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Word版

合集下载

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摘要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本文将从心理学方面,分析研究中青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关键字:亚健康心理学中青年人心理压力一、亚健康分类、形成的因素及其危害1亚健康的分类:(1)躯体亚健康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同时存在,体质较弱。

(2)心理亚健康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引发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反复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等,抗挫折能力较差。

(3)情感亚健康本应关心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实际上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使自己的“心理领空”越来越狭小。

(4)思想亚健康思想表面化,脆弱、不坚定,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并改变自我。

(5)行为亚健康表现为行为上的程式化,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行为上的偏激。

2 亚健康形成的主要原因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一般认为,心因常起主导作用,即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紧张,而使人的心理失衡所致;其次,与膳食结构有关。

当机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贫乏时,可导致机体失调;还有,个体的个性特征差异也常起着特殊作用。

具有过高的抱负,敌意感甚强的A型行为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

具有这种行为特征的人还容易发生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等。

此外,“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因素,还有过量吸烟、酗酒,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有毒物品等等。

3 亚健康的危害性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包括:心理障碍、胃肠道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性功能下降,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烦躁、失眠、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腹胀、心慌、胸闷、便秘、腹泻、感觉很疲惫,甚至有欲死的感觉。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精编WORD版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精编WORD版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摘要从人出生到死亡,心理健康是思维、交流、学习、情感的培育,豁达和自尊的出发点。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家庭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是不可缺少的,这些都是个体向社会做出成功贡献的因素。

中青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然而这个时期却同时是人生的“暴风雨”时期,本文从社会(群体)压力、个性特征、生活态度等方面分析导致压力与竞争的社会心理原因,提出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心理亚健康影响解决目录1心理亚健康的含义 (1)2心理压力的根源 (1)3心理压力对人体的影响 (1)3.1产生心理压力时的心理障碍 (2)3.2产生心理压力时的躯体反应 (2)4解决问题 (2)4.1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2)4.2培育良好的人生态度 (2)4.3建筑乐观的心灵家园 (3)5 如何自我调整 (3)5.1回避法 (3)5.2幽默法 (4)5.3升华法 (4)6结语 (4)参考文献 (5)1心理亚健康的含义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通常不能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或发展着的客观现实以及自我环境的适应。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2心理压力的根源人生充满着挑战,人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在挑战中追求人生的成功,是一种实现生命价值的最高境界。

无论是面对生活的碾压苦苦挣扎,还是用心感受生命的精彩纷呈;无论所面对的生活是“自认为的”一塌糊涂,还是深深相信这一切都是上天给自己最好的馈赠,每个人都在这大千世界中追寻着社会的认同、自我的突破。

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目前中青年人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原因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活压力过大是中青年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中青年人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他们不仅面临着工作上的竞争和压力,还需要兼顾家庭和社交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导致他们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无法得到有效的放松和休息,从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出现。

其次,饮食习惯不良也是中青年人亚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代社会中,方便快捷的食品和高热量低营养的零食成为中青年人的主要食物选择,长期以来,他们缺乏蔬菜水果的摄入,营养结构不均衡,导致身体缺乏必需的营养物质,增加了患疾病的风险。

同时,中青年人也常常过量摄入含糖、油脂和盐分过高的食物,增加了患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概率。

此外,缺乏锻炼也是中青年人亚健康的原因之一、现代社会中,中青年人大多习惯了久坐、久站和久躺的生活方式,长时间的缺乏体育锻炼导致他们体力逐渐下降,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劳、无精打采,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容易引发肌肉骨骼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此外,精神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中青年人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现代社会中,中青年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工作、家庭、婚姻、子女教育等问题给予他们很大的心理负担。

加之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日益增加的信息碎片化,导致中青年人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最后,环境污染也对中青年人的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

现代都市中,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大气污染等都对空气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食品安全问题也存在着许多隐患,农药和化肥残留、食品添加剂等对中青年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综上所述,中青年人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包括生活压力过大、饮食习惯不良、缺乏锻炼、精神压力和环境污染等多个因素。

中青年人应意识到自身的健康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心理调节,增强体质,从而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为中青年人的健康提供保障。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_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_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摘要亚健康是指身心所处的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中青年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从社会(群体)压力、个性特征、生活态度等方面分析导致压力与竞争的社会心理原因,提出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根源影响防御措施1心理压力的含义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

最为常见的亚健康心理是焦虑。

焦虑是一种缺乏具体指向的心里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怒、恐慌,可能有失眠、恶梦及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口干、多汗、肌肉紧张、手抖、尿频、腹泻等植物神经症状,也可因这些躯体不适而产生疑病和忧郁。

