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省直管县_财政体制的利弊分析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

浅谈“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邵阳县国税局根据省委省政府湘发[2010]3号文件,我省自2010年1月1日起,推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开展相关业务工作。
作为一项立意在扩权强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于规范省县之间财政关系、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具有积极意义。
但由于县情、民情不同,改革对地方的影响各异,对国、地、财各部门的影响程度也各有差异。
一、“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我县国税的影响(一)、国税收入情况及提供的县级财政可用财力影响国税征收的税种中,将增值税地方部分纳入省县按25:75的比例分享,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由省县按30:70比例分享,原属省级收入的电力、石化、冶金、有色金属等增值税下划省县分享。
以2010年1-8月完成情况及全年预计完成情况分析比较如下图:单位:万元由此可见:一是改革后我县国税管辖范围未发生变化,但县电力局税收下划后,县级增值税范围扩大,县级税收总规模扩大500万。
二是县财政分享的地方收入实际减少562.7万,短期内会按照保既得利益原则弥补.从长远看,县级财政在增量分享上明显下降。
(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落实国税征管的影响一是带来正面的积极影响。
能促进县乡两级政府更加重视国税税收征管工作。
国地分设后,尤其是我县设立乡镇金库后(现为乡财县管体制),许多乡镇领导和干部片面认为国税是国家的,只有地税才是地方财政收入,因此忽视国税工作。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县乡两级政府更充分认识到国税与地方财政的利益关联关系,对国税工作的支持力度必然加大。
二是会给国税的税收征管带来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改革方案明确:非税收入由省县分别分享,即省里不参与县市固定非税收入的分享。
因此,从我县看,目前实行的对矿产资源税费的统征改革中,国税征收的比例偏低,一些规费的征收比例高,颇有费挤税的嫌疑。
煤炭税收在统征的基础上,目前我局已形成了一个按税收政策再补征的操作模式。
财政“省直管县”对省级以下级财政的影响和对策

财政“省直管县”对省级以下级财政的影响和对策作者:王安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8期财政部曾发文,要求到2012 年年底,除民族自治区外,各地都要做到财政“省直管县”。
从政策出台至今,全国各个地方进度不一,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政策目标没有达成不一定就是地方政府落实不力。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区域众多,不同地区间差异明显,因此各地改革应遵从各地实际情况,遵循实事求是的精神,推动财政“省直管县”的实施。
一、财政“省直管县”制度的利弊( 一) 财政“省直管县”的利处“省直管县”财政政策的制定,其益处在于调动县级财政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县级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存在众多经济实力雄厚的县区,这些县跳出市一级财政的管辖,可以自主决策,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统一实行市领导机制,通过城市的中心辐射作用带动其管辖范围内县区经济的发展。
但这项制度下行至今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
某些市区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在市区财政收入不如县区的情况下,“市挂县”常有发生。
推行财政“省直管县”制度,有望缓解弱市强县之间的财政冲突问题,同时,可激励县区经济发展,使县区经济尽快进入发展快车道。
与此同时,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县,“省直管县”制度可相对保证财政拨款的正常进行。
现行制度中,一般级别越高的政府财力就越充裕,省级政府的财政保障能力远超于市级政府。
在市级财力不足的情况下,“省直管县”制度可以尽可能的保证落后县区财政支持,拉动相对落后县区经济发展。
( 二) 财政“省直管县”的弊端看到财政“省直管县”之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其之弊。
现有行政序列中,市帮县是市责任所在,但是随着“省直管县”,市将不再可能帮县,一些本应安排在县的招商项目,需要市里审批的项目,都有可能因此滞后。
财政事务只是政府综合事务中的一项,单方面的财政体制改革将不可避免的和行政管理体制发生冲突。
县级众多管理事项权限仍然归属于市级政府,组织人事也由市级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市安排县的事务,县将不得不做,这也在现行行政体制中留下了安全隐患。
省直管县利弊

