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农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

利用保留值定性(3)
色谱操作条件不稳定时的定性 相对保留值定性:相对保留值只受柱温和固定相性质的影响, 而柱长、固定相的填充情况和载气的流速均不影响相对保留 值的大小。 用已知标准物增加峰高法定性:在得到未知样品的色谱图后, 在未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已知标准物质,然后在同样的色 谱条件下,作已知标准物质的未知样品的色谱图。对比这两 张色谱图,哪个峰增高了,则说明该峰就是加入的已知纯物 质的色谱峰。
f 'i f ' S 分别为组分i和内标物S的质量校正因子
Ai、AS分别为组分i和内标物S的峰面积
问题:内标法中,如以内标物为基准,则其相应 计算公式如何? 提示:此时 f ' S =1.0。
内标物的选择
内标物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 内标物的性质应与待测组分性质相近,以使内标物的色谱峰 与待测组分色谱峰靠近并与之完全分离; 内标物与样品应完全互溶,但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内标物加入量应接近待测组分含量。
一般来说,对浓度型检测器,常用峰高定量;对质量型检测器, 常用峰面积定量。
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分为相对校正因子和绝对校正因子。 绝对校正因子:表示单位峰面积或单位峰高所代表的物质质量。
mi fi = Ai
或
f i(h)
mi = hi
绝对校正因子的测定一方面要准确知道进入检测器的组分的 量mi,另一方面要准确测量出峰面积或峰高,并要求严格控制色 谱操作条件,这在实际工作中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答:没有。由测定过程和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发现,进样量的大小不影 响最终的测定结果。
内标法应用实例:甲苯试剂纯度的测定
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的配制 标准溶液的配制 甲苯试样溶液的配制 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 仪器开机、点火、调试; 标准溶液的分析 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 甲苯试样中甲苯含量的测定 甲苯试样溶液的分析
水中农残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

水中农残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水中农残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等农化产品残留在水体中的化学物质。
农残会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水中农残的监测和分析。
水中农残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气相色谱质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是一种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技术的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通过分离样品中的混合物,质谱则通过质谱峰谱图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出水中农残的种类和含量。
水中农残的检测方法一般包括取样、前处理、分离和检测四个步骤。
首先,需要在水体中进行取样。
取样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其次,需要对取得的水样进行前处理。
前处理的目的是消除水样中的干扰物,提高农残的提取效果和检测灵敏度。
常见的前处理方法有固相萃取、液液萃取等。
然后,通过气相色谱对前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分离。
气相色谱将样品中的化合物按照其挥发性和亲水性进行分离,使得不同的化合物出现在不同的色谱峰上。
最后,利用质谱技术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定量。
质谱通过测量化合物的质谱峰谱图,可以对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在水中农残的检测中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它可以有效地区分和定量不同种类的农残,并且能够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残留物。
此外,该方法还具有样品制备简单、分析时间短等优点。
因此,气相色谱质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水中农残的监测和分析。
然而,气相色谱质谱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水中农残的种类繁多,检测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农残选择相应的分析条件。
其次,水样基质中的背景物质可能干扰农残的分离和检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前处理步骤来去除干扰物。
此外,质谱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也对样品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这需要对仪器进行精确的校准和优化。
总之,水中农残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监测方法,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
气相色谱法在农产品农残检测中的使用

