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
记事类阅读理解技巧

记事类阅读理解技巧
记事类文章通常会涉及到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细节信息,因此阅读理解技巧对于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阅读记事类文章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信息。
一、把握文章主体
记事类文章通常会涉及到一个或多个事件,而这些事件通常会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因此,阅读记事类文章时,读者应该首先把握文章主体,即事件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篇文章描述了一个人一天的行程,读者应该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出这个人先去了哪里,又去了哪里,每个地点停留了多久等信息。
二、关注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信息
记事类文章通常会涉及到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理解事件的顺序、人物的关系等都非常重要。
因此,读者在阅读记事类文章时,应该特别关注这些细节信息。
例如,在一篇描述一个人物生平的文章中,读者应该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出这个人物的出生时间、出生地点、成长经历、重要事件等信息。
三、理解事件的因果关系
记事类文章中,事件之间通常会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因此,读者在阅读记事类文章时,应该特别关注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在一篇描述一个企业成功的文章中,读者应该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出这个
企业成功的原因、成功的过程等信息。
四、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
记事类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会对读者的理解产生影响。
因此,读者在阅读记事类文章时,应该特别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在一篇描写一个场景的文章中,读者应该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出作者所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及训练要点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及训练要点做好记叙文阅读,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略读浏览,整体感知内容。
阅读记叙文,首先是要读懂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明确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叙述方法。
对于重在写人的记叙文,要能够了解文章写了谁或哪些人,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与人特相关的诸因素(时间、地点、场景、背景、事件),从而感知人物是怎样一个人。
对于侧重记事的文章,要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以及和所述之间事相关的诸要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从而大体感知事件的社会意义。
对于写景状物的文章,应初步感知作者写的是什么景,什么物,以及景或物的特征,作者通过景、物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第二遍,细读精读,品味深层含义。
这里包括理清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中心、体味文章情感、理解重要词句等。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要着眼于全文、分析文章各段的途述重点有何不同;段与段之间,把内容联系紧密,意思接近的该归纳为一部分。
这样由段到部分,由部分到全篇,就能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文章的中心安排决定的。
因此,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文章的中心。
常用的归纳中心的方法有: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性词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即可;有的记叙文在叙述过程中直接告诉了读者记述的中心意思;有的记叙文则应把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同时,应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之情,褒贬态度、思想倾向等。
至于对词语和句子的分析理解,前面已谈过,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遍,回顾思考,探究开放题型。
开放性试题,注重题目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弹性,是平时学习的拓展和迁移,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创新空间。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但也不能脱离原文中心。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记叙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在答题的时候,要运用哪些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技巧【1】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
“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
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写人记事类文章阅读方法

写人记事类文章阅读方法
嘿,咱读写人记事类文章,那可有意思啦!先说说咋读这类文章吧。
得先看人物,就像认识一个新朋友似的,看看这人物有啥特点?勇敢还是胆小?善良还是自私?这就好比在观察一幅画,人物形象得鲜明呀!然后呢,注意那些事儿,到底发生了啥好玩的、感人的或者让人惊讶的事儿呢?这就像在听一个故事,情节得吸引人呀!
读的时候可不能马虎,得仔细琢磨每一个细节。
这就跟侦探破案似的,一个小线索都不能放过。
要是不认真,那可就错过好多精彩啦!安全稳定方面嘛,读文章能有啥不安全不稳定的?只要用心去读,肯定能收获满满。
那这写人记事类文章啥时候读呢?比如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考试的时候,自己想放松的时候,都可以读呀!优势可多啦,能让你了解不同的人,感受不同的生活,增长见识呢!就像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
我记得有一次读一篇写老师的文章,哇,那个老师好严厉但又好负责,就像一个严格的家长,让人又爱又怕。
从那篇文章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老师的影子,也更加理解老师的辛苦了。
所以呀,读写人记事类文章超棒的!赶紧去读起来吧。
记事类文章阅读