省直管县利弊概念:它是为了缓解县级财政困难,解决政府预算级次过多等问题,在现⾏⾏政体制与法律框架内,省级财政直接管理县(市)财政的⼀种财政管理⽅式。
由于各地具体情况差异较⼤,“省直管县”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有些地区在财政体制、转移⽀付、财政结算、收⼊报解、资⾦调度、债务管理等各个⽅⾯,全⾯实⾏省对县直接管理;有些地区主要在补助资⾦分配和资⾦调度等⽅⾯实⾏省对县的直接管理。
⽬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达到协调城乡发展。
在新世纪,我国⾼效、和谐的发展迫切需要实⾏省直管县体制。
在新世纪,试⾏和推⾏省直管县体制,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实现省直管县体制是减少⾏政层级,提⾼政府管理效能的需要。
政府层级过多,存在诸多弊端:(1)上情难以及时准确地下达,下情也难以及时准确地上达。
(2)中央下放的权⼒,很容易被中间环节截留,地⽅特别是基层的⾃主权难以得到落实。
(3)不符合当今世界组织结构扁平化的趋势,不利于调动市县和基层政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提⾼政府管理效能。
解决政府层级过多的问题,唯⼀出路就是减少政府层级,严格按照《宪法》规定,实⾏由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
⼆、实⾏省直管县体制,是克服市管县体制各种弊端的必然选择。
第⼀,市管县体制不仅扩⼤了各中⼼城市的⾏政“地盘”,⽽且由于管县的市权⼒⽐较⼤,导致⼀些中⼼城市随意向外扩张,侵占农民⼟地,造成了⼤量的⼟地资源浪费。
第⼆,实⾏市管县体制的⽬的之⼀,是为了打破块块分割对发挥中⼼城市作⽤的限制,但由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加之传统体制其他⽅⾯的影响,使中⼼城市作⽤的发挥⼜限制在⼀个新的框框内,并没有根本解决发挥中⼼城市作⽤的问题。
第三,市县之间存在着⽐较普遍的⽭盾和利益冲突,产⽣严重的内耗,特别是在市县经济实⼒⽐较接近的发达地区,市县之间的经济摩擦更加激烈。
第四,在较发达地区,由于县有⾜够的经济实⼒与市抗衡,导致相互之间各⾃为政,各谋⾃⾝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既浪费了资源,⼜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整体实⼒。
省直管县的利弊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待完善
• • • • • 一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的原则。 二加强省级政府调控能力。 三配套改革必须同步进行。 四加强县级业务培训和“金财工程”建设。 五重新构建市与县之间的利益关系。实行省直管县
财政体制,无形中弱化了市对县的带动效应,不利于城乡 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因此,应探索构建新型的县与市之 间的利益联结关系,有效发挥中心城市对县在财政和经济 总体发展上的带动作用。
“省直管县”的弊端
• 一是由于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不一致,导致地方 政府工作不协调。由于地市与县区间财政上是平 行关系,行政上又是隶属关系,地市事权和财权 分离,造成政令不统一。 • 二是地市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些想法难于实现。 • 三是管理半径延长,出现了“鞭长莫及”的问题。 • 四是地市人力资源、行政资源浪费。 • 五是限制中等城市的发展速度。
• 2.“省管县改革”勿一刀切
• 省直管县后“是否管得过来”,这是各界的疑虑,因为按照传统来讲, 一个有效的省级管理幅度是50到60个县,而中国许多大省所辖县将近 上百个。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强调说:“省直管县在推进过程中, 不能一刀切,各地差异非常大,一定要因地制宜。像新疆、内蒙古、 西藏这些地方,暂时不可能提出省直管县。”
◎ “省直管县”体制利弊分析
• “省直管县”的优势 • 一是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减少了政府层级,实现了 政府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在管理流程上,由省直接 对县进行管理而不再经过市(地)这个中间环节,降 低了政府交易成本。 • 二是省直管县实现了扩权强县,在行政上弱化了 市对县的领导,避免了多层次行政干预对于市场竞 争关系的扭曲,大大提高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省级市场化水平和市场竞争的有效性。 •
的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推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分析

我国推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分析摘要: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是与“市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相比较而言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即省级直接管理地市与县(市)财政,地方政府间在事权和支出责任、收入的划分,以及省对下转移支付补助、专项拨款补助、各项结算补助、预算资金调度等都是省直接对地市和县(市);地市没有管理县(市)财政的职能,不直接与县(市)发生财政关系。
关键词:改革发展优势目的一、“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客观诉求上世纪90年代,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确立,“地改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行,“市管县”代之“省管县”成为地方财政分配的又一模式。
其初衷主要是为解决地市分割,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但由于近十多年来配套的相关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市管县”只实现了部分预定目标,在更多地方则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由于地级市集中全市整个辖区资源来建设中心城市,以乡补城,以农补工,而并非将资源着重于县、乡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加之县、乡两级本身可掌控的资源有限,这无疑是造成当前县、乡两级财政困难,资源相对不足,事权与财权无法匹配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市管县”的财政体制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已凸现其局限性,由“市管县”向“省管县”或者“省、市管县共存”的垂直型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转变成为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现实优势第一、避免市刮县,就是有的市里财政集中县里的财政,把县里的钱集中起来到市所在地搞建设,搞提高工资等等。
于特别一些专项转移支付,比如说,对农业、水利等等这些,可以不通过地级市这一级,直接转移到县和县级市。
这样就避免了地级市在中间扒一层皮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发生。
第二、中央和省的有些对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后,财政体制结算、各专项资金的分配、资金的调度等都是由省直接到县市,明确了地级市和县(市)之间平等的财政主体地位,减少了财政层级,可使县级财政困难直接反馈到省财政,从制度上保证省直接对县市的资金使用效率。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湘西自治州发展的利弊分析