心理亚健康的另一种常见表现是抑郁,这也是一种消极情绪,表现为悲观、冷漠、自我感觉很差和自责,还可以有失眠、食欲和性欲降低、记忆力下降和体重下降、兴趣丧失、缺乏活力等,有的甚至产生自杀欲念。

此外。

恐怖、嫉妒、神经质也是心理的亚健康状态。

心理的亚健康还表现在情感上,表现为冷漠、无望、无助、孤独、空虚、轻率、机械以及婚外情、早恋等。

任何令人愤怒、沮丧、不愉快或紧张的事件都可能导致心理压力。

令某些人产生心理压力的事件对另一些人来说却可能是享受。

有人因为压力而兴奋不已:赛车选手与登山运动员热衷于体能的挑战;有人喜欢在恶劣的气候下出海或投身于救生工作;还有的人情愿在高层建筑甚至高空中工作。

其实,适度的心理压力对机体有益。

当我们被迫面对挑战或完成不愿从事的工作后,在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我们也能体验超越完成任务本身的愉悦。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刻意营造适度的紧张气氛,为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

但是,过度的心理压力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可能扰乱正常的工作和社会秩序。

特别是反复、持久而严重的心理压力,最终不仅会失去心理压力的积极效应,而且可能陷入困境不能自拔。

大学生亚健康原因

大学生亚健康原因

---------------------------------------------------------------最新资料推荐------------------------------------------------------大学生亚健康原因大学生亚健康原因当今的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一个兴旺发展的时代,一个情绪负重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迫使他们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精神压力日趋增大。

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期,远离了父母亲人,在群体生活中,宿舍、食堂、图书馆和教室都有利益冲突,如同宿舍同学脾气、性格不同,物品的摆放、行李存取是否方便等都可能使其感到焦虑、烦恼;学习压力、择业压力、恋爱中朋友的压力等等,也使不少大学生易出现烦躁、妒忌、恐惧、无助等表现。

再加上目前由于高校扩招、校舍紧张、学生活动空间相对减少,也容易使人烦躁,心情郁闷。

学习节奏明显加快,生活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人的情绪常处于一种持续紧张的状态,以至于心理过分劳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失衡,情绪低沉、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失眠多么梦、白天困倦、注意力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等,伴随着乏力、出汗、腰酸腿疼等症状,这就是亚健康的状态。

2. 3 生活不规律,学习目标不确定从高三紧张的节奏中步入大学生活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中学时期的读书生活朝七晚五,保证着三餐的定时定量,父1 / 4母的监管也使起居作息无法偏离既定的轨道。

而到了大学之后,时间就都可以由自己掌握,经过高考拼杀的大学新生,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

在强手如云的新的班集体里,昔日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无形中会在一些大学新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使得大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开始变得散漫没有了奋斗的目标。

从而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就是:晚上熬夜开个夜车,早上逃课睡个懒觉,打网游打到废寝忘食,食堂人多就回寝室把零食当午餐,时常一顿、两顿不吃,然后又狠吃一顿殊不知,在觉得年轻就是本钱的时候,我们已在透支自己的身体,为健康埋下了隐忧。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目前,中青年人普遍存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
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在生理层面上,中青年人因为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等
因素,导致睡眠不足、营养不均衡以及缺乏运动等问题,进而引发亚健康
状态。

例如,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失眠、焦虑以及疲劳等症状。

此外,中青
年人的饮食结构也存在问题,过度依赖外卖、快餐和加工食品,摄入的营
养不足以满足身体需求,使得身体无法保持正常状态。

缺乏运动也是导致
亚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久坐不动和缺乏锻炼会引发肌肉疼痛、肥胖
以及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在心理层面上,中青年人面临着来自工作、家庭和社交等多重压力,
这些压力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工作压力导致焦虑和抑郁,家庭压
力可能来自于夫妻关系、子女教育及养老等问题,社交压力则来自于社交
媒体上的比较心理以及社会期望等。

由于对这些压力的不适应和应对不当,中青年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紧张不安、自卑等心理问题,进而导致亚健
康状态。

在社会层面上,当前中青年人普遍面临着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工作
压力大,职业发展难,就业压力重等问题。

这些社会因素影响了个体的自
我认同感和自尊心,进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产生。

除此之外,社会的繁忙
节奏、物质追求以及消费主义文化也给中青年人带来了压力,使得他们无
法真正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追求物质成功成为主要目标,长期下去容易
产生身心失调的情况。

青少年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析摘要:当前,亚健康状态侵蚀着众多青少年,对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我国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现实情况,其次从七个角度入手对青少年亚健康状态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青少年,亚健康,原因,身心健康“亚健康”一词最早由前苏联的研究者赫曼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他认为,人类的身体状况不仅仅只有健康与得病两种状态,还应具有一种处于二者之间的状态,也就是“亚健康状态”。

