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差异点比较及分析

合集下载

义化学课程标准变化

义化学课程标准变化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内容标准”的变化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内容的条目基本不变,只是由于叙述方式变化总条数增加3条。

但是,学习标准的描述更加明确、科学,某些内容标准要求的深广度有所降低。

各单元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净增1条,与内容标准更加一致,要求也更明确,可操作性更强。

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净增17条,内容更加丰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热点问题联系更紧密。

变化相对较大的是化学实验和探究学习部分。

1、强调科学探究是实践活动,全面阐述科学探究在激发学习化学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4个方面分析科学探究的学习要求,特别突出强调学生必须完成的基础学生实验,为落实实验和探究学习要求起保证作用。

要求至少完成8项基础的学生实验:(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5)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

这些实验涉及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学习的7项化学实验技能。

2、在探究实验案例、各单元主题中活动探究建议中,注意区别以增强感性认识、印证文本知识、进行实验技能学习的实验和探究实验在学习目标上的区别,加强、提升了探究实验的学习要求。

“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中改写了例1、2,删除了要求过高、组织比较困难的例3,使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有更强的指导示范作用,增强了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组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

实例1,把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学生的观察、讨论(假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实验活动,学生在交流基础上获得结论和学生的进一步反思,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活动。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的新变化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的新变化

化学课程变化
一、课程目标更加明确
如:“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课程目标中第4点修订前“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修订后“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新版化学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要求更加明确,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二、科学探究更突出
通过对比、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

在化学新版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明确提出了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相关要求,明确了学生必做的化学实验。

三、学习情景素材更丰富
新课程标准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新鲜可供选择的情景素材,这些素材更加贴近生活、关注热点。

通过学习让我对这些新版课程标准有了新的更进一步的认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变化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变化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变化化学《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科学探究、⾝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科学探究1.删去的内容(1)在“科学探究”主题中的“空⽓中的⼆氧化碳的含量会改变吗”的探究。

(2)实验稿“活动与探究建议”中:①“观察在⽔中加⼊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和“⽤简单的⽅法将⾐料上沾有的油污等洗去”。

②“分离氯化钠固体与铁粉组成的混合物”。

③“⽤实验证明: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成了新的物质”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氯化铜溶液⽤⽯墨电极通电分解”2.教学要求降低的内容实验稿“活动与探究建议”中:(1)将“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空⽓中⼆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降低为“实验探究:呼出的⽓体中⼆氧化碳的相对含量与空⽓中⼆氧化碳的相对含量的差异”。

(2)将“当地农村常⽤化肥的鉴别”降低为“常⽤铵态氮肥的检验”。

(3)将“观察硫酸铜溶液(或⼆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快慢的影响”降低为“观察⼆氧化锰、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

(⼆)⾝边的化学物质1.教学要求降低的内容(1)“认识氧⽓能跟许多物质发⽣氧化反应”降低为“知道”。

(2)“会⽤酸碱指⽰剂(酚酞、⽯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法”降低为“了解”。

2.“内容标准”中对⼀些条⽬的学习要求表述得更明确:(1)“初步学会配制⼀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表述为“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表述为“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标准”中对⼀些条⽬的学习要求表述得更明确:(1)“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变为分别表述为“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和“知道⽆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2)“记住⼀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表述为“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变化与分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变化与分析

