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中检出限 定量限 报告限及其确定方法
检出限定量限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对比

检出限,定量限,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对比定义仪器检出限:对较低的标准溶液进行测量,用重复测量7次的数据计算仪器检出限IDL:IDL=1.645*SD,SD就是标准偏差用GC-MS对计算所得的仪器检测限浓度进行分析加以确认,同时信噪比应接近或大于3:1。
方法检出限:估计方法检出限浓度约为2-5倍IDL,向测量对象(如:涂层、塑胶、金属等)中加入预估方法检出限浓度的标准溶液,根据标准测试方法进行处理,重复测量7次。
在99%的置信概率下,方法检出限MDL为:MDL=3.14*SD。
最低检测限:是在给出的仪器条件下所能测出的最低限度;最低定量限: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简单的说,S/N=3时的浓度是检测限,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3倍,S/N=10是定量限,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10倍时。
首先,配制一个较低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观察其峰高比基线噪音高多少倍(假设X倍),将该溶液稀释到X/3倍,基本即为该物质的检测限,将该溶液稀释到X/10倍,基本即为该物质的定量限。
计算公式和方法:计算公式为:D=3N/S(1)式中:N——噪音;S——检测器灵敏度;D——检测限而灵敏度的计算公式为:S=I/Q(2)式中:S——灵敏度;I——信号响应值;Q——进样量将式(1)和式(2)合并,得到下式:D=3N×Q/I (3)式中:Q——进样量;N——噪音;I——信号响应值。
I/N即为该进样量下的信噪比(S/N),该信噪比可通过工作站对图谱进行自动分析获得,一般的色谱或质谱工作站都可进行信噪比分析计算。
这样检测限的计算方法就变得非常方便了。
实际计算的两种检出限表示实际计算时,检出限有2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进样瓶中样品检测限,一种是针对原始样品的方法检出限。
1、对第一种检测限,只要知道进样量和信噪比即可计算。
如进样瓶中样品浓度为1mg/L,在此浓度下的信噪比为300(由工作站分析获得),则其检测限为:D=(3×1mgL-1)/300=0.01mg/L。
化学分析中检出限、定量限、报告限及其确定方法

1.目的规范公司实验室日常工作中使用化学分析方法的进行检测所出具报告书中的检出限、定量限、报告限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
2.范围所有使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测的相关科室。
3. 内容3.1检出限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测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可分为测量方法检出限和仪器检出限。
两种检出限相互关联,但不相等。
3.1.1方法检出限方法检出限(D. L)指在通过某一完整分析方法全部测定过程后(包括样品预处理过程),待测物质产生的信号能以99%置信度区别于空白样品而被测定出来的最低浓度。
方法检出限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测定20个空白样品,计算空白信号的标准偏差Sσ。
D. L = KSσ/a式中: Sσ—空白多次测得信号的标准偏差;a—方法的灵敏度(即校准曲线的斜率) 。
取K = 3,计算检出限D. L3.1.2仪器检出限仪器检出限指分析仪器能够检测的被分析物的最低量或最低浓度,这个浓度或量与特定的仪器能够从背景噪音中辨别的最小响应信号相对应。
仪器检出限与方法检出限的区别在于仪器检出限不考虑任何样品制备步骤的影响,一般以溶剂空白测定检出限,因此,仪器检出限值总是比方法检出限低。
仪器检出限反映的是仪器本身的检出能力。
其确定方法为:采用纯水,在一定时间内测定12次以上,以3倍标准偏差对应的含量或浓度表示。
3.2定量限定量限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
定量限体现了分析方法是否具备灵敏的定量检测能力。
定量限的两端称为定量下限和定量上限。
3.2.1 定量下限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定量下限。
定量下限反映出分析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低浓度水平待测物质的极限可能性。
在没有(或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他受精密度要求的限制(精密度通常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要求越高,测定下限高于检出限越多。
分析化学之检出限、选择性、不确定度和质量控制图的绘制

