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与流长-中国神话思想之黄帝传说
关于黄帝的神话故事大全

关于黄帝的神话故事大全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身负着浩荡的历史与辉煌的文化。
在古代中国神话中,黄帝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的故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坚韧精神。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黄帝的神话故事,一起来领略一番这位神奇的人物吧。
故事一:黄帝与蚩尤的战争相传在遥远的古代,黄帝族群与蚩尤族群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蚩尤是蛮夷族群的首领,妄图侵略中原。
面对蚩尤的猛烈攻势,黄帝毫不退缩,带领着自己的族人英勇抵抗。
经过多次激战,黄帝终于率领黄帝族群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场战争成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象征,同时也凝聚着黄帝的智慧和领导才能。
故事二:黄帝与素女嫦娥黄帝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篇中也曾提及黄帝与素女嫦娥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黄帝遇到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嫦娥,二人彼此倾心并决定结为夫妻。
然而,黄帝却意外罹患重病,无法与嫦娥共度余生。
为了给嫦娥一个安定的生活,黄帝决定将嫦娥与众女共同安置于天宫,成为群星之间最美丽的仙女。
这个故事讲述了黄帝的坚贞爱情和为了保护妻子的无私奉献。
故事三:黄帝与神农斗法相传神农氏是黄帝的师傅,他精通草木的性质与功效,对于世间万物非常了解。
而黄帝则是他的天才弟子,拥有过人的智慧和灵性。
一天,黄帝与神农决定进行一场较量,看谁能更好地发挥出草木的特性。
在比试中,神农选择了牛黄草,用火炙烤后才发现草的特性大为降低。
而黄帝则选取了葛根,通过煎炸后发现葛根的特性增强。
这场较量展示了黄帝的智慧和对草木的深入研究。
故事四:黄帝与精卫填海黄帝与精卫填海的故事是中国神话中的经典之作。
相传古代大洪水席卷了人间,民众生活陷入困扰之中。
黄帝下旨要求四山之精化身为四位大鹏,舍身投入洪水作战。
然而,来自四面八方的洪水使得黄帝无法阻止,他只好亲自前往前线寻求解决之道。
面对洪水,黄帝密谋构建了一座巨大的大坝,阻挡住洪水的疯狂冲击。
在黄帝的坚持和智慧之下,洪水被成功驱散。
为了表达对黄帝的感激之情,精卫化身为一只小鸟,每天辛勤地从海中取泥砌坝填海。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黄帝时代神话中国神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据传说,那个时期的先人们对自然现象和天地万物产生着极大的好奇,他们开始尝试通过神话来揭示这些未知的事物。
在此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神话形象,如黄帝、炎帝、蚩尤等。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他被视为一位伟大的统治者和领导者,黄帝和炎帝经过多次战争,最终的胜利者是黄帝,他建立了中华民族的第一个统一国家。
在中国神话中,黄帝还被认为是多种神话形象的创造者,比如雨神、雷神和胜负天神。
此外,黄帝也是中医学的创始人,他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创立了阴阳五行理论、经络穴位等医学术语和理论。
二、大禹时代神话大禹是中国神话中的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是黄帝玄孙,因此他出生后便身负禹水之责,一生驾驭洪水,治理民生,垂范后世,被尊为“治水之神”。
在中国神话中,大禹还被称为“四海之师”,他率领着中华民族的军队征战四方,期间经常处理各种纷争,并使各种民族不战不屈。
此外,大禹还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政治家之一,他创造了中国最早的书法和卜筮技术,并在官方采用了撰写史书的制度。
三、女娲时代神话总体而言,女娲是中国神话中最具有创造力和卓越功效的神话形象之一。
她的身世与成就被广泛回忆和歌颂。
据神话传说,女娲是中国古代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之一,她将生命和智慧的力量注入到宇宙万物中,并使用自身的封印技术,鉴定和纠正了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和反常现象。
在中国神话中,女娲还被认为是一位非常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她发明了滚轮、锁链、机制和其他许多重要的机械设备,为中国古代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重大的改善和改革。
四、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是中国神话中最为著名和广为传播的一部小说,其内容主要讲述了姜子牙、周文王和商纣王之间一连串的神话传说和战争斗争。