气相色谱法在农产品农残检测中的使用摘要: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不同种类、规格和成分的农药产品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中,食品安全也成为了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大众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检测方法涌现出来,其中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其具有效能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分析速度快等多种优势,能很好的满足检测要求。
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对气相色谱法在农产品农残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对我国农产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农产品;农残检测1.农残检测的必要性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农药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病虫害问题。
在实际开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的危害,避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会使用一定量的农药,但在农药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不够合理的现象,经常出现随意使用农药、使用高浓度农药或者农药喷洒管理不当等问题。
农残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当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农产品中农残检测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1.气相色谱法的概念气相色谱法又称气相层析,是利用气体流动相的色层分离与分析方法,在有机化学中对于容易挥发而不发生分解的液体和固体都可以运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1.气相色谱法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3.1气相色谱法的检测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以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样品由微量注射器“注射”入进样器,被载气携带进入毛细管色谱柱。
由于样品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分配系数差异,在载气的冲洗下,各组分在两相间作反复多次分配使各组分在柱中得到分离,最后通过检测器根据组分的物理化学特征性将各组分按顺序检测,检测器对每个组分所给出的信号,在记录仪上表现出不同时间点的峰,称为色谱峰。
色谱峰上的极大值是定性分析的依据,色谱峰的面积决定了对应组分的含量。
气相色谱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实验

气相色谱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一、 实验目的:1、 学习计算色谱峰的分享度2、 掌握根据纯物质的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3、 掌握用归一化法定量测定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4、 学习气相色谱信的使用方法二、 方法原理1、 柱效能的测定:色谱柱的分享效能,主要由柱效和分离度来衡量。
柱效率是以样品中验证分离组分的保留值用峰宽来计算的理论塔板数或塔板高度表示的。
22211654.5⎪⎪⎭⎫ ⎝⎛=⎪⎪⎪⎭⎫ ⎝⎛=bR RW t W t n 理论塔板数: nL H =理论塔板高度: 式中R t 为保留值(S 或mm ):21W 为半峰宽(S 或mm ):b W 为峰底宽(S 或mm ):L 为柱长(cm )。
理论塔板数越大或塔板高度越小,说明柱效率越好。
但柱效率只反应了色谱对某一组分的柱效能,不能反映相邻组分的分离度,因此,还需计算最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
分离度是指色谱柱对样品中相邻两组分的分离程度,对一个混合试样成功的分离,是气相色谱法完成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分离度R 的计算方法是:)()(22112112W W t t R R R +-=或 2112)(2B b R R W W t t R +-=分离度数值越大,两组分分开程度越大,当R 值达到1.5时,可以认为两组分完全分开。
2、 样品的定性:用纯物质的保留值对照定性。
在一个确定的色谱条件下,每一个物质都有一个确定的保留值,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未知物的保留值和已知物的保留值相同时,就可以认为未知物即是用于对照的已知纯物质。
但是,有不少物质在同一条件下可能有非常相近的而不容易察觉差异的保留值,所以,当样品组分未知时,仅用纯物质的保留值与样品的组分的保留值对照定性是困难的。
这种情况,需用两根不同的极性的柱子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固定液配成的柱子,对于一些组成基本上可以估计的样品,那么准备这样一些纯物质,在同样的色谱条件下,以纯物质的保留时间对照,用来判断其色谱峰属于什么组分是一种简单而行方便的定性方法。
气相色谱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关键词 : 气相色谱 ; 定性 ; 定量
在气 相 色谱 分析 中 , 当操 作条 件确 定后 , 将一 定量 样 品注 入色 谱 柱 , 经过 一定 时 间 , 品 中各组 分在柱 中被分 样 离, 经检 测器 后 , 在记 录仪 上 得 到 一 张 确定 的色 谱 图。 就 由谱图中每个组分峰的位置可进行定性分析 , 由每个色
( 从 地 层 水 的 矿 化 度 来 分 析 , 化 度 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矿
