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风俗习俗
藏族风土人情

藏族风土人情逛林卡是藏族群众根据高原气候、环境和生活条件形成的一种民族习惯。
以前,每年藏历5月1日至15日这半个月里,人们走出庭院,来到浓荫密布的林卡游玩,逐步成为林卡节。
日喀则林卡节在每年阳历6月1日。
6月初的日喀则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绿草茵茵,枝叶嫩绿,农区的大忙时节基本过去,确实是人们去享受、去体验大自然无限美好的大好时节。
现已成为人民群众、机关干部、职工和孩子们同过“六一”儿童节的快乐节日。
节日前,人们就要去林卡选择地方,并尽早搭好帐篷和准备好必要用具。
过去主要在年楚河畔的贡觉林卡,又新辟了一些地方。
节日里,学校要组织学生举旗、列队、敲锣打鼓到林卡,并举行少先队活动仪式,表演丰富多彩的少儿节目,给节日增添无限乐趣。
专业文工团、民间藏戏队也要登台表演。
林卡里,帐篷林立,人流如潮,欢歌曼舞,热闹非凡。
一家老小围在一起,饮酒玩耍,唱歌跳舞,自娱自乐的情形到处可见。
林卡节人们一般要尽情玩耍、游乐一个星期。
果奔定结县陈塘夏尔巴人 ---所谓的夏尔巴人,汉语意为“东方来人”,又可解释为“留下来的人”。
传说其祖先起源于宋朝时期的西夏王朝的党项族,后来西夏覆灭,他们的后代逃亡到陈塘。
夏尔巴人兼有藏族和汉族的习俗,他们使用藏文,但却形成了与藏族截然不同的民俗文化。
陈塘的夏尔巴人服饰很有特点。
妇女头顶的帽子上以鲜花和孔雀羽毛点缀,脖子上挂着由两百多个银环连成的项链,胸前挂着六个银制的小串子,腰部系着银带,手腕戴着大白贝壳。
走起路来身上叮铃作响,闪闪发光,煞是美丽动人。
男性帽子上也以鲜花和孔雀羽毛点缀,不过每个人腰间大都插一把名叫“果奔”的弯月形砍刀,这向外人透露出一种原始古朴。
由于地理闭塞,交通不便,陈塘夏尔巴人长期以来很少与外界来往,因此还保留了其独有的婚嫁方式、丧葬习俗和独具风韵的歌舞等独特的民风民俗。
如今,在拉萨举行的民俗服饰展览、日喀则珠峰文化节等活动中,陈塘夏尔巴人服饰、歌舞和其古朴独特的风情已经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广泛青睐。
山南藏历新年习俗及文化内涵

山南藏历新年习俗及文化内涵
山南藏历新年是藏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
1. 掸墓:在过年前,藏族人会自发地前往祖先坟墓,掸去坟墓上的灰尘,祭祀祖先,以表达尊重和缅怀的意思。
2. 点灯:在新年来临的前夜,每个家庭都会点亮酥油灯,以示向佛祖的敬仰和祈愿,同时表示迎接新年的到来。
3. 赛马:在藏历新年期间,赛马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参赛的马匹身穿盛装,主人和观众都着传统服饰,场面非常热闹。
4. 火把节:火把节是藏区藏历年末较为盛大的民间庆祝活动之一,也被誉为“雪域最壮观的节日”。
节日当天,人们手持火把燃烧,跳动着前往喇嘛寺庙,祈福众生平安。
5. 哈达送礼:哈达是藏族人互赠的一种礼物,尤以蓝色和白色为佳。
在新年期间,人们会相互送达哈达,表达祝福和感恩之情。
6. 贴门神:在过年前后,藏族人会在自家门上贴上吉祥物和门神,以驱除邪气,迎来好运。
通过这些传统节日活动,人们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和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藏族人民崇尚自然、敬畏神灵、互助互爱、感恩思考、奋发向前的精神。
藏族生活风俗习惯简介

藏族生活风俗习惯简介一、生活上有什么习惯,哪些方面需要注意?藏民族生活习惯主要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讲,藏族同胞的藏装分地方样式、颜色、面料等方式有所差别,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藏族同胞的服饰也呈多元化,只重大节日期间才着盛装。
饮食上以糌粑、酥油、干肉、藏面、各类面点等为主,目前也不局限于此,特别是藏族干部职工及城镇居民都习惯吃中餐和小吃,川菜尤其受藏族同胞的喜爱。
需要注意的地方:1、在西藏,领导干部乘坐小车时一般坐副驾位置,这与内地不同。
2、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3、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杯子不能用来吃饭喝水,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二、饮食有什么要求:藏民族饮食主要有糌粑(类似于内地的炒面,吃时往碗里倒些糌粑,倒入酥酒,冲茶水,然后用中指按逆时针方向反复揉捏均匀,然后用手捏成团状,吃时也用手往嘴里送)、酥油茶、风干肉、甜茶、奶渣、藏面等。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与内地联系日趋紧密,藏族的生活习惯也有所改变,其中受四川影响最大,川味食品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