在这个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都极为复杂和悬殊,矛盾的双方都使用了自己的技能和诉求,最终使故事的情节十分扣人心弦。
黄帝的传说课文阅读

黄帝的传说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有关他的传说故事充满了神秘和神奇的色彩,让人感受到古代历史的丰富和多彩。
据传说,黄帝是少典族的后代,姓公孙,名叫轩辕。
他一出生就显得异常的神灵,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能说话,长大后更是聪明绝顶,对百事无所不知。
黄帝生活的时代,是距今大约46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
那时,人们主要以游牧和狩猎为生,还没有固定的居所。
黄帝带领他的族人,教他们养蚕、织帛、打井、造车、造船、造房子,让人们有了固定的住所,过上了定居的生活。
他还让人们驯服野兽,学会了耕种和收割,使人们不再单纯依赖狩猎和采集为生。
黄帝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他发明了许多对人类社会有深远影响的东西。
比如,他发明了车,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他发明了船,使人们可以在水上航行;他还发明了文字,使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得以传承。
黄帝还是一位贤明的领袖。
他制定了许多法律和政策,使社会变得有秩序和安定。
他还善于领兵打仗,统一了许多部落,使中国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黄帝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故事都充满了智慧和神奇。
他的一生都在为他的族人和他的国家付出,他的智慧和勇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阅读完黄帝的传说故事后,我深深地被他的智慧和勇气所打动。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和领袖,更是一位有智慧和勇气的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我们才能成为像黄帝一样伟大的人。
轩辕黄帝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轩辕黄帝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轩辕黄帝是一个重要的人物。
他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轩辕黄帝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他的事迹和贡献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轩辕黄帝的出生和成长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传他是黄帝的后裔,出生在中国古代的一个部落中。
他聪明机智,勇敢无畏,很快就成为了部落的领袖。
在他的领导下,部落逐渐壮大,与其他部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轩辕黄帝不仅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还是一位杰出的战士和军事家。
他带领部落进行了多次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他的军事才能和智慧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的英雄人物。
他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角色。
除了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轩辕黄帝还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人之一,他发明了很多重要的工具和器物,如石器、农具等。
他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轩辕黄帝的事迹和贡献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被广泛传颂。
他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
他的故事和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
轩辕黄帝的故事也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将他的事迹写入诗歌和散文中,赞美他的英勇和智慧。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轩辕黄帝的伟大形象,也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轩辕黄帝的形象也与其他神话人物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与女娲、伏羲等神话人物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神话人物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和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总之,轩辕黄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
