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俗文化中的海螺探讨.docx
为什么青藏高原上会有海螺化石

为什么青藏高原上会有海螺化石青藏高原是我国著名的高原之一,然而很多的人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螺化石,这是怎么回事?小编就和大家分享青藏高原上有海螺化石的原因,来欣赏一下吧。
青藏高原上有海螺化石的原因因为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原来是一片汪洋,所以在挤压的时候,海底突起,使得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青藏高原(4) 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
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今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
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 特提斯海”、或“ 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
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
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
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
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
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学习西藏民俗文化的小结论

学习西藏民俗文化的小结论西藏民俗文化是西藏地区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西藏的传统习俗、宗教信仰、服饰、建筑等方面。
通过学习西藏民俗文化,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小结论:一、西藏民俗文化的特点1.宗教信仰的影响:西藏是佛教的重要圣地,宗教信仰对民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寺庙、喇嘛和信众的一系列活动,如朝圣、念经、磕长头等,都成为西藏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2.特色饮食:西藏的传统美食有独特的风味,以牛羊肉为主要食材,烹饪方式多样,如烤肉、煮肉等。
同时,西藏还有特色的饮品,如酥油茶、奶茶等,这些饮食文化反映了西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气候环境。
3.舞蹈与音乐:西藏有独特的舞蹈和音乐文化,主要以藏戏和藏族舞蹈为代表。
藏戏是西藏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一种综合了歌唱、舞蹈、音乐等元素的戏剧形式,表达了藏族人民的情感和文化。
4.藏族服饰:西藏的藏族服饰独具特色,以羊毛、牛毛等为材料,制作精细,色彩鲜艳。
男性通常穿着藏袍,女性则穿着各式各样的长袍和蓝色上衣。
二、西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传统习俗的传承:西藏民俗文化传承较为严格,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将传统习俗融入现代生活,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适应了时代变迁。
2.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西藏地区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如藏戏演出、民俗节日庆典、马术比赛等,这些活动既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也促进了西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旅游业的推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西藏游览,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旅游业的兴起也为当地的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推动了西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学习西藏民俗文化的意义1.增进民族了解和交流:通过学习西藏民俗文化,可以加深对西藏地区民族文化的了解,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2.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学习西藏民俗文化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
只有在学习与传承中,西藏的传统文化才能得以保存下来。
藏族民俗研究报告

藏族民俗研究报告藏族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本篇报告将围绕藏族民俗展开研究,主要包括藏族婚俗、节日习俗和传统手工艺等方面。
藏族婚俗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藏族社会中,婚姻被视为家族之间的重要联系,受到高度重视。
结婚仪式通常分为订婚和婚礼两个环节。
在订婚仪式中,男方需要派代表前往女方家族送嫁礼,而女方家族则会准备一些贵重礼品作为回礼。
在婚礼仪式中,男方需要准备一些必备的物品,如高骏马、绸缎等,并在特定神山上宣读誓言。
同时,婚礼期间还有丰富多彩的节目演出和舞蹈表演,以庆祝这一特殊时刻。
藏族的节日习俗也是其文化的重要方面。
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藏历新年,也被称为“洛萨”,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在新年前夕,每个家庭都会清洁房屋,同时摆放各种吉祥的物品。
在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在寺庙里举行祈福仪式,并向长者敬酒,以示尊重和祝福。
此外,新年期间还有丰富多彩的舞蹈表演、藏戏演出和射箭比赛等活动。
除了新年,藏族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节日,如藏历第四月的“萨嘎祭典”、藏历六月的“青海湖捕鱼节”等。
传统手工艺是藏族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之一。
藏族人民擅长制作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如唐卡、木雕、银饰等。
唐卡是一种以绘画或刺绣方式创作的佛教艺术品,主要用于寺庙的壁画和卷轴画。
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
木雕是藏族传统的工艺品,通常用于制作佛像和家具等。
银饰是藏族人民喜爱的首饰,用于装饰头饰、腰带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教信仰。
综上所述,藏族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藏族婚俗、节日习俗和传统手工艺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民俗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藏族文化的丰富内涵,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雪域高原上的民族瑰宝——藏族民俗文物探解

