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传课后练习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一、组词。
鹊()汤()睬()释()借()烫()彩()泽()
二、填空
1、《扁鹊治病》是。
(A童话B寓言C神话)
2、扁鹊是时期的名医,他次要给治病。
三、课内阅读。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蔡桓公觉得(奇异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要求)给他医治!”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用“\”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
3、这是扁鹊第次看见蔡桓公,他为什么掉头就跑?。
4、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如果跨越时空,面对蔡桓公,你想对他说:。
扁鹊传练习题

扁鹊传练习题扁鹊,又称华佗,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被誉为“生育之神”。
他的传奇故事和医术造诣在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下面将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来检验您对扁鹊传的了解,并加深对这位医学泰斗的认识。
练习题一:选择题1. 扁鹊是哪个时期的人物?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2. 扁鹊被誉为“生育之神”,主要是因为他擅长:a) 外科手术b) 内科治疗c) 妇科医学d) 康复推拿3. 扁鹊的医术受到了哪位君主的高度赞誉?a) 孟母b) 孟尝君c) 孟子d) 孟僖王4. 扁鹊在执业期间成功救治了哪位君主的重病?a) 刘邦b) 孙权c) 赵匡胤d) 曹操5. 扁鹊的医术被尊称为:a) 黄帝内经b) 治未病c) 难经d) 左传练习题二:填空题1. 扁鹊的出生地是______。
2. 扁鹊传说中的故事可在古代文献《________》中找到。
3. 扁鹊在医书《_______》中记载了许多医术心得。
4. 扁鹊擅长使用石灰来_______伤口。
5. 扁鹊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针灸、________和汤药等。
练习题三:问答题1. 简要叙述一下扁鹊传中的著名故事,如何展现了他的医术水平?2. 扁鹊在医学上采用了哪些创新性的方法或技术?3. 扁鹊传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 还有些哪些传闻或流传至今的故事描写了扁鹊的医术奇迹?练习题四:创作题请用扁鹊传中的故事为背景,创作一篇短篇小说,主题可以是医学奇迹、人情温暖、悬念等。
在作文中,展示扁鹊的医术与人格特质,让读者对他的传奇故事有更深刻的认识。
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练习,相信您对扁鹊及其传奇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扁鹊作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巨匠,他的医术和人格魅力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希望您通过这些练习,更好地认识和欣赏扁鹊的医术成就,从而传承中华医学文化的卓越精神。
四年级寓言扁鹊治病练习题

四年级寓言扁鹊治病练习题一、基础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蔡桓侯(hóu hòu)骨髓(suí suǐ)热敷(fū fù)2、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cài () bài jiàn () jìng pèi ()lǐ cǎi ()3、比一比,再组词。
汤()剂()侯()肤()烫()挤()候()扶()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一声不响:____________________(2)无能为力: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扁鹊见蔡桓侯扁鹊见蔡桓侯,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立有间(一会儿)B 不治将恐深(更加)C 桓侯不应(回应)D 臣是以无请也(请求)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3、扁鹊几次见蔡桓侯?每次都说了什么?蔡桓侯的态度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扁鹊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提升1、如果你是蔡桓侯,当扁鹊第一次说你有病时,你会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活中有没有像蔡桓侯这样的人?举例说一说。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