他的事迹和贡献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轩辕黄帝的故事将继续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关于黄帝的神话故事

关于黄帝的神话故事
关于黄帝的神话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极光应梦而来,君王由此而生:据传,在黄帝时代,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少典,他的妻子附宝看到了一束粉红色的极光,随后怀孕生下了黄帝。
2、炎黄二帝始结盟:黄帝和炎帝是两个大部落的首领,他们为了争夺天下的控制权,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最终,黄帝和炎帝在今天河北省涿鹿县的桥山脚下会盟,共同担任中央天帝的职务。
3、黄帝发明创造:黄帝发明了很多实用的物品,比如锅、船、帽子等等。
他还创造了一些重要的文化,比如文字和音乐等。
4、乐官伶伦作乐:黄帝派乐官伶伦到昆仑山南麓的曾城,从那里采集了竹子,制作了一支长度达两尺的箫管,用来演奏音乐。
5、百宝床:黄帝有一张非常神奇的床,叫做百宝床。
这张床可以自动铺展,只要一按机关,就可以变成各种形状,非常适合用来休息和睡觉。
6、神兽白泽:黄帝有一只神兽,叫做白泽。
这只兽非常神奇,可以说话,并且能够知道天下所有鬼神的名称和形貌。
7、神兽勾芒:黄帝还有一个重要的官员勾芒,他是春神,负责掌管春天的自然力和生机。
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黄帝在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黄帝时代的历史与神话

黄帝时代的历史与神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黄帝时代是一个深具传奇色彩的时期。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一个与神话和历史紧密相连的存在。
虽然黄帝时代的史料并不充足,但从传说中我们可以窥探到那个遥远的时代的一些真相,以及黄帝所代表的精神与文化。
黄帝,按照传说,出生于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697年。
他的真实身份和历史地位尚存在争议,但他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精神支柱。
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黄帝时代被视为追溯中国文明的起源,与禅让制度有关。
仲尼说过:“黄帝功德大,继世主先王”,以此来传承黄帝的伟大意义。
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神话始祖,如同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一般崇高。
传说中,黄帝是中国最早的人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基石,并对后代造福甚多。
他在中国的历史与神话中,成为了一个无比远大、高尚、英雄般的形象,在时间的洪流中被永恒地记忆着。
黄帝时代的历史与神话被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被尊崇为至高的神灵,成为了古代中国人崇拜的对象。
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和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历史和起源的深刻思考。
然而,黄帝时代的历史确实过于遥远,有许多细节已经难以考证。
黄帝的生平事迹成为了人们猜测、想象的对象,有些甚至与神话、传说相混淆。
当代学者们对黄帝时代的历史非常感兴趣,并试图通过考古学的手段来还原那个时期的真实面貌。
他们通过发掘遗址,搜集文物,理解古代器物的意义,以期能够对黄帝时代有更多的认知。
对于黄帝时代历史的研究,还涉及到与周边民族的联系。
黄帝以其伟大的事迹和与其他神、神仙的关联而被崇拜,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交流的广泛性。
黄帝被传说与炎帝、蚩尤等诸多神话人物联系在一起,这些都反映了黄帝时代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黄帝时代的历史与神话既有神圣的光环,也有现实的脉络。
黄帝被奉为神话般的英雄,但他同时也是一位智者和领袖,以智慧和勇气创造了繁荣的社会。
黄帝时代的文化遗产,如《黄帝内经》等经典,对于中国的医药学、哲学、历法等学科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与推动。
黄帝的神话传说

黄帝的神话传说黄帝在古人心目中有两种身份:其一是远古帝王,高居五帝之首;其二是中央天帝,中国神话里的最高天神,总管宇宙秩序。
