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论治咳嗽

合集下载

顽固咳嗽治从风

顽固咳嗽治从风

顽固咳嗽治从风笔者在《国医论坛》上曾撰写有《浅谈因痰生风证》一文。

文中在谈到因痰生风证的诸多表现时,第一个提到的就是“痒”,即:“咽喉或喉以下一段发痒即咳”,并指出“此非外邪之风,而是由痰所生”。

应该说,此类患者,有的还兼有其它风象,如:面青、目下青暗、脉弦,或浮而兼滑,巅顶及头侧面胀痛,小儿久咳患者还会出现咬牙(或磨牙)及夜卧不宁等。

关于此肝风的起因,有人主要强调的是因久咳伤肺、肺阴虚所致,或因平素木火偏旺。

而我则认为,痰湿也是可以生风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宜忽略。

我在临床上遇到的咽痒,频咳而伴有痰较多或痰多又不易咳出者不少,且其多兼有滑脉的特征。

《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脉滑曰风”;《素问·玉机真脏论》云:“肺痹,发咳上气。

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

”因此,其治疗,既要从肝风论治,同时还应考虑使用化痰、清热、补肺、养阴、甚至降气平喘等治法,综合运用。

笔者即常用下方治疗顽咳、久咳而伴有咽痒者,效果多较满意,即:蝉衣10g 、丹参20g 、炙麻黄3g 、炙紫菀20g、炙枇杷叶30g 、炙甘草10g 、杏仁15g 、枯芩20g 、沙参(或泡参)30g 、炒瓜篓仁20g 、炒苏子15g 、法半夏(或胆星)15g 、鱼腥草30g 、丝瓜络10g。

本方既有蝉衣祛风,麻黄宣肺,又有杏仁、苏子降气,瓜篓、紫菀、杷叶、法夏止咳祛痰,还有沙参补肺,丹参活血,丝瓜络通络,枯芩、鱼腥草清湿热,炙甘草和胃,共同组成一首有较强理肺止咳作用的处方,屡用有验。

需得指出的是,该方中,蝉蜕一药不可或缺,应为平肝祛风之首选,黄宫绣即认为蝉蜕专入肝经,兼入皮肤。

又因古人云“久病及血”,“治风先治血”,故丹参亦为治此证的关键药。

另外,炙麻黄只用3g,而枇杷叶和沙参则需重用各30g,而紫菀、甘草、麻黄及枇杷叶须蜜炙,这不仅可增强润肺止咳功效,而且还有健补脾胃的功效,补土以生金。

前贤有云:“脾不伤,不久咳”也。

总之,咽痒,频咳治从肝风,值得临床医者重视,不过要找到产生肝风的具体病因,不要局限于阴虚的一面。

晁恩祥辨治“风咳”经验介绍

晁恩祥辨治“风咳”经验介绍

【 键 词 】 风 咳 ; 风 论 治 ; 恩 祥 ; 中医 经 验 关 从 晁 老
咳嗽为肺 系 疾病 中 的主要 症状 之一 ,一 年 四季
的临床 事实 作依 据 , 同时 也具 有各 自的的特 点 。 仅拘
均 可见 。近 年来 一些 专著 对 咳嗽 大都遵 崇 《 岳 全 景
书 》 以 外 感 、 伤 咳 嗽 分 证 施 治 , 临 床 中 外 感 咳 , 内 而 嗽 多辨 为风寒 、 热 、 风 风燥证 。晁恩 祥教 授 积多 年 之
咳 、 咳 、 咳 、 咳等 。 《 急 千金 要 方 》 日 : 问 心 脾 肺 备 亦 “ 日 , 咳之证 以何 为 异 , 日 , 十 师 欲语 因 咳言 不 得音 谓
晁 教授 认 为 , 风 咳” 主症 属 风 证,因而 确立 了 “ “ 风宣 肺 、 急 止 咳利咽 ” 疏 缓 之法 。临证 中 , 晁恩 祥观
发作 , 时是 一种 难 以抑 有
重急迫 , 以 自抑 。 难 类似 “ 风善行 数变 ” 风性挛 急 ”风 “ “ 盛则 动” 的发病 特 点 ; 因“ 又 风为 百病 之 长 ” 急迫 性 、 ,
挛急 性 咳嗽 是风 邪伏 肺 所致 , 风邪 犯 肺 之状 . 反 映 也
现 代 临床 中第 一 次 提 出了 “ 咳 ” 并 创 立 了从 “ ” 风 . 风
论 治咳 嗽这 一新 的学 术观 点且 广泛 施用 于 临床 。
22 “ 咳 ” 床 表 现 的 独 特 性 - 风 临
晁 教授 指 出 ,风 咳 ” 有其 独特 的 临床 表 现 . “ 确 它 不 同 于风 寒 、 热 或 风燥 , 具 有 风 证 特 点 的病 证 。 风 是 临床 上 以咳 嗽为 主 , 多无 痰或 少痰 : 咳可 以突然 但 干

