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中的十四个感人故事
汶川大地震的感人故事

汶川大地震的感人故事
1、汶川大地震的感人故事一:
白乐潇是一位12岁的女孩。
地震发生时,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断了。
同学得救了,她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
这位舍己救人的小姑娘,人们把她称为“小英雄“。
2、汶川大地震的感人故事二:
王周明是名年轻教师,是50多名学生的班主任。
地震发生时,他指挥学生分两路,从教室的前、后门逃生。
房屋垮塌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还没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
这时,一根粗大的横梁打在他头上,他的头盖骨被击碎。
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
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
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
3、汶川大地震的感人故事三:
在汶川地震发生十多个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
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
深受感动。
他的名字叫郎铮。
目前正在接受治疗。
郎铮对照顾他的某部的医护人员说:“我也要当,和爸爸一起去救叔叔阿姨”。
当温总理到医院去看望小郎铮时,他给温总理也敬了个队礼。
目前,很多网友推荐他做奥运火矩手。
同时,也尊称他为“敬礼娃娃”。
四川地震的感人故事

四川地震的感人故事篇一:汶川地震感人事迹1、老师身体断成两截仍紧握两学生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
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
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
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
这位老师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
2、女警家中10口亲人全部遇难仍奋战在抗灾一线5月12日中午12时许,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一次电话通话。
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蒋敏与女儿永远天各一方。
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全家10口人遇难。
揩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蒋敏转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3、11岁少年背着3岁妹妹逃生在北川,一个11岁的少年背着3岁半的妹妹,非常吃力地前行。
这名少年叫吉万,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负起小男子汉的责任,为了逃生,深山中步行了12个小时。
4、女护士奋力救援后流产地震发生时,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4岁的护士陈晓沪,一趟又一趟背着、抬着病人,搬运氧气罐、床、被子??在成功转移了病人后,她却先兆流产,孩子无法保住。
5、死难学生手里仅仅攥着一支笔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的一名死难学生手里仅仅攥着一支笔,让人欲哭无泪。
6、警花当众解衣为灾区婴儿喂奶16日,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女民警蒋小娟,在地震灾民庇护所,当众解衣为一名地震灾区孤儿喂奶。
蒋小娟坦言,看着怀里的孩子,她担心起在婆婆家吃奶粉的儿子(6个月大)。
从5月12日以来,蒋小娟一直没有看见自己的儿子,她说:“送走的时候小家伙17斤,现在肯定又长了。
”7、痛失14为亲人仍坚守在救援第一线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在地震中失去15位亲人,却没有时间伤心,仍坚守在救援第一线。
8、母亲临终喂奶,女婴含乳生还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
汶川大地震感人故事汇集

4、年轻的母亲临终喂奶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奋力挖掘,寻找幸存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人们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正在不停地吮吸,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亲密地贴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人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娃娃立刻大哭起来。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悲恸。“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救援医生龚晋掩面而泣。