黄帝通过一系列战争,擊败了炎帝和蚩尤,一统氏族部落,天下来归,奠定了华夏国家制度。
随后,黄帝及其大臣进行了一系列文化创造,全面建立了华夏文明。
黄帝与阪泉之战、蚩尤之战神农氏末年,少典氏的妻子叫附宝,是有蟜氏的后代。
附宝在野外遇到闪电,当时正是半夜,耀眼的闪电围绕着北斗七星之中的天权星旋转,同时也照亮了大地。
附宝受到闪电的感应,怀孕二十五个月,在寿丘生下黄帝。
黄帝一出生就能说话,长大之后聪明异常,很快就成为百姓的领袖。
炎帝末年,神农氏子孙道德衰薄,诸侯相互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没有能力阻止。
黄帝讨伐叛乱的诸侯,诸侯就都服从他。
后来,他在阪泉击败炎帝,建立了自己的都城。
黄帝战胜炎帝后,蚩尤假意服从黄帝,但蚩尤最终还是发动了叛乱。
他先动员自己的八十一个铜头铁额的兄弟,然后又怂恿山林水泽之中的各种鬼怪,如魑魅魍魉等等。
最后,又胁迫南方的苗民,一起向黄帝进攻。
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乱,黄帝毫不示弱。
他率领应龙、风后和其他神灵前来迎战。
双方的战场就在距离阪泉不远的涿鹿(今河北省张家口市)。
蚩尤是有备而来,他所率领的神、怪、巨人又都十分强悍,因此,战争一开始,就把黄帝一方打得落花流水。
身为战神,蚩尤精通战阵厮杀,而且他还能呼风唤雨,吹烟吐雾。
这一场大雾,把黄帝及其部下全都包围了,分不清东西南北,被蚩尤杀得溃不成军。
据说,蚩尤九战九胜,几乎赢得全面胜利。
风后是黄帝部下,他利用磁铁发明了指南车。
车子上设立一个用磁铁造的仙人像,不论车子怎么旋转,而仙人像的手指永远指向南方。
黄帝的军队在指南车的指引下,冲破了蚩尤制造的迷雾,继续战斗。
蚩尤手下有一个叫魑魅的怪物。
他的身体是野兽,有四只脚,但是却长了一副三岁孩子似的人脸。
他浑身黑里透红,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长长的耳朵,红色的眼睛。
别看他个头小,却很会说话,趁机迷惑别人。
默写能手二年级下册黄帝的传说

默写能手二年级下册黄帝的传说默写能手二年级下册黄帝的传说
一、传说起源
自古以来,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帝的故事是一个漫长而又精彩的传说,历经了几千年的口传和文字记载,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黄帝的成就
黄帝是远古时期黄河流域的先民之一,担任过领袖和军事指挥官的角色,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和领袖魅力的人物。
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子民不断开拓新的土地,建立起一片繁荣的世界。
三、黄帝的贡献
黄帝还是医学和医学文化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他曾经亲自编写和总结过古代医疗知识和技术,对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此外,他还是农业、养蚕等诸多领域的专家,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黄帝的精神
黄帝的故事也是一部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史诗。
黄帝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民族找到了前进和发展的道路,展现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五、黄帝传说的现实意义
今天,黄帝传说的价值仍然不言而喻。
通过黄帝的故事,我们可以领悟到深厚的民族历史底蕴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够激发我们对祖先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
六、结语
黄帝传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黄帝的精神,铭记祖先文化的伟大和光荣,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献出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國神話思想之黃帝傳說洪珊慧南亞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摘要亙古以來,黃帝一直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歷來環繞「黃帝」周圍的一些問題爭議及理論難題,主要在於討論黃帝究竟是人主抑或天神的觀點。
黃帝身份的認定,不但會影響對古史記載的看法,亦會導致對傳說詮釋的改變。
因此,本文擬從「黃帝的始祖特性」、「黃帝與軒轅氏之關係」、「黃帝與炎帝、蚩尤之戰的代表意義」等各層面作討論分析,以黃帝相關的重要神話傳說作基礎,從原始材料及近人的研究論點加以分析討論,期能還原黃帝一個最為貼近且合理的真實面貌。
關鍵字:中國神話、黃帝、軒轅氏、炎帝、傳說聯絡作者:洪珊慧E-mail:shhung@.tw電話:(03)4361070分機7404傳真:(03)4380076、前言亙古以來,中華民族常說自己是「黃帝的子孫」,黃帝因此也一直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關於這位「祖先」,史書裡記載了不少關於他的傳說,近人對於他的研究亦多。