雪域高原上的民族瑰宝——藏族民俗文物探解万 婷摘要:生活在“世界屋脊”以藏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在长期交往的过程中,博采众长、创新发展,用兼具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
民俗文物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主要有两大类:(一)别具地域特色的宗教器具;(二)独具民族风采的生活器具。
这些民俗文物彰显着特征明显的藏族风貌,集中表现为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互融性、时代性。
藏族民俗文物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具有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高原文化;藏族的民族民俗文化;民俗文物中图分类号:K8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4-0012-05一、深蕴民族、地域特色的藏族民俗文化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
民俗文化,简要地说,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
民俗文化的范围,大体上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2]。
藏族历史悠久,其民俗事象异彩纷呈。
民俗文化在密切联系广大藏族同胞生活的同时,亦在展现藏族区域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随着地域、气候、生活习性与人文环境的变化,藏族人民生活的区域也随之相应调整,这也促使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独特的民俗文化。
藏族民俗文化自成体系,源远流长,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
这些特征集中表现为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互融性、时代性等。
地域性是藏族民俗文化区别于其他民俗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生活于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因此其民俗文化的形成、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藏族民俗文化产生于青藏高原这一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地域,世界屋脊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藏族民俗文化。
青藏高原是群山连绵横亘之地,巍巍高山直入蓝天,绵绵白云环绕雪峰,山系的静谧又给其民俗文化增添了一抹冰雪的高洁之色。
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高原游牧文化。
浅谈浓墨重彩的藏族服饰——浅谈藏族服饰与色彩的论文

浅谈浓墨重彩的藏族服饰——浅谈藏族服饰与色彩的论文浅谈浓墨重彩的藏族服饰——浅谈藏族服饰与色彩的论文论文关键词:藏族服饰藏族服饰与色彩色彩规律色彩区别论文摘要: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产物,它是一个区域或一个民族生活情趣及审美观的展现。
服饰色彩更是服饰审美规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宗教习俗、地域环境是服饰色彩规律形成的重要因素。
因而在此浅谈一下藏族服饰与服饰色彩的搭配规律。
藏族地处“世界屋脊”,江河源头。
既有高耸入云的群山,终年不化的晶莹雪岭,又有水草丰茂的辽阔草原,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和茫茫无边的原始森林,独特的高原地理位置及多形态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藏民族独具一格的服饰和服饰色彩观念。
藏族服饰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红与蓝、黄与紫等强烈对比的色彩组合,并且巧妙地运用复色、金银线搭配,使服装色彩明快而又和谐。
藏族饰品的显著特点,是广泛运用金银、珠宝、象牙、珊瑚等饰物进行装点,与服装色彩相辉映呈现出粗犷而华丽的美感,藏族服饰表现在色彩等方面的规律,也是由众多的自然、社会因素影响而成。
一、宗教对服饰色彩的影响藏族是几乎全民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宗教对藏族各种习俗以及着装的色彩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且也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观念,对不同的颜色均赋予了不同的寓意、次重和等级,其中最常用和尊崇的主要有白、蓝、红、黄、绿等。
这五色是藏族原始宗教苯教中代表五种本源的象征色,后来被佛教所借用:蓝色象征天空,静穆、深远;白色象征云絮,洁净、清纯;黄色象征土地,富有生气与活力;红色象征火焰,充满热情和勇敢的力量;绿色象征江水,意味着生命和富有。
w这五种异常单纯的色彩与青藏高原的纯净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是藏族人民独特审美感受观念和情趣的浓缩,充分显示了藏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强烈、质朴的思想感情。
他们用蓝、白、黄、红、绿五种色彩装饰自己。
衣服的襟摆、袖口、领边几乎全是这五种颜色,绚烂丰美。
藏族人对这些颜色除了赋予不同的意义和情感之外,在藏族服饰中也赋予了不同的寓意和界定。
藏族民俗文化中海螺的民俗符号解读——以口承语言民俗为参照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558( 1)104—5 10—6 1 00 — 130 2 0
I t r r t t n 0 e Co c sFo k S m b l n e p e a i ft n h, o h l y os
i h l Culur fTi e a n t e Fo k t e o b t n
・ 。-- 。・- ・ _-_ --_ _— —
Asa Re e e c o O r lTr d tOl f r n e t a a iiIS
Y l W e N t
Ab t a t I i p p r s a rf r n e t rlt d t n , s e p n i l f o k s me oo y t o lt n n lz h o c n s r c : n t s a e , ee e c o o a a i o s we u e t r c p e o l e i lg c l e a d a ay e te c n h i h a r i h i f o a t e f l rlt d c mp e h n me o f T b t n fl ut r ih o h a i f fl tra t e s i t o ok o e o il h ok— e ae o l x p e o n n o ie a ok c l e wh c n te b ss o o k mae l h p r f f l lr ,s c a u i i
手, 进行 归纳整理 , 图解读 出海螺作为表现体 , 藏族 民俗 符号 系统结构 中体现的 多元文化信息 , 而挖掘 出其 中蕴含的 力 在 进
藏 民族独有的审美理想和价值 追求。 关键词 : 海螺 ; 藏族 ;民俗文化 ; 符号学
略论命名与语言、民俗、文化及其它学科的关系