两份标 准对 化学课 程 改革重 点 的表述 也 略有不 同 .实验 稿 ” “ 强调 “ 倡导 以科 学探究 为 主的多 样化
的学 习方式 ” 而“ 0 1年版 ” . 21 则强 调 “ 导 多样 化 的学 习方 式 ” 倡 。其 实不 难理 解 ,实 验稿 ” 制定 时 主 “ 在
和 澄 清
1 突 出化 学 学科 的特 征 和 本 质
化 学学 科 是一 门以实 验 为基 础 的 自然科 学 . 这是 化 学学 科 最 为本 质 的特征 .2 1 年 版 ” 仅 在 “0 1 不 “ 程性 质 ” 课 中对其 做 出 了明确 的要 求 . 同时也 在 “ 程 内容 ” 课 中的一 级 主题“ 学探 究 ” 科 中增加 了 “ 完成 基 础 的学生 实 验 ” 这样 一个 二级 主题 , 也是 增加 的唯一一 个 二级 主题 : “ 这 在 教学 建 议 ” 中也 明确 提 出
义 务教 育化学 课 程改 革 已进行 了 1 年头 . 改革 实践 过程 中不 仅 积 累 了一些 好 的经 验 . 0个 在 同时 也遇 到 了一些 问题 为 了更好 地贯 彻 、 实《 落 国家 中长期教 育 改革和 发展 规划纲 要 (0 0 2 2 2 1— 0 0年 ) 的 》 精神 , 适应 新 时期 的化学 教育 教学 的要求 . 教育 部组 织专 家对义 务教 育 阶段 的化 学课 程标 准进 行 了修 订 和完善 , 成 了《 务 教育化 学课 程标 准 (0 1年版 ) 【 以下简 称 “0 1 版 ” , 之 以往 的《 日 形 义 21 )】 )( 1 21 年 )较 全 制 义务教育 化学 课程 标 准 ( 验稿 ) ( 实 以下简 称 “ 实验稿 ” 有 了一 些新 的变化 。 ) 如果 说 “ 实验 稿 ” 问世更 多地 是 为 了矫 正传 统 教育 教学 的一 些 弊端 . 的 提倡 新 的教育 教 学理 念 的 话 .2 1 年 版 ” 更 多地是 对 “ 验稿 ” “0 1 则 实 的修 正 与完 善 . 体现 的是 对 “ 实验 稿 ” l 在 0年实 践应 用 中的一 些 总结 与反思 . 也是 为 了更好 地适 应课 程改革 不 断深化 的新要 求 从整 体 上来看 ,2 1 年版 ” “0 1 的内容 并 没有 实质 性 的变化 , 它只是 在 继承 “ 实验 稿 ” 心 内容 的基 础 上做 出 了一些 局部 的调整 、 新 、 补 核 更 增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2020/12/18
2
教育部已经发布义务教育学科课程 标准并修订教材,借以完善已经实 验十年的课程标准。
200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即 将停用,现行的中小学教材 即将修订!
2020/12/18
3
(一)“十年课改”成绩斐然
1、转变“教师行为”
●提供了广阔的培训与学习空间
●教育者理念转变
“尊重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等成为基本教育理念!
2020/12/18
1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持久的兴趣 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终身学习必需的知识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体验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了解科学的自然观和科学发展的价值 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
2020/12/18
11
化学学科的特征
1 化学科学是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之一 2 化学学科使用特定的概念和原理 3 化学科学有自己的一套科学语言 4 化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5 化学科学与工业联系比较密切
2020/12/18
12
社会因素
从社会的角度分析,化学课程内容的选 择一定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哪些社会、生活问题是与化学密切相关 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关注那 些问题?
要为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奠定基 础。不仅有就业职能,还应有社会交 往、合作、忍耐挫折等能力。
2020/12/18
16
课程内容主题间的关系
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从学生身边的化学 物质入手学习化学知识,然后应用所学化 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可以说,内容的选择充分体现了STSE(科

对义务教育化学课标(2011版)学习的认识

对义务教育化学课标(2011版)学习的认识

对义务教育化学课标(2011版)学习的认识对义务教育化学课标(2011版)学习的认识池清⾹在重新通读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实验版及查阅相关资料后,我浅谈下我的学习认识: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该课程标准的实验版相⽐较,坚持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改⾰⽅向。

修订后的课标仍然坚持了实验稿课标提出的关于化学学科的价值、课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基于科学素养的课程⽬标体系、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以及5⼤课程内容主题等观点及框架结构。

特别在以下5个⽅⾯,做了坚持和强化了实验版的有关论述和规定。

(1)坚持了化学新课程的理念---提升学⽣的科学素养,提⾼学⽣的学习能⼒和创新意识。

(2)建构三维课程⽬标体系;(3)以三级主题呈现教学内容与标准,整合教学内容点、情景创设、活动与探究三⽅⾯教学素材,加强化学与社会⽣活的联系,让学⽣感受、领悟化学科学的价值,构建21世纪社会发展的公民所必备的最基本的化学教育内容---⽤五个⼀级主题、19个⼆级主题规定学习内容标准,强化教学内容的情景性、实践性、探究性、趣味性和所蕴含的⼈⽂教育要求。

(4)倡导多样学习⽅式,设计和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主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做科学中学习化学科学;(5)提供多样化的评价⽅式,全⾯评价学⽣的发展与进步。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进⼀步体现化学课程改⾰的基本要求,针对各地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对实验稿也进⾏了以下5个⽅⾯的修订:(1)在学科价值和课程理念上阐述⼒求更严谨,更符合中国的教育实际,在课程理念、课程⽬标的⽂字组织上也有⼀些变化。

