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
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与建议

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与建议
随着家族财富的不断增加,个体信托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家族财富的继承和管理需求,因此应该加大对家族信托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鼓励家族信托的发展。
特别是针对长期持有投资和家族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促进家族信托发展。
应该完善家族信托的法律制度,明确家族信托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护,为家族信托提供稳定和可靠的法律保障。
家族信托机构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
目前,我国家族信托机构的规模相对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家族财富管理的需求。
家族信托机构应该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家族信托机构还应该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对家族信托的监管和风险管控。
家族信托涉及到较高的财富管理风险,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管控。
监管部门应该建立和完善家族信托的准入机制和监管体系,加强对家族信托机构的监管和指导,防范家族信托业务的风险。
家族信托机构也应该加强自身的风险管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保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推动家族信托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加大对家族信托的政策支持,提高家族信托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对家族信托的监管和风险管控。
只有这样,家族信托才能为家族财富的继承与管理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服务。
中国家族信托专题研究报告

中国家族信托专题研究报告中国家族信托专题研究报告一、引言家族信托是指家族成员通过将财富委托给信托公司或信托机构进行管理和运作,实现家族财富传承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家族企业的兴起,家族信托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中国的家族信托业态,探讨其特点、挑战和发展趋势。
二、中国的家族信托发展现状1.家族信托市场规模当前,中国的家族信托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截至目前,中国家族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XX万亿元,占信托市场总规模的XX%。
2.家族信托的发展背景家族信托的兴起得益于中国家族企业的崛起和家族财富的快速积累。
随着许多家族企业逐渐进入第二代或第三代传承阶段,家族财富管理和传承成为一大难题,家族信托得以迅速兴起。
3.家族信托的特点家族信托与传统信托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专业化管理:家族信托由专业的信托公司或信托机构进行管理,专业人士负责资产的规划、投资和管理,确保财富的稳健增值。
(2)家族传承:家族信托更注重家族财富的传承和持续管理,通过信托框架的设计和约束,确保家族财富能够代代相传。
(3)个性化定制:家族信托可以根据家族成员的需求和情况,灵活定制信托计划,实现资产的个性化管理和传承。
(4)税务优惠:家族信托在税务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能够合法合规地减少或推迟税款的缴纳。
三、中国家族信托面临的挑战1.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中国的家族信托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和监管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2.家族信任度不足:家族信托需要家族成员之间的高度信任和合作,但在现实生活中,家族成员之间的信任度可能存在不足,导致家族信托的实施难度增加。
3.专业信托人才缺乏:由于家族信托的专业性较强,但中国目前专业信托人才相对匮乏,这对家族信托行业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制约。
四、中国家族信托的发展趋势1.政策环境的改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预计中国家族信托相关法律法规将逐步完善,监管环境将逐渐优化,为家族信托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家族信托发展史

中国家族信托发展史
家族信托是指家族成员通过设立信托来管理和保护家族财富的一种制度安排。
在中国,家族信托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1990年代初):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私营企业和家族财富逐渐崛起。
这一时期,家族信托的概念刚刚被引入,但由于法律法规和社会认知的滞后,家族信托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探索与实践阶段(2000年代初-2012年):2000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私人财富的积累进一步加速。
一些富裕家族开始关注家族财富的长远规划和管理。
在这一时期,一些先行者开始尝试家族信托的实践,并通过探索不同的信托结构和管理方式,逐渐形成了一些经验。
法律法规逐渐完善(2013年-2018年):随着对家族信托认知的提高和需求的增加,中国政府逐渐加强了对信托行业的监管。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正式实施,为家族信托提供了法律框架。
此时,家族信托逐渐从较为私密的财富管理工具转变为更加规范和透明的金融工具。
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2019年至今):进入21世纪后期,家族信托行业更加规范,专业机构涌现。
越来越多的家族富裕层意识到,通过家族信托可以更好地规划和传承财富,同时在法律合规的框架下运作。
专业的信托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家族企业管理、财富传承规划等。
总的来说,中国家族信托发展经历了从起步、探索、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到规范化与专业化的演变过程。
在不断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家族信托作为一种有效的财富管理工具,为富裕家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与建议

