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Hc-ffdj《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doc

Hc-ffdj《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doc

%1我们II打〈败〉了敌人。

%1我们II 〔把敌人)打〈败〉了。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等专业使用)I刖a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是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寄生虫学实验,可以验证理论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对部分理论内容加深理解;通过寄生虫标本的观察和基本实验技术操作,使学生掌握具有诊断价值的寄生虫形态特征和常见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杏方法;通过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法医学、急救医学及妇产科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 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更点学习。

%1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里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1总教学参考时数为20学时。

%1使用教材:《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寄生虫学教研室自编教材,万启惠,2006年。

II正文实验一总则吸虫一教学目的在掌握寄生虫学实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习各吸虫形态、中间宿主及病理标本。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要求;熟悉技术操作及生物学绘图法的要求。

(二)巩固显微镜低、高倍镜使用法,进f步掌握油镜使用法;熟悉寄生虫学标本观察法。

(三)熟悉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掌握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虫卵的形态;掌握它们中间宿主(媒介)的形态特征及病理标本。

(四)了解两种并殖吸虫的形态差异;了解肝吸虫尾蝴、肺吸虫尾蝴及囊蝴、血吸虫尾蝴及毛蝴的形态特征。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等专业使用)Ⅰ前言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是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寄生虫学实验,可以验证理论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对部分理论内容加深理解;通过寄生虫标本的观察和基本实验技术操作,使学生掌握具有诊断价值的寄生虫形态特征和常见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查方法;通过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法医学、急救医学及妇产科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时数为20学时。

四使用教材:《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寄生虫学教研室自编教材,万启惠,2006年。

Ⅱ正文实验一总则吸虫一教学目的在掌握寄生虫学实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习各吸虫形态、中间宿主及病理标本。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要求;熟悉技术操作及生物学绘图法的要求。

(二)巩固显微镜低、高倍镜使用法,进一步掌握油镜使用法;熟悉寄生虫学标本观察法。

(三)熟悉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掌握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虫卵的形态;掌握它们中间宿主(媒介)的形态特征及病理标本。

(四)了解两种并殖吸虫的形态差异;了解肝吸虫尾蚴、肺吸虫尾蚴及囊蚴、血吸虫尾蚴及毛蚴的形态特征。

(五)了解姜片虫与肝片虫的形态区别。

寄生虫教学大纲

寄生虫教学大纲

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1.具有病原学诊断价值的形态结构;2.寄生虫的生活史要点:寄生虫的宿主、寄生部位、排出途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与方式;3.寄生虫的致病:致病阶段(虫期)、致病机制、临床表现与类型;4.寄生虫的病原学诊断:可查见的虫期、常用的检查方法;5.寄生虫学概论应掌握的内容:名词概念(寄生与寄生虫、宿主及其类型、生活史、传染源、感染阶段(感染期)、带虫者、幼虫移行症)、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寄生虫的致病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类型及其特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流行环节及其因素、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应了解的内容如下:1.我国常见寄生虫感染的分布、流行与防治,重要寄生虫病的首选治疗药物;2.医学昆虫对人类的危害方式,医学昆虫的传病方式(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什么是“虫媒病”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妇幼、检验、口腔专业使用)前言本大纲是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结合目前我国、我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流行趋势和我校实际情况而编写的。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属于病原学范畴。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体寄生虫形态、生活史及生态,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环境的关系,认识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控制与消灭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打基础,为防治寄生虫病提供依据。

它与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有着密切关系,课程开设应安排在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结束及病理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总论讲授之后。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寄生虫病防治,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下病原学基础。

人体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

教学内容以我国、我省重要的人体寄生虫为主。

原虫、蠕虫以形态特点、生活史、致病机理和病原诊断为重点,适当介绍原虫病、蠕虫病的临床特点,同时简述我国、我省流行概况、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寄生虫大纲

寄生虫大纲

《人体寄生虫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等专业使用)Ⅰ前言《人体寄生虫学》是衔接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

以我国重要的人体寄生虫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演示、幻灯、录像、投影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全力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本课程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本技能训练,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下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法医学、急救医学及妇产科学专业(方向)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时数: 50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验20学时,理论/实验为3:2。

四教材:《人体寄生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李雍龙主编,7版,2008年。

Ⅱ正文第一篇总论一教学目的学习人体寄生虫学基本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及宿主的类别。