需要注意事项:1、藏族同胞大多喜欢喝青稞酒或啤酒,很少喝白酒。
2、在食肉方面,一般人只吃牛羊肉,而不吃马、驴、骡、狗、青蛙肉等。
3、在饮食方面,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三、藏族的礼仪礼节1、按照藏族习俗,客人来了,豪爽热情的主人要端起酒壶(或酒瓶),斟三杯敬献客人。
前两杯酒,客人按自己的酒量,可喝完,也可剩一点,但不能一点也不喝。
第三杯斟满后则要一饮而尽,以示尊重。
藏族传统节日的风俗

藏族传统节日的风俗藏族与汉族不同的是,藏族使用的是藏族日历。
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着自己民族特别的传统节日。
那么藏族都有着哪些传统节日呢?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藏族传统节日的风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蔵族传统节日的风俗1、藏历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1027年),藏族开始了藏历年。
藏历年是一种节日习俗,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
在藏历年中,其饮食风俗习惯,虽然吃的东西不同,但是过的习惯跟汉族是一致的,如大年三十或者二十九,吃年夜饭,出息晚上,大家人再聚到一起,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
年初一要预祝新的一年好运气,分别再拜年。
初二回礼,相互送礼物,并且穿新衣服。
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
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
民间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
2、上九节(农历正月初九)流行于宝兴县一带。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行。
是日,人们汇集到山下,举办灯会和表演狮舞等,尽情欢舞高歌。
夜晚,举行别具一格的男女对垒摔跤,结果常常是男败女胜,引起轰堂大笑,将节日活动推向高潮。
3、谢水节(农历三月初六)流行于冕宁县一带。
每年农历三月初六举行。
其主要内容是求雨和祈子。
是日,喇嘛带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癞蛤蟆,每家随去一二人。
来到水沟边,喇嘛一边念经一边把糌粑做的动物放到水中。
返回时,大家打着雨具,嚷嚷闹闹,表示雨已下起来了。
接着,人们去敬一个圆形的塔子。
塔内放有一把刀子和一个小锣锅,代表生育。
久婚无子的妇女向塔神许愿,祈求生子。
敬塔后生了孩子的侬,该日要去敬塔还愿。
藏族简介

酥 油 茶
青 稞 酒
糌 (zan)
粑
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肉
谢谢观赏
藏族节日
藏族是一个月月过节的 民族。 除了民俗节日 外,还有 大量的宗教节日 藏历年(藏历每年正月 一日) 雪顿节(六月底七月初) 望果节(藏历八月)
藏
历
节
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 公元1027年),藏族开始了藏历年。藏历 年是一种节日习俗,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 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 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 苗。在藏历年中,其饮食风俗习惯,虽然 吃的东西不同,但是过的习惯跟汉族是一 致的,如大年三十或者二十九,吃年夜饭 ,除夕晚上,大家人再聚到一起,各家要 吃面团突巴(古突)。年初一要预祝新的一 年好运气,分别再拜年。初二回礼,相互 送礼物,并且穿新衣服。
藏族:屹立在高原上的民族
目录
藏族简介 藏族服饰
藏族饮食 藏族建筑
藏族节日
藏 族 简介
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境 内的操藏语的民族,主要聚 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 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中 国境内有人口约541万余人 (2000年),以从事畜牧业 为主,兼营农业。另外,尼 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 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
藏民族不分男女普遍穿长袍 ,系腰带。男士们在长袍后摆打 褶,女士们在长袍后摆左右两边 打褶。也有不分男女一样在长袍 后摆的两边打褶的装束习惯。但 过去官吏的服饰,以官职的高低 有特殊性的象征意义。民间也有 称贵人、普通人和平民的详略和 优劣等各类型的服饰。在后藏官 员服饰,昔日内务廷僧俗侍从上 、中、下三等和以前地方政府日 喀则总长官上下的日常装束的特 点及各种庆典中根据官位的礼服 着装和与有关的民间服饰。
