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初一语文同步练习册大家做好了吗?它的参考答案大家核对了吗?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供参考阅读!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第一单元1.童年的朋友chàn pú ɡū nong lòu liǔ jiá zōng tuó 2.应诅咒润惩 3.苏联自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 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
示例:“密密”“乌黑乌黑”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有光译。
5.B 6.D理解与鉴赏1. 第一自然段:我从外祖母的谈吐和脸部表情中感受到她的和蔼可亲和温柔慈祥。
第二自然段: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朋友。
2. 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突出了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我的亲切、温暖的关爱与体贴。
3.外貌描写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
4.不能。
因为“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笑”的神态相矛盾了。
5.“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所以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拓展与提高1.(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2)“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要求: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2. 一面积累与运用1.窖颓挲wù chóu chú zì2. 踱步地窖摩挲恣情/渡江窖洞婆挲咨询3.(1)E (2)A (3)F D (4)B (5)A (6)B4.①—C ②—D ③—E ④—A ⑤—B理解与鉴赏(一)1.C 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 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共30套)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共30套)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共30套),一下为期中两课的练习:《冰心诗三首》同步练习1、常识填空。
冰心,原名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文学家。
课文中的三首诗分别出自她的诗集《________》、《________》。
2、默写。
(1)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母亲》一诗中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朗诵并默写这三首诗,体悟三首诗表达的不同的感情。
5、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鸟巢()折叠()倘()若抛()下嫩()绿6、阅读《嫩绿的芽儿》,完成练习(原文略)。
(30分)(1)本诗所选择的三个意象是什么?这三个意象次序能否调换?(2)芽儿、花儿、果儿各自的愿望是什么?从中你能否领悟出这首诗的寓意吗?(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1、阅读小诗完成下列各题。
还是您吗老师韩笑还是您吗老师那个留长发的漂亮阿姨还是您吗老师那个戴眼镜的慈祥妈妈还是您吗老师那个银发苍苍的老祖母您默默地不说话噢正是您啊老师您默默地不说话此刻我看见满树的桃李都挂满了晶莹泪花此刻您还是默默地不说话 (引自《当代中学生诗歌散文选•绿太阳》)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感情。
(2)、诗歌的前三节分别用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老师哪三个阶段的生活经历?2、诗歌中三次写到“默默地不说话”,从修辞的角度看,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内容上推敲,其深层含义是?3、“满树的桃李”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在这里,它指的是。
4、为什么此时“满树的桃李,都挂满了晶莹的泪花”?5、片断写作练习,试着写一首小诗,内容自定,行数不限。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 1、谢婉莹儿童《繁星春水》《嫩绿的芽儿》 2、(1)鸟儿躲到它的巢里;(2)“发展你自己!” 3、诗人巧妙地借前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情)受到打击,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一部分:1.朱自清字,本文选自。
(2分)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酝酿( ) 蓑笠( ) 耀( ) 抖(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⑴还有各种花的香,都是微微润湿的空气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
( )⑵春天像小姑娘,(比喻姿态优美)的,笑着,走着。
( )⑶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欢欢喜喜的样子)张开了眼。
( )⑷唱出(形容声音圆润、柔媚)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 )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4分)涨:( ) 散:( )混:( ) 薄:( )5.根据作者的思路,《春》可分为、、三部分,其中作者运用五幅画面、、、、描绘春天美好的景象。
(3分)6.这篇课文多处运用叠词,说说下列句子中叠词的表达作用。
(4分)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⑵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7.《春》从表达方式看,是一篇散文。
(1分)8.作者写春草很细腻,请在“春草图”里找出下列特征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5分)⑴萌动的幼芽,挤破泥土的阻碍。
⑵初生的春草,带着几分娇柔的神态。
⑶那芳美的色泽,纯净又新鲜。
⑷一片片,一片片,铺向远处的天边。
⑸这温顺柔和的草儿,多讨人喜欢。
9.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指出来。
(2分)⑴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⑶“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⑷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10.下面句子把静景作了动态描写,请把这种描写的关键词语找出来。
(4分)⑴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⑵在它的东岸,并排卧着的是一条从太原到长治的公路。
第二部分:(一)⑴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⑵可别恼。
⑶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⑷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

1*. 在山的那边积累与运用1.chīshùn xuān kū2.(1)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指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极度迷恋。
(2)隐蔽,不外露。
(3)是“我”心情沮丧的主观感受。
(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本希望看到大海,结果看到的依然是青黑的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拟人的修辞手法。
)(4)指幻想全部落空。
(5)喧闹沸腾。
3.(1)指自然界的海。
(2)指美好的人生理想。
理解与鉴赏1.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2.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那样富有诱惑力。
但爬上山顶后,“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所以“我”会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3.“枯干”形容对海的渴望。
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有力。
拓展与提高示例:名利庸俗;成功奋斗2. 走一步,再走一步积累与运用1.chàn sǒng hǎn lín xún jièlǚ2.哀迂啜翼翼3.(1)啜泣辍学点缀(2)幕布羡慕日暮(3)俏丽峻峭稍微4. (1)告诫,教导。
(2)形容人瘦削。