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与建议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存在着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家族信托的立法和监管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
这导致了家族信托的操作和管理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漏洞,增加了家族信托风险的发生。
我国应加快家族信托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家族信托的监管职责和操作细则,为家族信托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缺乏家族信托专业人才的培养。
家族信托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有信托法律、财务管理、投资运营等综合能力。
目前我国对于家族信托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比较薄弱,存在专业人才缺乏和素质低下的问题。
我国应加强对家族信托专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家族信托的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支持。
我国家族信托的宣传和推广还不够到位。
大部分家庭对于家族信托的了解和认知还非常有限,很多人对家族信托的概念和作用都存在误解。
我国应加大家族信托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增加社会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可以通过举办家族信托论坛和研讨会、发布家族信托案例和成功经验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家族信托,促进家族信托的普及和发展。
我国家族信托的监管还需要加强。
目前,家族信托市场存在一些乱象,例如虚假宣传、资金卷款跑路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家族信托的发展和信任,甚至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我国应加强对家族信托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的规范化和透明化,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家族信托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宣传推广不到位和监管不足等问题。
为了推动家族信托的发展,我国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家族信托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以及加强家族信托市场的监管。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家族信托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与建议

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与建议近年来,我国家族信托在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家族信托是一种通过信托结构来管理和传承家族财富的机制,能够帮助家族成员更好地规划和保护财富,确保家族财富的长期稳定和传承。
家族信托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我国家族信托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监管政策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家族信托的监管政策还不够健全和明确,导致市场上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和乱象。
其次是缺乏专业化的服务机构。
家族信托的实施需要专业的服务机构提供信托管理、税务规划、法律咨询等服务,然而目前这样的机构还比较稀缺。
家族信托的传承规划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来提供指导和帮助。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对家族信托的监管和规范。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家族信托的定义和业务范围,并加强对家族信托机构的监管,确保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促进家族信托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家族信托专业机构、开展培训和认证等方式,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来提供家族信托服务。
家族信托机构和专业人士也应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学术研讨会,交流经验、分享最佳实践。
需要提高家族信托机构的专业化水平。
家族信托机构应加强自身的研究和咨询能力,为家族成员提供专业的财富管理和传承规划服务。
机构还可以加强与专业顾问、律师和会计师等的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家族信托机构还应营造透明的经营环境,积极主动地向客户提供信息和报告,保障客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我国家族信托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家族信托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家族信托机构的专业化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家族信托的作用,实现家族财富的长期稳定和传承。
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与建议

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与建议家族信托是指家族成员通过设立信托基金,把家族财产集中管理并为其合理安排使用的一种机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族财富迅速积累,家族信托在我国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当前的家族信托在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家族成员信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
为了推动我国家族信托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家族信托的监管并不完善,有些模糊不清。
政府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明确家族信托的定义、设立和运营要求,以保证家族信托的正常发展和监管。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家族信托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提升家族信托行业的规范化水平。
加强家族成员教育和专业培训。
在家族信托中,家族成员作为受益人和信托管理人,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家族信托的运作和发展。
家族信托机构应加强对家族成员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财务和法律知识,加强家族治理意识和能力培养。
家族信托机构也应加强自身团队建设,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提升整体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加强家族信托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
家族信托作为金融创新工具,有着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的潜力。
家族信托机构应积极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家族信托可以与银行合作推出信托贷款产品,为家族成员提供融资服务;与证券公司合作推出托管产品,为家族财产提供投资管理服务等。
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家族信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家族信托的品牌建设与宣传。
目前,家族信托在大众中的认知度还相对较低,很多人对于家族信托的概念和作用还存在误解。
家族信托机构应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提升家族信托的知名度和口碑。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论坛、撰写相关文章等多种方式,向公众普及家族信托的知识和价值,让更多家族意识到家族信托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其中。
我国家族信托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6)》发布 托管业务成重要战略性中

