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方在男科病中之运用
冯世纶运用经方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

诊 。患 者 尿 频 、余 沥 不 尽 1年 余 。 曾经 多 家 医 院 检 查 ,诊 断为慢 性非 细菌性 前 列 腺 炎 。经 西 医治 疗 ,疗 效 不满 意 ,故 慕名 而 求 诊 于冯 老 。刻下 :尿频 ,白天
1 余 次 ,夜间 1 0 ~2次 ,伴 有余 沥不尽 , 口干 ,汗 出 ,
于方 证对 应 的谙 熟运 用 。如 治疗 慢性 前 列 腺炎 常 分 为
外寒 内饮 之五 苓 散 方 证 ; 久津 血 阴液 亏虚 而 水 湿 内 病 盛之 猪苓 汤方 证 ; 营卫 不 和 、 寒 内饮 , 外 病久 精 血 虚 而 水饮 盛 , 湿久郁 而生 热 , 扰 神 明之 桂枝 龙 骨牡 蛎 汤 合 上 猪苓 汤方 证 ; 里寒 饮停 之小 建 中汤方 证 ; 虚寒 之 寒 湿 里
煎温服 ,每 日 2次 。禁 酒 ,忌 辛 辣 刺 激 之 品 。7月 2 日复诊 : 上 药 后 , 服 尿频 明 显 减 少 , 天 小 便 6 7余 白 ~
冯 老认 为 :治 病 ,尤其 是 治疗 一 些 久治 不 愈 的疾 病 ,一 定要落 实到 大经 大法 上 ,先分 清病 在 六 经 中 的
醇后 6小 时 内 阴道 出血 量 少 ,观 察 2 4小 时 后 仍 未 见
妊 娠囊 排 出 ,B超示 子宫 内妊娠 囊存 在 ,须清宫 。 3 2 治 疗 结 果 :治 疗 组 8 . O例 ,显 效 7 7例 ,有 效 3
例 ,无 效 0例 ,显效 率 为 9 . 5/;对 照 组 8 6 2 9 6 0例 ,显
意疗 效 ,现介 绍 如下 。 1 一般 资料 1 0例 均 为尿 妊 娠试 验 阳性 ,停 经 小 于 4 6 9天 ,B 超 确 诊为 宫 内 妊 娠 的健 康 妇 女 ,年 龄 1 ~4 8 O岁 ,出
男科病经方思考

男科病经方思考
男科病经方思考
一位29岁的小伙子来找我看病,就诊原因是不育,再问,原因是不射精。
平时身体倍儿棒,啥难受没有。
这该怎么办呢?《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里都没有提到不射精。
现在的问题是,我很想用经方来解决这个问题。
思考再思考,终于从下面的两条条文得到了启发。
失精家,脉极虚芤迟,为亡血,失精。
脉弦而大,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医圣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男子的亡血失精,就相当于妇人的半产漏下。
更形象的解释是,男人的精,相当于女人的经。
所以,男人不射精,就犹如女人没有月经。
思考结束。
进入治疗环节。
经过病脉证治,上面29岁的男子用温经汤治疗,两月后问题解决。
这个解决方案,不射精按照等同于闭经,采用温经汤治疗月经至期不来,最后治愈。
还有一个男子,滑精,和老婆同床时,一见老婆的身体就滑精了,无法性生活,导致夫妻关系不和。
那么,滑精相当于经方里的什么呢?