() 2 利用保 留值 的经验规律定性 大量实验结果 已经证明, 在一定柱温下 , 同系物的保 留值对数与分子中的碳数成线性关系, 此即为碳数规律 ; 另外同一族的具有相同碳数 的异构体 的保 留值对数与其 沸点成线性关系, 此即为沸点规律。 当 已知 样 品为某 一 同系列 , 但没 有纯 样 品对 照时 , 可 利用上 述 经验规 律定 性 。 () 3利用 其他 方法定 性 ①利用 化学方 法 配 合进 行 定 性 ; 可在 柱 后 把 流 出 还 物通人 有选 择性 的化 学试剂 中 , 利用 显性 、 淀 等对未 知 沉 物进行 定性 。 ②结 合仪 器进行 定性 气相色谱是 比较高效的分离分析工具 , 但对 复杂 的 混合物单靠色谱定性鉴定是很有困难的, 而红外光谱 、 质 谱等 仪器 分析方 法 对化 合 物 的定 性鉴 定 是 很 有 特 征 的 , 但对 复杂 混合物 的 分析 有 困难 , 因此 如 果 用 气 相 色谱 法 将复 杂混 合物 分成单 个或 复 杂 的组 成 , 然后 用质 谱 、 光谱 鉴定 则有 助于解 决许 多 问题 。近年 来 发展 了气 相色 谱 与 质谱 或红 外光谱 在 系统上 联用 , 离和 定性 同时进行 , 分 当 色谱分析完毕后时 , 质谱与光谱的谱图也就全部得到。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食品检测变得至关重要。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
本文将介绍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概述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样品中化合物在气体载气中的分配系数来实现分离和检测。
GC主要由进样系统、柱子系统和检测系统组成。
其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因此成为食品检测中常用的分析手段。
三、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1. 食品添加剂检测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但过量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可能对人体健康新肇祸端。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可以准确测定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帮助监管部门掌握食品安全情况。
2. 农药残留检测农药残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可用于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
通过采用合适的前处理方法,将样品中的农药提取出来,并在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可以有效验证农产品是否合格。
3. 食品中的挥发性物质检测挥发性物质是食品中常见的物质,如香料、食用油等。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快速鉴定和定量分析。
这对于食品的品质控制和制造工艺的改进非常重要。
4. 食品中的残留溶剂检测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一些溶剂,如乙醇、二甲苯等。
残留溶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残留溶剂进行检测,帮助监管机构及时发现问题食品。
5. 食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食品中常常存在各种挥发性有机物,如醇类、酮类、醛类等。
这些物质可能是由于食品变质、存储不当或加工工艺导致的。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准确的鉴定和定量分析,帮助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四、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气相色谱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

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
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该方法通过气相色谱将样品中的农药化合物分离出来,然后利用质谱对其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强等优点。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该方法通过液相色谱将样品中的农药化合物分离出来,然后利用质谱对其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相比于GC-MS方法,LC-MS方法适用于分析不易挥发的农药。
3. 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GC-NPD):该方法利用气相色谱将样品中的农药化合物分离出来,然后通过氮磷检测器对其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适用于含有氮磷原子的农药。
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该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将样品中的农药化合物分离出来,然后利用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对其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5. 微生物毒性法:该方法利用某些微生物对农药的敏感性,通过观察微生物对农药的生长抑制、细胞呼吸等生理指标变化来评估农药残留的毒性。
6. 免疫学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来检测和定量农药残留。
常用的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等。
需要根据具体的农药残留问题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际样品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气相分离原理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样品预处理、色谱柱、载气和检测器等组成部分。
在农药残留分析中,通常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或液-液萃取等方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提取农药残留物。