这类人群虽然在生理上不表现出病理特征,但是往往无精打采,缺少活力,免疫力差,经常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甚至反应也会变慢,适应性不好。

若按照传统的对于生病的理解,这类人群查不到病理上的疾病,因此,诸多专家学者开始把这部分人群的身体状况称为“亚健康”。

目前,已经有很多数据表明,亚健康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去尽力摆脱亚健康状态的侵蚀。

一、青少年亚健康现状当前,亚健康状态同样也侵蚀着青少年。

很多中小学生普遍都会有“感觉有病,检查无症”的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无法集中注意力,缺少活力,总是觉得疲惫。

这种亚健康状态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正常健康成长,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我国曾有一份调查表明,当前我国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中,心理状况出现疾病的人群占到了30%,其中,约有10%的人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在青少年中,热爱学习,对学习有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学生非常少,高中学生仅有4.3%,中学生仅有10.7%,小学生大概只有8.4%。

不少专家学者强调,这种现状是学校和社会不重视健康教育的后果,如果不重视这一现实问题的解决,就会使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而这些人群的亚健康状态会慢慢积累,逐渐发展为疾病,甚至导致死亡,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另外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的高中生里,有90%以上的学生都处于持续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亚健康的状态中,他们往往身体抵抗力差、学习能力不强。

亚健康状态和原因500字

亚健康状态和原因500字

亚健康状态和原因500字
亚健康状态是指身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但尚未达到患病的程度,表现为精神疲劳、食欲不振、失眠、头痛、肌肉疼痛、记忆力下降等,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健康问题。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活方式不健康: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缺乏运动,这些都会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

2. 环境污染:现代城市的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水质差,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些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导致亚健康状态。

3. 心理压力过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影响身体健康,导致亚健康状态。

4. 长期服用药物:一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这些药物对身体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会导致亚健康状态。

5.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出现一些亚健康症状。

对于亚健康状态的改善,需要从生活方式、环境、心理、药物等多方面入手。

要注意饮食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运动,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使用药物等。

只有通过综合调整,才能够达到改善亚健康状态的目的,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摘要
从人出生到死亡,心理健康是思维、交流、学习、情感的培育,豁达和自尊的出发点。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家庭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是不可缺少的,这些都是个体向社会做出成功贡献的因素。

中青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然而这个时期却同时是人生的“暴风雨”时期,本文从社会(群体)压力、个性特征、生活态度等方面分析导致压力与竞争的社会心理原因,提出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心理亚健康影响解决
目录
1心理亚健康的含义 (1)
2心理压力的根源 (1)
3心理压力对人体的影响 (1)
3.1产生心理压力时的心理障碍 (2)
3.2产生心理压力时的躯体反应 (2)
4解决问题 (2)
4.1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2)
4.2培育良好的人生态度 (2)
4.3建筑乐观的心灵家园 (3)
5 如何自我调整 (3)
5.1回避法 (3)
5.2幽默法 (4)
5.3升华法 (4)
6结语 (4)
参考文献 (5)
1心理亚健康的含义
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通常不能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或发展着的客观现实以及自我环境的适应。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2心理压力的根源
人生充满着挑战,人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在挑战中追求人生的成功,是一种实现生命价值的最高境界。

无论是面对生活的碾压苦苦挣扎,还是用心感受生命的精彩纷呈;无论所面对的生活是“自认为的”一塌糊涂,还是深深相信这一切都是上天给自己最好的馈赠,每个人都在这大千世界中追寻着社会的认同、自我的突破。

中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

在面对同龄人社会地位升迁、经济收入差距较大的影响,常常产生嫉妒和自卑心理;在家庭里处于老年人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年龄和时代造成的心理差距;在单位中,工作上丝毫不松懈,回到家中既要照顾年老的父母,又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还有日复一日的繁杂家务,缺少相应的娱乐方式。

在社会现实中许多矛盾都集中到中青年人身上,都可能造成持续、过度的紧张和压力,如不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都会严重影响心身健康。

3心理压力对人体的影响
一般人们都视中青年人为强者,认为中青年人事业有成,家庭稳固,责任重大,是成熟的阶段,理应处理所有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中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常常被忽视。

中青年既是建树成就的时期,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进入“多事之秋”的阶段,当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就会特别容易生病,情绪脾气特别容易激怒; 此时心理压力会对个体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特别是经历一些挫折之后,往往处事过于踌躇,顾虑重重,久而久之,会变得日渐忧郁寡欢,夜间千思万虑,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功能失调。

通常在适应能力、耐受能力、控制能力、注意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影响严重,可见,压力过大不利于个体的身心发展。