(3)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5.C理解与鉴赏1.景物描写,渲染“我”绝望、恐惧的心理,并且越来越焦虑,同时为下面父亲帮“我”作铺垫。
2.因为这次经历是“我”历尽艰难险阻,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取得胜利的一次经历,对“我”今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3.遇到困难,“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给予指导、鼓励,不能包办代替,路要靠孩子自己走,在走路的过程中经受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而更好地成长、成熟起来。
4.一、二问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问围绕“遇到困难,化整为零”来答即可。
拓展与提高当失败和挫折接踵而至时,不要放弃希望,继续努力,否则难以求得生存(或:取得成功)。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63833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2.(5分) 请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xún 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前进,永不懈dài 。
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也是中华民族生不是的精神源泉之一。
(1)遵xún (________)(2)懈dài (________)(3)精(________)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0分 )3. 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所指代的意思(1)“埋骨何须地,青山无处不为家”________。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________。
髓⋅髓⋅桑⋅梓⋅婵娟四、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5.(5分) 诗词句积累填空。
(1)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雨雪霏霏。
(2)何当金络脑,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4)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诗句的意思和你积累的课外知识正确选填花名。
(只填序号)A.桃花 B.梨花 C.葵花 D.梅花 E.荷花 F.杏花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________开。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________村。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_______________别样红。
④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_______________向日倾。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大全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大全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答案晏子使楚一、1.将要 2.犯罪 3.只 4.本来二、A三、1.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2.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
3.古义:辱;今义:疾病。
四、B五、略六、(一)1.习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
何以:用什么方法。
何坐:犯了什么罪。
避席:分开座位。
2.D3.百姓生长在齐国不盗窃,一来到楚国就盗窃,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盗窃。
还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盗窃”的发难。
4.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二)1.没有来由的礼物,没有功绩的恩赐,是灾祸的前兆。
2.明察秋毫,深谋远虑;阴险狡诈;利令智昏,但能知错就改。
3.这那么故事告诫人们不可贪求无名之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擅长分析^p ,冷静处理,以防不虞之灾。
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答案木兰诗1、略2、《乐府诗集》;南北朝3、文告;通贴;带兵的人;搀扶;买;集市;军机军事;织布机4、D5、A6、C7、夸大;对偶;排比;对偶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9、东市长鞭10、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11、策勋十二转,恩赐百千强12、A13、D14、A15、磨刀霍霍;扑朔迷离16、A17.天子策勋十二转,恩赐百千强。
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土。
18.动作描写。
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19.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长期征战的慎重和机敏。
20.木兰代父参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意近即可)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我的教师积累与运用1.zhì fén kē tuì dānɡ pū bǔ yú2.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教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教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教师。
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册)

《风筝》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憔悴..()()诀.别()什.物()虐.杀()恍.然()荡漾.()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肃杀:⑵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恍然大悟:⑶我……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苦心孤诣:3.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4.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5.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6.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7.“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8.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体裁),选自散文集。
9.读微型小说《同意》,补出小说结尾。
要求:补写一句话;含蓄、简练。
秘书送进一份文件。
王厂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
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
第二天,。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第一部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痴.想()隐秘.()凝.成()喧腾.()瞬.间()s•o扰()小qŒ()庸l”()g‘负()qŠng天()2.体会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⑴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⑵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3.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4分)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4.体会诗句的意义,回答问题:(4分)⑴“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⑵“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5.《生命生命》一文开头写小飞蛾是什么意思?(4分)6.瓜苗一例,从这个角度去说生命力之强大。
(2分)7.《生命生命》中作者的三点思考是什么?有什么联系?(4分)8.细读《生命生命》,第一段都是围绕“”一语展开的,第二段都是围绕“”一词展开的。