(2)调整“科学探究”的内容要求。

增加了⼀些基础实验内容,强化“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对科学探究内容进⾏了梳理;降低了核⼼知识对应标准条⽬的⽔平要求;(3)修改或删减了“探究与活动建议”,删去了⼀些操作难度较⼤的实验,降低了⼀些实验活动的要求;(4)更新主题单元的“学习情景素材”;(5)重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建议,充实了有关化学课程实施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使建议更具有实践针对性和指导性。

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修)

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修)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解读
▲、解读《课标(2011年)》 (一)修订的依据和原则
1、依据 肯定课改方向 重视科学探究(突破口、有效途径) 关注化学与社会 减轻学习负担 2、原则 “不扩充内容,不提高要求” (个别降低)
2011年版课标修订要点
(二).修订版的三大特点
(1)保持原课标的基本结构:四大部分 (2)比原课标更凸显了: 完整性 严谨性 实践性 可操作性
元素化学知识
化学实验
删去的情景素材: 红墨水的纸上层析;服装干洗;制 造自来水管材料的变迁;照相底片 的感光;光化学烟雾等。
5、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具体指导
(1)教学建议(针对性、指导性)
(2)评价建议(增加4个例子,完善3个例子,
突出实践操作性)
(3)教材编写建议(针对性、教育功能)
(4)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议(化学


调整“科学探究”的内容要求 对科学探究学习实例内容的修订 增加“活动与探究建议”内容 降低了一些内容标准的学习水平要求 进一步明确了内容标准 更新了主题的“学习情景素材” 重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调整了教材编写建议的框架结构 调整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议的框架结构
课程内容de构成

一级主题(5个)
四(二)
(表2)降低了实验探究建议的活动要求
主题 (单元) 二(一) 《实验稿》建议的实验活动 ④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 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 化 ②使用pH试纸测定唾液、食 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 壤溶液等的酸碱性 ④当地农村常用化肥的鉴别 ②设计实验推断孔雀石(或碱 式碳酸铜)分解的产物 修订后的实验活动 ④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中二 氧化碳的相对含量与空气中二 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 ②使用pH试纸检验唾液、食醋 、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 溶液等的酸碱性 ④常用铵态氮肥的检验 ②设计实验证明加热碱式碳酸 铜有新物质生成 ③观察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 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

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浅析精品文档4页

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浅析精品文档4页

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浅析(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1."全面体现三维目标",非常好地体现了《教育规划纲要》和课程改革理念。

2."整体规划教学目标",这一提法要求教师从全书的角度出发看待知识点,对所教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从而使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更加清晰、明朗,目的性更强。

3."科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才不会使教学目标的制订流于形式,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4''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单元教学目标"的增加可以使教师体会到如何在教学设计上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从而在自己的教学中更加有的放矢。

(二)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1."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教师应充分认识科学探究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独特价值,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有效组织和实施探究教学",这一语句的增加,充分地体现了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主旨和化学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学科特点,使教师对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加准确地认识,更具方向性。

教师只有在备课时加强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预设,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鼓励开展微型实验"的提法既经济又环保,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对"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可以煮鸡蛋"实验的改进,可操作性更强了。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1."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的新课程理念。