略论命名与语言、民俗、文化及其它学科的关系
马鸣春
【期刊名称】《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4)002
【摘要】命名与语言、民俗、文化及其它学科之间,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命名学的研究,可以使人们科学地利用命名和有关名称,在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会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马鸣春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西域民族文化研究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4
【相关文献】
1.语言与民俗--从民间神话以及民俗文化中窥语言的联系 [J], 周玲
2.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与民俗学学科的命运 [J], 田兆元
3.藏族民俗文化中海螺的民俗符号解读——以口承语言民俗为参照 [J], 尹伟
4.探讨北方民族关系走向的新视野——评王志清《语言民俗与农区蒙古族村落的文化变迁》 [J], 逯宏
5.用民俗文化烛照学生的心灵——略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 [J], 张瑞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螺沟景区

2
人文历史
点人击文添历史加标题
海螺沟景区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这里有许多古老的藏 族村落、古老的寺院和历史悠久的摩崖石刻等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为游客提 供了一个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机会
点人击文添历史加标题
藏族村落
点人击文添历史加标题
海螺沟景区的藏族村落是当地居民世代居住的地方。这 些村落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习俗,让游客可以 深入了解藏族文化的魅力。在村落中漫步,可以看到藏 族特色的房屋建筑、精美的手工艺品和独特的文化习俗 等
点人击文添历史加标题
寺院
海螺沟景区有多座古老的寺院,其中最著名的是贡嘎寺。贡嘎寺建于明代,是海螺沟地区 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在寺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佛教壁画和佛像,还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宗 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点人击文添历史加标题
摩崖石刻
海螺沟景区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记录了当地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是 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在景区内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摩崖石刻作品,其中最著名 的是"贡嘎山碑记"。这座碑记记录了贡嘎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当地的文化传承等内 容,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海螺沟景区
>>
点击-添加标题
自然风光 人文历史 旅游信息
点海击螺沟添景加区 标题
海螺沟景区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 定县,是贡嘎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不仅有壮美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 历史,是一处集观光、探险、休闲、科普于一
身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1
自然风光
点自击然添风光加标题
海螺沟景区的自然风光堪称绝美
点自击然添风光加标题
冰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民俗文化中的海螺探讨
据考古资料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海螺就作为一种装饰物存在于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XXX民族舞蹈、女性服装、婚俗仪礼等都有海螺的身影。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海螺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藏族民俗文化内涵,与藏族民俗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