有關黃帝問題的爭議,主要在於討論黃帝究竟是人主抑或天神的觀點上。
黃帝身份的認定,不但會影響對古史記載的新看法,亦會導致對傳說詮釋的重新改變。
因此,本文擬從幾個重要的傳說議題,將原始材料及近人的研究論點加以分析討論,期能還原黃帝一個最貼近且合理的真實面貌。
貳、黃帝的始祖特性《大戴禮‧五帝德》裡所載的五帝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史記‧五帝本紀》所載亦同。
另外,《左傳》昭公十七年所載之五帝則為黃帝、炎帝、共工、太皥、少皥。
又《禮記‧月令》以太昊、神農、黃帝、少昊、顓頊為五帝。
依近人之研究,此是依空間性而排列,並非依時間先後性的秩序排列。
所謂的五帝之說,應與五行說大有關係。
黃帝雖常被列於五帝之首,但黃帝之名卻晚至戰國時代才出現。
目前能確定最早出現的黃帝之名應是<陳侯因>(齊威王時之物),次則是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兩者的年代相當或後者稍晚,均是戰國時代的產物1。
黃帝之所以常被置於五帝之首,除了與五方神話是中央帝有關外,黃帝傳說的種種事蹟裏亦有做為始帝始祖的徵象。
現從原始材料來探討黃帝的始祖特性。
黃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財。
(《國語‧魯語》2).黃帝定百物之名。
(《雲笈七籤》卷一百,引〈軒轅本紀〉3)百物經由黃帝命名之後,始有適當的正式名稱。
可見在此之前百物並無名稱,或者雖有名稱,卻雜亂不一。
由此可見,黃帝為一始祖之能力證明。
又《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著:黃帝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41參見顧頡剛,《古史辨》(台北:藍燈文化,1987.11)第七冊上編之考證,頁189-191。
2《國語》(台北:里仁,1970),卷四魯語。
3《雲笈七籤》卷一百,引〈軒轅本紀〉,台灣:商務印書館,頁1013。
4見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洪氏,1986),頁24。
,即能自然開口說話,這事不僅奇異,更富有始祖的象徵意味。
蓋語言是人類認知外在世界的主要工具,自古以來,人們多以為聖人或神人的感官構造與常人不同,他們的知覺比一般人更為敏銳,能看到、聽到、感覺到與常人迥然不同的外在世界,而黃帝自然而然地擁有語言的能力,可見他能掌握與宇宙事物溝通的能力。
西方基督教裡有語言是宇宙的始元之說,黃帝的「弱而能言」,或許亦可藉此來印證其始帝始祖的能力。
再如《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時播百榖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動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
5其中「旁羅日月星辰」之句令人費解。
司馬貞的《索隱》及張守節的《正義》解「旁羅」二字時皆取「遍布」、「廣布」之意,但就整句解釋時卻只能避重就輕地說成「帝德旁羅日月星辰」、「天不異災」。
按百榖草木、鳥獸蟲蛾、日月星辰、土石金玉、心力耳目、水火材物皆是物,是為名詞;時播、淳化、旁羅、水波、勞動、節用等詞皆是事,屬於動詞。
「旁羅日月星辰」或許指的是「廣布日月星辰」,和宇宙創始生成有關。
《淮南子‧說林訓》亦提及:「黃帝生陰陽」6,黃帝既為陰陽的創生者,可見他足以稱為宇宙的始元。
宇宙初始,本有混沌之說,《左傳》:「昔帝鴻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謂之渾敦。
7」而關於黃帝與渾沌的關係,袁珂先生有段精闢的見解:古神話必以帝鴻即此「渾敦無面目」之怪獸也。
帝鴻者何?左傳文公十八年杜預注:「帝鴻,黃帝也。
」《莊子‧應帝王》:「中央之帝為渾沌。
」正與黃帝在「五方帝」中為中央天帝符,以知此經帝江即帝鴻亦即黃帝也。
8所以,黃帝是生陰陽的渾敦,也就是始元之神。
從上所述,皆明白顯示了黃帝為始祖或始元神的特性。
因此,前人敘到五帝時,多將黃帝置於五帝之首。
那麼,對於黃帝,甚或其他古帝的認定,該採何種角度?傳統說法多以黃帝為古部落之首領或為一歷史人物(人主),其依據的論點以先秦諸子百家俱言黃帝的古史記載為證。
《古史辨》派學者則以為黃帝即上帝,屬於上帝神話的一部分。
5同上,頁26。
6《淮南子》卷十七,說林訓,頁739-778。
7《春秋左傳注》「文公十八年」(中華書局,1993),頁368。
8此乃袁珂在《山海經校注》中對於「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
」一段的注解,詳見《山海經校注》(台北:里仁,1982),頁56。
認為:「黃帝」實出「皇帝」之變字。
……「黃」、「皇」古本通用,如《國語‧晉語》「苗棼皇」《左傳宣公十七年》作「苗賁黃」,而《說苑‧善說篇》作「釁蚠黃」,是其例證。
……古「皇帝」本指上帝,……東西民族之上帝本有專名,及春秋戰國之世,既皆一變而為人世之古帝,上帝無專名以稱之,於是泛稱為皇帝,後乃字變而作「黃帝」,亦轉演而為人間之古帝矣。
9袁珂亦以為,「黃帝」古書常寫作「皇帝」,即「皇天上帝」的意思,「皇」是「帝」的形容詞,形容「帝」的光輝偉大。
此說與楊寬之論同。
若再基於前面所推論的黃帝種種始祖特性,放入史料裏的傳說脈落來看,以黃帝為天神,似乎更能符合其傳說中的黃帝形象。
所以古稱「黃帝四面」10,也是神話範疇所能接受的形象描繪。
參、黃帝與軒轅氏之關係《史記‧五帝本紀》有云:「黃帝,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
11」而《太平御覽》引《釋名》曰:「黃帝造車,故號軒轅。