(二)掌握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作用。

(三)熟悉寄生虫的类别、感染的免疫。

(四)了解寄生虫病的特点。

(五)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防治原则。

(六)熟悉重要基本概念的英文名称。

三教学内容(一)寄生虫的生物学共生、共栖和寄生关系的概念;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寄生虫的生活史概念;寄生虫的类别(体内、体外、专性、兼性、偶然性、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宿主的类别(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和转续宿主);感染阶段的概念;寄生关系的演化。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妇幼、检验、口腔专业使用)教学目标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病原寄生虫所致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

寄生虫学实验课是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寄生虫学实验,可以验证理论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对部分理论内容加深理解。

通过寄生虫标本的观察和基本实验技术操作,使学生掌握常见人体寄生虫的辨认,掌握具有诊断价值的寄生虫形态特征和常见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通过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附表:实验课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容教学内实验学时实验一蛔虫、鞭虫3实验二钩虫、蛲虫3实验三旋毛虫、丝虫3实验四虫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3实验五虫并殖吸虫、血吸3实验六绦3实验七虫阿米巴原虫、贾第3实验八虫阴道毛滴虫、利什曼原3实验九虫疟原虫、弓形3实验十医学昆虫 3教学内容和要求实验一蛔虫、鞭虫【目的与要求】1. 掌握生物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2. 掌握蛔虫卵和鞭虫卵的形态特征;3. 掌握蛔虫和鞭虫成虫的外部形态特点;4. 掌握诊断肠道寄生虫常用的粪便直接涂片法。

【实习内容】1.观察标本: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鞭虫卵2.示教标本:蛔虫成虫自然形态、蛔虫唇瓣、蛔虫成虫引起并发症的大体标本(肠梗阻、肠穿孔、胆道蛔虫症、肝脓肿等)、鞭虫成虫自然形态、鞭虫在肠粘膜的寄生状态3. 操作技术:粪便直接涂片法【电视录像】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蛔虫实验二钩虫、蛲虫【目的与要求】1. 掌握钩虫卵和蛲虫卵的形态特征2. 掌握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虫体形态和口囊的鉴别要点;3. 掌握蛲虫成虫的外部特征;4. 掌握诊断肠道线虫病常用的饱和盐水浮聚法和改良加藤氏法(定量透明虫卵计数法)。

【实习内容】1.观察标本:钩虫卵、蛲虫卵2.示教标本: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自然形态、两种钩虫的口囊和雄虫交合伞(镜下观)、钩虫在肠壁的寄生状态、蛲虫成虫自然形态、蛲虫前端的头翼和食道球3. 操作技术:粪便饱和盐水浮聚法、改良加藤氏法(定量透明虫卵计数法)【电视录像】钩虫、蛲虫实验三旋毛虫、丝虫【目的与要求】1. 掌握旋毛虫幼虫囊包的形态特征;2. 掌握班氏微丝蚴和马来微丝蚴形态特征和鉴别要点;3. 了解旋毛虫和丝虫成虫的外部形态;4. 掌握检查丝虫微丝蚴的厚血膜涂片法。

寄生虫学检验说课PPT课件

寄生虫学检验说课PPT课件
血液检查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化学发 光法等。
血液检查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早期感染的诊断,但也有一 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其他检查方法
01
其他检查方法包括皮内试验、超 声检查、X线检查和CT检查等, 这些方法可以辅助诊断寄生虫感 染,提供更全面的病情评估。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需创新
03
引入更多现代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提高教
学效果。
对学生的寄语与期望
保持好奇心
对待寄生虫学检验要始终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和探索。
注重实践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关注前沿动态
关注寄生虫学检验的最新研究动态,为自己的未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未来寄生虫 学检验将更加精准,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交叉学科融合
与免疫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进一 步推动寄生虫学检验的发展。
本课程的不足与改进之处
内容更新不够及时
01
由于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和诊断技术不断发展,课程内容需及
时更新。
实践环节有待加强
02
04
寄生虫学概述
寄生虫的分类、生活史和致病 机制
寄生虫检验技术
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组织检 查等
常见寄生虫病
蛔虫病、钩虫病、疟疾、丝虫 病等
实验操作
寄生虫标本的采集、处理和鉴 定
课程安排
理论授课
介绍寄生虫学的基本概 念、分类和生活史等
实验操作
进行粪便检查、血液检 查和组织检查等实验操

08版《临床寄生虫与检验〉实验大纲(本)

08版《临床寄生虫与检验〉实验大纲(本)

《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单位: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临床生化与免疫病原检验教研室编写时间:2008年6月20日教务处印制2008年6月20日一、实验课程简介二、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消化道寄生虫检验一、似蚓蛔线虫(蛔虫)【实验目的和教学要求】1.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征。