3.5 基于 MINIDATA 的质量控制图
MINIDATA 是一个全面的统计过程控制的软件,包括 Minidata-SPC 及 Minidata-Real Time 两部分,主要是用 于管理分析质量数据并形成相关的质量报告用于日常的质 量管理,质量数据既可从检测仪器设备中自动读取,也可 由用户手工输入。一旦数据收集完毕后,用户即可用 Minidata 进行各项的报表 SPC 分析,同时可在软件的数 据表中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等编辑工作,用户也可以从 其它软件中复制或是导入数据到 Minidata 中,对于当前 操作的数据或是分析结果,用户也可以导出成 Excel 等格 式进行存档。Minidata 作为内部各部门进行质量管理活动 的常用分析工具,适合内部全员使用。
这里“可靠”是建立在统计理论基础上的 可信程度。若用 Xd表示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处 的分析信号, 则 Xd= XB+K·SB。其中 K 为与 检出可靠性有关的系数; XB为有限次测量的空 白平均值,SB为有限次测量的空白标准偏差 ( 对应于无限次测量则分别为 µB和 σB) 。目 前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检出限的 K=3,即能产生 一个均值为 XB+3SB的信号所对应的被测组分 的 浓度或含量就称为该分析方法的检出限。
3 常用的质量控制图绘制工具和软件
3.1 基于 Excel 的质量控制图 Excel 是大众办公软件,无需软件投资, 利用它绘制均数质控图是可行的。首先计算 20 组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平均 值为中心线,x±3S 为上下控制限,x±2S 为 上下警告限,x±S 为上下辅助线,再将实验 数据打点到质控图上,按照相关规则做出判断。 然而,用 Excel 绘制控制图的步骤比较繁杂, 不容易掌握,容易在绘制过程中产生操作性失 误时,取其正平方根。当分 散性的大小用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表示时, 作为区间的半宽度取负值显然也是毫无意义的。 对同一量,进行多次计量,然后算出平均值。对 于偏离平均值的正负差值,就是其不确定度。其差值 越大,则计量的不确定度就越大。在数理统计学上, 一般用方差(S)来表示:S^2={(x1-X)^2+(x2X)^2+(x3-X)^2……+(xn-X)^2}/(n-1)。 注:X为平均值,n为测量的次数。方差越大,其 不确定度则越大;方差越小,其不确定度就越小。
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的确定方法

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的确定方法一、概述在药物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确定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是非常重要的。
方法检出限是指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仪器可以检测到目标物质的最小浓度,而定量限则是指在一定的信噪比下可以准确测定目标物质的浓度。
确定准确的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对于保障药物质量和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确定方法检出限的方法1. 实验样品的制备为了确定方法检出限,首先需要准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目标物质的纯品进行溶解,制备出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另外,也可以选择同质性好的实际样品进行稀释,得到各种不同浓度的实验样品。
2. 仪器分析条件的确定在确定方法检出限的过程中,需要对仪器的分析条件进行优化。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分析仪器,比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或者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
其次是确定仪器的分析条件,包括进样量、柱温、流速、检测器的信噪比等参数。
3. 实验测定在实验条件确定后,可以开始进行测定实验。
将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或者实验样品进样,测定仪器的响应值。
一般来说,响应值与浓度之间应该呈线性关系。
4. 数据处理和计算通过实验数据,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
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准备多重标准曲线、计算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等。
最终得到方法检出限的数值。
三、确定定量限的方法1. 信噪比的确定在确定定量限时,需要首先确定信噪比。
信噪比是指在一定信号强度下的噪声水平。
可以通过在空白样品中测定一系列次,得到多次测定的标准差作为噪声水平,然后再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信号强度,计算信噪比。
2. 定量限的计算一般来说,定量限是信噪比乘以方法检出限的数值。
在确定了信噪比和方法检出限后,可以将两者相乘得到定量限的数值。
3. 定量实验的确定为了验证定量限的准确性,可以选择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进行测定并计算出浓度值。
然后与实际浓度进行比较,得出定量限的准确性。
化学分析中检出限、定量限、报告限及其确定方法