这一次地震,让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也是这次地震,让我们班上的所有幸存者永远记住了一位伟大的老师——李佳萍老师。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教室上李老师的政治课,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教室剧烈摇晃,同学们都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李老师大吼了一声:“快跑!”同时飞快地为我们打开门,拉着推着我们赶快往外逃。当时整栋楼房已经摇摇欲坠,给我的感觉是房子就要跨(垮)了。为了能让更多的同学逃出去,李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抵挡住已经摇变形的门框,可一个人的血肉只(之)躯怎么能够承受得住五层楼的重量,李老师被跨(垮)塌下来的楼房压在了下面,房屋倒塌的那一刻,李老师还拼尽全力将一个学生推了出来,学生们安全出来了,而李老师,我们伟大的老师却倒在了跨(垮)塌的房屋下,献出了她宝贵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9、11岁哥哥背着3岁妹妹逃生
5月16日,当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出现在记者镜头前时,这个小哥哥已经背着妹妹走了10多个钟头。
5月16日下午5点,在北川县城核心现场,有一股从背后深山逃出的人流。他们的眼神充满对亲人的依恋,生怕再次分开。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半的妹妹张韩,非常吃力地走着。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负起小男子汉的责任。早上5点出发,已经走了12个小时了。小吉万说,他很爱妹妹。
抗震救灾感人事迹

篇一:抗震救灾时的感人事迹抗震救灾时的感人事迹 1.5月16日,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4天。
4天来,发生在灾区的一个个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胸膛。
在大灾难突然降临的那一刻,爱,迸发出了最动人的力量――亲人之间,生死相依;朋友之间,相互激励;陌生人也挽起手臂。
这些故事,让我们落泪,也让我们坚强。
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只要我们咬牙挺住,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抛弃,希望,就在前方。
2.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
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
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
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
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
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3.13日,已化为废墟的北川县城,救护人员在一处严重损毁的屋角处发现一名眨着大眼睛的小女孩。
已经遇难的年轻父母脸对着脸、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拱形,在地震发生的一瞬双双挡住倒塌下来的沉重墙体,用血肉之躯为孩子构筑了一道“生命之墙”。
据负责救援的红军师装甲团的官兵介绍,他们在13日8时左右发现了争着一对大眼睛的小女孩,但整个移位的墙壁压在小女孩和遇难的大人......4.王周明是名年轻教师,是50多名学生的班主任。
地震发生时,他指挥学生分两路,从教室的前、后门逃生。
抗洪救灾中的感人故事

抗洪救灾中的感⼈故事抗洪救灾中的感⼈故事(通⽤14篇) 抗洪救灾英雄始终站在抢险救援的第⼀线,赢得了⼴⼤群众的真⼼拥护。
以下是为⼤家分享的抗洪救灾中的感⼈故事,供⼤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抗洪救灾中的感⼈故事篇1 在特⼤⾃然灾害⾯前,李霞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忘我⼯作,展⽰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尚风采。
她单薄瘦弱,却不知疲倦,她满⾝疲惫,却坚毅果敢。
如今,洪⽔已经过去,⼈们的⽣活⼜恢复了平静,回忆起“7·21”特⼤⾃然灾害中的经历,她说得最多的是两个字——责任。
7⽉21⽇晚,夜⿊如墨,⼤⾬如注。
宋庄镇⼈民政府会议室灯⽕通明,在接到特⼤暴⾬可能带来强降⾬的预警信号后,李霞第⼀时间召集全镇47个⾏政村的⽀部书记以及村委会主任,在镇政府会议室主持召开了抗洪抢险⼯作紧急部署会,迅速成⽴抗洪抢险指挥部,⽴即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并要求有关部门密切留意暴⾬动态,及早掌握灾害信息。
⾯对61年未遇的特⼤暴⾬,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命,此时的宋庄镇严阵以待。
深夜,宋庄镇遭受特⼤暴⾬袭击,降⾬量达180毫⽶,204间房屋损毁严重,濒临倒塌,3300多亩粮⽥被淹。
⾯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李霞科学调度,沉着应对,指挥班⼦成员⾝先⼠卒,冲锋在前,带领⼴⼤党员⼲部群众齐⼼协⼒抗击特⼤暴⾬带来的重⼤灾害,安全转移群众207⼈,创造了在“7·21”特⼤⾃然灾害中⽆⼀⼈员伤亡的奇迹,确保了受灾群众⽣命财产安全,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为打赢抢险救灾这场硬仗,李霞彻夜未眠,在视频会议室的她表情凝重,在她⾯前的会议桌上摆放着⼏样东西:退烧药、咽炎⽚以及⼀叠厚厚的应急抢险预案。
其实,早在暴⾬来临的前⼏天,她就因为冒⾬实地踏勘防汛设施安置情况⽽感冒发烧了。
此时的她,⼿中的电话⼀直响个不停,既有救灾前线源源不断的灾情汇报,也有受灾群众⼼急如焚的求助电话。
⾯对复杂的局⾯,李霞沉着冷静,⼀⽅⾯安抚受灾群众,另⼀⽅⾯多⽅整合资源,除动员本镇机关单位、镇村⼲部⽀援重灾区外,积极争取区直单位安排⼈⼒、物⼒加⼊抢险救灾⾏动,并协调⼈民解放军及武警部队、公安系统派出200多⼈次深⼊到汛情最严重的地⽅,解救被洪⽔围困的群众。
汶川地震感人的真实故事简短

汶川地震感人的真实故事简短
摘要:
1.汶川地震背景介绍
2.感人事例一:教师救学生
3.感人事例二:志愿者救援行动
4.感人事例三:自救与他救的故事
5.震后重建与感悟
正文:
【汶川地震背景介绍】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近7.7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