一、《扁鹊见蔡桓公》练习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立有间..2、不治将恐.深3、居.十日4、不治将益.深5、桓侯不应..6、桓侯又不悦.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8、桓侯故.使人问之9、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10、臣是以..无请也11、使人索.扁鹊翻译下列句子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3、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4、臣是以无请也1二、《读孟尝君传》练习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翻译下列句子1、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3、擅齐之强4、南面而制秦三、《小石潭记》练习解释下列方框里词的含义12、:3456、78西: 91 01112、13、互:141516、二、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四、《岳阳楼记》练习解释下列方框中字的含义12、:3 4、5678910、11 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 24、25 26翻译下列句子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10、日星隐曜,山岳潜形11、樯倾楫摧;薄暮冥冥1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1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2)百废具兴五、《出师表》练习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崩殂..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盖.追先帝殊遇..4、以光.先帝遗德5、恢弘....志士之气6、陟罚臧否7、以昭.陛下平明之理.8、是以..先帝简拔因此9、以遗.陛下10、悉.以咨之11、亲.贤臣,远.小人12、痛恨..于桓灵也13躬.耕14、猥.自枉屈15、卑鄙....:16、由是感激17、遂许..先帝18、二十有.一年19、夙夜..忧叹20、恐托付不效.21、深入不毛....22、庶竭驽钝23、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24、以彰.其咎.25、咨诹.善道26、临表涕零..句子翻译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医古文课后习题解答.doc

扁鹊传1.怎样理解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五藏痼结,特以诊肌舄名耳” 逼畿句言舌?因舄作者#1以理解扁鹊以肌测病的高超酱技,便以扁鹊具有“视垣一方人”的特具功能来加以解释。
2.扁鹊言忍舄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富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反映了怎檬的酱孥能使疾病好^舆痊愈,而不能起死回生。
逼是唯物的W«o3.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骨沙内容是什么?它拳寸彳爰世有何影警?“六不治”的具醴内容是:“瞒恣不^於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it”,藏对定”,“形羸不能服桑”,“信巫不信酱”。
其中尤其是“信巫不信酱”反映酱孥科孥摆脱巫彳标迷信的束缚而得到才蜀立,由朝着理昇革,奠定中理^基碟的《素冏》、《九卷》(即《霰柩》),就是在酱巫分道榻镰的前提下,各息结了先秦以的^践经经舆研究成果而诞生的。
4.怎檬理解扁鹊行酱“随俗舄燮” ?扁鹊i®用全面的酱廉技彳标,根摞各地的民俗,改燮行酱的科别,盈心盈力地舄平民解除病痛。
华佗传1.“兼通敷籍'舆“合潺不遏I■妪重”的“I■攵”在表意上有何不同?前者意舄“多部”,表示多;彳爰者意舄“畿”,表示少。
2.怎檬理解“然本作士人,以WMIt,意常自悔” ?束溪日寺期儒舆酱的地位有高下之不同,加上他是者儒出身,“兼通t■攵经”;革佗生性淡泊,又“恃能厩食事”, 更不H 曹操。
3.本文彳楚哪畿彳固方面^明革佗是“人命所杲系”的人?一是革佗酱彳标全面而高超,彳能傅文所载多则酱案可二是曹操所患5MM,每次ft作,革佗针刺即愈,而革佗被般彳爰,曹操“豆JM未除”;三是曹操爱子念舒病危,而革佗已被般,遂至死於非命。
4.革佗因何原因被曹操般害?因革佗家乡郎在安徽亳杲系,而到河南言午昌“暮视” 曹操,“久递家思屋帚”,便告假回家探视,# “置辛以妻病,I■攵乞期不反”,任懑曹操“累害呼,又敕郡杲系ft遣”,革佗“才酋不上道”。
彳爰被曹操查出“虚诈”,遂被般害。
文言文阅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6分)太仓公者,齐太仓长,姓淳于氏,名意。
少而喜医方术。
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
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
受之三年,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
然左右行游诸侯,不以家为家,或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
意家居,诏召问治病诸事,具悉而对。
问:“所诊治病,病名多同而诊异,或死或不死,何也?”对曰:“病名多相类,不可知,故古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悬权衡,案绳墨,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有数者能异之,无数者同之。
然脉法不可胜验,今臣意所诊者,皆有诊籍。
所以别之者,臣意所受师方适成,师死,以故表籍所诊,期决死生,观所失所得者合脉法,以故至今知之。
”问:“知文王所以得病不起之状?”对曰:“不见文王病,然窃闻文王病喘,头痛,目不明。
臣意心论之,以为非病也。
以为肥而蓄精,身体不得摇,骨肉不相任,故喘,不当医治。
脉法曰‘年二十脉气当趋’。
文王年未满二十,方脉气之趋也而徐之,不应天道四时。
后闻医灸之即笃,此论病之过也。
臣意论之,以为神气争而邪气入,非年少所能复之也,以故死。
”问:“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对曰:“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
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
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臣意不能全也。