记事类文章阅读————————————————————————————————作者:————————————————————————————————日期:ﻩ记事类文章阅读如何阅读记事类文章记事类文章,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
阅读记事类文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了解记叙的“六要素”首先,要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弄清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清文章记事的顺序一般来说,记事类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通常有三种:(1)顺叙,就是按事情发生的经过,按时间的先后叙述。
这是记事的最基本方式。
(2)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这种方法使人感受到叙述的波澜或悬念,产生急于寻找答案不赌不快的感受。
(3)插叙,主要是叙述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件事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
当交代结束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
插叙使人对文章的原有叙述文字更加清楚、明白。
理解了事物的发展顺序,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三、抓住文章的重点在记事类文章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记事类文章的主体。
抓住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另外,在叙述描写时作者有时表达自己的感谢、认识,也就是说,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评价。
这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阅读时要加以注意。
【阅读训练1】换伞早晨,天下着雨,街边的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的行列中。
好容易轮到我买了。
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点心,匆忙间顺手抓起柜台边的一把雨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
我正在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着喊声,是喊我吗?回头一看,一把黑布伞穿过透明的雨丝,向我急速地移动着。
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

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记事类记叙文含义:记事类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件事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的。
阅读记事类记叙文要注意什么?1、了解记叙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要看懂一篇记事文章,首先必须了解这六个要素,这样才能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给自己留下一件事的完整印象。
2、阅读时要理清叙述顺序⏹写事的文章,一般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理清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之后,再分析文章。
记叙文叙述顺序:⏹(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
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
⏹(3)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4)补叙。
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
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
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3、阅读时抓住事情的重点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
4、掌握分段方法,概括中心思想⏹分段方法:(1)按照“发生、经过、结果”划分的“三分法”。
(2)按照“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划分的“四分法”。
⏹概括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文章通过记叙......(事),说明了(表现了、批评了)......我会概括⏹文中的哥哥和“我”是怎样给青蛙输液的?⏹答:首先将水制成生理盐水,之后哥哥将针头用开水烫了烫,再之后,将生理盐水吸进管子里,当管子里灌满水后,哥哥将针管插进了青蛙的身体里。
如何阅读记事类型的文章

如何阅读记事类型的文章什么是记事类的文章呢?记事类的文章,就是通过记叙一件事或几件事,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
阅读记事类文章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一、要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时间、地点,牵涉到一些人物,事情有起因、经过、结果。
阅读时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才能较快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叙事的线索和顺序。
线索是记事文章的脉络,串联了全文,阅读时把握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住了文章叙事的条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
这些叙述顺序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灵活运用。
三、抓住文章重点,注意综合运用表达方式。
记事类文章是抓住事情的重点来写的,我们阅读时,要搞清楚,文章是抓住哪些重点,怎样抓住重点来写。
另外,记事文章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常以记叙为主,夹杂议论和抒情,议论往往揭示出所叙述事件的意义,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常常是针对记叙的事件书法自己的感受。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很多事,在自己身上也会发生很多事。
写事的记叙文就记录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
这类文章通过写清生活中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者表达一种思想感情,留给读者一种启迪、一种感悟。
那么我们在阅读这类以叙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事文体的时候怎么做呢?写事的文章往往要有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知道了这六个要素,在写作中就可以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了。
同样,我们在阅读时,作为读者需要把文章的这六个要素搞清楚。
通过找到六个要素,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就可以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人,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把握六要素进行阅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到记叙文的六要素2、关注事件中的人物3、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4、从题目入手例文:耐磨的人生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
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
写人记事类文章离不开三要素