这场地震震惊了全国,也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
在这场灾难中,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涌现出来,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感人事例一:教师救学生】
汶川地震发生后,许多教学楼倒塌,许多学生被埋在废墟下。
在这场生死救援中,许多教师展现出了崇高的师德。
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全力救助被困的学生。
有的教师甚至在救援过程中英勇牺牲,如谭千秋老师,他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垮塌的楼板,为身下的四个学生争取了生存的机会。
【感人事例二:志愿者救援行动】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纷纷赶赴灾区,参与到救援行动中。
他们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为灾区人民输送物资、救治伤员。
许多志愿者甚至在救援过程中英勇牺牲,展现了人间大爱。
【感人事例三:自救与他救的故事】
在地震中,不仅救援人员英勇奋战,灾区民众也展现出了顽强自救的精神。
有的灾民在废墟中坚持生存,等待救援;有的灾民在自救的同时,还帮助其他被困群众。
这些感人的事迹,展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顽强拼搏的精神。
【震后重建与感悟】
汶川地震过去了十多年,灾区在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显著的重建成果。
这场灾难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以及人类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的力量。
爱心捐赠者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的感人故事

爱心捐赠者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的感人故事在每次灾难面前,人们总是展现出了无尽的爱心和关怀。
他们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受灾的人们重建家园。
以下是一些感人的故事,讲述了爱心捐赠者如何用他们的善行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故事一:重塑希望的桥梁在某个地震后的清晨,一座小村庄被毁得几乎面目全非。
家家户户都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然而,一位善心人士,名叫李先生,听到了这个消息后立即行动起来。
他使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发起了一项募捐活动,呼吁大家伸出援手。
这场募捐活动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乐于助人的人们纷纷捐款和物资。
李先生收到了许多灾民的诚挚感谢信,他们感激不尽。
在捐款的支持下,李先生购买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和生活物资,组织了一队志愿者前往小村庄。
志愿者们经过数月的辛勤工作,终于将这座小村庄重建成一个宜居的地方。
他们修复了房屋,重新建立了学校,修缮了道路和桥梁。
在这个过程中,爱心、关爱和希望成为了他们的支撑。
故事二:再次振作的乡村某个飓风袭击过后,一座乡村成了废墟。
灾民无处可去,他们失去了家园、亲人和希望。
然而,一个名叫玛丽的爱心捐赠者听到了这个消息,决定帮助这些受灾的人们。
玛丽利用她的艺术天赋开始募捐活动,她画了一幅表达心灵与希望的画作,将其拍照后通过社交媒体分享。
这幅画引发了广泛讨论和转发,从而吸引了很多人的捐助。
在募捐的资金支持下,她组织了一支志愿者团队前往这个乡村。
志愿者们帮助灾民搭建帐篷和临时住所,分发食物、水和药品,并提供心理辅导。
他们还筹集了足够的资金来重建受损的房屋、学校和社区设施。
玛丽和其他捐赠者的善行给予了灾民新的希望和力量,让他们再次振作起来。
故事三:希望之光在一次大火之后,一群灾民被迫离开他们的家园。
这场火灾摧毁了他们的一切,他们变得无家可归。
然而,当地的一家慈善组织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迅速采取了行动。
慈善组织开始筹款购买重建所需的材料,并组织志愿者前往帮助灾民。
志愿者们为灾民提供了临时住所和食物,并帮助他们寻找工作和重新安置。
自然灾害救助无私奉献的英雄

自然灾害救助无私奉献的英雄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地震、洪水、飓风等灾害常常带来巨大的破坏,给人们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
然而,正是在这些灾难中,我们经常能看到那些无私奉献的英雄们,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成为了灾区居民的精神支柱和希望的象征。
一、逆行救援者的英勇事迹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那些逆行而上的救援者往往冒着生命危险,冲入灾区进行紧急救援。
他们包括消防人员、医护人员、警察、军人等各个岗位的工作者,也有很多普通民众。
他们穿梭在废墟之间,争分夺秒地寻找幸存者,疏散被困人员,为伤者提供紧急抢救。
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生命的堡垒,为灾区人民带去了生的希望。
二、捐款捐物者的无私贡献自然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涌现出许多无私奉献的英雄。
那些慷慨捐助的人们,无论是富豪还是普通百姓,都心怀善意,毫不吝啬地捐赠自己的财富和物资。
他们懂得团结和互助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众志成城”的精神。