”太史公曰: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故扁鹊以其伎见殃,仓公乃匿迹自隐而当刑。
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
(取材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决死生多验决:判断B.然脉法不可胜验胜:完全C.以故表籍所诊籍:记录D.后闻医灸之即笃笃:确定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今臣意所诊者B. 不以家为家/或不为人治病C. 故乃别百病以异之/其顺者乃治之D. 更悉以禁方予之/故扁鹊以其伎见殃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左右行游诸侯然而他常到四周的各个诸侯国游历行医B.别人之脉各名之另外给人的脉络各自命名C.有数者能异之,无数者同之医术高明的人能区别其不同之处,医术不高的就将其混为一类D.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士人无论贤与不贤,进入朝廷就会遭人疑忌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淳于意年轻时虽医术高明,但有时不愿给人看病,所以常遭家人怨恨。
扁鹊传作业

《扁鹊传》单选题1.“常谨遇之”(1)中“遇”的意思是(B)A.遇见B.接待C.见面D.求见E.幸运2.“视见垣一方人”(1)中的“垣”意思是(A)A.矮墙B.土堆C.土坡D.隔断E.高墙3.“先生得无诞之乎”(1)中的“诞”意思是(E)A.诞生B.生日C.荒诞D.通“旦”E.欺骗4.“国中治禳过于众事”(1)中的“治”意思是(A)A.举行B.治理C.正常D.攻治E.研究5.“不可曲止也”(1)中的“曲”意思是(C)A.弯曲B.插曲C.详尽D.迂回E.隐蔽6.“目眩然而不瞚”(1)中的“瞚”意思是(A)A.眨眼B.一会儿C.闭眼D.睁开眼E.斜眼7.“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1)中的“厉”意思是(C)A.针灸的一种B.锋利C.研磨D.厉害E.严厉8.“过邯郸,闻贵妇人”(1)中的“贵”意思是(E)A.高贵B.有地位的C.有财产的D.有影响的E.尊重1,B 2,A 3,E 4,A 5,C 6,A 7,C 8,E填空题1.“视见垣一方人”(1)中的“垣”音_YUAN_,意思是_矮墙_。
2.“闻病之阳”(1)中的“阳”指_病证,“论得其阴”(1)中的“阴”是指_病因_。
3.“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1)中的“咳”同--孩__,意思是——小儿笑声__。
4.“随俗为变”(1)的意思是_随着当地风俗的不同而改变行医科目_。
1.yuán矮墙2.病证病因3.孩小儿笑声4.随着当地风俗的不同而改变行医科目改错题1.“常谨遇之”(1)的“谨”表示“谨慎”的意思。
恭敬地2.“公毋泄”(1)的“毋”是“没有”意思。
不要3.“视见垣一方人”(1)的“垣”是“土堆”的意思。
矮墙4.“其后扁鹊过虢” (1)的“过”是“路过”的意思。
到5.“鸡鸣至今” (1)的‘‘鸡鸣’’是‘‘鸡叫的时候”。
古代时辰名6.“切脉、望色、听声、写形”中的“写形”(1)谓“病人诉说病状”。
从外形审查病人7.“不可曲止”(1)是“不会停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故事二则《扁鹊治病》《纪昌学射》课后习题(附答案)

27 故事二则《扁鹊治病》《纪昌学射》第一课时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A.蔡桓侯(yuán)B.敷药(fú)C.骨髓(suí)D.药剂师(jì)面如()()提()吊()百()百()磕头()()二、选出与题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1.君有疾在腠理。
()A.眼疾手快 B.疾风知劲草 C.积劳成疾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A.走上讲台 B.转身跑 C.走漏风声【答案】一、D二、1.C 2.B第二课时一、选择正确读音。
齐桓公(huán héng)敷药(fúfū)拴住(shuān suān)骨髓(sǔi suǐ)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___通___,义为。
2.火齐之所及也___通___,义为。
3.汤熨之所及也___通___,义为。
三、想一想,连一连。
《扁鹊治病》西门豹 A.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纪昌学射》蔡恒公 B.无论学什么,都要从基本功入手。
《西门豹》飞卫 C.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四、课文整体梳理。
《扁鹊治病》是_______,扁鹊是_________时期的名医,他_______次要给______ ________治病。
《纪昌学箭》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物个性鲜明,的纪昌,堪称名师的,本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答案一、huán fū shuān suǐ二、1.“还”通“旋”,回转,掉转的意思。
2.“齐”通“剂”;火剂汤。
3.“汤”通“烫”;用热水焐。
三、《扁鹊治病》——蔡恒公—— C《纪昌学射》——飞卫——B《西门豹》——西门豹——A四、寓言,战国,三,蔡桓侯,好学;飞卫;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传
文意理解
1.因为作者难以理解扁鹊以脉测病的高超医技,便以扁鹊具有“视见垣一方人”的特异功能来加以解释。
2.医学能使疾病好转舆痊愈,而不能起死回生。
这是唯物的医学观。
3.“六不治”的具体内容是:“骄恣不论於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会阳并,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
其中尤其是“信巫不信医”反映医学科学摆脱巫术迷信的束缚而得到独立,由经验学朝着理论医学升华,奠定中医学术理论基楚的《素问》、《九卷》(即《灵柩》),就是在医巫分道扬镳的前提下,总结了先秦以来医学的实践经经舆研究成果而诞生的。