藏族民族风俗有什么

藏族民族风俗有什么藏族民族风俗有什么藏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中国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包括婚丧、饮食等习惯。
那么,藏族民族风俗有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藏族的礼仪习俗1、磕头与鞠躬——磕头: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时的一种礼仪。
磕长头,要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自额、至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双手划地,如此反复进行。
在寺庙中磕短头,可合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
拜谒活佛、长者,磕短头表示尊敬祝福。
——鞠躬:藏民在日常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
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
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
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
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
2、献哈达哈达是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一种生丝织品,是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必备品。
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求请致谢、致敬祝贺、朝佛膜拜等都离不开哈达。
哈达长短不一,长者一、两丈,短者三、五尺。
献哈达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是藏民生活中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
敬献哈达作为藏民社交中的礼仪,有一定的方式和讲究。
敬献动作因客人身份而异: 对尊者,长辈,要双手将哈达举过头顶; 对平辈,只要双手捧献于对方手上; 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接收哈达时,须将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接过哈过后,从头绕过,挂于脖颈,以表示最深切的谢意。
3、喝茶藏民族重礼节、讲友谊。
藏族在认为“有茶喝就”的同时,形成了许多有关茶的礼仪。
到藏家作客,主人会斟上香浓的酥油茶敬客。
客人接茶后,可慢慢饮啜,细细品尝。
客人每次饮茶后,主人会很快将置于桌上的茶碗添满,使茶碗保持盈满状态。
客人至,一般需饮茶3碗,只喝一碗就不吉利,藏谚道:“一碗成仇!”喝茶时不能必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茶全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藏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藏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中国藏族⼈民的⼀系列风俗习惯,包括婚丧、饮⾷等习惯。
那么,藏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下⾯就让店铺为⼤家介绍藏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家有帮助。
藏族的风俗习惯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种礼节。
当好客的藏族主⼈向客⼈敬献哈达时,客⼈应躬腰接受;⾛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脚踩门槛;要称呼⼈名时,⼀般在名字后⾯加“啦”字,以⽰对对⽅的敬重、亲切。
主⼈如请就坐,可盘腿⽽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
此外,不能随便⽤⼿去抚摸藏族⼈的头顶。
三⼝⼀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种礼节。
三⼝⼀杯的程序⼤概为这样:客⼈先⽤右⼿⽆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喝⼀⼝,主⼈会把杯⼦倒满,再喝⼀⼝,主⼈⼜会把杯⼦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驴⾁和狗⾁是从来不吃的。