3.1产生心理压力时的心理障碍
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伴随忧虑、焦虑、悲观和不满等情绪,在感情移入亲密关系之间互转困难,道德标准较少内在化,并且对他人的需要和权力漠不关心,卷入不诚实的、有害的、不忠实的和时常危机到某人利益倾向。

与人对话时颠三倒四、不知所云,产生混乱感、无能感、空虚感、失落感、妨碍身心健康发展。

3.2产生心理压力时的躯体反应
身体素质开始下降,精力、体能大不如以前,容易感到疲劳,自然免疫力也逐步开始下降,出现头发灰白,甚至“秃顶”。

以前很少出现的健康问题也开始接踵而来,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卒中的比例大大增加。

4解决问题
消除心理危机的关键在于对自我和压力的正确认识,要了解和认识到将面对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引起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对人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旦意识到自己产生心理压力,可向所信任的亲朋好友倾诉,找到引发心理压力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4.1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接受生理的变化,关注自身的健康,多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规划伙食,调整身体,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处理工作的压力,如果目标明确。

劳逸结合,则可以缓解压力;重视婚姻关系,享受人生乐趣,增加婚姻幸福指数。

4.2培育良好的人生态度
人出于本能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期望值。

这自然有其积极意义,它是个人进取、社会进步的一种心理驱动力。

但“物极必反”,一味不切实际地以过高的期望值来对
待人生,也许正是有些人每天都在郁闷愁怨的心理困境中消磨宝贵时光、终生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的心理根源。

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绪冲突越大,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结论。

于“官”念,于“钱”途,于“物”欲,调低期望值;于事业也该如此。

虽然,“志当存高远”一向为人称道,但没有芸芸众生何谓社会?虽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向有人欣赏,但没小小兵卒组成军队,谈何将军?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只有一个珠峰。

群星虽没有太阳耀眼,同样熠熠生辉;群山虽没有珠峰的高大,同样勃勃向上。

4.3建筑乐观的心灵家园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

心理学便借用来,把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以求心理自我安慰的现象,称为“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

不错,在自慰时所谓的理由不过是“自圆其说”,但确有维护心理平衡,实现心理自救之效。

单位里评职称,不能每人一份,为此茶饭不思也太不值得了,这次评不上还有下次,再说,没有职称也一样称职,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就不掉价,何必为个虚名玩命?恋人分手,也好,跟这样无情无义的人成婚,说不定要倒大霉,早跟她“拜拜”,岂不是免去后患?两百块钱丢了,就当年终奖没发,何况“去财免灾”,全家平安还不是大福?这不是“精神胜利法”吗?正是。

精神胜利法不该被瞧扁了,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摆在那里,如若能改变,当然该向好处努力,如若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就该宽慰自己、接纳自己、承认现实,这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5如何自我调整
“当自求解脱,切勿求助他人”。

这是释迦牟尼圆寂时的最后一句话。

我们不必去当佛教徒,也无需拒绝他人的援助之手。

但当我们为心理困境所扰时,要应该首先学会自我调整。

5.1回避法
并不是任何客观现实都可以逃避。

有时候,同一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当人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便是回避法。

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

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心,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兴奋中心。

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

“耳不听心不烦”,正是说的这一道理。

此外,还可采取主观回避法,即通过主观来强化人的本能的潜在机制,努力忘掉,或压抑自己不愉快的经历。

在主观上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主观回避法。

在痛苦愁闷的时候,集中精力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自然就回避了心理困境。

5.2幽默法
幽默法对解脱心理困境是极有助益的自救策略之一。

笑是精神消毒剂,幽默是走出心理困境的阶梯。

当事业和生活受到挫折时,当交际出现僵局时,幽默的行为,幽默的语言,常常能使困境和窘迫转为轻松和自然,从而使精神紧张得到放松,和缓气氛,释放情绪,减轻焦虑,摆脱困境。

5.3升华法
困境和挫折,绝非人们所祈求的,因为他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

善于心理自救者,却能把这种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引向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也清除了心理压抑和焦虑,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

古之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孙子、不韦、韩非、司马迁等等,之所以为万世传颂,就在于他们在灾难性的心理困境中以升华拯救了自己,塑造了强者的形象。

在人遇到挫折时,一味憋气愁闷,或颓唐绝望,都无济于事,做出反社会的报复行为更是下策。

这都是拿别人的错误在惩罚自己。

正确态度是:化挫折失败为动力,从心理困境中奋起,做生活的强者。

6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虽然给人们创造出日益增多的产品外,它的剧烈竞争与快节奏也给众多人们的心理添加了许多砝码,现代人的心理失衡是一种
不健康的状态,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关爱身心健康,不仅是中青年个体自身的益处,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沈小红.健康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2]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