田理教授从“风”论治喉源性咳嗽

田理教授从“风”论治喉源性咳嗽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20 年 第 7 卷第 14 期2020 Vol.7 No.1474田理教授从“风”论治喉源性咳嗽邓建洪,梁方琪,田 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四川 成都 610075)【摘要】喉源性咳嗽中医属 “风咳”,“燥咳”,一般外感风邪居多,与肺,脾,肝三脏关系密切。

吾师田理教授采用祛风止咳,健脾利咽之法,化裁止嗽散和喉科六味汤临症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喉源性咳嗽;变应性咳嗽;喉科六味汤;止嗽散【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14.74.01喉源性咳嗽为著名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在1 9 8 5 年所著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喉科学》中曾提出“ 喉源性咳嗽”的病名,系指因咽喉疾病所造成的咳嗽,其主要症状是以喉结处奇痒,随即干咳,连续性,痉挛性,每天从数次到数十次不等,部分伴有异物痰阻咽喉之不适感,出现“ 吭咔咯吐” 等频繁清嗓动作(1)。

喉源性咳嗽和现代医学的“变应性咳嗽”,“过敏性咽喉炎”有类似,主要有肺,脾,肾三脏有关,主要方法是祛风止咳,滋阴利咽,健脾化痰(2)。

吾师田理教授,四川省名中医,研习中医耳鼻喉疾病30 余年,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喉源性咳嗽有独到见解,主张发作期“疏风止痒,宣肺止咳”, 缓解期“健脾化痰利咽”,临床收效显著。

中医将变应性咳嗽归属于“咳嗽”“风咳”“痉咳”等范畴,变应性咳嗽以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有过敏史,喉痒欲咳为特征,符合中医“风咳”的范畴,其病位初在肺,涉及肝脾,久则及肾(3)。

中医古籍对风咳很早就有记载,《素问•咳论》指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武维屏治慢性咳嗽常用四法

武维屏治慢性咳嗽常用四法

武维屏治慢性咳嗽常用四法关键词:慢性咳嗽常用四法慢性咳嗽指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

西医常见病种有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咳嗽变应性(过敏性)哮喘(CVA)、胃食管反流性咳嗽(CTERC)、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以及变应性(过敏性)咳嗽等。

武维屏教授特别强调在临床治疗中要考虑西医的诊断,更要重视中医的临证思维,辨证论治才能取得最好的疗效。

从病机出发,经常从风、从痰。

从气、从虚进行论治,现将常用四法总结如下:一、从风论治、肝肺同调、祛风为要风有外风、内风之别,外风始受于肺,内风始生于肝,二者皆可导致咳嗽,外风为六淫之首,善行而数变,为阳邪主动主升,好犯高位,肺为娇脏,位于上焦,外合皮毛,司呼吸,以鼻咽与外界相通,肺卫不固之人,外风易乘虚而入,荡击肺金,风动气逆,肺失宣降,咳嗽乃作;内风始生于肝,因肝为风脏,五行属木,体阴而用阳,若肝胆蕴热或肝郁日久,可化火生风,此为实风;若因肝肾阴血亏虚,肝体失养,致阴不涵阳,风阳内动,此为虚风。

内风既生,无论虚实,上扰犯肺,摇钟而鸣,即可致咳嗽发生。

由于肝肺生理相关,病理相连,肺卫不固与肝肾阴虚阳亢常相兼互见,且天人之气相应,此即日本丹波元坚《杂病广要》所言:“人之为风,有外感之风,亦有内生之风,而天人之气,恒相感召,真邪之动,往往相因,故无论贼风邪气从外来者,必先有肝风为之内应……”。