然后,将提取物注入气相色谱仪,使用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质谱检测器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等。
1.高分离度:气相色谱法可以通过调整色谱柱的选择和操作条件,实现对不同化合物的高效分离。
这对于农药残留物的分析非常重要,因为样品中常常含有多种农药和其他杂质。
2.高灵敏度:气相色谱法通常与高灵敏度的检测器结合使用,如质谱检测器。
这使得可以在低于最大残留量的水平上检测到农药残留物,以确保食品安全。
3.宽线性范围:气相色谱法对于不同浓度范围内的农药残留物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
这使得可以在不同浓度的样品中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更好地评估食品中农药的残留水平。
4.快速分析:由于气相色谱法的高分辨率和快速分离能力,分析时间通常较短。
这对于高通量分析和大样品批量分析非常重要。
5.多组分分析:气相色谱法可以同时分析多种化合物,对于复杂的样品分析有很大的优势。
这在农产品中常常发生,因为不同农药和其他污染物可以同时存在。
在实际应用中,气相色谱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物的分析。
例如,可以使用气相色谱法对水果、蔬菜、谷物等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此外,气相色谱法还可用于研究农药在环境中的传输、转化和降解过程,有助于评估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广泛的分析方法。
其高分离度、高灵敏度、宽线性范围、快速分析和多组分分析的优势,在农产品安全性评估和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合适的样品预处理和操作条件的选择,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农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1 实验目的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熟悉Thermo TRACE 1300气相色谱仪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掌握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农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2 实验原理2.1方法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此气体称为载气)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
其分离原理是基于待测物在气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吸附-脱附(气固色谱)和分配(气液色谱)来实现的,在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在两相间作反复多次的分配,从而使各组分达到分离的目的,因此可将气相色谱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定性:通过保留时间对目标物进行定性分析;定量:采用内标法对目标物进行定量分析。
内标法:测量内标物及被测组分的峰面积,通过相对值来对目标物进行定量;相对响应因子(relative response factor, RRF)。
RRF x/is=A x C isA is C xC x=A x C isRRF×A isA x、A is分别代表目标物、内标物的峰面积;C x、C is分别代表目标物、内标物的浓度。
2.2仪器原理待测物样品在汽化室汽化后被惰性气体(指不与待测物反应的气体,只起运载蒸汽样品的作用,也称载气)带入分离柱内,利用待测物在气体流动相和固定在惰性固体表面的液体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原理实现分离。
当组分流出色谱柱后,立即进入检测器,检测器能够将样品组分的存在与否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的大小与被测组分的量或浓度成比例),放大并记录下来。
气相色谱仪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柱分离系统、检测器、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图1)。
气路系统:获得纯净、流速稳定的载气。
包括压力计、流量计及气体净化装置。
进样系统:将样品汽化并导入柱分离系统。
常以微量注射器(穿过隔膜垫)或六通阀,将液体样品注入汽化室,通常六通阀进样的重现性好于注射器。
柱分离系统:柱分离系统是色谱分析的心脏部分。
分离柱包括填充柱和开管柱(或毛细管柱)。
检测器:常用的检测器主要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火焰热离子检测器(FT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热导检测器(TCD)、电子俘获检测器(ECD)等。
图1 气相色谱仪结构图Fig. 1 Structure diagram of gas chromatographECD主要对含有较大电负性原子的化合物响应。
它特别适合于样品中卤代农药和多氯联苯等微量污染物的分析。
从色谱柱流出的载气(N2或Ar)被ECD内腔中的放射源电离,形成次级离子和电子(此时电子减速),在电场作用下,离子和电子发生迁移而形成电流(基流)。
当含较大电负性有机物被载气带入ECD内时,将捕获已形成的低速自由电子,生成负离子并与载气正离子复合成中性分子,此时,基流下降形成“倒峰”被记录并转换成正峰。
图2电子捕获器工作原理Fig.2 working principle of ECD3 仪器与试剂3.1仪器Thermo TRACE 1300气相色谱仪;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GC-ECD仪器参数:进样方式:自动进样;进样量:1 μL;进样口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300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100 ℃ ,保持1 min;以50 ℃/min速率升至300 ℃,保持3 min;毛细管柱:HP-5;30 m×0.32 mm i.d.,0.25 μm 。