我们来看条文。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妇人产后病脉证治
寸口脉弦而大,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男子滑精,就相当于女子的半产漏下,因此,这个男子处方:
旋覆花,用布包,茜草,葱。
就这三样,二十天愈。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写的太好了,关键是怎么用?比如男科病,怎么把现代的疾病和古代的文言文描述结合,就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今天举了两个小例子,抛砖引玉。
经方巧解「男」题!仲圣经方男科医案合辑

经方巧解「男」题!仲圣经方男科医案合辑经方在男科已经广泛运用,仲圣师友师从中医临床实战家涂华新导师,在临证中谨遵仲景之法,脉症合参,将经方灵活运用于男科病的治疗之中,多获佳效。
本期仲圣经方医案系列合辑,分享仲圣师友临床诊疗男科常用方子,供大家参考。
01男科疾病案患者:李某晋江人性别:男年龄:26岁初诊日期:2015年4月2日主诉:新婚之夜,不射精,经中西医多番诊治无效,平素喜食肥甘,身重嗜卧,小便溲赤,舌红苔黄,两脉沉滑。
治宜温中除湿,通利精窍处方:苓桂术甘汤加味方组:茯苓60g 桂枝45g 白术30g 炙甘草30g 党参30g 泽泻30g 王不留行45g 路路通60g 穿山甲25g剂量:十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每剂药用2000ml水将中药浸泡30分钟,大火煮开,再调小火煮20分钟,去滓,分三次饭后温服。
忌绿豆及寒凉性制品二诊:4月12日,症状改善明显嘱:守方再进二十剂,怡情放怀。
后告知一切正常,临床治愈。
(涂华新先生弟子福建冉小春应用经方经验《苓桂术甘汤治疗男科疾病一例》)02阳痿早泄案患者:姚某重庆涪陵人性别:男年龄:57岁初诊日期:2016年5月17日患者自诉:阳痿四年,加重三月,近一至三个月内晨勃几无,毫无性趣之欢,偶尔勉力一战,一触即溃,妻甚疑其是否外有佳人。
自购伟哥,补肾壮阳之品无数,皆暂济一时之兴,却反增久日不应之期。
口不渴,易早醒,夜尿2-3次,通畅,大便一日二次,不成型。
舌淡苔薄,脉缓弱。
诊断:阳痿早泄处方:补肾合剂加味方组:制附片15g 生姜45g(切)白芍45g 茯苓45g 白术30g 龙骨30g 牡蛎30g 菟丝子30g 肉桂30g 怀牛漆30g 淫羊藿30g 骨碎补30g 车前子15g 韭子15g 枸杞15g剂量:3剂(两天一剂,水煎服)效果:一周后复诊,如前,续3剂。
后来电云:已知春江之水暖,渐得琴瑟之和谐。
注:此方乃本月初到贵州都匀市学习涂华新导师公益班讲座所知,此病之患,用原方原量,未敢一日一剂,却竟获殊功。
盘点治疗男科疾病的8个经方,药量大、药效明确,倍受推崇

盘点治疗男科疾病的8个经方,药量大、药效明确,倍受推崇大家好,我是中医田超大夫。
今天来聊一聊经方治疗男科疾病。
首先科普一下,什么是经方,一般所说的经方,指的是汉代以前的经典方剂,以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主,经方有这样的优点,用药很少,多数都是几味药,两三味药,或者四五个,很少一个方子超过十几种,它的用药量比现代要偏大,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效果确切,只要选择好适应症都能表现出很好的疗效,所以一直以来大家多非常推崇。
今天给大家介绍8个男的疾病相关的经方。
1.肾气丸这个药之前我讲过很多次,它是后世好多名方的祖方,比如六味地黄丸、右归丸、左归丸等等。
它是治疗男子虚劳腰痛,小便不利,消渴多尿,腰腿疼痛麻木,以及妇人转胞等。
这个方子在男科可以广泛地用来治疗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不育症等等好多病。