有些地⽅的藏民连鱼⾁都不吃。
因为藏族⼈认为狗和马是通⼈性的,是不能吃的;⽽驴被视为⼀种很不⼲净的东西,也不会⾷⽤。
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狗⾁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
⽬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
所以,在转经时⼀定要按顺时针⽅向⾏⾛,切不可逆时针⽅向⾏⾛。
很多藏族⽼者在转经的时候,⾝后会跟着⼀些挂着红绸⼦的⽺,这种⽺被称做“放⽣⽺”,不可对这些⽺进⾏骚扰。
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
藏族⼈伸⾆头是⼀种谦逊和尊重对⽅的⾏为,⽽不是对他⼈不敬。
双⼿合⼗表⽰对客⼈的祝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活在这⾥的.藏族⾃称“博巴”。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的民族之⼀。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
过去许多传统⽇均与宗教活动有关。
藏族的民间节⽇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西藏的风俗

西藏的风俗西藏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拥有着独特而多样的风俗习惯。
在藏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影响深深地融入了每一个细节中。
从举办婚礼到节日庆典,从居家生活到食品制作,西藏的风俗无处不在,为当地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一、节日庆典西藏的节日庆典丰富多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一般在每年的二月或三月份举行,庆典活动包括宗教仪式、跳高原舞蹈、放风筝、点燃篝火等。
此外,西藏还有农历正月十五的藏历“舞拉”节、六月二十五的藏历“萨嘎尔”节、七月五日的藏历“莲花节”、十一月十五的藏历“阿巴桑卓”节等多个节日。
不同地区的节日庆典方式各异,但基本上都会有食品制作、舞蹈、音乐表演等庆祝活动。
二、结婚习俗西藏的结婚习俗独具特色。
在藏族人们的婚姻观念中,男女不是通过相亲或媒婆介绍认识的,而是通过“谈恋爱”自由选择伴侣。
结婚仪式一般会分为两部分:订婚和成婚。
订婚是双方家长为了确认婚姻关系所举行的仪式,而成婚则是正式举办结婚典礼,包括举行宗教仪式、合家团聚喜庆、交换礼物等。
在结婚当天,新郎和新娘会穿上传统的婚服,这些婚服至少包括:1.男士的“婚遮巾”:一条红色的丝绸巾,代表男子在结婚后已有了家庭责任。
2.女士的“节庆头巾”:由丝绸和金色的菱形珠串制成,寓意女性的吉祥和美丽。
3.新郎的“梭巴”:一件崭新的牛皮袍子,代表新郎从此要担负家庭责任。
4.新娘的“羊角帽”:羊角帽代表女性的孝顺和节俭,寓意新娘要继承家庭传统,保持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三、居家生活西藏传统的居家生活也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西藏的高原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建筑材料更多地使用黄泥土、草坯,这些造型独特的房屋有着很高的实用性和美感。
在日常生活中,西藏人们喜欢用手织毛毯、编草席,家中常备有藏传佛教中的经书、唐卡等宗教物品。
西藏人家庭的餐桌上也有着独特的藏式食品,比如:1.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人们的标志性饮品,它不仅可以糖分和咖啡因提供能量,还能够消化油脂,适合高原干燥的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风俗习俗
藏族主要分布在辽阔的青藏高原,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自治州、藏族自治县。
藏族信喇嘛教,喇嘛教对藏族的文化和风俗有深远的影响。
在饮食上.藏族人忌食奇蹄五爪类、禽兽类,如马、驴、骡、鸡、鸭、鹅等。
大部分地区的藏族也不食海味及鱼类。
藏族可以食用的是偶蹄动物的肉,如牧养的牛、羊、野生的鹿等,蹄都是双瓣的,即偶蹄,其肉才是可以食用的。
藏族牧民的饮食多为一日四餐,早7点第一餐。
多食糌粑,喝酥油茶,10点吃第二餐,午后2点食第三餐,亦称午餐,以食用肉食为主.晚8点吃第四餐,食品以粥为主。
总体上牧民们以牛、羊肉和奶茶为主要食物,奶制品有酥油、酸奶、奶酪等。
农区藏民的饮食以粮为主,蔬菜为副。
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它是由青稞或豌豆经炒熟磨粉而成,再经数道加工调配工序制成粑食。
粑食营养丰富,香酥甘美,不仅藏族终生食用,居住在藏区的其他民族也喜欢。