12」由史料看來,黃帝與軒轅氏似為一人,「軒轅」一詞當與圓的象徵有關13。
而且《山海經‧海外西經》又說:「軒轅之國……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首尾相交,明顯地正是一個圓形。
《史記‧天官書》又載:「軒轅黃龍體。
」可見軒轅不僅與圓形象徵有關,亦和龍蛇有關。
而黃帝與龍蛇的關係,早有學者論及。
森安太郎以《史記‧封禪書》載有齊人公孫卿說黃帝乘龍仙去的故事,從故事內容包括了黃帝、龍和仙去(長壽),推論由於龍為永生不滅的動物,因此黃帝的長壽或成仙之說也許是從龍而來的。
14又,楊儒賓亦曾引唐蘭對「螾」之釋字得出代表黃帝之龍形圖像及坎貝爾(Campbell)對「捲蛇」的解釋來說明象徵黃帝的龍形是圓形的,也就是「卷龍」的造形。
15因此,我們可以說黃帝與軒轅氏是一體的,由「軒轅」含具圓形象徵及黃帝與龍蛇的密切關係看來,很明顯的,黃帝實具圓形象徵。
至此,亦更能肯定黃帝9同注1,頁196。
10《太平御覽》卷七九引《尸子》(中華書局影印,1960),頁369。
11《史記》,同注4,頁24。
12《太平御覽》引〈釋名〉,同註10。
13參見楊儒賓,〈道家的原始樂園思想〉一文對「軒轅」一詞的討論,頁15。
14森安太郎,《黃帝的傳說》(台北:時報,1988),頁189。
15參見楊儒賓,同注13,頁16。
、上帝的說法之圓融切合了。
肆、黃帝與炎帝、蚩尤之戰的代表意義一、黃帝與炎帝之戰黃帝傳說最著者,莫若與炎帝的阪泉之戰及與蚩尤的涿鹿之戰。
先就黃帝與炎帝之戰來談。
《大戴禮‧五帝德》記載:黃帝,少典之子也,曰軒轅。
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豹虎以與赤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而得行其志。
16這裏的赤帝就是炎帝。
再看《史記‧五帝本紀》所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
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
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
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
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蓻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
三戰,然後得其志。
17考察這段文字,不難發現兩個疑點。
一是神農氏與炎帝似乎並非一人,否則怎可能「神農氏世衰。
諸侯相侵伐……而神農氏弗能征」,之後又載云:「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之句。
關於此一疑點,學者多有討論,或曰神農與炎帝並非一人;或曰句中「炎帝」實為「蚩尤」之誤;或曰炎帝末世為蚩尤所滅,而蚩尤襲用炎帝之號,所謂黃帝與炎帝之戰實是黃帝與蚩尤之戰18。
令筆者感到興趣的是,由「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
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
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
」這段文字看來,似乎透露著神農氏先衰,而後黃帝合理化地接收政權之訊息,何況這段記載末後又提到:「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這其中是否有政治鬥爭,雖不得而知,但黃帝接收天下的「合理化」確有釜鑿痕跡。
這令人聯想起森安太郎的假設,他說:黃帝戰勝炎帝之說見於各記載中……此是田氏(齊)為了對姜姓齊表示優16《禮記集說》之《大戴禮‧五帝德》(叢書集成續編)17《史記》,同注4,頁24。
18可參考《古史辨》卷七上冊,頁201-204之討論。
,而作成的黃帝戰勝炎帝的傳說。
……姜姓齊的始祖是炎帝。
然而田氏(陳氏)自陳奔齊,其子孫攻取姜姓齊,最後取而代之。
……因為田氏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也認為對姜姓齊有加以一擊的必要,由於這種思想的要求而做成了田氏高祖黃帝戰勝姜姓齊的始祖炎帝之傳說。
19森安太郎的推論頗有道理,我們可採信視之為黃帝戰勝炎帝的背後代表意義。
二、黃帝與蚩尤之戰黃帝的另一個重要傳說就是與蚩尤的涿鹿之戰。
這一神話與傳說的記載,開始於戰國初年,流傳演變,直至唐宋時代不絕。
而近人對其討論亦多。
袁珂在《古神話選釋》中指出:「它(按:指黃帝與蚩尤之戰)基本上反應了原始社會部族與部族之間的戰爭。
從神話的角度看,黃帝與蚩尤,是天神;而從傳說的角度看,他們也是兩大部族的首領。
」袁珂對此二種角度均做了解釋,總的來說,「黃帝與蚩尤戰爭的神話,是突出地表現了蚩尤的勇猛剽悍與黃帝的謀略機智。
這一場戰爭是智與力的比較,最後智慧終於戰勝強力。
20」另有學者的主張僅從傳說來看,不帶任何神話色彩,如錢穆的《黃帝》,該書論述黃帝伐蚩尤,指出時神農氏的後代漸衰,蚩尤代起,兼併了部分姜姓部族。
自己也稱炎帝,想做共主。
炎帝求助於黃帝,黃帝先征服了部分歸附蚩尤的姜姓部族,在「阪泉之野」經過三次大戰才獲得勝利。
繼而對付蚩尤,經過了多次戰爭,最後一次決戰在涿鹿。
錢穆先生以為,黃帝驅使猛獸作戰是有可能的,到王莽時還有類似的情形。
或者他教的熊、羆、虎、豹並非真正的野獸,古人往往用猛獸的名字稱呼家畜(尤其是馬),表示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