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子是专门用来治疗遗精的方子,现在也经常被用来治疗早泄以及尿频。
3.小建中汤这个方子是现在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方,但是在《金匮要略》中是治疗男性虚劳病,表现为腹痛拘急,心悸,四肢酸痛,手脚烦热,遗精的症状。
4.瓜蒌瞿麦丸这个方子是用来治疗小便不利,口渴,上热下寒。
临床上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好方子。
5.五苓散这个方子是用来治疗膀胱蓄水证的小便不利,口渴。
临床上现在经常用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尿潴留、肾积水、睾丸鞘膜积液等疾病。
6.蒲灰散、滑石白鱼散这个方子可以治疗尿道炎、膀胱炎,湿热下注型的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以及湿热瘀阻型的不育症。
7.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这个方子是用于治疗瘀热互结于下焦的各种男科疼痛症状,以及梗阻性的不育症。
8.四逆散这个方子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型的勃起障碍,小便不利等。
关注我,助您健康好生活。
国医大师王琦经方男科经验

国医大师王琦经方男科经验仲景方为男科临床之鼻祖,如桂枝龙骨壮牡蛎汤、天雄散治疗男子失精、不育等,每可获效。
兹就王琦教授应用经方治疗男科病经验略陈于下.1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肥大,属中医的淋病、癃闭范畴,临床以老年最为多见,多为肾虚、气结有热、痰瘀阻滞、膀胱气化失司所致。
中医治疗多以清热散结、利小便为法。
当归贝母苦参丸原为《金匮》治疗妇人小便难之方,其病机主要为膀胱热郁、气结成燥,病变重点在下焦,故用当归补血活血润燥,苦参清热结、利湿热,浙贝母化痰散结、清解郁热,现代研究浙贝母还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可解除因前列腺肥大压迫尿道括约肌之痉挛。
原文还曰:“男子加滑石”。
滑石有清热利水通淋之功。
方与证符,故将此方用于前列腺肥大症,取得满意效果。
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湿热明显者,加蒲公英、草薢、败酱草;兼瘀血者,加水蛭、川芎、赤芍、牛膝,还可选加三棱、莪术、海藻、昆布等软坚破瘀之品。
曾治续××,男,55岁,1990年12月25日初诊。
主诉小便淋漓不尽,夜尿频(每晚7~8次),尿细如线、余沥不尽,小便时有憋胀感,甚则小便点滴而出,身倦乏力,病已3年。
指检中央沟变浅,B超诊断:前列腺肥大(3.9cm×4.3cm)。
曾服前列康片,外用野菊花栓等药,未见明显效果。
舌质红、苔厚腻,脉沉。
治以益气活血散结、清热利湿为法。
方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
处方:党参10g,黄芪15g,当归10g,浙贝母20g,苦参10g,滑石15g·三棱10g,J川牛膝10g,蒲公英15g,穿山甲6g,王不留行10g。
服上方两周后,夜尿减成每晚2~3次,排尿较前明显通畅有力,憋胀感消失,但仍有余沥不尽,舌淡红、苔白厚,脉沉弦。
上方加琥珀粉3g冲服,又进7剂后,诸症悉除,经继续调治月余,多次复查B超,前列腺均正常。
2四逆散治疗阳瘘阳痿是男科常见病之一,多由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惊恐伤肾、命门火衰等原因所致。
经方在男科病中的应用

・30 ・ 2