因此,外风袭肺易引动内风上煽,而内风上摇又易招致外风入侵,终致内外风相合为患。

其外风所致者,多见于肺气不足,卫外不固之人,如面白不华,四末常凉,多恶风寒,咳嗽多伴鼻咽作痒或发紧、喷嚏流涕或恶寒发热等邪犯肺卫皮毛之先兆症状,继则咳嗽少痰,胸憋满闷,遇异味烟尘即作,或阵作连绵,或速发速止,或反复不断。

内风所致者,多见于阴虚或气阴两虚之体,发前多以情志刺激为诱因,或加重与月经、谈话、活动有关,以呛咳、咽干或干疼、胸憋为主症,伴胸胁胀满,舌红少苔,脉弦或细弦。

用风药 助止咳

用风药 助止咳
症 状 ,尤 其 是 慢 性 咳 嗽 , 多 病 程 日久 ,迁 延 难 愈 ,正
使 外 湿 从 表 而 解 ,又 能 促 使 内 湿 消 散 。风 药 升 清 降
浊 ,有 利于肺 气 宣发 及肃 降 。一 旦 痰 浊 恋肺 ,需及 时 施 以风 药 ,对 解 除痰 阻 、利肺 止 咳 大有 裨 益 。常用 羌
怒 , 口苦 咽 干 等 症 。辛 散 祛 风 药 气 轻 味 薄 ,升 散 宣
泄 ,畅达 气机 ,开 郁散 火 。方选 小 柴 胡 汤或 逍 遥 散 化 裁 ,药如 柴胡 、防风 、薄荷 、枳壳 、僵 蚕 等 。若 肝 郁
化火 ,木 火 刑 金 ,耗 伤 肺 津 ,炼 液 成 痰 ,此 时 当 遵
丝 , 口干 欲饮 等肺 胃气 阴耗 伤 。此 时加 入 风 药 ,能 益 气 升 清 ,运 土 生金 ,使 肺 得 濡 润 ,则 清 肃 之 令 自行 。
常用 升麻 、羌 活 、防 风 ,藁本 等药 物 。
例 :陈 某 某 , 男 ,4 5岁 。2 0 0 1年 1 0月 7 日初 诊 。患者 因 胃癌术后 化 疗 ,受 凉 感 冒பைடு நூலகம் 咳 嗽 、咯 痰 月
1 开 郁 散 火
肝 为风 木之脏 ,性 喜 条 达 而 恶抑 郁 ,如 遇情 志 怫
郁 或五 志过极 ,肝 气郁 滞 ,气 机 失 其 宣 畅 ,可 致 肺 气
失 宣 ,木 叩金 鸣 , 常 见 呛 咳 少 痰 ,胸 胁 胀 满 ,烦 躁 易
发 ,开始 形寒 背 冷 ,鼻 塞 涕 清 ,后 咳 嗽气 喘 ,难 于平
浙江中医杂志 21 0 0年 8月 第 4 5卷 第 8期
【 治研 讨 】 证
用风药
助 止 咳

从风邪论治顽固性咳嗽

从风邪论治顽固性咳嗽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9 V ol.(11) No.26 -24-从风邪论治顽固性咳嗽Treating stubborn cough based on the Fengxie theory肖光志(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400700)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26-0024-证型:IAD【摘要】笔者治疗顽固性咳嗽时重点着眼于风,认为风邪入肺经、肺失宣降是本病的病机关键。

采用宣肺祛邪、化痰止咳之法。

擅用祛风药,常用药物为杏仁、苏叶、法半夏、陈皮、前胡、桔梗、枳壳、荆芥、茯苓、百部、紫菀、款冬花、甘草、大枣、罂粟壳。

【关键词】风邪;顽固性咳嗽;宣肺祛邪【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stubborn cough was introduced. Fengxie Rufei (风邪入肺) and Feishi Xuanjiang (肺失宣降)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pathogenesis of stubborn cough. Xuanfei Quxie(宣肺祛邪) and Huatan Zhike (化痰止咳) therapy were adopted. The author is good at using Qufeng (祛风) medicine. Commonly used drugs include Xingren (杏仁), Suye (苏叶), Fabanxia (法半夏), Chenpi (陈皮), Qianhu (前胡), Jiegeng (桔梗), Zhike (枳壳), Jingjie (荆芥), Fuling (茯苓), Baibu(百部), Ziwan (紫菀), Kuandonghua (款冬花), Gancao (甘草), Dazao (大枣) and Yingsuke (罂粟壳).【Keywords】Fengxie; Stubborn cough; Xuanfei Quxi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26.008本人行医三十余载,在中医内科领域临床经验丰富,治疗顽固性咳嗽有独特经验。