3.2试剂将3个单标和4个待测样均加入2,4-D (1 mg/L )作为内标物:单标一:七氯(1 mg/L)+2,4-D (1 mg/L );单标二:三氯杀螨醇(1 mg/L )+ 2,4-D ( 1 mg/L);单标三:p,p-DDT(1 mg/L )+ 2,4-D (1 mg/L );待测样品三;正己烷(色谱纯)。
4 实验步骤1)进样方式:自动进样;进样量:1.00 μL;进样口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300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100 ℃,保持1 min;以50 ℃/min速率升至300 ℃,保持3 min。
2)进单标,记录目标物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3)进待测样,记录各物质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5 实验数据与结果在设定的仪器工作条件下,图3-6分别为进单标一、单标二、单标三和待测样品三的谱图。
由图像可得3次进样的保留时间和色谱峰面积(表1)。
图3 单标一色谱图Fig. 3 Standard of the single-1 chromatogram图4 单标二色谱图Fig.4 Standard of the single-2 chromatogram图5 单标三色谱图Fig. 5 Standard of the single-3 chromatogram图6 待测样品三色谱图Fig. 6 Chromatogram of the sample-3 to be tested表1 实验数据记录表Tab. 1 Experimental data record table样品名称保留时间(min)峰面积(kHz·min)判断单标一4.417 2.7282,4-D5.297 4.681七氯单标二4.417 2.2282,4-D5.535 2.609三氯杀螨醇单标三4.418 2.3292,4-D 6.652 4.786p,p’-DDT样品三4.418 1.9782,4-D5.537 2.261三氯杀螨醇6.642 3.903p,p’-DDT5.1 内标物的保留时间在相同的仪器操作条件和方法下,相同的有机物有同样的保留时间。
由三次进单标的实验结果,内标物的保留时间约为(4.417 + 4.417 + 4.418)/ 3 min = 4.417 min。
5.2 三个单标的RRF相对响应因子RRF x/is=A x C isA is C x,其中C x、C is分别代表目标物、内标物的浓度,C x为1.00 mg/L,C is为1.00 mg/L;A x、A is分别代表目标物、内标物的峰面积。
七氯的相对响应因子RRF七氯/is =A x C isA is C x=1.176;三氯杀螨醇的相对响应因子RRF三氯杀螨醇/is =A x C isA is C x=1.171;p,p’-DDT的相对响应因子RRF p,p’-DDT/is=A x C isA is C x=2.055。
5.3 待测样品各物质浓度待测样品有三个明显峰,由保留时间可判定分别为2,4-D,三氯杀螨醇和p,p’-DDT。
待测样品中三氯杀螨醇的浓度C三氯杀螨醇=A x C isA is RRF三氯杀螨醇=0.176 mg/L,p,p’-DDT的浓度为C p,p’-DDT=A x C isA is RRF p,p’-DDT=0.960 mg/L。
6问题及讨论6.1 问题(1)毛细管色谱柱较传统的填充柱有哪些优势,为什么目前得到广泛的使用?答:填充柱气相色谱法使用的是填充色谱柱,既有气液色谱也有气固色谱,常见管材为不锈钢、玻璃、聚四氟、铜、铝等,除玻璃材质外,其他种类的不易损坏,填充柱分离能力较差,柱效较低。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使用的是毛细管色谱柱,为气液色谱,材质为石英玻璃,长度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分离效果更好,柱效更高。
毛细管色谱柱具有分离效能高、柱渗透性好、柱容量小、易实现气质联用,因而被广泛使用。
(2)气相色谱操作工程中,为什么采取程序升温,如何设置程序升温?答:①程序升温,是指色谱柱的温度按设置的程序连续地随时间线性或非线性逐渐升高,以使低沸点组分和高沸点组分在色谱柱中都有适宜的保留、色谱峰分布均匀且峰形对称。
各组分的保留值可用色谱峰最高处的相应温度即保留温度表示。
程序升温具有改进分离、使峰变窄、检测限下降及节约省时间等优点。
②在柱温菜单里设置,依次设置“起始温度-平衡时间-升温速率-终止温度-平衡时间(升温速率-终止温度-平衡时间)”设置多阶程序升温时设置括号里的内容,可重复。
(3)请简述气相色谱常用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答:①氢焰检测器为质量型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线性范围宽等优点,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器之一,但对在氢焰中不电离的无机化合物不能检测;②热导检测器为浓度型检测器,其特点为对任何气体均可产生响应,通用性好,线性范围宽、价格便宜、应用范围广。
但灵敏度较低;③电子捕获检测器为浓度型检测器,具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
是目前分析痕量电负性有机化合物最有效的检测器。
但对无电负性的物质如烷烃等几乎无响应。
(4)试说明从进样口→色谱柱→检测器温度存在何种规律?这么设定的原因是什么?答:(1)进样口的温度要高于被分析物的沸点,确保所有分析物经过进样口进样后能够完全气化。
既要保证样品全部组分瞬间完全气化,又不引起样品分解。
温度过低,气化速度慢,使样品峰扩展,产生伸舌头峰;温度过高则产生裂解峰,而使样品分解。
温度是否合适,可通过实验检查;如果温度过高,出峰数目变化,重复进样时很难重现;温度太低则峰形不规则,出现平头峰或伸舌头宽峰;若温度合适则峰形正常,峰数不变,并能多次重复[1]。
(2)柱温低有利于分配,有利于组分的分离,但温度过低,被测组分可能在柱中冷凝或者传质阻力增加,使色谱峰扩张,甚至拖尾。
柱温高有利于传质,但柱温高过时,分配系数变小,不利于分离。
一般通过实验选择最佳柱温,要使物质对既完全分离,又不使峰形扩展、拖尾。
经验表明选择的柱温等于样品的平均沸点或高于平均沸点10度时最为适宜[1]。
(3)检测器温度一般等于或者高于进样器20摄氏度左右。
6.2 讨论在实验前,助教再次讲解了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设置参数,做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都认真学习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并且解答了我的疑问,色谱峰的出现时间与相应被测物的浓度无关,所以不影响我们定性。
参考文献:[1] 刘珍. 化学员读本[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