写人记事类文章离不开三要素写人记事类文章离不开三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
但是一般记叙文不止三要素,为六要素,具体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除了前面说的写景、状物类文章,学生常接触到的还有一些描写活生生的人物、记叙一件或几件事情的文章,我们称为写人记事类文章。
例如语文课本(人教版)中的《难忘的一天》、《诚实的孩子》等等。
写人文章,以表现人物为重点;记事文章,侧重于记叙某件事。
初步写人记事类文章,一般应注意以下方面:1、会寻找“六要素”。
记人叙事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与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我们在开始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到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是什么。
有些要素在文中没有直接点出来,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必要,我们可以不去管它;二是可以通过上下文或字里行间推测到这些要素。
如果能很快弄清这“六要素”,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很清晰,文章的内容也就初步把握了。
当然,初读文章时,有不认识的生字、新词,还需要查字典或词典把它们弄清楚。
2、学习体会人物特点。
有些文章,通过具体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个个相貌不同、性格各异、品质感人的人物形象,阅读时要注意初步体会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
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描写来品味。
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者含义较深、理解起来有难度的句子,我们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或者在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逐步琢磨,不懂的应请教老师或家长。
3、朗读全文,感受语言文字。
在通读文章,仔细体会后,这件事或某个人物已经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带着感情朗读全文,特别是一些精彩节段,在朗读的基础上能记忆在脑中,达到会背,将会使自己收益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磨的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 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 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 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 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 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 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 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 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 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 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 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 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 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 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 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 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 富含灵魂之钙。
写人的作文与写事的作文区别 • 在记叙文中,写人、写事是最重要的, 写事文章是以事件为记叙描写的对象, 以揭示事件的实质及其对人、对社会所 具有的意义为目的的;写人文章则以人 为写作对象,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别为 目的的。简单地说,如果文章的中心思 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可以说它 是以写事为主的作品。如果文章的中心 思想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则可 以说它是以人为主的作品。
牛刀小试
掌握分段方法,概括中心思想 写事的文章,划分段落时是有规律 可寻的。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 “发生、经过、结果”划分的“三分 法”;一种是按“发生、发展、高潮、 结果”划分的“四分法”。 • 概括中心思想的表述形式一般为: 文章通过记叙......(事),说明了(表 现了、批评了)......
•
什么是记事类的文章呢? • 记事类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件事的全 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的叙述和描 写来表达中心思想。
阅读记事类文章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01
01
了解记叙的六要素 阅读时要理清叙述顺序
02
03
阅读时抓住事情的重点 掌握分段方法、概括中心思想
04
了解记叙的六要素
•
记叙的“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 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和事情的 结果。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发生在一定 的时间、一定的环境(地点)里的,还 有一定的人物参加,并且有其发生的原 因、经过和结果。要看懂一篇记事文章, 首先必须了解这六个要素,这样才能理 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给自己留下一 件事的完整印象。
阅读时要理清叙述顺序
•
写事的文章,一般是按事情发 展的顺序写的。任何事情,都是在 一定时间,一定的地点发生和发展 的。我们阅读时就要理清这些。
阅读时抓住事情的重点
•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要 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 我们阅读时,就要搞清楚,这件事 具有哪些特点,又是抓住哪些重点, 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
•
•
•
• 1、给下列的词语写上近义词。 • • • • • • • • • • • 行! • 生活中的磨砺可能是你未曾想到过的,也许之前认为是不可承受的痛苦。但是 真正遇到了,就要正视那些,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比想象中的生命更顽强。 笨拙(愚笨)不幸(倒霉)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朋友在失去右手后,正视人生,找到生活的意义。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中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 么?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很费心思的反复思考。在文中指“我”为了不让朋友难堪,特意在热天穿着长 袖衣衫去见朋友。 4、当你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的时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你读完文章后自己 回答。 提出问题:人生怎么会耐磨? 回答:遇到人生中的困难,要勇于面对挫折,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有一条韧性 十足的命。 5、面对人生的坎坷,“我”的朋友对人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想一想是什么 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从逃避到正视。是古人的思想让朋友认识到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 6、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把你的感悟写下来,你一定
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
《新课程标准》 • 《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高年段的阅读 要求是能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能借助词 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 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 表达方法。在小学阶段可以把阅读文章 分为记事类、写人类、写景类、状物类 以及诗歌童话寓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