程尚述从风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程尚述从风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程 尚述 系南 京 市 名 中 医 , 京 市 江 宁 区 中 医 院 主 任 南 感染治疗无效。
医师 , 擅长呼 吸系统 、 消化 系统疾病 的诊治 , 支气管哮 对 喘的诊治尤有研究 。程老师从医 4 0余载 , 博极 医源 , 勤 精 不倦 , 治学严谨 , 验俱 丰。笔 者跟 师多年 , 将其 治疗 学 现
沉细 。
3 选 方 用 药 程老师多选 加味 过敏 煎( 自拟 ) 减 治 疗 。 基 本 方 : 加 柴胡 1 , 风 1 , 0g 防 0g 炙麻 黄 5g杏 仁 1 , , 0g 乌梅 1 , 味 0g五 子 8g蝉 蜕 1 , , 0g干地 龙 1 , 0g 炙枇 杷 叶 1 , 0g鱼腥 草 1 , 5g 甘 草 6g 风 寒 袭 肺 、 失 宣 肃 型 , 以疏 风 为 主 , 以解 。 肺 治 兼
【 关键词 l 咳嗽 ; 哮喘 ; 中药疗法 ; 医经验 ; 尚述 名 程
2 10 ) 110
【 中图分类号】 R4 . R7 . 2 0. 【 4 5 5 2. 5 1 文献标识码】 A 【 1; 26 5 3 文章编号】 l1 212 9 一 1 一/ f — 6 ( o ̄ 0 8 ( 2 90 6 2
质 轻 味薄 , 肺 经 , 清 热 散 风 , 宣 肺 气 。 全 方 散 收 兼 归 可 开
据其以干咳或咯白黏痰 的主症而从燥或从寒论 治。
2 辨 证 分 型
备, 升降相宜 , 、 同治 , 风平喘 , 有散 风抗 变态 反 肝 肺 祛 又
应 之 意 。其 中蝉 蜕 对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有 较 广 泛 的 抑 制 作
生 素 、 咳药 无 效 。 止
物质 , 其致 变态 反应成 分 主要是蛋 白质 。现 代 医学 治疗 证见 : 咳嗽 日久, 痰多而 有泡 证见: 咳嗽 时间较长 , 胸胁 伴 主要是 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 , 但会 导致 副作用 , 临床 常 用抗生素疗 效甚 微_ 。加 味过 敏煎 全方 散收 兼备 , 3 ] 以祛 风疏风 散风为要 , 升降相宜 , 肝肺 同治 , 临证 中取 得 了 在

咳嗽老不好,大多源于风袭咽喉,清代名医有妙方

咳嗽老不好,大多源于风袭咽喉,清代名医有妙方

咳嗽老不好,大多源于风袭咽喉,清代名医有妙方
杏花岛作者刘世峰,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现在有不少人,都喜欢把咳嗽与支气管炎划等号,一咳嗽就自己到药店去购买消炎药吃,不见效就去诊所或医院打针输液,结果大多数仍然无效,一拍片结果胸片显示无异常发现。

最后诊断为喉源性咳嗽,走了不少弯路,才想起来看中医。

中医认为,咳嗽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类,大多数新病都是外感风热或风寒之邪所致,其中因风邪所致也不在少数。

记得上个世纪十年代末,我在盘龙公社乡卫生院跟李步云老中医实习,他的病人很多,李老治疗外感咳嗽,每方必用苏禾一药。

苏禾即薄荷,有疏风,散热作用,李老用在治疗咳嗽方中,效果较好。

我在临床上治疗风邪咳嗽(喉源性咳嗽)多选用程钟龄《医学心悟》止嗽散加减治疗,效果不错。

风邪咳嗽临床表现主要为:干咳无痰,咽喉不适或咽痒即咳,或头昏,或鼻塞,流清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疏散风邪,宣肺利咽。