捐款捐物者的无私贡献,为受灾的人们提供了食物、水源、帐篷和急需的医疗器材等物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三、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在灾害发生后,无论是身处灾区的居民还是外来志愿者,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
志愿者们的工作范围涉及搜救、疏散、心理辅导、遇难者安葬等多个方面。
他们默默无闻地付出着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自愿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
志愿者们的存在,给灾民带来心理支持和希望,为灾区重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普通民众的助人之心在每一次自然灾害面前,普通民众总是能够展现出惊人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无论是在救援过程中守望相助,还是在灾后重建中积极参与,普通民众时刻保持着助人之心。
他们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捐款捐物,组织志愿者,为灾区带来了温馨与关怀。
普通民众的力量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匹夫有责的态度,为灾区人民带去了一份温暖的力量。
总结自然灾害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是灾区的人们并不孤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场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们,他们的感人故事将世代被人传诵!中国为有这样的优秀的中华儿女而骄傲!故事一:为了四个孩子,他张开双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
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感天动地!愿得救的孩子健康成长,让谭老师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
故事二:救出13位学生后遇难的美丽女教师_袁文婷来自:在什邡市,地震中有多座教学楼垮塌……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3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但师生仅伤亡10多人,该校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20岁。
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们的伤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
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楼房完全垮塌了……故事三:舍己救人的晏鹏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北川中学高一年级9班学生晏鹏本来已经被甩出了教室,已经安全了,但他舍不得同学,迅即返回教室,想救出困在里面的同学。
然而,在他进入教室后,楼房继续垮塌,17岁的晏鹏也被埋在了废墟中。
5月14日,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已经被埋了40多个小时。
一个公心至上的人,感动了上天!40多个小时的苦难过去了。
愿舍己救人的晏鹏尽快康复!永享幸福!故事四:12岁少年:不救人我会感到很惭愧12岁的陈浩静静地躺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双腿和右手打上了厚厚的石膏,胸前满是心电图监护仪的胶贴。
20多个小时之前,他还是活蹦乱跳的六年级学生。
12日的强震震倒了学校升旗台后的高墙,他被压在了瓦砾之中。
“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
”父亲陈强说。
陈浩是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的学生。
12日下午2时许汶川发生了8. 0级地震,而温江距离震中仅有55公里。
我和班上的同学正在上课。
突然两层的教学楼开始猛烈摇晃起来,我们都赶忙往楼下跑。
”这个高挑清秀的男孩说。
跑下了楼梯,穿过了楼边升旗台的他很快就到了安全地带。
可转头一望,他看见一个女孩还在旗台的高墙前,想也没多想的他转头跑去,一把把女孩向外推去。
不幸的事发生了:三四米的砖墙哗啦一下倒了下来,陈浩的背部和双腿都被埋在了厚厚的瓦砾之中。
而那个他不认识的女同学却安然无事。
双下肢骨折、腰椎多处骨折、背部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肺挫伤和肺出血,医生给陈浩的伤下了定语——“严重”。
在最初清理伤口的时候,由于伤员太多,陈浩没能用上麻药,可坚强的他愣是没有哭出一声。
12日晚,陈浩高烧近40度。
在昏睡中,妈妈抓住他突然扬起的双手,只听他呢喃“我抓住她了”……“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
因为能救而不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
”陈浩的语气很平静。
在家中,由于父母多在外跑货物运输,他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虽然年少,却显得异常懂事。
坚强的他并不知道,那堵砖墙夺去了他三个最要好的同学的生命。
故事五: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在一所学校的救援现场,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的救人,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
全是小学生。
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中间被架着的就是那位可爱的战士)故事六:直面天灾的抉择,悲伤留给自己___女警察蒋敏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0级强烈大地震发生。