( 2 0 0 5 ) 认为各地省管县的做法主要有五种 ; 暴景 升( 2 0 0 7 ) 指
2 0 1 3年 第 3 4期 总第 2 1 6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 ONOMI C RE S E AR CH GUI DE
No . 3 4, 2 01 3
Se ia f l No . 21 6
“ 省 直 管 县 ” 财 政 体 制 改 革 对 湘 西自 治 州 发 展 的 利 弊 分 析
制 的形 成 历 程 进 行 梳 理 的 基 础 上 , 分 析 其 所 面 临 的 困境 , 论
关于当前 地方 财政关 系的一 种新 的制度安排 , 对进一步规范
地方政府财政关 系 , 推进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 , 促进 县域经 济 陕速发展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国内外研 究已比较 成熟 , 国外对这一理论 的研究 的最重 要的理论 是斯蒂格勒 的“ 财 政分权理论 ” 和布坎南 ( 1 9 6 5 ) 提 出的“ 俱乐部理论 ” , 马斯格雷夫 ( 2 0 0 3 ) 指 出根据各地 的客观 情况来制定资源配置政 策是财政联邦主义的核心 , 应 由地方 政府来负责 , 而 中央政府则对分配 和稳定政策负责 。国外学 者关于政府 问的关系大 多从财政关 系着手 ,在政 府层级设 置、 权力划分上多 以财政分权 为出发点 。新一代财政分权理 论 以蒙特诺拉 ( m o n t i n o l a , 1 9 9 5 ) 、 温格斯特 ( B . w i n g a s t , 1 9 9 5 ) 、
情, 实行分类改革 。
湘 西 土 家 族 苗 族 自治 州 ( 以下 简 称 : 湘 西 自治 州 ) 位 于
省直管县的利弊

• “省直管县”的优势 省直管县” 省直管县 • 一是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减少了政府层级,实现了 政府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在管理流程上,由省直接 对县进行管理而不再经过市(地)这个中间环节,降 低了政府交易成本。 • 二是省直管县实现了扩权强县,在行政上弱化了 市对县的领导,避免了多层次行政干预对于市场竞 争关系的扭曲,大大提高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省级市场化水平和市场竞争的有效性。 •
• “市管县”体制的局限性 市管县” 市管县
• ·第一,管县的地级市大多不是符合宪法规定的“直辖市 和较大的市”,它们领导和管理县缺乏宪法和法律依据。 • ·第二,市管县增加管理层次,提高行政成本,降低行政 效率。 • ·第三,规模小、辐射功能弱的地级市,“小马拉大车”, 并未带动所辖县发展。 • ·第四,普遍存在市“吃”县、市“刮”县、市“卡”县 现象,市县矛盾突出。 • ·第五,在中心城市和其所辖县经济实力相似的地区,市 管县体制制约县的发展和大都市圈的形成。 • ·第六,市管县体制造成了广域型城市的大量出现,农业 人口依旧占绝对比重,二、三产业的比重也比较低,导致 城市虚化和泛城市化现象。 • ·第七,市管县往往背离市带县、工农互补的初衷,变成 重工轻农、厚城薄乡
• 三是增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能力,省管县财 政体制实现了省直接对市、县市的管理,增 强了省级财政的直接调控能力,有利于有效 分配和利用各种公共资源,如有利于加强 省对享有转移支付县的技术、人才培训 。 • 四是省管县体制下的财政体制,有利于一个 省各地区间均衡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 与省直管县相比市管县的弊端
“省直管县”的弊端
• 一是由于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不一致,导致地方 政府工作不协调。由于地市与县区间财政上是平 行关系,行政上又是隶属关系,地市事权和财权 分离,造成政令不统一。 • 二是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些想法难于实现。 • 三是管理半径延长,出现了“鞭长莫及”的问题。 • 四是地市人力资源、行政资源浪费。 • 五是限制中等城市的发展速度。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 改革研究
abc,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abc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0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省直管县财 政体制改革 的背景
省直管县财 政体制改革 的实施情况
省直管县财 政体制改革 的利弊分析
省直管县财 政体制改革 的未来展望
促进了政府间竞 争与合作,优化 资源配置
提高了政府公共 服务水平和民生 福祉
XX学院
THANK YOU
汇报人:abc
汇报时间:20XX/01/01
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地区发展不平衡: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可能导致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加大,加剧发展不 平衡的问题。
省级财政压力增加: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下,省级财政需要承担更多的管理责任,财 政压力可能会增加。
改革成本高昂: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需要重新构建财政管理体系,改革成本较高。
制度衔接问题: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可能存在与现有财政制度衔接不畅的问题,影响财 政运行的稳定性。
借鉴意义:其他地区可以借鉴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财政体制改革。
推广价值: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可以为全国范围 内的财政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改革对政府治理能力的影响
提高了政府财政 透明度和资金使 用效率
增强了地方政府 自主决策和创新 能力
风险与不确定性: 改革过程中可能面 临各种不确定性和 风险,如财政资金 缺口、地方政府债 务等问题,需要采 取有效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