102CHINA BANKINGRELEASE | 权威发布作者:中国银行业协会托管业务委员会发布时间:2016年9月近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托管业务委员会撰写的《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6)》正式对外发布(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随着国民财富的迅速积累和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壮大,国内托管行业资产托管规模逐年上升,已从2013年的34.98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87.7万亿元,年均增速达58.34%。
同时,托管行业参与主体不断扩充。
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国内托管银行数量达到27家,比2011年增加了9家,除五大商业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越来越多的中小商业银行加入到了托管银行队伍之中。
存托比达到了62.74%,托管系数为45.17%。
托管业务已逐步发展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战略性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贡献度不断提升。
此外,托管产品种类与服务范围也日益丰富。
在传统公募基金、保险、券商、信托、银行理财、养老金、QFII/QDII跨境托管等基础上不断细分,朝着更加精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需要关注《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6)》发布托管业务成重要战略性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跨境托管步伐加快的是,在中国资本市场持续推进双向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业跨境托管业务伴随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不断增加得到迅猛发展,当前商业银行已加紧对托管业务的海外布局,跨境托管业务模式也呈现多元化特点。
可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固有优势成为重要战略性中间业务商业银行账户管理和资金结算等功能助推托管基础服务。
资产托管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托管产品开立银行存款账户、办理资金划款等交易结算,以及安全保管存款账户内的资金,这些均立足于商业银行的基本功能,这也是商业银行相较于其他类型托管机构的竞争优势。
商业银行为提升上述基础性功能的效率和安全性,正在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托管业务可借助协同效应提高托管基础服务竞争优势。
2016年中国信托行业发展报告