TCM Ap . 2 0 Vo . 3 No 4 r 0 2, 4 , . L
中 医 教 学
经 方 在 男 科 病 中 的 应 用
黄
主题词 男性 病川 药疗法 @ 张仲景
海 胡 加 富1
出 , 势较 急者 为“ 病 闭” 临床 上往往 足先癃 后 发展 成
例 2 患 者 . , 3岁 , : 男 3 有不 洁性 行为 , 日尿 频 、 近 尿
急、 尿痛 , 尿道 口有脓性 分 泌物外 溢 , 头红肿灼 痛 , 龟 舌 质红 、 黄腻 。腹股 沟淋 巴结 肿大 。实验 室检 查 : 苔 淋球
菌培 养阳性 。辨证 为湿 热蕴 毒于下 焦 , 治拟清热 解 毒 , 利 湿 通 淋 。处 方 : 苓 1 g 泽 泻 1 g 白术 [g 桂 枝 茯 , 5 0, 0, 6 , 苓 1 g 土 茯 苓 3 g 龙 胆草 3 g 苦参 3 g g猪 0, 0, 0, 0 。服 5 剂后尿 液渐 清 . 急痛 明显缓 解 , 尿 再服 5 上 述诸症 消 剂
溢 属 。焦湿热 蕴毒之 证 者 , 用五苓 散 加减 治疗 , F 可 但 率 方清热解 毒之 力不足 , 酌加土 茯苓 、 应 苦参 、 胆草 、 龙
医辨证 , 肾阳 不足 , 湿 内生 青有之 ; 肾 阴不足 , 属 姆 属 虚 火迫 津 外泄者 亦有 之 ; 属湿 热 I 但 注者最 为多 见。 患卉 往往 兼 见小便 不利 , 阴痒 , 部闷热 , 局 内裤黄染 , 苫多 腻 。 可用 五苓散 合 四妙散 , 台赤 小豆 、 或 苍术 、 苡仁、 薏 苦 参等 清热燥 湿 止汗 。
( ) 0 , 茴 香 , 包 1g 小 橘核 1 g 荔 枝核 1 g 草 薜 l g 0, , 0 0 服药 3 . 剂 阴囊 肿大 已消三分之 一. 服 5剂痊愈 。随 再 访 1年未 复发
论经方在男科的应用_杨锦国

光明中医 2012 年 8 月第 27 卷第 8 期 CJGMCM August 2012. Vol 的应用
杨锦国 杨 泱 杨 渊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方治疗男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 30 余年用经方治疗男科病的验案总结。结果 用 经方治疗阳萎、男性不育等 10 余种病证疗效满意。结论 用经方治疗男科病疗效独特,值得推广。
八纲辨证是书中贯彻辨证论治的具体原则。所谓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以八纲视之, 诸方分主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芍药甘草汤与桂枝 甘草汤为阴阳之主方; 桂枝、麻黄、柴胡、越婢、承气、抵 当、陷胸、泻心为表里之主方; 四逆、理中、真武、白虎为 寒热之主方; 五苓、栀子为虚实之主方。
《金匮要略》以脏腑立论,论治杂病达 45 种之多, 其方亦纳为八法,统于八纲。《金匮要略》方的八法即 汗法,麻黄加术汤; 吐法,瓜蒂散; 下法,下瘀血汤、大黄
经方在男科临床中的运用体会 经方在男科临床中的运用 切莫滥用壮阳药

经方在男科临床中的运用体会+经方在男科临床中的运用+切莫滥用壮阳药经方在男科临床中的运用体会+经方在男科临床中的运用+切莫滥用壮阳药男科临床运用经方也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病证之虚实寒热、病情之轻重、病程之长短等不同情况,圆机活法,变通运用。
⒈运用经方必须辨证施治每一个男科病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体质上,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证。
因此,运用经方治疗男科病必须准确辨证,因证用方,做到方证相对。
相同证的男科病可用同一方治疗,同一男科病表现的各种证则应用不同的方治疗。