处方:止嗽散加减。

药用:荆芥15克,桔梗15克,紫菀15克,陈皮15克,百部15克,前胡12克,杏仁12克,甘草10克,生姜五片。

喉痒甚,加蝉蜕10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钩藤 , 全蝎 , 蜈蚣息风止痉 。
3 调 护
例 1 患者王某某 , ,5岁 , 女 4 家务 ,0 2年 1 20 O月 8日初 诊 。咳嗽反复发作 l 0个月 , 以干咳为主 , 伴有 咽干 , 咽痒 , 多 于夜间发病 , 无发 热恶 寒 , 无潮 热盗 汗, 后静 脉抗 炎 3个 先 月, 疗效不明显 , 1 咳嗽加重 , 进 周 咽干 , 咽痒 , 痒 , 喷嚏 , 鼻 打 流清涕 , 晨起及接触烟雾而 上述症状 加重。手足 心热 , 舌质 红, 少苔 , 脉弦细 , 证属肝 阴不足 , 肝火犯肺。药用 : 沙参 lg 5、
上述症状消失。
外感 六淫外邪 , 侵袭 肺系 。多 因肺的卫 外功 能减退 或 失调 , 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 , 突变的情况 下 , 淫外邪或 气候 六
从 口鼻而入 , 或从皮毛而入 。风性轻扬 , 丽数变 , 善行 四时均
可 致病 , 有 “ 为 百 病 之 长 ” 说 , 为娇 脏 , 耐 寒 热 , 故 风 之 肺 不 肺
的夜间咳嗽加重 , 的伴有鼻痒 , 有 眼痒 , 耳痒 。 《 问・ 素 咳论篇》 既认 为咳嗽是由于 “ 皮毛先受邪气 ” 所
致, 又说 “ 五脏 六 腑 皆令 人 咳 , 独肺 也 ” 调 外 邪 犯 肺 或 脏 非 强
例 2 患者 张某某 , ,7岁 , 女 3 干部 ,0 4年 3月 1 20 0日初
有必要积 极宣传推 广 , 高群 防意识 , 能够降 低冠 心病 发 提 就 病率 , 保障 中老年人健康水平 的逐步提高。
修养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按照事业发展 的规 律和必然性 , 处
从 风论治 咳嗽
徐 秀文‘
关键词 : 咳嗽 ; 中医辨 证 ; 风 论 治 从
中圈分类号: 26。1 R 5 1 文献标识码: B
差 , 质 红 , 白腻 , 浮 数 , 属 风 热 犯 肺 , 疏 散 风 热 , 舌 苔 脉 证 拟 利 咽 止 咳 , 用 : 梗 6 、 干 1 g蝉 蜕 1g 白 前 1g 川 贝 母 药 桔 g射 0、 0、 0、
1 g防风 1 g僵 蚕 1g 款冬花 1 g芦根 1g旋 覆花 1 g 0、 0、 0、 5、 5、 0 包 煎、 车前子 1g 5 包煎 、 辛夷 1 g 5 包煎 , 1 , 日 剂 水煎服 。5剂后
21 00年第 3期
活环境有密切 的关系 , 因此 , 日常生 活 中要养成 良好 的生 在
3 7
理各类矛盾 , 利 于健康 。以上 所述方 法 , 有 简便 易行 , 经济 。
活习惯 , 注意调节膳食 结构 , 是预 防本病 的关键 。进行 必要
的身体锻炼 , 坚持 每天 3 O分钟 以上运动或保健操 , 高 自身 提
者 , 不宜 动 , 药 动则 虚火 不宁 , 燥痒 愈甚 , 故忌辛 香燥 热 , 如
《 明五气篇》 谓辛走气 , 宣 所 气病 无多食辛是也 ” 因肺气 宜宣
宜降。外感咳嗽以宣肺散邪为 主 , 忌敛 涩留邪 , 肺气宣 畅 , 咳 嗽 自止。常用祛 风 药有 : 防风 、 蝉蜕 、 蚕。 内伤咳 嗽 的治 僵
