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任务1
形势与任务课件

我们的形势与任务授课目的:知当阳、爱当阳、服务发展知工商、爱工商、提升形象一、为什么要开展“四个做什么”的学习讨论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做明白人、做清醒人的需要是进一步提振精神状态,提升精神区位的需要是对照标准查找不足、补齐短板,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工作的需要是凝心聚力打造“和谐工商”和“精品工商”的需要二、当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目标现状:1、主要经济指标2012年度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同比增长14%,财政总收入22、6亿元,增长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4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3亿元,增长45、8%,城镇居民收入18550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10642元,增长16%。
2、位次和荣誉2011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八位,在宜昌排名第三位,连续五年被评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中部地54位,全国第290位。
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先进县市”等,还获得了“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全省双拥模范城”等荣誉。
3、主要成果体现一是实施“争高工程”,项目建设迈上新水平目前,当阳市史丹利复合肥、湖北六国化工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速建设,该市经济增长引擎更加强劲,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图为正在建设的年产100万吨史丹利复合肥项目,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8000万元。
二是打造环境优势,市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突出产业培育,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四是统筹城乡发展,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五是增进民生福祉,共建共享水平提升(如长坂路亮化)六是创新社会管理,平安创建取得新成效4、工商部门的主要贡献在2013年1月石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处提到工商部门的工作。
我体会主要是四个方面的贡献,一是精品名牌创建;二是市场主体增量;三是食品安全监管,四是服务农村农业。
2月17日当阳网刊登了一篇纪实文章《姑妈家的幸福生活》,提到了20亩新型水稻订单带来的的效益。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发言(1)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发言(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首先,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共同努力、并肩作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骄傲的成绩。
然而,如今我们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这需要我们全力以赴,积极应对。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是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经济形势的波动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重新演绎所带来的。
对于我们而言,这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不断创新和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变革和进步。
为了保持竞争力,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技术。
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素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我们要加强团队合作,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队的合作和协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
最后,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适应能力。
前进的路上会有许多困难和阻碍,但我们不能退缩,更不能气馁。
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
同时,我们还需要具备适应新环境和变化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在新形势下,我们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更多的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更大更好的成就。
谢谢大家!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首先,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过去的成就。
我们的团队在过去的时间里奋力拼搏,付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稳定的领先地位,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带来了满意和信任。
同时,我们也在内部管理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和改进,优化了流程和效率,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团队的凝聚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势任务和重大意义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势任务和重大意义摘要: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和重要性二、当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形势任务三、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正文: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在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任务,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和重要性、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如何筑牢以及其意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和重要性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共同抵御外敌,共同推动国家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
二、当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形势任务1.面对国际环境的挑战,我们要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
2.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小康,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3.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加强民族地区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互动,共同繁荣发展。
三、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增强全体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3.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增强各民族间的了解和友谊。
4.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自治权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1.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3.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有利于加强民族地区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党的建设新的形势与任务(张勇)

• 谢谢!
• 《决定》分析了我们党的自身状况,提出 “四个严峻考验”,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 视党的建设。 • “四个严峻考验”:党面临的执政考验、 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 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二、党的建设的总布局和新要求
• 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 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 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 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 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 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 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党的建设新的形势与任务
中共芜湖市委党校 张勇 E-mail:zhy6423@
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 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 文件。 • 《决定》从世情、国情、党情三个方面对党的建 设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 指出了“世界三大三新”、“我国两个一系列” 和“党面临四个严峻考验”的新形势,要求我们 增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紧迫感。
• 第二、“促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 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 量保证。重点是5个方面: •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 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 • 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 • 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 • 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 第三、“建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 干部队伍。 • 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 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重 点是5个方面: •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 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 会和谐能力 • 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 • 健全干部管理机制。
关于我国现代化面临形势和任务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现代化面临形势和任务的若干思考我国现代化的面临形势和任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题目,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我认为,目前我国现代化面临着以下几个形势和任务。
其次,我国现代化面临的形势是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加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性增强。
这既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带来了社会稳定问题。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得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如城市空气质量、交通拥堵等,也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因此,我国现代化面临的任务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福利待遇。
再次,我国现代化面临的形势是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的严重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短缺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我国的土地、水资源等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国现代化面临的任务是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我们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改善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加大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最后,我国现代化面临的形势是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的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同时也伴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
如贫富差距的扩大、教育和医疗资源不均衡等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国现代化面临的任务是加强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
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投入,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之,我国现代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从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决。
只有全面加强各项建设,加快发展节奏,才能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目标。
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5、把握理论学习的关键——知、信、行的统一
• 路径: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
• 思考:知识如何变为信念?
——付出艰苦的精神劳动,掌握精神实质 ——联系实际思考理论,克服消极体验 • 注意:现实的不一定是合理的 用“两只眼睛”看生活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六、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
1、对民主集中制的新认识
• 建设学习型政党组织是现代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 在党的建设上的运用;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反映了党的 建设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 学习型组织理论兴起的背景: • 背景:(1)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 (2)现代人本管理强调管理目标要通过团队学习 实现;要使团队成员达到对目标的认可——建立共同愿景
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 要明确的认识: 大众化不是庸俗化、简单化,实际是给党的思想理论 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课题:要求科学普及、推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之成为得到普遍认同、受到真诚信 仰、拥有广泛群众的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有过程、有层次的;呼唤着理论宣传工作的 改革
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 结论: 历史给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 会,同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沉重的压力,在新形 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 重大举措,反映了党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和科学态 度,是一种战略思考和远见卓识。
三、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
• 六十年实践,积累了执政党建设的丰富经验 六条经验: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伟大工程与伟 大事业联系;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为根本任 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改革创新、增强活力;从 严治党 如何认识:历史与现实、正面与方面、传统与创新 经验的重要意义:反映规律
四、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四中全会精神)
形势与任务