⒉运用经方尚须辨病施治对每一个男科病除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个体体质所表现的不同证来辨证施治,即因证用方外,尚须根据具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即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的内在规律来进行针对性治疗,即辨病施治。
只有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如不射精一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贯穿中一个精关开启失灵的内在规律,故不论表现为何证,均可加开启精关之品如菖蒲、牛膝、路路通、急性子等;再如前列腺肥大的内在发展规律是血脉痹阻、腺体增生,因此不论何证均可加用活血软坚消癥之品如甲珠、丹参、川贝母、琥珀等。
⒊根据病情取舍经方药物临床运用经方,应根据病情需要与否,对某些组成药物进行取舍。
如精液异常中的少精症、精子活力低下症、死精症等,用乌梅丸治疗时,因方中黄连苦寒易伤肾精,故宜去之不用;结扎术后遗症、睾丸炎、阴茎睾丸血肿等用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治疗时,若热象不重、大便通畅者,芒硝宜去之不用,或另以沸水冲化候温浸洗患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的铅丹因有毒也宜去之。
⒋根据病情确定药物用量运用经方治疗男科病,应根据病之轻重、证之寒热、病程之长短、体质之强弱等不同情况,来确定药物用量。
如用当归四逆汤时寒盛者应加大细辛用量;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阴汗时,麻黄量宜小;用桂枝茯苓丸时,若热象过胜则应减少桂枝用量;用桃核承气汤时,若热象明显、大便秘结,则应加重用生大黄等。
⒌根据病程确定疗程男科疾病病程有长有短,短者三、五天,长者三、五月,甚或经年累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 ,应 酌 加 土 茯苓 、苦 参 、龙 胆 草 、野菊 花 等 以增 强清 热 解 毒 之 功。
睾 丸 鞘膜 积 液 中 医称 之 为 水疝 。对 病 机 属 膀 胱 气 化 不利 , 水气 停 蓄者 ,可 首选 五 苓 散 化气 行 水 。 水 湿 郁 久 化 热 者 ,可 对
症状 :尿频、尿急 、尿痛 ,尿道 口有浓性分泌物外溢 。龟 头红肿灼痛,舌质红、苔黄腻 。腹股沟淋 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 查: 淋球菌培养 阳性 。 辨证为湿热蕴毒于下焦 , 治拟清热解毒, 利湿通淋。处方 :茯苓 1 g 5 ,泽泻 1g 0 ,白术 1g 0 ,桂枝 6, g
现有临床报道 , 防风还可用面神经麻痹 , 也取其息风止痉
功 效 , 配 蜈 蚣 同 用 ,具 体用 法 为 将蜈 蚣 研 为末 , 防 风 煎汤 可 用 送 服 ,晚 饭后 服 用 为 宜 ,病 程 久者 ,可 加用 当归 、 芎 等 活血 川 养 血之 品 。 防风 的祛 风 作 用范 围很 广 , 广 泛 用于 治疗 外 感 表 证 、 可 头 风 头痛 、风寒 湿 痹 、自汗 盗汗 、 伤 风 、小儿 惊 风 、 疹 难透 、 破 麻 皮肤 瘙 痒 症 、 风 下 血 、手 足 麻木 、热 毒疮 疡 等 内外 风邪 所 致 肠 病 证 ,其 中 又 以治 疗 外 风所 致 的外 感表 证 、 风 头痛 、风疹 瘙 头 痒 等病 证 最 常 见 。但 以上病 证 , 别 是 属于 内风所 致者 , 用 特 使 防 风 时均 需 通 过适 当 的配 伍 才 能较 好 地发 挥 其 祛风 疗 效 。
浅谈经方在男科病 中之运用
姚 秀玲