藏族日常生活不能没有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佳品。
青稞酒是藏民过节必备的饮料。
习惯上,青稞酒多指青稞啤酒,此酒黄绿清淡、酒香甘酸。
在西藏,除僧人依教规忌酒外,藏族男女老幼几乎都喝青稞酒。
西藏文字:藏族有文字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藏语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
藏文创建于公元7世纪前期,吐蕃部落第33代赞普松干布赞掌权以来,派大臣吞米桑布扎一行到天竺学习梵文,根据吐蕃语言的特点,创造了30个声母和4个韵母的拼音文字。
到了公元9世纪,藏王热巴布登位后,对藏文拼音进行简化,丰富词汇,改进文法,编制字典,撰写藏史,使藏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西藏吉祥八宝:八宝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精品。
大多数以壁画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雕刻和塑造的立体形,这八种吉祥物的标志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
胜利幢为古印度时的一种军旗。
佛教用幢寓意烦恼孽根得以解脱,觉悟得正果。
藏传更用其比喻十一种烦恼对治力,即戒、定、慧、解脱、大悲、空无相无愿、方便、无我、悟缘起、离偏见、受佛之加持得自心自情清净。
宝瓶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瓶内装净水(甘露)和宝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树。
即象征着吉祥、清净和财运,又象征着俱宝无漏、福智园满、永生不死。
宝伞古印度时,贵族、皇室成员出行时,以伞蔽阳,后演化为仪仗器具,寓意为至上权威。
佛教以伞象征遮蔽魔障,守护佛法。
藏传佛教亦认为,宝伞象征着佛陀教诲的权威。
吉祥结吉祥结较为原初的意义象征爱情和献身。
按佛教的解释,吉祥结还象征着如若跟随佛陀,就有能力从生存的海洋中打捞起智慧珍珠和觉悟珍宝。
金轮古印度时,轮是一种杀伤力强大的武器。
后为佛教借用,象征佛法象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停息。
金鱼鱼行水中,畅通无碍。
佛教以其喻示超越世间、自由豁达得解脱的修行者。
藏传佛教中,常以雌雄一对金鱼象征解脱的境地,又象征着复苏、永生、再生等意。
宝瓶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瓶内装净水(甘露)和宝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树。
即象征着吉祥、清净和财运,又象征着俱宝无漏、福智园满、永生不死。
白海螺佛经载,释迦牟尼说法时声震四方,如海螺之音。
故今法会之际常吹鸣海螺。
在西藏,以右旋白海螺最受尊崇,被视为名声远扬三千世界之象征,也即象征着达摩回荡不息的。
六字真言的解释:六字真言:在西藏,藏胞们认为勤于念经是修行悟道的最重要条件。
因此,不仅老年人把希望寄托在念经上,就是中年人、青年人也勤于念经。
他们坐着的时候不停地念经,走路的时候不停地念经,甚至骑马疾驰的时候也在念经。
可以说,除了张口说话、饮食及睡眠外,其它时间他们都尽量念经。
所念的经类很多,但念得最多的是那常念常新的著名的六字真言:、嘛、呢、叭、咪、。
这六字真言在西藏随处可见,充耳可闻,给雪域高原宗教造成神秘的色彩。
那些虔诚的信徒一代又一代地吟诵,似乎这六个字蕴含着古往今来人类生活的一切。
那么,六字真言是什么意思呢?六字真言:藏传佛教名词。
据说是佛教秘密莲花部之“根本真言”。
它包含佛部心、宝部心、莲花部心及金刚部心等内容。
“”,表示佛部心,谓念此字时,自己的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口,意要应于佛意,认为身、口、意与佛成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据说此宝出自龙王脑中,若得此宝珠,入海能无宝不聚,上山能无珍不得,故又名“聚宝”;“叭咪”,梵文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以此比喻法性如莲花一样纯洁无瑕;“”,表示“金刚部心”,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赖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成就一切,普渡人生,最后达到成佛的愿望。
藏传佛教把这六字看作经典的根源,主张信徒要循环往复吟诵,才能积功德,功德圆满,方得解脱。
据说,藏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六字真言意译为“啊!愿我功德圆满,与佛融合,阿门!”,还有的藏医学著作认为六字真言的诗意解释是:“好哇!莲花湖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