2.掌握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的操作技术。

3.熟悉蛔虫成虫对人体的病理损害。

4.了解蛔虫成虫的内部结构。

【实验内容提要】(一)形态观察1.肉眼观察标本(1)成虫外部形态浸制标本:(2)成虫内部结构浸制标本:(3)蛔虫性肠梗阻浸制标本:(4)蛔虫性阑尾炎与胆道蛔虫病的病理组织浸制标本:2.镜下观察标本(1)成虫唇瓣玻片标本:(2)雄虫尾端交合刺玻片标本:(3)受精蛔虫卵玻片标本:(4)未受精蛔虫卵玻片标本:(5)脱蛋白质膜的蛔虫卵玻片标本:(6)蛔蚴性肺炎病理组织玻片标本:(二)技术操作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二、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实验目的和教学要求】1.掌握钩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特征。

2.掌握饱和盐水浮聚法的操作技术。

3.熟悉钩虫成虫对人体的病理损害。

4.了解钩虫丝状蚴的鉴别要点。

【实验内容提要】(一)形态观察1.肉眼观察标本(1)成虫外部形态浸制标本:(2)钩虫咬附于肠壁的浸制标本:(3)钩蚴性皮炎的照片:2.镜下观察标本(1)成虫口囊玻片标本:(2)雄虫尾部玻片标本:(3)丝状蚴玻片标本:(4)虫卵玻片标本:(5)钩蚴性肺炎的病理组织切片标本:(二)技术操作饱和盐水浮聚法三、毛首鞭形线虫(鞭虫)【实验目的和教学要求】1.掌握鞭虫卵的形态特征。

2.熟悉鞭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3.了解鞭虫对人体的病理损害。

【实验内容提要】1.肉眼观察标本(1)成虫外部形态浸制标本:(2)成虫寄生于结肠壁的浸制标本:2.镜下观察标本(1)成虫玻片标本:(2)虫卵玻片标本:四、蠕形住肠线虫(蛲虫)【实验目的和教学要求】1.掌握蛲虫卵的形态特征。

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人体寄生虫学为一门医学基础课,其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

人体寄生虫学主要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致病性(免疫性)、诊断、流行和防治。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寄生虫种类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与寄生虫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诊断等辅助方法及防治原则。

人体寄生虫学既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相关桥梁课程,其内容渗透于医学相关的各学科。

因此,本课程着重基本理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践相关知识的介绍,为学习其他医学相关知识奠定病原学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专科和本科、口腔医学专科、医学检验专科、乡村医学专科和临床医学专科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寄生人体的原虫、吸虫、绦虫和线虫等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

以及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直接和间接危害性。

2.掌握寄生虫生活史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能理论联系实际,将人体寄生虫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4.能在显微镜下识别主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及病原学检查的特点。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按上课内容顺序)授课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总论 2肠道线虫 3 1组织线虫 2 1吸虫 3 2绦虫 3 1原虫概论和叶足虫 2 1鞭毛虫 2 1孢子虫 3 1考试 222 8四、考核要求1.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2.理论考核成绩占80%,题型为: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简答题(名词解释)、④问答题。

3.实验和平时成绩占20%。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总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期、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熟悉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临床寄生虫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与疾病有关的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学习寄生虫检验的目的是根据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生态)、致病机制、流行规律和免疫遗传特征等,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原的或者辅助的诊断,从而使患者得以及时准确的治疗,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保护人类健康。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并对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思维分析能力和对寄生虫病诊断及防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之间的关系,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其发育阶段,寄生虫感染人体的特点,传播的媒介,致病机制和致病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治的原则,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与原则,特别是病原学检查的方法。能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选择,把握检测过程中的要点并进行控制,能独立完成常见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三、教学容与要求

课程中文名称: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 开课单位: 医学技术学院 课程英文名称 Clinical parasitology laboratory 课程类别: 专业课 计划学时: 48 学分数: 4 课程代码: 0203208 开课学期: 第5学期

先修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 考核性质 考试课 适用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 第一篇 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熟悉临床寄生虫学基本概念,临床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医学寄生虫的目的和任务。了解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病在世界围的流行状况,热带病特别规划防治的7类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成就,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临床寄生虫的概念,目的和任务。学习的难点是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食源性寄生虫病。