( 齐齐哈 尔市世 纪医院 中医
中0 ) 60 0
文 章 编 号 : 17- 0 5 (0 8 - 2 40 2 5 8 2 0 )3 04 - 2 6
1五苓 散 治 水疝
黄柏 、漏芦等清热利湿之 品配用,如宋代 《 圣惠方》防风散 由
防风 、 地龙 、 漏芦 组 成 , 于 “ 用 白虎 风 , 转 疼 痛 , 膝 热 肿 。 走 两 ” 治疗 痹 证 日久 ,腰酸 冷 痛 ,关 节 屈伸 不 利 ,亦 常 于补 肝 肾 、祛 风 湿 方 中加 用 防 风 ,可 加 强祛 风 通 络 ,强 肾壮 腰 作 用 ,而 达 治 病 目的。 此外 ,防风 还 可 用 于 痛风 ,可 配 乳 香 、 桂 枝 等 同用 。 现 代 药 理研 究 表 明 ,防 风 除有 止 痛 作 用 外 ,还 有 抗 炎 作 用 ,故 可 用 于风 湿 痹 痛 , 以达 抗 炎 止 痛效 果 。 4 配 透疹 止 痒 药 ,治 麻 疹 及 皮肤 瘙 痒 防风 还常被 用来 治疗麻 疹透 发不 畅 、风疹 、湿 疹 、疥癣 等 引 起 的皮肤 瘙痒 ,亦 取防风 的祛 风作 用 ,以达透 疹 、止 痒之 功 。如 治麻 疹初 期透发 不畅 ,多配荆 芥 、薄荷 、蝉 衣 等具有 祛风 透疹 疗 效 的药物 一起应用 , 以增强 头透疹 作用 。 各种 原 因 引起 的瘙痒症 , 防风 为首选 药 ,如风 胜者 ,常配 白鲜皮 、刺蒺 藜 等 同用 ,以增强 防风 祛风之 效;湿胜 者 ,常配地肤 子 、苍 术 同用 ,以祛风 利湿 止 痒 ;血热甚 者 ,配生 地 、丹皮 、赤芍 等 , 以凉血 祛风 止痒 。 5 配 息风 止 痉药 ,治 破 伤风 、惊 风 及 中风 防风 入 肝经 , 祛 风 功效 常 用 来 治疗 肝 经 风 动 之 证 , 其 如破 伤风 引起 的角 弓 反张 、牙关 紧 闭 ,小 儿惊 风 、痉 挛 抽 搐 ,以及 中风 引起 的 口眼 蜗斜 , 言语 蹩 涩 等 。正如 清 代 著 名 医 家 张 山雷 在 其所 撰 《 本草 正 义 》 中 记载 :“ 新产 之 中风 及 破 伤 风 二 证 , 皆有 发痉 一 候 , 血 虚 而 内风煽 动 , 外 来 之风 邪 , 日 内痉 , 是 非 故
惊风 ,常配清热息风止痉药物如龙胆草 、青黛、钩藤、牛黄等 配用 。明代 《 医学入 门》载有古防风汤,由防风配羌活 、甘草
组 成 ,主 治 “ 中 ,口眼 唱斜 ,言 语蹩 涩 ,四肢 如故 ,别 无所 卒
苦。 ”防风 的息风定惊作用 已为现代药理实验所证实,实验表
明 防风 液和 水提 物均 能对 抗 电刺 激 引起 的动 物 惊 厥 或 使惊 厥 发生期延长。
猪 苓 1g 0 ,土 茯 苓 3 g 0 ,龙 胆 草 3 g 0 ,苦参 3g 服 药 7 为 一 0. 剂
维普资讯
2 0 年 3月第 5 08 卷第 3期
Wol H a h g s r e t Di t d e
・
中医 中药 ・
用 ,以增 强 祛风 湿 ,除痹 痛 之 效 :痹 证寒 邪 偏 胜 者 ,症 多 见 疼
而防风亦能通治 ,颇似合外风 内风而一贯之。 ”防风用于息风 定惊须 配伍其他平肝息风止痉 药如天麻 、钩藤、天南星 、白附
使用防风多煎汤 内服或如丸散剂, 一般生用 , 止泻 多炒用 ,
止 血 多炒 炭 后 用 。 防风 具 辛 散 之性 , 为温 燥 之 物 , 易伤 阴耗血 , 故 不可 久 用 。此外 ,清 代 张 山雷 《 草正 义 》认为 血 虚 发痉 及 本 阴 虚火 旺者 均 应慎 用 防 风 。
子 、蜈 蚣 等 同用 ,如 《 科 正宗 》用 于治 疗 破伤 风 的玉真 散 , 外 即 为 由 防风 配 天南 星 制 成 的 散剂 , 外用 内服 同 时应 用 。治小 儿
痛较剧 ,肢体 困重,则多配用川乌、草乌 、附子等散寒止痛药
物 ,以增 强祛 风 散寒 ,除痹 止痛 之 功 。 寒痹 化 热 者 ,当与 石 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