了解藏族民俗文化中的海螺是学习、了解与传承藏族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藏族民俗文化中的海螺功能
(一)礼仪俗制海螺是藏族民俗文化中传统礼仪俗制的一种形式化标签,在藏族人民中世代传承,帮助藏族人民走过诞生仪礼、成年仪礼、婚姻仪礼和丧葬仪礼这些重大的人生阶段。
如XXX藏族、木里藏族家庭诞下新生儿后,就会吹起海螺,标志一个新生命的降临。
成年仪礼和婚姻仪礼是人生两个重要的阶段,在藏族地区的很多地方,海螺饰物以规范功能的形式出现在藏族姑娘成年礼和婚礼的礼服上,出现在姑娘的发髻上,出现在婚礼的乐曲演奏中,标志着一个姑娘的人生开始进入转折时期。
丧葬仪礼是人生的终点,在多麦藏区某些地方,若家中老人去世需吹三次海螺,分别作为送葬人准备出发、吊唁、出殡的信号。
(二)精神需求雹灾是藏族地区常见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灾害,一旦发生雹灾农田将颗粒无收,因此藏族人民举办雹灾驱逐仪式,即南木傲摇,以祈求雹灾不要发生。
这种仪式在藏族已有悠久的历史,每年5月13日起村民每天轮流煨桑,若煨桑之日黑云密布,则该村民
必须前去桑台手摇红色三角旗煨桑呐喊,并一直指向雨云吹奏海螺,驱散雹雨[1]。
通过这样的仪式藏族人们相信可以驱散雹灾。
这反映出了藏族人民在日常风俗活动中将自身精神需求寄托于仪式和海螺身上。
(三)社会角色海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区分社会角色的功能,这是因为海螺渗透于藏族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精神和物质层面,已成为区分民族角色的一个重要标志,如XXX藏族古代妇女佩戴的“顾董”海螺。
海螺在性别上也有区分功能,主要体现在男女佩戴的饰物上,海螺在藏族人民中仅属于女性服饰的装饰物。
在年龄区别与身份区别上,海螺同样具有区分的功能,如头上佩戴海螺壳或手上带有海螺手镯是已婚女性的标志。
(四)愉悦身心海螺在远古时期就已作为装饰品而存在,加之海螺在今天藏族地区女性服饰饰物、腰饰、头饰、手饰中的广泛运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早期人民的审美情趣。
此外,藏族一些民族舞蹈中海螺还作为一种舞蹈器具而存在,这也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
海螺作为藏族人民审美观念传承的重要媒介,寄托着藏族人民愉悦身心的精神追求。
二、海螺在藏族民俗文化中的象征符号
(一)生命本体的认识在藏族古代人民的认知中,生命是从螺旋状水、火、风、地、空气这五元素内部旋转而成,而海螺正是五大元素的标记。
藏族人民之所以会将生命本原与螺旋形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自身状态的疑惑。
就人类自身感受而言,
旋转作为自然界运行与演进的基本规律,其与螺旋现象无处不在,人们在这种无限演进的旋转中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旋转力量,逐渐开始将其用于对自身生命的理解当中。
(二)超自然神力的对立海螺的象征符号也存在二元对立图式,首先海螺的吹奏始于传递信息,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人们开始相信物体可以通过某种神秘力量而进行超时、空间的相互作用。
基于此,人们又开始认为海螺吹奏可传递信息,还可通达超自然的生物等。
世俗与神圣、驱邪与祈福的二元观念由此产生;这就给海螺增添了一层神秘、超脱世俗的色彩。
(三)价值文化的认同海螺作为藏族民俗文化中一个由印度传入的外来物,起初被隔绝排斥在外,这给神秘罕见的海螺增添了成倍的价值,逐渐成为一种财富的象征。
在藏族地区的传统观念中,海螺常与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放在一起提及,在藏族佛教文化中海螺也与财富有着紧密的联系,如金粉、珍珠粉。
海螺粉、骨粉等。
这是藏族人民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一种价值文化认同。
(四)人生的民族主题在藏族民俗文化中,海螺与白色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对藏族独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充分体现,而藏族先祖人民对白色也怀揣着崇拜心理。
这可能与藏族人民生活在白云雪峰之下,生活在白色羊群的物质基础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来源于藏族人民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物质条件的白色,使得藏族人民逐渐衍生出对白色的崇拜,并认为白色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寄托着吉祥、纯洁、神圣的美好祝愿。
洁白色的海螺自在藏民俗文化中出现之日起就带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