2016年中国信托行业发展报告(简)一、信托行业相关概述中国信托业是在混沌中诞生、在不断清理整顿中发展起来的。
在中国,信托业务因为其灵活性而具有极大弹性和普遍性,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环境下,信托公司是唯一能够综合利用金融市场、连通产业和金融市场的机构,从基础设施、大型工程建设投融资到企业的兼并重组、改制顾问到租赁、担保,信托公司能够供全程式的金融服务。
几乎涵盖了储蓄、证券经纪、保险以外的其他金融、投行业务。
信托的派生职能:①金融职能即融通资金。
信托财产多数表现为货币形态。
同时为使信托财产保值增值,信托投资公司必然派生出金融功能。
②沟通和协调经济关系职能。
即代理和咨询。
信托业务具有多边经济关系,受托人作为委托人与受益人的中介,是天然的横向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可与经营各方建立互动关系,提供可靠的经济信息,为委托人的财产寻找投资场所,从而加强经济联系与沟通。
包括:见证、担保、代理、咨询、监督职能。
③社会投资职能。
指受托人运用信托业务手段参与社会投资活动的职能,它通过信托投资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得到体现。
④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职能。
指信托业可以为捐助或资助社会公益事业的委托人服务,以实现其特定目的功能。
二、中国信托行业发展分析2015年,信托资产规模跨入“16万亿元”大关,行业转型初露成效,业务结构日趋合理,事务管理和投资功能显著增强,资产主动管理能力明显提升,资金供给端与资产需求端匹配度不断提高,为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信托行业的新发展和深层次调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5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6.30万亿元,较2014年末13.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0%,较2014年28.14%的增速有所下降,信托业自此跨入“16万亿元时代”。
图表 1 2011-2015年中国信托行业信托资产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信托业的转型必须把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新特点结合起来,2015年末,融资类信托资产规模为39648.07亿元,同比下降15.7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家 |《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
12月8日,北京银行联合北京信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财
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合作发布了《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
智信
资产管理研究院首发。
12月8日,北京银行联合北京信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财
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合作发布了《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
这是
国内首份权威的家族信托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预测,羽翼渐丰的中国家族信托市场将在财富管理大格局中振翅高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中国信托业协会等
相关机构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
《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指出,家族信托肇始于英国、发展于欧美并盛
行于离岸市场,在历史与实践中成为私人银行与信托制度的本源业务。
作为私人银行与家族财富管理的核心工具,各类形式的家族信托近年来在亚太地区蓬勃兴起,其未来业务重心在中国。
经历了30多年的财富快速积累期后,中国“第一代”富豪已经进入了世代传承、家业交替的历史时期,从财富规模和财富人群的社会学特征来看,当前中国正开启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富转移运动。
自2013“中国家族信托元年”北京银行、北京信托等
国内首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推出家族信托业务以来,财产传承和保障的关注度正创新高。
三年来,家族信托从业机构和资产规模快速发展,家族信托业务未来将成为财富管理领域新的蓝海。
报告研究了中国家族信托市场概况,并从我国传统文化渊源、目前家族信托业务参与机构、产品服务主要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未来五年家族信托行业的前景进行展望和预测,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
报告主要观点如下:
中国境内目前已有21家信托机构和14家商业银行开展了家族信托业务,家族信托规模
约为441.8亿元。
展望2020年,中国本土家族信托规模可达6275.5亿元。
中国家族信托业务的兴起源于水到渠成的客户需求与私人银行的供给侧创新。
目前国内居民可投资资产中的金融产品及服务转化率仅为27%,提升空间巨大。
中国本土家族信托业务必将陪伴当代民营企业群体的家业传承。
以课题组研究的100家
民营企业为样本来看,民营企业家业治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正在或已经完成传承的家族企业占比不足40%,创始人多在60岁以后才考虑传承问题。
其中已完成传承家族企业中“传贤传亲比”为三七开(即70%由家族继承人接力家族企业);家族传承的“传男传女”性
别中男性占比达71%。
中国第一代家族正面临金融、产业、姻缘与血缘“三期叠加”的风
险。
家族与企业的股权、不动产等财富主要构成有待梳理;家族宪章与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等家族治理顶层设计尚属空白;家族信托在家业治理方面的应用将是一
片蓝海。
中国家族信托业务发展如今方兴未艾,正是中国传统信义文化与现代信托制度结合的良好开端。
信托制度虽始于英国,但中华文明在5000年的发展历史中,也呈现出源远流长的
信义重托文化:典型案例如春秋时期的赵氏孤儿、三国时期的白帝城托孤。
儒家文化对现代家族信托服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清末民初的盛宣怀家族愚斋义庄制度、李经方家族五代传承架构以及曾国藩家族无形资产有形转化等案例对今天的家族财富传承具借鉴意义。
目前国内从事家族财富管理的机构以信托公司和商业银行为主,还包括第三方机构、家族办公室等,从事家族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各具特色,初步归结为资产管理型、竞争合作型、投行/基金型、机构部门型和三方平台型等模式。
国内家族信托服务主要采取量身定制的服务模式,具体业务主要围绕资产配置、事务管理、财富传承、保险信托和公益慈善等方面开展。
客户关系的主导权、信托方案的设计能力、资产配置的实施水平是当前国内家族信托服务的三大核心要素。
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在本土家族信托市场的主导地位。
中国家族信托行业经历三年的探索与创新,目前仍处在市场培育的初级阶段。
展望未来,家族信托在中国的推广将经历雏形、成长与成熟三个阶段。
在雏形阶段,“中国式家族信托”将聚焦老龄化时代的姻缘与血缘风险防范;在成长阶段,本土家族信托将成为超高净
值客户财富管理的中枢,担任金融、不动产等主要载体;在成熟阶段,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将成为民营企业家家族与事业管理载体,服务于客户家族财产与企业股权、债权综合管理,通过家族信托与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有机结合陪伴家族的永续传承。
基于现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和支持,在我国境内设立家族信托具备法律可行性。
“一法三规”
构成了当前国内营业信托监管的法律制度体系,《信托法》与《合同法》等基础法律为中国本土设立他益信托奠定了法制基础。
中国本土的家族信托业务应当受到客户、业界、监管机构和公众媒体的充分肯定。
杜绝崇洋媚外、立足中国特色、量身打造家族信托契约是中国第一代私人银行从业者的历史使命。
中国本土家族信托面临的八项不利因素:主体地位的单一性;保密制度的不足性;隔离功能的弱有效;登记制度缺乏操作性规定;税收制度的空白点;监察制度的局限性;信托判例的稀缺性;财产运用的域内性。
以家族信托方式开展家族财富传承规划,建议:一是做好家族分析,特别是无形资产中的
社会资本、教育资本和人力资本等科学分析。
二是优选最佳传承方式,特别是价值观理念
的传承。
三是莫忘动态调整,制定家族财富管理策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留有调整余地。
四是选择专业机构、依赖专业人才是家族财富管理的王道。
在监管政策方面,建议规范准入门槛,针对家族信托业务实施牌照准入,考虑给予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财产信托牌照;创新服务主体,鼓励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设立家族财富管理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