬楼的功率最大?讨论中,同学们提出测量的物理量:①五楼到一楼的高度H; ②从一楼到达五楼所用的时间t; ③每个同学的质量或体重G; ④一楼到五楼楼梯的长度L. 下面比较方案中,能够分出胜负且最简单的比较方案是()A.②④比较L/tB.①②比较H/tC.①②③比较GH/tD.②③比较G/t3.某汽车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汽车牵引力的功率是60 kW,汽车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了2 000 m.求:(1)汽车牵引力在这段路程中做的功是多少焦?(2)汽车牵引力为多少牛?【答案】1.C 2.D3.解:(1)汽车匀速行驶了2 000 m的时间:t=sv=2 000 m20 m/s=100 s,汽车牵引力在这段路程中做的功:W=Pt=60×103W×100 s=6×106 J;(2)汽车的牵引力:F=Ws=6×106J2 000 m=3 000 N.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体会和经验?1.了解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2.会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3.通过比值定义的方法得出了功率的定义.4.功率的定义式P=Wt.第2节功率1.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功率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3.公式:P=W t.4.单位:在国际制单位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工程技术上还常用千瓦(kW)作为单位.5.换算关系:1 kW=1 000 W,1 W=1 J/s.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或《红对勾·练吧》的相关练习.本节课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到做功存在快慢的问题,再用与速度类比的方法得到功率的概念.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知识和方法的储备充足,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不会有较大的困难,容易接受.学习过程中,通过例题进行巩固对功率的理解,包括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和计算.用小资料的形式介绍一些具体的物体的功率,形成具体印象.最后通过习题训练进一步熟悉功率的计算,以加深对功率的理解.2019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综合检测卷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1.与力作用效果无关的是(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力的种类2.踢足球是我国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所示是一次精彩的传球攻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运动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是不变的B.踢球瞬间足球对脚的作用力和脚对足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C.足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足球飞行路线发生了变化,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为了预防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4.如图的实验现象所揭示的物理原理或规律所对应的技术应用不正确的是( )5.对图中四个物理情景的描述正确的是( )106.同一只密度计放入三种不同的液体中,密度计露出液面部分的体积V A<V B<V C,则浮力和液体密度关系是( )A.F A<F B<F C B.F A>F B>F C C.ρA>ρB>ρC D.ρA<ρB<ρC7.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如图所示的起重机工作,它可以将很重的物体吊起并放到适当的地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忽略空气作用)( )A.起重机工作时,放下支脚是为了增大压强B.起重机钢绳下的动滑轮是为了省力C.起重机的起重臂相当于省力杠杆D.起重臂水平匀速转动的过程中,它也对重物做了功8.如图所示,拨动弹性钢片,把小钢球与支柱之间的塑料片弹出时,小钢球并没有随塑料片飞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作笔记,记 好各各按件的功 能

(Xa, Za) (Xb, Zb) (Xc, Zc)
学生认真看黑板

1
适于:毛坯轴向余量比径向余量多 2、G80 可用于加工外(内)圆柱面和外(内)圆 锥面(I 取不同值时)
三、练习: G80 编程举例 1
学生练习 老师讲评
五、小结 讲解 G80 指令格式,学习内容与练习。
1、学习 G80 指令格式; 2、掌握 G80 走刀路线; 3、练习 G80 编写程序。 1、 重难点:学习 G32 和了解它的格式。
熟悉教材内容,构思课堂设计
教师活动 一、G80 指令格式 教 G80 X... Z... I... F... 二、编程算法: G80 X xb Z zb I (xc/2-xb/2) F f 学 G80 U(xb-xa) W(zb-za) I(xc/2-xb/2) F f
单元(章节)教学授课计划
授课人:杨诚 授课班级:机械 09—1 授课课时:1 课时
一、单元(章节)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数控车床(华中数控)编程 二、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时间 课 题 2011 年 11 月 2 日 第 10 周 星期三 车削循环指令及编程 第6节 课时安排 1节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准备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