没有更多的犹豫,全局民警紧急集结,按照市局紧急情况处理预案的安排投入抢险救灾。
蒋敏也是民警中坚力量的一员,在地震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抛却个人安危,投入抗震救灾的滚滚洪流。
13日凌晨6时许,一个电话让蒋敏泪如雨下。
电话里蒋敏的舅舅哽咽地说,她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除了蒋敏的舅舅,她在北川的全部家人近十口几乎已经确认死亡。
蒋敏悲痛欲绝。
然而,灾情严重,警力极端紧张。
蒋敏让丈夫回老家营救转移亲人,自己却留在了岗位上。
14日,15日,16日,直到此时此刻……同事们看到已经脱了形的蒋敏,青黄色的脸,走路打飘的样子,心里发酸。
但她依然像别的民警一样,出门抢救伤员、上街维护秩序……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这是一个失去了幼女未来得及好好疼爱的年轻母亲,一个失去了父母未能尽孝的女儿,她在大难来临之后,为了更多的母亲和孩子,为了更多的父母兄弟,忍住巨大伤痛,不惮艰险困苦,恪尽职守,用自己柔弱的肩膀分担起更多人的苦难。
故事七:灾区孤儿的警察妈妈__蒋小娟29岁的蒋小娟是江油公安局的一名民警,也是一名6个月男婴的母亲。
地震后,她的家也成了危房,孩子送到乡下婆婆家照顾,她仍每天在灾区执勤。
14日,蒋小娟来到灾民帐篷区,看到四名婴儿只能吃一些水和稀饭,一名婴儿的母亲还在医院抢救。
“他们三天没有吃奶了。
”蒋小娟撩起衣衫露出乳房,轻轻地将乳头塞进婴儿的嘴里。
从那开始,蒋小娟就义务为一些急需哺乳的地震灾区孤儿喂奶。
蒋小娟坦言,看着怀里的孩子,她担心起在婆婆家吃奶粉的儿子。
故事八:写在手腕上的特殊遗嘱来自:(5月)16日下午6点半,离地震发生整整100小时,救灾人员从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一个化工厂倒塌的宿舍楼废墟中成功救出一名50岁左右的生还者刘德云,看到了自己的女儿。
随即,他的目光指向自己的左手腕。
女儿扑上去,发现父亲左手腕上,歪歪扭扭写着一句话:“我欠王老大3000元。
”经过324医院野战医疗队紧急抢救,刘德云第二天就清醒过来。
他告诉女儿:“如果出不来,手腕上那句话就是留给你的遗嘱。
”刘德云是什邡市汉旺镇人,工厂职工。
地震发生时,他和一起玩牌的另3人都被埋在了废墟下。
不知道过了多久,刘德云有些绝望了。
此时,他用还能活动的右手,掏出随身携带的圆珠笔,在左手腕上写下了“遗嘱”——他不想欠着账离开。
刘德云说,写下这句话后,他安心了许多。
刘德云被紧急送往医院。
徐晨华/摄故事九: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来自: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
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故事十:父母躯体下重生的小姑娘北川,2008年5月14日,在父母身下与死神抗争四十多小时后,三岁的小女孩宋欣宜终于获救,救援人员喂她喝牛奶。
她的父母在活着的时候,以脆弱的身躯拼死保护着她,直到双双逝去,还保持着那种姿势。
父母的爱感动了上天,让孩子得救了,小欣宜父母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慰了!看到担架上小欣宜露出的小脸,忍不住心痛,漫漫长路,谁能驱走孩子的孤独?故事十一:中国赈灾第一人来自:这感人的一幕发生在江宁区东新南路的一个募捐点。
昨天中午12点,一名约60岁的老人来到了募捐点,他头发花白,穿一件蓝色衣服,胸前的补丁起码3个,背后的则不计其数,衣服下摆已经破烂,脚上穿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
老人端着碗,在宣传牌前止步,看了一会,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谁料,下午3点,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掏出了100元,塞进了募捐箱。
原来老人本想多捐一点钱,但身上全是讨来的一毛两毛还有一些硬币,不好意思拿出来,特地利用中午凑了凑,接着到银行,将全身的零钱兑换出了一张一百元,老人一直说,‘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故事十二:灾区获救男孩向解放军行队礼灾区获救男孩向解放军行队礼一位满脸是血的男孩,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终于被武警官兵从废墟中救出。
男孩的左手似乎骨折了,一位战士用木板小心地夹住他的手臂,细心地缠上了绷带,然后,又慢慢地为男孩喂了一些矿泉水。
把男孩放在一块蓝色的木板上,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然而,就在这时,一幕让世界动容的场景出现了:年幼的男孩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这是北川孩子郎真“这是我看过的最感人的照片,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就已经学会了感恩。
尽管一只胳膊骨折,脸上沾满血污,但他纯净清澈的眼神却令人如此难忘。
他只是千万个受难的四川孩子的缩影,面对大灾大难,他们坚强得令人吃惊,令人心痛,更令人佩服。
”“这个队礼,是受灾群众对解放军、武警官兵最高的赞扬!”故事十三:抗震消防官兵与妻子举行网上婚礼视频中拜天地“亲爱的常芳,参加抗震救灾是我的骄傲,我不会为没有参加我的婚礼而遗憾……”望着QQ视频中自己美丽的新娘,望着自己的、自己却没能参加的婚礼,正在广元市青川县参加抗震救灾任务的辽宁省辽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副中队长郎猛喃喃的说。
5月18日上午8时55分,在青川震区简易帐蓬里,郎猛登上QQ,远在辽阳的常芳及双方亲友,早已站在QQ视频前——来自战地的特别婚礼QQ婚礼正式举行了。
辽阳婚礼主持人问:“郎猛,你看见新娘了吗?”郎猛说:“我看见了!”主持人:“她漂亮吗?”郎猛回答的声音特别响亮:“非常漂亮!”夫妻二人在电脑面前拜过天地、父母、对拜后,主持人宣布:请新婚夫妇喝交杯酒。
郎猛拧开矿泉水瓶盖,对着视频里的新娘,比了一个喝交杯酒的动作,然后猛喝几口;同样,视频里的新娘,也用相同的动作“喝”完了交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