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10-11学年高二生物(选修)学案——第六章学案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10-11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二)学案——第六章第四节染色体变异学案(写写帮整

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10-11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二)学案——第六章第四节染色体变异学案(写写帮整理)第一篇: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10-11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二)学案——第六章第四节染色体变异学案〔写写帮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二必修本第39课时染色体变异金湖中学沈德邻学问精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举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削减举例:21三体综合症染色体组的倍性增加染色体组的概念:一般地说,生殖细胞中,大小、样子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概念: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二倍体举例:几乎全部动物,过半数的高等植物概念: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1 /3的被子植物,65%的帕米尔高原的高山植物举例:成因:外界条件剧变,有丝分裂过程受阻,染色体数目加倍特点:茎秆粗大;叶片、果实、种子比较大;养分物质含量高;发育延迟,牢固率低多倍体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成因: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多倍体育种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原理:有丝分裂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发育多倍体植株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染色体组的倍性削减(单倍体)单倍体的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成因:由配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孤雌生殖、孤雄生殖)举例:蜜蜂中的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等特点:植株弱小,高度不孕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正常纯合体单倍体育种方法:花药离体培育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都是纯合体题例领悟例题:一般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42条,指出以下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1)六倍体小麦的花粉( ) (2)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育发育成的植株( ) (3)六倍体小麦的胚( ) (4)六倍体小麦的胚乳( ) (5)六倍体小麦的珠被( ) A、21 B、42 C、63 D、84 解析:一般小麦是6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2条。
花粉是生殖细胞,染色1 生物必修高中生物必修二体数目减半,有21条染色体,因此(1)(2)答案为A。
生物:高二必修课教案全集(旧人教版4-6章)

高二生物必修课教案(4-6章)教学目的1.植物的向性运动(知道)。
2.设计向性运动实验及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
3.生长素的发现(知道)。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理解)。
5.其他植物激素的分布、合成和生理作用(知道)。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1.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用具:录像片:由实验小组同学重复达尔文等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过程录像(4个);实验小组同学自己设计的生长素发现补充实验录像(3个)。
胶片:酶的专一性实验;植株受粉与否对子房发育情况的影响;带芽多的枝条,带芽少的枝条和不带芽的枝条。
计算机教学软件:生长素转移的具体过程;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松树的塔形树冠;去顶芽后侧芽的生长情况,横放的幼苗的生长情况。
投影片:植物某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根、茎、芽三个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方法:过程式教学法、谈话法与学生讨论实践相结合。
课时安排3课时。
引言:通过“新陈代谢”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体内随时都在进行着非常复杂的生命活动。
那么,这些活动为什么能够非常顺利地进行?为什么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变化又会做出非常精确的反应呢?这一切依靠的是生物体自身的调节作用。
观察:请同学们通过录像观察植物的几种生命现象。
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你看到了哪些现象?2.各种现象分别是由哪种刺激引起?3.引起它们的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特点?(利用录像演示:向日葵一天的变化;窗台上的花的变化;一粒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的快放,根和茎的生长情况。
)(学生观察。
分析后回答:略。
)提问:植物体表现出的向性运动对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并以实例分析回答:适应环境。
)讲述: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现象属于向性运动?(学生举例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向性运动普遍存在。
)那么,本节课我们就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来亲自观察一下。
以前的实验都是书本上写好的方法步骤,这一次我们要求同学们亲自去设计。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自己整理的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一)一,分析教材和学习任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必修模块3第五章第二节通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民教育版)内容。
是本章第一节的知识延伸,也是生态系统三大功能中最重要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揭示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和特征。
能量的流动存在于整个生态系统中,无论是个体层面还是群体层面。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小组层面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
同时,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能量流的概念以及能量流的方式和过程。
能具体表达或解释能量流的流动。
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试着调查一下周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二、学习对象的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基于生态系统的结构,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对生态系统有了基本的了解,但缺乏对个体整体进行系统分析的能力,会导致从个体的角度分析能量流,无法深入理解能量流的内涵。
同时,学生缺乏具体的思维能力,可能无法区分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方向。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动通道和研究目的。
2.总结能量流的特点。
3.说明研究能流的现实意义。
[能力目标]1.利用数据分析能量流的特征。
2.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数据,计算能源利用效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建设,形成生态观。
承认科学为社会服务的观点。
四、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征动词(verb的缩写)学习和研究目标1.分析群体层面的能量流动过程。
2.解释能量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第六,学习理念的设计这一段教学可以从“问题讨论”入手,引发学生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去思考,提醒学生“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断获得能量才能生存”。
进一步引导学生“那么什么是能量?能量一般以什么形式出现?不同生物如何获得能量?”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学生可以逐步定义能量的存在形式,可以将“能量”这一抽象概念形象化为“食物、阳光”等物体。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6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6全册教案
第一章:细胞分裂和遗传
1.1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 目标:了解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 教学重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 教学内容: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1.2 遗传的基本规律
- 目标: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 教学重点: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遗传规律
- 教学内容: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的组合、品质的分离和重新组合
第二章:进化论与简单生物进化
2.1 进化论的基本概念
- 目标:理解进化论的基本概念
- 教学重点: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历程、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2.2 简单生物的起源和进化
- 目标:探究简单生物的起源和进化
- 教学重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 教学内容:原核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真核生物的起源和进化
第三章:蛋白质的合成和遗传信息的表达
3.1 DNA的结构和功能
- 目标: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 教学重点: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配对规律
- 教学内容:DNA的结构、DNA复制、DNA的功能
3.2 RNA的合成和功能
- 目标:掌握RNA的合成和功能
- 教学重点:mRNA的合成和遗传信息的表达
- 教学内容:RNA合成、转录过程、遗传信息的表达
以上为本教案的部分内容,教案全册包括更多章节和详细内容。
人教版高二下生物教案模板