2."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差异点比较及分析
表1:“前言”差异点比较与评析
比较内容
《实验稿》
《修订稿》
评析
前言
课程性质
1.分两段对课程性质进行表述
用数字1、2、3分别描述
条理更清晰、明了
2.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体现基础性
更简洁、准确
新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强化了化学学科特征
课程基本理念
符合生活实际,表述更准确、科学
3.当地农村常用化肥的鉴别
常用铵态氮肥的检验
表述更具体、科学
新增1:学习情景素材: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值范围
丰富了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探究性学习内容,强化了对铵态氮肥的了解
新增2:学习情景素材:根瘤菌固氮
新增3:常见铵态氮肥性质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物质构成的奥妙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删除1: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
弱化了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和层析的相关知识,减少了学习情景素材的数量
删除2: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沾有的油污等洗去
删除3:红墨水的纸上层析和服装干洗
金属与金属矿物
1.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强化了炼铁的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和生产的联系
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
表述更科学,强化了化学学科的特征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表述更具概括性和统领性
删除1: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
融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删除2: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
融入“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弱化了铁粉和硫粉的反应
删除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氯化铜溶液用石墨电极通电分解;在加热的条件
该实验对初中生要求有点过高,降低了难度
质量守恒定律
新增1:学习情景素材: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丰富了学习内容,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新增2:学习情景素材:电解水实验及其微观解释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4.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定性报告与等级记分
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
表述更简洁、明了
新增1:评价标准的制订
表述更全面,有助于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新增2:评价工作的实施
教材编写建议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
表述更简洁、明了
2.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培养学生对自
表述更具体、科学
5.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
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删除了不必要的定语,表述更简洁、明了
删除1: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
弱化了对物质及其变化分类的知识的要求
删除2: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弱化了对认知结构的要求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1.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
3.科学精神
科学品质
更科学、准确
4.民族振兴
中华民族复兴
更准确、明了,符合我国国情
新增:增强安全意识和可持续发展
强化了安全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表3:“课程内容”差异点比较与评析
比较内容
《实验稿》
《修订稿》
评析
科学探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知道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表述更全面、科学
条理更清晰,表述更齐整
表2:“课程目标”差异点比较与评析
比较内容
《实验稿》
《修订稿》
评析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如何应用
初步应用
表述更规范
2.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
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强化了化学与环境等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更加关注与环境的联系
3.能设计
初步学会设计
更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能力水平
符合逻辑顺序
5.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把科学探究常态化
新增:行为动词:认知性学习目标“懂得、简单计算”;技能型学习目标“模仿操作、独立操作”;体验性学习目标“经历、认同、内化”
强化了对学习目标的描述,更具操作性,
指向更明确
删除:“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融入到前面条目
丰富了探究性学习内容
水与常见的溶液
1.了解结晶现象
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强化了结晶知识
2.配制
根据已知比例配制
表述更科学、明了
新增1:观察生产、生活中的乳化现象
引导学生从化学进入社会,丰富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探究性学习内容
新增2:学习情景素材:自来水的生产工艺
新增3: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新增4:制取蒸馏水和食品中的乳化剂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
明确了选择的依据,表述更准确,符合实验实际
新增1: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
强化了安全和环保意识
新增2: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强化了对溶液酸碱性检验
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新增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针对十年来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实验减少问题,明确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必做的实验,强调实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
2.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实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强化了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了解和学习
3.家庭金属垃圾
日常生活中的金属垃圾
表述更准确、全面
新增1:学习情景素材:不锈钢餐具
丰富了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探究性学习内容
新增2:我国重要金属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删除1: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弱化了对二者区别的要求
删除2:学习情景素材:制造自来水管材料的变迁
原有实验可操作性不强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1.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
表述更清楚,弱化了对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2.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强化了对催化剂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3.物质是变化的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
表述更准确、规范
新增:学习情景素材:葡萄糖在体内氧化释放能量
强化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删除1:学习情景素材:照相底片的感光
原有情景材料比较过时
删除2:学习情景素材:中国古代的黑火药
原有情景材料涉及安全性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了解富含这些物质的常见食品
引导学生从化学进入社会
2.提出防止这些危害的建议
了解防止这些毒害的措施
表述更符合实际
新增:学习情景素材: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强化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删除:氨基酸
弱化了氨基酸知识的掌握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合理使用化学物质
合理使用化学品
表述更规范、准确
新增1:学习情景素材:二氧化硫排放与“酸雨”
丰富了学习情境知识、强化了环保意识
新增2:学习情景素材:空气质量日报
删除:学习情境知识:光化学烟雾
该现象比较陌生、少见
表4:“实施建议”差异点比较与评析
比较内容
《实验稿》
《修订稿》
评析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1.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
表述更全面,强化科学素养的培养
2.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
新增1:知道无机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强化了对无机物的分类
新增2:实验:水的电解
强化了电解知识
新增3:学习情景素材:海水的主要成分、铁的几种氧化物
丰富了科学探究的内容
微粒构成物质
1.写科普小论文
写科普小品
强化情景锻炼
2.原子结构的发现
原子结构模型
弱化了发现过程
新增:学习情景素材:“桂花十里飘香”
1.石油液化气
液化石油气
表述更科学、规范
2.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
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
表述更清晰、明了

3.原油常见馏分
汽油、柴油、润滑油
表述更清楚、具体
4.环保汽车
氢能源汽车
表述更确切、明了
5.水资源危机
淡水资源危机
表述更准确、科学,普适性强
新增1:学习情境素材: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
引导学生从化学进入社会
物质组成的表示
1.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
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
表述更准确、科学
新增: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强化了化学式的书写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弱化了对反应本质的理解
2.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新增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新增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新增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新增5:燃烧的条件
新增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新增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新增8:酸、碱的化学性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
我们周围的空气
1.地球周围的空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
表述更准确、明了
新增学习情景素材:宇航、潜水的呼吸供养和氮气的用途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