1.目的规范公司实验室日常工作中使用化学分析方法的进行检测所出具报告书中的检出限、定量限、报告限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
2.范围所有使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测的相关科室。
3. 内容检出限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测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可分为测量方法检出限和仪器检出限。
两种检出限相互关联,但不相等。
3.1.1方法检出限方法检出限(D. L)指在通过某一完整分析方法全部测定过程后(包括样品预处理过程),待测物质产生的信号能以99%置信度区别于空白样品而被测定出来的最低浓度。
方法检出限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测定20个空白样品,计算空白信号的标准偏差 Sσ。
D. L = KSσ/a式中 : Sσ—空白多次测得信号的标准偏差;a—方法的灵敏度(即校准曲线的斜率) 。
取 K = 3,计算检出限D. L3.1.2仪器检出限仪器检出限指分析仪器能够检测的被分析物的最低量或最低浓度,这个浓度或量与特定的仪器能够从背景噪音中辨别的最小响应信号相对应。
仪器检出限与方法检出限的区别在于仪器检出限不考虑任何样品制备步骤的影响,一般以溶剂空白测定检出限,因此,仪器检出限值总是比方法检出限低。
仪器检出限反映的是仪器本身的检出能力。
其确定方法为:采用纯水,在一定时间内测定12次以上,以3倍标准偏差对应的含量或浓度表示。
定量限定量限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
定量限体现了分析方法是否具备灵敏的定量检测能力。
定量限的两端称为定量下限和定量上限。
3.2.1 定量下限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定量下限。
定量下限反映出分析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低浓度水平待测物质的极限可能性。
在没有(或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他受精密度要求的限制(精密度通常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要求越高,测定下限高于检出限越多。
分析化学中的检出限、测定限与检测限

检出限(detection limit,limit of detection)、测定限(determination limit,limit of determination)与检测限(detectability)是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名词术语,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文献多有论述[1~6].但目前国内出版物中对三者的定义、使用仍存在一些混乱现象,有时甚至将三者混为一谈,使深入讨论或比较数据产生困难.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1997年通过,1998年发表的《分析术语纲要》(IUPAC Compendium of Analytical Nomenclature)[30]中规定:“检出限以浓度(或质量)表示,是指由特定的分析步骤能够合理地检测出的最小分析信号xL求得的最低浓度cL(或质量qL)”。表达式为:
引自“分析化学中的检出限、测定限与检测限
(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 100029)
Clarification paper on detection limit,determination limit and detectability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Du Jinxiang
测定限[23,28,29,31,32]是定量分析方法实际可能测定的某组分的下限。与检出限不同,测定限不仅受到测定噪声限制,而且还受到空白背景绝对水平的限制,只有当分析信号比噪声和空白背景大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可靠地分辨与检测出来。噪声和空白背景越高,实际能测定的浓度就越高,说明高的噪声和空白背景值会使测定限变坏。
一、 检出限与测定限
查“detection limit”或“limit of detection”对应的中文,有“检测极限[7~13]”,“测定范围[14]”,“检测限[15~17]”,“检出(下)限[15]”,“检测下限[15]”,“检出极限[18]”等多种译法;查“determination limit”或“limit of determination”对应的中文,有“定量下限[10]”,“定量界限[10]”,“定量测定下限[19]”,“测定下限[20]”等译法。实际上,文献[20~25]曾对检出限与测定限的名称、定义展开过讨论。1991年8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化学名词》[26]规定了检出限(detection limit,编号03.0090)与测定限(determination limit,编号03.0091),并得到认可[12,13,27~29]。
化学分析中检出限定量限报告限及其确定方法

化学分析中检出限定量限报告限及其确定方法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1.目的规范公司实验室日常工作中使用化学分析方法的进行检测所出具报告书中的检出限、定量限、报告限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
2.范围所有使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测的相关科室。
3. 内容检出限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测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可分为测量方法检出限和仪器检出限。
两种检出限相互关联,但不相等。
3.1.1方法检出限方法检出限(D. L)指在通过某一完整分析方法全部测定过程后(包括样品预处理过程),待测物质产生的信号能以99%置信度区别于空白样品而被测定出来的最低浓度。
方法检出限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测定20个空白样品,计算空白信号的标准偏差 Sσ。
D. L = KSσ/a式中 : Sσ—空白多次测得信号的标准偏差;a—方法的灵敏度(即校准曲线的斜率) 。
取 K = 3,计算检出限D. L3.1.2仪器检出限仪器检出限指分析仪器能够检测的被分析物的最低量或最低浓度,这个浓度或量与特定的仪器能够从背景噪音中辨别的最小响应信号相对应。
仪器检出限与方法检出限的区别在于仪器检出限不考虑任何样品制备步骤的影响,一般以溶剂空白测定检出限,因此,仪器检出限值总是比方法检出限低。
仪器检出限反映的是仪器本身的检出能力。
其确定方法为:采用纯水,在一定时间内测定12次以上,以3倍标准偏差对应的含量或浓度表示。
定量限定量限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
定量限体现了分析方法是否具备灵敏的定量检测能力。
定量限的两端称为定量下限和定量上限。
3.2.1 定量下限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定量下限。
定量下限反映出分析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低浓度水平待测物质的极限可能性。
化学检测中检出限的测定与运用