柔肝。
安老师为师 , 从中学会如何辨证治疗咳嗽。咳嗽在 临床分外
感咳嗽和内伤 咳嗽 ,我这里论述 的咳嗽主要是 以“ 内风 ” 和 “ 外风” 引起的咳嗽。临床主 要 表现为 以干咳为 主, 伴有 咽 干, 咽痒或 自觉胸 骨后 气道痒感 , 因进 食刺激 性食 物或接 每 触刺激性气体 而咳嗽 加重 , 咳嗽呈痉挛性 或剧烈性 咳嗽 , 有
诊 。感 冒后咳嗽 2 , 周 呈刺激性干咳 , 静脉抗炎治疗 1 , 周 仍
腑功能失调 , 于肺 , 病及 均能导致 咳嗽 。《 诸病源候论 ・ 咳嗽
候》 有十 咳之称 , 除五脏咳外 , 尚有风咳, 寒咳 , 久咳 , 咳 , 胆 厥 阴咳等。
1 病 机 分 析
有咳嗽 , 咽痛 , 咽痒 , 鼻塞 , 进食 辛辣食 物上述 症状 加重 , 纳
适 当参加体育 锻炼 , 以增强体质 , 提高抗病能力。
・ 赤峰市巴林左旗 中蒙医院 (24 0 0 55 )
20 0 9年 1 0月 1 8日收稿
咳嗽在治疗过程 中 , 注意天气变化 , 做好 防寒保暖 , 避免 受凉 , 饮食 不宜肥甘 , 辛辣及过咸 , 戒烟酒 , 食干果类 , 少 特别 是葵花籽 , 进食 后容易 口干 , 加重咳嗽。同时不要过度疲 劳 ,
耗 , 的主气功能失常 , 肺 肃降无权 , 而致气逆 为咳。常表现为
干咳 , 干 , 痒 。 咽 咽
2 病案举例
疗, 降肺气为主 , 同时注重 补肺虚 。因肺为水之上源 , 肾为水 之下源 , 阴不足 , 肺 津液不 能上达润 喉 , 过补 肾阴 , 津液 通 使 上承 , 在治疗肺 阴虚时 , 可选用 : 五味 子 , 麦冬 , 沙参养肺 阴 ,
咳嗽》 “ 抵治 表 者 , :大 药不 宜 静, 则 留连 不解 , 静 变生 他
咽痒 , 鼻痒。 内伤 总由脏腑功 能失调 , 内邪干肺所 致。素体 阴虚或
郁久化 热 , 或由肺 系多 种疾病 迁延 不愈 , 肺脏 虚 弱 , 阴伤 气
病, 故忌寒 凉收敛 , 五脏生成 篇》 谓肺 俗辛是也 。治 内 如《 所
文 章 编 号 :0 6— 9 9 2 l 0 10 0 7 ( 0O)3一o3 0 7—0 l
笔者 20 0 0年在北京 中 医药 大学附属 医院学 习, 拜周 平
麦冬 1g当归 1g柴 胡 lg黄芩 1g石 苇 1g地龙 1g 0、 2、 o、 0、 5、 0、
乌梅 6 、 g 全蝎 6 、 g辛夷 1g包 煎 、 5 紫苑 1g 款 冬花 1g 白芍 0、 5、 1 g木瓜 lg 日 1剂 , 5、 5, 水煎服 。3剂后上述症状减 轻 , 原方加 减调理 2 4剂 , 上述症 状消失 , 随访半 年未复发 。方 中沙参 , 麦冬 , 当归 , 自芍养肝 阴 ; 胡人 肝经 ; 柴 黄芩 , 苇清热 化痰 , 石 地龙 , 全蝎息风止痉 ; 紫苑 , 款冬花止咳化痰 ; 乌梅 , 木瓜养 阴
咳嗽是肺系主要症状之一 , 咳嗽是人体 驱邪外达 的一种 病理表现 , 治疗决不 能见 咳止 咳, 当分清外感和 内伤 , 除直接 治肺外 , 还应注 意治 脾 , 肝 , 肾等 整体治疗 。《 治 治 医宗 必读

开窍于鼻 , 外合皮 毛 , 感受外邪 , 首先犯肺 , 肺气为邪 壅闭 , 若 宣降不利常表现为咳嗽 , 若夹有风邪 , 易表现 出刺激性 干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