人教版高二下生物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2掌握细胞膜的作用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3了解细胞器的作用及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2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3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教学难点2.1物质跨膜运输的具体机制。
2.2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细胞的概念。
1.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
2.新课内容2.1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1.1介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2.1.2通过实验观察细胞的结构。
2.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2.1介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2.2.2结合实例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原理。
2.3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2.3.1介绍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基本过程。
2.3.2通过模型或动画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
3.课堂互动3.1分组讨论: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3.2小组报告: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实验操作4.1观察细胞结构: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4.2物质跨膜运输实验:观察NaCl溶液对红细胞的影响。
5.课堂小结5.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5.2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作业布置6.1完成课后练习题。
6.2预习下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价1.1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理解程度。
1.2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分析能力。
1.3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
2.教学改进措施2.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
2.2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一)一、教材及学习任务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3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是本章第一节的知识延伸,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揭示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和特点。
能量的流动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不论从个体层面还是群体水平,都是存在的。
我们学习时,一般在群体水平上研究,这种将群体看作是一个整天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同时,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能量流动的概念以及能量流动的方式和过程。
能过具象化的表示或阐述能量流动的流程。
能够概述能量流动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尝试调查周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学习对象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建立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之上的,它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对生态系统有基本的了解,但是缺乏将个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性分析的能力,这样会导致分析能量流动时以个体的视角审视,无法深刻领会能量流动的内涵。
同时学生缺乏具象化思维能力,可能会无法分清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方向。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动渠道和研究目的。
2、概述能量流动的特点。
3、说出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能力目标】1、使用数据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
2、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计算能量利用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形成生态学观点。
认同科学服务于社会观点。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五、学习研究目标1.在群体水平上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
2.阐述能量流动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六、学习思路设计本节教学可以从“问题探讨”出发,引发学生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能量角度考虑,并提示学生“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段的获取能量才能够生存”。
高中生物教案选修

高中生物教案选修
课时安排:每周2节课,共16周
教学目标:
1. 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 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3. 培养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
教学内容:
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细胞结构和功能
3. 遗传与进化
4.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堂讨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4. 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方式:
1. 阶段性考试,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思维能力;
4. 期末综合评价,综合考核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
1. 《高中生物教材》
2. 生物学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3. 生物学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实例案例
教学安排:
第1-4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周:细胞结构和功能
第9-12周:遗传与进化
第13-16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以上仅为教案的一个简单范本,实际的选修生物教案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案1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教学重难点: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难点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讨论教学、自学指导法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的情绪(二)、引入新课:问题:1、病毒是不是生物?2、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3、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里面复制?(三)、问题讨论:1、浏览PPT上病毒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2、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总结:小结上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
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问题:细胞能表现出哪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活动。
(四)、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学生自学资料并思考讨论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摄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三:缩手反应的结构基础,强调多重分化细胞之间的协调合作;小结: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快速阅读并速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找学生上黑板板书这九个层次:2、依次讲解生命系统的几个层次,尤其是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3、强调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与动物的区别小结:生命系统的宏观结构层次为生物圈,微观层次为细胞,各层次都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但彼此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层次之间紧密联系互相配合成为一个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本
第22课时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淮阴师院附中王丽娟知识精要
生物多样性包括: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
统多样性
药用价值
生物工业原料
多样①直接使用价值科研价值
性的美学价值
价值②使用价值:具重要生态功能,可维护生态
系统稳定性
③潜在使用价值物种丰富
我特有及古老品种多
国我国生物多样性特点经济物种丰富
生生态系统多样
生物物我国生物①全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多样多多样性②我国生物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面临威胁性及样面临威胁③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威胁
其保性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护概生物多样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况性面临威③
胁的原因④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地
区使该地区原有物种生存受到威胁
多地,移
性与管理
[知识精要] 遗传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环境污染、就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典型例题分析
在进出口岸,进出口检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格禁止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
若害虫流入境内后,将
A.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将呈“J”形增长
B.一般会缺少其天敌
C.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D.不适应新环境,很快灭亡
[点拨]选A B C。
被外来物种入侵的地区,一般会缺少其天敌,而得到较好的生存条件,种群数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呈“J”形增长。
而入侵害虫的大量繁衍,将会对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自我评价
1、下列不属于就地保护可以采取的形式是()
A、风景名胜区
B、森林公园
C、自然保护区
D、植物园
2、属于我国特有的珍贵被子植物是()
A、银杉
B、金钱松
C、珙桐
D、银杏
3、人们受到蝙蝠的启发研制出了雷达,受到蜻蜓的启发发明了飞机,这些都说明生物具有()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以上都不正确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看,这句名句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
A、文学价值
B、美学价值
C、经济价值
D、潜在价值
5、野生生物资源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具有()
A、重要的生态功能
B、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C、重要的美学价值
D、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三个层次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A、基因、染色体和细胞
B、细胞、物种和生物圈
C、降雨量减少
D、气温下降
7、生物多样性保护重中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是()
A、人工栽培和养殖
B、就地保护
C、迁地保护
D、实施大型的生态工程
8、我国特有的、处于灭绝边缘的淡水哺乳动物是()
A、大鲵
B、扬子鳄
C、白暨豚
D、儒艮
9、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的数量越来越来少,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致
B、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而死亡
C、地球气温的逐年升高而死亡
D、动物自身患病而死亡
10、在长白山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
A、稀有动物东北虎
B、稀有植物金钱松
C、稀有鸟类丹顶鹤
D、代表不同地带的自然生态系统
11、1978年,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首次在文件中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并把它定义为“
”
自我评价答案
1、D
2、C
3、A
4、B
5、A
6、A
7、B
8、C
9、A 10、D 11、再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几代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