定 量 限 指 仪 器 能 够 对 分 析 物 进 行 可 靠 确 认和 定 量 的 最 低 浓 度 值 。 方 法 定 量 限 指 在 特 定 基 体 中 存 给 定 置 信 度 内对 分 析 物 能 进 行 可 靠 确 认 和 定 量 的 最 低 浓 度 值 。 存
学 术论 坛 ,A c a d e mi c F o r U 1 7 7
化 学 检 测 中 检 出 限 的 测 定 与 运 用
◇ 山西省产 品质量 监督检验研究院 郭学桃
摘 要 :检 出限在化 学分析 中具有重要 的意 义,本文对检 出限及 相关术语进 行 了辨析 ,分析 了不 同检测 方法的检 出限的测 定方法及 其影响 因素 ,指 出了检 出限在 方法验证及检测结果报 出时的运 用要 求。
”
r、
h - - ,学 术 论 坛
仪 器 ,对 不 同的 待 测 物 质 ,检 出 限 是 不 同 的 。 ( 4) “ 检 出 ” 指 定 性 检 出 ,不 是 定 量 检 出 ,即 仅 判 定 样 品 中 是 否 存 有 超 出 空 白值 之 上 的 待 测 物 质 ,但 这 一待 测 物 质 的 具 体 浓 度 或 质 量 不需 要 定 量 。
小于 2 0)相 对 应 的 质 量 或 浓度 。
综 合 各 文 献 或 标 准 对 检 出 限 的 定 义 ,可 以 将 检 出
限概 括为 :检 出限是 指在 给定 的置 信度 内为某 特定 分
析方法 可从样 品中检出待测物 质的最 小浓度或最 小量 。 理 解 检 出 限这 一 定 义 ,需 要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把 握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规范公司实验室日常工作中使用化学分析方法的进行检测所出具报告书中的检出限、定量限、报告限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
2.范围
所有使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测的相关科室。
3. 内容
3.1检出限
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测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可分为测量方法检出限和仪器检出限。
两种检出限相互关联,但不相等。
3.1.1方法检出限
方法检出限(D. L)指在通过某一完整分析方法全部测定过程后(包括样品预处理过程),待测物质产生的信号能以99%置信度区别于空白样品而被测定出来的最低浓度。
方法检出限按照以下方法确定:
测定20个空白样品,计算空白信号的标准偏差Sσ。
D. L = KSσ/a
式中: Sσ—空白多次测得信号的标准偏差;
a—方法的灵敏度(即校准曲线的斜率) 。
取K = 3,计算检出限D. L
3.1.2仪器检出限
仪器检出限指分析仪器能够检测的被分析物的最低量或最低浓度,这个浓度或量与
特定的仪器能够从背景噪音中辨别的最小响应信号相对应。
仪器检出限与方法检出限的
区别在于仪器检出限不考虑任何样品制备步骤的影响,一般以溶剂空白测定检出限,因此,仪器检出限值总是比方法检出限低。
仪器检出限反映的是仪器本身的检出能力。
其确定方法为:采用纯水,在一定时间内测定12次以上,以3倍标准偏差对应的含量或浓度表示。
3.2定量限
定量限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
定量限体现了分析方法是否具备灵敏的定量检测能力。
定量限的两端称为定量下限和定量上限。
3.2.1 定量下限
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定量下限。
定量下限反映出分析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低浓度水平待测物质的极限可能性。
在没有(或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他受精密度要求的限制(精密度通常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要求越高,测定下限高于检出限越多。
一般情况下以3.3倍方法检出限的浓度作为定量下限浓度,其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或等于10%。
3.2.2定量上限
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定量上限。
对没有(或消除了)系统误差的特定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要求不同,定量上限也将不同。
一般情况下定量上限指工作曲线在高浓度开始弯曲时所对应的浓度值,即直线范围的上限值。
3.2.3最佳测定范围(也称有效测定范围)。
最佳测定范围指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特定方法的定量下限至定量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在此范围内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
3.3报告限
样品中待测物质被报告为绝对数值的最低值称为报告限。
报告限可以是的定量下限,也可以为样品检出限。
报告限不得低于对应的最低校准水平,即定量下限和样品检出限两者较低的值。
报告限为实验室必须向客户报告的在样品中待测物存在的残留水平,部分待测物质的报告限也可以由技术委员会讨论后另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