第一节 寄生虫与宿主 一、寄生现象与寄生虫 1、共栖 2、互利共生 3、寄生 二、寄生虫分类 寄生虫按不同的分类依据所分的类型 三、寄主的分类 四、寄生虫的生活史 第二节 寄生虫的感染及致病作用 一、寄生虫的感染方式 1、经消化道感染 2、经皮肤感染 3、经媒介昆虫叮咬感染 4、经接触感染 5、经胎盘感染 二、寄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1、夺取营养 2、机械性损伤 3、毒素作用 4、免疫病理损伤 三、寄生虫感染的转归 1、显性感染 2、隐性感染 3、带虫状态 第三节 寄生虫的感染与免疫 一、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机制 1、固有免疫 2、适应性免疫 二、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特点 1、寄生虫抗原复杂、种类繁多 2、非消除性免疫 3、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二、寄生虫流行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2、生物因素 3、社会因素 三、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1、地方性 2、季节性 3、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五、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概况 第五节 寄生虫检验的目的和方法 一、寄生虫检验及目的 1、寄生虫检验的目的 2、寄生虫检验的概念 二、寄生虫检验的方法 1、病原学检查 2、免疫学诊断 3、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提问

第二篇 医学蠕虫 第一章 线虫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蛔虫、蛲虫、钩虫、鞭虫虫卵和丝虫蚴、旋毛虫囊包形态特征,生活史过程与实验诊断方法。熟悉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等的致病作用。了解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等的流行与防治。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蛔虫、蛲虫、钩虫、鞭虫虫卵和丝虫蚴、旋毛虫囊包形态特征,生活史过程与实验诊断方法。难点是线虫的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教学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形态 1、成虫的形态 2、虫卵的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1、直接发育型 2、间接发育型 第二节 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1、成虫的形态 2、虫卵:受精卵和未受精卵 二、生活史 三、致病 1、幼虫致病 2、成虫致病 四、实验诊断 1、粪便查虫卵 2、查成虫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 2、流行因素 3、防治原则 第三节 蠕形住肠线虫 一、形态 1、成虫的形态 2、虫卵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 2、流行因素 3、防治原则 第四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一、形态 1、成虫的形态 2、虫卵的形态特征 3、幼虫的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1、幼虫致病 2、成虫致病 四、实验诊断 1、粪便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浮聚法 3、定量透明法 4、钩蚴培养法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 2、流行因素 3、防治原则 第五节 毛首鞭形线虫 一、形态 1、成虫的形态 2、虫卵的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1、幼虫致病 2、成虫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 2、流行因素 3、防治原则 第六节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一、形态 1、成虫的形态特征 2、微丝蚴的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1、在蚊虫的发育 2、在人体的发育 三、致病 1、微丝蚴血症 2、急性期超敏反应和炎症反应 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四、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 2、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 2、流行因素 3、防治原则 第七节 旋毛形线虫 一、形态 1、成虫的形态特征 2、幼虫囊包的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1、侵入期 2、幼虫移行期 3、囊包形成期 四、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 2、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 2、流行因素 3、防治原则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理论实践相结合 第二章 猪巨吻棘头虫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猪巨吻棘头虫的中间宿主。熟悉猪巨吻棘头虫的形态、生活史和致病。了解猪巨吻棘头虫的诊断、流行和防治。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猪巨吻棘头虫的中间宿主,难点是猪巨吻棘头虫的形态、生活史和致病。 【教学容】 一、形态 1、成虫的形态特征 2、虫卵的形态特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教学建议】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为主,理论实践相结合

第三章 吸虫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日本裂体吸虫和布氏片吸虫卵的形态、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和方式、试验诊断。熟悉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日本裂体吸虫和布氏片吸虫卵的生活史、流行因素。了解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日本裂体吸虫和布氏片吸虫卵的形态、致病机制与所致疾病、流行分布与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日本裂体吸虫和布氏片吸虫卵的形态、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和方式、试验诊断,难点是生活史和致病机制。 【教学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形态 二、生活史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一、形态 1、成虫 2、虫卵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 2、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 2、流行因素 3、防治原则 第三节 卫氏并殖吸虫 一、形态 1、成虫 2、虫卵 二、生活史 三、致病 1、急性期 2、慢性期 四、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 2、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 2、流行因素 3、防治原则 第四节 斯氏狸殖吸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五节 日本裂体吸虫 一、形态 1、成虫 2、虫卵 3、毛蚴 4、尾蚴 二、生活史 三、致病 1、尾蚴及童虫所致损害 2、成虫所致损害 3、虫卵所致损害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 2、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 2、流行因素 3、防治原则 第六节 布氏片吸虫 一、形态 1、成虫 2、虫卵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