十、建立职业教育评估激励机制
• 各区、县(市)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浙江省人民 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和《浙江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和本意见精 神,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制订本地区新一轮职业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划、政策和措施,并认真组 织实施。 • 市里每年对各区、县(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 行考核评估(考核评估办法另发),并对优秀区、 县(市)给业学校实训基地、省级示范专业,学校 所属地方财政要做好按照国家或省财政奖励性补 助同等比例配套经费的落实工作;对市级示范专 业,根据不同专业建设要求,市财政给予一定的 奖励性补助。
• 对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行业和企业办的省 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各地政府每年应给予 奖励。 • 每年开展市级优秀职业院校校外实习基地、校企 合作职工教育培训基地评选活动,并给予一定的 奖励,各区、县(市)也要给予一定的配套奖励。 对评为省级以上职业院校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 作职工教育培训基地,所属地方财政也应给予相 应的配套奖励。 • 市财政对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好、质量高的 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给予适当奖励,主要用于 改善其办学条件。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相应 奖励办法。
五、加强骨干职业院校建设
1、对办学思想端正、服务意识强、办学成绩 显著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要定期予以表彰。2010 年前,全市新建及改扩建8-10所省内一流的骨干 中等职业学校;全市所有中等职业学校达到市教 育或劳动保障部门规定的基本办学标准;各区、 县(市)都要力争建好1所教育或劳动保障部门直 属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扶持条件较 好的市属高职院校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根据办学规模逐步增加财政补助。
2、骨干中等职业学校要以专业建设为重 点,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今年,全 市创建3-4个省级示范专业;至2010年,全 市建设50个市级示范专业、30个省级示范 专业,每所骨干中等职业学校都建设1-2个 省级示范专业,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 校都要争取建立职业技术鉴定机构。
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与任务(上)

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与任务(上)宋葛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副巡视员我向大家汇报改革开放的这些形势任务的问题。
我想讲三个问题:一个,中国改革开放这样的一个历程取得一个经验;第二个,改革开放面临的形势;第三,改革开放下一步的任务以及对这个任务的一些思考。
为什么这么设计呢?我的理解,因为咱们系统给我设计一个题目“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研究”,因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研究现在来讲还没有正式出台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公布,所以我也没法给大家汇报这个东西。
同时,第二点,因为我也没有经过调研,我面对的,现在是个屏幕,实际上都是在座的各位朋友、各位学员,所以不知道同志们对改革到底了解到什么程度,如专业领域的同志知道什么叫体制,什么叫机制,非专业的领域的同志可能就不是很了解什么叫体制和机制,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所以,我与前面的这些历程、成就跟大家介绍清楚,有利于不是从事改革工作的同志了解中国这样一段历史。
第三,温故而知新,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萌芽到成长到壮大,中国改革开放这样一段历史对我们把握未来,认识现状都有好处。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经验(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下面讲第一个问题,新中国是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大约从1956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抄袭、沿用、借鉴,甚至照搬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这一个模式对于中国恢复自1840年以来所创造的国民经济体系,恢复被战争所毁坏的国民经济体系,乃至于发展中国的工业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举一个例子,中国在60年代爆发了原子弹、氢弹,在当时看来是高科技,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没有计划经济这样一个体制,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很难办到的,但仅仅举这么一个例子了。
但体制的弊端还是很突出的,最典型的是,商品匮乏、票证齐全,短缺经济,匈牙利有一个经济学家叫科尔内,当时中国还有些口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在座的年龄比我长10岁、20岁的同志对这个话肯定是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