(4分)9.朗读《在山的那边》一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
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4分)10.填入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是()(2分)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会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A、冬天更好,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
B、冬天更好,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
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
C、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
初一语文同步练习册大家做好了吗?它的参考答案大家核对了吗?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供参考
阅读!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第一单元
chànpúɡūnonglòuliǔjiázōngtuó2.应诅咒润惩3.苏联自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4.如:“明晃晃、密密、乌
黑乌黑”等。
示例:“密密”“乌黑乌黑”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
有光译。
5.B6.D
理解与鉴赏
拓展与提高
1.(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2)“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
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
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要求: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2.一面
积累与运用
1.窖颓挲wùchóuchúzì
2.踱步地窖摩挲恣情/渡江窖洞婆挲咨询
3.(1)E(2)A(3)FD(4)B(5)A(6)B
4.①—C②—D③—E④—A⑤—B
理解与鉴赏
(一)1.C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
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
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反动派,有着
意志顽强
(二)1.抒情议论2.这里的“路”是引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革
命道路。
3.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他给“我”极大鼓舞,获得
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4.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
悼念。
5.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
和无限崇敬。
“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
拓展与提高
1.略
2.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
3.我的老师
积累与运用
1.zhìfénkētuìdānɡpūbǔyú
理解与鉴赏
(1)有一件小事曾占据过“我”的心灵(2)老师为我们排除纠纷。
(3)老师是温柔慈爱、公平热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2.记叙、议论、抒情
3.B
4.D
5.不能,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真实反映了作者当时
的心情。
如果删去,不亲切。
拓展与提高
1.D
2.示例:你妙语连珠,像连接不断的知识阶梯,引领我们步
入文学殿堂。
4.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积累与运用
1.mèijuékānqūpòyíngtīhèjīshuānglínbān
2.(1)轩(2)妆(3)彰造句能准确运用词语即可。
3.A(B项中“赋于”的“于”应为“予”,C项中“新频”的“频”应为“颖”,D
项中“卓着”的“着”应为
“著”)。
4.A(“根”确有比喻子孙后代的意思,如“他是刘家
的`一条根”句中的“根”就比喻后辈儿孙。
但是在“我的根在中国”一句中,“根”就不是比喻那个了,考查这句话的前后,这里的“根”应比喻贝聿铭先生的祖祖辈辈及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的本源。
)理解与鉴赏
1.第一个“风水”是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
其中包含迷信因素。
第二个“风水”指的是建筑要
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不包含迷信因素。
2.建筑屋宇和它周围的
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光影美学的恰当运用3.在一个现代化的
建
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4.成功的原因:①坚持自己的兴趣与追求;②建筑设计新颖、风格独特;③爱国、热爱中
国传统文化;④作风严谨、认真细致。
……拓展与提高
1.讽刺老板短斤少两,坑害顾客。
2.例: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奖,李远哲获诺贝尔化学奖。
5.赵普
积累与运用
1.lìhéqièhōngxúnwòchuòdúzhìzhuì
2.宋史·赵普传则平北宋政治家半部《论语》治天下赵匡胤
3.(1)手不释卷(2)以天下事为己任(3)龌龊循默刚毅果断
4.年轻时熟悉少关上书箱曾经当已经性格,性情又终于
5.(1)处理决断执行死刑(2)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不干净,肮脏,人品恶劣。
(3)任何一天的第二天。
今天开始的第二天(4)脸
色色彩。
理解与鉴赏
1.(1)太祖/常劝/以读书(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2.(1)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来劝(赵普)。
(2)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
(3)第二天,赵普重新奏请任用此人。
(4)(宋太祖)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4.“奏”“复奏”“又以其人奏”,“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拓展与提高
1.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
又生动。
2.B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第二单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积累与运用
1.záo畦yínjǐsuǐ倜傥蜕
2.A
3.鲁迅文学思想革命朝花夕拾
4.对比。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一是“乐园”,一是“最严厉的书塾”。
通过对比,反映了封建教育的
方法、内容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5.C
6.“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造句略
理解与鉴赏
2.形:高大、肥胖;声:长吟、弹琴;色:碧绿、紫红;味:又酸
又甜;趣:翻断砖,拔何首乌。
3.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动作描写,表现了儿童捕鸟的动作和心理,写出冬天百草园捕鸟的乐趣。
4.第一层(至“只好来捕鸟”)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引出雪地捕鸟。
第二层(至段末)具体介绍捕鸟的过程。
5.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不相宜。
6.描绘了春夏秋冬的百草园四季图。
(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
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雪,冬天。
)这样就写出了百草园一年
四季都充满乐趣,给儿时的“我”带来的欢乐照应了“那时却是我
的乐园”。
7.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与后文三味书屋的生活作对比。
拓展与提高
1.言之有理即可。
2.请按应用文的一般格式拟定征稿启事。
拟稿时,须写清征稿的范围、征稿的目的要求及投稿方式,最后还别忘了写清征稿截止日
期及征稿单位。
7.月迹
积累与运用
1.qìjūbǐnɡshūniǎoxiànmùcāoxījíqùwēi
2.(1)粗粗疏疏疏疏累累
(2)袅袅淡淡痒痒3.(1)铺砌(2)看浮捧颤
理解与鉴赏
拓展与提高
1.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提示:热爱、亲切、忧伤等均可。
思绪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