4.扁鹊运用全面的医疗技术,根据各地的民俗,改燮行医的科别,尽心尽力地为平民解除病痛。
课文断句
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
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鹊曰:“人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请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
”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村,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
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鹊曰:“不能。
”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钧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扁鹊曰:“不然。
物故有昧捕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
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
以为不然,人诊之,太子股阴当湿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
”中庶子人报赵王。
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
先生不有之,则先
犬马填沟壑矣。
”言未已,涕泣沾襟。
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灶,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祷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太子遂得复。
生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
”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甚之之辞也。
词语解释
①造:到②卒:通“猝”。
突然。
③得无:莫不是;该不是。
④肓莫:膏肓与横隔膜。
莫,通“膜”。
⑤昧揥:暗中抛出。
⑥跣:赤脚;光着脚。
⑦趋:急行;奔跑。
⑧反神:恢复精神。
⑨息:子息,儿子。
⑩将:就要。
句子翻译
①中庶子责问他说:“我听说上古有个做医生的叫苗父,苗父行医,用菅草编成席子,用刍草扎成狗,面向北方祝祷,不过念十句咒语,那些被扶着来的,抬着来的,都康复如故。
您的治病方法能像这样吗?”
②中庶子说:“您的治病方法是如此不行,好比用竹管看天,用铁锥刺地,被看的事物很大,见到的东西很少。
像您的方法,怎么能吓唬小孩呢?”
问题答案
①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日俞柑。
②赵王所称“粪土之息”是自谦之词,犹“贱臣之子”的意思。
“犬马”是臣子对君上的自卑之称,亦用为卑幼者对尊长的自谦之称。
反映了古人称谓上的自谦现象。
③这句话是由上面的故事引发的感慨,也是作者把上面的故事升华到一个理性的概括。
华佗传
文意理解
1.前者意为“多部”,表示多;后者意为“几”,表示少。
2.东汉时期儒舆医的地位有高下之不同,加上他是习儒出身,“兼通数经”;华佗生性淡泊,又“恃能厌食事”,更不愿“专视”曹操。
3.一是华佗医术全面而高超,从傅文所载多则医案可见;二是曹操所患头风,每次发作,华佗针刺即愈,而华佗被杀後,曹操“头风未除”;三是曹操爱子仓舒病危,而华佗已被杀,遂至死於非命。
4.因华佗家乡在安徽亳显,而到河南许昌“专视”曹操,“久远家思归”,便告假回家探视,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任凭曹操“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华佗“犹不上道”。
後被曹操查出“虚诈”,遂被杀害。
课文断句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苟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
”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
至仓舒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
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
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可不谓大哀乎?
词语解释
①工:精良。
②宥:宽恕。
③原:原来。
④轻:轻率。
⑤口实:话柄。
⑥苟:如果。
⑦壬人:佞人。
花言巧语献媚之人。
⑧曾:竟然。
⑨再:第二次活。
句子翻译
啊!凭着曹操的聪明才略,能够看见事物的征兆,仍然还是像这样杀害有才能的人;凭着荀文若的智慧地位名望,用言之有据的道理来说
服曹操,然而还是不能使曹操的愤怒平息,掌握权柄的人的愤怒,真是可怕啊!也是值得谨慎小心啊!
问题答案
①意思是作者感叹凭借曹操的聪明和大略,能够观察到事物不明显的情况,但却轻易地杀害了像华佗这样的人才。
像苟文若这样具有很高名望的谋士,仍然不能劝说曹操,改变他的愤怒。
可见,掌权人的愤怒是多么的可怕啊!也要慎重地对待这样的人。
其用意在于告诫后人要宽恕那些有一技之长而有不足的人,要倾听像荀文若那样的贤能人的规劝,而惩罚那些轻率杀戮无辜的残暴者。
②作者认为最大的悲哀是:“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日:‘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
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日:‘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可不谓大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